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郝庄乡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修改)(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10:1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郝庄乡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修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郝庄乡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修改)》。

第一篇:关于郝庄乡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修改)

关于郝庄乡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深入了解新农村建设开展情况,我利用暑假的闲暇时间,在2010年7月20日至8月9日这段时间,对我县郝庄乡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将了解到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地理位置及自然概况

郝庄乡位于山西绛县西北角,共有19个行政村,20063口人,是我县一个较偏远的乡镇,素有绛县“北大荒”称号。境内多山缘台地,地势北高南低,沟壑纵横,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冬春少雨,夏季炎热,自然资源匮乏,交通也不发达,仅有一条省级三级公路礼横线穿境而过。受自然条件限制,这里的大多数农民靠种地养家糊口,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和小杂粮为主,由于缺少灌溉条件,仍处在靠天吃饭的境地。

二、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受时间限制,我选取了该乡具有代表性的小祁、西郝、永青、上吕四个村子进行了调查。总的印象是公路沿线的村子要好于地处偏远的村子,交通便利的村子要好于出行不便的村子。总的来看,这四个村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都发生很大变化。

一是住房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调查的这四个村子,都坐落在黄土丘陵地带,过去人们大多居住在土窑洞内,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脚泥,生存条件十分艰苦。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党的农村政策的落实,家家户户都盖起了砖瓦房,告别了“穴居”时代。

二是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党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如一缕清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地处偏远的这几个村庄也沐浴其中。从村子里走过,我们可以看到:通往各家各户的巷道都硬化了,主街道还装上了路灯,各村还在方便的地方建起了垃圾池,由村委会派专人负责,统一进行集中填埋。村子中央的开阔地还建起了村民文化娱乐场所,并安装了简单的健身器材。

三是农民生活质量有了质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生活质量。反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先说吃穿,人们的一日三餐,从粗茶淡饭到大鱼大肉,从吃饱到吃好,走过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现在更注重的是健康。我走过的每个农家小院,都能看到院子里郁郁葱葱的各种蔬菜,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等,乡亲们还很超前地告诉我,他们种的蔬菜全都是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绿色有机食品,对人体健康很有好处。村民的穿戴也很时髦,城里有的,村里也能看到,如果两个打扮时髦的姑娘同时走在街上,你很难分清那个是城里的,那个

是村里的。再说住行,现在农民朋友的居住条件都大为改善,每村都规划有宅基地,一排排的,或青砖红瓦,或红砖青瓦,非常整齐,也非常漂亮,大多都进行过装修,走进条件稍好的家户,有的还装有空调、冰箱,有的甚至装有太阳能热水器。人们的出行也很方便,多数家户都有摩托车,有的还不止一辆,有的甚至还有私家车,距县城20多公里的路程,一来回不过一个小时,至于三轮车则是一件必备的生产运输工具,80%的家户都有。

这些变化,源自党的农村好政策,源自勤劳智慧的农民朋友,源自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号召。我目睹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从内心发出由衷的赞叹。同时,调查中我也了解到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

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种植业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受地理环境以及资金技术条件限制,该乡农民赖以生存的种植业还不能形成一种很好的产业,农业生产还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村看村,户看户,说种什么,一哄而上,遇到好年景,风调雨顺,收一把,遇到旱年景,青黄不接,空一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极低,农业种植最多只能算是养家糊口的一种方式,有的村民甚至放弃土地,致使大片的农田荒废。前些年,该乡的红薯种植面积曾达到10多万亩,号称华北红薯第一乡,农民把收获的红薯加工成粉面或粉条,走街串户叫卖。这几年,由于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红薯种植面积也锐减,青壮劳力多数外出打工或到就近的横水集镇上做小买卖,但无论是做小生意还是打工,他们的收入都是极其微薄的,其原因在于;做生意的,做得不大,况且村镇的消费能力有限,自然利润就低;打工的,文化低,缺技术专长,98%是靠出卖自己低廉的劳动力来获得回报,工资当然不会很高,更何况他们在外还的开销,收入自然不会很高。

二是工业基础薄弱。由于缺乏自然资源,该乡工业基础很薄弱,仅有三个小型废旧塑料加工厂和两个面粉加工厂以及零星分散的粉条加工作坊。该乡虽然偏僻,但村民们却很会动脑子,想办法,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头脑活络的人到侯马临汾等地收破烂,看准市场后,回乡办起了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厂,制造塑料颗粒、或铸造再生塑料管子,于是该乡十里八村的人都纷纷仿效,做起了塑料收购生意,于是有了“不务正业”和“华北塑料第一乡”的各种“头衔”。但最终形成大气候的一个也没有。

