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纠缠不清的请示与报告
纠缠不清的请示与报告
例一:
办公室主任:×总,公务礼品已发放完了,下周还有重要外宾要来,要不要再购买一批?
总经理:买。你先写个报告来,我批一下。
例二:
××分公司雨雪冰冻灾情报告
××公司:
1月中下旬,一场50年未遇的雨雪冰冻袭击了南方各省,××省遭受了严重灾害。从1月18日起,××市开始拉闸限电,××分公司三个系列500台电解槽全部停槽,原铝产量大幅减少„„请求调减2008年原铝产量5万吨。特此报告,请批准。
请示与报告不分,这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不仅一般员工分不清,中层干部甚至高层管理者也分不清,就像例一那样,对于需要领导批示才能办理的事项,总经理动不动就让下属“写个报告”来--其实总经理所说的“报告”是请示。什么是报告?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而使用的文书,是上级机关制定方针、政策和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下级机关及时取得上级对工作的支持、指导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请示?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指示、批准问题或事项而使用的文书。凡是下级机关无权、无力解决并按规定应经上级机关决断认定的问题,必须正式行文向上级机关请示。
报告和请示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上行公文,即由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不同之处有四:
一是功用不同。报告是呈阅性公文,请示是呈批性公文;报告的主要作用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请示的主要作用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不需要上级机关批示,而请示中的事项必须得到上级机关的批准才能行事。
二是内容含量不同。综合性报告大多涉及多个事项,一个报告里往往可以汇报多件事情,即使是专题报告,也往往要涉及一个事项的多个方面,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的报告比较多见;而请示的撰写强调一文一事,一个请示里只写一件事,上级机关对这件事必须有明确的答复意见,因此请示的内容单一,篇幅一般都较短。
三是撰写的时间形态不同。请示必须写在事前,须报上级审批才能实行,而不能先斩后奏。报告可以在事后写,可以在事发时写,也可以在事发前写。四是主送机关数不同。报告可以主送多个领导机关,请示只能主送一个领导机关,不能搞多头请示。
无论是写报告还是写请示,都要遵循逐级行文的原则,不能越级行文。例二的问题是报告加进了请示的内容,使这则公文变得既不是报告,又不是请示。修改的办法是将请示的内容去掉,即删去“请求调减2008年原铝产量5万吨”和“请批准”两句。
第二篇:爱情纠缠不清爱情诗歌
有的人的爱是打
有的人的爱是骂
有的人的爱是眼泪
有的人的爱是漫画
有的人的爱是诗
有的人的爱是词
有的人的爱是一首百唱不厌的歌谣
有的人的爱是玫瑰上的花剌
有的人为爱而不得自拔
有的人想爱而不得开花
有的人将爱当作玩具耍
有的人有了爱还另抱琵琶
爱情简单,有人说它简直是一动作
爱情复查,有人怎么也捉摸不透
爱情幸福,有人为何痛苦
爱情甜蜜,有人为何失落
有时候爱情能将人变成傻瓜
有时候爱情能让你非常听话
有时候爱情教你到处挑战
有时候爱情要你得到惩罚
爱情,爱情
我实在难为情
有你,无你
我都得伤脑筋
第三篇:报告与请示
公文的基本常识
(整理:谷士禄)
第四课 报告与请示
第一节 报告
一、文体特征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或要求时使用的一个文种。
报告与请示同属一个行文方向——上行文。虽然行文方向相同,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又把它们划作一类,但两者之间却有着严格的区别。1.对上级要求不同,报告不要求上级批复,请示则要求上级批复;2.行文的时候不同,报告是事中或事后行文,而请示是事前行文;3.文中性质不同,报告属陈述性的上行文,而请示属请求性上行文;4.结尾用语不同,报告的结尾一般用“专此报告”“此报告”“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示”等词语。有的干脆报告事项完了,全文即结束。也就是说报告对上级没有明确肯定的回复性要求。请示结尾一般用妥否、可否,请批示,对上级要求十分肯定。
二、报告分类
报告根据行文原因与目的,可分为六类。
