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改需要计划Word 文档 - 副本
课改需要计划
盂县二中代晓林
我国古代就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思想。西方经济学家也阐明了这个道理:“虽然我们无法预见未来,但如果我们没有根据当时所得到的信息而制定未来计划,我们就无法合理地行事。”
我们目前从事的课改工作,目标是唤起老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我们如何落实并实现这一目标呢? 经验告诉我们,工作的内容越是复杂,参与实施计划的行为主体和涉及的环节越多,越需要计划性。课改工作也如此,课改工作需要计划。因为课改计划至少可取得自觉、有序、协调、效率的优越性。
1、课改工作计划可以让我们主动做事。
有了课改工作计划,我们可以做到整体的统筹安排,工作效率自然提高。通过课改工作计划变个人驱动为系统驱动的自我管理模式,这是课改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课改责任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他们从事计划工作的能力。
2、课改工作计划可以让我们有序做事。
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及为此而确定的步骤、重点、分工等,可在实现过程中分别轻重缓急,保证重点,为全局奠定基础,有条不紊。
3、课改工作计划可以让我们作出事先的协调。
所谓协调,是指通过计划作出事先的协调,处理好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总目标与子目标之间、各具体目标之间、预期目标与时间约束之间、目标与手段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促进目标的顺利实现。
4、课改工作计划可以让我们提高做事效率。
是指因为有序和协调,尽可能地激励了行为主体的积极性,合理地挖掘并组织相关的条件,减少了盲目性,避免操作中的重复浪费,因而有利于提高效率。
相反,如果我们的工作缺乏计划性,那么我们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及具体行为措施。容易造成工作拖拉、办事草率、缺乏灵活性、且无法有效的运用时间。就会经常发现安排的工作做起来没有头绪?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做完以后才发现做得乱七八糟,离我们想要的效果相去甚远?其实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出一个比较好的工作计划,大家没有一个统一的目标,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还会导致我们工作的失败。教育工作没有彩排,失败了就没有机会再去挽回了。
所以我们需要把我们的工作„化无形为有形‟,如何化,课改工作计划就是一种很好的工具!制订课改计划,是每个课改教育者必须做的事。根据实际情况与工作性质做好工作计划,能有效将自己的工作方向与课改发展方向接轨。这里就如何做好工作计划谈几点自己的浅显看法:
1、课改工作计划要考虑创设求新创意的环境。
课改要想做好,只有一种方式,就是解放集体,实现个人,内心的真自由,真自由是什么自由呢?往上追溯是不好追的,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状态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当你真真正正的是你个人的时候,你才会自由的散发你的行动,你的行动才会让你做出好的东西,才有发现,才有新的创意。大家都知道教育有问题,并且已经在改变,但是改变的速度有所缓慢,没有期望的那么高。就像我们都在朝着一个阳光的方向走,只是走的速度像老太太一样,这个时候应该像年
轻人一样。所以课改工作计划要努力创设求新创意的环境,让课改茁壮成长。
2、我们需要清晰的把课改工作分成几大项,同时要合理安排好各项工作的时间,分清主次,讲求工作效率。
做课改工作计划时,我们可以重点从三方面考虑:第一,明确自己的课改工作的方向,列出工作项;第二,结合课改前的工作,找出每项工作的不足之处;第三,根据经验,研究出课改工作的具体做法,主要突出特色创新。
例如在课堂上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的目标方面,就必须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处在能动状态。课改“展示”是学生能动的抓手,而要想展示精彩,就需要抓好自主、合作、探究、倾听、评价等工作项。所以展示带动自主、合作、探究、倾听、评价等方面必须向更深层次发展,形成了一条产业链。这些项目需要我们认真落实,找出不足,研究出具体做法。
3、找出工作的点,这个点就是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做更好,其中创新是关键。
例如自主方面:需要教师继续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又比如展示方面,要求我们对展示行为、语言、时间、板演、秩序等作出规范。还有我们的管理制度和文化建设,各小组的最近发展目标,有一些制度文化的使用是不是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使之更合理。
又比如说评价工作,以前制定的方案,使用时没有出现什么失误,那么就应该去想课改再做这项工作时,继续沿用,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如果有什么弊端,针对性地在原有基础上修改,能缩短工作时间,同时也减少老师的工作量,最大时间内创新等等。
4、在工作计划中要像找卫生死角一样找出工作死角点
我们每个班主任都分管一个班的工作,而有些工作做起来有些困难,可能就暂时放下了,时间一长,可能自己也忘了,也可能领导也没有过问,那么这个工作就成为一个工作死角点,例如师生的激情,课堂的互动、生成,评价的多元等等,这些死角点积累多了,势必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等领导问起来时又会找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这其实是衡量一个人工作态度的体现,也是衡量一个人对教育忠诚度的具体体现。其实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妨换个角度、换个思路去考虑,不要把工作复杂化了,否则那样就是不会工作,束缚自己的思路。卫生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那在工作中避免出现工作死角点更是一个教育者教育素质的体现。
