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密码 读书笔记兼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0:5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密码 读书笔记兼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密码 读书笔记兼读后感》。

第一篇:课堂密码 读书笔记兼读后感

课堂密码 读书笔记兼读后感

要改变课堂的现状,不仅需要一线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努力,更需要一线教师和关注课堂的人,对课堂教学本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有更为明晰的把握。

1、莫把课堂只当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它是为教育目标而存在的。课堂的有效性是判定课堂品质的第一要素,学生不仅要学得好,还要考得好。所以教师要力避只关注每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对于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与逻辑却视若不见。这好比使学生拥有了一堆砖,学生却不得不忍受无屋可居的痛苦。

2、莫把课堂只当教学。

如果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忽略学生作为人的存在,那么学生也有理由不把教师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这样的课堂还能够有效地传承知识吗?教师可以把学生强制留在课堂中,但除了激发他们的兴趣,则无法让他们主动地听课或练习。要取得好成绩,就一定得对教师的课有兴趣。

3、莫让课堂止于安静。

课堂的动与静本身,并不是评价课堂的标准,而是要看它们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对于课堂动与静的调控,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进行智慧的设计,而不能仅依靠其个人权威。要让学生根据教学过程做到动静有序。

4、以学生为师。

平时的教学中,只有教师也以学生为师,才会主动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只有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才有可能走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才会既愉快又有成就感。

5、以同事的课堂为友。

日常教学生活中,要以同事的课堂为友,而不是以同事为友。以同事的课堂为友,会有两大好处:一是教师会尊重同事的劳动成果,更乐意向同事的课堂学习,这在心理上比向向同事学习更容易让人接受;二是教师不是把听课、评课当作一项任务,而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所以,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最大的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最佳的效益。

比照自身,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总是认为自己看了一些教学之类的书,总结了一些实际教法,也收集了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也进行过研究,但今天看了周教授的《课堂密码之序》,则让自己的内心更为羞愧了。

第二篇:《课堂密码》读书笔记

2013年读书活动培训讲稿 ——解读《课堂密码》

《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周彬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分为五个部分,即: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作者主要观点如下: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以学生为师;以同事的课堂为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更多的方法与策略,还需要优化自己的课堂结构。

第一讲

时间:

地点:多功能教室 主讲:刘成良

内容: 第一辑:打造“有效课堂”

一、课堂因“联合”而“有效”

真正有效率的教学,不但要求教师上好课,更要求教师有把课堂联合起来的能力。

(一)一堂课的思维陷阱:孤树终难成林

不应该抽象地谈课堂教学,而应该更长远地看待课堂教学问题。当我们从整个学科教学来看时,当我们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看时,才有可能更加公正、更加科学和更加有效地审视具体的课堂教学。

(二)课堂教学的“纵向串联”

1、为了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教师往往把学科知识拆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来教。这就为学科教学带来了三个问题:(1)拆分后的若干个知识点是不是已经涵盖了整个学科知识。(2)学生学习的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不是相当的。(3)学生应该如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点还原为完整的系统化的学科结构。

2、把系统化的学科知识拆分成若干个知识点,究竟如何拆,拆完后如何

有重点地教,这就依靠教师的教学智慧。

2、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后,如何系统化,一方面需要老师的指点,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的“横向并联”

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科教师需要把各自的课堂并联起来,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促进学生有效率地成长、全面地成长的目标。

二、学得好,还要考得好

(一)从“知识储存”向“知识提取”的转变

当前的知识竞争不再是知识储存量的竞争,而是知识提取量的竞争。

(二)“知识提取”对“知识储存”的工具功能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知识储存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越是简单,学生的知识提取就越是困难;逻辑越是清晰,学生提取知识越容易。

(三)为了“知识提取”的“知识储存”

当我们强调知识提取在教育结果上的价值时,既强化了教师帮助学生储存知识、提取知识的责任,又强化了学生提取学科知识的责任。

三、为何教师总是忙而无功

(一)深陷课堂教学的“忙碌之井”

从课堂教学能力向学科教学能力的转变,需要课堂教学经验在量上的积累,但更需要教师学科能力在质上的突变。

(二)踏上学科教学的“理性之路”

衡量自己有没有学会一本书的标准:当你看书的封面时能够把目录写出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40%;当你看目录时能够把书中的要点写出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60%;当你看着知识要点能够把细节想起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80%;如果你还能够把这本书的知识进行重组并灵活应用,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90%以上。

