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根沙漠坚韧胡杨绽放耀眼生命灵魂
扎根沙漠坚韧胡杨绽放耀眼生命灵魂
——读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感悟点滴
我曾听说有一个国度资源丰富、国泰民安,百姓生活无忧无虑,不用为了生计整日奔波忙碌,所做的事情就是读书学习了,羡慕之余想想都感觉那是何等的幸福;我曾在谷歌地图上穿越时空去迪拜鸟瞰几次,不敢妄想能在那“人间天堂”里度假,却在梦乡里奢想过躺在沙滩碧水之间读读自己喜欢的书,那么多么惬意的美事。一时耳畔经常关注的“黄岩岛”中菲对峙新闻惊扰了我“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梦想;一本《回到教育的原点》的书籍让教书二十四年的我顿悟心静,一切从“原点”开始做起;一块街头宣传牌不再是漫天铺地的广告语,取而代之的是老祖先传承下来的论语、诗经经典名句,驻步赏析时感觉自己的故乡高贵了许多;一棵“千年不倒、倒而不死、千年不朽”的胡杨树,让我铭记弘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阿拉善精神;一句“全民关注读书月、建设书香阿拉善”的倡议呼吁读书口号,让我心潮澎湃,不吐不快。
请看一组数据:近年关于国民阅读率的调查显示:1999年我国国民阅读率为60.4%,2001 年为 54.2%,2003 年为 51.7%,2005年为 48.7%,而2007年只有 20%。2009年“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阅读率为50.1%,较上一年度稍有增长,但仍显不足。朱永新曾指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民阅读量持续下降,阅读的品质也不断走低。更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并不因缺乏阅读而羞愧;相反,专注于阅读倒仿佛是一种病态,这种价值观的颠倒是非常可怕的。”国民阅读率呈“倒退”态势,实则印证了“国人不读书成通病”的遗憾和无奈。中新网2012年4月19日“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研究成果在北京对外发布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7.6%,比2010年增加0.5个百分点。这个“增加”说明了我们国人在阅读上又觉悟进步了。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明确告知我们:“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虽然“国人不读书成通病”有多方面原因,不可一概而论,但一个民族中若有很大的人口基数都不愿阅读,那肯定不是好事。因为不管到什么时候,人类都不应该放弃对知识、文明的渴求,不能让自己头脑丧失思考的能力。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修养、能力,更关系到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我们这个时代,虽不曾涌现出李白、于谦和鲁迅等这样大家风范的名人,也没有出现能够传诵千年的经典句段,但是近年来,“段子文化”蔚然成风。黄段子、灰段子、红段子……亲友聚会、公差会议、手机短信、QQ电邮,都成为段子的表现场所。“段子交往”为何越来越流行?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怎样看待“段子”承载的世情百态?
2009年2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访欧时,曾在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文化交流会演讲时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经常在思考,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就不仅要有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更要有人遥望星空,坚守精神家园。这样的民族才有希望,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有光明的未来。”温总理这段话意愿非常的好。谁都知道,文化是更高层次的生产力,代表着民族的精神,我举双手赞成。可现今这个社会阶段,大家都一致向钱看,包括文化人。那些纯粹写诗歌的诗人是生活不下去的。而那些长期被体制下包养的文人或诗人,除了追着形势唱几首赞歌喊几句口号外,确实并没有留下多少可圈可点的作品。其实,一个民族在发展和走向强盛的过程中,毫无疑问会渴望、呼唤一种精神。然而一个民族的精神,不是靠空喊几句口号就能成就的。
2010年11月份,阿左旗教育体育局局长闫新福在阿左旗五校出席第一次全旗 “大合作、大教研”活动时,漫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实践”的重要讲话中有一段关于“针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建议:一是教师利用课外活动或周末,陪学生逛书店;二是建议教师要给家长写一封信,希望家长陪孩子在家读书,每天读书半个小时,坚持不懈15年,就会有奇迹发生;三是打造书香校园,建设阅读长廊,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特色。这样好的阅读培养建议激起我心中的波澜: 2000年“两基” 达标到现在已经过去十二年了,国家配备的图书师生人均都达到了标准,可是使用率和阅读率上不来,多少书籍搁置在书架中蒙上了一层厚重的灰尘呀!我们都在忙什么?提质增效?生计奔波?还是坦然读书无用?感慨之余,欣慰的是有志之士在倡议
读书,有好读书者在呼吁读书。近年来,老师们的观念转变了,循序渐进地引导着学生们开始读书,教给方法,推荐好书,开展读书节活动,校园率先掀起一浪接一浪的读书高潮,校园书香建设蓬勃发展。2012年4月22日,巴彦浩特新世纪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4.23世界读书日,共建书香阿拉善” 全民读书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可谓:“扎根沙漠坚韧胡杨,绽放耀眼生命灵魂。”
“读书的习惯很重要。孩子如果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等于在他的心灵中装上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学会了读书,永远不寂寞,不会读书,永远不知所措。”这是著名教育专家的窦桂梅给予孩子读书的理念。“屋子再小,也要藏书;钱再少,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窦桂梅也这样希冀我们。就让我们回到教育的原点,反思我们从事的“花”的事业和“根”的工程是否打好了基石?
一曲《沁园春:感悟人生》警示我们:“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此乃古训。看芸芸众生,万头攒动;百年之后,还剩几人?昙花一现,来去匆匆;转眼即逝风吹云。想一想,什么能长久?惟有读书。青山长载秀丽,诗文是不朽的灵魂。学老庄孔孟,千古不衰;李白杜甫,歌赋永吟。读书万卷,天道酬勤;鲤鱼终会跳龙门。到那时,才随心所欲,下笔如神!”是啊!一点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一篇《别饿坏了那匹马》精彩课文给了孩子们童年美好的启迪;一厥《满江红》捧红了宁夏的苏峪口风景旅游区;一座“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成就了张贤亮的人生舞台梦想;一颗价值上亿的“小鸡出壳”玛瑙石点燃了秘境阿拉善的“奇石文化”激情。
人生的旅途上,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生活的故事里,奋斗纠缠或宽慰释然,阅读,得以明志。或许我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因为一本书记住一个人,怀念一段往事;因为一本书,回味童年,重温少年。忆往昔,曾几何,一本本小人书难以填满我儿时读书的好奇和饥渴,时间流逝在童年的嬉戏中;阿盟师范寒窗三年,带着梦想捧着书本流连于昏暗的路灯下和那片不复存在的桦树林中。而今,不惑之年的我,依旧在为专业素养成长而读书。
我没有华丽的语言来书写我读书的心得体会和感悟,也没有激扬文字来抒发读书情怀,只有读书七杂八素的偶得,与爱读书之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共勉而已。
业余闲来信笔,一吐为快。一杯清茶,一本名著,就着月光
虫鸣,沉浸于书海之中,分享书中的喜怒哀乐而已,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了。读书经营着我的生活。
阿左旗第八小学
雍万红
二○一二年五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