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语文教学的三个
六年级语文教学的三个“整合”
新课程改革倡导语文教学要走整合之路,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动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那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怎样进行整合?我以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追求书本世界、生活世界和网络世界整合的效率六年级小学生首先接触到的、且接触最多的是生活世界。从儿童学习语文的过程来看,只有将语文学习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才能让他们真实的体验语文学习的意义,激发起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强烈的学习愿望。加强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途径之一是把生活拉进语文课堂。教学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日常生活简单的搬进学校,故在教“口语交际”时,不能带有随意性。把生活拉进语文课堂首先要考虑它的语文教学价值。途径之二是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众所周知,课堂上再现生活的时间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六年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对问题的探究又是不断深化的,由于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新的问题和新的学习需要将不断产生,就需要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相关领域开放......(本
第二篇: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
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记红莲小学语文教师李立进红莲小学:陈少云
李立进老师1964年5月出生在湖北浠水县的一个偏僻小村,自小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就没再上大学了,可是,他并没有就此消沉,1984年他选择了没人愿做的民办教师,这一干就是十三年,直到1997年考上浠水师范,成为国家教师,并与2000年调入红莲小学任教,其中的艰辛暂且不谈,我们说说20多年来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践“三个超越”思想的,即语文教学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
李立进的教学方法逐渐成熟,他同时也一直在思考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他认为,语文不仅仅是语文本身,语文的根本在“语”,也在“文”。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老师引导学生潜入文本,品位、涵咏文字,与编者对话,与师生对话,与课文主人公对话,是实现学生个体与文本内涵精神共鸣的过程。所以李立进老师认为,语文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要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要给孩子打好两个基础:一是打好终身学习的底子,二是打好精神发展的底子,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他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农村语文教学“三个超越”的教改思想,并从2002年9月开始,在红莲小学一年级2班这片属于自己教改实验的天空下,他倾注了全部心血,和同行一起实践着“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
“超越教材”强调的是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拓展。李立进 拓展了学生阅读的量,在六年的时间里,这个班的学生熟读了1000多条成语,100多寓言,熟记了200多条古今中外名言警句,平均识字在3000左右。他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品位,开阔了学生的阅读面。。可以说,融会在书籍中的智慧、风骨、人生态度以及表达样式等都成为学生终极关怀的永恒资源。
李立进的“超越课堂”强调课堂是小天地,天地才是大课堂,把社会当成课堂,而不是把课堂当社会。一方面他将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经常带学生去感悟大自然,去体念生活,去参加各种活动,去逛书店,还让学生自己编写文集“红莲文集”,让学生把社会和生活当成课堂。另一方面,他扩大学生精神视野,触及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超越教师”的核心是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成长。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努力提高水平,超越自我。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性格,让他们随时都可以感受到自己是优秀的感觉。李老师经常提示自己:要让每个学生都学会认识自己,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自信和创造的尊严。因此,在李立进看来,超越教师就是教师自己的自我超越。
由于“三个超越”教改实践成果突出,2008年李立进被浠水县教育局评为小学语文教改典型,散花镇模范标兵。2008年他所带的班级毕业,语文成绩全县第一。教育局在全县发出了向李立进老师学习的号召。
李立进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激情来源与他对学生的爱、对语文的爱、对生活的 爱、对教育的爱。他把这种爱撒播在自己的教学和生活中。让身边的人都感受自己的激情。他的教改理念像一朵燃烧的玫瑰一般,他燃烧着自己,又香他人。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教学
怎样教六年级作文
一、教什么
听帅晓 梅老师讲座,她多次提到了“依标据本”,我们深有体会,平时我们都要运用这种方法把握这节课教什么,思考怎么教。
