第一篇:《播音主持》第十二章语气
第十二章语气
作者:播音创作„ 文章来源:播音创作基础理论 点击数:513 更新时间:2005-7-1第十二章语气
1)教学目的1、明确播音语气的概念,以及语气运用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2、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和表现力,克服固定腔调和单调平直的语言样式,使有声语言的表达更准确、更丰富、更细腻,更富有变化和感染力,达到具体的思想感情和恰切的声音形式的统一。
2)教学要求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传授理论,另一方面要运用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提高他们的表达技能。
2、结合学生实际,既进行全面训练,又注重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3、具体训练时应注意循序渐进,方法得当。
3)教学重点
明确播音语气的内涵和特点。
在具体的语境中把握语气的思想感情和声音形式的个性特点。
语气的思想感情和声音形式之间的关系。
语势的训练。
4)教学难点
1、具体的思想感情与声音形式的和谐统一。
2、声音形式中各要素的协调配合。
3、语流中语势的丰富变化。
5)学时分配
理论讲授2节;训练12节
6)教学内容
语气是播音表达技巧之一。了解语气的内涵、特点以及表达方法,有助于我们把握和驾驭有声语言这个精灵,提高我们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语气在表现内心情感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克服固定腔调,增强语言的灵动变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语气的概念
一、语气和语调
(一)语气的一般概念
语气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生活中也经常使用。不过在实际使用的时候,不同的使用者所说的“语气”的内涵和外延并不完全相同,那么,语气的涵义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词典的解释。
1、《现代汉语词典》:
〔语气〕①说话的口气。②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分别的语法范畴。
“口气”的含义之一是“说话时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如:严肃的口气;幽默的口气。
2、《辞海》:〔语气〕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说话人对行为动作的态度,如陈述语气、祈使语气、虚拟语气。现代汉语用语气助词“的、了、吗、呢”等和语调表示各种语气。
以上解释明确了语气与感情态度有关。但它没有具体说明不同感情色彩是通过什么方式体现的,尽管《辞海》里还谈到了语调可以表示各种语气。但它把语气仅归为几类,如“陈述语气、祈使语气、虚拟语气”等,就显得简单了。
(二)语调
1、《现代汉语词典》:〔语调〕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语音高低轻重的配置。
2、《辞海》:〔语调〕句子里声音的高低变化和快慢轻重。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表示一定的语气和情感。如陈述句多用下降调,疑问句多用上升调等。
关于对“语调”一词的诠释,两部辞书都谈到了声音形式,提出表达思想感情的某些声音因素。但是在谈到语调与思想感情的关系时,却显得过于机械。我们认为语调的概念不能满足播音语气概念的要求。
二、播音语气的概念
那么,播音学中语气的概念是什么呢?张颂先生在《播音创作基础》一书中指出:“语气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年3月出版 96页)
这个解释揭示了播音语气的内涵,突出了有声语言的特点,易于从有声语言形式及其思想感情依据两个方面去把握,对播音理论研究与实践来说,是科学的、恰切的,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语气 :一是具体的思想感情在语气中处支配地位,它是语气的灵魂。二是语气要通过具体的声音形式来体现。三是语气以句子为单位,也就是语气是通过一个个句子展现它的不同风采或个性特征的。
三、语气与语境
我们在前面说过,语气是以具体的句子为单位,应体现出“这一句”的个性色彩。但对于孤立存在的句子来说,其语气必是多样的,无法把握的。另外,不同的交流对象、交流方式等对语气也会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在把握语气时,必须将语句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把握语气。
总之,语气主要是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具体的思想感情,二是具体的声音形式,二者相辅相成。语气受具体的语言环境的影响、制约,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把握语气,语气才能准确。
第二节 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
语气中具体的思想感情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语气的感情色彩,二是语气的分量。它们是语气的灵魂。
一、语气的感情色彩
语气的感情色彩,主要是指“语句所包含的是非和爱憎”。
是非是指态度方面的具体性质。比如:是赞扬、支持、亲切、活泼,还是批评、反对、严肃、郑重等等。
爱憎是指感情方面的具体性质。比如是喜悦、热爱、焦急,还是悲伤、憎恨、冷漠等等。
在把握具体语句的感情色彩时,应该做到准确贴切,丰富细腻。
二、语气的分量
语气的分量是指“在把握语气感情色彩的基础上,区分是非、爱憎的不同分寸的‘度’。强调语气的分量,就是要求我们掌握语气感情的分寸、火候,表达时不瘟不火,恰倒好处。” 语气的分量可以从两方面去把握:一是语气感情色彩本身的级差;一是外部相关因素影响下态度分寸方面的级差,二者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语气的分量。
