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加强教研工作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5 10:5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加强教研工作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加强教研工作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加强教研工作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加强教研工作深入推进义务教

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

渝教科院[2012]49号

各区县(自治县)教研室(教科所、进修院校),委属中小学:

为全面贯彻落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渝教基〔2012〕30号)和《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渝教基〔2012〕53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市教研工作,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工作要求

(一)加强学习,增强实施“卓越课堂”的自觉性

教研机构要在各级教委的直接领导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认真学习、研究、贯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十项规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和《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准确领会文件要求,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工作方式,增强“卓越课堂”实施的自觉性。全面落实“减负提质十项规定”、深化课程改革,把推进“卓越课堂”行动计划落到实处。

(二)积极实践,探索“卓越课堂”实施的有效途径

各级教研机构要以“卓越课堂”的实施为契机,把教研工作的重心

转移到课堂教学改革上来,统筹协调区域内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将“卓越课堂”实施与日常教研工作整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践,不断探索“卓越课堂”实施的有效途径。

(三)总结提炼,推动“卓越课堂”计划在各级学校的实施

各级教研机构按照“卓越课堂”的实施步骤和内容,组织教研员深入学校,深入挖掘并系统总结实施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案例、成功经验,进一步提炼形成“卓越课堂”研究成果,加以示范推广。

各级教研机构要加强对各学校教研室(组)的工作指导,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课堂教学和实施“卓越课堂”行动计划中的基础作用,通过教研室(组)的工作来推进各项课程改革的落实。

(四)全面评估,稳步推进“卓越课堂”行动计划

市教科院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各区县教研机构实施“卓越课堂”的情况进行指导、管理和全面考评,每年不定期地发布各区县和委属中小学推进“卓越课堂”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教研评估报告,并与各级教研机构和委属中小学的相关业务工作考评直接挂钩。并将考评情况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反馈、通报,督促相关工作不力的教研机构和委属中小学进行整改。

(五)注重宣传,营造“卓越课堂”的实施氛围

各级教研机构要注重对“卓越课堂”的必要性、科学性、紧迫性进行宣传,搭建“卓越课堂”实施情况信息报送平台,对“卓越课堂”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典型案例、有效措施和先进人物进行宣传报道。凝聚教育行政、教研机构、学生家长、社会大众等各方力量,集结成一个全

方位的立体式支撑力量,为我市“卓越课堂”行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实施内容及步骤

(一)实施准备阶段(2012年7月-2012年9月)

1.制定“卓越课堂”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成立“卓越课堂”实施领导小组,由市教委周旭主任任组长,钟燕、伉大林同志任副组长,市教委相关处室及各区县教委负责人为成员;成立“卓越课堂”实施工作小组,由市教科院伉大林同志任组长,李常明同志任副组长,市教科院相关部门及各区县教研机构负责人为成员。

2.市教科院组织专家研制“卓越课堂”学科实施意见、“卓越课堂”评价标准,制定跟踪指导“卓越课堂”实施的工作计划。各区县教研机构根据本实施意见,制定出区县实施“卓越课堂”的指导意见。

3.各级教研机构组织教研员、校长、教师,认真学习“卓越课堂”行动计划及相关文件,提升实施“卓越课堂”行动计划的能力。指导学校对照“卓越课堂”行动计划分析校情、学情,研制“卓越课堂”学校实施方案。

(二)整体推进阶段(2012年10月—2016年2月)

1.开发“卓越课堂”优质配套课程资源。市教科院组织课程专家,挖掘、整合、开发出系列优质配套课程资源;区县教研机构协同学校,整合、开发出符合学生实际的特色课程资源。注重总结提炼教学成果,打造“卓越课堂”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资源库。到2016年,全市初步建成符合学生需求,具有重庆特色的课程体系,80%的区县开发

出特色优势鲜明的校本教材,学校建立起“卓越课堂”学科资源库。

2.开展“卓越课堂”全员培训。在市教委的领导下,市教科院对分管区(县)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中小学校长进行40学时的课程领导力提升培训;对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80学时的课程指导力提升培训;依托区县教研机构和学校对全体教师开展120学时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3.开展“卓越课堂”实施情况观摩展示交流活动。市教科院每学年举办一次全市各学科教师“卓越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或召开“卓越课堂”现场推进会;区县教研机构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展示交流活动;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卓越课堂”公开课展示交流活动。到2016年,全市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达到“名师和特级教师上好示范课、骨干教师上好优质课、普通教师上好达标课”的要求。