要对自己教什么心中有数,就一定少不了读《语文课程标准》和我们所教的课本及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
1、读课程标准,明确本阶段习作目标。
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也就是我们教学努力的方向。课标中“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讲的是学生习作时的情感与态度,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写作是自己的一种需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讲的是知识与能力,要学生懂得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对身边的事物,了解越清楚,认识越深刻,掌握越全面,语言表达能力就越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这是谈学生习作的过程与方法,我们要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明白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2、读教材和参考书我们要揣摩本册习作的具体要求。
本册习作需要学生练习的写作方法,主要是: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因此语文书上“习作的编排注意兼顾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也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应用文。”记实作文:主要安排在第三组、第五组、第八组,分别是“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用一两件事介绍小伙伴”“学习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写“一件艺术品”、“一次艺术欣赏活动”。想象作文:第一组,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或听音响讲想象到的、感受到的;第四组,借助漫画写感受或编故事;第五组,根据材料扩写;第七组,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应用文分别安排了写演讲稿或读后感,写建议书以及写简单的活动总结。”透过这些编排,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本期习作训练重点就是练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怎样教
1、调动习作愿望和激情,激发习作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两千多年前孔子对学生在学习上情感与态度的认识。我们生活中也常有这种感受,一个人爱好做某件事,乐于做一件事,不管事情有多艰难,他都不会感到累,而且不怕困难,坚
持不懈,想尽各种办法克服困难,使自己获得成功。如果我们在作文中能够让学生愿意写作文,爱上写作文,就不愁他们写不好作文。
为了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无论是进行练笔还是习作完毕后,我都会迅速把全班的作品,通览一遍,选出好的篇章或片段,常常采用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朗读给同学听的方式,还激情洋溢地赞赏他作文的优点,让学生获得令人愉悦的的成就感。并让学生对同学的习作进行点评,让他们体会到同学习作的妙处,感到我也可以这样写,产生我也要写好文章的欲望。而且我每次都让不同的学生展示优点或闪光点,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习作中有愉悦的、成功的心理体验。采取这种方法后,发现我们班的学生现在都很乐意写作文、改作文。其实这就是落实课标中所说的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每单元教学前,我都养成了先让学生读单元导语的习惯。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个单元我要学什么,又该怎么学,提示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因为课文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如:一和八单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作者在叙事时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和五单元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学生在课文学习中体会了作者表达的方法,在习作时,就能恰当的运用这些表达方法。
3、在课文教学、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有目的地进行练笔。本册课后出现了三次小练笔,这些练笔都是针对本学期习作训练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安排的。通过阅读各单元的课文,我觉得虽然都是训练展开联想和想象这一表达方法,但是每次侧重都不一样。
练笔一,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子,侧重引导学生能表达独特的感受。
练笔二,展开联想和想象续写《穷人》,侧重指导学生做到想像丰富、合理。这就需要学生准确理解课文,脱离故事发生的年代、社会、环境等背景,还有把握文中桑娜和渔夫人物性格,来讲述故事的发展。
练笔三,展开联想和想象,侧重训练学生揣摩人物内心感受,选择嘎唆告别村庄的场面,伫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中的一个感人场景写下来。
每次练笔要指导学生按要求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样练习才能收到实效。除了书中编排的小练笔,我还根据课文设计了几处练笔。《山中访友》第四段,创设来到海边的情景,展开联想和想象仿写句子;《中华少年》第一小节,展开联想抓住祖国各地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仿写诗句„„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我们要想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老师平时就要做有心人,关心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有目的、有方法的训练。