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将语气的分量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
综上所述,语气的色彩和分量构成了语气的灵魂----具体的思想感情,在具体把握时,一要
准确,二要鲜明,这是表现出来的语气是否具体鲜明、贴切深刻的关键。
第三节 语气的声音形式
当我们把握了语气的思想感情后,就必须用一定的声音形式表现出来。我们不能停留在内心体验这一阶段,而一定要找到恰当的方法来体现具体的思想感情,对其载体——声音形式的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声音形式包括气息、声音、口腔状态三方面要素。这三方面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变化及多重组合构成了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声音形式。
一、语气色彩与声音形式
不同的感情色彩需要通过不同的声音形式来表现,在两者之间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张颂先生在《朗读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年8月出版)中对表现不同感情色彩,气息、声音、口腔状态的特点进行了如下概括:
感情色彩声音形式
爱的感情气徐声柔:口腔宽松,气息深长。
憎的感情气足声硬:口腔紧窄,气息猛塞。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口腔如负重,气息如尽竭。
喜的感情气满声高:口腔似千里轻舟,气息似不绝清流。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口腔象冰封,气息象倒流。
欲的感情气多声放:口腔积极敞开,气息力求畅达。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口腔似弓箭,飞剑流星;气息如穿梭。
冷的感情气少声平:口腔松软,气息微弱。
怒的感情气粗声重:口腔如鼓,气息如椽。
疑的感情气细声黏:口腔欲松还紧,气息欲连还断。
二、语势
有声语言的表达是动态的,一个个字,一句句话从我们的口中流淌出来就形成了不断起伏的语流。思想感情的不断运动是语流曲折性的内在力量,口腔、气息、声音的丰富变化是语流曲折变化的关键。语流的曲折性和波浪式,是语气丰富变化的外部特征。我们用语势这个概
念来说明语气声音形式的特点。
语势:“指一个句子在思想感情运动状态下声音的态势,或者说,是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向。这中间,包括气息、声音、口腔状态三大部分。”(张颂:《播音创作基础》100页)
三、语势的种类
语流的曲折变化是丰富的,“语无定势”更说明了语势运用没有什么定律。但我们仍试图将语势的基本形态描述一下,为使大家对语势的曲折性能有直观的了解为的是我们能够在表达中自觉地运用它,使我们的语言更有变化。
我们把有声语言的语势归纳为5种基本形态:
1、波峰类。声音的发展态势是由低向高再向低行进。状如波峰。
如:“世界上没有花的国家是没有的。”“花”就处于波峰的位置,句头、句尾的词略低。
2、波谷类。声音由高向低再向高发展。即句头、句尾较高,句腰较低,状如波谷。如:“乔治.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
3、上山类。声音由低向高发展。即:句头最低,句尾最高,状如登山。不过,有时是步步高,有时是盘旋而上。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4、下山类。特点是句头最高,而后顺势而下,状如下山。应注意的是它有时是直线而上,有时是呈蜿蜒曲折的态势。如:“就在那年秋天,母亲离我们去了。”
5、半起类。特点是句头较低,而后呈上行趋势,行至中途,气提声止。由于没有行至最高点,所以称为半起。如:“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
四、如何避免语势单一
目前,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固定腔调的问题。固定腔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在符合语句内容的前提下,为避免单一语势的重复出现,形成固定腔调,我们要掌握以下几点要求:
1、句头起点不宜相同。我们把语势的变化幅度假设为5度,那么,在你说的每句话的开头,起点高度不要一样。
2、句腰波形不宜相同。不要连续使用同一种波形,如果不可避免,应根据语句的具体情况,形成它们的差别。
3、句尾落点不宜相同。每句结束的落点最好不要在同一高度,而且停时声音的轻重缓疾也
不宜相同。
语气在有声语言的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7)实践环节
小课训练。训练材料:《实用播音教程》第2册——语言表达部分中第6单元语气部分的段子和稿件。
8)习题
1、什么是语气?它包含哪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把握语气?
3、结合自己的实际,运用语气理论,分析自己在语气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改进?
4、语势的曲折性是由什么决定的?是通过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5、你存在固定腔调吗?造成固定腔调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正?、语势运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9)参考文献目录
1、《播音创作基础》张颂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年3月
2、《朗读学》张颂著
3、《中国播音学》张颂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1月