5、工作计划要注重细节的力量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战马因为丢了一个马掌,而失去了一条马腿,由于失去了一条马腿,在战场上摔伤了背上的将军,由于受伤将军的失利,使一次重要的战役失败了,而由于这次战役的失败而丢掉了国家的主权。可以看出细节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
例如实现课改,首先要立足于开发现有的人力资源,因此必须采用科学的评价分析方法。比如小组长的选聘,就必须有一定的管理工作经验,同时有较强的沟通和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较强,适应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热爱班级,高度认同我们的课堂文化;上进心强,有强烈的成功欲望,持续努力;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团队合作精神强,不但干好自己负责的工作,而且能够和团队成员合作一起完成课改工作。不要因为一个马掌,导致战争的失利的事在课改中重演。
粗糙的工作计划不是一个完整的计划,这样的计划即使做了,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在做工作计划时要认真思考,做好的工作计划应像目录树一样,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用完整的工作计划去指导我们的工作,会达到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效果。
6、需要不断对课改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分析、评价,找出计划的不足,给予适当调整,以确保课改整体目标的实现。
在你这次制订工作计划的时候,你可以回顾以前做的计划中存在的不足,总结出一些经验,因此你会不断地进步,每一次制订的工作计划都会比前一次的好一些,因为以前制订的计划项目已经付诸实施或已经完成,完全可以从中总结出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不好,因此,你在以后的工作中,就可以提前预防再次出现同类问题,让你做起事来得心应手。
有句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我觉得,课改之计在于计,如果不会计划,教育将如何经营。还是计划一下好一点。
“经典诵读”心得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了做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泫润的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也自然形成,同时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仔细回味,接触经典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惊喜的感受到开展经典诵读后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孩子的语文素养提高了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天天在进步。
二、道德修养得到完善
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儿童最善于
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诵读活动的开展,逐渐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乐意与他人交流、合作。在家里,她们总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声说话,和外人接触,却像只小绵羊,人家问什么,就答什么,甚至不答。自从读了经典以后,孩子知道了以前那样做,真是太没有礼貌了。《弟子规》中的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可见,经典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此可见,中华经典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和教育了我们每一个人。看着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相信,孩子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必将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
诵读经典有益处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从未有过如此丰富多彩,我们国家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整个国家的国力进入前所未有的强盛,在物质文明发展上所取得的成就是全球有目共睹的。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以往国人所接受都是功利主义极重的教育,都是一往无前地奋进教育,很少在教育中体现适当后退或理性接受现实困难,再加上社会上的各种媒体都是鼓吹极端拜金思想、个人享乐主义,完全以个人为中心,互相攀比之风极为盛行。因此,随着社会的更深入发展,有非常多的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面对困苦的现实,缺少精神上的良好滋养,心灵显得特别空虚。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会非常容易地选择做出极端的、对社会伤害极大的事情,近来连续发生的校园惨案就是这种精神状态下导致的结果。
古代经典,经过千百年来各个朝代更替而保存下来,经过无数人实践证明,它对于修养心性、培养正气、客观认识自己和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有莫大好处。真正是直达心灵深处的、滋养我们心灵的灵丹妙药!
