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佛冈)基本框架方案(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10:0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佛冈)基本框架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佛冈)基本框架方案》。

第一篇: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佛冈)基本框架方案

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佛冈)基本框架方案

为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中央有关“三农”工作政策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清远市人民政府、省委农办、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认真研究,就建设广东省佛冈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形成基本框架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创新发展,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路子,构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新机制、新载体,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改革发展创造经验。

二、工作原则

(一)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金融为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建立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确立政府在试验区规划建设中的主导地位,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试验区建设,充分调动农民参与试验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试验区的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二)统筹规划,分类安排,分步实施。做好试验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城镇等各专项规划的编制,按程序报批后分类、分步组织实施。

(三)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农村集体财产和农民利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村集体财产权益和农民自身权益,做实做强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村、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规划范围

试验区位于佛冈县石角镇所辖区域内,包括小潭村、里水村、龙塘村、小梅村、石铺村、山湖村6个行政村、154个村民小组,人口1.86万人。

四、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和社会事业建设,在3-5年时间内,在试验区形成以产业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以城镇为依托,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格局。

2011-2012年,试验区管理机构及工作机制建立并有序运行,各项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逐渐推开,重点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中心区土地平整及启动区建设基本完成。

2013-2014年,推进北部、东部组团的开发建设,启动村落的搬迁安臵,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完成,试验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

到2015年,小城镇基本建成。试验区内各功能区基本形成,体制机制成熟运转,并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绝大部分人口迁入新社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试验区成为全省名镇名村建设的示范点、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区、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基地。

五、建设内容

(一)产业建设。

1.农业产业。

(1)砂糖桔产业。开展病害综合整治,建设优质果园及配套市场。

(2)林产业。建设生态公益林、笋竹、用材林等。

(3)蔬菜产业。建设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和食用菌生产基地。

(4)药用植物产业。利用试验区独特的条件,建设中药材苗圃。

(5)粮食产业。在实验区龙塘村和里水村沿龙南河一带建设优质水稻基地,并推行稻菜轮作。

(6)养殖业。建设年出栏12万头的优质商品猪养殖基地,和年出栏鸡苗500万只的自动化鸡苗繁育基地。

2.观光旅游业。

将田园风光、自然生态和特色农产品消费等有机整合,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观光旅游景区和休闲度假胜地,并拉动餐饮、住宿、购物等第三产业发展。

(二)小城镇建设。

按照“集中新建、中心集居”的思路,在原龙南镇区基础上建设试验区的集居中心(中心区),通过统规统建和村落的有序搬迁、集中安臵,集约化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构建资源高效利用、功能健全、岭南传统文化特色突出、居民生活环境全面改善的新型小城镇。

(三)基础设施建设。

从实际需要出发,全面完成中心区对外道路、给排水管网、农田水利以及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实现“水、电、气、通讯”全部入户,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六、资金来源及投融资主体

试验区内产业、小城镇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将通过财政性资金投入、企业自筹、新农村发展专项资金注入和银行融资等多种方式筹措。

(一)产业建设。产业项目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新农村建设服务公司为投融资主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

(二)小城镇建设。主要由新农村建设服务公司为投融资主体,并组织实施。

(三)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给水管网、燃气等设施建设,分别由试验区管理机构、佛冈县人民政府组织当地相应行业的国家公司和地方公司建设实施。

七、政策支持

(一)财政支持。

1.加大对试验区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省财政对试验区建设予以资金支持,并拨付资金支持设立新农村建设发展专项资金。

2.省、市财政拨给试验区的各类支持性、补助性资金,除按政策规定应直接发放给农民的以外,参照高寒山区移民安居有关政策,由试验区管理机构统筹综合运用。

(二)土地政策。

试验区建设贯彻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在现有政策框架下,通过旧村改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一方面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利用节约出来的土地发展旅游、商贸等产业。

1.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实现农用地集约发展。在试验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以现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实现农用地的集约利用和规模经营。

