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大学生诚信就业教育问题的探讨
加强大学生诚信就业教育问题的探讨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 于飞
【摘 要】:近年来,由于高校的连续扩招和社会转型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事实,为了谋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已成为大学毕业生当务之急,在巨大就业压力面前,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凸显出来。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缺乏诚信的问题,这给高校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做好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阶段的诚信教育工作对于社会及用人单位和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就业社会 教学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构建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强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明礼诚信”等基本道德规范。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不诚信现象主要表现为:
1.就业推荐材料掺水造假
许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对具有“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三好学生”等等荣誉学生很是青眯,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许多毕业生在制作自我简历和求职信中弄虚作假或者借用别人材料来冒充自己。
2.面试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
现在有些用人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和时间,会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进行面试或投送简历。一些毕业生就利用网络的空子夸大自己的能力,不顾自己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想法设法钻空子,完全背离了面试中的诚信行为。
3.就业协议签订后随意毁约
在当今就业环境严峻、就业岗位激励大形势下,许多毕业生手中会捧着几个单位的签约通知书,毁约再签的情况较多,没有很好的定位适合自己的单位,最后使自己的个人诚信度大打折扣,也降低了用人单位和学校之间的信任度。
4.毕业生报到后的诚信问题
现在许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后到岗报到率越来越低,特别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大批量输送毕业生,毕业生跳槽现象很严重,有的毕业生才离校一个月就连续换单位,毕业生的连续跳槽势必加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不信任。
5.不按期偿还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帮助贫困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解决上学难问题所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诚信是助学贷款能够长久坚持下去的保证,只有双方都讲诚信,银行按时放贷,学生按时足额还款,这项工作才能长久坚持。但是现在个别毕业生未按期偿还贷款或拖欠贷款,导致银行风险增大。每年都会出现银行大面积催缴贷款或利息工作,更为严重的出现本人诚信记录挂上银行黑色名单中,给自己造成很大不便与影响,这也是不诚信的一种变现。
二、出现大学生诚信缺失,既有客观层面的原因,也有主观层面的原因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社会上诚信意识的缺失
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增加与社会大环境诚信意识缺失有密切关系。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社会诚信意识在消退,“拜金主义”滋长,在利益面前诚信变得脆弱不堪,违约、经济纠纷等越来越多。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信用监控系统的不完善,使守信者缺乏保护,让失信者从中渔利,社会道德规范对众多不诚信没有约束力,不诚信行为也就有了畸形发展环境。
2.高校诚信道德教育的弱化
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从而导致了德育评价体系和道德教育的缺失,只重视知识的培养,难以培养出真正的真善美情感。道德教育只习惯于通过课堂教学灌输,习惯于通过行政手段来规范学生行为,不善于利用咨询的方式进行引导,这样也就难以培养出真正的诚信道德情感。
3.社会沉重的就业压力
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强烈的就业愿望的矛盾是诱发大学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随着我国高校的盲目扩招每年的毕业生数逐年增多,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市场出现结构性饱和,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毕业生为了尽快的找到满意工作岗位,就把诚信道德抛到九霄云外了。
4.用人单位的不规范
有些用人单位利用自己的主导优势,出现不能信守承诺。目前就业市场是买方市场,一些用人单位在占据主动地位时,不严格遵守双方所签协议履行条约,遵守条款意识淡薄,用工不规范,使学生到了岗位后出现:无休止加班、收入、福利、住房、三金缴纳等无保证现象时有出现。
三、如何提高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促进诚信就业,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的良好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活动,把德、智、体、美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营造健康高雅校园文化氛围,注重校园文化陶冶与育人功能。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大力营造体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氛围,正确发挥舆论导向,抵制不良风气对校园文化的侵蚀,净化校园环境,净化大学生心灵,升华大学生情感。
2.发挥教学主渠道
在教学中,发挥各学科各门类同德育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做好思想道德教育是主渠道。挖掘各学科自身优势与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全体教师教书育人作用,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教育。立足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人生社会行为取向、社会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感,成为全面发展的德智体美社会需要的全方面人才。
