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的课堂教学评价。其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
今天学习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与调控》,我重新认识了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评价。其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初步具有生物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念的科学态度,为确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在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方面,它要求教师要观察每位学生的反映,通过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有所忽略,有时上课只管讲,根本没有去注意学生什么,认为学生只要在认真听就可以了,对于自己的板书也没有认真,作为农村中学,由于受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影响,以及现行教学主管部门的奖惩性课堂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升学成绩作为教师教学业绩评价的主要依据,我们的课堂教学大多数时间还停留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一基础上。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认识“以学论教”使课堂教学评价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必将成为今后生物教学的一大趋势,也将给课堂教学评价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将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
第二篇:重视生命科学史学习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重视生命科学史学习
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摘要]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文深入分析了生命科学史的重要价值,并讨论了生命科学史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 科学史 价值
重视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是时代的呼唤。《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 ”、“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在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获得生物学基础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在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部分中,第七个专题“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中举实例突出强调了“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并特别说明“对于《标准》中没有列出的其他生物科学史实也应注意引用”。
一.生命科学史的重要价值
1.生命科学史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本质
生命科学史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本质,同时显示了产生每个知识点的科学过程。例如,20世纪初,萨顿和鲍维里在孟德尔遗传学以及19世纪末在染色体的变化、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分裂等方面的成果上,提出了染色体学说,即(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可能就在染色体上。
但是当时拿不出证据证明他们的观点。直到1910年,摩尔根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才证明了萨顿、鲍维里的假说。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到科学过程的步骤。生命科学也是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和进步的。
2.生命科学史是前人探究生物学知识的科学过程史
每一个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生命科学史就是前人探究生物学知识的科学过程史,生命科学史中蕴涵了知识与过程的统一。(过程中包含着思维方式,如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推理等;过程中包含着研究方法。)创造科学知识的科学家,哪一个不具备广博的知识呢?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汇集了许多不同学科背景科学家的智慧,显示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仅有沃森和克里克的知识也是办不到的。知识和过程是自然科学的两个维度,二者是统一的,不能割裂开来。
3.生命科学史展示了人们的合作过程
生命科学史展示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有相同研究方向的人们之间和有不同研究方向的人们之间的合作。DNA双螺旋结构的问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这个事实表明从事不同学科研究的人,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是不同的,而且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带来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尤其是玻尔、德尔布吕克和薛定谔的思想为遗传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沃森和克里克),他们的合作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思路,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同时共享了研究成果。
4.生命科学史展示了成功的实验与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是分不开的孟德尔选择了豌豆;摩尔根选择了果蝇;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施旺选用具有相似于植物细胞壁的动物脊索细胞和软骨细胞;贝尔登和鲍维里在研究细胞分裂时,选择了马蛔虫细胞;悉尼·布雷内、罗伯特·霍维茨和约翰·苏尔斯顿(这三人是200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最终选择了线虫来探索“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奥秘;科学家选择了拟南芥作为植物遗传研究的模式植物。
以上事例说明了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对解决问题非常关键。这些事实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探究教学中,也涉及选择探究对象的问题,要解决好探究问题,必须先选择好探究对象。
二.生命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科学就是客观地研究事物。如实地认识客观规律,符合逻辑地得出正确结论。所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科学的态度。在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中,介绍科学家们客观地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踏踏实实地做好生物试验,实事求是地分析观察和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品质的核心。科学精神就是敢于怀疑、敢于求真、敢于创新。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过去的一次革命,它总是要突破以
往的窠臼,达到一个新的起点。创新是科学进步的内在动力。创新必需有勇敢的精神作基础,要敢于怀疑现有的观点,敢于冒险,敢于克服困难,敢于接受失败的考验,敢于抵制世俗的偏见和环境的压力,坚韧不拔地追求真理。纵观生物科学的历史可以看到,是科学家们的不断创新才有生物科学的不断进步。因此,在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仅有观察、试验是不够的,还要在对试验的现象、结果、数据等进行分析、综合、推理、想象、联想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发现本质规律,创立新的理论。因此,创造性思维是科学思维的本质特征。在生物科学史的教学过程中,要用科学家们创造性思维的精彩事例启迪学生的心智,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标准》已经向生物学教师提出了要求,生物学教师必须具备生命科学史方面的素养。
第三篇: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1