4、《播音心理学》祁芃著
第二篇:播音主持语气的训练方法总结
播音主持语气的训练方法总结
语气色彩与声音形式
不同的感情色彩需要通过不同的声音形式来表现,在两者之间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张颂先生在《朗读学》中对表现不同感情色彩,气息、声音、口腔状态的特点进行了如下概括:
感情色彩 声音形式
爱的感情 气徐声柔:口腔宽松,气息深长。
憎的感情 气足声硬:口腔紧窄,气息猛塞。
悲的感情 气沉声缓:口腔如负重,气息如尽竭。
喜的感情 气满声高:口腔似千里轻舟,气息似不绝清流。
惧的感情 气提声凝:口腔象冰封,气息象倒流。
欲的感情 气多声放:口腔积极敞开,气息力求畅达。
急的感情 气短声促:口腔似弓箭,飞剑流星;气息如穿梭。
冷的感情 气少声平:口腔松软,气息微弱。
怒的感情 气粗声重:口腔如鼓,气息如椽。
疑的感情 气细声黏:口腔欲松还紧,气息欲连还断。
语势
有声语言的表达是动态的,一个个字,一句句话从我们的口中流淌出来就形成了不断起伏的语流。思想感情的不断运动是语流曲折性的内在力量,口腔、气息、声音的丰富变化是语流曲折变化的关键。语流的曲折性和波浪式,是语气丰富变化的外部特征。我们用语势这个概念来说明语气声音形式的特点。
语势:“指一个句子在思想感情运动状态下声音的态势,或者说,是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向。这中间,包括气息、声音、口腔状态三大部分。”
语势的种类
语流的曲折变化是丰富的,“语无定势”更说明了语势运用没有什么定律。但我们仍试图将语势的基本形态描述一下,为使大家对语势的曲折性能有直观的了解为的是我们能够在表达中自觉地运用它,使我们的语言更有变化。我们把有声语言的语势归纳为5种基本形态:
1、波峰类。声音的发展态势是由低向高再向低行进。状如波峰。
如:“世界上没有花的国家是没有的。”“花”就处于波峰的位置,句头、句尾的词略低。
2、波谷类。声音由高向低再向高发展。即句头、句尾较高,句腰较低,状如波谷。如:“乔治.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
3、上山类。声音由低向高发展。即:句头最低,句尾最高,状如登山。不过,有时是步步高,有时是盘旋而上。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4、下山类。特点是句头最高,而后顺势而下,状如下山。应注意的是它有时是直线而上,有时是呈蜿蜒曲折的态势。如:“就在那年秋天,母亲离我们去了。”
5、半起类。特点是句头较低,而后呈上行趋势,行至中途,气提声止。由于没有行至最高点,所以称为半起。如:“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
如何避免语势单一
目前,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固定腔调的问题。固定腔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在符合语句内容的前提下,为避免单一语势的重复出现,形成固定腔调,我们要掌握以下几点要求:
1、句头起点不宜相同。我们把语势的变化幅度假设为5度,那么,在你说的每句话的开头,起点高度不要一样。
2、句腰波形不宜相同。不要连续使用同一种波形,如果不可避免,应根据语句的具体情况,形成它们的差别。
3、句尾落点不宜相同。每句结束的落点最好不要在同一高度,而且停时声音的轻重缓疾也不宜相同。
语气在有声语言的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第三篇:播音主持如何运用语气的技巧
播音主持如何运用语气的技巧
语气就是说话的口气,就是语句在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下的声音形式。有声语言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复杂鲜活的语气上。
(1)语气的表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一是语气的声音形式。前者是语气的灵魂,后者是语气的形象。在灵魂的支配下,形象发生姿态万千的变化。语气的感情色彩是指语句中包含的态度倾向和感情情绪。态度和倾向是建立在判断和分析墓础上的赞成、反对、歌颂、抨击、赞扬、批判等等;感情的分量就是程度、分寸、火候。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的综合形成稿件的基调。在稿件的基调和目的的统领之下,不同语句自身的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体现其特殊性,而具有特殊性的语气按照一定的联系融合、贯穿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和谐的整体,最终体现基调,实现目的。
(2)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的确定,从宏观和共性的方面讲,要符合四个原则 第一,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和积极的精神理念; 第三,符合真、善、美的标准; 第四,符合大众传播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从具体和个体的角度来讲,要综合把握和融合以下要素:
(一)精心、细致、周到的理解和感受稿件的思想感情、内涵和意图;
(二)把稿件和节目的特点、风格统一起来,协调把握。把稿件的特点尽量贴合到节目的要求上来;