诵读经典的好处在于,易学易记,历久不忘,时常回味,随着经历的增多而不断地有新的感悟,古人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立身准则,进行自我约束,对于有悖伦理道德的事情,自己的思想会进行自我制约,不敢轻易去做。既是畏惧刑律的制裁,但更多是因为诵读经典而培养的高尚品格。例如:孔子曰:富贵,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贱,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刘备教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此等等,不计其数。无不是教人从善,劝人去恶的名言警句,一个人倘能体会感悟当中一二句,即可受益终生了。
我个人受经典熏陶较多,每日必读,感觉如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如春风拂面,如花香徐徐。心境泰然,无论处于何种环境,恶劣与安逸等,都能淡定处之,心中亦常存善念,光明正大,对个人的得失与荣辱看得比较淡。
我在学校时常带领学生诵读经典,比如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等古代童蒙养正的典藉,有时候略略讲解一下,使学生明白经典表达的含义。通过言传身教,渐移默化,使其熟读成诵,铭刻于心。从小就在他们的心中播下正直善良的种子。为将来抵制腐朽思想侵蚀起到很好的预防保护作用。实践证明,诵读经典后,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能较自觉地遵守纪律,对师长有礼貌,校园安定和谐。
我不强求每个学生都能成材,都能有比较大的作为。孔子说过:天生万物,各因其情而笃焉。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性格不同,特长不同,又怎能要求要培养成同一规格的人材呢?社会是多元的,需要各式各样、各行各业的人材,每一类人材都可以为社会作贡献。我们不能把小草培养成大树,也不能把水中生活的生物赶到陆地上,那样都是违背自然规律,都是不可取的。但有一样是应该要求一致的,就是道德品格,道德是一个人的最根本的基石,没有了道德的基础,其它所有都是空话。道德的养成并不能用法律来强加的,只能靠诱导而使其自己感悟。《性理书》曰:教人者,养其善心而恶自消;治民者,导之敬让而争自息。在现今浮躁的年代,经典中的语句有如涓涓细流,洗涤我们思想上的污垢,滋养我们的精神,使我们的思想健康,精神饱满,人格健全,对社会只有益而没有祸害。虽贫穷,亦不失其乐,虽富贵,亦不至于恣欲妄为。
我除了带孩子们读经典外,更不遗余力地向社会各届提倡读诵经典,对于我们现在的成年人,由于自小就很少接触传统经典,故而更为需要,更应该多读经典,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对
生命意义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少犯错误,拥有平安幸福的生活!
课改教学反思
课改还需要学生多多展示,展示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让学生表现欲望得到释放,从而获得成就感,并在情感能力上得到提升。
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第一:课堂上对教材基本要求就是理解和熟悉,更重要的是发掘精髓,才能根据教材的目标去拓展。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挖掘教材,我把自己手中的有关数学的教辅书放在教室里,让学生们碰到讨论后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能够及时翻阅教辅书。同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次预设导学案的时候,把学习任务设置的尽量少些,而且是由易到难,让每位学生能在课堂中打开思维,这样不仅能达成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对目标进行深刻认同和理解。
第二:关于质疑的问题。小组建设在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班内设置了质疑小组,让他们对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质疑,有时孩子们会提出一些有关这节课的很多问题,引起学生们的强烈的探究欲望,孩子们情绪高涨,同时也获取了更多的有关这节课的知识。
第三:评价学生要适当。特别要对中差生多一些表扬,使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但也不能为了表扬而表扬,那样就会失去评价应有的光环。评价学生要综合学生的各个方面,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欣赏的手势…….不管用哪种评价方式一定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虽然我的课堂在一些细节上还存在问题,有待我去提高。但我相信只要有探索和改变的勇气,我相信我的课堂会越来越精彩。
第二篇:课改计划
课改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工作的思想为指导,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1.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的目标导学六环节,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2.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把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作为师生共同发展的主渠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平等、尊重、关爱、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能够较好地撰写论文、案例和课题研究。养成勤动笔墨勤思考的习惯,积极撰写教育教学类文章,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3.认真领会学习新课标,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提升业务水平;勇于创新,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力争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并积极参与立项,全面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使自己努力成长为一名科研型教师、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
三、工作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提升业务水平,创建和谐的课堂和多彩的学习生活。紧跟教育发展的形势,掌握教育发展的动向,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带领学生多读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能力,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2.重视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做到灵活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3.及时了解学情,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材施教,在重点难点上下工夫,以促进全班成绩的平稳、扎实地上升。
4.努力培养班级干部,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5.多参加外出学习和培训,紧跟课改的动向,学习优秀同行的经验。尽量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认真备课,精心上课,注意总结反思。以研究型教师为目标,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参加学校的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利用现代化设备,借鉴网络资源,加强对教材体系的梳理,多看名师课堂实录,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
四、具体实施
在课程改革以来,她积极投入新课改工作之中,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参加课堂实践,注重多媒体教学,致力钻研课改,成为学校课改的排头兵。
1.深入学习课改理论,不断以新理念充实自己成长。
新课改进行以来,她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能与时俱进,迅速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参加省、市举行的各种课改培训活动。能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与课改相关的书籍,并将所学习的内容很好的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之中。
2.注重知识整合,把课改落到实处。