2.赋予试验区管理机构土地整治职能。试验区范围内土地的整治由佛冈县人民政府授权试验区管理机构组织实施。

3.实行宅基地臵换。根据集中居住的规划建设要求,在摸清现有宅基地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确权登记,经农民同意,对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的,按面积大致相称的原则臵换成新的宅基地,并对原宅基地进行复垦、复耕,实现占补平衡。

4.住房确权。试验区内的村民住房归村民个人所有,确权发证,在试验区内可通过合法程序进行流通。

5.试验区范围内建设用地的调整,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范围。

(三)金融支持。

1.设立村镇银行。由国家开发银行发起,为试验区内各主体提供存款、贷款、资金结算等金融服务。

2.设立新农村发展专项资金。国家开发银行投入一定资金,省财政给予适当支持,同时吸收龙头企业资金,使资金总额达到1亿元,以后根据需要逐步扩大规模。

3.引入保险机制。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保险服务,保障试验区内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

(四)公共管理。

1.在试验区范围内逐步实行“村改居”,参照省关于深化珠三角地区农村综合改革的有关政策,开展试点工作。

2.在试验区实行由管理机构、村(居)委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不同层次主体构成的管理模式,并积极探索管理体制创新。

八、组织架构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由省委农办(省农业厅)、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清远市人民政府、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以及佛冈县委、县政府等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主要负责指导、协调和解决试验区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二)明确试验区管理机构。

在整合资源、理顺职责关系、健全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按规定程序明确试验区管理机构,负责试验区的规划、建设以及公共事业、公共事务管理等工作。

(三)成立新农村建设服务公司。

由试验区管理机构组建,负责试验区范围内公益性和经营性项目的投融资、建设与管理。

整理 油漆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卫生建设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加强试验区乡(镇、区)、村两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试验区内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达到《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和《湖北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设施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高。

二、项目范围和工作计划

*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试验区内的10个乡镇卫生院(总投资1108万元)和210个村卫生室(总投资280万元)。

整个项目拟于2010底前完成。具体计划如下:

(一)卫生院建设计划:2008年已动工的曹市镇中心卫生院扩建项目及小港管理区卫生院新建项目2009年6月竣工。汊河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戴家场镇卫生院新建房屋、瞿家湾镇卫生院房屋改造及峰口镇中心卫生院扩建项目于2009年5月动工,2009年年底前竣工。沙口镇中心卫生院房屋改造项目、万全镇卫生院扩建项目、滨湖办事处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及新堤办事处卫生院房屋维修项目,2009年完成方案设计及招投标等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2010年元月动工,2010年12月前完工。

(二)村卫生室建设计划:2008年底前已完成村卫生室新建33个、改造5个的任务,已投入国家补助资金111万元。2009年底前,计划完成其余37个村卫生室新建、135个村卫生室改造任务,拟投入国家补助资金169万元。

三、组织保证与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发改、卫生、国土、城建、规划、审计、财政、档案等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方案的实施。各建设单位要成立相应项目建设专班,安排专人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确保项目进度。

(二)科学制定规划,精心组织实施。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建设暂行标准》、《湖北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试行)》制定方案,按统一标识、统一标志、统一标牌、统一模式、统一装饰、统一服饰、统一账表等要求组织实施。

(三)严格实行“四制”,确保工程质量。建设单位要严格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工程合同制、工程监理制、项目法人制,切实履行建筑工程报批手续,搞好项目招投标活动。项目工程实行全程跟踪审计。

(四)实行专款专用,严格项目管理。市财政局、市卫生局按项目进度拨付专款,建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用,不得用于偿还过去拖欠的工程款。

(五)实行项目档案管理制度。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从项目筹划到工程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并归档,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