(三)将播音员、主持人的真实情感、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特点融入到稿件和节目中,在三者的联系点、沟通点和融合点上做足文章,唯此,播音主持作品才有自己的特色、个性。(3)对语气的感情色彩、分量的分析和把握不是仅仅停留在备稿的阶段,也不是在感受的积累和酝酿阶段,而是蓄势待发,要通过声音形式表达出来。因此,怎样体现感情色彩和分量是确定了色彩、分量之后更重要的工作,这就势必要谈到语气的声音形式问题。语气的声音形式必须在语流中来讨论。这就涉及语势的概念。简言之,语势就是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势或走向。语势包括三个要素:气息、声音和口腔状态。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它来自思想感情的运动。思想感情的运动导致气息的运动,气息的运动使声音形式发生变化。声音是音色、音高、音强和音长的综合。此四者通常是协同发生改变,它们的变化也会导致声音形式的变化。口腔状态指在思想感情的要求下,因吐字归音而导致的口腔的松紧、开闭等变化状态。此三个要素中的一个发生改变,声音形式都会起变化,而往往是在三者配合下共同作用于语气的声音形式。一般地,语势可总结成五种形态:波峰类、波谷类、上山类、下山类、半起类。峰、谷、上、下、半的形成主要看语句的目的、感情色彩和分量,这些因素成为气息、口腔状态变化的依据。当然,语句中词语的客观音色所引发的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的控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昂扬”这个词的音色明亮、高亢,如果正好体现语句目的,就会作为重音存在,在语势形势上一定体现为波峰而不是波谷。
复杂鲜活的语气是体现有声语言的魅力的主要因素。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语气的体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语气本身是播音主持外部技巧的一种,和其他
口语表达及演讲技巧
口语表达及演讲技巧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一岁开始就说话。有人认为这说话的问题、这口语的问题还有什么值得学的吗?有什么值得讲的吗?我没有学过不也说话吗?我不是照常工作?有这种想法,不奇怪。但是,当你知道了口语也要讲究的时候,当你知道学了与不学不一样的时候,当你听到了会说会讲,讲的好与不好这些情况的时候,这个问题你就会找到自己的答案,我举一个例子,一篇稿子有这么一段话:1998年的7月26日下午2点,长江第三次洪峰又来了,36米高的洪峰卷起足有两米高的巨浪冲向单薄的泉州大堤……。如果按一般的语气念起来很平淡,运用气和口语技巧效果就不一样。再有,我们有时听报告非常振奋,有时会纷纷欲睡,就是因为说话的人没有掌握说话的特点,没有掌握好语言的技巧。因此有必要来学习口语的有关知识,口语的表达技巧,这样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表达得更好、更理想、更有感染力、号召力、鼓舞力。
一、口语的基本知识
(一)口语的基本要素:
1、语音:包括语调、语气、音量、音长,如语气词“啊”我们赋予它不同的情感、不同的音量、不同的音长、不同的语调,它所表达的就是不同的意思。
(二)口语表达基本要求
1、清晰。要人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东西,当然,有时要说得幽默一点,那或是生活的玩笑,或是说相声,一般的情况一定要说得清晰,让人听得懂。
2、流畅。不要有口头禅,有的人作报告开头喜欢用“这个、这个”,有的人喜欢每句后面用“啊、啊”,让人听起来很不是滋味。
3、响亮。说话是说给大家听的,除非是悄悄话,有隐私。一般说话要把音送到人家耳朵里,让人听得清楚,所以要响亮。
4、口语化。口头语与书面语是有区别的,当我们写好一个书面的东西,不是读是说出去的时候,就要口语化,比如:发言稿是要说给大家听而不是念给大家听,就要口语化;演讲稿要说给大家听也要口语化。口语化有三个途径:(1)书面语中的单音节词在口语里都要变双音节词。比如,书面语“此时”,口语表述就要用“这个时候”。(2)文言词变白话词。例如有这么一篇演讲稿:“教育历来被视为一片未加污染的绿洲,”如果说出去就有两个地方要变动一下,“教育历来被人认为是一片没有受到污染的绿洲,”显然第二句效果好些,这就是说,第一要把单音词变多音词,第二要把文言变白话,有的书面语“良久”,口语就只能说“很久”。(3)书面语停顿靠标点,口语靠情感的处理、靠语气的变化。把书面的停顿变成口语的停顿,书面的停顿靠标点符号,口语的停顿靠词与词(组)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间歇的时间来表现,而且,远远多于书面语停顿的时间。
(三)口语表达特点
1、同步性。即外部语言表达与内部语言思维是同步进行的,口语只是将思维外化了。
2、简散性。即常使用的是一些短句、散句,有时可使用体态语都能表达,它的结构松散的。
3、暂留性。我们讲话是通过声波传播的,而声波瞬间即逝,有心理学家作过一次测试:我们听话的过场中能够精确留在记忆中的大概不超过7-8秒钟。既然是短暂的,怎么去评价一个人的口才呢?是从整体上把握、从语流上把握。语速给我们的启示一,就是想好了再说,启示二,是说话速度不可太快。一般的发言200字/每分钟,最快不能超过280字/分钟。每次发言(座谈会、讨论会)最好不超过2分10秒,否则,被吸收的信息大大削弱。
4、临场性:(1)时空是特定的,说话必须符合时间和空间并受其制约,比如,我今天来讲课,我不是来演讲的、也不是来讲故事的,我要受到这时空的约束。(2)表达的对象是特定的,听众是特定的。(3)现场的氛围是特定的。了解这点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由于是特定的,说出去的话想收回来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想好了再说;第二,说话要受现场氛围的影响,要考虑“现场反映”,要适时调整语言,这要求提高本身的素质。
5、综合性:(1)系统的综合,说话时,语言、声调、态势语要综合考虑,如果语调没有变化,语言是枯燥的,如果没有加一点体态语,语言是不生动的,系统的综合要求在说话是要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来完成说话内容,且各部门、各系统要有整体感、协调感。(2)调动的综合。口语表达有一个过程,就是从生活到思维,再由思维外化成口语,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所说的话,包含了这个人的生活体验、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听其言可了解这个人。同样的稿件各人说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就是因为各人的生活阅历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所以要调动知识素养、要调动能力素养,要调动生活积累。(3)手段的综合。口语表达是传声的、有感情的,同时手段是多样的。传声包括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长短;表情包括面目、眼神、手足。
