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改培训资料之二

时间:2019-05-15 10:2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课改培训资料之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课改培训资料之二》。

第一篇:小学语文课改培训资料之二

小学语文课改培训资料之二:《语文课程标准》学习提要

[教育新闻更新时间:2003-07-08 14:40:00]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滕春友

一 从《语文教学大纲》到《语文课程标准》

2001年8月颁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具体体现,也是编写教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

教育部在研制《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过程中,于2000年对实施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再次作了修订,为课程改革作先期准备。

《大纲》与《标准》的比照见下表: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Vs《语文课程标准》

功能指向 主要针对课堂教学,为教科书的“教”提供规范。更倾向于开放的课堂,让教师“用”教科书。

内容呈现 教学内容、要求及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的叙述。学生学习目标、学习行为的描述。教学评价 明确规定学习要求,但没有描述达到学习结果的过程。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教学评价实施建议。

教材要求 直接对教材作出规范。不限定教学内容,提倡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总体来看,《标准》比《大纲》范围更宽,层次更高,突出了教学新理念,首次提出“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并落实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二 《语文课程标准》概貌

(一)总体框架

《标准》采用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方式,共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概括而又明确地描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提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的设计思路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首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阐述课程的总目标。接着分四个学段描述了阶段目标,并在其中列入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四方面的内容。这些建议力图提高教材编写质量,体现和落实课程的教学理念,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和利用好课程资源,并对课程的教学评价提供指导。

第四部分:附录包括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语法修辞知识要点三项内容。

(二)主要特点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点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2.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语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关系,打破单纯地强调语文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应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例如加大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降低对语法、修辞、逻辑的要求。

3.改善学习方式。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革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

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力图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校的日常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程标准重视对某一学段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的刻画,同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而对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过程,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从而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

(三)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标准》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其内涵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味,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比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能力”涵盖范围更广。从“语文能力”演变成“语文素养”,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语文教育在实用之外的功能,重视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强底蕴、提高修养的功夫。(教师在学习时可参阅全国小语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教研室副主任柯孔标的文章《从语文能力到语文素养》,载于2002年第3期《浙江教学研究》。)

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主要应做好:发掘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在语文生活和实践中学习语文,加强对语言的感性把握,根据汉语、汉字自身特点进行教学。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实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同时,语文课程中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不要过多地进行理性分析,或一味追求观点的整齐划一,否则将背离语文教育的特点,也会伤害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抑制创新意识。

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小学语文的教育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突破学科中心,不去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设计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与其它学科的综合联系,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说话、学语文。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母语教育有自身的诸多特点,与外语教育有本质的不同。母语教育有口语基础,有语言环境,有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学习母语不像学习外语一样主要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经过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提高原有的口语语感,培养书面语的语感。

汉语是一种古老、深厚而又独特的语言文化,其语法有一定的规律,但是缺乏严整的语法系统规则。因此,教师如果不视学生原有的汉语语感基础,按照语法体系构架的知识点去进行反复训练,其结果必定是事倍功半。汉字是方块文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教师要研究汉字学习的规律,研究识字写字与阅读写作教学以及发展学生思维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加强综合,提高教学效率。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自主学习是“基点”,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应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领悟合作过程中的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探究学习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创新意识。(教师学习时可参阅浙江省小语会会长、特级教师沈大安的文章《自主、合作、探究》,载于2002年第5期《教学月刊》。)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况。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当然,在语文课程中建立跨领域的学习的平台,应注意立足于“语文”,而不应该是漫无目标的大杂烩。

课程改革要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语文课程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各地学校办学条件可能参差不齐,但是,各地可供语文教学的资源(自然条件、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会发展、社区文化等等)肯定是极为丰厚、各具特色的。教师在教学时要在充分利用“文本”的基础上,大力开发课程资源,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

三 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两点建议

(一)制定科学、全面、灵活的教学目标

1.为何强调教学目标问题?