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愿意刊登)
赵吉勇(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737200)
电话:0935—7524578 手机:*** Email:zhjy9958@sohu.com
摘 要国家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不可能完全满足我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社会和学校资源,开发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科学类校本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成为我校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校本课程科学素养地方特色学生需求
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于国家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不可能完全满足我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社会和学校资源,开发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成为新课程下生物教学的必然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还应该是教材的编写者,教师要在不断的实践和生活中寻找、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具有地方特色、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素材,开发成校本课程作为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其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过程。下面就谈谈我校在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1、有效利用利用当地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全球性的淡水资源危机随之而来。金昌市地处河西走廊中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南缘,北邻内蒙,南接青海。总面积9600平方公里,现辖一县一区(永昌县、金川区),是全国108个重点缺水城市和13个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一,干旱少雨。境内地表水源主要有东大河、西大河两条山水河流,均发源于祁连山冷龙岭北坡,水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矛盾日益显现,水资源短缺是金昌的基本市情。学生对家庭、社会的用水情况知之甚少,对于水资源的短缺没有危机感。学生对金昌市的水资源现状了解很少,在日常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此我们开发了“金昌市水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的调查研究”校本课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走访调查和实地考察,引导、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能尝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确立环境保护意识,培育 1
学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态度,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联系当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热点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近几年“低碳”这个词在各种媒体上闪亮登场,“低碳生活”、“低碳旅游”、“低碳经济”等等。我们的学生对此到底了解多少呢?当你把这一问题在课堂上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你会发现情况不容乐观。“拯救地球”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是全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高中学生,应该担负起倡导和引领这一潮流的历史重任,做一个新时期保护环境的“先行人”。针对这一社会热点开发校本课程有现实意义,对此我们开发了《倡导低碳,拯救地球》的校本课程。该课程实施中学生首先上网查阅大量资料,了解有关“低碳”的各种知识积累素材,小组交流讨论,共同学习总结,写出学习心得或小论文,向全校学生发起“倡导低碳生活”的倡议书,并通过学生向其家人、朋友进一步宣传,扩大活动范围和效果。同时利用周日的时间组织学生进村进社区做宣传演讲和搞市民问卷调查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贯穿于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会到学以致用的自豪。
3、挖掘学生的兴奋点和好奇心开发校本课,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生命是伟大的、神奇的、珍贵的,在茫茫宇宙中,我们还没有发现其它有生命存在的星体,我们的生命还是独一无二的。所以生命值得珍惜和热爱。人们都有这样的想法:在大自然里,生存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都有不同的奇特之处。谁都非常想知道这些生物是怎样生存下来的,生命的奥秘到底在哪里,如何去解开这些未解之谜,好奇心由此而生。我们以《生命的奥秘知多少》为课题开发出一门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人与自然》、《探索发现》等电视节目,科幻小说,网络资料,在教学中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适时地掌握好教材基础知识与生命科学研究动态的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科学的意识。通过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正视生命、尊重生命的思想。教师也可以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我们也可以引入遗传工程、基因工程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生命科学的前沿知识,如转基因鱼、转基因西红柿、太空辣椒、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在教学中渗透这些知识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而且唤起了学生的时代感,树立了生命科学的意识。
总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这个主阵地,借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积极探索,不断改革与创新,使学生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切实
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主要参考文献
[1]朱立祥.陈宗英.李晓辉.2010.普通高中生物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3
[2]郭安源.2007.试论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教学与管理.2007,(24)
[3]王瑞恩.生物学科隐性校本课程的开发——生物与环境系列探究活动课程形式[J]生物学教学.2006,(02)
第四篇:进行低碳生活延展教育 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进行低碳生活延展教育 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低碳生活是指人们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的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从节俭的角度出发返璞归真地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低碳生活理念还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低碳生活教育
首先,课堂上适当延伸,讲清讲活低碳生活知识,让学生树立低碳生活意识。生物课堂中一些内容与低碳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应着重分析这些联系,并做适当的延伸、补充。如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要性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我特别补充了低碳生活的一些具体做法。
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从衣、食、住、用、行方面都可以体现出来。
衣: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食:多吃素。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另外本地的果蔬和水也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此外,低碳饮食还包括适量喝酒,如果1个人1年少喝0.5千克酒,就可以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
