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教育名著有感
教育名著有感
大丈小学刁锡茂
不知这两种书大家看过没有,也许大家看过的人很少,在这里我想推荐一下这两种书,《课堂教学模式丛书——课堂教学课型》和《国学教育名著名篇品读》我看完了,是极适合我们教师看的书,课堂教学课型对提高教学水平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课堂教学模式丛书——课堂教学课型》这系列书包括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课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课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课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课型、初中政史课堂教学课型这几种,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是有效提升教学实效质量的重要舞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关涉到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能够平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课型是重要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一,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也可这样说:课型就是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课型创新有两个重要的背景:一是新课标,一是新教材。课型创新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着眼于课堂活动的创新,二是适用于新教材的创新,三是服务于教学科研的创新。
这套丛书秉承课程改革目标要求为宗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课型”这一主题,以充分体现课型教学“优化课堂环节,活化教学资源,绽放师生智慧”的特点,发挥课型教学“激活课堂,提高课堂质量和效果”的功能为编辑出发点。丛书中渗透了基本课型、教学实践、课型实施流程、实施的关键等内容,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步骤和环节加以详尽阐述,精选教学设计案例,并适当配以相关教学知识的链接,以求实现将现代教育理念融于课型教学中的旨意。
解决课堂教学瓶颈, 希望这本书能助您走向名师之路,但这些也许都需要一个过程,呵呵,还有另一种书《国学教育名著名篇品读》,虽然不是讲课堂教学的,但他是品读中国千古教育智慧,践行中外最新教育理念的一套书,主要包括《学记》教育智慧品读、《论语》教育智慧品读、《孟子》教育智慧品读、《劝学》教育智慧品读、《师说》教育智慧品读、《颜氏家训》教育智慧品读这几本,国学,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有门类;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学生学会做人是教育的核心。目前的教育大多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缺乏文化熏陶、人格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而国学教育思想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自我修养的道理、方法。在当代的教育中,如何发扬那种生生不息的主体精神,品读中国千古教育智慧,践行中外最新教育理念,开拓创新,穷通变易,使我们“更诗意地栖居”,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
第二篇:读教育名著有感
读教育名著有感1
爱究竟是啥呢?究竟有多大呢?竟能让一位巴伦第的小朋友为了他的国家而牺牲了;竟能让一个小朋友跑30英里去看望他的爸爸;竟能为了不让父亲累着而帮其干活,甚至4个月都没睡过一次好觉;一个11岁的少年为了祖国,宁愿饿死,也要保卫祖国的尊严;一个鼓手为了国家的命运,而被敌人用子弹打断了右腿;罗伯特为了救一个三四岁的小朋友,而他自己因为躲闪不及而被车子轧伤了脚,安利可给克落西的家庭送去布匹和钱,他们很感激安利可。
爱真的很温暖,爱比珍珠更珍贵,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爱能够将很化为勇气,让人们微笑着面对生活。爱像空气,时时刻刻和我们在一起,但是,他却被我们遗忘,因为它是无影无形的。
《爱的教育》这本书真的很让我感动,我一定要做一个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他人的人!