(1)在教学实践中,首先碰到的问题便是确立教学目标(注:《标准》中称“课程目标”,考虑到了教材编写等角度,范围较“教学目标”宽)。教师重教法而轻目标的现象屡有发生:或目标定位过高,或有所偏差,或不尽合理……这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好坏以及一些公开课的“成败”的主要因素。

(2)从课程标准体系的角度看,课程目标是其核心模块,突出地体现了课程的标准化。课程目标基于九年一贯制考虑,体现了课程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说明了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和新颖性;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阶段目标,反映了课程目标的实践性。“纲举目张”,课程目标不仅集中体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而且,以其从目标达成层面的表述方式,涵盖了“实施建议”中的绝大部分内容。

2.那么,如何设计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要全面、科学、灵活。全面:即完整周全,充分挖掘教材的各种因素,各维度的目标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或缺。科学:指教学目标定位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植根于文本,不拔高、不牵强。如《月光曲》一文的教学,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在传统的“感受贝多芬同情穷苦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强调“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德心”。这样的目标定位是科学的,与当代的社会规范是相符的。灵活:指以生为本,实事求是,在教学中随机调整乃至学生参与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达成的,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要的变化,况且目前小学教育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悬殊,教学目标不应“一刀切”。

(2)教学目标要体现“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每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知识和能力” 属教学目标的基本层面,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考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显性因素;“过程和方法”首次列入课程目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它是隐性的,但其作用极为重要,“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个维度是要靠“过程和方法”来实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标准》突出强调的目标,内容是隐性的,而其形式是外显的,它是语文学习的动力,也是人的发展所必须的。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内容与目标一一对应,将“三个维度”割裂开来,而是要在钻研文本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地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建议尽最大可能地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课堂上的师生充

满激情,得到充分的情感(情绪)体验,从而提高“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达成度。

(3)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在制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教学目标时,应避免从教师“教”的角度来叙述(诸如用“培养”、“教育”之类的词语),因为这是教师要去做的,而只是做了“培养”的工作,未必就达到了目标。因此,应该从情感态度培养结果的层面来描述目标,如《标准》中的有关词汇:喜爱、热爱、赞赏、憎恨、获得……的体验等等。真正自觉做到这样描述,即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在教学时更加明确努力方向,随机调控教学过程,发挥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方法的导向作用。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随着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力日益显现出来。在课程实验条件下,建议做到如下三点:

1.充分信任学生。爱学生,仅仅停留在“喜爱”、“关爱”的层面是不够的,应该充分信任学生。认识到小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完全平等的,信任其能力便是尊重其人格,要相信“他能行”,不能因为年龄小而小看他的能力。只有信任学生,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2.融入孩子的世界。由于生活环境及知识经验的差异,孩子与成人的世界是不尽相同的。教师要了解学生在看什么样的书?看什么动画片?爱玩什么游戏?流行什么样的玩具?喜爱什么样包装的零食?如此等等。这样,师生才能有共同语言,才能“零距离”交往。

3.提高人文涵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但是教师的人文涵养必定是深厚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中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建议仔细了解《标准》中关于课外阅读量的学段目标及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并认真对照自己!

附:小学各学段课外阅读量统计换算表

学段 《标准》建议的学段总课外阅读量 按每学段100周计的周课外阅读量

第 一 学 段(一、二年级)50000(五万字)500(五百字)

第 二 学 段(三、四年级)400000(四十万字)4000(四千字)

第 三 学 段(五、六年级)1000000(一百万字)10000(一万字)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改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

新课程的改革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它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目的在于倡导“以人为本,德育第一”的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都能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不少教师的课,“民主性”逐步取代了“权威性”,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教师尽量把读书、思考、探究的时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了。同时,教学更加开放了,注意走出课堂和书本,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前搜集,课中交流,课后拓展”等这些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形式已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所重视。