四、落实扶持政策

按照市政府同省卫生厅签订的《*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血吸虫病防治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和省卫生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文件精神,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改造建设用地实行无偿划拨,对“工程”建设免征水利建设基金征地管理费、土地权属用途变更登记费、房屋拆迁管理费、城建配套费、水电增容费,免收合同监证费、消防设施配套费、避雷图纸审查费等规费。对服务性收费按成本收取。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大力发展**村的生产力,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规划建设农民新村,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促进**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二、工作思路:

突出一个主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实现两大突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在发展主导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三个转型:农村向城镇转型、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型。

实施“四化”“五通”工程:绿化、美化、亮化、硬化;通水、通电、通气、通路、通网络。

达到“六新”目标:新设施、新环境、新房舍、新保障、新风尚、新水平

三、工作目标:

到****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道路达到国家规定的通达、硬化水平,实现村级道路水泥化、社级道路泥结化;有完善的多功能水利设施,保证旱能灌,涝能排,人行便道到田间;基本实现信息化,有线电视网络、程控电话实现全覆盖,移动电话覆盖率达到**%;天然气、电力、自来水等多种形式的生活能源基本供给;家家户户有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主要家电、有专用卫生厕所,**%以上的农户有自己的摩托车等运输工具,**%的农户有自己的客车、机动车辆等农用运输车辆。农村整体面貌显著改观,农民住房全部实现砖混结构。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全面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工作措施:

一、夯实基层组织,奠定农村发展的组织保证

(一)抓村社两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社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社干部;改进管理办法,推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管理,将工作绩效与干部待遇挂钩,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兑现奖惩。

(二)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一是建立干部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对村四职干部、党小组长、社长、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分期分批培训一次,培训时间不小于*个学时。二是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党校、农函大的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三是建立党员干部自学制度、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扎实开展“评学”、“述学”和“考学”活动,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村社干部的重要依据,使农村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四是教育党员干部争做致富能力强、帮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干部,提升自身文明素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三)加强一般党员教育。在党员教育中一是在党员中广泛开展“三新五带头”(树立新思想、塑造新形象、作出新贡献,带头学理论、讲公德、守法规、用科技、活经济)活动,积极引导党员充分发挥“三管”模范作用,即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管好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二是在党员中开展争做“六种人”竞赛实践活动,即:争做群众的“自家人”、“贴心人”、“知情人”、“代言人”、“保护人”、“引路人”,活动中评选六类“十佳”,评选结果实行动态管理,年年评选,年年表彰,不搞“终身制”。三是实行党员责任区负责制,给每个党员划定一个责任区,明确党员在责任区的职责。四是建立党员帮抚制度。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村经济壮大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才具有现实条件。农业生产发展: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路建设投入,到 ****年村级道路全部硬化,社级道路全部泥结化,加强对村社公路的管护及绿化,实行“四定”养护(定人、定路段、定奖惩、定质量标准),确保道路无积水、坑洼,时时通畅无阻;维修整治好人行道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整治,修复*社、*社垮塌水沟***米,整治山坪塘*口,确保旱能灌、涝能排、人行便道到田间,不断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市场需求,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以生态型无公害农产品为特色,做大做强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等主导产业。优化品种品质,蔬菜种植向大棚蔬菜、反季节蔬菜和名特优新高档蔬菜方向发展,优质水果种植向建设高标准的优质水果精品园方向发展。大力发展集休闲、旅游、娱乐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形成山上果园、田间菜园、农家乐园的“三园经济带”,推进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型;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典型示范、政策引导、科技带动等措施,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力争每年新发展种养殖业大户**户;三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行定单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农产品资源,在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上做文章,推行蔬菜深加工,延伸蔬菜产业链。大力引进就业量大、市场需求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五是加大先进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普及推广,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生活宽裕

