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先秦两汉,古印度,古希腊罗马语法研究对比
先秦两汉,古印度,古希腊罗马语法研究比较之异同
自语言出现以来,不论中外,对语言的研究就从未止息过,而在语法研究领域,我国先秦两汉,就以初现端倪,并有所发展,而古印度,古希腊罗马,更是讨论激烈,意义深远,对于其中之比较,也大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谁都无法否定其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在此,做些浅薄的分析。
对于先秦两汉是否存在语法虽然持有保守意见,但其拥有清晰的语法观念是毋庸置疑的,先秦的语法研究主要集中在《公羊传》和《谷梁传》中。其中涉及词类,词组,词序,语法省略,语法规范等。在词类方面研究,是先秦语法研究的起点,对于名词,动词,虚词,介词,连词等,都有所关注,其中,对于词组的初步认识,是同时期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没有的,另外,先秦学者也对重言词和连绵词加以区分,认识到词序是汉语语法研究的手段之一,古人对于词序的认识,是从认知角度来说明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功能主义语法学。
有语法,就一定会有语法规范,但先秦两汉并未作出理论性的概括,不过,其准确认识到语法规则必须高于语义内容,语义内容要符合语法的规则。所以注释书大肆出现,其目的就是解释和疏通文句,帮助后人理解古代典籍。所以注释书就必须立足于文句的意义和结构本身。对于拓展语法研究,汉儒首先对句法结构进行分析和描写,其次,分析句式和句型。先秦两汉的学者,注重从语用和修辞角度研究语法,这也一直成为中国古代研究语法的优良传统。
在古印度对于语法研究上来说,其可谓是理论颇丰,潘泥泥的语法著作,是我们所知道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梵文语法书,更是世界上尚存的最古老的语法著作。其特点是没有直接的理论阐述,只是对具体的语法现象进行描述和归纳。其严格的区分了名次,动词,介词,小品词。语素及其变体的概念也是潘尼尼首创,还独创了“零位”的描写手段。不过,潘尼尼的研究比较侧重于词法,对于句法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与我国先秦两汉同时研究词法与句法是不一样的。总之,潘尼尼的语法研究,是古印度语法研究的佼佼者,不仅总结前人的成果,更为后世语法研究奠定了基础。
语法研究是古希腊语言研究的重中之重,而斯多噶学派的研究则具有重要贡献,亚历山大学派的《语法科学》一书,被誉为西方第一部完整的全面的语法专著。对于古希腊的语法研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当时的语法是非常宽泛的一个概念,凡是研究古代文献,包括语言研究,内容注释,原文考证等,都被纳入语法研究的框架。实际上就像语文学。受希腊人的影响,罗马人也接受宽泛的语法概念,不过又有所发展,他们根据古希腊的理论,建立了用于语言描述和教学的拉丁语。对于古希腊罗马的语法研究也是从词类开始的,柏拉图是欧洲历史上最早论及词类概念的哲学家,他把词分为动词和名词,随后的亚里士多德,将词类分为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第三类句法成分。斯多噶则超越亚里士多德,增加新的类别,确立分类标准,立足于形态和意义。古希腊罗马的语法研究也是侧重于词法研究,但在句法研究上也有些许进步,大致确立了句子的主谓格局,成为后来句法分析的基本模式。古希腊罗马的语法研究的成果,是古代欧洲文明的推动剂,促进着欧洲古代文明的发展。
0917438028对外汉语张文静
第二篇:古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对比
古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对比
一、宗教与艺术
罗马诗人贺拉斯曾经这样咏唱到:“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又俘虏了野蛮的胜利者,文学艺术搬进了荒僻之地”。的确,早期罗马的文化几乎是对希腊的纯粹的继承与模仿,反映在神话与宗教上,譬如,在神话中罗马的神几乎是希腊神话的翻版。希腊的地母神德米德变成了罗马的谷神塞利斯;万神之王宙斯变成了朱庇特;天后赫拉变成了朱诺;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狄成了维纳斯,凡此种种,举不胜举。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外来的宗教在各地传播开来,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大约公元40年出现在罗马的基督教,从出现时起,基督教很快在整个罗马帝国兴起,而此时帝国的皇帝为了统治的需要,迫切需要一种精神舆论来束缚人民的思想,于是在最后一个皇帝狄奥西多时代,基督教被定为罗马的国教,从此开辟了欧洲基督教时代,直到今天西方的广大区域都以基督教为精神支柱团结在一起。
在教育方面,罗马人发扬了希腊人的“学园”教育,创造了一系列非常健全的教育体制。包括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这一体制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各国教育的主体。值得一提的是,罗马的高等教育——当时称为“学府”是近代大学的前身,它强调德育,指出“老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同时也要在生活处世方面做学生的楷模 ”。这种教书育人德才兼备的思想为后世所承继。