新课改,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无论是教材的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文本与教师、学生间的距离近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孩子们动起来了,课堂“活”了……但当我们用理性的目光重新审视一些课堂现象,却发现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怪圈,折射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本人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与想法。首先,课堂教学与考试内容的问题。课堂是课改的主战场。小学语文课改的目的之一是让小学生“减负”,摆脱“题海战术”。可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考试排名压力是教师一块很大的心病,要命的是:考试往往不是考学生的能力,而是考学生的熟练程度。在此情况下,为避免学生考不好引来家长埋怨、学校领导不满和社会误解,不少教师在“课改”的背后,仍偷偷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原本要1个学期学完的东西,一定要在4个月内学完,然后大量做练习题,陷入“题海战术”里。一方面,教师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另一方面,学生机械、重复的训练,变成了学习机器。说实话,这的确对考试很有用。但对学生,不仅增加了学业负担,而且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也是一种折磨,课改几年了,但还是不时的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不不知道如何是好。

其次,教学方式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给课改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解决之道。可是,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自主”方面犯了“随意性”,上课时让学生自己看书,一看到底,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没有要求,没有指导;表面上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是传统教学“放羊式”的翻版。有的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让学生合作讨论,给人感觉学生很“忙”,课堂异常“活跃”。我们不禁要问,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的一眼就能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如果个人效率比集体学习还高,为什么非要合作不可?我还看到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合作,把一句完整优美的语句拆开让三个学生合作读,这样怎么能培养出学生的语感呢?还有,小学课改惯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是“表扬式”,学生谁回答对了,教师就让大家边鼓掌边叫:“好,好,你真棒!”想以此来激励学生。这对一、二年级学生很管用,但对中、高段学生管用吗?

我觉得课程改革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改必须要将教学变成一个开放的体系

将教学变成开放的体系,重要的是以课程标准为核心,更自由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展开教学。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教师的角色仅仅是引导和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不是为了知识而教学,更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学,课堂教学注重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课堂成为真正的“生命课堂”,“生命课堂”是关注学生实际的课堂,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应该让学生参与学习。课堂教学完全可以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

二、新课改必须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每节课都有较死的任务,而且传统的教学基本以苏联的六段式教学模式为主,分为课前提问,导入新课,讲述新课,重点难点分析,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完全是模式化了的。新的教学方式应该不要求有模式的东西,而只根据知识需要自主自由地安排教学,寻求多种教学方式和途径,打破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讲为主,单向授受”的传统作法。像对话,讨论,角色扮演等等都应该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1)“对话”:对话就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对话是以教师指导为特征的,但也不能把教师的指导理解为教师对对话的过分干预和控制,否则会干扰学生的自由思考与表达。若学生只是想教师所想,说教师所说,那么这种“对话”不过是徒具形式而已,并非真正的对话。这种情况在我国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大量存在.,真正对话的试金石是看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是否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与见解。(2)“讨论”:讨论就是由教师从教材中选择有典型意义的知识点,列出不同的观点,由学生准备材料后,组织讨论,甚至辩论。讨论以问题为中心,同时要合理组织,保证学生有效参与。

我们的课程改革才买出一小步,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摸索规律,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我坚信当每个教师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之后,我们学校也就找到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了,教学成绩也就可能产生质的飞跃了。课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反复琢磨,不断探索,需要因师而异,因学生而异,只有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才能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改计划

关于语文课改设想

一、指导思想

以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教学指导思想,转变教学观念,使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确保提高教学质量;要在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改指导措施

在新课堂教学中,始终要坚持学生探究性学习、参与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这几种学习方式,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发展、发挥学生主动、互助的教学模式,对出现的问题积极应对。比如如何把握“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对学生“质疑”的处理、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合作,什么问题需要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明确对自己提出教学应注意的”八点“即:作业少一点,轻松多一点;同学交流点,课后活动点;学得深一点,扩得广一点;纪律好一点,学得多一点。在教学中热爱每一个学生,建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健康成长。

课后积极进行反思,一是进行节后反思: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功之处,得到什么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分析在合作互动中存在哪些“假互动”、“假问题”,什么地方遏止了学生的思维?什么地方出现“低效现象”; 二是对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反思。对于从作业、辅导、讲评中反馈回来的信息,都要进行全面的分析,认真思考自学的实际效果,积累成功经验,找出有待改进的地方。