在课改期间,她能以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新的发展观来看待学生,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力求每节课都能在教学理念,教学环节,教学手段上有新突破,使教与学成为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她能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走进学生行列,让学生们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当中学习,充分给予学生们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他们轻松上阵,畅所欲言,让他们有机会说,也敢于说,甚至人人争着说。这也正是新课堂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组交流”环节的体现。只有走进学生,才能减少学生的压抑感,学生可以放松思维,轻松思考,既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也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更好地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形成了教师和学生是合作伙伴,学生在平等,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在课堂上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交给他们生存意识,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去体会、去锻炼,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用脑,学会取舍,学会做人等。为了让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课堂中开花结果,每上完一节公开课后,她能认真听取其他有经验的教师点评、指导,从点评中得到启发,让自己的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3.致力钻研课改,不断涌现教改成果。除了认真搞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外,她还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她在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结合我校的实际,深入思考,大胆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断增强了自身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能力。由于在窗口单位,上级领导多次来检查指导,每次她都精心准备,上好自己的课,为学校教育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撰写多篇教学论文,其中一篇获省级奖励,两篇获市级奖励,多篇获区级奖励。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同时,逐步增强了自身的素质,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课程改革能否深入开展,必须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加以研究。该同志能主动承担学校课改研究的各项任务,承担学校科研课题任务。
工作多年来,无论做什么,她都是脚踏实地、尽心尽责,都是高标准严要求,真正做到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热情接待每一位家长,努力做好每一件工作,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过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今后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她一定能总结得失,总结经验,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做好工作。课改工作任重道远,她在实践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改工作,在教改科研中建功立业。
第三篇:课改计划
2014--2015工作总结
平先荣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改革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设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与生活实际贴近的各种情境中,自主与合作地探究,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是我们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
三、方法措施
1、转变我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课堂教学改革要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通过探索实践,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愤悱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2、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3、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一)、多样化与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
应该明确“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是有区别的。“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该也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否则只是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二)、成功与挫折
课改中,我们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赏识和肯定,这很有必要;但也的确看到这方面存在误区。有的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律给予夸奖,即使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回答都表扬为“真了不起!真聪明„„”,有的还误认为当前不能批评学生,批评就是否定,就会刺激学生,影响其上进心,对课上的一些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名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会给学生的全面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应该指出,表扬与批评都是对儿童行为的一种强化手段,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强化,并得到学生的认同,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构建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a、动手实践——活动性学习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教材、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氛围、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凸显活动性学习的科学内涵和外在表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自主建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各方面素养。
b、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数学教学活动应努力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和经验,使学生获得的感受和经验与人类积累的数学知识得以沟通的活动。因而,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完成认知建构、发展探索与创新意识的过程。突出探究性学习,深入了解并科学调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广泛提供并不断丰富探究性学习的资源,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可能、变成现实,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各方面素养。
c、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互动是课堂教学中各种矛盾关系的重要特征,合作是现代社会人的重要活动方式。以合作交流为主要内涵的互动学习是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和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时有角色分工,在合作交流后有动态生成。
我一定努力与课改同行上,因为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课改引发我们深思,课改促使我们蜕变,课改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课改也会引领我们走进新的天地。
2014--2015第一学期课改计划
一年级
平先荣
课改是教育教学改革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学期我校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确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教师的观念。组织各类宣传、研讨、评比等活动,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提升教师的改革热情,及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一、认真组织培训学习