在艺术领域内,表现在建筑,雕刻等凝固艺术,以及文学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上有较大不同。意大利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在他的《建筑空间论》中指出:“希腊式=优美的时代,象征热情激荡中的沉思安息;罗马式=武力与豪华的时代。”如果说,欣赏希腊建筑像聆听着一首安宁唯美的小夜曲,处处启发你最深沉的思考和想象,那么古罗马建筑更像是否一曲富丽堂皇的交响乐,如果说古希腊建筑是精致连续的展开,那么古罗马建筑即是宏伟磅礴的汇聚。希腊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神庙。一般用大理石建造,各种石柱支撑,简洁典雅,从流传后世的帕特农神庙和雅典卫城的风格上可窥一斑。古罗马的建筑是从希腊风格上继承和吸收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最初罗马人的建筑多采用圆拱圆顶的营造方式,他们的神庙建筑更多地采用科林斯式的圆柱,如著名的罗马万神殿就是极其庄严,华美的巨大建筑,它始建于公元前27年的屋大维时代,整个庙身是一个巨大的鼓形建筑式样,上面有金光闪闪的圆顶,里面则是琳琅满目的浮雕,一样比样富丽堂皇,气势辉宏。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对后世的西方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效仿古典时期的浪潮。此时出现了大量的仿古风格的建筑,比如:以古罗马凯旋门为样本的曼图亚圣安德烈教堂;采用古典立柱式的鲁切拉府邸;结合穹顶和立柱式的圣彼得大教堂等。
二、哲学思想
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一种哲学就是一条思想之路。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 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存在过许多不同的思想之路。
1、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从神话传说中产生以后,首先集中于对宇宙本原的探讨,最早有米利都学派,以后有毕达哥拉和毕达哥拉学派、赫拉克利特、爱利亚学派和原子论者,一般称之为自然哲学。人本主义和系统哲学时期公元前5世纪,雅典已经经过几次民主改革,在反对波斯战争中成为希腊各城邦的盟主,并在伯里克利领导下,实现了发达的民主政治,雅典成为古希腊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由于民主政治的需要,出现了一批以教授演说的论辩术为业的思想家,被称为“智者”。智者的思想在政治上虽然起过进步作用,但却是古希腊哲学最初的带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哲学。苏格拉底反对智者的相对主义,认为客观真理是存在的,他要为各种伦理道德范畴寻求普遍的定义。柏拉图的哲学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列宁将他作为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路线的代表,和德谟克利特的哲学路线相对立。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是他批评了他的老师。他把理念称为“形式”,把物质称为“质料”,认为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合而成的;因此,形式并不是在事物之外独立存在的,它只在具体事物之中,和质料相互结合而存在。
2、古罗马哲学
罗马的奴隶制是希腊奴隶制的继续,古罗马的哲学也是古希腊哲学的继续。古代罗马哲学,一方面是以卢克莱修和琉善为代表的唯物主义,他们坚持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学说,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卢克莱修的《物性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伊壁鸠鲁的哲学,是唯一保留下来的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完整著作。另一方面,在当时奴隶制已经进入没落时期的历史条件下,各种唯心主义哲学盛行。怀疑论和斯多阿主义继续流行,其中斯多阿主义甚至一度成为官方哲学,连罗马皇帝奥勒留也信奉它。此外,还产生了M.T.西塞罗的折衷主义和以斐洛为代表的神秘主义哲学。罗马时期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派别是以普罗提诺为代表的新柏拉图学派,它实际上是将斯多阿主义、伊壁鸠鲁及怀疑论的学说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内容相结合的大杂烩。它的主要特点是发挥柏拉图学说中的神秘主义思想。普罗提诺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神秘的“太一”。它是绝对的、超存在的神,由它流出万物。正是这种神秘主义哲学为当时新兴的基督教提供了理论基础。罗马后期开始产生“教父哲学”,使哲学沦为宗教神学的工具。从此古希腊罗马哲学向中世纪哲学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