三、课改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小组

本班人数较多,以7或8人为一组共为十个小组。分组的时候按优、良、中、差生合理搭配。并给每一小组的组员都安排“职务”。比如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背书组长等等。这样每个学生都在班上担任了“职务”。还可以给每个组取个响亮的名字,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授课的主要流程为:①导入新课(1-2分钟)②.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③检查自学、展示自学成果(5-8分钟)④根据目标提出尚需解决的问题(1分钟)⑤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交流(5-10分钟)⑥展示提升拓展深化(10-15分钟)⑦归纳总结,反思领悟。(2分钟)⑧.检测达标(5分钟)

3、同时还要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以用讲诉故事的方式导入,或者采用设置悬念、情景对话等方式来导入。这些方式比起简单的讲诉更新颖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首先让学生了解问题并对问题充分思考,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5、注重小组的学习。分组比赛学习,以课前预习为前提,课中学习为根本,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在问题的讨论中开发学生思维和创造力。

6、语文学习中,“读”是关键,在学习中重点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望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将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起点。阅读,在小学三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三年级的学习中成为关键,鼓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提高写作水平作铺垫。

7、在各种活动中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可以利用平时中午时间,让孩子多读书做笔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另外还可以启动说话练习,每天的语文课上,拿出5分钟的时间进行说话练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胆量。有的学生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学习语文也有了兴趣。

8、应用各种激励话语,让学生在自信中走向学习。

9、采用不同的奖励措施,比如发小奖状、小礼品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学期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一定要充分发挥各小组长的作用,互帮互学,共同探讨,共同讨论,使每个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起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展示自己的才能,力争提高课题效率。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改反思

小学数学课改反思

一、反思

课改给每一个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改革不可能照葫芦画瓢一蹴而就,一帆风顺。改革首先要从学习开始,只有努力做一个主动学习型、勇于实践型、善于反思型、勤于积累型、敢于创新型教师,才会少些迷茫,多些理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从从容容地走进课改,并使语文素质教育这面旗帜,在课改浪潮的探航中更鲜明与飞扬!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多姿多彩!

中国传统教育认为教师乃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它重启发──“豁然开朗”;重激疑──“不愤不悱”;重积累──“厚积薄发”。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启发式教学曾一度演变为“满堂灌”。教师被教材、教参牵着走,唯标准答案,唯分数,而不论知识的时效性、生活性、实用性,不论学生的语感与语文学习兴趣,学生成了答题机器。当各界人士声讨语文教学禁锢思维、脱离实际时,没有一个语文教师不感到心痛与不平。难道这都是语文教师的错吗?新课改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学习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愿意采取的方式去获得所要掌握的知识。这肯定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有些教师担心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使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师存在这种思想,必定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仅仅成为课堂的一种装饰。还有些教师认为,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课堂彻底交给学生,教师的指导越少越好,于是,当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这些教师往往无所事事,甚至做于当堂课无关的事情。

在课改教学中,有些语文课堂上,学生就是按导学案的设计学习,学生把导学案看作是试卷对待,有些学生把课文泛泛地读一遍,就做下面的环节,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让学生合作讨论,给人感觉学生很“忙”,课堂一场“活跃”。还有,小学课改惯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是“表扬式”,学生谁回答对了,教师就让大家鼓掌边叫:“好,好,你真棒!”以此来激励学生,这对一、二年级学生很管用,但对五、六年级作用不是很大。

其实,多少年来,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教材在发生变化,教师们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教材不再神圣不可侵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改变教师主宰者的地位;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键所在;自主合作式教学、多元化评价等等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亮点。

以下,是我对课改中教师行为的一些思考: 1.一味地放任自流与恪守“应试”

要进行教育改革,首先得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个位置摆正,教师应该彻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次。但是,难道一味地放任自流就是彻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吗?那还用教师干什么?可见,当前如何摆正教师主导的地位,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必要。