3.大力抓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咨询老师,制定心理健康咨询计划,明确教育内容和方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择业就业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增强其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4.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和大纲,提供必要的制度和费用保证,积极探索社会实践与专业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长效运转机制,有计划的让大学生深入社会一线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勤工助学等社会活动,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受到锻炼。
5.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趋于大众化的今天,要特别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新生刚刚入学开始就应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提早了解自己所学专业设置,帮助他们确定职业志向,制定生涯目标,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
6.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从新生入学起建立健全学生的诚信记录档案。建立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诚信奖惩机制,对于大学生的有关情况进行全面信用评价和记录,促使大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严守诚信底线.7.狠抓德育队伍教师自身建设
建设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专兼结合、结构优化、功能健全、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教师队伍,开展培训工作,提高队伍素质。大学生德育工作主体是:党政、学校学生部门、就业部门、辅导员班主任等,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形成一支强大的德育培养力量。加强自学道德修养、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路人,处处为人师表,全面提高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题中之义。因此,要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高等院校就必须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健全诚信机制,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大学生诚信就业的提高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完善,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因素,只有这些因素健全完善,并很好的协调一致,大学生的诚信择业、就业才能真正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立彬等高校扩招后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秦自强等大学生就业指导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 搜狐新闻2006
第二篇:大学生教育问题
大学生教育问题
一、概述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总体素质应该说是好的。虽然出现了像马加爵这样的个别案例,但他代表不了当代大学生。应该肯定,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祖国非常热爱,对党和政府正确的方针政策高度认同,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无论是眼界、理念,还是思想,他们都比过去时代的青年更加成熟、更加理性。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事实上,这些年,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群体和先进个人不断地涌现出来。大学生支教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支教队员们都是国内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可以想象,如果不去西部支教,他们完全可以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和丰厚的薪水,完全可以享受舒适的生活,但是他们选择了西部,选择了艰苦的地方,选择了接受困难的考验,自愿到西部贫困地区去支教。他们和千千万万的青年志愿者一道,用自己的心血、辛劳和汗水,用知识播撒希望的种子,将火热的青春献给了西部的教育事业,他们才是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代表。如果只看到马加爵,看不到这些先进典型,那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应该坚持用先进青年的事迹作为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和激励青年,号召广大青年向身边的典型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新情况、新问题
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关注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第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引起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认同竞争,期望创业,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强烈的效益意识等,大学生比以往更期望有一种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环境。第二,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之一。一些学生希望通过网络来听到更多方面的声音,并自信能够对信息真伪作出判断;不少学生把网络作为在校园中发表言论、交流感情的最主要场所,从网络开始流行的一些词汇现在已成了不少学生的口头禅。网络正在极大地改变着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青年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第三,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独生子女承受父母家庭太多的期望,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还不强,进入大学以后,竞争环境更为激烈,一时的不适应容易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四、大学生思想道德潜在的危机及其动因