比如:学校开展综合性学习——制作陶艺,布置学生准确运用动词描述做鞋子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练习动作描写的好机会。学校秋季运动会,让学生描述运动会竞争激烈的场面,表现运动员那种团结一致、努力拼搏精神,就可以训练学生场面描写和通过神态、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
4、习作指导。
(1)读题、审题、拟题
习作要求与提示告诉我们写什么,以及怎么写。读要求,老师要教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确定自己该写什么的问题,做到不跑题;读提示,要引导学生想想怎么写,做到能运用学过的方法来准确表达。
“题好文一半”,题目好能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表明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强,立意新颖。命题是对自己将要写的文章进行立意和选材方面的思索、辨析、筛选和凝聚的过程。为此在三单元作文教学时,我教给学生拟题的主要的方法:一是以习作中的人物或事情为题;二是以能表现你习作中心的词语或短语为题;三是文中的能表明中心的一句话;四是命题时在习作中的人物或事情旁加上能表现人物、事情特点的词语。并带着学生具体感受、用心揣摩作者是怎样给文章命题的,如:《詹天佑》《争吵》《全神贯注》《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用心灵去倾听》《索溪峪的’野”》。这样学生命题就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做到准确、新颖。如三单元习作题目有:《一本沉甸甸的字典》《一双有力的手》《门》《请跟我来》《好邻居——李奶奶》。
(2)构思、选材、表达
我们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一些学生东拉西扯,看不懂写了什么。这是学生思路混乱,条理不清造成的。我们要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学生构思,帮他们理清表达的顺序,要求写作文要一段一个意思。平时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也是一段一个意思,明白这样写才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如何选材,首先要使学生懂得:选材要为中心服务。写作前训练学生围绕中心选择习作素材,让学生简单地说说自己打算写什么,然后和同学一起想想、评评所选的素材,是否能表明中心。学生就能比较好地取舍习作材料。
习作指导时进行口头表达,能使学生头脑里的内容清晰化、条理化。发现作文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适时点拨,指导学生流利地表达,有内容地表达,起到一点带面的作用。从而引发共鸣,启迪思维,开阔思路。学生感到有话要说时,我手写我心也就水到渠成。
5、习作讲评与修改。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就我对作文教学的理解,我更偏好在作文讲评与修改这一环节下功夫。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习作指导过多,造成学生立意一致、选材雷同的局面。讲评之前,老师一定要围绕习作目标全面分析本次习作,大部分学生作文优点是什么,存在什么共性的问题,有优点全体表扬,有问题要指出;优秀习作能在哪个方面给全班同学提供帮助;或哪些学生本次习作有进步,要给予展示、表扬。这些情况了然于心,我们讲评才能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本册第五单元习作,写自己的伙伴。习作前我以本册第五单元习作,写自己的伙伴。习作前我以《少年闰土》为例,谈如何选材来表现人物特点,刻画人物形象。但是很多学生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人物特点,表达详略不得当,描写人物不形象生动。前两个问题,我认为是由于没有重视让他们学习《少年闰土》的板书,给作文列提纲,导致那些表达方法在他们脑海里只是浮光掠影。解决办法就是指导他们列提纲。描写人物不形象生动,可以学习顾铮昊的《我的好朋友任翰祥》和颜塨洵的《搞怪的书迷苏浩宇》。如:顾铮昊在作文中抓住了任翰祥容易哭和爱踢足球两个特点来写,把他只要受一点委屈就会眼睛一红,眼泪就流出来,脸也立刻急红了,刻画的形象传神。他爱踢足球则通过具体写一次足球比赛,他
采用使诈这一招,让我方虽处劣势却取得胜利,表现他聪明智慧,善于踢球;写他只要有空就会在不适宜踢足球的小区踢球玩,表现他对足球的热爱。
提纲示范:
少年闰土
(详)雪地捕鸟聪明能干
(略)捡贝壳见多识广
(详)看瓜刺猹勇敢机智
(略)看跳鱼生活丰富
佳作赏评在赏读、聆听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可以学习小作者如何准确运用语言、怎样贴切地表达,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小作者观察与思考问题的角度,得到一种学习和借鉴。再加之教师有针对性地点评,对每个学生的思维又是一个启迪的过程,会促使他急于再读和修改自己的习作,良好的修改习惯也随之逐步养成。
欣赏佳作后,要鼓励学生不仅学习,更要创新,从而防止千篇一律。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新的高度,去思考、去修改自己的作文。
病文诊断
病文诊断,不要点明是谁的习作,这会让学生羞愧,有一种挫败感。要说明这是大家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是以这篇作文为例,而且修改过后,要找病文的习作者进行面批,让他们感到有进步,有信心写好作文。
6、给学生充足的习作和修改时间。
六年级教学任务重,相当一部分老师基本上是习作指导或讲评后,让学生回家写。我以前也是这样做的,觉得这样可以节约一两节课的时间,虽然收上来的作文大部分尚能过关,但一到考试就觉得学生习作能力不强。我想可能是有导没有及时练的缘故;也可能是学生觉得反正回家写,听不听没关系的缘故。所以这学期,我都是让学生当堂写,当堂改。这样做后,我体会到:当学生心有所动,有写作欲望,感到不吐不快的时候,抓住时机,留出时间让学生动笔表达。他们的文思就会如同欢快的泉水流淌出来,写出来的作文,就不愁文不从字不顺,情不真意不切了。因为占据在他们心中的人物是鲜活的,笔下的人物也就个性鲜明、传神;浮现在他们脑海里的情景是清晰的,笔下的情景也就形象,生动。
第四篇:小学语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 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 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本课的内容。