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鲁迅先生曾以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老师不重视引导为例来形容其必要性:在暗胡同里瞎摸,有些人摸了出来,更多的人终身留在暗胡同里。我想这个教训必须记牢。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是无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发展目标等要求。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教师应起着启发引导、点拨指导、解疑辅导、因势利导的作用。

教师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而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培养能力,激发情感,和谐发展,才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观。

2.流于形式,还是恪守“应试”

一味地放任自流将使教师无法面对考试,面对家长。而目前学校考评教师,学生成绩也是主要依据。因此,一味地放任自流肯定是不妥的。曾经尝试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去开放课堂,但很难驾驭课堂,调控局面。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做到确保学生的知识目标到位呢?以上这种引导式教学可谓是恪守“应试”,一举两得。

语文素质教育提倡以体验式活动教学为主,要求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个性,学会创新。如此恪守“应试”,求形式而不求内容,符合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吗? 3.过于依赖课件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正确认识和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教育势在必行。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鲜明地提出了“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那么,对我们教师而言,无论是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还是作为主要教学方式,都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与创新意识。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反之,封闭自守的教学行为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4.过于迷信模式与读写分家

当前,读写教学模式改革如火如荼。准确把握语文学科个性,对读写教学,对各种课型作出正确定位,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是改革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因而,模式显得愈发的重要起来。

施教者主宰课堂,已风光不再。放得过多,有放任自流之嫌;问得过多,又有观念陈旧之嫌。最好有一个可以套用的模式。况且这些模式一般都是由专家或权威人士提出来的。

模式不是万能钥匙,以不变去应万变,未必可行。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与学的主体千差万别,所以模式的运用应随不同课型,不同课文,不同课时而定。

我们不难看出,其一,教学活动进程包括教师、学生、媒体和教学内容等四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其二,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模式不是定式,它随要素的变化又会成为变式。

总之,课改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长期的摸索,逐步的改进与提高。山高人为峰,努力定成功!作为老师,只要我们的激情不止,探索的脚步不止,课改路上一定会踏出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奏响一曲曲美丽的乐章,充满蓬勃的生机和发展的活力,我们才会在课改的浪潮中不断成长!

二、展望

当课改已不在陌生时,可能我们都还在为到底什么是新课改、怎么搞新课改拷问自己。课改是不是就是课堂上学生讨论讨论就可以了;是不是课堂上给学生自己预习和做完导学案就可以了;是不是学生收集了问题老师答疑了就可以了;是不是座位换了方向就可以了.....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思考。

当我们都在为课改积极探索和付出时,可曾想过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否已经接受了我们的课改行为,我们是否为他们的发展做好了一切准备,他们是否真正在为自己的发展和未来而拼搏努力......这一切也需要我们思考。

当我们都在思考时,我觉得营造一个让学生乐学的氛围应该是最重要的,他会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和成就感。

学生乐学的源泉是能感受到老师对他(她)的尊重,无论他(她)在学习或行为上都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当他做对了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当他犯错时老师也能对他的行为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宽容;当他在进步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给予他温暖的关怀和帮助。尤其面对目前的生源状况,我们更应怀有一颗包容之心去感化每个人心灵深处的善良,相信人本善。很多时候因为我们的不经意之举把他的善给扼杀了,把他的羞耻之心给泯灭了,慢慢的他们也就没有了羞耻之心,善的内力也将渐渐退却,想改变他已是经难上加难了。我们何不在他迟到时站在门口笑脸相迎;在他不能按时交作业时说上一句“没关系,需要老师的帮助吗?”;在他上课睡觉时何不上前关心一句“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要不到宿舍去休息吧?”(不要认为这是在作秀,正是如此才能诱发他的善和羞耻之心。);在他违反纪律尤其是小问题时,我们何不给他一个笑脸,开导一下,让他没有犯错感,让他没有自责感。因为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但我们一定要给学生改错的机会,而且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包容他们,最终会感化他们。