三是精神文化建设滞后。在该乡,除了有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如春节时的舞龙、社火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文化活动。倒是闲暇时有人打麻将、打扑克,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空虚,心理趋于懒惰,因此,是一个较为危险的信号。同时,也反映出该乡精神文化建设的滞后,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必然会引起一些弊端。

四、意见和建议

一是关于农业发展。“民以食为天”“粮安天下”,这些古训一直在昭示我们要重视农业生产,多年来,国家也出台了多个有关农业的“一号文件”,这无疑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鉴于该乡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其土壤优势,建议由政府出面组织成立“红薯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由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户担任技术员,改良品种,统一管理,集中经营,形成规模,创造品牌,开拓市场,形成规模产业。同时利用下脚料,发展养殖业,拓宽农民致富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二是加工业发展。就面粉加工而言,可利用该乡盛产优质小麦的资源优势,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加工,提升面粉品质,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提供相应的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形成品牌。就粉条加工而言,可与红薯种植合作社进行合作,改变一家一户式经营模式,吸引外来资金,建立大的粉丝加工厂,就地消化农户的红薯产品,靠品牌,靠质量赢得市场。就塑料加工而言,可与下游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畅通销售渠道,进一步扩大原料供应,增大加工量,变废为宝,合理利用,合法致富。

三是关于群众文化生活。可以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村里的文化能人,组建一支文化娱乐队,利用身边的人和事,编

排一些秧歌、快板、小品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农闲时在文化活动广场演出,寓教于乐,提升村民文化素质,满足村民的精神追求。从而抑制打麻将、打牌、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创造和谐共存、和谐共处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崇互助互帮、共同富裕的良好道德风尚,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这次,我在关于郝庄乡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调查中学习到了不少东西,不仅使我清晰地看到了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使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深刻的认识,更坚定了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

第二篇:金郝庄乡建设平安单位责任书

金郝庄镇建设“平安单位”

中共金郝庄镇委员会 金郝庄镇人民政府

金郝庄镇“平安单位”

责 任 书

以“十七”大精神和省、市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建设“平安临清”的决定》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签订本责任书。

1、积极开展争创“平安单位”活动,积极落实治安承包责任制,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继续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杀人、抢劫等影响群众安全的多发性犯罪,坚决打击黑社会性质的团体、个人犯罪。

2、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各部门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纳入综合治理总体规划。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配强部门专抓综治工作的副职及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以党支部、部门为核心的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等群防群治组织,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4、大力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

违法犯罪,动员全社会力量,构筑学校、家庭、司法和社会等“防线。

5、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公民的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勇于同违法犯罪斗争,学法、用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各种依法治理活动深入扎实有效的开展。

6、健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层层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责任落实部门和责任人的政治荣誉和奖惩直接挂钩,责任落实到人,综合治理工作经费有保障,全面落实一票否决制度,责任查究制度,真正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本责任书规定的职责任务列入各部门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依据,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因工作失职导致发生影响的给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并根据承担的责任,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后果特别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责任书的执行落实情况,由镇社会综合治理

委员会负责检查考评。

本责任书签订人如有变动,由新任的领导干部继续履行。

本责任书由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中共金郝庄镇委员会:

金郝庄镇人民政府:

部门:

2012年3月

第三篇:昌黎县开展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昌黎县开展新农村建设

主要途径与方式的调查报告

校: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指导教师:马

立、杜晓春 学

生:孔凡彬、黄

磊、尹中子

按照2012年暑期河北省百万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千乡万村“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组成调研组,通过参观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重点围绕昌黎县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与方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昌黎县基本情况

(一)、基本县情

昌黎县位于河北省东缘,东临渤海。总面积1184平方千米。总人口58万人(2011年)。辖11个镇、5个乡。县政府驻昌黎镇,距秦皇岛市区44千米。年降水量695.6毫米,年均温11℃。海岸线长52千米,建有国际滑沙游乐中心,国务院于1990年将黄金海岸批为首批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京沈铁路、山广公路横贯北部,抚(宁)昌(黎)乐(亭)、昌(黎)卢(龙)、昌(黎)黄(金海岸)等公路纵横境内。名胜古迹有建于金代的源影寺塔,还有九帝登临的历史名山“碣石山”、千年古刹“水岩寺”、李大钊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五峰山”、国内独有的海洋大漠风景区“翡翠岛”等;昌黎还拥有亚洲第一大地下花岗岩酒窖“中国干红葡萄酒城”、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昌黎地秧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景点“昌黎葡萄沟”以及中国最大海上养殖基地。