大学生思想道德潜在的危机及其动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道德取向的迷惘与混乱。在社会转型期间,主导(主流)价值系统受到挑战和冲击,原先理所当然的价值观遭到一些人的怀疑,乃至被否定。我们已知,市场经济被选择是因其有效率优势,而效率受人青睐的根本原因是它能带来更多的利润、财富或者说是金钱。当市场经济将效率作为首选价值时,也就等于在规则的设计上将金钱提升为社会价值尺度,这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使然。但有的人们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交换作用给予了最大限度地扩张,以至于仿佛人的各种需求和欲望都可以凭借金钱而获得满足和实现。正是由此,拜金主义在市场经济社会确实拥有了更有利于它生长的土壤。令人担忧的是,时下这种金钱与人的双重异化已在以不可小视的数量发生,许多本来属于理所当然的光彩价值观的东西,都被有的人当作了待价而沽的拍卖品。第二,道德调控的弱化与失当。一是道德规范失当。当前的道德规范表现出重理想,轻实际,重说教,轻操作的倾向。道德既在于“应该怎么办”,更在于“究竟怎么办”。而现在的道德教育是针对性可操作性差,空挡多,环境不好或缺失,以至于出现人们无所依托的社会道德空场。二是道德评价失据。经济评价拒斥道德评价的观念大大抬升。一些人认为,经济和道德分属于不同的领域,市场经济关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的评价,它与道德评价是对立的。现实中昧着良心干坏事——惟利是图而损人利己的“缺德事”随处可见。三是道德监督松懈。社会道德体系的背后需要强有力的监督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舆论,它是一个社会道德水平的试金石。当一个社会道德监督的声音非常细弱时,表明该社会的社会成员道德水平降低,社会已经出现道德危机。最后是道德保障的乏力。在社会转型期,大量不道德行为不仅仅是纯粹个人私德意义上的小节,也侵犯和损害了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已经突破了最低的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对此不只是要对其进行道义上的谴责,更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纪律或法律的惩戒。
第三,道德导引的错位与困境。一是人生价值观的功利性比重加大。近年来由于一些人受西方萨特、尼采和弗洛伊德等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影响,使得这种功利化倾向在人们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关系的关键时刻体现得很强烈。譬如我们高校有的学生,在报考入学和求学动机时,从原来的崇名到现今的崇实;在毕业和择业的意识上,从原来的服从国家需要到现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处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和朋友之间等人际关系时,从原来的以人情友谊关系为重到现在的经济利益关系为重等。此外,道德评价的标准呈多维倾向,善恶不分、良莠杂呈的现象在社会变迁期纷至沓来,给社会主流思想道德及其评价体系造成很大冲击与影响。二是?受社会上这些负面东西“多重同构”的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范式也呈现“多重同存”的情况。有的重于精神富有和人格修炼,有的追求物质享受。在人生价值领域,也有多种分野,或者是几种因素在一个人身上交织或交互发生。有的既赞同“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也赞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有的“以天下为己任”,也有的“以自我为圆心”;有的学生表层上求新、求变、求异,深层还是向往“知足常乐”;部分学生渴望竞争,但在行动上举足不前,害怕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有的人崇尚、羡慕高尚的人生,又不能无视物质与金钱的诱惑,徘徊于精神与物质、理想与金钱之间。如此复杂生动的人生理念,是社会生活变迁的客观体现,是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分化的必然结果。
五、方法及措施
第一,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一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所有大学生都明白,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寄予殷切期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二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道德素质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道德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高尚的道德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进行道德自律。这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他们一生的影响很大。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对于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在大学生中深入进行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高校要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各个环节;要结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道德理念,强化道德素质,升华道德境界;要引导大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四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深化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认识,积极探讨为人民服务的实现形式,从大学生的现实思想觉悟和实际道德水平出发,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地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五要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集体主义精神。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在对社会奉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六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信意识,使大学生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第二,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共青团在全面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先进性。“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是团的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是共青团工作又一项重要原则。坚持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武装青年,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是共青团的一贯任务。