学生乐学的动力是成功感,而我们的学生又经常不成功。其实学生的成功是相对的,既相对于他人,又相对于自己,关键看我们如何让他感觉是成功的,我们一定要把学生的成功范围界定的更宽一些,绝对不能只看分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不断渗透能力比分数重要的思想,在发展其综合能力的同时学习的能力也就随之提高了。在与学生打交道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肯定的话语和赞许的目光:打扫卫生时一句亲切的“辛苦了!”会让学生动力倍增;课堂上学生展示时无论好与不好老师总能抛给学生一句比较好的鼓励话语或莞尔一笑,让他得到自信;在批改作业别忘了附上一句简单的鼓励,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支持;考试时我们命题者可以让学生得到较好分数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对学生进行中肯的评价和鼓励,让他感受真实的成功(因为学生很在乎分数)。在新课改的氛围里有更多为学生创造成功感的机会,关键是我们能不能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他是优秀的还是不优秀的,都把学生当做一个肯定能开花的花蕾,只是时间的早晚。

学生乐学的关键是会学,每一个人不是生来就会学习的,他需要培养和正确引导。新课改对老师的要求就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我们是站在他身边的答疑者;当学生迷茫时我们是站在他前方的引路人;当学生需要救助(学习、生活、心理)时我们是及时伸出援手的施救者。无论是来自学习或者是生活上一切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积极、乐意的接受并解决了,学生能不去学吗?

课改,任重道远。学生只有乐学才会善学,乐学对学生来说要求较高,要想让学生乐学,老师更要乐学、善学,还要善教、乐教,为学生营造积极、和谐的集体环境,为学生提供团结、协作的氛围,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新课改的以后,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为了使全体教师能领会新课程思想,迅速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意识转变,使新课程培训上一个新台阶,我校通过远程培训,网上观看新课改的录像讲座,我们进一步走入了新课程,从中获取了许多课改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二、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三、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评价每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四、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它对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加速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发挥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能动性;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想、发展智力;对于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纪律,形成崇高理想;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对于发现人才,使有才能,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为结合教学,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以伟大的中华为主题的红领巾读书会,在现有的教学软件中,挑选了北京,万里长城,大运河等课件,在队会上演示讲解,通过直观的展现,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历史知识,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而且有效地激发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五.进行基本训练和智力训练

为了使学生的课外活动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我使用了一些自编自制的录音带和电脑课件,对学生进行拼音、词句、说话、朗读和智力训练。所选材料有谜语、寓言、童话、故事、诗歌、对话,以及有关各种词句的各种问题。在训练中,有的要求判断,有的要求辨析,有的要求改错,有的要求复述,有的要求说话,有的要求朗读和欣赏,还有的要求对问题分析和评价等等。

由于多媒体教学丰富多彩的声音、形象、色彩等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保障课堂教学纪律,这就为课堂活动的开展在时间上提供了保证。由于多媒体教学在内容上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这就促进了课外活动质量的提高。比如电影、电视、录象和目前的电脑课件,把人、事、物、景等,通过声、光、色、形的谐和,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听得清楚,看得明白,知识和道理易于被接受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把这些电教媒体应用于课外活动,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听、说、读、写和欣赏、鉴别等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道德、纪律等教育,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和学习时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即将全面展开,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下载小学语文课改培训资料之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课改培训资料之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小结 课程改革在我校已实行了很多年了,给我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我的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比原来活跃了,学生的......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课改阶段性小结 北元小学张晓红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课改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 认识新课改,为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只有认清看透了新课改,才能谈得上较好地实......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龙冈小学 祁慧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迎着世界课程改革的浪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今天,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期盼下,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老城小学庞述霞 时间过得真快,几年的课改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 认识新课改,为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只有认清看透了新课程,才能谈得上较好地实施。......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课程标准》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王霞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课改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将自己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 认识新课改,为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只有认清看透了新课改,才能谈得上......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四年级 刘东梅 作为一名上岗一年多的新老师,对于教改模式,课改的教学理念,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学习前辈经验,是进入教师角色的捷径。 学校为了使新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