(二)、自然资源储量

昌黎县境内水系比较丰富,有滦河、饮马河、七里海等三条主要水系组成。滦河水系在昌黎境内流域面积为353.4平方公里。有大型湖泊碣阳湖,淡水储量440万立方米。地下水存量达2.7亿立方米,其中矿泉水存量1500万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平均为37375万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占有水量为30.8万立方米。

昌黎具有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地,土质以潮土、褐土、盐土、风沙土为主。优质耕地94万亩。已探明的矿藏有铁、锰、铜、石英、粘土、石灰石、砂等,其中具备开采条件的铁矿储量1亿吨以上,花岗岩储量83亿立方米,水泥灰岩储量2亿立方米,且灰分含量高,易开采,石英砂储量7685万吨。境内还有集疗养、洗浴于一体的温泉资源三处,目前已探明可供开采的地热资源达116.5亿立方米。

(三)、经济发展情况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60.7亿元,比2006年增长80%,年均增长12.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55.8亿元、65.7亿元、39.2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79%、91%、60%。财政总收入达到11.09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26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38倍和3.37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7亿元,是2006年的4.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30元,分别是2006年的2.1倍和1.8倍。

二、昌黎县新农村建设现状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基本要求,昌黎县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6年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昌黎县开始组织实施,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要求,全县广大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逐步推进,在农村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建设、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8年,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启动,2009年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在全县全面铺开,同时,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10年,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同时,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在全县铺开,推广实施。几年来,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与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村庄整治工作等相结合,全县农村面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促进了全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健康向前发展。

(一)、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地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组织实施了昌黎县农业旅游示范性建设、林业生态建设、加大对畜禽养殖业扶持力度、饮水安全工程、农网改造、县乡镇村道路建设、民居房屋改造工程、村庄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民住房情况得到了改观,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乡镇村道路畅通,计生工作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业旅游稳步发展、养殖业范围明显增加、农村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和县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农民增收渠道逐步拓宽

为加快转变昌黎县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先行,因地制宜、特色化发展,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带动、农民主体,科技支撑、协调发展的原则,围绕“4322”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蔬菜花卉产业、经果林产业、茶药产业、草地生态畜牧业、乡村旅游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产业结构调整后劲进一步增强。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培养了一大批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昌黎县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县基本形成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觉悟,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氛围更加浓厚。

三、昌黎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一)、利用农业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西山场村

西山场村位于昌黎县城西北偏北7.2公里处,就是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名句中的碣石山的背风坡。葡萄沟属于碣石山脉山谷村庄中最里面的一块人集地。依山傍谷,屋前檐后,山溪西侧,坡上崖下,满山的葡萄,400多年来,世代培育,覆盖整个山岩,形成天然的葡萄沟。是由有着“葡萄之乡”美称的十里铺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而如今昌黎葡萄沟已经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河北省著名旅游景点,现已成为昌黎县和秦皇岛市发展生态旅游和观光旅游的一个新的亮丽的王牌。

葡萄沟的土壤、气候同样适合多种果类生长,现有山杏、沙果、柿子、红枣、黑枣、酸枣、梨、核桃、山楂、板栗等,这些果类从开春至初冬先后成熟。还有许多野果游人可以随意采摘。昌黎葡萄沟绿化率达85%以上,可以进行登山踏青游、田园风光游,是理想的自然游憩地,是市民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较近的目的地。葡萄沟物产资源丰富,西山场村共有农民124户,只有100多亩山地,年产葡萄却达100万斤。葡萄栽植历史达400年之久,最古老的葡萄树有180岁的高龄,依旧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几十年树龄的更是比比皆是。其口味极佳的“玫瑰香”、“龙眼”、“马奶子”等主要品种已享誉中国。现在又引进了许多外地和国外的先进品种,使现有早、中、晚熟葡萄品种的种类已达100多种,从7月至11月都可以品尝到不同种类和品位的葡萄。如:7月份成熟的品种有:红玛瑙、凤凰