(三)打开教育教学的“展望之窗”

1、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掌握学科知识点,教师以训练者的身份面对学生

可能最有效;

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化的学科知识,教师以教学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

3、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

四、课堂结构=学科深度×教育广度。

(一)学科深度:是内容的艰深还是理解的深刻

对于学科深度有两种理解,一是指内容的艰深,二是指理解的深刻。教师在学科知识上要有深度,并不是要求教师在学科知识的内容上要艰深,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要深刻。在内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师,就越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就越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就越能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二)教育广度:是“人在学知识”还是“学知识的人”

1、对于教育广度也有两种理解,就是把学生当做“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专业选手),还是当做“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业余选手)。

2、从“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立场出发,就意味着必须把学生当做一个整体的人来对待,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一是学科教师要全面地爱护与关心学生;二是力求让“书面化的学科知识”生活化;三是要从学生的知识原点出发,引导学生走到学科知识的终点。

(三)课堂结构:深度与广度的均衡配置

1、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更多的方法与策略,还需要优化自己的课堂结构。

2、课堂结构应该是学科深度与教育广度的均衡配置。

五、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

(一)作为一种任务的教学进度

保持一定的教学进度,是开展课堂教学的起码任务。这就意味着教学进度是否完成是工作态度问题,而教学是否有趣或者是否有效则是能力问题。

(二)作为一种结果的学习接受度。

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非常努力,但学生不参与,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仍然为零。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真实教育意义的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剂。换而言之,教师的主导只是服务于学生主体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已。因此,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从目标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接受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进度。

(三)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的共生

课堂效率等于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的乘积。课堂效率需要教师的努力,需要学生的参与,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合作。要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率,肯定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努力与投入,但在教师与学生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相互照顾对方的进度,才是最佳的选择。教师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学生只管个人的学习接受度而不顺应教师的教学进度,都很难让课堂效率最大化。

(四)学校管理对课堂效率的制约与促进

六、从“因材施教”到“因教施学”

(一)因材施教的路能够走多远

教师向学生传授教材和考纲要求的知识,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加大了“因材施教”的难度;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与学校规章制度对教学进度的安排,大大降低了“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二)因“学生”施教与因“教材”施教之别

“教什么”是指教学内容,符合科学的特征,具有可以重复与可以迁移的特点;“怎么教”是指教学手段,符合艺术的特征,具有个性化与即时性的特点。

七、别让课堂教学止于“学科生活化”

教师主导的课堂往往是学科生活化的课堂,学生主导的课堂应该是生活学科化的课堂。课堂教学不应该止于学科生活化,还应该以学生自己理解与掌握学科知识为目的,需要老师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学生生活学科化的过程。

八、莫让“学生成长”受阻于“有效教学”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教学技能技巧,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出艺术性。

1、跳出自我看学科。

2、跳出学科看教学。

3、跳出教学看教育。

第二讲

时间:

地点:多功能教室 主讲:刘成良

内容: 第二辑 营造“有趣课堂”

一、是学生失序还是老师失趣

(一)“失序”背后隐藏的“失趣”

1、要判断失序与失趣何为因何为果,有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就是因总在果之前。

2、判断失序与失趣何为因何为果的另外一个标准,就是看调皮学生人数的多少。

(二)兴趣先行的学科教学。

教师只要将趣味性与教学性融为一体,就可能真正开发出课堂本身的乐趣来。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前提是让学生觉得听课有意思,就是我们讲得有趣、有意义;然后让学生听课过程中因为有趣而不断前行,或者是因为前行而越来越有意义,最后还得确保学生听课所得能够换回较好的成绩,最好还能提高他们继续学习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就是学科知识趣味化

1、学科教学只是学生习得学科知识的一种辅助手段,真正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是学生自己对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

2、有利于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素包括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知识组织形式。

3、学科教学就是辅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辅助”二字主要表现为如何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更有趣。

4、课堂教学是学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老师是设计与搭建这座桥梁的工程师。

二、以“有趣课堂”实现“有效课堂”

作秀的课堂让学生觉得好玩,但却没有真实的收获;求知的课堂让学生有真实的收获,但却觉得吃力。

(一)有趣与有效的“二元对立”