4.加强“卓越课堂”指导和督促工作。市教科院每学期组织教研员和市级优秀教师深入区县,开展“集体视导”、“送教下乡”等活动,推进“卓越课堂”的不断深化;区县教研机构将日常教研活动与“卓越课堂”指导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卓越课堂”实施情况督导体系,各级教研机构会同教育督导部门,不定期开展“卓越课堂”专项督导。

5.搭建“卓越课堂”实施情况宣传推广平台。市教科院设置“卓越课堂”专刊,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及时报道“卓越课堂”实施情况;各区县教研机构要以“卓越课堂行动快讯”的形式不定期的宣传和展示区域内“卓越课堂”实施情况,并将优秀案例提交市教科院。

6.强化“卓越课堂”专项研究工作。市教科院设置“卓越课堂”专项课题,每年举办一次专题论坛,每两年开展一次论文评比;各区县教研机构和学校要积极申报专项课题,组建研究团队,踊跃参加专题论坛和论文评比。

(三)阶段性总结深化阶段(2016年3月—2017年7月)

1.市教科院对全市所有区县“卓越课堂”实施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总结成绩,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形成政策建议。组织教研员深入学校,总结提炼一批推广价值高、示范作用强的实施成果,进一步开发出优质配套的“卓越课堂”课程资源,形成资料汇编和课程资源库。组织召开“卓越课堂”实施情况阶段性总结通报会,表彰一批在“卓越课堂”行动计划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先进学校和教研机构。

2.区县教研机构配合市教科院对区域内“卓越课堂”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完善“卓越课堂”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提炼总结出有效的操作经验。组织专家,对区域内各个学科“卓越课堂”优秀案例、教学设计等课程资源进行筛选、整理、提炼,形成“卓越课堂”实施资源包。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三日

第二篇: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

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渝教基〔2012〕53号

各区县(自治县)教委,北部新区、万盛经开区教育局,市教科院、市教育评估院、市技装中心,委直属中小学:

现将《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六日

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

五年行动计划

为了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特制定全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卓越课堂”是指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分阶段推进“卓越课堂”建设,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全面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普遍达到“有效课堂”要求,总体水平明显提高。

(二)具体目标

——在教学目标上,整体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三维目标,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准备上,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课标要求,准确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教学环境,恰当选择教学素材,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合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层次性和多样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着力挖掘学科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灵活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学习的过程,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教学评价上,既重视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既重视学习能力提升,又关注学习情感和态度。加强学生日常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学生、教师、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九大行动计划

(一)课程建设计划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围绕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开发具有重庆特色的地方课程,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指导等纳入地方课程内容。结合学校传统优势、学生兴趣需要,开发特色文化建设、乡土资源发掘、学科拓展等内容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丰富学生课堂教学资源。定期开展校本课程展示、评比活动,积极推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重视和发挥学校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隐性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创造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实施该计划,构建具有特色的三级课程体系,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建设适应“卓越课堂”行动需要的课程文化。

(二)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计划

“师生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具有共同信念、共同目标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学习团体。开展专题学习讨论,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深刻认识和理解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建立和完善课堂学习小组,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在个体自学、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和教师点评中有效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确保课堂教学安排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探究、质疑、交流、练习。组织教师创新设计课堂学习方案,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结构,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学段及区域“卓越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施该计划,转变知识传授者、教学支配者的教师传统角色,建立民主平等、合作互动、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新课程领导能力提升计划

课程领导力引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决定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影响“卓越课堂”行动的质量和水平。按照“分层主导、分片推进、分类实施”的思路,依托清华大学培训基地,通过集中培训及考察培训等方式,对100名分管区(县)长及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实施专项培训,着力提高教育领导和管理水平。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对市级专家团队开展以新课标新教材解读和课堂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培训,提高培训技能和指导水平。依托6所高师院校、市教科院及主城教师进修学院,以案例研讨、任务驱动等方式,分片区对600名骨干校长开展市级集中培训,为区县校长全员培训培养培训者队伍;对40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研员开展专项培训,提升课堂教学指导能力。分层次组织“‘卓越课堂’行动领导力”论坛活动,交流和分享“卓越课堂”行动的经验。通过该计划,培养一批引领“卓越课堂”行动的卓越领导团队和专家培训团队。

(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是构建“卓越课堂”的关键因素。以构建“卓越课堂”为主题,启动新一轮全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新任教师岗前培训,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重点,对新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岗位适应性培训,不少于120学时的跟岗指导培训;开展教师全员培训,5年内对中小学教师开展不少于360学时的岗位培训,其中参加区县级以上集中培训不少于80学时;开展农村教师专项培训,市级培训重点实施5000名农村薄弱学科、边远地区村小教师等培训计划,各区县按照每年20%的比例,分层分类分片对农村教师开展全员培训。市教科院研制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各区县教研机构依据意见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建立教学基本技能考核制度。定期举办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案设计、课堂教学等比赛,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建设“卓越课堂”、争做卓越教师。通过该计划,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着力提高农村学校课改整体水平。

