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人生征文
人生不能无书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读书传统的民族。从广为传颂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到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刘彝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颜真卿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和陆游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再到 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毛泽东的“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凡此种种,印证了一个事实:人生不能无书!
书籍是留给人类的遗产和礼物。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校教育所承担的责任之一,就是培养终生的读书人。身为教师的我们,自己先读起书,再自然而然地带着我们学生们读书,将人类文明珍贵的“货物”经由书本,运送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这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更是一种无以言说的幸福和美丽的事情。时光荏苒,斗转星移,曾几何时,图书馆已成为了我心灵的圣殿、思想的驿站。在那里,我感到了大自然淳朴的气息与野味;在那里,读书成为我的一部分。读书,如同爬山,“登的愈高,望的愈远。”当书里的理性,擦亮了眸子,便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目光就会穿越世俗的尘埃上升为一种高度、一种品位、一种洒脱、一种超俗。
今天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一体化即将到来。站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读书更显得重要了。只有读书才能获得更丰富,更系统,更全面的知识。“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更显得其意义无穷。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作为我们教师就更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
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读书,充实了生活,拓宽了视野,陶冶了情操。
读书也让我 懂得了知识,了解了如何全面的评价历史,如何客观认识自我。从书中能够吸收丰富的营养,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可以使我受益非浅。这使我深深感悟到:书多么繁华,是多少敏感的心灵在喜怒哀乐中碰撞出来的火花,书是多少深思的头脑对社会,对人生反复思索的结晶。
读书是幸福的,读书是快乐的。通过读书,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变得灿烂;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目光变得深邃;可以搭建理想的阶梯,让岁月变得充实;可以品位别样人生,让生活变得阳光。我们提倡健康向上的阅读,我们热爱自由、理性的阅读,因为我们向往步步成功,追求天天进步。给每一天留下阅读时间,给每一个阅读时间留下宁静心情,给每一份宁静心情留下悠悠书香,四季将因此而充满温馨,青春将因此而溢满甜蜜。
国画大师张大千也讲过:“要想去俗气、去浮气,而增逸气,第一要读书,第二要读书,第三还是要读书。”由此,我们教师要想宁静,要想淡泊,就必须真正的读书。读书能改变我们的态度,读书能冲洗我们不洁的头脑,读书能净化我们的心灵,读书能提升我们的素养。读书还能改变我们的人生。人们经常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仔细体会确实如此,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起点,但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终点。所以还是要读书才能改变。
让读书成为一种嗜好,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吧。我们教师不只博览群书,丰富自己,还应带领我们的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读书会芬芳我们的生活,精彩我们的人生!
第二篇:读书点亮人生征文
人生遐思
(读书点亮人生)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大部分的人或沉迷于追名逐利的游戏中或行尸走肉般麻木地生活,而少有人会静心去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了„„我们说人类是万物之灵,具有普通动物所不具有的特性,但当下异化了的人却越来越多地丧失了一种思维能力,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与动物无异的生物性。
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题。的确,我觉得人的独特就在于人是能进行理性思考的高级动物,也是唯一能够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周国平说,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人生就是一次没有回程票的单程旅途,从一出生就意味着死亡的开始,但即便是这样,我们还是要勇敢地走下去。对于死亡,它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很近,是因为这个世界和自身的不确定性,也许我们下一秒下一分钟就会与死神相会;很远,是因为,既然我们还处于生的状态,死就永远到不了;而一旦死亡来临,彼时我已不存在了。所以既然死是一个必然事件,任何人都无法避免,那么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立足于死亡,珍惜生命,过一个恬淡而有意义的人生;也许我们终身都在追求某种东西,回过头却发现原来最珍贵的、最有价值的、最难忘的是所经历的这一个过程,而远非最终的结果;也许放下执着、懂得宽容、学会舍得,我们生活中的烦恼会少很多,我们会感觉更加快乐,更能体会生命的本真!小时候,我就觉得人真的是很神奇的一种动物:人饿了为什么就要吃饭?困了为什么要睡觉?为什么我们会有冷热酸甜等各种感觉?我们为什么会思考?为什么能够认识这个世界?人死了之后又会去哪里?这个世界真的有上帝和佛祖的存在吗„„后来长大了,觉得一切都是如此平常,老师告诉我们这所有一切都可以用科学知识来解释。再后来,我觉得活在这世上,似乎是一件最平常的事,凡活着的人都对它习以为常了。父母老师所有的人都教育我人的一生必须有一个奋斗目标,这样的生活才会有意义。然后,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一个前进的方向后就是为实现这个目标付出努力。人生似乎就是一部奋斗史,我们每天都为自己最初的梦想忙碌着。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原来只是麻木地生活在这个世界,只有肉体还在运动,而精神思维能力早已停滞,我们好像忙于生物人的自我保存而疲于对人生存在意义的思考。肉体虽自由,精神却无时无刻不处于束缚之中。
周国平说:人生在世,总是需要点精神的。我也觉得一个人必须要有追求,但是如果一个人一生的追求仅是局限于物质的享乐、肉体的满足,那么这种追求又与动物何异?他只是行尸走肉般来世上走了一圈,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走,最终什么也没留下,这样的人生该是有多悲哀!哲学最高目的是追求最高的善,也即精神幸福。人作为一种情感动物也是一种理智动物,不仅需要本能的自我保存,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理性的规划和精神价值的追求。我思故我在!