1.情况报告;2.工作报告;3.建议报告;4.回复报告;5.检讨报告;6.送文送物报告。在报告文种中,工作报告使用最多。在工作报告中,按涉及到的内容又分为专题报告和综合报告。
专题报告:需要汇报的内容是某一专项工作情况的。
综合报告:需要汇报的内容是一个单位、一个系统的全部工作情况的。
三、报告的写法
(一)报告写作通用规则
报告写作通用规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段式”。“三段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不同的内容可以表现为多变的形态:
1.情况--做法--问题(意见); 2.情况(做法)--问题--今后意见; 3.情况--问题--今后意见; 4.情况--原因(责任)--下步做法; 5.情况--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 6.情况--问题--建议
报告“三段式”的基本写法,可以提高撰文效率,眉目清楚。“三段式”只是基本写法,并不是必须的硬性规定,也可以写成“两段式”,如情况--意见,情况--建议。
(二)注重实效,情况真实
注重实效,指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必须及时、迅速,不能拖沓。报告有两个作用:一是承担着向上级反映信息;二是承担着对上级决策反馈的作用(包括执行情况、决策的科学性)。可见,报告是决策的基础之一,报告对决策担负着“桥梁”“纽带”作用。不注重实效性,就很可能影响决策的及时性;不注重真实性很可能影响决策的科学性。
(三)语言要简洁,篇幅要短小
报告的篇幅一定要短。要做到即短又说明问题,就要提高运用概述和突出重点的能力。毛泽东同志指出:“报告文字每次1000字左右为限,除特殊情况外,至多不要超过2000字。一次不能写完问题时,或一次着重写几个问题,对其余问题则不着重写,只略带几笔;另一次则着重写其余问题,而对上次着重写过的只略带几笔。综合报告内容要扼要,文字要简练,要指出问题或争议之所在。”(《毛泽东选集》)第4卷)
四、各类报告的特点
(一)情况报告:重点是情况反映。特点一是一切尽量用事实,特别是用数字来表达;二是要直来直去,平铺直叙;三是边明理边明事寓理与事实之中;四是在占有大量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提炼出简单明了的看法。
注意点:○1情况报告的根本是情况一定要真实、准确。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对事实既不能夸大又不能缩小,既要报喜也要报忧,不粉饰,不掩盖。○2反映情况可以谈看法,但不要超出自我工作权限,所谈的看法、意见,是不需要上级审批的。否则就不是报告了,应该写请示了。
(二)专题报告(工作报告)类同于情况报告,只是报告的内容是专题,比情况报告范围窄。
(三)建议报告,既是建议又是报告。建议报告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要求上级确认、批转。
前面讲过,报告不能要求上级批复,只有请示才能要求上级批复,那么请记住,建议性报告例外。为什么?因为《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都明确规定了向上级机关提出建议用报告。
根据建议报告的特点,此种报告的写作应当是以分析提出问题,列出具体要求,拿出意见、办法为主。因此,此类报告在写作上通常表现为“情况”(问题)--“建议”(意见)。但在文字详略上,前者要精,后者要细。结尾与其他报告也不同,可以用惯用的结语,如: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部门贯彻执行。
(四)回复报告,特点是恢复上级领导同志询问情况的报告。写回复报告,必须和询问内容紧密衔接,回答所问,要防止所问非所答。
(五)检讨报告。肯定是单位或个人犯了严重错误,向上级写的检讨、检查报告。
大家都知道1979年11月25日,石油部海洋石油勘探局“渤海2号”钻井船在渤海湾迁移井位拖航作业途中翻沉,死亡7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700多万元。这是天津市、石油系统建国以来最重大的死亡事故,也是世界海洋石油勘探历史上少见的。……1980年8月23日,9个月后石油部长宋振明才给国务院写了检讨报告。事情处理得不好,但检查报告写得非常好,可以当范文。这篇检讨报告的特点:先写事故的基本情况;其次写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问题及原因提出今后的处理意见。
(六)送文送物报告,是随文、随物一齐向上级发出的一种报告。如向上级报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等,因为这些都不是法定公文,属于机关常用应用文,不宜直接向上级行文。当需要向上级报送时,可以以此形式向上行文。从内容上看,计划、总结等为主件;从行文形式上看,送文报告是主件,而计划、总结是附件。