课堂上的有趣与知识上的有效是一对矛盾。如果投向了课堂的有趣,就难免牺牲知识的有效;如果投向了知识的有效,就难免牺牲课堂的有趣。

(二)课堂有趣对知识有效的支持。

课堂有趣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地方吸引过来的外在兴趣,这种兴趣有比较价值,但并不一定有内在价值;另一个是真正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内在兴趣,这依赖于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对逻辑与思维的把握与练习。这两种兴趣缺一不可,但绝不应该仅止于第一种兴趣。

(三)知识有效对课堂有趣的转化

不管做什么事,真正能够巩固兴趣的,一定是这件事能够为你带来有价值的东西。除了用外在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外在兴趣之外,更为核心的是用学科知识的有效掌握来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内在兴趣。

(四)课堂有趣与知识有效间的互换条件。

1、在学校管理中,对课堂教学给予足够的宽容与期待,是促进课堂有趣与知识有效互换的前提。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反思与总结,是促使课堂有趣与知识有效互换的主体保障。

三、考试成绩=学科兴趣×学习方法×学生智商

(一)“应试体制”并不等同于“应试教育”

1、目前通过高考与中考来实现“取士”的目的,任然是必要的。

2、有了应试体制,并不一定会形成应试教育。

3、应试体制既有可能催生素质教育模式,也可能催生应试教育模式,真正的决定者不是应试体制,而是掌控并参与学校教育过程的人。

(二)觉得学习成绩的要素及其功能

1、影响学生学习的要素包括学生智商、学习方法与学科兴趣。

2、在这三大学习要素中,最难改变的应该是学生智商,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可改变的要素。我们不能改变学生的智商,但能够改变学生对待自己智商的态度与使用它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学习成绩的前提。

3、在学生的学习要素中,最容易改变的是学生的学科兴趣。学生对某一学科喜欢与否,很少以其专业价值为标准,一般是以之是否对他们的胃口为标准,在这一点上,学科教师的教学风格甚至学科教师自己的生活态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课堂活动×教师定力=课堂活力

(一)有了活动并不一定有活力

1、课堂活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设计得到位,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但如果设计不到位,反而会降低课堂效率。

2、要让学生在整堂课中都保持学习活力,这并不是课堂活动的形式,而是课堂活动的目的。

3、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活动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关键得看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之后的收获与表现,而不是看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活动程度。

(二)用课堂活动展现教师定力

(三)用教师定力提升课堂活力

1、只有教师拥有了更系统的学科观、更生态的方法观,才可能让课堂焕发出真正的活力来。

2、活动只会让人动起来,而一系列的活动才会对人的塑造产生教育意义。

3、课堂活力总是以教师的定力为基础,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支撑课堂教学的教师素养与能力如何,也就是教师的定力如何。

五、“与学生结盟”和“与教材为敌”

(一)教学并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

(二)不要因捍卫教材而丢失了自己。

(三)不要因拘泥于教材而变得教条。

(四)不要替代教材而成为学生的敌人。

(五)课堂的主要矛盾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材的内容深度之间的差距,次要矛盾应该是学生学习模式与教师之间的差异。

(六)教师有三种定位:其一,团结教材而进攻学生;其二,团结学生而进攻教材;其三,成为课堂中的陌生人,看学生与教材恶斗不止,而自己坐看“风景”。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不会选择第三种,选择第一种情况的占绝大多数,选择第二种情况的占极少数。要进攻教材,教师就要掌握三项本事:读透教材、补充教材与批判教材。成功的课堂,就是教师带领着学生,富有智慧地读透教材、补充教材与批判教材,而不是对着教材顶礼膜拜。

六、用“学生德育”提升学科教学

对学科教师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学科是对教育功能的分化,即教师只对学科教学负责;另一种观点认为,学科是对教育功能的延伸,即教师不但要教育好学生,还要对学科教学负责。

(一)“学生德育”在“学科分化”中滑落

(二)学科教学在“压力与功利”中前行

教育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对学生学科知识的授受,我们称之为传授;二是对学生学科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称之为教学;三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我们称之为教育。

(三)让学科教学从“学生德育”起步

1、要恢复学科教学的教育性,就必须让让学科教学从“学生德育”起步

2、学科教师并不是学科知识的化身与代言人,而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帮助者。

3、只有教师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过着真实生活的人,才有可能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并用它来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