金伊莎
绍兴文理学院法学院思政101班
***
邮编:312000
第三篇:我的书房——“读书点亮人生”征文
我的书房
洛南县城关镇八里小学三年级尤丽
我的书房在我家的北边,这间小小的书房是爸爸给我准备的。
书房里摆满了书架,上面放着各种各样的书,有童话书、故事书、漫画书,还有我和姐姐用过的课本。从幼儿园到三年级,我攒了好多书。每一天,我总会看它们一眼;过一段时间,我还会为它们打扫卫生,把它们整理一下。
书房里有一张桌子和一个板凳,是专门供我写字用的。桌子上放着一盏台灯和一盆菊花,菊花闻起来很香。每当我写字写累了的时候,我就会把鼻子凑近菊花闻一闻,立刻会有神清气爽的感觉。桌子上还有爸爸给我买的故事书。我每天都在看故事书,故事里的白雪公主、爱迪生、小岳飞等等人物的形象,时常萦绕在我的心中,就连晚上做梦也和他们说话……
书是我们每个人都得备用的东西,它不仅可以使我们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我曾经听到这样一句名言,“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我呢,也非常乐意尝一尝书的滋味,思索一下“读书点亮人生”的真谛。
(教师评语:小作者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自己的书房,并把书房的布置详细地描写出来,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书房的喜爱、对读书的热衷。文章结尾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第四篇:读书活动主题征文《悟读书,理人生》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读书活动主题征文《悟读书,理人生》
儿时的身影被时间渐抹渐淡,再美好的记忆也经不起时光的遗忘。重拾以往略显清瘦的回忆,开启穿越时光的隧道。敞开心扉,畅谈成长路上的读书之道。
小学教科书写道的“知识改变命运”还历历在目,中学老师教导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仍声声绕耳,现处三余读书社提倡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在随身而行。无须置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成长的伴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哭红了鼻子,风干了泪花,死缠烂打地抱住妈妈的腿,不愿去上学。人生的第一次进入校园的情景,把小孩子天真无邪的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背上书包,踏上旅程,开始了属于我们的书香人生。教科书是我的启蒙老师,他让我明白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的求学哲理。在步出中学大门的那一天,亲爱的校长为我们送上了一份人生的财富-《致加西亚的信》。第一次阅读这本外国名著的时候,我显然有点水土不服了。慢慢地,经过再次细心的阅读,我发现“我们年轻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的高尚敬业与承诺感。现在,戴尔•卡耐基陪伴在我的身旁,是他教会了我如何行动,如何开发我所拥有的“但不曾利用的”潜能!读书是与智者的交谈,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人生因读书而充实,生活因读书而多姿,我们因读书而成长。
长大了,才发现真正让我们成长的不是时间,而是我们的阅历。人生的道路上,经历的多了,对人生的感悟也就多了,阅读的书多了,心灵就强大了。读书如吃饭,[~课件]不嚼不知味。我们若是如小学生急促地一览而过,也许花费的时间短,可只是知面不知义;若是如从事摘录工作的读者深究某一字句,即使耗时再长,也是未能领悟到笔者真正要呈献给读者的叮嘱。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的“毛泽东”同学读书的情景深入人心。心无它物,积极开动脑筋思考,挥动笔尖记录即时感悟,全心全意投入到书中,与笔者进行最深层的交流,这才是真正读书!随着时代的变迁,年龄的增长,我们接触到的书籍越来越多,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广。但不得不说,名著可耐百回读,熟读精思自呈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读书的过程犹如一艘船从狭隘的河道,驶向无限的广阔的海洋。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读书使我们成长,拥有诚实舍弃虚伪,拥有充实舍弃空虚,拥有踏实舍弃浮躁,平静而坦然地度过每一个晨曦每一个黄昏。这是一门值得我们用毕生去学习和修炼的课程。睁开双眼,筑读书之道,触动心灵,理人生之悟;让读书远航吧。
