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融氏杯“难忘的25年”征文-影响改变我人生一本书
融氏杯“难忘的25年”上海读书活动征文
影响和改变我人生的一本书
时光易逝,不知不觉中,我已迈过半百的门槛,久久领略人生的内涵和真谛。然而,不知为什么,当我回眸参加读书活动25年往事,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难以忘怀。是的,读书给了我知识,知识给了我与时俱进的动力。我感到,书籍是我的生命和导师;我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书这位朝夕相伴良师益友的帮助;读书能提高心商,改变命运,呵护人生。就是我多年读书的感悟。
我的读书爱好兴趣是从读中学时开始的。那时,我读过许多中外名著,却方志敏烈士遗著《可爱的中国》一书是影响和改变我人生的一本书,那么刻骨铭心,耿耿于怀,终生难忘!
那时,我在中学读书,记得我的中学母校有一间图书室,藏书十分丰富,古今中外书籍有数万册。有一回借书,老师其中推荐我读了方志敏遗著《可爱的中国》,书借回家后,我爱不释手,连夜读了数遍,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方志敏烈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红十军创始人。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投身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革命失败后,他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在赣东北创建和发展了工农红军和红色根据地,立下不朽的功勋。他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北上抗日途中,遭到国民党反动派七倍兵力围追堵截,1935年1月在江西玉怀山遭敌包围,由于叛徒出卖,方志敏不幸被捕,1935年8月在南昌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5岁。
方志敏一生清贫,却用满腔热血与生命,在狱中写下流芳千古不朽的篇章《可爱的中国》。《可爱的中国》一书是由“可爱的中国”、“清贫”、“死”、“狱中纪实”、“记胡海、娄梦侠、谢名仁三同志的死”等纪实性篇章组成。作者在书中叙述了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热爱,对地主资本家、对国民党反动派、对帝国主义列强十分憎恨,当他看到祖**亲由于贫穷落后遭到列强瓜分肆意蹂躏,十分痛心疾首,大声呐喊:“„„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是刻不容缓的了!”作者主张用革命武装斗争赶走列强,推翻黑暗统治,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新中国。方志敏在遗著中还叙述被捕经过,牢狱中非人的生活和对共产主义坚定信仰,敌人企图用高官厚禄来诱惑劝降,这一套失败后又采用残无人道刑具折磨,方志敏坚贞不屈,坚持狱中斗争,利用敌人给他的纸和笔,怀着满腔的激情撰写狱中境况和革命回忆,抒发对党和祖国热爱眷恋之情,其中“清贫”、“可爱的中国”二篇作品和一封给党中央的信托人交给鲁迅,再转交给党中央,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读了《可爱的中国》这本书后,对方志敏烈士大义凛然浩然正气十分敬佩,这本书对我怎样面对社会,面对人生,面对学习和工作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它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信仰;这本书是我入团入党启蒙读本,启示我要学习方志敏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可贵美德。在中学读书时第一批加入共青团组织,参加工作后不久,我加入党组织,实现了渴望已久的心愿。也因爱这本书,我与方志敏儿子结友,二次相遇方志敏次子方明同志,1976年4月离别时,方明赠送一册《方志敏》传记给我们作为留念;1981年5月第二次重逢,那时我担任公司机关团支部书记,为了对团员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邀请方明给团员青年上团课,方明向我们讲述他父亲方志敏烈士英勇不屈的故事。接着,方明还告诉我们,党中央拨巨款重修烈士陵园,并隆重举行了方志敏烈士遗骨重新安葬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邓小平、李先念等都敬献了花圈,气氛庄严肃穆,缅怀告慰革命先驱英灵。方明临别时,送给我一张两位解放军战士为方志敏烈士守灵的照片作为留念,一直珍藏至今。
“四人帮”粉碎后不久,我想获取知识,渴望读书。当我获悉重新出版一批古今中外名著喜讯后,到书店门前通宵排队购书。上海各新华书店门口,连夜排着长队踊跃购书,人们追求知识渴望读书热情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这个人头攒动和热情狂热的一瞬,成为有史以来最壮观的场景之一。那时,我工作不久,一个月薪水只有36元钱,但是我从牙缝中节省下来的钱,乐此不疲,陆陆续续购置一千多册书籍,其中也购买了方志敏遗著《可爱的中国》,为我求知,增长学识提供了精神食粮,真是久旱逢甘霖!