51、香妃、里扎马特、新华1号、巨星等20余个品种。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这里的农民也有了品牌意识,为自己的葡萄注册了商标,取名“碣石山”牌。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已走上了百姓的餐桌。十里铺乡瞅准市场,外引内联,先后建成了三家干红葡萄酒厂,建立赤霞珠酒葡萄基地3000亩,既进一步巩固了昌黎县“干红县”的地位,又为当地农民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决葡萄保鲜的问题,全乡建有30多个保鲜库,能存放上千吨葡萄,又建成温室大棚38个,使葡萄成熟期进一步提前。十里铺乡的葡萄,源源不断的供应着各地市场,让人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昌黎县甜滋滋的玫瑰香葡萄。昌黎葡萄沟景区经过10年的开发建设,已经建成由十八里碑通往西山场村的3.3公里水泥公路,辟有一个大型 停车场,立有景区风光示意图,镌有“葡萄沟”等摩崖石刻,设立了一些农户饭店、旅馆。葡萄沟的开发规划已经拟定,正在抓紧组织实施,力争三五年内把北国胜境--昌黎葡萄沟,建设成一个集生态游、名胜游、探险游和 农家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新兴旅游观光胜地。

(二)、利用海上养殖业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团林乡 团林乡位于昌黎县城东南部,东、南两面临海,行政区域面积93.3平方公里,全乡23个行政村共有人口6934户,2011年全乡完成社会总产值9.05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76万元,人均纯收入6500元。

团林乡作为昌黎县的海上门户,被誉为“渔米之乡”,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团林已经发展成为全县沿海经济产业的核心区,占据了全县养殖、加工产业的半壁江山。16.2公里海岸线孕育了二十余万亩的浅海及滩涂资源,曾先后获得“河北省无公害养殖基地认证”、“中国河豚鱼养殖基地”等荣誉称号。多年来,团林乡立足沿海区位优势,积极推广围堰精养、浅海筏养、池塘网箱、工厂化养殖等多种科学养殖方式,努力探索生态养殖、健康养殖等新模式,初步形成了品种互补、良性互动的格局,先后有河豚、牙鲆、大凌鲆、海参、舌鳎、“黄海一号”中国对虾等数十个珍贵养殖新品种在团林乡“安家落户”。目前,全乡已发展浅海扇贝养殖面积10万亩,年产扇贝7万吨,产值2亿元。滩涂养殖面积达1.5万亩,其中,车虾养殖面积1万亩,年产车虾130吨;发展海参养殖户100户,养殖面积7000亩。建成工厂化养殖厂(育苗室)55座,养殖总水体达到20万立方米。捕捞业向深、远海发展,拥有240马力以上船只500多条,年捕捞1.2万吨。建成水产品冷冻加工企业22家,总库容达2万吨,年加工能力达20万吨,有5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产品远销日、韩、美等国。

(三)、利高效种植业业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葛条港乡

葛条港乡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东北部,地理条件非常优越。该乡是典型的农业之乡,土地面积42.1公里,耕地40954亩,果树种植面积8854亩,蔬菜播种面积4450亩。呈现了南部蔬菜种植区,中部养殖区,北部林果区的布局。葛条港乡所辖14个行政村,全乡共有总人口23104人,总户数6992户,总耕地面积45877亩,全乡人均纯收入2632元,国民经济总收入23732万元。

葛条港乡主要作物为小麦、水稻、玉米。其中小麦亩产361公斤,总产292.3吨,总产值321.5万元;水稻亩产494公斤,总产4221吨;总产值590.9万元;玉米亩产433公斤,总产6222吨,总产值622.2万元;蔬菜种植面积7198亩,总产量21641吨,总产值1545.2万元;林果种植面积9244亩,总产量11914吨,总产值6659.8万元,其中主要以苹果、桃、甘兰、白菜为主;高效农田2280亩。

四、对昌黎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新村庄建设,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针对昌黎县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情况和昌黎县综合发展情况,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一)、加强领导

1、县委、县政府成立领导班子。

2、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拟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办公室),指导新农村建设。

3、县、乡领导干部分工到村,指导工作。

(二)、选配好支部书记

村党支部书记是战斗堡垒的核心,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者,是经济建设的领头雁。村支部书记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到一个村的兴衰和人民的幸福,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选好一个人,造福一方人。” 这已被无数的事实所证明,村发展,村支部书记是关键。(三)、制定好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是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纲要,是新农村建设在一定时期内要实现的目标,是新农村建设的努力方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要摸清底子,分清层次,符合实际;要整体推进,分类指导;要搞好试点,以点带面。

(四)、特别要注重发展典型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抓新农村建设中,要善于发现典型,培养典型,以典型引路,在昌黎县新农村建设中,形成“百花争艳”、“百舸竞流”的生动局面。

(五)、加强文化区域重点建设,形成有效链接

加强各个名胜古迹、风景区间的联系沟通,重点围绕昌黎黄金海岸文化、碣石山文化、葡萄酒文化、韩愈文化以及地秧歌文化开展多方共建,把文化打出去叫游客走进来。从而把效益提高到最好,实现双方或多方共赢,以一景区带动多景区,最终达到景景共赢的良好效果。