二是自主自律性。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性是非强制性。学生多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出发,自觉自愿地参与各类活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同时又注意调整自己,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共同发展。三是时空广延性和灵活多样性。从团员个体来看,团的意识伴随团员的身份作用于主体活动的一切时空;从高校团组织的活动情况来看,它涉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团的教育伴随着团员时时刻刻,而且团的教育活动形式是多样的,有思想教育活动、文体活动、组织活动等等;在各项活动中,又包含着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且很多活动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任务的改变,需求的变化,又不断做出灵活多样和富有针对性的变化和创新,从而使团的教育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
四是氛围感染性。高校共青团通过自身组织及其指导下的学生会、社团组织,作为校园建设中一支令人瞩目的有生力量,以其广泛参与,积极建设和注重引导的精神,大力营造创新、团结、拼搏、实践、成长的浓厚氛围,学生身在其中,深受感染。此外共青团通过宣传学习先进典型人物,通过大量的评先评优、推先创优等活动,教育、激励着广大学生。五是创造性。一方面高校共青团为了适应不同时期学生成长的不同需求,总是在其工作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广大团员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中,青年人争强好胜求新求异的本能在同等群体氛围的刺激下,较容易转化为求新的欲望,进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实践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第三,发挥高校阵地作用。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一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三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管理之中,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
第三篇:2012.11-大学生诚信就业倡议书
毕业生诚信就业倡议书
2013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
升入大四,你们正式踏上了自己的求职择业之路,努力向人生更大的目标奋进。首先,预祝大家在就业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交织,毕业生就业竞争异常激烈。面向人单位的调查表明,当前,在制约毕业生求职和职业发展的因素中,诚信就业问题尤为突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社会,诚信缺失问题已引起极大关注。据用人单位反应,在招聘工作中发现,大学生求职时存在着虚假简历、随意违约等不诚信行为,这不仅给毕业生,也给学校造成了恶劣影响。诸多单位,会因此而缩减对学校的招聘计划,直至停止在学校招聘毕业生。
2013年,全国有就业需求的应往届毕业生多达千万,宏观就业形势严峻,我校毕业生6038名,是人数较多的一年。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不仅需要用扎实的专业基础在竞争中取胜,更要以良好的道德品质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诚然,当今社会不诚信现象屡见不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最终将建立诚信的竞争机制。
为展现我校毕业生的良好风貌,维护的学校良好形象,营造积极就业、诚信就业的良好氛围,我们向全体2013届毕业生发出倡议: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
2.树立科学合理的择业观,抓住机遇,能够及时签约,谨慎签约,不随便违约。
3.确保求职材料的真实性,如实反映在校期间的思想素质、学习成绩、社会实践、荣誉奖励等情况,务求展现真实的自己。
4.发扬互助精神,在自己签订就业协议后,做好同学之间的互助推荐,帮助未就业同学及时获取就业机会。
诚信乃就业之基,立人之本,预祝2013届毕业生顺利就业,开启职场新征程。
就业指导工作处
2012年11月15日
第四篇:浅析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教学论文(手写)题目
系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摘要: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的延续却在政治,经济,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显现出一种危机。大学生,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在面临利益,美德不得兼得的情况下,一部分人果断摒弃后者。高校扩招,毕业大学生人数逐年大幅上升,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不诚信现象也越来越频繁。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调查,大学生就业的不诚信行为,具体表现形式多样,程度不一,在社会上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是一种不和谐的氛围。究其原因,学校,家庭,用人单位,学生个人都负有不同程度的责任。当不诚信问题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的时候,社会各方就应该反思并采取有力措施来改善这一社会问题。找准源头,对症下药是当务之急。作为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准毕业生,我们更应当加强自律,抵制诱惑,诚信就业,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一个品性优良的社会人,为社会营造一种诚信,和谐的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诚信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扩招,毕业大学生人数持续飘高,人才竞争白热化;部分大学生个人价值观不纯粹,功利化,社会诚信也变得越来越理想化。现在在个人简历上,用人单位面试中,招聘会上,不诚信现象屡见不鲜。夸大的个人能力,虚构的个人证书,编造的社会实践经验,夸夸其谈,天花乱坠。用人单位选拔人才难度增加,考量人才的标准模糊不清,真正有才学的人投路无门,社会风气浮躁虚夸........实践调查身边大学生就业的不诚信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了解现象的现状,分析原因,讨论改进措施,以达到自我教育,树立榜样,感染他人的目的。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1,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应当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尊崇的言行准则。
2,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大学生应当自觉树立诚信的价值观,诚实守信,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积极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研究框架