尔后,从《可爱的中国》这本书中获得教育与启迪。25年以来,我就是抱着积极的心态参加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我的读书也逐步得到了深化:从单一的文化补习转向岗位职业技能学习;从个人读书融入到集体读书;从学历文凭学习转向终身学习。记得25年前,为了追回失去的时光,一方面为了提高文化水平,另一方面为了学历得到国家认可,我参加了初中、高中文化补习读书,经过一年半时间刻苦学习,取得了初中、高中毕业证书,为今后推进读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接着,为了“圆上大学的梦”,我参加了复旦大学自学考试,走进没有围墙的大学,专修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专业。经过二年刻苦学习,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终于在1985年7月通过了大专全部学习课程考试。在复旦大学相辉堂,参加首届自学考试毕业典礼,亲自聆听市领导陈铁迪、校长谢希德激情洋溢致辞演说,著名教授谈家桢也到会祝贺,我喜获大专毕业证书,成为复旦校友。我深切地感到,自学考试是一种自学成才学以致用的好形式,二年自学考试,不仅教我们如何掌握专业知识,又教我们如何做人。也是这本书,使我树立终生学习观念,按照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参加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以“岗位读书、岗位成才、岗位奉献”为读书要求,不断追求新知识、新科学、新技术,通过全国统考,获得经济师资格证书。读书活动25年来,我先后搞过青年工作、党务工作、工会工作、企管工作,虽然工作性质不同,环境也发生变化,但我始终将“读书活动”作为自己吸取知识和养料的“没有围墙的大学校”,时常进去充充“电”、吸吸“氧”。我深切地体会到,在管理工作中能得心应手,能胜任各个管理岗位工作,无不得益于书本这个良师益友指点和教诲。参加读书活动以来,获得
市、华谊公司、上轮公司读书征文一至三等奖、优秀奖等30多个;历年来获局、公司各类先进荣誉称号20多个;五次获得上轮公司读书活动“三学”十佳个人,一次获得优秀组织者奖;二次获得上海市读书成才奖。
我的家庭还参加社区读书活动,荣获了卢湾区“家庭读书天地奖”、“十佳学习型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2002年3月7日,我应邀参加了上海电台《海上书苑》节目和上海市文广影视局社文广电处联合推出《情系读书、人生如歌——上海市民优秀读书家庭访谈系列》活动,我作为嘉宾走进上海电台《海上书苑》节目录音室,接受访谈,访谈话题是《终身学习、岗位成才》和我写的一篇随笔《可贵的精神—我读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作为第十档节目在同年3月24日11:00至12:00AM1197/FM94.7播出。2006年11月7日,笔者到上海展览中心东馆参观《伟大壮举 光辉里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其中在展览的“第一部分战略转移红军长征”篇章上介绍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在狱中所撰写《可爱的中国》及《清贫》等遗稿图片和在南昌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事迹,所震撼,所感动。2007年10月,参加第二届卢湾阅读节“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征文,获得优秀作品奖。
迄今想来,我的学习和工作进步无不得益于《可爱的中国》这本书的教诲!人类历史已跨入21世纪,实现第三次跨越,但《可爱的中国》这本书仍然对我们教益非浅。而今,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之路,我们应当象方志敏那样,用生命和鲜血来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参加读书活动25年以来,我深切地感到,读书改变人生,知识创造奇迹。决心坚持终身学习,适应知识经济的社会到来,去创造美好的人生和未来!
上海欣业实业有限公司:朱荣华
2007年10月25 日
第二篇:征文 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
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曾国藩家训》
大学时代,那时的我是一个内向、自卑且总是很羞涩的女生。从小到大,长相、学习成绩、家世平平的我,总是觉得周围的人都那么优秀,而我是如此渺小。父母忙于生计,周围的人各忙各的,没有人知道或者想知道我的感受,我只是默默的将自己的感受记录在日记当中,那是真正属于我的一片天地。
很偶然的一个机会,一位很喜欢读书,善于思考的朋友介绍我看《曾国藩家训》这本书。告诉我,或许,曾国藩愿意聆听你的感受,可以和他交流交流。我怎么和一本书交流呢?带着这样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原来这本书记录的都是他写给他的孩子与诸弟的家书。慢慢的,我仿佛觉得曾国藩变成了我的一位长辈,他关心我的成长,重视我的未来。把他所经历的、所感悟到的,毫无保留,挖心底的统统告诉我。我的内心很激动,读着读着,我的全身都充满了能量。我真的跃跃欲试,想要马上去用他所告诉我的方法或建议去实践一下。由于信息量太大,我还边阅读边做笔记,生怕针对自己的不足遗漏了哪条宝贵的建议。我的那个朋友说的没错,我真的发现,自己的确在和这本书不断的交流。可以说,这本书给我迷茫的人生中指引了一个方向,在我或是奔跑或是迂回前行中提供了能量,同时,又如一位严厉的家长时时刻刻警醒、鞭策着我。
