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思毛泽东8]诗人之治:试析毛泽东的决策和行为特征
[反思毛泽东8]诗人之治:试析毛泽东的决策和行为特征
在中国历史上可称得风华绝代的一位伟人,从20世纪20年代就在农民运动和工农武装割据方面出露头角,又在30年代的一次壮烈远征中确立了自己在红军中核心地位,继而在整个40年代先后与日本人和当时中国的统治者蒋介石的决战中脱颖而出建立了自1840年以来一直不能做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共和国新时代的毛泽东,以其丰富的才学和卓有成效的努力,被当代人和后人们视为同时兼有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马列主义者,学者,文学家,诗人等多重身份的世纪精英,而同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康熙,孙中山等这些历史名人共存青史.他所创立的毛泽东思想和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结合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实践,也同他的威名一起被后人缅怀和敬仰着.毛泽东是一座思想或智慧和富矿,他同时又是一个创造了赫赫功勋的行动者,他以他的言,文,行建树了如百科全书一般的丰富人生.他有多重身份.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他作为一个诗人的性格特征,以及这诗人之风加之于他在决策方面的行为特征.毛泽东是一位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与一身的诗人.他的诗人之治,也是兼具了理想性和实用性,创造性与现实性,飞来之笔与实事求是,唯美浪漫与脚踏实地,乌托邦与桃花源(乌托邦言其虚,桃花源言其实)的治术和治略.不过,相对而言,诗人之治更似一种理想主义之治.试为君说之-
一.毛泽东是一位诗人
毛泽东既有诗人之名也有诗人之实.说他有诗人之名,是因为他有数十首名篇被人们传诵着,其中甚至不乏可与辛弃疾的豪放,柳永的细腻,朱熹的深沉,岳飞的血气的名句;说他有诗人之实,是因为他的性格和血液中总是有着那种颇为浪漫,潇洒,大气磅礴的诗情诗意,这中诗情诗意也为他的一些人生决策提供了气质上的特征.在毛泽东的一生,他曾经写过不少于50首的诗篇.从可称名篇的<沁园春.雪>,<读史>到相对口语化,通俗化的<八连颂>,毛泽东尝试过古典诗词的多个诗词品种.毛泽东与当代诗人有过多次的唱和之作.毛泽东的诗词得到了一些大家的肯定.如郭沫若对其“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兼备”的评价,冰心对毛泽东活用“万”字的分析,一些汉学家(如竹内实)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都是对毛泽东诗人地位的认可.毛泽东还曾经用诗词作为武器进行政治警示.比如他的<鸟儿问答>,<吊罗荣桓>.毛泽东的诗词也是他的人生历程的写照.比如红军长征中的一些诗.毛泽东的诗词还是他的交往史的一种记录.比如他写给纵宇一郎,彭德怀,丁玲,李淑一,周世钊的诗.二.诗人毛泽东的特质
诗人与常人的最大区别,可能在于他在特定状态下相对于特定人事的激情和活力.用特里尔的话说:毛泽东很少表现出对事物的平和消极,他总是乐于和敏于对事物情事做出表态.终毛泽东一生,我可以看到他许多偏于“左”的行事,这和他的诗人气质有很深的渊源.从毛泽东的诗中探求毛泽东的性格,我们至少可以寻到这样十种秉赋或倾向.1.跳跃
表现在行文和行事逻辑上,诗人的思维不是平滑和线性的,而是突兀的,雄奇的,匪夷所思的.2.偏激
深刻的思想每每偏激的.剑走偏锋,也是毛泽东诗人性格的一种表现形式.强调特定事物在某个侧面或局部的特殊规定性,并把这种规定性用一种选择一点不及其余的方式表达出来,3.浪漫
浪漫脱俗的诗情和浪漫美好的诗意,是诗的眼睛.它让人们在瞬间为之陶醉.4.浮燥
诗词意境里的反复表现在诗人的性格里,不免会有浮燥的因子.5.叛逆
诗人的反向,逆反思维里有着很高的创新价值,他用自己的叛逆换取优美而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出神入化出类拔萃的诗句.6.敏感
诗人的敏感趣于常人.而这种敏感同时是构成洞察力明察秋毫的启动源.7.唯美
诗是一种在节奏,意境,文理,遣词等诸方面都比之通常的文体要美的文字形式,驾驭这种文字的人也必须是具有唯美想象和心境的人.8.狂放
诗词注重想象,有时甚至是完全挣脱了通常理路的狂放想象.想他人所未想,以奇制胜,这是毛泽东诗人性格的一个相当醒目的表现.9.孤僻