(四)基本原则:
1、话由旨谴,2、话贵慎真,3、话因人异,看人的心理需,或是说话前预测一下人家会有什么打算,4、话随境迁,“境”指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说话现场。
二、口语表达技巧
(一)重音运用
生活中经常运用重音,重音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如,“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什么”,“大意”是大概的意思,如果把“意”轻念,就是“粗心”的意思。所以,重音具有区别词意的作用,读重读轻表达的意思不一样,重音可分为三种:
1、语法重音。是按句子的语法规律重读的音,2、逻辑重音。是根据演讲说话的内容和重点自己确定。
3、感情重音。是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细微的心理来安排。重音不一定重,有时放轻也起了强调的作用。重音有二种,一种是重重音,一种是轻重音。重音怎样体现?一是加大音量,二是拖长音节,三是一字一顿,四是夸大调值(调值有一个五度表:一声55,二声35,三声214,四声51)。
(二)停连掌握技巧
1、语法停顿。又叫自然停顿,一个词中间是不能停顿,如“新疆代表团长途跋涉来到北京”,念成“新疆代表团长,途跋涉来到北京”,就把意思搞反了。从语法上说中心语与附加语往往有一个小小的停顿,书面语用标点符号表示的地方要停顿,停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哪些地方该停呢?停顿时间是:句号(包括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从结构上,是段落>层次>句子。
2、逻辑停顿。是根据要强调的停顿,苏联研究表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如果没有逻辑的停顿的语言是文体不通的话,那么没有心理停顿的语言是没有生命的。逻辑停顿是表达感情的需要。
3、感情停顿。又叫心理停顿,逻辑停顿为理智服务,感情停顿为感情服务,表示一种微妙和复杂的心理感受而作的停顿。
4、特殊停顿。为加强某种特殊效果或应付某种需要所作的停顿。停顿的表现力:第一,可以变含糊为清晰,如:“最贵的一张(停)值一千元”,表示最贵的只有一张,其它的不足一千元;第二,变平淡为突出;第三,变平直为起伏。如“大堤上的人/谁/都明白”就有起伏:第四,变松散为整齐;有些排比句通过停顿变得很美,节奏很好,如写交通安全的一篇演讲稿:“每天的太阳是您的,晚霞是您的,健康是您的,安全也是您的”,要声断,气不断,情不断。要重复强调的是停顿不是中断,只是声音的消失,它绝对是气流与感情连起来的,有停就有连,而且某种激烈、紧张的情况下需要连接。
连接的表现力。连接就是在书面上标有停顿的地方赶快连起来,不换气、不偷气,一气呵成,连接的作用,第一,是渲染气氛,第二,增强气势,能表达激情推进内容;表现停连技巧有三:一是气息要调解。比较大的停顿地方要换气,小的停顿要偷气(不明显的换气),另外要就气(一气呵成);第二,接头要扣“环”。即两个内容相联的句子,第一句的节尾压低,第二句的起音也要低,这样两个句子中的音位差就小,给人感觉环环相扣。第三,层次要“抱团”。句子的末尾音节不要往下滑,每层的意思要有鲜明的起始感、整体感。
(三)节奏变化技巧
说话要有节奏,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该起的时候起,这样有起伏有快慢,有轻重,才形成了口语的乐感和乐耳动听,否则话语不感人,不动人,口语中有带规律性的变化,叫节奏,有了这个变化语言才生动,否则是呆板的,有位意大利的音乐家,他上台不是唱歌,他把数字有节奏的、有变化的从1数到100,结果倾倒了所有的观众,甚至有的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可见节奏在生活中是多么重要。节奏与语速有关系,但不是一回事,语速只表示说话的快慢,节奏包括起伏、强弱。
慢节奏:叙述一件事情,描写一处景物,表现一次行动的迟缓节奏宜慢;表现平稳,沉郁、失望、悲哀情绪节奏宜慢。快节奏:表现情绪紧张、热烈、欢快、兴奋、慌乱、惊惧、愤怒、反抗、驳斥、申辩时宜快节奏。
节奏调度的几个原则:
1、感情原则。
2、语境原则。根据语言的环境调整。
3、内容原则。根据内容调整。
节奏美体现方式:
1、步韵。如:写文章时要体现节奏美,可用几个句子像散文诗那样压一下韵;
2、对应。包括运用对比句和对偶句;
3、排比句。
4、复沓。反复使用形式和意义相近的词、句、段;
5、层递。一层递一层;
6、联珠和回环。联珠即把第一个句子末尾的词作第二个句子开头的词,回环即是一个词反复运用,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四)语气的控制技巧
语气包含五个涵义:一是“式”指语法形式;二是“调”指语音的调,三是“理”指逻辑的推理,四是“采”修辞的文采,五是“色”发声的气色,由这五个方面综合包括在一个“情”字,要恰到好处表达感情必须要在这五个方面下工夫。
1、语气的感情色彩。是指语句内在的具体感情的积极运动的显露,它表现在声音气息的变化上。一般说,表达“爱”气徐声柔,表“憎恨”气足生硬,表“急”气短声促,“喜”气满声高,表“怒”气粗声重,表“悲”气沉声缓,表“惧”气提声滞,表“疑”气细声黏。
2、语调的基本类型。一般分四类:平直调,上扬,曲折,下降。用不同的语调所表达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平直调:多用于陈述、说明的语句。表述庄重、严肃、回忆、思索的情形,表现平静、闲适、忍耐、犹豫等感情或心理。下降调:多用于感叹。有些陈述句,常表示祈求、命令、祝愿、感叹等方面内容,表现坚决、自信、肯定、夸奖、悲痛、沉重等。上扬调:多用于疑问句、反问句,或某些感叹句、陈述句。适用于提问、称呼、鼓动、号召、训令等场合,表达激昂、亢奋、惊异、愤怒等情绪。曲折调:多用于语意双关、言外之意、幽默含蓄、意外惊奇、有意夸张等地方,表示惊讶、怀疑、嘲讽、轻蔑等心绪。在实际应用中四个语调不是孤立的,语调变化不以句子为单位体现,而表现在语流中的千差万别的变化。
三、态势语技巧
(一)态势语定义与内涵