现在细细想来,上大学时的我其实挺可怕的。内心卑微的我很有可能为了证明自己,强大自己,就在不经意间走错了路,迷失了自己。通过阅读《曾国藩家训》,细细品味曾国藩及其家族的兴衰史,我知道一个人要想成功或是过上美好的生活,就必须具备与之相符的良好的道德品格。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一定首先要在品行修为上下足工夫。这让我想起了2013年轰动一时的复旦投毒案,在今年的1月8日进入了最后的宣判林森浩死刑。林森浩复旦大学在读研究生,这样的一位高材生,可以说学识能力上都没有问题,可就是因为和同寝室黄洋生活上不和,动了歪念,进而发生了投毒这样的悲剧。可以说,他的这种投毒方法,不是常人可以知道的。因此,我们发现,如果这一个人在品行道德上是有问题的,这个人能力越强,很有可能他的破坏力就越大。正如儒家思想中强调的“君子”一样。“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省”。孔子心目中的君子主要是有道德修养的人,而小人则是缺乏道德修养的人。如今,我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常常说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在这里也可以看出把“德”是放在首位的,可见其重要性。
同时,我也收获了一条座右铭:在穷困潦倒是坚韧不拔,在功成名就时谦而不傲。有时,我们不是没有能力完成一件事情,而是缺乏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特别是在困难的时期更是如此。作为豪门地主家庭出身,而后又官居一品的曾国藩尚且终身如此,那么我们这样的寻常百姓又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呢?正是这条座右铭,在我大学要毕业的时候,同时也是家庭生活很困苦的时候,激励我继续深造,最后如愿考取了东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有学上,而是让我品尝到了通过自己的坚持与努力而实现目标的那种喜悦与成功感。我不再是那个自卑、胆怯的我了,我知道自己才是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那个人,而不是终日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整个人也如脱胎换骨一样,充满了精气神,就连初中的班主任见到我,也说我属于厚积薄发那种类型,原来真的看不出来我有这种潜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而我的这种理念,也恰恰是在读完《曾国藩家训》这本书后形成的。曾国藩他事业的成功,不在于超长的天赋,而是在于立志勤学。他有一个平日的《课程十二条》,里面就有一条讲每天都要读书。同时他也坚持记日记,不是记录生活琐事,而是对自己的言行痛加苛责,力求改过。同时,关于读书,他也介绍他自己的一些方法和原则。曾国藩的这些做法,都对我都很有启发,加之原来也愿意读书、记日记的我,因此觉得特别受用。在现在工作当中,我也乐意接受和愿意学习、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可以说给我的课堂也带来了不少活力。
《曾国藩家训》这本书可以说充当了我的人生导师,在我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起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时至今日,我还常常拿出来温习,依旧可以品味出新的人生真谛。读一本好书如同与名师对话,的确如此。只是学海无涯,吾生有涯,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篇: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
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
这些年,看了一些书,很多好书都在不同时期影响着自己的成长。可当真的提起笔选择到底哪本书对我人生影响最深的时候,还是犹豫了。是啊,像《菜根谭》、《原本大学微言》这类的经典之作怎么能影响不深。一篇篇书目掠过,到最后,一本书,一位作家的名字浮现在脑海里,那就是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当我若干年之后重新拿起他,对于余秋雨那种矛盾的观感挥之不去,从喜欢到厌烦再到最后的重新审视,再重读全书,又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又是一种对人对事的独立思考的锻炼。
有那么一本书,给我文学的启蒙
《山居笔记》是一部行记,余秋雨用脚步感悟中华文明写就了十一篇散文。从九二年到九四年,他辞去了原职,两年的时间对自己的困惑来了一次实地探访。以“一个王朝的背影”为始,用“历史的暗角”而终。康熙、苏轼、朱熹;宁古塔、岳麓书院、承德避暑山庄;晋商、十万进士、魏晋人物。几多风流人物,历史厚重之地,纷繁传奇群体融汇其中,就是这样一幅有山水风流人物的画卷,以散文娓娓道来,酣畅淋漓。
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才刚刚高一,偷偷翻看一眼之后便不能自拔。那时候,很多生涩的经典名著总也读不懂,对于很多枯燥的历史又提不起兴趣。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有山水,有历史,还有文化,更有一名高中生好奇与求知。余秋雨凭借自己对于中国历史的熟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将他对于文化,对于历史的理解诉诸笔端,将的历史用略带感性的文字传达给许多像我一样并没有成熟史观的受众,文化的熏陶也由此而来。
全新的词汇搭配,多样的行文架构,哲学的叙事方法,这些都是当时的我从未接触到的新鲜事儿。那时候就在想:“原来文字也可以这样组合”。因此,开始模仿他的写法,开始摘抄里面的经典语句。是这本书完成了我最初的文学启蒙,他奠定了我对于文字的热爱,于是开始自己动笔写,从此写作就成了我一直以来的坚持。正是这本书给了我最初的写作动力,每当写出的文字在高中文学社里引起很多同学的评论时,那种成就感便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将所思所想付诸笔端。