读教育名著有感2
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工作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在与同学交往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人家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因此我就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小时,我家里也不富裕,全家六口仅靠父亲一人微薄的薪水维持生活,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或学习用品,只要我有,我就一定会立即借给他。尽自己所能给别人帮助,看到别人舒展的眉头,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教师﹙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因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自己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我从我的老师那听来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有人曾说过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
读教育名著有感3
近日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心里总涌动着一股暖流。李镇西老师高超的教育智慧、朴素的而执着的教育情怀、高尚的人格魅力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李老师对教育故事的叙述行云流水、自然真切,浓浓的师生情包蕴在字里行间。从饱含深情地文字中,我似乎窥见了李振李老师教育成功的秘密只在一个“爱”字。读这本书,最为打动我的是李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牵挂及与学生心与心的交融。李老师用真情和学生沟通,一颗真诚的心感染者无数颗幼小的心,向善、向美地成长。高考落榜的宁玮到外地打工,她同李镇西老师的书信让我一次次泪眼模糊,李老师对宁玮的牵挂也牵动了我的心,我在心底里呼唤“愿好人一生平安”.李老师不仅关心呵护自己的学生,对于素不相识的中学生杨守丰、闻晓春等也倾注了浓浓的师爱。读到杨守丰顽强地学习拼搏,但最终被病魔夺走了年轻的生命时,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愫泪水潸然而下,我不知道是杨守丰坚强的精神感动了我还是李老师那温婉真情的表述感染了我。读《爱心与教育》心情五味杂陈,有喜、有悲、有笑、有泪。《爱心与教育》全文没有深奥难懂的理论,一则则真实感人的教育案例凝聚着李老师博大的教育情怀和对教育现象细致而深入的思考。合上这本书,诸多的内容和细节都记不清了,但李镇西老师对教育事业的钟情、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已深深地植根于我的心中。
开卷有益,读教育著作不仅仅是为了感动,更多的是我们教育行为的改变。读完《爱心与教育》对我最大帮助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到了一句受益终生的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第一次读到这一句话是在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那一刻,我惊羡于李老师追求完美的思想境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不仅是一句承诺,而且是一种甘于付出的奉献、是一种宽广的胸怀。这一句话太精彩了!我决心以此句话为导向,引导我班的孩子慢慢学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我想,如果一个孩子心中萌生了这样的思想,他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会竭尽全力做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如果人人都有了这样的意识,在一个班集体里生活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二、李镇西老师教会我包容问题学生,之前,对于问题学生心生厌恶,在情感上很难理解他们。当他们做错了事情,经常采取训斥与批评的方式,很少考虑他们内心的感受。从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我发现了自己曾经的冷漠,对于犯错误的孩子感情基调是讨厌、是恨,那是极其错误的教育方法,是无效的教育。如果能像李老师一样从根本上去了解问题学生的成因,去倾听问题孩子内心的声音,他们犯错误的几率一定会逐渐减少的。我们当老师的不能只喜欢优秀的学生,那些脾气暴躁、性格掘强、有毛病、有缺点的孩子是最需要老师去关心、去帮助的。
李镇西老师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快乐前行,我向往那盏明灯。
读教育名著有感4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我选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话,来谈谈我读书的心得。
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我们上课时有时说”这堂课上得很没劲“。原因也许不同,但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师对教材讲述的含糊不清,针对性不强,以至于在孩子们那里形成了一种沉闷的感觉。教师对教材无所谓的态度,立即会传递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似乎成了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条鸿沟。面对着难以逾越的宽度,试问学生怎么能精神得起来呢?在这样的课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内容丰富的课来学生本不需要紧张,但却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惫,也许只有下课铃才能让他们更兴奋一些。
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校里会有这样的场景:教师正讲解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认真听着,讲述结束了,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师得出结论,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但是当教师把学生单个叫起来,让他复述的时候,往往又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教师不得不把刚才讲述的内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讲述之前,教师常常不无愤怒地对学生们说:“既然你们一点都没懂,为什么刚才不提出问题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可是,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因为在讲课之初,教师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
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学生被动,消极地掌握住的知识,对学生思维发展起不到多大的影响,而是让他们扮演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积极主动收获的知识,不但让人深信不疑,更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三、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乎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他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读教育名著有感5
《爱的教育》原名《库奥累》,是亚米契斯对少年儿童们深挚爱心的结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世界名著。作者亚米契斯(1846—1917)是意大利作家,先后发表的作品有《伦敦》、《西班牙》、《波兰》、《君士坦丁堡》等游记,流传甚广。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小学生安利柯利用记日记的形式,记述了一个学生时代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状况。本书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没有骗人的宗教式宣传,也没有任何的豪言壮语或标语口号,使人真实的感受到人间亲情。安利柯以高尚的爱心,把情感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这说明,我们之间是需要多么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和互相帮助呀!