七、学生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底色

(一)让学生记住并理解知识,最好的方法不是让学生只学习这些知识,而是拓展与它们相关的领域,为学生理解与接受它们提供更多的启示物。

(二)人不可能让学科知识独立于生活知识之外,也不可能让学习生活孤立于日常生活之外。

(三)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时,还需要非学科知识为它奠定亮丽的“智识底色”;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还需要课外活动为它奠定灿烂的“智能底色”;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时,还需要日常生活为它奠定阳光的“智慧底色”。没有了这些“底色”,学生的一切都将毫无生机与希望,包括学科学习。

第三讲

时间:

地点:多功能教室 主讲:刘成良

内容: 第三辑 塑造“有序课堂”

一、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有两个核心目的:一是避免发生或者消除影响班级有序学习的事件,可称之为维持课堂秩序,这是消极课堂管理;另一是通过合作学习凝聚班级合力,在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可称之为促进课堂合作,这是积极课堂管理。

(二)为何需要课堂管理,原因有:

1、要维持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要帮助学生掌握并学会使用学习方法;

3、要调动学生集体力量提高学习效率;

4、要通过纪律教育形成课堂学习秩序;

5、要通过学习诊断减少学生的违纪行为;

6、要避免与诊治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

(三)课堂管理最成功的境界,就是发掘学生群体的力量来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课堂管理最失败的境界,就是对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无能为力。

(四)怎样进行课堂管理:

1、教师需要反省自己的课堂管理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群体,而非管制学生个体;

2、要寻找学生调皮的原因,而非责备其态度;

3、要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而非禁止学生做什么。

二、凭什么让学生听你的话

1、师生关系经历了师权“神”授、师权“智”授、师生平等、生尊师卑四个历史阶段。

2、教师搞好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对教师的敬畏之情。

3、师生平等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在生尊师卑的年代里,教师为了搞好教育教学,首先得讨好学生,其次是让学生对自己产生敬畏之情,最后才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5、教育教学能力才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

三、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起来

(一)缺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主动参与,就不可能完成学习内容从搞懂了向理解了、从理解了向会应用的转变,更难以做到将学科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学科结构。

(二)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变得自主起来,在当下就必须有付出成本或者作出长远投资的勇气。

1、学校对教师的期待与宽容是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的制度保障。

2、教师的教学勇气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起来的教学前提。

3、学生的课堂参与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起来的认知基础。

四、课堂教学何以为师生共享

(一)学校教育应该以学生学习潜能为基础展开,但学生学习却应该主动适应教师教学。

(二)在班级授课制下,“因材施教”难度极大。

(三)只有我们理性面对学生的学习个性,才可能既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又尊重学生群体的学习特征,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群体的“因材施教”。

1、只有对学生进行“能力分组”,我们才有可能对学生群体进行“因材施教”。

2、对学生群体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时,学生的认知风格与学习风格是不容忽视的。

3、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真正的共享点,既不是让老师适应学生个体,也不是让学生个体适应教师,而是教师适应学生群体,而学生也要主动地向学生群体靠拢。

五、对教学负责才是真的对学生负责

1、追求教学的轻松与幸福,才是课堂发展的基本方向。

2、要创造一种高效的教育教学,教师们的辛苦付出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甚至只是最基本的条件,还需要太多富有教育智慧的条件。

3、衡量课堂教学的效率,既不能只以教师的功劳为标准,也不能只以教师的疲劳为标准,应该以以功劳为分子、以疲劳为分母形成的比例为标准。

六、是学生“态度不好”还是教师“方法不好”

(一)学习“原初态度”与“过程态度”之别

1、觉得学生能否学好的因素有很多,但觉得学生是否开始学习的因素只有一个——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

2、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两种即:原初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态度。

(二)学习方法对态度的“蚕食”与“巩固”。

良好的学习态度缘自积极的学习兴趣,而积极的兴趣是对学习过程的内在享受,这种享受是由良好的学习方法带来的,而学习兴趣也只可能由良好的学习方法产生。

(三)学法指导:学科教学的方法之路。

1、学法指导包括以学习为核心的三项工作,即解题方法的传授、学习方法的引领与学习过程的指导。

2、和学生谈论学习中的成就与挫折,教会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的短期成本与长期收益,指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这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七、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化动为静”

(一)尽可能让学生静下来,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

(二)要让学生在课堂中静下来,有三种方法可以使用:

1、采用科学的方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分转化为学生静下来的本能成分;

2、想办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分压下去,不让它有发挥的机会与空间,并尽可能地激发学生静下来的本能成分,为它的发挥创造机会并提供空间;

3、采用科学的方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分消耗或者过滤掉,把保留下来的具有较高浓度的静下来的本能成分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八、环境的育人功能胜过教师

影响学生人格的要素,有遗传、环境与情境。教育对这三个要素的影响程度决定着教育塑造学生人格的空间。

九、日常教学生活有规可循吗?