诗人有诗人自己的世界,寻常人等总是难于深入其内心.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诗人有时是不可理喻的,是孤僻的.这种孤僻,也是一种离群索居的自设空间.10.自负
许多大诗人都是自负的,他们也许自信有许多宏图大志不足与俗人道而表现出强烈的孤高自守.三.诗人之治
毛泽东的决策和行为主要体现在“治”上,具体可以表现在治军,治党,治国(注重外交),治政(注重内政),治人,治家,治学等方面.我们试图从他的治术上分析,他是怎样以诗人的方式,认识和改造他所掌近代的那个世界.1.治军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敢攻我,我必攻你.你攻我内线,我扰你外线.这是反映在毛泽东战略大局观上的一种跳跃思维.在中央苏区时期,针对敌人的多面围剿的紧张局势,毛泽东就曾经提出东出根据地,打到苏浙皖赣以调动敌人并发动群众并壮大自身的策略.这一主张因为被剥夺了兵权而没有实现.但在解放战争中胡宗南陕甘宁时,毛泽东则迅速地答以“你占我延安我就扰你南京”,调动刘邓大军南渡黄河远离后方直出大别山进军鄂豫皖,又计划以粟裕率三个纵队以蛙跳战略渡过长江直向闽浙赣,以“长传冲吊”的占法偷袭敌人守备空虚的大后方.这是一种诗人气质的反击,是一种打破常规的近身相搏.在毛泽东的大胆假设和刘伯承的小心求证下,成为一步妙棋.而蒋介石也曾经玩过下决心不要后方的万里赴戎机,在东北那个远离自己重兵集团的地区“空投”了几十万精锐,却在林彪的八次大规模吞食下,不仅颗粒无收,而且血本无归.在全国战略布局上的失误让缺乏诗人气质的蒋先生捉襟见肘.2.治党
敏感和浮燥,一次次地表现在毛泽东对于党内同事的不信任上.偏激,孤僻和自负,也让他很轻易地把一些并无大过甚至干脆就没有什么明显的过错的同事送上审判席.如果说对高岗的处理是因为他过分夸张的穿梭拉票造成了人事上的混乱,则在反右之后对彭德怀张闻天两
大功臣的无情打击则明显有些小题大作.再到后来,对刘少奇因为某些观点大多只是程度上的不同的争论提升到“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的高度,也不免有些夸大其词.诗人的敏感成为磨刀霍霍对战友的性格渊源,也实在有些可悲.必须说,对每一位同事,他都很难有彻头彻尾的“喜欢”.按照外国人写的毛泽东传,他喜欢过高岗,可在1954年高饶事件中被他“出卖”了;他喜欢过刘少奇,可刘的政治报告从7大到8大,作报告中对毛泽东的谦恭从提及105次到只提及4次,又开始有了一次次对他的顶撞,他也迅速地撤销了自己的喜欢;他更喜欢过林彪,甚至从井冈山时期就开始了-那个时候留下来的革命火种到了建国后可剩不下多少了-他对林的喜欢甚至在他暂时没有战功时(比如说抗美援朝主要是彭总指挥的而林彪则据说称病拒绝)都未改这种喜欢,可是后来,二者的决裂却发生在那个寻常看来并不算什么大事的设不设“国家主席”的问题上,发生在很玄虚的有没有“天才”上.毛泽东的敏感可见一斑..3.治国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这样一句诗反映了毛泽东的一种“世界观”:不迷信,不恐惧,战略上渺视.他在国际关系上所走过的三步经典棋招,便表现出这种万物皆备于我的胸襟和气度.一是抗美援朝.在国内战争还没有彻底结束,大陆敌人还没有彻底肃清,台湾还没有解放的情况下,近邻发生了有可能对我国构成战争威胁的事件.主导者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而美国当算世界第一号军事强国.曾经答应出兵的苏联因为担心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而导引第三次大战而打了退堂鼓.对自己国土安全的珍视和邻国的求助让毛泽东义无反顾地决定投入一场并没有多少胜算的出国作战.在巨大的代价之下,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派出的志愿军与不可一世的多国部队打成平局,美国人几乎是在一场并没有打胜的战场上撤军.二是中苏论战.两次赴苏的毛泽东,一次比一次体会到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以其“父子党”哲学加之于自己的那种不快,反感甚至不屑.一方面撤回自己的专家一方面还在指责中国各项内政外交政策的作法,让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义愤填膺.期间进行的十年论战,虽然也有几多偏激在其中,却是将一身正气,一腔理义,一脉哲思,一轮朗月呈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既有气势又有智慧,既有破坏又有建树,实在当得是外交文化的一种绚丽出演.三是炮击金门.世界虽大,总有海沟相通.当中东燃起战火,美国人趾高气扬之时,毛泽东启动的金门炮击,却立时玩了一个围魏救赵.如此大的地球,也只需要在自己家门口放上几挂鞭炮便能洞彻.4.治政
