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但现代以来的语言哲学的诗化审美化转向
但现代以来的语言哲学的诗化审美化转向,打破了西方形而上学以逻辑和语法方面对语言进行的解释,认为语言在起源处是隐喻性、诗性的,强调语言的反逻辑的诗性本质,抛却了传统形而上学对于言说和逻辑的虚妄信念,对于那种没法用言语表达的或存在于语言之中的“空无”表现出越来越深刻的变化,人们一方面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人类语言的局限性,或者认为那种完整的具有同一性的终极意义在异延的语言无法出场(如德里达,)或者认为存在本身在人类的语词中无法显现,存在的显现归于词语的崩溃或寂静之音(如海德格尔);另一方面诗与哲学的地位也发生了偏转,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学更加充分地体现着语言的原初本性,它无论对于解构在场形而上学的幻觉,还是对于人的诗意地生存都具有至关重大的意义。这一倾向的许多思想家不仅坚持一种诗性语言观,对于哲学、诗学文本自身的言语表达和言语修辞也具有越来越自觉的意识,让自己的哲学和诗学写作成为诗化言语实践的一部分。由此,一种可以称为“不言诗学”(“静默诗学”)和“隐喻诗学”的“诗化诗学”日益凸显,使得当今西方语言诗学无论在诗学精神还是在诗学形态上都具有一种突出的诗化特征。透过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寻求失落的诗意是我们时代的主题,语言哲学、诗学文化的审美化是当今世界的总体趋势。
————376赵奎英 《中西语言诗学基本问题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