2、揣摩三位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感情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3、紧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通过学习,懂得要孝敬父母,要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三位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感情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2、紧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3、懂得要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的道理。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学习语文的能力,他们好奇、好胜、好表现,与文本进行对话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本篇课文通俗易懂,学生阅读起来困难不大,所以教师只要抓住本课的重点,处理好教材,在课堂上巧妙地引导,哪怕只有 20分钟的教学时间,也一样能为学生提供较大的语言实践活动的空间,学生一样能在课堂上充分朗读,学有所得,学得扎实。教学策略的选择:
1、以难点为突破口,直奔学习主题。
2、读、说并行,感悟道理。教学设计思路:
1、大胆取舍,去繁从简。注意整体把握,又突出重点,做到点面结合,取舍适度。用整和的思路、整和的问题,将本课设计成几大板块,力求清清爽爽,体现出教与学的层次性。
2、巧妙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感受,在体会、感受中把文中人物的语气展现出来,培养语感。重视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有机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积累,提高表达的能力。
3、对于文本的感受,不能强加与学生,或包办、替代学生回答。要在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然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学生才能真正学有所得。
4、进行随堂练笔,发展语言运用能力,产生写话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课前小游戏。
1、面带微笑(好甜美的笑容呢)
2、积极举手(我们班的孩子都是上课积极举手的孩子)
3、认真倾听(手势,都是会倾听的孩子)
4、坐端正(好习惯的孩子)
5、哈哈大笑 『设计意图』:课前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入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二)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三)、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评价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评价的话。
指生朗读三个妈妈的话。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设计意图 』:引出第一个孩子的特点:聪明有力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 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设计意图 』:引出第二孩子的特点:有一副好嗓子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设计意图 』:引出第三孩子的特点:没有特别
2、比较妈妈的话有什么不同。
(自读体会——汇报交流——男女生读)『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自读的情况下体会,引导孩子体会出前两个妈妈是在夸自己的儿子,第三个妈妈没有夸,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打基础。
3、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指生读——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习的内容:前两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四)、朗读交流:三个妈妈打完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这时,三个儿子迎面跑来,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1、汇报找到的相关语句。(指生汇报,师出示PPT文字)『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圈出动词(指生汇报,师出示贴图)『设计意图』:我在出示贴图的时候把表现动作的词表演出来,让学生直观理解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同时用精美的图片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交流提高:生读句子,关注表现动作的词体会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男女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突出表现动作的词,体会出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增强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五)、自主发现。
1、再仔细读读这三个句子,哪三个词,把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有顺序的连起来了呢?
2、生汇报
3、板书“一个......一个......另一个.....”。
4、讲解“一个......一个......另一个.....”。
5、生看图用“一个......一个......另一个.....”说话。『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到 “一个......一个......另一个.....”这个句式在文中的位置,给学生讲解这个句式后并及时的播出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进行一个轻松简单的句式锻炼,令学生在生活中也能灵活运用这个句式。
6、从三个孩子的不同表现引出第三个儿子为什么这样做,进而体会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病来认识这是个怎样的儿子。
7、生汇报(因为很懂事、很有孝心......)