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引导农民围绕“二扩大、三提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二扩大”,即:扩大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两大主导产业规模。“三提高”,即:提高主导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示范基地带动效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到位。二是加强对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家庭二三产业发展,使农村群众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从而大大促进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三是通过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达到规模经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四是建立和完善村社会保障体系,对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逐步实现没有失学儿童。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真正解决农民有钱看病、吃药,彻底消除因学致贫、因病致贫现象。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促进乡风文明,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利用板报、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使《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家喻户晓,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主阵地。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立足于育民、富民、智民、塑民,开展“十星文明户”、“新风示范户”、“五好家庭户”、“诚信经营户”等评比活动,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爱岗敬业。四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乡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依法管理宗教活动;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降低社会犯罪率。开展“六无”村创建活动,即:无领导干部严重违法违纪案件;无虐待妇女、儿童、老人和歧视残疾人现象;无黄、赌、毒、黑、拐、邪、假等“七害”事件,无重大刑事、治安、经济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无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事件;无群体性或恶性上访事件。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进农家”的活动,把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到每家每户中,让农民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七是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九是弘扬农村文明传统,倡导邻里团结、妯娌和睦、孝敬父母、不打架不骂人,让社会公德来制约个人的私心,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风尚。

五、搞好村建设规划和管理,促进村容整洁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外在表现。促进村容整洁,就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一是从**村实际出发,在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科学制定**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民居民宅,美观实用,节约土地;二是加快农民新村建设步伐,以辐射带动农业的发展。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功能,发展服务业,增强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三是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开展“美在农家,富在庭院”活动,做到“四化”,即:美化(房屋建设规范化,格调、色彩统一)、硬化(村社公路全部硬化)、绿化(村内有公共绿地,公路两旁栽植人行树)、亮化(有路灯)。村成立环卫队,定期打扫卫生,清运垃圾,使农村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让“乡下人”成为“城里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道路、安全饮水、农村能源、改厕等设施的投入,完善电力、通讯、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五通”(通电、通气、通水、通路,通网络)。

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促进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二是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搞好村务公开,对重大事项要做到事前公开,发扬民主,让群众参与决策;三是坚持和完善党小组长、社长按期选举制度,把公道能干、群众拥护的人选到领导岗位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四是实行由村民或村民代表评议党员、干部的制度,加强群众监督;五是要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实处。要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让农民当家做主,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六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四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大力发展**村的生产力,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规划建设农民新村,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促进**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二、工作思路:

突出一个主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实现两大突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在发展主导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三个转型:农村向城镇转型、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型。

实施“四化”“五通”工程:绿化、美化、亮化、硬化;通水、通电、通气、通路、通网络。

达到“六新”目标:新设施、新环境、新房舍、新保障、新风尚、新水平

三、工作目标:

到****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道路达到国家规定的通达、硬化水平,实现村级道路水泥化、社级道路泥结化;有完善的多功能水利设施,保证旱能灌,涝能排,人行便道到田间;基本实现信息化,有线电视网络、程控电话实现全覆盖,移动电话覆盖率达到**%;天然气、电力、自来水等多种形式的生活能源基本供给;家家户户有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主要家电、有专用卫生厕所,**%以上的农户有自己的摩托车等运输工具,**%的农户有自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己的客车、机动车辆等农用运输车辆。农村整体面貌显著改观,农民住房全部实现砖混结构。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全面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工作措施:

一、夯实基层组织,奠定农村发展的组织保证

(一)抓村社两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社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社干部;改进管理办法,推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管理,将工作绩效与干部待遇挂钩,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兑现奖惩。