这本书没有虚伪的说教,没有骗人的宗教式宣传,也没有任何豪言壮语或标语口号。它是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作者精心构思了一系列感人的情节,把希望感染读者的美好感情和思想送进他们的心灵: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敬重和终生不忘、对周围人的爱、对同学的关心、对穷苦人的同情、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帮助、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英雄的敬仰。
读教育名著有感6
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一定会借。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
读教育名著有感7
在这个寒假里,我又爱不释手地拿起了《爱的教育》,因为那里的小故事都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充满了暖暖的爱,深深地吸引了我。
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就是《我的母亲》。因为安利柯对母亲说了不好的话,让母亲伤心,父亲写信告诉他,你对母亲说的坏话,就像一把刀深深地扎在了我心里。我记得几年前你生病的时候,你母亲心里急啊,整天整夜地坐在你床前,数着你的脉搏,看烧退了一点没有。母亲对你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
读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妈妈。记得有一次,我肚子痛得在床上直打滚,妈妈见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连忙把我送到医院,医生给我打针,我哭得哇哇直叫。回到家,妈妈一会儿喂我吃药;一会儿摸摸我的肚子,问我好点了没;一会儿又给我盖被子……我迷迷糊糊地想:“妈妈对我真好,要是每天生病该多幸福啊!”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慢慢地长大了,年级高了,作业多了,妈妈对我很严厉,有时还要“竹笋烤肉“,我心里默默地说了妈妈一些坏话,现在想想真是后悔啊!
亲人之间的爱是人间所有感情中最神圣的感情。破坏这种感情的人,实在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人们常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以后我要更加爱妈妈,听妈妈的话,做一个乖孩子。
读教育名著有感8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这本书中,强调了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和生活教育,《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后感。
陶行知给生活教育下的定义是:“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
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原理之二:“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他提倡“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冲破鸟笼式的学校束缚,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读后感《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后感》。
原理之三:“教学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释,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
生活教育教学生做人,提倡的是平民教育,普及教育;
生活教育把智识与品行,思想与行为,课内与课外,做人做事与读书相联系;
生活教育重在运用、发明、创造,提倡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
生活教育要求把整个的社会当作学校;
生活教育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
生活教育提倡的是开放、发展、创造的教育……
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离陶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
读教育名著有感9
寒假,我花了几天时间,看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它用平凡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给我爱的心灵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这本书的作者是埃德阿米琪斯,他是意大利人。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四年级学生恩利科的日记,里面有一百多个故事,有师生之情、父子之爱、同学朋友之谊。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我父亲的老师》。通过简单的叙述我感到老师的伟大,父亲的关切,还有祖母的善良等等。事情大概是这样。
恩利科的父亲阿尔贝托博提尼从报纸上看到老师仍然活着,就坐火车去看望老师。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但父亲还是一眼认出了老师。
老师一直从事教育岗位六十年,全心全意地付出了一生心血。直到有一天,老师的手抖动得不能写字了,还把墨水撒在同学的作业本上,他才不得不离开学校,离开同学。
老师的家里很穷,亲人也相继过世。他把同学的作业收藏起来,编上号,当作宝贵的财富,小心地放在柜子里。他给父亲看了当年默写本,父亲想起本子上“L”和“T”还是善良的母亲帮他描的。
中午,父亲请老师到一家餐馆吃中饭。由于老师身体不好,父亲喂他吃饭,帮他割肉、切面包。吃完了中饭,父亲把自己的手杖塞给了老师,就和恩利科上了火车走了。父亲对老师充满了关切,这也许是父亲与老师的最后一次见面。
这本书中还有许多《每月故事》都很好看,大家一定要去看一看哦!