语言除了有声语言表达外,还有辅助语言,就是态势语。态势语的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有的人对它进行研究,说:有一条信息如果传播出去,所有的效果中间只有38%是有声的,7%是语言(词),55%的信号是无声的,所以每个人,每天平均说的话只有10-11分时间,且平均每句话只占2.5秒,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的有声是低于30%的,60%的信号是通过无声的信息发出去的。这个对无声信息的研究,给我们一个提示,除了要注重有声语言的表达,更多的注重无声语言的表达,就象我们看见别人的表情常会说“我看见你就知道你要说什么”,这就是“别人”在用无声语言(态势语)传播信息。所以,态势语言是通过人体器官的动作,或者某一个部分形态的变化来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凡是通过手势、身姿、眼色和面部表情来进行信息传递、思想沟通、感情交流的活动方式,统统称为体态表达或态势表达。体态语内涵要记住:
1、是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交际方式,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交际方式,是源远流长的,必不可少的;
2、是对口头表达必要的补充和辅助(除哑语外);
3、所传递的所有信息受表达环境的制约。
(二)态势语功能
从个人来说:
1、反映人的性格和心理;
2、反映人的真实感受和内心需求;
3、可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从日常交际来说:
1、更形象的传递信息,表达思想;
2、更有利的传达情感,反映情绪,如:拍案叫绝、暴跳如雷、扪心自问、趾高气扬等,3、更有效的昭示心灵,加深理解;
4、更恰当的联络各种关系,使交际更得体。
(三)态势语类型及操作
1、手势。(1)手指语言:“大拇指”动作一般表夸奖、很好,但有时表高傲的情绪;“十指交叉”一般表自信、敌对情绪、感兴趣;“抓指式”一般表控制全场之势;“背手”可给自己壮胆,镇静,也表自信,但对有的人是种狂妄表现;“手啄式”表示不礼貌的动作,本身就有一种挑衅、针对和强制性。以上都要看具体环境和当时面部表情。(2)手掌语言:“向上”表示诚恳、谦虚;“向下”表提醒、命令;“紧握伸食指”带有一种镇压性;“搓掌”表期待,快搓表增加可信度,慢搓表有疑虑;“手掌向前”表拒绝、回避;“手掌由内向外推”表安慰、把所有的问题概况起来;“劈掌”表果断、决心。(3)手臂语言:“手臂交叉”表防御;“交叉握拳”表敌对;“交叉放掌”表有点紧张并在努力控制情绪;“一手握另一只手上臂,另外一只手下垂”表缺乏自信。
2、眼睛语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嘴巴可以说话,眼睛不能说话,眼睛的奥妙,在于它是真实的。可以编出一千句、一万句谎言,却不能遮挡眼睛的真实性。眼睛注视用得多的有三种:(1)凝视。集中目光看对方,如果是公事,目光限制于前额到双眼,使人感觉你很诚恳认真;如果是社交,就看双眼到嘴三角区;如果是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就看双眼到胸。(2)环视。眼睛向前然后有目的的扫一下,好处是使所有听你讲话的人都注意了你,不觉得你在和他(个人)交流,能较全面地了解听众的心理反映。而且可根据你的环视随时调整说话的节奏、内容、语调,把握说话的主动权控制住。(3)虚视。就是似视非视,演讲就需要这种虚与实的目光交替,“实”看某一部分人,“非”看大家,演讲要作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
3、表情语言。每个人都有面部表情,脸上的每个细胞、每个皱纹、每个神经都表达某种意愿、某种感情、某种倾向。面部表情是最准确的、最微妙的人的“晴雨表”。人的面部表情贵在四个字:自然,真挚。面部是思想的“荧光屏”,演讲的面部表情一般要带微笑。
第四篇:播音主持专业培训:语气的训练方法(共)
考艺考 上www.xiexiebang.com
播音主持专业培训:语气的训练方法
声音形式包括气息、声音、口腔状态三方面要素。这三方面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变化及多重组合构成了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声音形式。
不同的感情色彩需要通过不同的声音形式来表现,在两者之间是有一定规律可寻
一、语气色彩与声音形式 的。张颂先生在《朗读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8月出版)中对表现不同感情色彩,气息、声音、口腔状态的特点进行了如下概括:
疑的感情气细声黏:口腔欲松还紧,气息欲连还断。
怒的感情气粗声重:口腔如鼓,气息如椽。
冷的感情气少声平:口腔松软,气息微弱。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口腔似弓箭,飞剑流星;气息如穿梭。
欲的感情气多声放:口腔积极敞开,气息力求畅达。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口腔象冰封,气息象倒流。
喜的感情气满声高:口腔似千里轻舟,气息似不绝清流。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口腔如负重,气息如尽竭。
憎的感情气足声硬:口腔紧窄,气息猛塞。
爱的感情气徐声柔:口腔宽松,气息深长。
感情色彩声音形式 考艺考 上www.xiexiebang.com
二、语势
有声语言的表达是动态的,一个个字,一句句话从我们的口中流淌出来就形成了不断起伏的语流。思想感情的不断运动是语流曲折性的内在力量,口腔、气息、声音的丰富变化是语流曲折变化的关键。语流的曲折性和波浪式,是语气丰富变化的外部特征。我们用语势这个概念来说明语气声音形式的特点。
语势:“指一个句子在思想感情运动状态下声音的态势,或者说,是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向。这中间,包括气息、声音、口腔状态三大部分。”
语流的曲折变化是丰富的,“语无定势”更说明了语势运用没有什么定律。但我三、语势的种类
们仍试图将语势的基本形态描述一下,为使大家对语势的曲折性能有直观的了解为的是我们能够在表达中自觉地运用它,使我们的语言更有变化。