(六)、大力发展旅游周边产业

以旅游业为龙头产业带动当地其他产业共同发展,以当地旅游业带动干红酿造、食品加工等产业,使其形成当地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链,从而加速新农村建设,实现全县共同富裕。

(七)、突破传统种植业模式,围绕高效做文章

农业要达到“高效”,有如下途径:一是发展高产农业,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二是运用高新农业技术,达到高产量、高效益。三是注意寻求发展特种种植业,达到人无我有,市场宽阔,质好价优,效益显著。

(八)、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发展工业,可以多渠道、多方式发展。可以自己搞,可以联营搞;可以本地发展,也可以本地、外地联合搞;鼓励本地人办企业,也可以招商引资办企业。总之,只要能办好工业,有利于经济发展,都可以鼓励、尝试。

(九)、加强文明村庄建设

加强公德教育,爱护公共财物;团结邻里,互爱互助,创建和谐社区;恪守家庭道德,尊老爱幼,扶助、教育儿女,赡养老人,家庭和谐;遵纪守法,不赌博,不吸毒,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学用科技,科技兴家、兴村、兴乡;开展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使农村成为文明之乡。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坚信,通过昌黎全县领导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把昌黎县的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篇:2009年庄埠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09年庄埠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努力实现庄埠新跨越

庄埠乡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西北部,地处濂江河下游,距县城约30公里,东与庄口镇,南与珠兰乡、晓龙乡相邻,西与于都县铁山垅镇交界,北与白鹅乡相交。全乡总面积74.8平方里,共辖樟坑、正坑、庄埠、下基、寨富、禾坪下等6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2007户,总人口9681人。2009年来,我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市、县的正确领导下,以中央二十字方针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紧扣全年的目标任务,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多方奖补,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促使乡域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实现新跨越。

一、主要成绩

1、树立超前意识,高标准细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先行,邀请县规划设计院专家到我乡实地考察后,对正坑村高佛堂和庄埠养路队做出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二个建设点都专门聘请专业设计单位,做出规划图纸、文本,确保了我乡新农村建设在高起点、高标准进行。

2、突出发展经济,增强建设活力。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上已经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庄埠村烟叶示范基地、寨富村的千亩大棚蔬菜基地,带动了周边很多农户脱贫致富。2009年全乡共种植烟叶计1200亩比03年增加了1000亩。烟叶合作社、肉牛协会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得到蓬勃发展,在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升了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增强了农副产品的竞争力,目前我乡共有4个合作经济组织,参加合作组农户60户。通过产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建设新村镇提供了经济保障。二是发挥城乡职能,安置富余劳力。不断加大小城乡基础设施功能建设。在强化管理,发挥职能的基础上,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全年劳务输出3000次,完成农民引导性培训2500余人,专业技能培训466余人,仅劳务输出一项为乡增收5000万元。

3、强化硬件建设,享成果提素质。全乡建成新农村书屋3个,完成万村千乡农家超市12家,建立健全农民服务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全乡各村覆盖率100%,09正常运转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各项工程进展顺利,功能发挥良好。09年县确定通组通户道路任务为完成5公里,乡村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发动群众自愿投工,共新硬化通组通户路6公里,其中示范村、重点整治村新修2公里,铺砂石路面1.2公里。同时按照市委09年全市农村会议精神要求,我乡今年加大了排水设施建设力度,全乡共新修排水设施400米,完成农饮工程3处,解决了2400人的吃水难问题。全年完成沼气池建设50座,改水改厕达95%以上,寨富村大彼消组群众居住生活条件恶劣,乡政府投资18余万元贫搬迁21户,现已整体搬迁完毕。通过对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不仅改善了生存环境,提高了生存质量,同时,也提升了村民素质,树立了农村新风,促进了和谐发展。

4、加大投入力度,抓“示范”促“全面”。乡党委政府以正坑村高佛堂为重点,倾政策,增加投入,力促建设达标,进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该点严格按照标准,责任到人,精心施工,确保达标。新建农家书屋1个,新修通组入户道路1.5公里,排水(污)渠道520余米,绿化空地面积1125余平方米,外墙粉刷2万余平方米,植树200余棵,出动劳动力600人次,车辆近20台次,清运垃圾12000余立方,拆除村内违章建筑11处800余平方米,绿化村内道路1000余米,建垃圾池3个,垃圾填埋场所1个,整顿治理标语、广告20余条,修复残垣断壁30余处。目前的高佛堂建设点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经济发展,环境宜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班子团结,村风淳朴,基本达到了要求。养路对高佛堂累计投入30余万元,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一步到位,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以崭新的姿态树起了我乡新农村建设的旗帜。