读教育名著有感10
《爱的教育》让我爱不释手,从书名我们就知道爱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在阅读中我接受着爱的熏陶与洗礼,徜徉在爱的海洋中,享受着醉人的爱。《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作者以朴实的笔风,细腻的笔触,借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叙述着他的所见所闻,描绘着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让读者领悟到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呵护,理解与包容,关心与帮助……书中100个故事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触手可摸、感人肺腑。在“我的老师”这个故事中,安利柯起先对老师有一点点的厌恶,之后他亲眼目睹配巴尼老师询问学生病情,淡淡地处理学生的调皮。虽是两件小事,但是老师的爱已在细节中呈现。安利柯心中起了涟漪,油然生起了对老师的敬爱。
如果说日常生活中爱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么危难的时刻更能彰显人性的光辉。在“意外事件”这个故事中,洛佩谛毅然决然地冲上前去抢救车轮下的一个孩子,救出了孩子,自己却被车子轧伤。这种灾难降临,舍已救人的可贵精神震撼着我的内心。从这本书中我不仅体验到爱的深厚真挚,还能体悟到爱的渊远博大。在“爱国少年”这个故事中,少年十分清贫,轮船上几位船人资助给他几块硬币,但同时在诋毁他的国家,少年胸膛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他愤怒地退还了硬币。这是一部洗涤心灵的好书,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真正地领悟到爱的境界,爱是纯洁、无私、博大的,爱的最高境界展现着人性中的真、善、美。
孔子日:“仁者爱人。”爱是善良的行为举止。我们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
读教育名著有感11
爱是支撑起善良的支柱。
——题记
如果,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那么这个世界就不再悲伤。没错,爱在我们之间无处不在。父母对儿女的一片挚爱之心和殷殷盼望;老师、朋友、同学之间的爱和友谊;人们对祖国神圣的爱。这些感情无不饱含再这本书上——————爱的教育。
这本书虽然语句平淡、事例普通,但每一个故事充满世间最有力量的爱!其中朋友的情谊最令我感动。善良的甘仑为陪伴病重的同学,竟然不管父母的担心而毅然留下,他这善良的举动,不正是爱的体现吗?
的确,社会上无时无刻不充满爱,小到父母对儿女一丝的关怀,老师对学生一点 的鼓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捐血等。
曾记得在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成百上千的市民在红十字会前排着长长的队捐钱,为了最后的一丝希望,官兵们连续几天在废寝忘食的寻找生存的人;还记得在“非典”肆虐的非常时刻,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多少医务工作人员忘我工作,才打赢了这场特殊的战争。是什么使他们能够如此地奉献自己?是“爱”,是这个如水般不可缺少的东西。
但是,如今社会上,有些人他的行为准则是看是否对自己有利,即使在道义面前也不放弃讨价还价。这种人的处世行为必然被人们鄙视。
读这本书,使我明白到:爱,使我们心灵相通;爱,使世界不再孤单。只要我们先出一份爱,就能让世界沐浴在爱之中,让我们的心灵沉浸在爱之中!