8、从这个孩子很懂事,是因为他看到了——,进而引出【出示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设计意图』:从中认识这个孝顺的儿子,并带着问题引导学生阅读“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的内容,引出下面的感情体验教学。
(六)朗读体会【出示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生自由读。
2、师范读,生跟读(配乐)。
3、生说体会。『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缓慢的阅读节凑下感受母亲的辛苦,并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表达对母亲关心的一份心情,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
(七)体会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后,三个儿子的感受与做法。
1、指生说三个儿子的感受与做法。
2、出示句式“听了老爷爷的话,孩子们一个......一个......另一个......”,来说话。
『设计意图』:紧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知道前两个儿子都懂得孝顺自己的妈妈了,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感情——孝。
(八)课文小结: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也要像父母关心我们一样时时处处体贴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只有懂得妈妈的需要,懂得爱自己的妈妈,孝敬自己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都有许多这样的故事。下面让我们走近语文主题丛书中的另一篇文章《幸福的感觉》,再来感受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儿子吧。
(九)拓展阅读《幸福的感觉》
1、默读文章,找出乔治妈妈夸乔治的话读一读。
2、文中乔治的哪些地方使你感受最深的?画一画,与同学分享。
3、生自由读。
4、生汇报。『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中乔治把全部草莓留给妈妈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要孝敬父母,感受什么是真正的儿子。
(十)课堂总结:
师小结:孝敬父母就是提一桶水这么简单。孝敬父母就是把全部的草莓留给妈妈这么简单。孝敬父母就是妈妈下班回到家里的时候,孩子递过来的拖鞋。孝敬父母就是在家勤劳地扫地;孝敬父母就是在给爷爷捶背。给奶奶洗脚。《三字经》里说,“为人子,方少时,孝于亲,所当执”。这里面说的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执”字,“执”就是实际行动,就是做出来,把对父母的孝敬通过行动做出来。这就是《三个儿子》中的第三个儿子和《幸福的感觉》中的乔治。课后请同学们继续阅读《黄香扇把温席》《卧冰求鲤》《 陆绩为母藏橘》《芦衣顺母》。(配乐)『设计意图』:通学习了本篇文章与拓展阅读,让孩子看到通过身边的小事也能够做到孝敬父母。通过感受《三字经》里的孝的诠释,让孩子明白懂得要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的道理。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孙小霞
时间如梭,转眼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首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触颇深,针对上学期本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本人在本学期对语文教学工作做了些调整,经检测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作出总结。
一、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显示出本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本学期在这方面进行了狠抓。如对课文的生字新词和要求背诵的内容,要求全班同学都过关。对于学习的重点,如“句子的变换”和“修改病句”以及“同音异形字的理解”等容易失分的知识,我则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小结方法,练习巩固等,争取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里过关。另外,对于学生作业马虎书写潦草的现象,我要求全班学生做作业一律用钢笔书写,课余让他们练写字帖。一学期下来,学生在字词句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巩固,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因此,我在教学不同的知识点时,都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读-画-思-写-问”的五步预习方法,意思是“读课文、画词句、思内容、写批注、问不解”的方法。学生掌握这个预习方法,有利于提高他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上,我按照语文的一般教学模式进行,注意理清文章的脉络,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指导学生抓住文眼来理解中心,归纳小结“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表达方法”等阅读技能,并进行迁移学习到同体裁的课文中去,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习作教学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关心时事,对于热点事件,让学生时时追踪事态的发展,并把自己的感受诉诸笔端。把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课文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多积累素材,多练笔,学生的表达能力亦然不断提高。在综合性学习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多实践,多思考,多总结。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关键,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按时完成作业,专心听讲,主动思考,大胆发言,定期复习等工作也是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的内容。
(三)做好转差工作
本班共12名学生,极需帮助的差生大约有四名,提高他们的成绩,对提高全班整体的学习质量有很大的作用。我采用的方式是“以多优带一差”的方法,帮助差生制定出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每天让优生抽出半小时帮助他们掌握,因为是多名优生来帮助,所以他们都不会有增大负担的感觉。另外我还设了表扬奖励的制度,形成了竞争的机制。通过单元小测,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给差生鼓励,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四)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原创得意句段的展示。
4、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辩论、演讲、出手抄报等等。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同学们的作业,个别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个别同学对字的笔顺、笔画掌握的不好,错别字比较多,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学模式不够规范,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中,未能有效地关注整体,激励性语言使用不足不到位。
4、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5、辅差工作完成较好,培优工作则显不足。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3、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4、重视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工作。
5、在指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要加强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