(一)要走进日常教学生活的深处,更为关键的是老师要认识与探索自己的“教学思维地图”,并在现实的教学情境中优化与修正它。

(二)支撑教师日常教学生活的“教学思维地图”就是我们的若干教学

假设,是我们对教育教学自认为正确的观念。教学假设包括模式假定、规范假定与因果假定三种。

(三)组成教师“教学思维地图”的基本假定主要有三个要素

1、社会与学校的教育习俗与传统。

2、学校的规章制度与教育政策,它是教师必须遵守的教学规则。

3、教师自己的教学知识与教学经验。它是直接决定教师教学行为的要素。

第四讲

时间:

地点:多功能教室 主讲:刘成良

内容: 第四辑 课堂中的学生

一、善待学生的“无知”

(一)“无知”蕴藏着更大的“有知”。

(二)教育从对“无知”的宽容起步。

教育不仅仅是填补学生的无知,还要选择适当的时间,为学生填补适当的内容。

(三)从无知到有知的教育之道

1、善待学生的无知,并不是说要漠视学生的无知,也不是说要急于消除学生的无知。

2、要宽容学生的无知,就得对学生的无知有正确的认识。

3、在课堂中宽容学生的无知,并不意味着要纵容学生的无知。

4、在课堂中善待学生的无知,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循序渐进。

5、善待学生的无知,不但需要教师有宽容学生无知的度量和改变学生无知的智慧,还需要教师有宽容学生无知的勇气与改变学生无知的责任感。

二、用宽容为教育开路

(一)站在学生对面的教育。

(二)让理解走在教育的前面

(三)站在学生那面的教育

1、站在学生的那面,并不是去纵容他们,而是接受学生的现状,理解学生的现实。站在学生的那面,就意味着教师既不可能直接改造学生,也不可能替代学生,而是做学生的欣赏者与鼓励者。教育一个人,并不是让你去改造他,而是让你去塑造他。改造是站在学生的对面,挑出学生身上的刺与不足,然后再为学生嫁接上美丽的花朵;塑造是站在学生那面,通过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力,改进学生身上的不足,从而在学生身上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2、如果教师站在学生那面,教学设计就要根据学生的经验与知识来展开,这更容易让他人看到学生的智慧,它并不直接体现教师的能力,而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与学习有效性来予以展现,但是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而非作秀的教育。

三、让学生越学越自信

(一)透过“当下的成绩”看学生“长远的信心”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学习潜力等着我们去开发。

(二)在“积极归因”中寻找“学习自信”。

1、把学习成就归因于内在的、可控的与稳定的学习因素,可以提高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水平。将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与教学要求相比,学生可能永远都处于失败的境地;将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与他过去的知识储备相比,他永远都在取得进步。

2、把可以解决的学习问题归因于内在的、可控的因素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归因于外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

(三)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归因策略

要让学生好好学习,就需要教师与学生面对事实,用成就来证明学生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面对学生学习上的成功与失败时,究竟是选择积极的归因方式还是消极的归因方式,决定着学生对待未来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四、莫给学生变差的机会

(一)差生的存在是必然的

只要你用一个标准衡量学生,不管这个学生群体的总体水平是高还是低,都必然会区分出若干优生与差生来,差生的存在与评价机制有关,不同的评价机制就会产生不同的差生。

(二)差生的形成是偶然的

(三)莫用差生“存在的必然”遮蔽“形成的偶然”。

(四)借助差生“形成的偶然”走出“结果的必然”。首先,教师应该弱化差生的差生意识;

其次,探索形成差生的多种可能性原因,为避免形成差生寻找方法与策略;