住: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1千克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1.9千克;少用0.1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
行:少开车,选小排量车。每月少开一天,每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如果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会更少。此外,排气量为1.3升的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47千克。通过及时更换空气滤清器、保持合适胎压、及时熄火等措施,每辆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00千克。不仅要低碳还要碳补偿,所谓碳补偿就是你产生了多少二氧化碳就补偿多少。树木利用植物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是碳补偿的最好办法,一棵树生长40年,平均每年可吸收465千克二氧化碳。因此,除了过低碳生活外,还要多种树。
用:节电、节水。以11瓦节能灯代替60瓦白炽灯,每天照明4小时计算,1支节能灯1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8.6千克;只要少用10%的一次性筷子,每年就能减碳10.3万吨。另外,少用电梯,合理使用电视、冰箱、电脑等电器,及时切断其电源。工作时,重复利用单面纸,能电子化办公的少用纸张等都可以降低碳排量。
通过如此具体实在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低碳生活并不抽象,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实践低碳生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注意节电、节油、节气、节水、节粮,节约一切能源和资源。让学生明白,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理念,一种态度,一种责任。
其次,低碳生活的核心内容是节能、环保、减排,据此归纳整理,拓展延伸,挖掘低碳生活的素材,形成低碳生活知识的体系。下面是笔者整理的人教版新课标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与低碳生活教学相关的延伸内容。(见表1)
二、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加强低碳生活教育
通过开展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低碳生活理念,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一是低碳生活在校园。如以“低碳达人我最棒”为主题开展活动,活动重点是让学生全员参与,切身感受。活动形式可以是低碳生活知识讲座、上海世博高科技低碳场馆介绍、低碳生活知识竞赛、学生演讲辩论赛、校园板报赛、校园广播有奖征文、低碳达人博客、低碳生活网上论坛及创办诸如《低碳生活我支招》等网络刊物,等等。再如组织“倡导低碳生活呵护生态家园’’的主题班队会,制定符合本校特色的《学校低碳公约》或《师生节能环保行为规范》,并在校园网宣传发布和实施,从而引导学生提高节能低碳环保意识,关注学习生活中的节能形式,学习和寻找节能低碳小窍门,培育学生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让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低碳生活进社区。如以“低碳社区我争先”为主题开展活动,活动重点是让学生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教师要搞好策划,可根据学生家庭所在社区,组织学生与街道办和社区物业联系,进行低碳生活知识资料发放、低碳生活咨询、低碳生活倡议签名,参与小区板报制作、废物利用作品展,征集社区低碳改善建议等活动,还可与电台、电视台和报社等新闻媒体联系,扩大宣传效应,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感受是最好的教育,通过活动,密切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锻炼和教育了学生,使低碳生活教育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理解、配合与支持。
三是低碳生活人家庭。如以“低碳家庭我做主”为主题开展活动,活动重点是让学生落实行动,养成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在践行低碳生活的同时,也可以督促其他家庭成员革除生活中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和“超前消费”等陋习,逐步养成减碳的行为习惯。另外,还可通过追寻家庭一周碳足迹、低碳生活家长意见反馈卡、低碳生活家长交流会、低碳生活模范家庭评比等活动,将低碳生活教育长久地开展下去,使减碳行为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
总之,低碳生活是为了我们的未来,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的延展教育时,要与时俱进并持之以恒,因材、因地、因人施教,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灵活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责任编辑 杨晶晶)
第五篇: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到心里
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
才能使学生学到心里。
一、待突破的难点: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尽量的多学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预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
生自发、主动的去学习,使生物课堂充满活力,提高课堂上学习的效率。
三、实现目标的计划:
1.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正所谓“爱屋及乌”。师生感情的培养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老师,用真诚的爱心与责任心来对待学生,学生自会感知,自会感激,自会主动学习。一位优秀的教师会把自己的学生当“宝”,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承认学生有差异,却相信每个学生一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并且和学生在一起真的很开心。这样的老师在课中课后都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中得以实现,在课后得以升华。
2.教师要有课堂激情。
课堂激情源于自己对专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和责任。教师的激情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参与课堂、投入学习。没有激情,就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后果多半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没有半点回应,整个课堂无比沉闷,甚至连教师自己都受不了这样的沉闷,这样的课堂必定是无效的。
3.师生要有真本课堂意识。
不论是平时的课堂还是公开课、竞赛课,课堂都应该是真实的,教师和学生在平时交流过程中,产生共识----课堂上老师的心在于将课上好,将新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通过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则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这个课堂是老师与学生的,与其他无关。
4.指导学生记笔记。
绝大部分学生课堂笔记记得效率非常低,很多学生不知道哪是重点,哪些只需要了解。怎样让学生学会记笔记呢?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将自己的经验告诉学生;通过学习经验交流活动;通过借鉴别人的好的方法结合自己的世界情况找出最佳的方法。
5.指导学生的做题习惯。
学生总是容易粗心,怎么克服这个毛病呢?指导学生每个题目至少认真看两遍,并找出题干的关键词。并且在平时的反馈练习中督促他们在平时的反馈练习中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6.指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方法是提供几种模式和例子,然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不同模式。教师要经常检查,保证效果。
除了上述内容外,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还需从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合理利用多媒体,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优化,给学生反思的空间,教师的课后反思等等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