文章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第五篇:读书人生
讀書人生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更多▲
设置置顶
推荐日志
转为私密日志
满月清辉发表于2008年01月13日 15:08 阅读(35)评论(1)分类: 个人日记 权限: 公开
闲暇时,我最大的乐趣是读书。捧一本闲书,或在春天清晨的微风中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或在秋日淫雨霏霏的午后侧卧床头,抑或在东日飘雪的黄昏围坐暖炉,一任信马由缰,暂时远离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琐碎,走进异域怪异神奇另类迥然,与远去的圣人对酌,和虚无的智者神聊——国民之忧,义气江湖,爱恨情仇,都在纵横交织中汇集于斯,俨然经历了时空的回归,灵魂也因劳累而得以喘息。
我没有哲人的睿智,也没有学人的高深,不想冒充作秀而勉为其难拜读经典古今,那需要一定的境界。但我知道,一个人在而立之年前,应完成一件阅读上的大事:浏览大量的名著,年轻时接受名著的熏陶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洗礼。一个朋友告诉我,“我们只能有一次生命,而书,让更多的生命展现在我们面前,就如我们活过了多次。”的确,书籍的魅力本在于此。后来,我便开始阅读经典。卡夫卡《变形记》、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余华《活者》、万方《明明白白》等,一篇篇精美的画卷,一个全新的世界真的就呈现在眼前了。想起了余华在随笔中的话:“经典并不意味着完美,而是意味着忠诚。”在飞逝而又漫长的读书岁月里,我发现自己的性格也变化不少。体验了书中太多悲欢离合、人间百态,忽然觉得自己大了很多,很多的想法已不如从前那样的稚嫩,也已经开始意识到了生活与存在的艰辛。“要真正了解一个人,最好去看看他在读什么书。”
朋友推荐我读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文化苦旅》《借我一生》《山居笔记》《行者无疆》,林语堂的散文,贾平凹的小说,电视散文等。渐渐地,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自然的空灵,生活的恬淡。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诧异地发现,我的心态是如此的平和与安宁,使我对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那便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个拥有丰富阅历的、一个永远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是从来不会感觉孤独的。的确,书籍可以使生活变得五光十色,但时下写书的人简直太多,而写的人一多,水平就参差不齐了。因此,我在读散文之前,选择时常是慎重的。小女人的散文不读,过分风花雪月的不读,太时尚、太前卫的不读„„虽然是这样,但也时常看走眼。在所有的文学作品里,诗歌是最为浓缩的,与其说它是用笔写成的,不如说是用心写成的。也因此,读诗便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心灵碰撞。“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膀上痛苦一晚。”“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样的诗句早已刻进生命中,思考也因此而产生。但遗憾的是,现在可读的诗却慢慢没了,让我感动的诗也少了。于是,读诗的快乐与震撼只能在回忆中寻找。读传记是体验不同人生的最好方法。可惜,读传记在我们青少年当中没有成为时尚。现在中央三套的“艺术人生”,其实就是传记的一种。看传记不是看人的一帆风顺,而是看传记中的人物在苦难面前是如何走过的。看多了别人的传记,关键时自己的主意也就好拿,会避免一些错误,这是一种实用性的做法,而更多的,在优秀的人物传记中,我们会读到一种人生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这正是开卷有益之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改变人生的宽度与深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却能改变人生的终点。用心去阅读,凭自己的理解和悟性,定能读出人生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