(二)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一是建立干部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对村四职干部、党小组长、社长、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分期分批培训一次,培训时间不小于*个学时。二是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党校、农函大的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三是建立党员干部自学制度、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扎实开展“评学”、“述学”和“考学”活动,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村社干部的重要依据,使农村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四是教育党员干部争做致富能力强、帮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干部,提升自身文明素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三)加强一般党员教育。在党员教育中一是在党员中广泛开展“三新五带头”(树立新思想、塑造新形象、作出新贡献,带头学理论、讲公德、守法规、用科技、活经济)活动,积极引导党员充分发挥“三管”模范作用,即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管好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二是在党员中开展争做“六种人”竞赛实践活动,即:争做群众的“自家人”、“贴心人”、“知情人”、“代言人”、“保护人”、“引路人”,活动中评选六类“十佳”,评选结果实行动态管理,年年评选,年年表彰,不搞“终身制”。三是实行党员责任区负责制,给每个党员划定一个责任区,明确党员在责任区的职责。四是建立党员帮抚制度。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村经济壮大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才具有现实条件。农业生产发展: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路建设投入,到****年村级道路全部硬化,社级道路全部泥结化,加强对村社公路的管护及绿化,实行“四定”养护(定人、定路段、定奖惩、定质量标准),确保道路无积水、坑洼,时时通畅无阻;维修整治好人行道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整治,修复*社、*社垮塌水沟***米,整治山坪塘*口,确保旱能灌、涝能排、人行便道到田间,不断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市场需求,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以生态型无公害农产品为特色,做大做强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等主导产业。优化品种品质,蔬菜种植向大棚蔬菜、反季节蔬菜和名特优新高档蔬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菜方向发展,优质水果种植向建设高标准的优质水果精品园方向发展。大力发展集休闲、旅游、娱乐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形成山上果园、田间菜园、农家乐园的“三园经济带”,推进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型;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典型示范、政策引导、科技带动等措施,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力争每年新发展种养殖业大户**户;三是大力发

第五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大力发展**村的生产力,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规划建设农民新村,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促进**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二、工作思路:

突出一个主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实现两大突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在发展主导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三个转型:农村向城镇转型、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型。

实施“四化”“五通”工程:绿化、美化、亮化、硬化;通水、通电、通气、通路、通网络。

达到“六新”目标:新设施、新环境、新房舍、新保障、新风尚、新水平

三、工作目标:

到****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道路达到国家规定的通达、硬化水平,实现村级道路水泥化、社级道路泥结化;有完善的多功能水利设施,保证旱能灌,涝能排,人行便道到田间;基本实现信息化,有线电视网络、程控电话实现全覆盖,移动电话覆盖率达到**%;天然气、电力、自来水等多种形式的生活能源基本供给;家家户户有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主要家电、有专用卫生厕所,**%以上的农户有自己的摩托车等运输工具,**%的农户有自己的客车、机动车辆等农用运输车辆。农村整体面貌显著改观,农民住房全部实现砖混结构。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全面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工作措施:

一、夯实基层组织,奠定农村发展的组织保证

(一)抓村社两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社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社干部;改进管理办法,推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管理,将工作绩效与干部待遇挂钩,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兑现奖惩。

(二)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一是建立干部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对村四职干部、党小组长、社长、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分期分批培训一次,培训时间不小于*个学时。二是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党校、农函大的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三是建立党员干部自学制度、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扎实开展“评学”、“述学”和“考学”活动,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村社干部的重要依据,使农村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四是教育党员干部争做致富能力强、帮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干部,提升自身文明素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三)加强一般党员教育。在党员教育中一是在党员中广泛开展“三新五带头”(树立新思想、塑造新形象、作出新贡献,带头学理论、讲公德、守法规、用科技、活经济)活动,积极引导党员充分发挥“三管”模范作用,即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管好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二是在党员中开展争做“六种人”竞赛实践活动,即:争做群众的“自家人”、“贴心人”、“知情人”、“代言人”、“保护人”、“引路人”,活动中评选六类“十佳”,评选结果实行动态管理,年年评选,年年表彰,不搞“终身制”。三是实行党员责任区负责制,给每个党员划