5、开展集中整治,改变村容路貌。全乡全年共出动劳动力560余人次,以建设点和圩镇等主干道沿线村庄为重点,按照“三清七集中”的标准要求,开展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共清运垃圾13000余立方米,拆除违章建筑2000平方米,建垃圾池、垃圾堆放点24处,规范治理各类广告160余条,绿化道路8公里,新栽树木4万余棵,新增绿化面积13000平方米,路林涂白70公里,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明显好转,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优化。

6、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建设成果。乡投资1万元在正坑村建成垃圾场1个,对建成垃圾场的村乡补贴2000元,对环卫人员的工资乡财政予以补贴。全乡有6个行政村均做到了有专门的垃圾池,垃圾定点堆放;有垃圾车1余台和20人的专门保洁队伍,卫生定期清扫,垃圾及时清运,有专门的垃圾填埋场所,垃圾集中填埋,卫生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是建立健全保洁队伍。为巩固建设、治理效果,党委、政府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对养路队、正坑村、入乡主要交通公路,每2公里配1名专职保洁人员,每人每月工资300元,对建设点每50户人配一名清洁人员,每增加50户增加一名保洁人员,工资除县财政补贴100元外,乡补贴100元,农民每户缴纳2元,以落实保洁人员工资,确保保洁人员工资每人每月不低于350元,对分类推进村实行以奖代补助形式,每村确定1-2名保洁员,每人每月300元工资,乡村各负担一半,多干多奖,不干不奖,保洁车辆和服装由乡政府统一配备,乡政府投资10余万元建垃圾中转站一处。

切实加强保洁队伍建设,各行政村要通过统一招聘承包的形式确定保洁人员,并进行专门培训,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的保洁队伍,为每位保洁人员建档立卡,明确职责,做到长效保洁机制上墙,定期组织严格的督查考核,实施效果与工资挂钩,对不能胜任的要一律清退,重新聘用承包人,完善了村规民约和卫生保洁制度,确保长效机制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强化监督检查。乡政府坚持在新农村建设中强化督促检查,并与各行政村签订新农村建设责任书,包括“三清七集中”,沼气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农家书屋建设、村容村貌、路容路貌、通组通户通路建设,凡涉及新农村建设内容的一一列举在册,明确任务,确定责任,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加大了责任追究制,并对照标准,逐村逐项列出工程进度表,分包到人,明确责任,任务完工时限,做到户保组,组保村,村保全乡,日保旬,旬保月,月保全年,乡政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扎实稳定推进。

三是严格兑现奖罚。乡政府对每次督查情况按照《新农村建设考核督查评比表》进行打分排序,乡财政成立新农村建设专门账户,加大奖补力度,奖补不低于5000元,建成垃圾填埋场所补助2000元,此外还通过专项整治周、专项整治月活动,拿出专项资金进行奖励,充分调动了各行政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四是加强培训,树立新风。“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我们坚持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开展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努力培育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先后培训农民600余人次,全乡3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全年培训劳动力3000余人次,转移劳动力3000人次。我们坚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深入开展争创文明村、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努力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乡里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彭晓辉担任组长,明确一名党政副职主抓该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得力人员,完善相关制度,为我乡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障。乡里2名党政领导每人分包一个村带动工作进展。乡主要领导多次到庄埠村、正坑村两个示范村召开新农村建设专题会议,现场办公。并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乡、村共同出谋划策,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帮村干部解除后顾之忧,树立信心。同时充分发动群众,在外墙粉刷、地面硬化中,发动群众筹措资金,自愿投工,使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迅速扎实推进。

二是加大宣传,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需要举全社会力量,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要号召群众自己动用,建设家园,如果没有群体的积极性,那么各项工作将难以开展。我们坚持把宣传发动、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利用村民大会、村干部会议、集乡等有利时机,灵活采取召开动员会议,发放宣传单,出动宣传车,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不断营造人人动手,户户整治,村村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从而统一广大干群思想,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典型引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农民群众的思想通了,但在“怎样建”的问题上,其态度往往还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让群众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照着学的榜样,我乡考虑到户与户之间的情况不同,指导村两委先发展一批示范户,通过示范引路顺利推进整个工作,以筛选出来的农户为突破点,积极组织农民代表、乡村干部到乡内和县内的示范村参观学习,一方面让其切身感受示范村的巨大变化,一方面把示范村建设的经验做法一五一十地教给农民。