读教育名著有感12
星期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爱的教育》,让我自己好好看看,我拿着这本书到房间,自己看了几页,就不看了,还把它放回了书架。发誓,再也不看。
妈妈知道了这件事,狠狠的批评我了,我在也不敢了!慢慢的地又看起来了,妈妈终于答应了。其实,妈妈让我看的时候,我提了要求,因为我想去游乐园玩。所以就提了这个要求。然后就是把妈妈的要求答应了。慢慢的我又觉得这本书很好看了,每天都看好几页。妈妈表扬我了。让我觉得很开心。自己要再接再励。
到了星期一,我把这本书带到学校里来了。也让同学们看一看。以为自己很厉害。还告诉了老师。本以为还会被表扬的呢。没想到被老师批评了。老师说“子悦同学。谁让你看了?老师没有吧!”听了这话,我是欲哭无泪啊,不知说什么好,红着脸走出了办公室,老师还打电话给了妈妈。我哼的一声,被来到的明星小雪听见了,但她还是对我说:“没关系,你已经做的很好了!”小雪给我鼓掌,让我开心了。
这件事,虽然没关系,但在我心里已经藏了很多话,想对自己说“子悦,你已经很棒了。自己再加油……”小雪给我了勇气。同学们鼓舞我,已经让我感到非常开心了。我希望自己能成为最好的读者。再把《爱的教育》看完。
读教育名著有感13
我读过很多的书,但《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我最难以忘怀的。这本书主要的内容讲的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学生的成长故事。
这本书的故事有《新来的同学》《高尚的品德》《伟大的母亲》《勇敢的少年》等等。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小抄写员》。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叙利奥每天看到爸爸在抄写工作,叙利奥觉得爸爸很辛苦。后来,叙利奥每天都帮爸爸抄写。时间一长,对叙利奥的学习很受影响。父亲不知其中的原因,对他越来越生气。这天,当叙利奥正在抄写的时候,父亲突然站在了他身边。此刻,父亲什么都明白了,泪水往下落。
我读着读着,泪水情不自禁地往下落,我感到叙利奥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亲对我们的爱深似海,我们用尽一生也是难以回报的,所以一定要时时懂得感恩!
这本书也让我想到了我自己的父亲。我的父亲和叙利奥的父亲一样,也担着家庭的重担,工作也很辛苦,有时候还要照顾我的生活,叙利奥体谅父亲所以要帮父亲抄写赚钱工作。我喜欢叙利奥这种品德。我以后也要帮爸爸工作,学习叙利奥的美好品德!
读教育名著有感14
“幸福之属于勤奋的人。”这是帕乌斯托夫斯基先生说的。这句名言不仅教导我们要勤奋学习,而且还教导我们要勤奋劳动。
第十六章--《小抄写员》,看着之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字。此时,我真不敢相信,这样几页纸就能让我惊心动魄,让我怦然心动。
在一个温暖的家庭里,叙利奥的爸爸是一位铁路工人,工资不多,加上家里人又多,生活过得不怎么好。叙利奥的爸爸找到了一份抄写的工作,因为叙利奥看见爸爸那样辛苦,决定帮爸爸抄写。爸爸奇怪地问:“近来的油灯怎么比以往用得多了?”他并不知道,儿子为了他,已经没有睡觉了,直到有一天,父亲终于知道了,父亲深深地抱住了他。最后叙利奥的家庭比以前幸福多了。
看到这一段,使我又想起了名画家达·芬奇称颂:“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睡眠;勤奋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细致入微的描述了劳动的好处:“劳动是神奇的力量的民间教育学。只有通过汗水、有老茧和疲乏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记得我一年级的时候,常常把衣服和袜子乱丢一旁,便开始做作业了,对我无微不至关心的妈妈,帮我把衣服和袜子放进桶里,认真地洗起来了。看到这一切,我不忍心再让妈妈劳累了。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妈妈把早餐煮好了,便去上班了。我马上跳起来,像妈妈平常一样,专心致志地洗衣服。 洗完后,我心里甜滋滋的,想妈妈真辛苦啊!我以后要多劳动,其实劳动也是人生第一享受嘛!劳动最幸福!