课改的关键是观念的更新,观念更新的途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因此,我们要切实做好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复习巩固《新课程理念》、《教学技能》、《新课程怎样教》等有关内容。让教师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教育理念和具体内容,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促使教师对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行为进行对比,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二、坚持制度,狠抓落实
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是课改顺利进行的保证。本学期,我校将坚持一些行之有效的课改工作制度。
(1)例会制度。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本校各方面的力量,努力营造课改的浓厚氛围,使学校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型组织。学校教导处和教研室每月召开工作会议,沟通教师与领导组之间的联系,了解各学科近阶段的课改情况,总结课改的经验、成果。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改进意见,部署下阶段工作。
(2)研讨制度。每个周一和周二下五第三节课各年级语、数学科组继续开展集体规范备课,集体规范备课的形式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力求集体备课的实效性。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提高备课的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继续开展教研活动,开课、研讨、示范,座谈、交流、反馈,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帮助教师建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四、重视反思,不断提升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重视教学反思,继续倡导教师写好教学反思。我校将要求教师及时写教学反思,并且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要求,要能够写专题日记,要有理性的思考,提高反思日记的质量。期末,根据教学日记的质和量对教师的教科研工作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老师进行表彰奖励。
2014--2015第二学期
课改计划一年级
平先荣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效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发展,紧紧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主题,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切实履行教研工作的“研究、指导、服务”职能。结合我校教研工作实际,特拟订本学期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教研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教研工作方向,努力抓好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常规管理监控工作;加强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高的培训力度,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研究、指导、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发展,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台阶。
二、工作目标
以课改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指导学校开展好校本研修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以生定教,加强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以课堂教学追踪与“听推门课”相结合方式,有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做好区级立项课题指导、追踪工作及成果推广工作,及时发现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做好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的培训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树立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面向基层,面向师生,深入实际,搞好教研,开创我区教研教改工作新局面。
三、工作要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1.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充分认识理论学习对教师素质提高、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升四种能力:课堂教学的评价能力、有效教研活动的组织能力、命题及评价能力、课题研究能力。
2.完善理论学习的组织管理与检查,倡导全面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外出学习与内部交流相结合,抓好落实,使理论学习真正成为教育教学实践的动力。
(二)确立质量为本的教研理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服务质量 1.明确办学目标,向管理要质量 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确立明确的办学目标,把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放在工作首位,抓好抓实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其它行政管理工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2.深入理解新课程内涵,全面落实课程计划
督促、指导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课程,指导各中小学进行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3.按照课改理念,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
认真执行《安溪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暂行规定》,抓好教师五课基本功(备课、上课、观课、说课、议课),规范教学基本行为,完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认真指导学校开展学科研讨课交流活动。4.深入课堂,向课堂要效益
督促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解、把握和实施好课程标准,落实好“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让教师注重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生定教”,有针对性开展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目的。学校要严把四个关口,一是严把集体备课关。制订集体备课活动流程,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督查。同时要抓好教师个人的二次备课及课后反思工作,突出个性化教学风格,杜绝网上粘贴教案,防止只备不用的现象发生。二是严把课堂教学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摸式,建立课堂教学监控机制。三是严把作业批改关。作业批改要认真,抓实学生的错题订正。四是严把辅导关。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特长生的指导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施过程、有记录、有检查,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5.以课改工作为中心,做好教育质量监控工作
(1)随着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不断完善,我校将进一步加大对全校教学质量监控力度,逐步建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指导、督促学校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抓实,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总结,有据可查。
(2)认真组织做好单元检测、期末考试的相关工作。做好学科质量分析等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意见。6.加强毕业班管理,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
在指导、督促学校加大教育教学管理力度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校级教研网络机制,充分发挥教研网络的作用,制定具体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案及意见并落实。狠抓毕业班工作,学校要成立毕业班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目标,落实任务,责任到人,及时布置、安排毕业班相关工作。