在毛泽东的治国史上,几乎没有几件比大跃进和文革更有个人特点并激起万千毁誉的活动了.如放飞星一样夸张的大炼钢铁和农业高产,几乎把每一个人都施了魔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砸锅卖针也要让钢铁元帅升帐”,“喝令三山五岳开道”一类的豪言壮语,让整个世界的人们处在一种被集体催眠和麻醉了的状态中.而在文革中,期望借助“造反有理”,“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在后来变成了一次失控了的全民动员,铲除一切牛鬼蛇神.一项项既定或既有的逻辑和秩序被打破,真得达成了毛泽东在其反右前就期望达成的对整个有嫌糟糕着的治理结构进行彻底的洗牌.直到今天,全世界也没有几个人能够洞若观火的领略毛泽东发动文革的意图和最终指向.无论是说它“好得很”还是说“糟得很”,都不能客观深入而实在地把握毛泽东在晚年发动的长达十年的在他个人看来虽然有许多人不赞成但在他自己来说义无反顾的活动.他知道这场由他不顾惜同事们意见而单独发起,借助的又是最为基层的力量的运动对社会各个阶层都造成了不同程度地破坏,从而也对许多的既得利益集团有所触及,他为此做好了“在血雨腥风中交接政权”的准备.在他长达55年(1921-1976)的革命史上,他从搞农民运动起,到学生和工人运动止,其中又有过一次次不间断地放手发动群众,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看,他都算得上是
一位群众领袖.从具象和微观看来的这一场浩劫,也许有着他深深地谋划.不过可惜,他过早地离开,也使得后人对文革的解读变成一种单向度的猜测.也正因此,他的治政每每打下许多他个人的烙印.如同对他诗意的理解,人们不可能不走向偏差…
5.治人
知识分子一向是社会尊敬甚至敬畏的对象.可是,长期呆在农村的毛泽东,则是把越来越多的反感,不满,偏见加诸了他们.从1942年延安整风到1957年反右,先后有几十万条知识分子的肉体或精神生命被他的严格框框限定.仅仅从官方对反右中敲定的55万右派这个数额而论,相当于对一些手无寸铁甚至手无缚鸡之力的分子开展了一场淮海战役.在延安,对当时诸多事物分配严重不平等发出质询的学者王实味因其<野百合花>而触怒了老将军们,他在经历了康生们的刑讯逼供后变成了特务,又在贺龙的枪口下变成了敌人.而后来的资料显示,王实味的指责有许多是事实.丁玲则明显比王实味的名气要大得多吧?这位在延安被称为是最著名的作家,也因为对某些现象(比如男女关系)的不满,而被在延安加以改造后,又在解放后在他被广泛认可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翻了船,这样一位曾经被毛泽东用电报的方式赠诗的“女将军”,后来又几乎与胡风齐名,变成了“丁陈反党集团”的一号人特,而和她并列的那个陈,却又是延安时期的同事陈企霞.偏激而又唯美的看人观,用人观,一次次地促成了毛泽东待人接物上的突出感觉.6.治家
毛泽东在父母去世后,把二个弟弟都带了出来参加革命.毛泽民在理财方面的独到,毛泽覃在军事上的天赋,都曾经是毛泽东的骄傲.虽然他也曾经动用家法对毛泽民们进行休罚,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毛氏三兄弟绝对是不亚于林氏三兄弟,宋氏三姐妹等的家族奇观.但毛泽覃和毛泽民先后牺牲在了苏区和新疆.毛泽东没有多少机会对他们进行耳提面命的教导.享受这一荣耀的是他的长子岸英.在苏联参加过卫国战争的岸英,在来到延安后又被父亲吩咐着去做了农民和工人.这样的根红苗正,将是一个活脱脱的革命接班人的胚子.并不怎么限制自己心性的毛泽东,却要刻意地整肃儿子的外在形象,这样的作法肯定是颇有深意的.毛泽东娶杨开慧和贺子珍时,二位女主角是不是足了岁数都是很可疑的.但一来当时的规则不是现在的规则,二来,已经在党内确立了领导地位的他不会再受到这类小节的影响.可毛泽东的儿子则不同,他必须以几乎没有多少瑕疵的表现来制止人们的挑剔.于是,当毛岸英希望与刘松林结婚时,他的父亲以女方年龄没到为由严格地限制了儿子的强烈愿望.当中央决定了派部队赴朝参战时,他的儿子十分为他争光地成为“第一位志愿军战士”.一旦立功回国,领袖的这位儿子定将以其丰富的阅历和资历成为共和国将帅第二代中的翘楚.当然,因为在朝鲜战场上牺牲,毛泽东在儿子身上所花费的功夫除了反映了他在治家上的一点精心策划和高风亮节之外不再具有典型意义.但这样几乎近于完美的教子之道,不也很清楚地反映了他一个诗人的那种对极至的迷恋么?