第二节 请示
一、文本特征
请示体公文,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所使用的一种上行公文。它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的日常行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文种。
二、请示的种类
请示按其行文的目的、作用,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请示,即下级机关直接向自己的上级领导或领导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事项;二类是批转性的请示,即把有关某一方面的意见,以请示的文种报上级机关,要求上级批转有关单位予以办理。
三、请示的内容结构。请示一般有三部分构成:开头部分写请示的缘由,也叫请示的理由或背景,要求写的充分而又简明。主体部分写请示的事项。请示的事项要求写得实际、合理、明确、简要。结尾部分写希望要求,大都根据内容要求运用惯用语结尾。比如:直请性请示,可选用“可否,请批示”、“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示”、“以上请示望予审批”,或者用“此请示”;批转性请示,可选用“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如果是申请资金、物资的请示大都把“请批示”写成“请核示”。
四、写作注意事项
(一)请示与报告绝不能混为一谈,也不等同于函
请示是公文中的独立文种。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报告情况,不要求指示、批准。这里的上级机关是指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并非指某一专门业务部门也非指与自己不存在隶属关系但级别比自己高的单位。
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的事项,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平级单位申请批准,如安置办向总经办申请修复电脑、更换电脑,由于他们之间都隶属于××集团公司,是平级单位,故按《国务院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不能用请示,只能用函。二是非隶属关系单位的申请批准,如中央驻地单位向当地申报用地、办学等事项,因为他们之间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按《国务院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也不能用请示,只能用函。
(二)要把握请示的内在逻辑
一份请示不论文字长短,其内在逻辑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要请示”,要“请示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请示,通常包括请示的背景和缘由。请示什么问题,也就是要求上级机关为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三)要坚持“一文一事” 俗话说“香烧一股,敬佛一尊”比喻写请示要坚持一文一事。“香烧一股”就是说一份请示只能向上级请示批准一个问题,以便上级及时、专一的进行处理。“敬佛一尊”是比喻请示的主送机关只能是一个,不能多头请示。多头请示容易使主办与协办单位相互推诿、扯皮,延误批复时间,或者造成批示意见不一,使下级难以适从。受双重领导的单位,在请示问题时,应当本着谁有权利批准这一问题就请示谁,同时可抄报另一上级单位。如果行政关系党的关系不在一个地方,不能把党、政上级机关一并列为主送,应当按照党政各自分工范围,以党委名义向上级党委请示,或以行政名义向上级行政机关请示。
(请示范文)
唐山xxxx公司
关于xxxx有限公司劳动服
务公司破产的请示
国资委:
xxxx公司所属子公司xx公司,下属劳动服务公司(集体企业),组建于1986年底,于1990年4月在工商管理局路南分局正式注册,经营范围是住宿、餐饮、房屋租赁等业务。由于市场和经营的原因加之房屋设施老化,多年来已不具备经营条件,资产严重闲置,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经唐山华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目前已经严重资不抵债,且无力偿还拖欠职工工资、生活费、医疗费、职工社会保险费等各项债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妥善安置职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拟向唐山市xx区人民法院申请依法破产。