(五)学生能力提升计划

学生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提升学生能力是实施“卓越课堂”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质。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探索。注重知行统一,引导学生学会动手、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加强基本素质培养,广泛开展读书、演讲、书法教育等活动。减少考试次数,给予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力所能及的实践问题。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入推进“减负提质”工作,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六)现代教育技术助推计划

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率、建设“卓越课堂”的重要辅助手段。到2013年,全市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学校音乐、体育、美术、卫生、综合实践、科技活动等六大功能室建设和教学器材配备,配齐率达90%以上;到2015年,义务教育学校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室建设,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设备基本配备达标,初中理化生、小学科学实验开出率达95%以上。加快教育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到2015年,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覆盖率达到90%,中小学“班班通”建设率达到90%以上;中小学校学生计算机比达到10∶1。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建设网络辅助教学系统、数字化自主学习环境等各类教育教学应用系统,教育信息资源覆盖率达90%以上,教师对资源库的使用率达90%以上,各中小学学校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率达到90%以上。通过实施该计划,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七)课程辅助活动推进计划

各学校(区)制定课程辅助活动实施方案,落实课程辅助活动计划,配备专任教师,建好用好“六大功能室”,扎实开展每天1节的课程辅助活动课。结合开展中小学生读书、演讲、书法、体艺科技“2+2”项目等,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发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活动项目,实现课程辅助活动课程化。各校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和社团,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项目,确保学生参加课程辅助活动覆盖面达到100%。将学生参加辅助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每期进行考核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课程辅助活动推进计划,开发一批学生参与度高、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辅助活动体系,使课程辅助活动成为“卓越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计划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导向、调控和激励的功能。以教学预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六个维度为“卓越课堂”行动重点,建立课堂预设、课堂教学和课堂评价“三位一体”的卓越课堂评价体系。市教科院研制各学科具体评价标准,并以此为依据评选先进示范典型,引导教师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理论,重建课堂教学文化。在评价标准与要求上,体现灵活性与开放性,弘扬教师个人教学风格,鼓励教师创造性实施课堂教学。在评价主体上,引导学生、家长、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教学评价。通过实施该计划,建立“卓越课堂”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将“卓越课堂”具体目标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

(九)课堂开放计划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是开放性、多样化的课堂。建立学校课堂开放长效机制,定期举办“课堂开放日”活动,让广大家长、社会团体等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新课改理念要求。积极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配合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同时,把课堂向校外、社会延伸,积极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借助家长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聘请“家长义工”,开设“家长讲堂”,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到校授课,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长见识。通过课堂开放计划,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卓越课堂”教育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教委成立“卓越课堂”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卓越课堂”建设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科院,负责总体策划“卓越课堂”的实施。各区县(自治县)建立相应机构,制定方案,明确职责,统筹实施。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有关要求具体实施“卓越课堂”建设。区县教师进修学校(学院)负责教师培训,教科所(教研室)负责“卓越课堂”建设的研究、指导、服务,教育评估机构负责“卓越课堂”建设的质量评估和监测,教育督导室定期进行督导考核。

(二)加强教研机构建设 建立和完善教研工作机构,落实教研人员,改进教研工作方式,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服务和指导水平。将“卓越课堂”行动纳入各级教研机构工作计划,作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制定教研员聘任标准,配齐配足各学科教研员,完善教研员准入和退出机制,解决好教研员队伍的编制、职称等问题。完善教研员能力考核标准,多途径开展教研员培训、比赛活动,提升教研员指导能力。教研员深入基层学校指导开展“卓越课堂”建设项目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帮助教师探索和构建具有学科特点、学校或区域特色的“卓越课堂”教学模式。

(三)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研制和开发符合学科特点、学段特点、课型特点的教学方案及教师导学、展示交流、检测评价等教学工具,建立和完善各学校、学(片)区、区县(自治县)和全市“卓越课堂”教学资源库。市教研网开辟“卓越课堂”专题网页,设立“卓越课堂”优秀课例欣赏频道,为广大教师提供前沿理论和典型经验。设立“卓越课堂”论坛,为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管理干部、专家和教师搭建交流平台。