7.治学
一些传记把毛泽东称为“半知识分子”,其言下之意可能是不管毛泽东本人是怎样的博闻强记,因为他过分地把知识与政治相联系,而并不认可他的学者身份-一种需要做到价值中立才可以心平气和的职业.他对诸多学术成果都有他自己偏激而深刻的认识.比如在说到郭沫若的<十批判书>时,因为其中对秦始皇的评价,他由此断定“十批不是好文章”.对<武训传>的看法更是一个极端.在那个连林则徐都不能做到完完全全地“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文化封闭期,一个行乞者能有多高的阶级觉悟?他能够精确地认识到自己的穷是因为没有文化就已经十分地不易了.而他后来以要饭所得捐资助学的作法,也确实可以称得是高风亮节.然则,这在毛泽东看来却是没有一丝宣传的价值,因为他不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逻辑.毛泽东对<红楼梦>,<水浒传>,<海瑞罢官>的评论是十分丰富和灵动的,包括一般人根本想不到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但这些评论又无一不是与政治相联系.把评论和学术搞得只有“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寻求在那些档次和水准还不是很高的官员和百姓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那些自由派,精英学者看来是失节,掉价的事.后来的认识也已经澄清,仅仅是为着把学术或艺术以通俗的方式还给大众,这只是艺术和学术众多职能中的一条,而且是一条普及性的功能而不是开创性的建树.真正高妙的学问是要创新和“发展”的,而这个过程却基本上首先只需要行内人士.把知识的作用仅仅限定为政治服务则让知识过分的格式化,脸谱化,而把学术的价值限定在“为工农兵服务”,则在相当程度上下降了学术的档次.毕竟,学术这种高端产品或生产力,极可能是平均意义上的工农兵所不可能理解和需要的.从延安整风到文化在革命,文化艺术形式为“秧歌剧”和“样板戏”二种单调的品种所占据,便是对“百花齐放”哲学的一种反动.在文化,文艺,学术方面玩孤芳自赏,毕竟不是有利于知识创造、也不会有利于工农兵的选择.毛泽东在治学上的偏执,象如当年穿衣色调上的单调一样,造就了知识界的空前沉闷.诗人把自己的诗意强加于人,诗味也就淡了.
第二篇:毛泽东诗词欣赏课教案之沁园春。雪和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诗词欣赏课教案
——比较阅读欣赏《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
教学目的:
1、比较学习两首诗,了解伟大领袖政治家马泽东的博大胸襟和卓著的文采;
2、欣赏诗词创作中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方法: 比较法 导读法
教学过程:
导读: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理论著作是指导革命和建设的法宝,同时,他行有余力的诗词创作,艺术性很高,充满革命豪情,响誉海内外。一个外国人曾说:“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这样的评价实不为过。
插入介绍毛泽东生平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
开篇:从这节课起,老师将带领同学们走进毛诗词,领略雄奇扩大的艺术魅力,感受他老人家作为一代伟人的才情韬略。
一、比较《沁园春 长沙》、《沁园春 雪》,领会其诗歌魅力:
范读、朗读、默读《沁园春·长沙》,二者比较,寻找规律: ·沁园春——词牌规定了:全诗分上下两阕,上阕四句十三行,下阕五句十二行; 整首诗押同一韵,且一韵到底,如《长沙》中的“头、流、由、浮(属同一韵部)游、稠、侯、遒、舟” ·皆将叙述、描写、抒情结合的手法问:我们能否将一首词改写成一篇融合 叙述、描写、抒情于一体的散文呢?
分析《沁园春·长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上阕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一开始,首先采用叙述方法,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寒秋”、地点“湘江”边橘子洲头、人物——作者。此句可否这样解释?我独自伫立在湘江边的橘子洲头,任深秋的寒风吹打着我,滔滔不绝的江水从脚下流过。诗词一开头便把我们带进一个高远的深秋镜界中。这不正象我们写记叙文的开头?与此相似的还有《琵琶行》的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夜荻花秋瑟瑟。”
很快,作者转入对周围环境的具体描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其中‘看’是领字,引领以下内容。远看:作者看到眼前的岳麓山,枫林经霜后,嫣红一片。同是他还联想到了祖国无数山岳的景象。“万山”意镜高远,雄阔。近观:脚下的湘江,秋水澄澈,碧波万倾。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仰视:雄鹰在长空奋翅振羽,自由飞翔。俯瞰:清澈的江水中,鱼群摆尾,任意遨游,他们时而浮出水面,时而又潜入水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加以总括。万事万物,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那么自由自在,生气蓬勃,催人奋进!作者一短短几行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江南秋景,这不正如那些画家笔下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吗?