最后,教师要用更好的教学方法与更高的教学品质去吸引学生,以此来帮助他们避免沦为差生。一言以蔽之,莫给学生变差的机会。

五、成人是如何误解孩子的

(一)早恋是因为性早熟还是因为父辈关爱的缺位

孩子们彼此间形成的爱并不是成人所理解的爱情,而是父母关爱的一种替代品,是父辈们真诚关爱缺位的产物。

(二)选美是“成人模仿秀”还是对“孩子美”的追求。

成人在面对孩子世界时,更多的是一种武断,而不是理解;是一种抵制,而不是尊重。作为成人,我们可能漠视孩子的世界,也可能承认孩子有自己的世界,但无论如何我们没有赋予孩子世界应有的地位。孩子们并不是要占有美的东西,而是更着力于对美的追求。

(三)是“为孩子而教”还是“为教师与学校而教”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交给他们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主要责任,而积极地用所学方法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则是学生的主要责任。为了教出好学生,首先应该着力于培养好老师。

六、别让学生因“评价”而远离学习

学习评价有两个直接的功能,一是证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另一是查明学生遗漏了多少知识。

(一)基于威胁的学习评价最终让学生远离学习

(二)基于支持的学习评价才会让学生走进学习

(三)发挥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支持功能

学生成长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扩张自己的优点来发展自己,另一是通过弥补自己的缺点来发展自己。不管在态度上,还是在技术上,前者都更占优势。

(四)发挥学习评价对学生的诊断功能

教师通过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面来帮助学生,往往比否定学生的消极面来诊断学生,更有利于发挥学习评价的影响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并不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而是对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的诊断。诊断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智慧,需要非常明确的指导、非常清楚的问题解决办法。

七、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

(一)被“学科考试”挤压的“学生优势”

对于学生而言,教育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发现并发展学生的独特优势,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发展功能,它注重对学生独特优势的发现与培育,是开放与多元化的;另一是根据学生的独特优势对学生进行评价与筛选,我们称之为教育的筛选功能,它注重对学生特定优势的测量与鉴别,是封闭与单一化的。

(二)立足于学生优势的教育力量

学生学习的前提,是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有学习的潜力和能力。

(三)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

1、鼓励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成绩,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2、根据学生目前的优势与成绩来设定教学目标,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二步。

3、让课堂教学还原学生优势与成绩的获得过程,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三步。课堂教学并不是来教训学生的,更不是用学科知识塞饱学生的无知,而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使用自己获得优势与成绩的方法,通过自己优势与成绩的拓展,来填补自己因为年轻而拥有的幼稚与无知。

第五讲

时间:

地点:多功能教室 主讲:刘成良

内容: 第五辑 课堂中的“教师”

一、让教师的课堂找到回家的路

我们只有走进教师群体,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与同事进行交流,并对他人课堂教学进行观察与学习,我们才可能真实地反省自己,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成功的地方继续成功,在失败的地方避免失败,从而找到超越自我与超越课堂的方法与策略。

二、以他人的课堂为镜

(一)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经验

竭力去发现上课人的优点,谦虚地询问其课堂优点产生的原因,并向他学习,这是课堂观察中上课人与听课人最为良性的互动模式。

(二)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

在观察他人的课堂时,重要的是学习他人的课堂经验;在反省自己的课堂时,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课堂经验。

(三)反观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

(四)探寻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 “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种课堂教学”。

三、用自己的理念听他人的课

(一)“听别人的课”是为了“建设自己的课”

课堂观察追求的目的,并不在于品味与鉴别他人的课堂,而是如何更好地建设自己的课堂。

(二)“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学习”

课堂教学的深度,并不在于如何站在教师立场上设计与策划,使课堂变得花枝招展,而在于如何让课堂变得简洁而有力,从而易于被学生理解与接受。

(三)“怎么教”服务于“教什么”

“教什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而“怎么教”凌驾于“教什么”之上则是课堂“华而不实”的典型表现。

(四)“从教学有效”到“教师成长”

课堂观察的目的既不是对他人的课堂进行鉴别与改造,也不是装饰或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而是优化听课人与上课人的教学理念,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

四、听课听什么

(一)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方面六个要素

教师教学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指导方式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方面:主要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包括学习成功率与课堂思维深度

(二)教学目标科学、清晰、适当。

1、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既包括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

2、教学目标包括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目标设定,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清晰性。

3、教师在预测学生的学习目标时,要从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出发,结合教材对学生的要求,提出可以为学生所接受的学习目标。

4、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间的关联与互动,是成就成功课堂的重要因素。

(三)教学指导方式的丰富性

1、多种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2、多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