有那么一本书,给我前进的力量
中国文人就是有一种能力,足不出户便可上达千年,下至当今,用一支笔而论述上下五千年。作为一本散文集的《山居笔记》,包含了太多余秋雨对文化文人的思考。但读至“苏东坡的突围”一章时,我停住了,细细的读了三遍。最简单的原因:我也是东坡先生最忠实的崇拜者。
刚上大学的时候,由于是一所普通二本工科院校,校园的文化气息不是那么浓,我这个有点书生气略浓的人总显得和周围人有点格格不入。大家忙着打游戏的时候我在图书馆,都在拿着手机看各种网络小说的时候我却端着纸质书边做笔记边看。找不到人讨论历史,也找不到人一起写文论今,那时候的心态就像一只孤傲却还没有长大的丑小鸭。在别人眼中,我和他们不太一样;而在我眼中,他们也和我不太一样。当这种状态持续半个学期以后,我开始认识到,我必须改变。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这是在《苏东坡的突围》中的一段话,关于成熟,关于成长。当时那个刚入大学而彷徨无错的自己犹如抓到了一支救命的稻草,我开始尝试平衡,开始尝试在融入群体之时低调的保持着自己的固有习惯。所有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周围人的看法逐渐在改变,我也能更客观的评判自己所处的环境,向周围人学习。
有那么一本书,让我学会独立思考
如果一本书对自己的影响是以人生的长度计算,那么他就不应仅仅是文笔和意蕴上的启发,也应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人生,投向做人的本身学问。
余秋雨有很多很多本书,《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等都是很有意思的书。如果说《文化苦旅》引起了我对余秋雨散文的兴趣,那么《山居笔记》就是奠定了我对他长久的关注,这也才有了由书及人最后反观自己的自省。
对于余秋雨,现在社会上毁誉参半,曾经荣耀无比的文学大师,到现在不得不封笔保身的“矫情”大师。为什么会这样?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疑问。我也是经历过喜欢到厌烦再到现在的重新审视。细细想来,有他本身的,有社会的,也有自己的。
文人,就该做文人该做的事。商业是最能腐蚀文化的,商业化的作家不能称之为文人。就像我们年轻人,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就应该着眼于当下。斗志不可失,但绝不应该好高骛远。
判断一个人、一件事,绝对不能人云亦云。余秋雨是一个商业化及其浓的作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在写作的进程中一直伴随着盗版商的窥测,在妥协与反抗中,诋毁,批评接踵而至,而他们的力量也在社会上形成了声音。最后,自己改变了立场。现在回想当时莫名的愤怒与厌恶,着实来的太过轻浅。
当我成年以后再度拿起他的书本,重新审视年少的偏执,每一次都是新的自省。《山居笔记》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山水情韵,水墨历史的人文熏陶;也开始对事物进行辩证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见解。
结语
喜欢一本书有很多种理由,但大体上任何理由能抵不上对人生态度影响的重要。每每重新翻阅《山居笔记》,合书沉思,一段段厚重历史,一群群传奇人物如浮光掠影般闪耀而过,借古明今,以史为镜。
读书总是一种很有趣的人生体验,他总能将你带入到作者的语境去思考或遥远或当下的问题。《山居笔记》这本书伴随我的是长达十六年的反思,有很多书都对我影响至深,因为从来没有改变过对他们的喜爱。但《山居笔记》这本书,余秋雨这位作家所带给我对情与理的深思,是与非的明辨,真与假的甄别也一直以来伴随着我的成长。
当我学会独立思考,当我学会形成对事物自己的看法,当我能不受纷纷扰扰的社会舆论所左右,不能不说一直都有这本书的影子。我深深的庆幸在年少的时候读到了这本书,而反观人生这本书,我将慢慢的认真读下去。
第四篇:“寒假与好书相伴”有奖征文:影响我的一本书
“寒假与好书相伴”有奖征文:影响我的一本书
牙牙学语的时候,妈妈给我读故事书,爸爸教给我拼音识字。我上学了,又读了很多很多的书。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弟子规》,它是清朝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原名《训蒙文》,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改名为《弟子规》。
学习弟子规,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兄道友,弟道恭,兄道眭,孝在中。”意思是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其实就是孝。“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意思是,不是故意的,是错也可以原谅,如果是故意的,就是不可原谅的。
有一次,我和妹妹吵架了,打了起来。我用手打她,她用脚踢我,各持一理,互不相让,最后妹妹哭了,我们谁也不理谁。冷静了一会儿,我想起了“兄道友,弟道恭,兄道睦,孝在中。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得理不饶人,妹妹也不是故意的,更何况自己也有责任,竟然还出手打架,实在是不应该。想到这里,我马上向妹妹道歉,妹妹笑了,我们两个和好了,又开开心心玩了起来。爸爸妈妈看到我们,也会心地笑了。
弟子规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读书使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