现将xx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破产预案呈上,妥否请批示。附件:xx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破产预案
唐山xx有限公司 2008年 11月10日
主题词:破产预案 xx劳服公司 请示
唐山xxxx有限公司 2008年11月10日印
(共印3份)
第四篇:请示与报告
(一)请示与报告
“请示”和“报告”都是上行文,是行政机关公文使用频率较高且容易混淆的文种。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将“请示”文种用“报告”文种呈送上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批复(答复),这样就容易贻误工作。因此,在撰写“请示”和“报告”时,要特别注意二者之间八个方面的区别。一是作用不同。“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答复上级讯问,报送文件、物品等。
二是内容不同。“请示”是本单位无力无权解决或按规定须上级批准之后才能实施的事项;“报告”是本单位职责范围内比较重大的工作或向上级机关建议,须上级机关知道的事项。三是容量不同。“请示”应一文一事;“报告”可多事一报,但不得夹带请示的事项。四是时间不同。“请示”应事前行文;“报告”可在事前、事中、事后行文。
五是范围不同。“请示”一般只主送一个上级机关,不得多头主送或越级主送;“报告”可以主送几个相关的上级机关,其他上级机关也可以抄送。
六是处理不同。上级机关收到下级的请示后,应及时批准、批复(答复),是办理件,下级应在收到上级批复(答复)后才能实施;上级机关收到下级的报告后,主要是了解情况,可以不答复,下级不用等待上级答复。
七是篇幅不同。“请示”的篇幅比较短,一般不超过1500字;“报告”的篇幅相对较长,但一般不超过3000字。
八是结束语不同。“请示”在结束时用“特此请示”、“特此请示,请批示”、“请审示”等;“报告”用“专此报告”、“特此报告”。
(二)请示与函
“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公文。“函”可分为商函、询答函、请批函(请求批准函、审批函)。“函”在公文往来中使用比较广泛,其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不相隶属的同系统部门之间询问和答复工作;二是请求平行或不相隶属的职能部门批准有关事项,不能用“请示”或“报告”,应使用“请求批准函”。
在公文撰写中,容易出现“请求批准函”误认为就是“请示”或“报告”文种,在与平行或不相隶属的机关行文时使用“请示”或“报告”,是欠妥的。“请示”与“请求批准函”有严格的区别,主要有:
一是类型不同。“请示”是上行文;“请求批准函”是平行文。
二是主送机关不同。“请示”的主送机关是具有领导、指导关系的上级;“请求批准函”的主送机关是平行或不相隶属的职能单位。
三是内容范围不同。“请示”是请求批准、指示;“请求批准函”是请求批准某项职能事项。四是行文语气不同。“请示”的用语应尊敬上级机关;“请求批准函”应互相尊重。
五是办复方式不同。“请示”的事项由上级机关批复下级机关;“请求批准函”的有关批准事项由受文单位复函(审批函)。
第五篇:报告与请示
报告与请示
1.内容要求不同。请示的内容要求一文一事;报告的内容可一文一事也可一文数事。
2.侧重点不同。请示属于请示性公文,侧重于提出司题和请求指示、批准;报告属于陈述性公文,侧重于汇报工作,陈述意见或者建议。
3.行文目的不同。请示的目的是请求上级机关批准某项工作或者解决某个问题;报告的目的是让上级机关了解下情,掌握情况,便于及时指导。
4.行文时间不同。请示必须事前行文;报告可以在事后或者事情发展过程中行文。
5.报送要求不同。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受双重领导的单位报其上级机关的请示,应根据请示的内容注明主报机关和抄报机关,主报机关负责答复请示事项;报告可以报送一个或多个上级机关。
6.篇幅不同。请示一般都比较简短;报告的内容涉及面较为广泛,篇幅一般较长。
7.标题写作不同。一般来讲请示的标题中不写报告二字,就是x x x关于x x x x x x的请示;报告的标题中不写请示二字,就是x x”x关于x x x xx x的报告。
8.结束用语不同。请示的结尾一般用“妥否,请批示”或“特此请示,请予批准”等形式,请示的结束用语必须明确表明需要上级机关回复的迫切要求;报告的结尾多用“特此报告”等形式,一般不写需要上级必须予以答复的词语。
9.处理结果不同。请示属于“办件”,指上级机关应对请示类公文及时予以批复;报告属于“阅件”,对报告类公文上级机关一般以批转形式予以答复,但也没必要件件予以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