(三)加强校本研修,将信息技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全面提升教师课题教学的能力
1.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督促、指导学校抓好校本研修工作,让教师能自觉钻研课标,钻研教材,钻研教法,钻研学法,苦练教学技能基本功及组织开展好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等校本研修活动。学校要组织教师们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进行认真的总结、反思,并通过“教师论坛”这个平台,相互交流。
2.发挥教研网络作用,促进教研的有的放矢
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与管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设备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拓宽教育领域,努力实现网上教研、网上论坛等形式的教学研讨方式,整体推进教学方式的现代化。
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和整合,改变学科本位的教研倾向。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交流活动,搭建多样化的教研平台,为学校有效开展教学服务。3.坚持重心下移,有效进行教学视导。
(1)本学期将按计划,有安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视导工作,通过课堂教学追踪、听“推门课”及检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多种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2)继续开展校本教研、教师论坛、送课下乡等教研活动,引导教师把先进的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力争使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有明显改观。(3)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各类教研活动。
(四)抓好教育科研工作,促进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1.认真指导学校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绩即成果”的研究原则,扫除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畏难情绪,让广大教师真正感受到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实现教研与科研的整合。突出研究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科研要降低研究重心,规范科研管理,提高研究质量,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长即成果”的科研理念。教研员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科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做好课题研究工作。4.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技能等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5.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各类教研活动。
(五)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以“一德三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内容,以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为重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抓手,以培训者、管理者、骨干教师培训为先导,以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抓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能力和水平。2015--2016第一学期
课改计划二年级
平先荣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为指针,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为突破口,以教育体制改革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切实改进教师教学策略和方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力争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工作等方面办出具有实验性示范的课改特色学校。
二、工作任务
1、继续研究课程改革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2、继续研究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开发利用。
3、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三、工作措施及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实验教师和中心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改实验工作小组。实验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学校实验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指导。为搞好课改实验,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做到三个有数:对新课程标准、新理念做到心中有数,对课改每一阶段做些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对学校实施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身先士卒,带头实践,给老师做几次课改讲座,上几堂课改研究课,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领一个课改科研课题。
2、把年轻骨干教师推上课改岗位。我们慎重选择实验人员,把年轻的骨干教师推上课改第一线。
3、切实开展推动新课程实验的教学研究活动。
为使实验能持续、高效地开展下去,我们将开展全校各年级全员参与、联动展开的教学研究活动,为课程改革启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1)强化校本培训。实施新课程,转变观念是关键,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同时,我们将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通过请专家指导加领导和骨干教师的辅导报告,引导老师学习进一步领会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讨论学习成功为案例,引导老师学习新课程教学的设计,通过推荐一些理论书籍、课改信息引导教师撰写课改论文。(2)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在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教材归类、分项,采用“集体备课,一人执教,集体评议,改进教案,再行教学,不断完善”的连动式备课、上课的方式进行。在此过程中骨干教师先行,教研组在安排计划时要做到定人定时定内容。(3)抓好业务学习。要求各教研组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并规定除学校的集体活动外每两周一次集中学习。要求教研组之间要加强联系,通过经验介绍、座谈、听课等形式,互通有无,互相启发,探索学生在不同年段的发展特征,特别要加强实验起动年级与非起动年级间的交流,为非实验教师做好思想与方法上的准备,保证实验的持续实施。
(4)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教学常规三位一体的展示活动。每学期的全校性教研活动必须以教学常规为保证,课题研究为方向,课堂教学为载体,体现一种理念,展示一种方式,导向高远,方法实在,确保实验的扎实、实效。(5)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新手的骨干作用。除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外,还要求他们有计划有指向地开设讲座,以此推动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4、建立适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发展评价体系。
第四篇:课改计划
课改教学工作计划
(2011----2012第二学期)
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为了适应课堂改革的要求,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特制订以下计划。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1、学生目标:会观察、会学习、会倾听、会思考、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主人。