而我们在写散文时不也常常采用这种按空间顺序细致描写的方法吗?(试写一段文字,要求采用此法,描写春晨或秋天的丰收景象)
面对此景,作者浮想联翩。(简介时代背景)文学作品的鉴赏,只有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境况、创作动机,进入作品所描绘的艺术氛围中,调动联想与想象,读者才能真正领悟作者借以抒发的思想和情意。作品写于己于人1925年秋,毛泽东将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临行前,他又来到湘江边。驻足江边,他想了很多。他想及近年来的社会巨变:从表面上看1911——1925年,国内、国际,局势动荡。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等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而中国怎样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中国人民何时才能摆脱帝国列强的欺凌获的自由呢?革命局势又由谁来主宰呢?作者感慨惆怅之余,发出了由衷的质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作者还忆起当年在长沙读书时,与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在湘江边游玩的情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自由奔放)方遒(正当旺盛有力)”。他们才华横溢、立志救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传革命,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反动军阀。这一时期,毛在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充分准备。此时此刻,作者心潮激荡,尽情倾吐,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代革命青年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凌云壮志。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结尾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基动人心的画:革命青年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波浪甚至阻住了飞速前行的船这里才用象征手法,抒发了诗人炽热昂扬的革命情怀,和奋发前进的坚定信念。
欣赏点:
全诗立意高远,联想丰富,气势磅礴,催人奋发。诗人巧妙地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充分地抒写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广阔的革命襟怀。现在读来,仍令人钦敬、振奋、激动不已。
二、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品注释
⑴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中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⑵雪:此词作于红一方面军1936年2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19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信中说,此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⑶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莽莽:无边无际。
⑷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⑸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⑹天公:指天,即命运。
⑺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⑻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⑼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⑽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⑾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⑿数:数得着、称得上。作品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 江山如此多娇;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创作背景编辑
这首词是1936年2月,毛泽东率军从陕北瓦窑堡出发,准备进入黄河进入山西西部的时候。在袁家沟登山观雪景后作的,1935年10月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胜利到达抗日前线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给全国人民极大的鼓舞。年底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12月27日。毛泽东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会上决定渡过黄河东征。1936年2月,毛泽东便亲自率领红军渡过黄河进行东征,到华北抗日前线对日作战。途经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时,适逢大雪。面对着雪花纷飞的壮丽河山,联系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毛泽东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雄浑豪放的诗篇,词中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江山,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憧憬祖国的未来。1945年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赠给柳亚子先生。1945年10月14日《雪》公开发表于重庆《新民报晚刊》,引起轰动。一时间重庆的骚人墨客,纷纷填词唱和,更有一些别有用心者,据说想要填出超过这一首词的。据大致统计,从1945年11月到1946年2月,国内报刊发表《沁园春》和词30余首,无出其右者。由此可看出此词真可谓冠绝千古。[4]
欣赏点
《沁园春·雪》分上下阕。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此词的意境。
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前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第四句至第七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也正是中国的形象。“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此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第八句至第十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了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第十一句至第十三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第十四句至第十五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第十六句至第二十二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4]
第二十三句至第二十五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毛泽东讲究词章格律,但又不刻意追求。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人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四 布置作业:1 将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与陆游诗作一比较。(抄写两诗)(为下节课做准备)
第三篇:四川省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实施意见-川治工[2010]1号
四川省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实施意见
川治工[2010]1号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9‟27号)和《四川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川治工发„2009‟4号)精神,现就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四川省国家投资项目)特别是扩大内需、灾后重建项目为重点,用2年左右的时间,对2008年以来规模以上的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坚持集中治理与加强日常监管相结合,着重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未批先建、违规审批以及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等突出问题,着重解决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中介违法违规等突出问题,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促进项目规划和审批公开透明,促进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建立规范的工程建设市场体系。
二、工作任务分解、具体措施和责任单位
(一)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
1、加强项目建设程序监管。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及我省相关配套文件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管理程序和规定,规范项目决策。严格审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市场准入标准、规划选址、土地使用、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规定。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加强监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等规定,认真落实强制性建设标准、施工许可证制度、开工报告制度,全面推进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确保项目按规定和程序全面履行相关审批和许可手续。按国家和省的要求进行全面清理。(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环保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安监局、电监会)
2、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严格执行有关项目建设规模和工程造价标准的规定,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调整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550号)等有关规定,加强项目概算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的有关规定,按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计投资„1999‟2250号)的规定,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项目建设标准和单位造价。(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3、加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严格按照《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强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对未按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审查或未通过节能评估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4、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强化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对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或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5、加强土地管理。按照《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对未办理用地预审手续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严格审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项目,以及未履行项目管理相关手续的,严禁办理土地使用相关手续,未获得土地使用证书的项目不得擅自开工建设。对已经审批的项目建设用地,严禁变更其用途。严禁在项目建设时“以租代征”。(省国土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6、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坚持科学的决策规则和程序,健全政府投资项目评估论证和专家评议制度,积极探索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公示试点工作,不断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7、加强投资项目信息公开。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相关规定,向社会公示建设项目信息,公开项目审批程序、审批时间、审批结果,接受社会监督。(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环保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安监局)