(四)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

结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中小学特色学科教师配备计划”,解决好农村学校教师特别是村小教师数量不够、结构不优等问题。加大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工作力度,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健全城市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轮岗、优秀师范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支教等制度,扎实开展集体视导、专家送教送课下乡、城乡教师结对等活动,支持各区县(自治县)探索捆绑发展、委托管理、学区制管理等模式,着力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引领和帮扶,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课改整体水平。

(五)加强典型培育宣传

充分发挥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交流展示、教学观摩、教师基本功赛、教研员(管理干部)评课能力赛等,培育一批“卓越课堂”建设示范学校和教师。教科所(教研室)定期评审、交流“卓越课堂”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定期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广泛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及时报道“卓越课堂”建设动态和成就,积极推广成功经验和改革成果,营造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舆论氛围。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2年7月17日

第三篇: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

实 施 意 见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逐步完善以家庭责任医生为服务与管理主体,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依托,基层医疗机构为平台,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纵向协作为支撑,部门与社区各方力量协同为保障的家庭医生制度。通过推行健康签约服务,实施网格化管理,与城乡居民建立稳定的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根据市××办公室、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管理局《××××××××××》,现就推进我县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在我县现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础上,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政府履行提供基本卫生服务职能的平台,建立基层首诊和分级医疗制度,使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慢性病的基本诊疗需求在基层得到有效解决,促进医疗资源的有效分配与利用。通过健康签约服务,达到以下工作目标:

(一)按照服务400户家庭,2000居民配备1个家庭医生服务责任团队的标准。

(二)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签约实、服务好”标准,签约服务覆盖所有居民。

(三)全科医生对重点人群以家庭为单位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普通医生对普通人群以家庭为单位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乡村医生做好本村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常见病诊疗、配合乡镇卫生院做好分诊及本村居民签约工作。

(四)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构建县、乡、村协同服务体系,提供就诊、预约导医、双向转诊医疗服务,实现综合、连续、全程性的健康管理。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家庭责任医生制度框架。

家庭责任医生(包括全科医生、普通医生、乡村医生)制度以家庭医生为主体、团队为依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技术与资源为支撑、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由家庭医生对签约服务对象提供全程的健康管理。

1.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全科医生+团队+平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依托团队(护士、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和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指导医生等组成)和服务平台(乡、县医疗卫生机构),以重点人群为切入点,以困难群众为优先,积极引导居民与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建立签约关系,逐步提高签约居民的依从性,引导居民优先利用家庭医生诊疗服务,使家庭医生切实成为居民健康守门人。

普通医生+团队+平台:在全科医生配备不足的情况下,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普通医生依托团队和服务平台,面对全人群将基本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机整合,根据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指导帮助签约服务对象开展健康自我管理,完善健康管理模式和规范,充分发挥自我管理在健康管理中的特色与优势,提供综合性、防治结合、全程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

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乡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普通医生)、乡村医生依托团队和服务平台,面对本村全人群指导帮助签约服务对象开展健康自我管理,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及分诊指导。

2.配强家庭医生队伍。按照每个团队服务400户家庭,2000人标准,每万人配备有5个团队的要求,采取引进、培养等方式加快家庭医生队伍建设,为城乡居民配备高素质的全科医生,通过团队合作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根据我县实际,在现有家庭医生不足的现状下,可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师通过对口帮扶、多点执业等形式参加服务团队,满足服务需求。

(二)推行居民健康网格化管理和医疗协同。

实行“四级平台、四级服务”的模式,按照400户家庭,2000人为单位,设置一个服务网格,每个网格区域配备1个“3+X”签约服务责任团队(3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护士和预防保健人员;X指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指导医生、计生专干等人员)。具体的网格设置街道+社区+团队+居民模式,在农村以行政村为参照,设置网格。签约服务团队以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为目的,全面掌握本网格内的人口、家庭、单位、年龄谱、疾病谱等情况,做好居民健康管理,与网格内居民签订服务协议,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按照签约居民所在地选择一家县级医疗机构(包括中医医疗机构)签约,按照居民自身健康需求与就医习惯等因素选择一家市级医疗机构(包括中医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1+1+1”的签约医疗机构组合。

1.县级平台。县级医疗机构要设立基层卫生服务管理组织,负责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协同对接,负责本辖区家庭责任医生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帮扶等工作,要在预约转诊、技术共享、业务培训和指导帮扶等方面全面支持签约服务工作。

2.乡级平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签约服务的工作平台,负责本单位和辖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组建,明确家庭医生的目标责任,全力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3.村(社区)级平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村(社区)计生专干、社工、志愿者组成团队和为网格内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基本医疗、分诊导医服务。

