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法学会关于“诚信体系建设法律和制度保障”征文选题指引
中国法学会关于“诚信体系建设法律和制度保障”征文选题指引的通知
阅读次数: 3182012-03-23 10:07:05[ 打印本页 ]
各有关单位和个人:
为配合我会拟于2012年6月与中央有关部门在京联合举办的“中国诚信法治论坛”,特举行“诚信体系建设法律和制度保障”主题征文活动(有关事宜详见我会公告)。为了方便各有关单位组织推荐稿件和广大作者撰写有针对性的论文,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形成合力、凝聚共识,我会特确定选题指引(见附件),供你们参考。
在组稿或写作的过程中,如有宝贵建议,请与我会联系。
联系人:周杨、叶彩琴;电话:010—66122221。
Email:cxtxfz@126.com。
中国法学会办公室
2012年3月22日
附:“诚信体系建设法律和制度保障”征文选题指引一、一般理论
1.诚信的基本内涵
2.诚信与法治的关系
3.诚信的类型化分析
4.诚信立法的可行性和路径
5.诚信建设与市场经济
6.诚信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
7.诚信行为的行政法规制
8.诚信行为的民法规制
9.诚信行为的刑法规制
10.媒体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11.失信行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剖析与对策
12.诚信担保(保险)制度探索
13.诚信文化的制度保障
14.诚信评价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
15.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及限度诚信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7.诚信体系建设的切入点与路线图
18.诚信教育与诚信意识的培养
19.西方国家诚信体系建设的一般经验
二、政务诚信
1.政务失信的类型、原因与法律对策
2.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务诚信
3.行政程序与政务诚信
4.任职回避与政务诚信
5.公民参与与政务诚信
6.行政行为的变更、撤销与政务诚信的关系
7.行政指导与政务诚信
8.行政契约与政务诚信
9.政务诚信与相对人信赖利益保护
10.政府失信行为的国家赔偿制度
11.官员失信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
12.西方国家政务诚信建设的法律与制度
三、商务诚信
1.企业征信的统一平台建设
2.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评估、使用制度
3.政府提供信用产品的性质分析
4.企业信用与商业秘密保护
5.企业失信行为的类型、原因及对策
6.食品安全领域的诚信建设
7.产品质量领域的诚信建设
8.保险领域的诚信建设
9.纳税领域的诚信建设
10.商品交易领域的诚信建设
11.其他领域的诚信建设
12.电子商务诚信的法律规制
13.会计诚信的法律规制
14.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15.企业失信惩戒制度的构建
16.企业失信的法律责任
17.企业守信行为的利益激励机制
18.西方国家商务诚信建设的法律与制度
四、社会诚信
1.个人征信的统一平台建设
2.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评估、使用制度
3.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与隐私保护
4.个人失信行为的类型、原因及对策
5.行业组织的诚信建设
6.中介组织的诚信建设
7.社会团体的诚信建设
8.慈善组织的诚信建设
9.医患诚信危机与应对
10.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
11.社会失信行为的法律规制
12.社会组织在诚信建设中的作用
13.西方国家社会诚信建设的法律与制度
五、司法公信力
1.司法公信的内涵
2.司法失信的类型、原因与法律对策
3.审判公开与司法公信力
4.法律监督与司法公信力
5.司法职业化与司法公信力
6.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与司法公信力
7.司法权威与司法公信力
8.律师诚信的法律规制
9.公证、司法鉴定与司法公信力
10.裁判文书说理与司法公信
11.司法既判力与司法公信力的关系
12.司法纠错与司法公信力的关系
13.辩护、代理制度与司法公信
14.当事人恶意诉讼、恶意调解及其法律规制
15.西方国家的司法公信力建设
第二篇:诚信体系建设法律和制度保障座谈会在京召开
诚信体系建设法律和制度保障座谈会在京召开
来源:《法制日报》2012年5月11日第1版 作者:佚名 日期:2012年05月11日 浏览:
诚信体系建设法律和制度保障座谈会提出
解决诚信缺失问题关键靠法治
本报北京5月10日讯 记者周斌今天,由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法学会共同举办的“诚信体系建设法律和制度保障”座谈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召开。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训秋,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主持座谈会并讲话。来自中央纪委、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改委等20余家中央部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全国律协以及中粮集团公司的负责同志近40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代表结合本单位本系统的自身建设和工作职责,分别就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以及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法治保障顶层设计等作了发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党中央、国务院2011年《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制定社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完善社会诚信行为规范。为了及时把诚信建设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制度和法律,推进社会诚信法治化、规范化,中央综治办、中国法学会举办了本次座谈会,并将在此基础上举办“中国诚信法治保障论坛”。
陈训秋在会上指出,近年来,我国社会上出现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中央高度重视,群众极为关注。中国法学会联合中央综治办共同召开“诚信体系建设法律和制度保障”座谈会,争取拿出有质量、有分量的建议报告,供中央决策参考,非常有意义。去年,在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同志强调,中央综治委要加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大问题的研究,协调各方面力量推动解决,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何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是其中重大的问题之一。半年多来,中央综治委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大胆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着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诚信体系建设法治保障是一项复杂、系统、艰巨的工程,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监督各环节应当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协同作战,共同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希望各成员单位围绕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体制机制性问题进行攻关和探索,中央综治办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予以支持和配合。
陈冀平指出,诚信问题不仅是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诚信建设不仅是道德建设问题,也是社会管理问题。诚信缺失的解决之策根本上需要加强法治保障。一方面,应当抓紧制定社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完善社会诚信行为规范,理顺社会信用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加强社会信用管理,强化对守信者的鼓励和对失信者的惩戒。另一方面,诚信制度建设还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法律实施不到位也有直接关系。没有法律的有效实施,诚信体系也难以真正建立。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陈冀平强调,诚信体系建设关键在于政务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公权力诚信是确立和维护现代社会诚信体系的关键。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首先要求公权力部门必须以身作则,取信于民。当前,应以增进民主、响应民意、保障公益和维护公正为着力点,全面加强政务诚信,使之真正成为社会其他领域诚信建设的先导。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信是社会诚信的方向标。如果司法工作背离诚信,就等于破坏了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堤坝。
因此,要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加大司法公开和司法监督的力度,不断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努力在加强司法公信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社会诚信建设作出表率。特别是,政务公开和司法公开是提升政务诚信和司法公信的关键所在。公开透明、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制约和防止公权力腐败、提升公权力诚信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