8、落实投资项目监管责任。各相关部门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监管,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和完善协同配合的政府投资、企业投资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投资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推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责任追究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对违反法律法规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监察厅、省审计厅、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安监局)
(二)规范招标投标活动
1、根据《招标投标法》、《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9号)和《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的规定,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招标事项必须报项目审批部门核准。项目审批部门在审批(核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或资金申请报告时,要严格核准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确保依法招标的项目实行招标。(省发展改革委)
2、推动《四川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尽早颁布实施。该办法已通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方式,广泛听取了招投标市场主体、中介机构、地方政府招标投标行政监管部门、法制工作机构的意见,争取早日出台。(省法制办、省发展改革委)
3、继续做好《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简称《标准文件》)和《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人使用标准文件进一步要求》(简称《省进一步要求》)的贯彻实施工作。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要加强对招标文件、评标报告的备案审查。对在贯彻实施《标准文件》和《省进一步要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修改、补充和解释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制度和比选标准文件。(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成都铁路局、省水利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4、逐步推行招标投标电子化。争取在今年底前确定我省电子招标的发展和管理模式,在2010年底前,根据国家制定的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和电子招标系统技术标准,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成都铁路局、省水利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5、规范和进一步完善招标代理机构的选择。今年年底之前修改出台《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公开比选文件》和《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邀请比选文件》(标准文本),按照公开、公平和效率的原则选择招标代理机构,禁止指定招标代理机构,从源头上防止招标代理机构选择中的不正之风。(省发展改革委)
6、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的管理,规范设计变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成都铁路局、省水利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7、加强合同履行阶段的监督,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严格加强对项目经理、项目总监、主要技术负责人的压证施工制度的落实和变更的日常管理,严格对增加工程量和单价(价格)调整的管理。(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监察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成都铁路局、省水利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8、完善四川省评标专家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评标专家的培训和监督管理。要定期对评标专家进行培训和再教育。对违法违规,违反职业道德的评标专家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公开曝光。(省发展改革委)
9、保证招投标制度的统一。健全招投标法规文件制定事前协商机制和事后审查机制。除国家直接监督管理的项目以外,我省所有的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我省出台的招投标规定。我省招投标的监督管理规定,由省发展改革部门拟定或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拟订。各行业主管部门需要出台招投标规范性文件的,要按照《四川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省政府令第188号)第八条的规定,与招投标指导协调部门联合起草或制定。各地各部门需要出台招投标改革措施的,应得到原规范性文件制定部门的同意,重大问题要转报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成都铁路局、省水利厅、省工商局、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10、加强工作情况交流,建立招投标统计制度。健全招标投标行政监督机制和举报投诉处理机制,健全招投标违纪违法线索处理和案件查处协作机制,及时有效查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中的违纪违法案件。(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成都铁路局、省水利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11、抓紧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完善招投标市场信用记录,在2010年底前实现全省招投标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用。对招投标市场主体及其从业人员进行信用管理,建立“一处受罚、处处受限”的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招投标市场环境,尽早以省政府名义出台相关规定。(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成都铁路局、省水利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12、探索建立全省统一的招投标监督机构,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研究建立公共资源统一交易平台。(省监察厅、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国资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成都铁路局、省水利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三、自查标准
1.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
重点检查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中的有关内容。具体包括:
(1)项目审批(核准)程序方面。是否存在未经审批、核准或备案进行建设问题;是否存在越权审批或核准问题;是否存在以备案代替核准问题;是否存在未通过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但已审批或核准问题;是否存在“分拆审批(核准)”等其他问题;是否存在违反发展建设规划问题;是否存在违反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等问题。
(2)项目建设方面。是否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严格执行有关工程造价和标准的规定;是否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等规定,落实施工许可证制度、开工报告制度等,按规定和程序全面履行相关审批和许可手续;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调整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550号)及有关加强项目概算管理的规定;党政机关办公楼项目,是否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中办发„2007‟11号)和《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计投资„1999‟2250号)等相关规定。
(3)节能评估审查方面。是否存在未按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审查或未通过节能评估审查就审批、核准项目和开工建设的问题。(4)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方面。是否存在未进行或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就审批、核准项目和开工建设的问题;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问题;是否存在未按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要求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问题;是否存在应备案而未备案,但已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其他问题。
(5)土地审批方面。是否存在未依法批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就审批和核准项目;是否存在越权审批建设用地问题;是否存在未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问题;是否存在越权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特别是越权批准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问题;是否存在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项目批准土地问题;是否存在未办理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但已办理土地使用相关手续问题;是否存在未依法取得用地手续就开工建设;是否存在“以租代征”等其他问题。