(三)实行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

为规范开展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家庭责任医生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特色健康服务等以“契约”形式作进一步明确,通过签约式服务,以“预约门诊-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为主要路径,有效实现“防治结合”的健康管理。

1.建立补偿机制。签约服务费用主要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渠道解决。签约医生或签约医生团队向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除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

健康管理签约服务费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医保门诊统筹资金(含新农合)构成;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费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居民医保门诊统筹资金构成。可根据签约居民申请提供非约定的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规定收取费用。在充分利用基本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基础上,探索签约居民个人付费机制,确保健康签约和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签约工作稳步实施。

2.签约服务内容。

(1)健康管理签约服务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契约对象需求为导向,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实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中医药健康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婚前保健十四项内容。

基本医疗服务:按需求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居民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开展门诊预约服务,签约居民首诊服务,如遇疑难、急重症或受条件限制,需要转上级医院诊疗的病例,签约团队要及时提供转诊服务,并履行转诊手续。

健康管理服务:根据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提供中西医健康咨询、健康监测、健康评估等综合、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个性化服务:签约服务团队可以和居民自行签约个性化服务项目,辖区签约居民有特需卫生服务的,签约服务团队可通过双方约定提供个性化服务。

(2)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内容。在健康管理签约内容基础上,增加签约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包”。即提供家庭控烟指导、家庭就诊咨询、家庭药箱服务、家庭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指导宣传、家庭康复指导、家庭健康教育、居家环境健康指导、家庭护理指导、0-6岁建立儿童成长档案、中医药治未病服务指导等十项健康管理服务。

3.建立竞争机制。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家庭医生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各乡镇要结合辖区工作进展,建立有序竞争机制,居民可以跨区域可自主选择签约服务团队,服务协议期满后,可续约或另选其他服务团队签约,实行“经费伴随任务走”的经费拨付方式。

三、构建支撑体系

(一)加强队伍管理。卫生计生部门要成立以主管领导牵头的家庭医生管理委员会,医改办、基层科负责具体实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科,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家庭医生。2017年底前,县级要成立家庭医生协会,加强行业管理,依法维护会员、医疗机构及其管理人员的合法权益,发挥行业管理指导、自律、协调和监督作用。

(二)加强业务培训。依托县级医疗机构针对辖区内家庭医生特需技能进行培训;加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专科医生转岗、兼职培训工作。

(三)建立协作机制。家庭医生服务应与街道、社区行政管理机构建立协作联动机制,从街道、社区、网格、楼院到每户居民形成卫生与行政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能。

(四)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可采取设立签约服务团队津贴等方式,向签约服务的家庭医生团队倾斜,体现家庭医生合理劳动价值,激发家庭医生活力。

(五)强化信息共享。建设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卫生服务信息化工作平台,逐步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家庭医生联动的预约挂号、预约床位及绿色转诊通道机制,缩短基层病人到大医院就诊时间。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家庭医生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支撑作用,逐步建立家庭医生与所负责的家庭电话、微信、咨询、救助呼叫、定位、网络联系系统,实现患者全程转诊和疾病治疗流程有效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主体,开展居民健康签约服务工作是整合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资源、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巩固扩大医改成效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分级诊疗、实现有序就医的重要抓手,对于建设健康修武、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满足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要把居民健康签约和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纳入医改重点任务,加强政府领导,强化部门协作,明确责任分工,结合本辖区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统筹安排,重点突出,认真组织落实,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宣传开展城乡居民签约服务的重大意义,广泛动员基层医务人员和居民积极参与签约服务。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和签约服务模式的宣传,增强群众对签约服务团队的认知度,转变就医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引导有序就医,促进分级诊疗。

(三)加强能力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不降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要加强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中医、康复、特色专科等医疗科室建设。

(四)完善相关政策。按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的居民人数,将门诊统筹基金预拨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参加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并被鉴定为门诊重症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按病种打包支付医疗费用。按照县、乡、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分级诊疗要求,对签约对象在就医、转诊、用药、康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签约慢性病患者“长处方”政策,满足居民常用药品需求,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下转患者病情需要和医嘱备案采购非基本药物,保证下转病人在上级医院使用的部分非基本药物能够继续使用,确保签约服务对象治疗性用药。

(五)加强绩效考核。卫生计生部门负责规范签约服务标准,建立以签约服务数量质量、健康管理效果、居民满意度等为核心的评价考核体系,定期考核并向社会公开,考核结果与经费拨付挂钩。鼓励开展第三方机构评估考核。同时,加强对签约服务的技术指导,为签约服务提供临床知识技能培训和医技检查等技术支持。对“重形式、轻服务”、“重进度、轻质量”、“重签约、轻履约”等问题,要及时纠正。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细则,根据签约率(困难群众签约率不低于95%)、履约率、完成基本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的数量及质量、首诊率、预约转诊率等指标,严格绩效考核,确保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专项经费用于全科医生服务团队。