如:“世界上没有花的国家是没有的。”“花”就处于波峰的位置,句头、句尾
1、波峰类。声音的发展态势是由低向高再向低行进。状如波峰。
我们把有声语言的语势归纳为5种基本形态: 的词略低。
2、波谷类。声音由高向低再向高发展。即句头、句尾较高,句腰较低,状如波谷。如:“乔治.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
3、上山类。声音由低向高发展。即:句头最低,句尾最高,状如登山。不过,有时是步步高,有时是盘旋而上。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4、下山类。特点是句头最高,而后顺势而下,状如下山。应注意的是它有时是直线而上,有时是呈蜿蜒曲折的态势。如:“就在那年秋天,母亲离我们去了。”
5、半起类。特点是句头较低,而后呈上行趋势,行至中途,气提声止。由于没有行至最高点,所以称为半起。如:“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 考艺考 上www.xiexiebang.com
目前,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固定腔调的问题。固定
四、如何避免语势单一
腔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在符合语句内容的前提下,为避免单一语势的重复出现,形成固定腔调,我们要掌握以下几点要求:
1、句头起点不宜相同。我们把语势的变化幅度假设为5度,那么,在你说的每句话的开头,起点高度不要一样。
2、句腰波形不宜相同。不要连续使用同一种波形,如果不可避免,应根据语句的具体情况,形成它们的差别。
3、句尾落点不宜相同。每句结束的落点最好不要在同一高度,而且停时声音的轻重缓疾也不宜相同。
语气在有声语言的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第五篇:播音主持·
语流音变 主讲:卢倩依 1.口部操
口腔:“提”“打”“挺”“松”
唇:双唇打响,噘唇咧唇,左右撇唇,绕唇
舌:左右顶舌,舔齿绕舌,伸舌卷舌,弹舌
牙:咬牙关
3.发声练习
a:开口音,像咬苹果
u:闭口音,像吹气
i :提笑肌,嘴唇咧开
循环:a、u、i循环发声,男生达到6个循环,女生达到4个循环。
语流音变——轻声
○语气词:“吧、吗、啊、呢”等
○助词:“着、了、的、地、得、们”等
○名词后缀:“子、儿、头”等
○叠词:“AA、AABB”等
○表示趋向:“上、下”等
○重叠词中间的“一”或“不”
○口语色彩强的四字词语
○作宾语的人称代词
轻声的声调变化
○阴平+轻声:轻声为半低调(2度)
○阳平+轻声:轻声为中调(3度)
○上声+轻声:轻声为半高调(4度)
○去声+轻声:轻声为低调(1度)
○轻声+轻声:后一个依据前一个逐渐降调
轻声绕口令
语流音变——儿话音 ○区分词性:动词/形容词+儿话=名词
○区分词义:改变词语的含义或区分同音词。
○表示少、小的意思:突出或强调物体的细小、单薄等。
○表示不同的感情色彩:喜爱、亲切,或轻蔑、鄙视。
儿话音绕口令
语流音变——“一”的变调 ○单念或表示序列不变调
○在非去声前变去声
○在去声前变阳平
○夹在重叠词中间变轻声
语流音变——“不”的变调 ○单念或在词末不变调
○在非去声前不变调
○在去声前变阳平
○夹在重叠词中间变轻声
语流音变——重叠形容词、动词的变调 ○AAB不变调,加儿话音第二个A变阴平。
○ABB有时不变调,有时会将BB变阴平。
○AABB第二个A变轻声,BB有时不变调,有时变阴平。
语流音变——轻重格式 ○双音节:中重、重中、重轻
○三音节:中中重、中重轻、中轻重
○四音节:中重中重、重中中重、中轻中重
语流音变——“啊”的音变
○前一音节以a、o(ao、iao除外)、e、ê、i、ü收
尾,“啊”变“ya”。
○前一音节以u(包括ao、iao)收尾,“啊”变“wa”。
○前一音节以n收尾,“啊”变“na”。○前一音节以ng收尾,“啊”变“nga”。
○前一音节以-i(前)收尾,“啊”变“za”。
○前一音节以-i(后)收尾,“啊”变“ra”。
朗读技巧 主讲:卢倩依
1.口部操
口腔:“提”“打”“挺”“松”
唇:双唇打响,噘唇咧唇,左右撇唇,绕唇
舌:左右顶舌,舔齿绕舌,伸舌卷舌,弹舌
牙:咬牙关
3.发声练习
a:开口音,像咬苹果 u:闭口音,像吹气
i :提笑肌,嘴唇咧开
循环:a、u、i循环发声,男生达到6个循环,女生达到4个循环。
朗读技巧——重音
在播音中,运用声音形式着重强调和突出的词或词组就是重音,它是有声语言中体现语句本质和目的,突出主要感情的重要手段。
用符号“.”表示。
一、语法重音: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位置比较
固定,无特别强调的色彩。
例:1.太阳出来了。今天星期天。(谓语)
2.他学唱歌,我学跳舞。他去北京了。(宾语)
3.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
(定语)
4.他飞快地跑着。春天是多么美丽啊!(状语)
5.他坏透了。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补语)
6.他什么都知道了。你到哪里去了?(疑问代词)
7.请在那里等候。你咋这会儿才来?(指示代词)
二、逻辑重音:突出强调语意重点,无固定位置,随
说话环境及意愿而定。
例:1.我知道你会唱歌。(不用问别人。)
我知道你会唱歌。(你不要瞒我了。)
我知道你会唱歌。(不是别人。)
我知道你会唱歌。(你怎么说不会?)
我知道你会唱歌。(别的会不会我不知道。)
2.我又没干坏事。(是别人,不是我。)
我又没干坏事。(我干的是好事,不是坏事。)
3.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并列)
4.今天是星期一,不是星期二。
不怕慢,就怕站。
(对比)
5.她是谁呢?她就是我的二妹——王玲。(呼应)
6.胜利的歌声像海洋。
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比喻)
7.他的脸白得真吓死人了。这事太难办了。
她差一点没掉下山谷去。
(夸张)
8.我们一定要完成任务。你不能不去。
白桦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坚决肯定)
三、感情重音: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无固定位置。
例:1.你怎么这么糊涂!