2、教师目标:会学习。会转变、会组织、会启发、会激励、会反思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二、课改理念: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
三、课改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四、课改措施:
1.将以我校的“教学模式”为准,同时借鉴学习其他兄弟学校的有关课改的一些做法,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改教学教研经验交流、案例研究、专题研讨、课堂教学观摩等活动,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
2.充分备课、精心上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精心选择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设计;上课前要对教材知识点、难点突破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训练习题等充分内化,准备好小黑板、教学用具或仪器等。在课堂上要机智灵活,突出重点,精讲少讲,学生多动。
3.认真解读数学课程标准,解析并把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内容要点,把握教材所体现的理念精心挖掘教材内部的创造性因素。开展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4.积极探索研究实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运用现代课程论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努力探索与小学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新方式,新方
法。公开教学,上好实践课,重点探索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5.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吸取好的经验为我所用。继续参加 “上课、观课、议课、思课”活动,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同学科、跨年级互相听课与交流,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五、实施措施的方法:
1、通过学习和讨论,更新教师的观念。
借新课程改革的契机,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认识,实现由教书性教师向科研性教师的转变。鼓励各位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到数学教学中去。
2、坚持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以教导处为龙头,教研组配合,坚持每周四进行业务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论,通过听评优质课、观摩优秀教学录像片等,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坚持教学常规月查通报制度。每月进行一次常规检查,严格按照教研组的要求对各位教师的教案、作业、检测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如实通报,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
4、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了解教学动向,培养师生能力。严格按照教研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坚持做到活动有方案、有安排、有总结、有通报。及时了解全校教师教情况和学生学的情况,为工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5、推广互助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学校各年级全面推广互助教学模式,通过学习互助教学的有关文字材料、编写教案、听公开课、集体备课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搞好师生的双边活动,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6、加大教科研力度,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组织教师积极学习教科研的有关理论知识,提高教科研意识。要求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科研课题,并进行研究,然后把研究的成果应用在教学实践中。
7、进行阶段性的单元考,要加入适量的开放性试题,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思维发展水平,鼓励学生在学习上互相竞争。
白元二小
第五篇:课改计划
个人课改计划
一、指导思想
当代教育的不断发展终于催生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正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热情地来到了我们的校园,走进了我校师生的生活,并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作为教师要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对课改工作的新要求,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学理念及行为的转变为主线,以教研、科研为支撑,全面、深入、有效地进行课程改革活动,积极探索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个人课改现状分析
这学期,刚接受初二语文,教材生,对新课改的要求、思路、具体实施步骤、对学生的要求等还比较生疏。
三、课改方向
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中学教学模式,走出朱台中学有特色的1+1模式,改出自己的特色。
四、具体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对教育问题的具体看法与认识的集合,它包括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等等。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影响其教育态度、教育方式与教育策略,并进而影响其教育行为,最终转化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我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语文课程准》等指导性的文件,树立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全员发展。课程的根本出发点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现实中的发展,还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优化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应该作为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3、把教本吃透,认真研究课标,了解学生背好第一节课。要多看一些有关教学的课外书籍,及时的了解史学方面的新观点,开阔视野。另外还要钻研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做到有的放矢。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争取全面有机地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
4、改变过去过多地采用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的过多使用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失去学习兴趣。以后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5、就是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了解特定历史情况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走向,我要让学生表演历史剧,这种方式将会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展示了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个性与能力都得到了挖掘与升华,保持了学生学习的旺盛热情。
6、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不同,采取启发性讲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甚至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经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中,选择、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变机械的接受性学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
7、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历史教学中,改变以往每节课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全班每一个学生,结果使学生吃不了,优等生确吃不饱的弊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学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