修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6月16日印发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卓越绩效管理和标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卓越绩效管理和标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步伐,激励和引导全市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方式,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现就进一步推进企业卓越绩效管理和标准创新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紧紧围绕“保增长、促转型、维稳定”工作大局,加快全市质量管理和标准创新步伐,不断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努力实现全市质量工作在更高水平上的突破,为实现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卓越绩效管理和标准创新理念,重点推动我市企业以卓越绩效为导向,强化管理创新和标准创新,实现从“无锡制造”向“无锡创造”的飞跃。到2012年底:

(一)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100%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规模以上企业贯标率达30%以上;

(二)主导产业都要建立市级卓越绩效管理示范基地,每年创建10个以上卓越绩效达标企业;

(三)争创市长质量奖累计达10家以上;

(四)建立10个以上企业标准化创新工作站,带动全市企业新增国家、行业和国际标准100项;

(五)依托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形成3至5项推动产业化发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标准或标准体系;

(六)构筑标准创新孵化平台,拓展技术创新、人才培训、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综合支撑体系,促进技术创新标准化,标准制定市场化、国际化。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质量管理提升工程。突出主导产业、先进制造业、高端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应用。同时,要向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延伸,打造一批国际化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建设创新型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培育一批高层次企业家和质量管理专业人才,充实我市自主创新所需的人才资源。深化基础应用研究,积极引进和推广国际先进管理模式,引导企业进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创新。依托大专院校和专业机构的资源优势,建设配套的资源和技术服务平台。

(二)强化“三大基地”建设。努力将江苏省卓越绩效管理孵化基地和无锡市线缆及冶金两个行业卓越绩效管理示范基地建设成卓越绩效管理的培训交流基地、人才育成基地、管理示范基地和辐射催化基地,加快其它主导产业的市级示范基地建设步伐,为全市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企业分享经验提供交流平台。实施基地建设“结对子”工程,每个“孵化”基地和“示范”基地都要选择3至5个管理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重点骨干企业,进行结对式的传授和辅导,及时推广卓越绩效管理先进企业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提供国内外最新的质量管理方面的信息和成果,加快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全市的普及和推广。

(三)凸现“市长质量奖”引领作用。进一步确立企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在我市“质量和知识产权立市”战略中的主体地位,以卓越的经营管理,持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推动我市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工作。通过争创“市长质量奖”,表彰行业标杆,分享成功经验,引导和激励各类组织追求卓越的质量经营,进一步推动全市范围内质量管理和标准创新发展。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探索推行中小企业板块的“市长质量奖”。对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引领国际潮流标准的优秀企业,优先推荐参与“市长质量奖”、各级名牌以及质量 管理奖的申报评审,优先推荐纳入政府采购产品目录,在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及高新技术项目等政府专项资金招投标中优先予以扶持。

(四)建立标准创新联盟

依托标准创新联盟内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会和工作组的人才集聚优势,打造标准创新联盟孵化平台,利用国内领先的标准信息资源,引导核心企业加强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标准化,提高企业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形成国际、国家标准或事实上的国际、国家标准的能力;建立标准创新工作站,推动龙头企业通过建立产业技术联合会、标准联盟,加强共享技术、共享专利与标准科研的有机协调,形成标准创新常态机制,有效推动产业化应用。

(五)强化关键标准主导权

行业龙头企业,尤其是领军企业要设立独立的标准化机构,规划清晰的企业标准化战略,制定在相关领域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计划。强化关键技术标准对产业主导权的控制,对新能源、传感信息等产业关键技术的标准化、主导产业发展的国际、国家标准制定,给予激励和资助。要加快重点产业标准化进程。以全球相关产业的顶尖企业内控标准为标杆,开展标准化创新,打造世界级品牌,不断促进产业升级。

(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发挥好导向作用,进一步健全制度基础和推广机制,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营造更有利的政策、市场和舆论环境;引导优势企业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和国际先进标准,为广大企业树立标杆、提供经验;坚持开展推广普及工作,分层次地培育一批典型企业,作为无锡面向高端化、国际化竞争的主力军和后备梯队。优秀企业要充分发挥在管理和标准创新方面的“排头兵”作用,持续抓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国际先进标准的学习和应用,探索集成式创新体系,深入挖掘创新潜力,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确保有序推进。推进卓越绩效管理和标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市(县)、区和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引导,统一认识,明确工作思路和重点,制定具体推进计划,做到有指标、有考核、有落实,确保推进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完善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多方协同推进机制,市区联动、政企联动、部门联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协同、行业推进、中介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大卓越绩效管理和标准创新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应用广度和深度。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专题研究,广泛吸取国内外最新的发展成果和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提高工作层次。