四是加大帮扶,发挥政策扶持作用。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我乡党委、政府主动念好“服务经”。一方面,从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乡财政成立新农村建设专门账户,通过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适当向重点村、重点项目予以资金倾斜,并加大了奖补力度,示范村奖补不低于20000元,重点整治村不低于10000元,对建成垃圾填埋场的村补助2000元。此外在“三清七集中”活动中,乡拿出2万元专项资金进行奖励,调动了各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各村的村级经费优先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公益性设施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垫付,此外,还积极与市、县包村帮扶部门协调,争取各种政策支持。从而形成了多种资金保障渠道,乡财政全年累计投入50余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全力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

三、2010年工作安排

1、加大路容路貌、村容村貌建设,重点对庄樟路、入圩路段进行综合整治,在09年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乡路容路貌、村容村貌整体建设水平;

2、坚持“三清七集中”集中活动,09年全乡6个村均建立保洁队伍,落实保洁经费;

3、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完成通组入户道路及村村通道路60公里;

4、推进户用沼气建设,完善服务体系11个,完成其分配的户用沼气建设任务;

5、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完善奖惩机制;

6、完成市级示范村建设2个;

7、完成3个村文化大院建设,改建文化大院5个;

8、继续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使农村社会风尚进一步提高;

9、完成村庄绿化4个,村庄规划2个;

11、投资60余万元建垃圾中转站1处。

一年来,我乡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先进乡乡比较,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仍存在资金紧张,力量不足,各村进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精心组织、高标准,严要求,把我乡新农村建设在2010推向新的高潮,全面按时完成市、县两级下达的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开创我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铜陵县东联乡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铜陵县东联乡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刘克胜重庆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现代农村不再是以前传统农村形象,政府部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建立新一代农村,逐步缩小与城市的差距,使城乡二元化越来越小。关键词:东联乡、新农村建设、城镇化

一 总体概括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位于铜陵县东北部的东联乡,是原流潭乡、永丰乡整建制合并,是铜陵、无为、繁昌三县交界地,属于圩区。其东临黄浒河,南临钟鸣镇、顺安镇,西接西联乡,北临长江,乡域总国土面积54.46平方公里。东联乡下辖15个行政村,共262个村民组,农户6542户,总人口2446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48人。①该乡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辖区内水土资源相当丰富,拥有耕地2.5万亩,水面1.5万余亩,林地1000余亩,主要生产水稻、棉花、油菜、珍珠、黄鳝、螃蟹等农产品,年产水稻1.2万吨、棉花0.25万吨、油菜0.3万吨、黄鳝20吨、螃蟹65吨。2008年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5.3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9711万元,工业总产值4.77 亿元(其中包括国电电厂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56元。

二 前景展望

东联乡根据铜陵市委七届十次全会和铜陵县委九届九次全会“加①铜陵县东联乡简介

快小城镇建设,依据国电铜陵电厂项目,按照东北部中心镇的定位,加快东联乡建设的步伐”,这一总体要求,立足本地区优势,逐步把东联乡打造成为电力能源重镇,工业物流重镇、边境商贸重镇,加快引导东联乡完成城镇化步伐。

(一)合理规划布局中心镇

1、高标准、高起点地抓好政府新址中心城区建设

将整个官庄圩全部纳入规划建设范围,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建设档次和水平,加快一级中心建制镇建设,形成以电厂为龙头,一级镇为主体,永丰、毛桥小集镇为两翼的城镇结构体系。

2、实施“两点一线”规划

以大电厂和金桥工业园为两点,坝白路沿成生态农业走廊为一线,最后建立三条经济带;着手于打造坝白路生态经济带,长江岸线10公里港口物流经济带,电厂周边商贸经济带,形成一带一品、一带一特色、一带一个设施规划,从而高标准、高起点、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建设。

(二)做好城镇基础建设

全乡15个行政村完成村村通78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目标。乡政府投入170万元将毛桥、永丰街道路面进行了改造。农村饮用水改造国债项目涉及全乡所有行政村,铺设主管网37公里,受益人口2.48万人,覆盖率100%。新建了15个村级卫生室和500平方米的东联卫生院门诊大楼,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先后完成了星河小学、莲湖小学和永丰中学的危房改造,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

米。②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

1.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城镇化

东联乡是气候宜人、水土肥沃、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近年来,该乡充分利用丰富的水土资源优势,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大力发展河道养蟹、鱼蚌混养、黄蟮庭院养殖。积极扶植养殖大户,不断形成规模效益。同时,不断鼓励农民加入农业专业协会,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使农民合理分配劳动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不断开发生态农业,加大农业资源利用率。结合大电厂建设,积极探索“村改居”,鼓励农民从事第三产业,成立与电厂相对接的劳务公司,实现富余劳动力本地就业。