3、多种方式使得教学内容更为生活化

4、多种方式适合有差异的学生群体

(四)教学过程的清晰度

1、教学设计的清晰度

2、学生感受到的教学清晰度

3、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

(五)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1、广度(指班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比例)

2、深度(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理解问题的程度来判断并通过学生上课时眼神的力度来确证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

3、梯度

(六)学习成功率

1、学习目标达成度

2、教学计划实现度

3、课堂教学拓展度

(七)课堂思维深度

1、课堂学习氛围

2、课堂人际互动

3、课堂思维品质

五、如何有效地观察他人的课堂

(一)课堂观察的准备与进入

1、在上课前十分钟左右到上课的教室

2、尽可能借到教材,至少能够与某位学生共用教材,以便了解教学内容及前后知识联系。

3、在上课前找好一个不显眼的位置,并准备好课堂观察所需要的资料。

(二)课堂观察的体验与记录

课堂观察的重点是课堂体验。只有摘要式的重点记录才能够起到沉淀课堂体验与深化课堂体验的作用。

课堂观察的评估与反思

课堂评估要从课堂框架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课堂教学内容的上下衔接、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等宏观方面来展开。

反思自己的课堂时,最重要的不是通过迁移上课人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技巧来改造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而是从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的角度,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课堂逻辑,重构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构。

六、教学境界:从“学科学化”到“艺术化”

1、教师要想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晋升到科学阶段,甚至提升到艺术阶段,就必须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接受教育理性的批判。

2、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理论的阅读与学习,对自己的学生经历与学习经历的反思与批判,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检讨与反思就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此时教师的教育教学已经进入了科学化阶段。

七、健康课堂:把科研做在远离课堂的地方

八、在协作备课中成就教师专业成长

1、组织年级备课组教师在备课前集体讨论教材教学。

2、每位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所有内容进行备课。

3、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备课内容进行反思与优化。

4、对教师课后整理过的备课内容进行评选,并将优秀的备课内容汇编成册,供以后的学科教师学习与采纳。

第三篇:课堂密码读书笔记

课堂密码学习摘要

——读周彬《课堂密码》

【摘要内容】

1、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具有即时性,它需要教师有灵感,也需要教师有灵感,也需要教师能把握当时的课堂情境,有预设的课可以保证不出问题,但难以保证 它非常精彩。(第42页)

2、不同的课堂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作秀的课堂让学生觉得好玩,但没有真实的收获;求知的课堂让学生有真实的收获,但却觉得吃力。既有作秀之好玩又有求知之收获的课堂的确太少了。

3、不管过程有多大的乐趣,如果没有结果的话,那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是难以让人产生持久的兴趣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持久的兴趣,就得让他们在课后有真正的收获,而且觉得这种收获是可持续的,对自己的功效是长久的。也就是说,除了用外在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外在兴趣之外,更为核心的,是用学科知识的有效掌握来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内在兴趣。(第63页)

4、几乎没有学生会故意违反课堂纪律。问题在于,他们要么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么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课堂欲

望。我们禁止了学生做某事,不代表学生就不会这件事了,重要的是,我们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第107 页)

感悟:作为一名新教师,需要学习的教学经验太多了,书中提及的许多课堂教学方法为我解决了一个多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很多困惑。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需要培养、提升、改善的 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很多。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这一简单过程,更需要更多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等等,这些是学生终生受用的东西。

学会观摩他人课堂

——读周彬《课堂密码》有感

历史组时海静2

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听课就是想其他教师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丰富自己课堂经验,修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缺点,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

听课都应该听什么呢?“听课人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批判上课人的缺点是什么,而是去发现上课人的有点事什么。”(第205页)也就是说听课主要是为了汲取其他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迅速让自己成长。通过听课“竭力去发现上课人的优点,谦虚的询问其课堂优点长生的原因,并向其学习,这是课堂观摩中上课人与听课人最为良性的互动模式。”(第205页)在这种良性的互动模式下,作为新教师的我能够更好的摸索与学习成功经验,并通过对它的改造,来优化和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让自己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也有点更多缺点更少。

在汲取其他教师的优点之后,要学会反省自己课堂的优势与劣势。采取措施处理好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每个人都希望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能力,这又两种途径:一是填补自己课堂劣势,另一是拓展自己的课堂优势。”(第206页)有别人的成功经验来填补自己的劣势很容易,但是别人的成功经验并一定适合自己;只有拓展出自己的课堂优势,才能奠定厚实的课堂教学基础,才能让我这样一个新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周彬老