(三)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编发宣传手册、在电视报刊开辟专栏、举办相关现场互动等活动,宣传报道相关专业知识、典型事迹和成功经验。通过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培育“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质量新文化和城市人文精神。二○○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市区内产业“退二进三”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市区内产业

“退二进三”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穗国资[2008]36号

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市直属企业:

《关于加快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市区内产业“退二进三”工作实施意见》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与市国资委联系。

二○○八年六月十二日

关于加快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市区内产业

“退二进三”工作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实施市政府《关于广州市区产业“退二进三”工作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我市国有企业“退二进三”工作进程,促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实力,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列入市政府核定的影响环保类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类企业范围需要限期搬迁的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二、处置方式

对列入“退二进三”范围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由其所在的投资主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发展前景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逐一制定“退二进三”的处置方式。具体可采取以下三种处置方式:

(一)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实施易地搬迁升级改造;

(二)经营困难、发展无望的企业,实施关闭停产;

(三)部分基础好、具备整改条件的企业,可转变经营业态或采取原地整改达标后继续经营。

三、易地搬迁改造企业的选址

实施易地搬迁升级改造的国有企业,原则上要求在市政府选定的下列11个承接影响环保类搬迁企业的产业集聚基地内进行选址重建(危险化学品类企业搬迁不划定产业基地,由企业依法依规自行选址,并报相关主管部门审批)。

1.广州东部汽车产业基地(增城市新塘镇):主要承接汽车、摩托及其零配件产业; 2.增城石滩工业基地(增城市石滩镇):主要承接机电加工业; 3.从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平镇):主要承接轻工食品制造业;

4.从化明珠产业基地(从化市民乐茶场):主要承接机电加工业、轻工食品制造业; 5.从化鳌头产业基地(从化市鳌头镇):主要承接家电、汽配产业; 6.花都纺织产业基地(花都区炭步镇):主要承纺织业; 7.花都橡胶产业基地(花都区赤坭镇):主要承接橡胶业;

8.南沙重型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南沙区黄阁镇):主要承接重型机械装备制造业; 9.广州市石化产业基地(南沙区万顷沙镇):主要承接石油化工制造业; 10.白云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基地(白云区钟落潭镇):主要承接生物医药产业; 11.番禺现代产业基地(番禺区石楼镇):主要承接生物医药产业。

四、对易地搬迁改造企业进行贷款贴息

从2008年起到2010年,市财政根据财力情况及实际需要安排一定资金,对2010年前实施易地搬迁升级改造的“退二进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行项目贷款贴息。从企业实施搬迁开始,在企业搬迁建设期内每年按项目实际产生中长期贷款利息的50%给予企业贷款贴息补助,非解困企业贴息额每年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解困企业贴息额每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贴息期限最多不超过3年。贷款贴息办理程序按照《广州市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穗府办[2004]58号)执行。贷款贴息计划由市发改委会同经贸委、财政局、国资委制定和下达。

五、对企业原址土地纳入政府储备用地进行补贴

(一)列入“退二进三”范围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原址土地的处置原则上应纳入政府储备用地。在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也可以利用原址土地从事除房地产开发以外的第三产业,但必须按照市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对纳入政府储备用地的“退二进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除按规定核定补偿金额和拆迁补偿等事项外,为切实解决企业困难,另由市财政对纳入政府储备的工业用地按我市公布的工业用地基准地价给予金额补贴。补贴资金由集团公司统筹,首先用于安置职工、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代缴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费用或用于补充养老金等,其余部分再专项用于企业的易地搬迁升级改造。临时使用土地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在2015年后再申请将原址纳入政府储备的,不享受该项补贴。

(三)鼓励企业按照《广州市区产业“退二进三”企业工业用地处置办法》长期利用原址土地自营创意产业,发展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时尚艺术、产品展示、仓储、物流等生产服务业。

六、支持企业妥善安置职工

(一)安置方式

实施“退二进三”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其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由企业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安置办法。具体按《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退二进三”职工安置办法》执行。

(二)安置资金来源

1. 转变经营业务或实施原地整改达标后继续经营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其职工安置费用一律由企业自行统筹解决。