定一个责任区,明确党员在责任区的职责。四是建立党员帮抚制度。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村经济壮大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才具有现实条件。农业生产发展: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路建设投入,到****年村级道路全部硬化,社级道路全部泥结化,加强对村社公路的管护及绿化,实行“四定”养护(定人、定路段、定奖惩、定质量标准),确保道路无积水、坑洼,时时通畅无阻;维修整治好人行道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整治,修复*社、*社垮塌水沟***米,整治山坪塘*口,确保旱能灌、涝能排、人行便道到田间,不断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市场需求,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以生态型无公害农产品为特色,做大做强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等主导产业。优化品种品质,蔬菜种植向大棚蔬菜、反季节蔬菜和名特优新高档蔬菜方向发展,优质水果种植向建设高标准的优质水果精品园方向发展。大力发展集休闲、旅游、娱乐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形成山上果园、田间菜园、农家乐园的“三园经济带”,推进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型;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典型示范、政策引导、科技带动等措施,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力争每年新发展种养殖业大户**户;三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行定单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农产品资源,在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上做文章,推行蔬菜深加工,延伸蔬菜产业链。大力引进就业量大、市场需求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五是加大先进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普及推广,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生活宽裕

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引导农民围绕“二扩大、三提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二扩大”,即:扩大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两大主导产业规模。“三提高”,即:提高主导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示范基地带动效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到位。二是加强对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家庭二三产业发展,使农村群众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从而大大促进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三是通过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达到规模经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四是建立和完善村社会保障体系,对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逐步实现没有失学儿童。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真正解决农民有钱看病、吃药,彻底消除因学致贫、因病致贫现象。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促进乡风文明,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利用板报、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使《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家喻户晓,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主阵地。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立足于育民、富民、智民、塑民,开展“十星文明户”、“新风示范户”、“五好家庭户”、“诚信经营户”等评比活动,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爱岗敬业。四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乡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依法管理宗教活动;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降低社会犯罪率。开展“六无”村创建活动,即:无领导干部严重违法违纪案

件;无虐待妇女、儿童、老人和歧视残疾人现象;无黄、赌、毒、黑、拐、邪、假等“七害”事件,无重大刑事、治安、经济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无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事件;无群体性或恶性上访事件。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进农家”的活动,把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到每家每户中,让农民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七是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九是弘扬农村文明传统,倡导邻里团结、妯娌和睦、孝敬父母、不打架不骂人,让社会公德来制约个人的私心,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风尚。

五、搞好村建设规划和管理,促进村容整洁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外在表现。促进村容整洁,就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一是从**村实际出发,在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科学制定**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民居民宅,美观实用,节约土地;二是加快农民新村建设步伐,以辐射带动农业的发展。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功能,发展服务业,增强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三是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开展“美在农家,富在庭院”活动,做到“四化”,即:美化(房屋建设规范化,格调、色彩统一)、硬化(村社公路全部硬化)、绿化(村内有公共绿地,公路两旁栽植人行树)、亮化(有路灯)。村成立环卫队,定期打扫卫生,清运垃圾,使农村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让“乡下人”成为“城里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道路、安全饮水、农村能源、改厕等设施的投入,完善电力、通讯、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五通”(通电、通气、通水、通路,通网络)。

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促进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二是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搞好村务公开,对重大事项要做到事前公开,发扬民主,让群众参与决策;三是坚持和完善党小组长、社长按期选举制度,把公道能干、群众拥护的人选到领导岗位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四是实行由村民或村民代表评议党员、干部的制度,加强群众监督;五是要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实处。要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让农民当家做主,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六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下载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佛冈)基本框架方案(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佛冈)基本框架方案(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大力发展**村的生产力,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规......

    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

    文章标题: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为搞好我区实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和××发[2006]××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XX区XX镇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二OO六年十一月---声明:本文属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对于其他网站的抄袭行为我们将联合作者追究其法律责任!---目录......

    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建设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建设方案 为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进程,切实提高农村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努力改善农村消防安全状况,全力打造新型农村消防防控体系,根据《中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及启示(框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及启示(框架) 中共南湖区委宣传部富凉燕 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1、基本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特......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认识

    (一)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经济增长、全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及其政策含义 1.农业增长方式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近些年随着我国农业经济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除非农民的耕作或经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调研报告

    一、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 当前,我省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正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规划工作,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部署、扎实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要性。 A 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劳动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B 市场经济具有竟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