2.在大家心里,我就只是个小丑,逗别人哈哈一
笑,可有谁知道我内心的苦闷。
3.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
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
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
(随着闻一多先生逐渐高涨的感情,重音逐渐加强)
重音的表现手法 1.重读:以声音的强弱对比突出重音,表达明朗的态度、观点,以及形象鲜明的事物。
例:我不是不肯,我是不会。
2.高读:以声音的高低对比突出重音,表达轻快、激
昂或愤怒的情绪。
例: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3.慢读:以声音的快慢对比突出重音,表达深沉真挚的情感。
例:爸爸脱下了帽子,妈妈摘下了头巾。他们低下
头,向周爷爷默哀。
4.轻读:降低音高,加大气音,烘托意境,或表达深
沉凝重、含蓄内敛的细腻情感。
例: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
纱,显得格外清幽。
江姐吃了一惊,布告上怎么会有他的名字。
冬天过去了,微风悄悄地送来了春天。
5.停顿:运用前后停顿突出重音,留下深刻印象。
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
重音练习
1.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2.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3.“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
4.多么富于哲理的话语,多么乐观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影响一个人快乐的,有时并不是困境及磨难,而是一个人的心态。
重音练习
1.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2.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3.“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
4.多么富于哲理的话语,多么乐观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影响一个人快乐的,有时并不是困境及磨难,而是一个人的心态。
朗读技巧——停顿
在播音中,语言的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语句之间、词组或词之间休止、中断的地方,时间有长有短,这就叫做停顿,它是有声语言中显示语意、抒发感情的重要方法。
用符号“/、// ”表示。
一、区分性停顿:区分语意,突出感情。
例:1.亲爱的爸爸妈妈/欢迎您!
亲爱的爸爸/妈妈欢迎您!
亲爱的/爸爸妈妈欢迎您!
2.剧烈的疼痛/使得巴尼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
二、呼应性停顿:体现句子的呼应关系。
例:1.下面播放/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2.他/当过演员,在大学里教过书,还干过电工。
三、并列性停顿:句子中同等位置、同等关系、同等
样式间的停顿。
例: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的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3.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奔腾怒吼,绿叶/在树枝上沙沙地响。
四、强调性停顿:在需要强调的字词前后停顿。
例:1.自古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
2.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3.森林爷爷/一点儿也不着慌。
五、心理性停顿:对作品整体理解后,有心理情绪决
定停顿位置。
例:1.她吓昏了,转身向着他说:“我„„我„„我丢了/佛来思节夫人的/项链了。”
2.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停顿练习
1.中国政府代表、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团临时代表侯志通过今天上午在日内瓦关贸总协定总部向总协定总干事邓克尔博士递交了一份照会。
2.冬天过去了,微风悄悄地送来了春天。
3.我和哥哥拿着叔叔帮我们做的风筝,高高兴兴地来到体育场。
4.我指的是那些不会跳舞也不会唱歌的同志。
5.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唐代大诗人杜甫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诗篇。
停顿练习
1.中国政府代表、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团/临时代表/侯志/通过今天上午/在日内瓦关贸总协定总部/向总协定总干事/邓克尔博士/递交了一份照会。
2.冬天过去了,微风悄悄地/送来了春天。
3.我和哥哥/拿着叔叔帮我们做的风筝,高高兴兴地/来到体育场。
4.我指的是那些/不会跳舞/也不会唱歌的同志。
5.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唐代大诗人/杜甫/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诗篇。
朗读技巧——连接
在播音中,那些不休止、不中断的地方,特别是文字稿件中有标点符号而不休止、不中断的地方,就叫做连接,它是有声语言中显示语意、抒发感情的方法。
用符号“⌒”表示。
一、直连:内容连接紧密,不换气,顿号最典型。
例:1.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
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2.你的为人不如他的十分之
一、⌒百分之
一、⌒
万分之一!
二、曲连:似停非停、声断意连、环环紧扣,逗号最
典型。
例: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2.人群里,年长的是大娘,⌒大爷,同年的是大
哥,⌒大嫂,兄弟,⌒姐妹,都是亲人。又仿
佛队伍同时是群众,⌒群众又同时是队伍,根
本分不清。
连接练习
1.古人咏自然美,皆爱风花雪月。但我独钟情于雨。
雨有细雨、疏雨、阵雨、暴雨、大雨、小雨、阴雨、霖雨、淫雨、好雨、密雨、烟雨、还有毛毛雨、杏花雨、黄梅雨、豆花雨、桑柘雨、倾盆雨、及时雨,面目各异;每个人眼中的雨,也别有一种情韵。
2.阿呀,我的太太!您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话。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哪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山里去。
连接练习
1.古人咏自然美,皆爱风花雪月。但我独钟情于雨。
雨有细雨、⌒疏雨、⌒阵雨、⌒暴雨、⌒大雨、⌒小雨、⌒阴雨、⌒霖雨、⌒淫雨、⌒好雨、⌒密雨、⌒烟雨,还有毛毛雨、⌒杏花雨、⌒黄梅雨、⌒豆花雨、⌒桑柘雨、⌒倾盆雨、⌒及时雨,面目各异;每个人眼中的雨,也别有一种情韵。
2.阿呀,⌒我的太太!您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话。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哪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山里去。
在播音中,由于全篇稿件和整个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的要求,以及各个语句的本质和语言环境不同,每一个语句必然表现出不同的声音形式,这种不同的声音形式称为语气。
用符号“
”表示。
在播音中,有声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回环往复称作节奏。语气是指“这一句”的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节奏是指“这一段”、“这一篇”的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外部呈现。
分为高亢型、低沉型、紧张型、舒缓型、轻快型、凝重型。
在播音中,以语言内容为依据展开再造想象,使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等在自己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的过程。
该过程分四步:理清头绪、设身处地、触景生情、现身说法。
在播音中,那些在播音主持语言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和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就是内在语。即话里有话、弦外之音。
分为六种类型:发语性内在语、寓意性内在语、关联性内在语、提示性内在语、回味性内在语、反语性内在语。
在播音中,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受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使之处于运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