师让我明白:只有“通过拓展自己的课堂优势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第207页),才是教师有效的专业成长之路。

“课堂教学是一项艺术化的工作,教学优点越多,教学缺点越多,课堂教学就越富有创造性与艺术性。”(第208页)作为一名新教师,学校组织的“拜师活动”、“青年成长家园”等活动,为我们提供了特别好的汲取其他教师成功经验的平台。我一定要利用好这些平台,在吸收其他教师成功经验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自己的个人优势,拓展自己的课堂优势,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

第四篇:《课堂密码》读书笔记三

《课堂密码》读书笔记三

当我阅读到周彬提出的“让学科教学从‘学生德育’起步”这个话题时,心灵为之一振。原来,专家关注的东西是如此细致。

周彬老师告诉我们,只有真实地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才有可能把自己的学科教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为了避免对学生“越帮越忙”及“反客为主”,应当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过着真实生活的人,才有可能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从而利用学习目的来激发他的学科学生兴趣。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意味着他的生活并不局限于学学习,更不局限于学科学习。

为了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走进真实生活中的学生,从他们的真实生活出发,站在学生未来发展的立场来审视学科知识,把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当作学生完整生活的一个部分,甚至只是非常小的一个部分,从而实现学科知识的教育价值,有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因“联合”而有效

——读《课堂密码》有感

“再好的珍珠如果不串起来连项链都不是”,周彬教授的《课堂密码》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形象地表达出了:真正有质量的教学,不但要上好课,更要有把课堂联合起来能力。而且,当老师的课堂联合能力很强时,并不需要每堂课都那么精彩,同样能够为学生提供有质量的教学。

现实生活中老师们的普遍做法是怎样的呢?教材将学科知识拆成若干知识点,教师一节节课把这些拆开的一个两个知识点当做重点来教,每节课都有重点,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年,堆积下来,重点真的好多,关键问题是学生还得将这些学习了那么多的“重点”还原为系统化的学科知识,这样他才能做到真正理解。怎样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系统的理解掌握呢?就像书中提到的那样,教师可以有这样一种选择:站在学科的高度审视学科知识点,挑重避轻地开展学科知识点的教学,通过自己对学科知识系统性的把握,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想,这大概就是:课堂因“联合”而“有效”。

课堂因“联合”而“有效”,尤其数学学科,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但是由于学生思维水平和理解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难免在不同程度上削弱知识间的联系。比如数的运算,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乃至更多位数的加减法,它的算理和算法其实同两位数的加减法是一致的,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将这些放到一起,在沟通联系的过程中,更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掌握。再如,学生对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点的学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所以,主要关键是沟通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启发学生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就像有人曾说过的那样:数学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的生命力正在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而教师要做的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打造有效课堂,需要“串项链”,做好课堂教学的“纵向串联”。除此之外,打造有效课堂,还需要课堂教学的“横向并联”,把不同的学科也并联起来,让我们努力,使课堂因“联合”而有效。

下载课堂密码 读书笔记兼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密码 读书笔记兼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王锐 读完《课堂密码》一书,感触挺深,下面从几个方面谈点感受。 一.面对课堂的深度与宽度,我们何去何从? 回顾自己的课堂,深度和宽度都很大,造成学生难以接受,尤......

    课堂密码读后感

    当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时,才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成绩......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巷道中心小学赵淑玲 《课堂密码》是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走近课堂,既不远离课堂,也不走进课堂,才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们需要成绩,但......

    课堂密码读后感

    因为现在的教师,即使他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他的“课外功”不够,还是算不了一个“好”教师,仅仅因为他教的学生的成绩没有那些“课外功”十足的教师教的学生的成绩来得好,课......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是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走近课堂,既不远离课堂,也不走进课堂,才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读《课堂密码》后 玉成九义校贾文英 最近,我拜读了《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周彬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书,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课......

    《课堂密码》读后感

    今年暑假,读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周彬著的《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一书,假期中静下心来读了读,该书分为五个部分,即: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读《课堂密码》心得体会 作者:东山县沃„ 文章来源:成长博客 点击数: 2633 更新时间:2010-6-12 学习了《课堂密码》一书,感受颇深,就像文中讲到:走近课堂,既不远离课堂,也不走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