2.以工业推动城镇化

政府部门不断加强对外宣传力度,鼓励外资进入该乡,大力扶持招商引资项目,让入住企业,能留下来,带动一方经济增长。将该乡打造成电力能源重镇,工业物流重镇、边境商贸重镇。(1)要依托国电,打造电力能源重镇。总投资100亿元的国电铜陵发电项目,分两期建设4台 60万千瓦机组,一期工程2台 6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动态总投资49.8亿元人民币,每年可发电60亿度,其09年生产总值为3.9亿,成为皖电东送重要的电源点,有效地缓②东联乡城建站、《东联乡2010年和“十一五”村庄、集镇建设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

解了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对铜陵市打造沿江电力能源基地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项目驻地东联乡以此为依托,在做好服务的同时,着力打造电力能源重镇,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2)要把握区域优势,打造边境商贸重镇。东联乡位于铜陵县城区东北部,为铜陵、无为、繁昌三县交界地,是链接铜陵县、无为、繁昌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明显。东联乡把发展旅游业、特色产业、服务业作为打造商贸重镇的特色载体。凭借国电铜陵电厂等企业在全市乃至全省的知名度,加大对旅游业的开发扶持力度,结合资源优势和地形特点,开展钓鱼、赏荷等系列休闲娱乐活动,开放当地的宗家祠堂和戏院吸引游客,增加旅游业的收入。近期多个企业的落户,带动了消费需求,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保持经济效益的长效性,东联乡加大了对电厂周边地区的合理规划,不断完善对服务业的管理,逐步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同时,对该乡周边的产业进行深入分析,大力发展与之产业向配套的产业,共同发展、共同互助,形成边境商贸集市。(3)要依托国电厂,打造工业物流重镇。东联乡紧紧围绕国电电厂、旋力特钢、铜陵市第二长江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的机遇,对路引资,配套项目,将东联乡打造成工业物流重镇。要充分利用岸线资源优势,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综合整治、有序开发”的原则,科学合理布局港口建设,积极规划发展物流仓储等行业,鼓励广大群众从事物流事业,引导和帮助个体成立物流公司,促进和壮大东联物流行业的发展,带动广大群众从商贸流通服务行业中增收致富,增强沿江开发的综合效

益,建立物流集散市场,逐步发挥物流集散区位、地理优势,对路引进,打造工业物流重镇。③

总结: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铜陵县东联乡将会走向新的高峰,人民在精神和物资上会得到相当大的提高,该乡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具有自身优势的产业和相关附属产业,打造电力能源重镇、商贸重镇、工业物流重镇,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工业带动城镇化,这些将是新农村建设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将加速完成城镇化建设。

在东联乡政府部门的强烈支持下,本人尽自己的能力将东联乡的新农村建设的过程表述出来,并深深的感受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这次调查中,本人对农村的建设满怀信心,不久的将来,新一代的农村形象将会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冉冉升起。

参考文献:

【1】 铜陵县东联乡简介

【2】 东联乡城建站、《东联乡2010年和“十一五”村庄和

集镇建设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 ③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01/05《铜陵县东联乡:打造能源商贸

基地》

【3】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01/05《铜陵县东联乡:打

造能源商贸基地》

下载关于郝庄乡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修改)(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郝庄乡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修改)(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庄村新农村建设专题调查报告

    东庄村新农村建设专题调查报告还地桥镇中学“三万”工作组在大冶市委的号召下,在还地桥镇党委的组织领导下,2011年3月至6月我校3名主要“三万”工作队员赴东庄村开展“万名干......

    东固畲族乡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执笔:杨应华[内容提要]本文以2006年7月**省井冈山学院人文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对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东固......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刘井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系部名称: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2011级班级:2班姓名:范冬冬 学号:201115060120 调查时间:2013年2月13日—2013年2月23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周......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1 系部名称: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0910********实践单位: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蒲团......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江淮百村之安徽省舒城县五显镇上河村调查报告李凌玲调查地点:安徽省舒城县五显镇上河村调查时间:2013年8月调查人:化工11-3 李凌玲上河村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特别是每当早晨和傍......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通过我国在十六大,十一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 为了进一步响应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积极投身到学习领会“八荣八耻”重要思......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学号:101010205姓名:董美慧调查地点:辽宁省庄河市各乡镇 一、 调查背景及目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近年中国在迈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