读教育名著有感15
本学期在紧张的工作学习当中读了几本教育名著的著名篇章,感受颇多。“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公正无私的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而xx大学的刘铁方教授所著的《守望教育》一书,更是难掩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人生视野,以及对芸芸众生的切切的人文关怀。读这本书,我们感觉不到浮华与喧嚣,却体验到冷静与朴素,就好像在我们和作者一起树下静坐,享受着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能倾听到彼此心灵深处最细微的震颤。所以我们要以前辈为学习的对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面对着不成熟的少年儿童,面对着正处于动态发展中的他们,我们要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我们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幼儿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后进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我们教师还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给孩子一片天地,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所以,在追求教育理想的道路上,我愿做一位具有人间情怀的教育守望者,永远为孩子们服务。
第三篇:读教育名著有感
读教育名著《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有感
土门关小学
韩建虎
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工作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在与同学交往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人家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因此我就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小时,我家里也不富裕,全家六口仅靠父亲一人微薄的薪水维持生活,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或学习用品,只要我有,我就一定会立即借给他。尽自己所能给别人帮助,看到别人舒展的眉头,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教师﹙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因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自己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我从我的老师那听来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有人曾说过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
第四篇:读教育名著有感
读教育名著有感有人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是的,圣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虽然贵重,但只要我们读好书,就会得到比黄金更贵重的东西——文化知识。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给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我们又不可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地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感悟一:科学之路上不平凡的奋斗最近我读了几本教育名著,其中有一本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出版的《科学的道路》,该书以“科学的道路”为主线,汇集了60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亲自撰写的文章,逼真地、客观地展现了科学大家们的精神风貌与走过的艰辛历程。科学的宗旨是“求真”,科学家的使命是探索未知,科学的任务在于理所当然地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院士们执著求索的科学精神通过自然哲学影响着人文理念,旨在让人类走出愚昧。人类灵魂的最高意向,是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之情,是对于美与公正的渴求,是对于捍卫真理的本能冲动,这些愿望和举动都是极其真实的和珍贵的,它们铺就了院士们孜孜奋斗的科学道路。《科学的道路》让院士们表现各自的个性与学科特色,摄入角度尽可能广,以避免千人一面。院士们既记录学术成就,也叙述生活态度;既回忆成才的坎坷程途,也感怀师友之厚谊,以明示人生之哲理。在书中,有的院士述及本人对某学科领域所作的贡献,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科学史实作了有价值的钩沉,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因此,我们从该书中也可以侧面探求中国乃至世界科学发展的轨迹。在书中我感悟科学家们在科学之路上不平凡的奋斗:有的院士对学科作了充满激情的展望,对学术界寄予殷切的期望,尤其是对后辈学者的谆谆嘱托和深情告诫:科学是追求真理的事业;科学的道路上缺少的是鲜花和掌声,充满的是荆棘和险情;在科学程途上取得的哪怕是点滴成果,都毫无疑问地构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即使是失败的惨痛,也是对科学发展的启迪与宝贵的财富。有的院士结合个人成长的经历,语重心长地告诫人们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饶有兴趣地回忆了科学探索中难忘的事件,侃侃而谈科学研究中的方法与艺术:真理,不论是多么珍贵的真理,也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它应该以美和博爱来补充;科学是一条充满汗水的拼搏之路,选择科学就是选择了风雨兼程,也同时选择了生命的永恒;科学事业是无悔的事业,而机遇垂青那些懂得追求她的人;科学家尊重的只能是科学。还有的院士论述了人生格言、业余爱好及对成才起决定作用的书籍和报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勤”、“苦”之道已成了广大院士的共识。有不少院士深情地写了个人业务小传,我静静地拜读着书中一篇篇各具风采的自述,宛如跟院士们作着面对面地交谈。“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院士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自由地行进在科学的道路上,永葆着一种理性的青春与美丽。感悟二:做事态度决定成就高度在所读的教育名著中,有一本叫《无法选择工作,但可选择态度》。其中,有一部分节选内容对我很大的启迪: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所小学里,有一个由26个孩子组成的特殊班级,他们都是一些曾经失足的孩子,有的吸过毒,有的进过少管所,家长、老师及学校对他们非常失望,甚至想放弃他们。一位叫菲拉的女教师主动要求接手了这个班。菲拉的第一节课,并不像以前的老师那样整顿纪律,而是在黑板上给大家出了一道选择题,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判断选出一位在后来能够造福于人类的人。