(6)信息公开方面。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相关规定,是否存在应向社会公示建设项目信息而未公开的情况;是否存在应向社会公开投资管理程序和审批流程、审批时间、审批结果等而未向社会公开的情况。
(7)项目监管方面。各相关部门是否按职责分工履行监管职责;投资项目管理、咨询评估、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和单位,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严重失职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
2.规范招投标活动
重点检查招投标活动中执行《招标投标法》、《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办法》(省政府令第197号)和《四川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91号)及配套规定的落实情况。具体包括:
(1)依法实施行政监督情况。招投标投诉举报机制是否健全;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是否建立,是否依法公告违法行为记录;是否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有关规定,积极推进招标投标信息公开;是否存在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情形;是否存在阻挠、干预外地投标人进入本地市场,或者对阻挠、干预外地投标人进入本地市场的行为纵容、包庇,限制公平竞争等情形;违标串标治理情况;招投标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2)严格执行依法必须招标制度情况。达到国家规定规模标准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重要设备和主要材料采购是否严格执行了招标制;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核准其招标事项;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公告,是否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规定在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媒介发布,是否存在违法收费情况;依法必须招标的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人使用标准文件进一步要求》进行招标;是否存在要挟、暗示投标人在中标后分包部分工程给本地区、本系统承包商、供货商的情况;投标人是否存在挂靠有资质或高资质单位并以其名义投标,或者从其他单位租借资质证书等行为;中标后,投标人是否转包,项目分包是否限定在非主体、非关键工作,分包单位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是否有另行订立背离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3)保证评标活动公正性情况。评标委员会的组建是否依据法定条件,是否严格执行回避制度;评标标准和方法是否在招标文件中公开载明,在评标过程中是否存在随意改变评标标准和方法的情况;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推荐的中标候选人是否限定在一至三人,并标明顺序;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项目中标人的确定是否严格执行了有关特别规定;评标专家是否存在收受投标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情况、与评标有关的其他事项等情况;对评标专家在评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否依法给予查处。
(4)规范招标代理机构行为情况。实行委托招标的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比选;招标代理机构是否明知代理行为违法而进行了代理;招标代理机构是否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是否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是否存在违反《招标投标法》和《行政许可法》规定,设立和认定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的行为;对违法违规的招标代理机构是否依法给予处理。
(5)四川省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工程建设项目是否按规定在省发展改革委指定的公共媒介发布比选公告,是否按省统一制定的标准比选文件进行比选。
(6)招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情况。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否存在非法设定投标许可、资质验证、注册登记等与《招标投标法》、《行政许可法》和《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相抵触的规定和要求;是否存在通过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标标准或者不依法发布招标信息等方式,限制或者排斥行业外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参加本行业的招标投标活动的规定;是否存在以获得本系统奖项作为评标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条件的情况。
四川省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
二○一○年一月四日 附件1 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 活动的主要依据
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方面
1.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5.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6.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7.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9.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调整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550号)
10.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19号令)
1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投资„2004‟2656号)
12.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9号令)
1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14.四川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川办发„2005‟17号)15.四川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川办发„2005‟17号)
16.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川发改投资„2007‟56号)
17.四川省基本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意见(川发改地区„2007‟749号)18.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环发„2004‟164号)
19.四川省建设项目影响评价分级审批办法(川府函„2007‟259号)20.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27号令)21.四川省发展改革委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调整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川发改投资„2009‟800号)
二、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34号)
4.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招投标工作职责的复函(中央编办函„2003‟82号)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4‟56号)6.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计委令第3号)7.招标投标部际协调机制实施办法(发改法规„2009‟124号)8.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发改法规„2008‟1531号)9.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国家计委令第9号)
10.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时核准招标内容的意见的通知(发改办法规„2005‟824号)
11.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5号)12.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4号)
13.国家计委关于指定发布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招标公告的媒介的通知(计政策„2000‟868号)
14.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国家计委令第30号)15.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国家计委令第27号)
16.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等8部门令第2号)
17.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国家计委等7部门令第12号)18.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29号)
19.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6号)20.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令第11号)21.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国家计委令第6号)
22.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暂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18号)23.《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试行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等9部门令第56号)
24.国家计委关于印发《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计价格„2002‟1980号)
25.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招标代理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03‟857号)
26.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公布国务院有关部门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目录的通知(发改法规„2004‟1103号)
2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废止的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18号)
28.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 29.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办法
30.四川省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稽察办法(省政府令2003年第166号)31.四川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办法(省政府令2005年第191号)32.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外地企业到我省从事招标投标活动是否需要办理资质验证手续请示的答复(川人法工函„2004‟24号)
33.对《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招标投标行政监督管辖问题的请示》的答复意见(川人法工委函„2005‟25号)