2. 实施异地搬迁升级改造和关闭停产处置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企业原址土地纳入市政府储备用地的,其职工安置费用的解决办法:一是按现行政策法规规定标准计算应支付的职工安置费用,分别由市财政在国资收益中安排三分之

二、企业负责三分之一。当年可用的国资收益不足支付当年安排的,由财政资金先垫支,在以后国资收益中归垫。二是企业职工安置需要支付的其他费用,一律由企业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自行解决。企业自身因资金困难确实无法解决的,由企业投资主体或市直属企业统筹解决。

(三)支持政策

1. 关于调整政府定价服务收费标准政策。适当根据工资等人工成本提高的实际,调高保安、环卫清洁等行业服务收费的政府定价水平,扶持适宜本市人口就业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发展。

2. 关于减免税费政策。有关企业自行安置职工,符合国家和省、市促进就业政策规定的,可按规定申请税收和政府及有关公共服务各项收费减免。

(四)有关要求

1.“退二进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职工安置具体工作按照《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退二进三”职工安置办法》执行。

2. 实施“退二进三”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要制定具体的职工安置实施方案,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职工安置方案需报相关主管部门审批。附件: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退二进三”职工安置办法

附件

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退二进三”职工安置办法

为加快推进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退二进三”工作,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列入市政府核定的影响环保类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类企业范围需要限期搬迁的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二、职工安置的基本方式

(一)实施异地搬迁升级改造发展的“退二进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其在职职工实行双向选择,愿意留在企业的由企业与之续签劳动合同,不支付经济补偿,工龄延续计算;不愿意留在企业的由企业予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依法给予经济补偿(两年内原企业或其所在市直属企业范围内的国有控股企业不得重新聘用);退休人员可按有关规定移交社会化管理,离休人员交由所在市直属企业统筹安排。

(二)实施关闭停产处置的“退二进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职职工由其上级主体在系统内调剂安置,或由企业予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依法给予经济补偿,退休人员可按有关规定全部移交社会化管理、离休人员交由所在市直属企业统筹安排。

(三)实施原地整改达标后继续经营或转变经营业务等形式处置的“退二进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其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由企业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负责妥善安置。

三、职工安置的资金来源

(一)实施原地整改达标后继续经营或转变经营业务等形式处置的“退二进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其职工安置费用一律由企业自行统筹解决:

(二)实施异地搬迁升级改造和关闭停产处置的“退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企业原址土地纳入市政府储备用地的,其职工安置费用采取如下办法解决:

1. 按现行政策法规规定标准计算应支付的职工安置费用(以下简称“规定标准安置费”),由市财政在国资收益中安排三分之

二、企业负责三分之一。

规定标准安置费包括:按规定标准计算的在职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应缴交的活动经费、医疗保险金、计划生育补贴和特殊人员安置费,离休人员交所在直属企业统筹安排的管理费等。

2. 企业职工安置需要支付的其他费用(以下简称“其他安置费”),一律由企业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自行解决。企业自身因资金困难确实无法解决的,由企业投资主体或市直属企业统筹解决。

3. 当年可用的国资收益不足支付当年安排的,由财政资金先垫支,在以后国资收益中归还。

四、职工安置审批职能

(一)市直属企业负责组织所属企业制定“退二进三”的总体实施方案,按规定程序进行决策,并对“退二进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职工安置方案和职工安置费用标准等进行审核。

(二)市国资委负责审定由市直属企业上报的需申请政府资助职工安置费的“退二进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名单。

(三)市劳动社保局负责职工安置方案的审批和职工安置费用标准的审定。

(四)市财政局会同市国资委负责政府资助资金的支付和跟踪监督。

(五)市审计局负责政府资助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

五、其他有关规定

(一)实施易地搬迁升级改造和关闭破产处置的“退二进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全体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二)申请政府资助职工安置费用的“退二进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市直属企业必须出具确保政府资助资金专款专用、自筹职工安置费按时足额到位、有效清偿各项拖欠职工费用和稳定职工队伍的承诺。

(三)经审计发现违规使用政府资助资金的,市直属企业和“退二进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必须如数退还有关资金,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实施易地搬迁升级改造的“退二进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其选址和完成期限必须符合市政府统一安排。

(五)市直属企业必顺保证所属实施关闭破产处置的“退二进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尽早完成工商销号工作。

(六)本办法原则上以市政府审定“退二进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名单之日为执行基准日。

(七)政府资助资金的具体申报程序和手续,由市国资委商财政局、劳动社保局另行制定。

(八)本办法由各相关部门按审批职能负责解释。

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下载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加强教研工作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加强教研工作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