有3个候选人: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一升的白兰地,而且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不吸烟,偶尔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大家都选择了C。菲拉公布答案:A是弗兰克林-罗斯福,担任过四届美国总统;B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C是阿道夫·希特勒,法西斯恶魔。大家都惊呆了。“孩子们,过去的荣誉和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作为。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一生中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了不起的人。”这一番话改变了这26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其中就有今天华尔街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罗伯特·哈里森!过去的一切只能代表过去,未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张白纸,如何书写,还得看我们自己。一个女职员早上去上班,却毫无道理地被老板炒了鱿鱼。中午,她坐在单位喷泉旁边的一条长椅上黯然神伤,觉得生活失去了颜色,变得暗淡无光。这时,她发现不远处一个小男孩站在她的身后咯咯地笑,就好奇地问小男孩:“你笑什么呢?”“这条长椅的椅背是早晨刚刚漆过的,我想看看你站起来时背后是什么样子。”小男孩说话时一脸得意的神情。女职员一怔,猛地想到:昔日那些刻薄的同事现在不正像这小家伙一样躲在我的身后想窥探我的失败和落魄吗?我绝不能让他们看笑话,绝不能丢掉我的志气和尊严!女职员想了想,指着前面对那个小男孩说:“你看那里,那里有很多人在放风筝呢。”等小男孩发觉到自己受骗而恼怒地转过脸时,女职员已经把外套脱了拿在手里,她身上穿的鹅黄毛线衣让她看起来青春漂亮。小男孩甩甩手,嘟着嘴,失望地走了。从以上节选中,我感悟到:过去的生活,不管如何辉煌或暗淡,都随着时光如流水般远去。但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人整日哀叹过去的痛苦或者满足于曾经的辉煌,似乎生活对他们来说,永远都是过去式。羁绊于过去之中,是很难洒脱地走向美好的明天的,不应让昨天的伤感,腐蚀今天的情绪,羁绊今天的步伐。感悟三: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另外我还阅读了魏书生等人的教育著作,感受颇多。“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它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而我们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热爱学生。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魏书生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要要教书就要先育人”,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曾经有一位学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无暇照顾他,他便自我放纵,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做,和同学打架。当了解到这情况后,我立即向他伸出关爱之手,找机会与他谈心,时常抚摸着他的小脑袋问寒问暖,鼓励他学习。慢慢的,他对学习不再马马虎虎了,一天天进步起来。我想,这就是师爱的力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公正无私的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我们要以前辈为楷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面对着不成熟的青年学生,面对着正处于动态发展中的他们,我们要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我们要以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在所读的这些教育专著里,专家们都建议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目光去看,用赏识的语言去说,不论什么孩子,他们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它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断走上成功之路。曾有一位大学生回忆他的老师时说,他的启蒙老师从来不批评打击任何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碰到每个同学成绩不好时,总是说自己没有教好,请同学原谅。看到这些,我感到非常惭愧和不安,试问,在今天我们老师又有几个能做到这些呢?我只是粗略地把着几本书看了一遍,我越往下读,越感到坐立不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真需要彻底的改变了。读教育名著,让我感觉收获了很多,他让我意识到教师应该充盈着一颗爱心,把爱心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思想与思想撞击的火花,架起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一起拉响生命的琴弦。担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书上我们能知道更多故事,更多知识。我们要多读好书,用知识来塑造你自己,不断进步!读一本好书,有如交一个益友。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以后还要读书,读好书,同时倡导并支持我的学生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
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第五篇:读教育名著有感
读教育名著有感正文:记得还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们便要每个同学都能养成一个“好读书”的好习惯,读教育名著有感。大量的阅读教育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近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等人的教育著作,感受颇多“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自我鉴定《读教育名著有感》。“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热爱学生。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也应该像斯大林所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曾经有一位学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无暇照顾他,他便自我放纵,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做,和同学打架。当了解到这情况后,我立即向他伸出关爱之手,找机会与他谈心,时常抚摸着他的小脑袋问寒问暖,鼓励他学习。慢慢的,他对学习不再马马虎虎了,一天天进步起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公正无私的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我们要以前辈为楷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面对着不成熟的少年儿童,面对着正处于动态发展中的他们,我们要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俗话说: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