34.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委办关于省级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川办发„2000‟80号)
35.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川办发„2003‟13号)
36.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监督职责有关问题的通知(川办函„2005‟138号)
37.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川办函„2005‟145号)
38.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规范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意见(川府发„2007‟14号)39.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08‟21号)
40.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补充通知(川府办发电„2008‟163号)
41.四川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公告(第1号)42.四川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公告(2003年第2号)
43.四川省评标专家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招标投标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评标专家库系统抽取区域调整办法》和《四川省评标专家评标劳务费用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川评管„2005‟1号)
44.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委托招标代理合同》规范文本的通知(川发改政策„2005‟500号)
45.关于印发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人使用标准文件进一步要求的通知(川发改政策„2008‟666号)
46.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监察厅关于严格执行招标代理机构比选制度的通知(川发改政策„2005‟158号)
47.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监察厅关于贯彻实施《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办法》的通知(川发改政策„2006‟55号)
48.四川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对乐山、广安两市发改委关于四川省人民政府197号令有关问题的请示的答复(川府法函„2006‟78号)
49.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指定比选公告发布媒体的通知(川发改政策„2006‟238号)
50.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文件》(2007年版)的通知(川发改政策„2007‟577号)
51.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监察厅关于《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规范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意见》实施中有关具体问题解释的通知(川发改政策„2007‟666号)
52.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监察厅关于促进扩大内需和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川发改政策„2009‟668号)附件2 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 活动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
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和招标投标活动工作协调小组由以下21个单位组成: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成员单位:省监察厅、省国资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成都铁路局、省交通运输厅、省信息产业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省审计厅、省安监局、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工商局、省法制办、电监会、省编办、省招标局。
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承担日常工作。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担任协调小组长。各成员单位确定一位处级负责同志作为成员,并明确一位干部担任联络员。
第四篇:201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考研政治辅导之《毛中特》和《史纲》中毛泽东不同时期著作总结版
201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考研政治辅导之
《毛中特》和《史纲》课程中毛泽东不同时期著作总结
(一)萌芽时期著作(大革命时期)
(1)《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6年前后发表,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形势与敌友,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2)《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提出“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二)开始形成时期著作(土地革命时期)
(1)《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这两篇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毛泽东在此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篇文章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初步形成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3)《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这篇著作,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孕育了“事实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三)成熟时期著作(抗日战争时期)
(1)《实践论》、《矛盾论》: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抗大讲授《实践论》、《矛盾论》,揭露和批评了党内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和批评了党内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系统地从哲学角度阐述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抗日战争的到来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2)《论持久战》: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3)《论新阶段》: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作了《论新阶段》报告中,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4)《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毛泽东在此文中,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还提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观点;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系统完整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5)《<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 10月,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提出“伟大的工程”。
(6)《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毛泽东作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此著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
(7)《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毛泽东在此文中阐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8)《论联合政府》:1945年,毛泽东在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纲领联系起来,进行具体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面理论阐释;第一次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
(四)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解放战争时期:
(1)《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首次概括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2)《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毛泽东完整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第一次明确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民、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80%-9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还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
新中国成立后
(1)《论十大关系》:1956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毛泽东在论述十大关系的前三条时指出,在把重工业作为国内建设重点的同时,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并处理好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从而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作出了创造性的论述。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后五条讲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都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积极性的问题。其中,在论述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时,毛泽东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口号,强调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不能一切照搬。在思想文化方面,也进一步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和确立,适应了国家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成为党和国家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学进步的指导方针。《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主要内容有: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主要有:在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针;在物质利益、分配方面,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前提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