1,实践调查,了解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现状,具体表现;分析其各方面的原因
2.针对出现的诚信问题,社会各方应采取哪些措施改善
3.,我们大学生本身又当如何来提高自身修养,减少在就业中不诚信事件的发生。
三、主要调查结果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现状。1.简历“注水”,推荐材料弄虚作假;
一些毕业生为了能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使出浑身解数“包装”自荐材料:编造履历、伪造证书、虚构荣誉、夸张专长、编造工作经验等等。据调查某些高校居然冒出了近百名学生会副主席。2.先就业后择业的不良观念,致使频繁跳槽;一次大学毕业生就业价值观与就业指导调查,就业态度一项中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高达57.5%。另据广东省高等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联合进行的《大学生择业状况及心态调查报告》,大学生对“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认同率高达80.9%。3.脚踏两只船或多只船,随时准备违约;大学毕业生毁约现象严重,已成为近年来不争的事实。广东省教育厅曾对2000多家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情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批量招聘的应届毕业生有三成毁约。遇到好的单位就签约,遇到更好的单位就违约。又例如:成都某些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季,海投简历,各种面试,目标不明确,在同时签约多家后,选择最好的企业,带给签约不去的企业一定的损失,这种违约行为使得企业不得不封杀大学毕业生。4.助学贷款不按约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是对困难学生的扶持,但是部分获得助学贷款的大学毕业生想当然的以为这是国家给予的帮助,发放的贷款是国家出资的,或者即使知道是银行借款,但仍觉得银行的钱就是国家的钱,因为缺乏作为借款人应有的还款自觉性。甚至有部分毕业生实际上已有偿还的能力,但仍恶意拖欠助学贷款。
(二)其他各个方面调查结果
不诚信现象频现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因素
传统道德断层的冲击,诚信意识淡薄。过高的期望和攀比心理,对就业形势缺乏整体宏观的把握
2、学校因素
学校应教育部开展的就业指导,内容一般是宣传就业制度法规、求职方法、技巧等,而缺少诚信教育的相关内容。为追求高就业率,个别高校默许学生造假,管理不到位,助长了造假的不良风气。
3、用人单位的因素
企业自身缺乏诚信。很多用人单位用“高薪”、“大城市户口”等作为诱饵,而实际的工作环境、薪酬福利、培训机会等与实际大相径庭,大大加大了毕业生违约的可能性。人才招聘高消费。目前单位招人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误区:学历越高,证书越多,能力越强;用人单位列出的众多学历,证书,实践经验等条条框框,一定程度上诱使部分学生按照用人单位要求“动脑筋、想办法”。
4、外在因素。
a.高校毕业生激增,就业形势严峻。
b.社会现实中失信成本偏低。
c.教育机制、管理体制的不完善。重专业轻道德、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
轻引导的高校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毕业生人格的不健全。
d.法律、法规不完善和监管缺位。
四、主要结论及建议
学校:必要的思想教育是必须的,就目前教育力度来看,不是强度不够,而是没有让学生真正深入内心。学校可以多引进国外对学生诚信教育的做法,比如多采用案例教学,无领导小组讨论。教育管理上要讲诚信。教育的诚信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学校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理念,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发挥教育者自身的表率作用,杜绝种种失信行为的发生。对学校和教师的失信行为要有相应的惩戒措施,建立个人诚信记录。
家庭: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表率行为对一个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家长,首先要密切关注自己孩子的一举一动,对于孩子一些失信行为,要予以教育,更要身体力行,要求自己也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其次,对于别人的孩子要有“把天下的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的观念,形成社会大家庭的意识。家长应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任何小细节力求做的完美,让孩子们能够在一个诚信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政府机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弥补法律法规一些漏洞,建立一个良好信用秩序。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经济社会的道德底线。在法制社会里,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法律是一种最低的道德准则。现代民法一般都把“诚实信用,公序良俗”作为基本原则,如果违背了则会导致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或者对民事主体的一系列不利后果,都必须受到处罚和制裁。
舆论媒体:对于很多政府官员,用人单位,求职者的不诚信做法,加大力度曝光,不偏袒任何一个群体,力求公平公正。对于典型的诚信榜样,加以褒扬,扩大影响。努力营造一种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教育问题
关于大学生教育问题
10经院国贸曾莉
学号:2010050263
大学生是社会的后备人才,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如何,都会对祖国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青年强,则国强。因此,关于大学生的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关系到祖国以后发展的路径。在大学,这个人生的最后一个象牙塔,本应该是知识的殿堂,是纯净、发奋、上进、积极的世界。大学生在大学里也应该是渴望知识,积极向上,充满正气的青年,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些关于大学生的新闻却让人十分的心寒。药家鑫案,“我爸是李刚”案,“露腿学士照”案等等反映了当今大学生的一些问题。当今社会的人们,谈起大学生时,很多时候会把大学生和“浮躁”、“冲动”、“自私”等的不良词语联系在一起,觉得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他们所接受的知识程度是完全不成正比的,成了社会批判的对象。的确,当今的大学生群体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浮躁、对未来的迷茫,都是造成大学生问题的重要因素。就中国现时的教育制度来讲,大学生是经过了6年小学,3年初中,3年辛苦的高中拼搏才能踏入大学的殿堂。在他们还没进入大学时,已经身受重压多年。然而,当大学新生们刚进入大学还天真地认为可以得到解放时,又面临更大的压力-------考研、找工作、恋爱、种种的不公平现象等等。很多大学生已经不再把大学当做知识的殿堂,不再是个可以自由追求梦想的地方,反而觉得大学是个职业学院,他们在功利地学习,功利地参加学校的活动,功利地追求好成绩,一切都是为了给自己增加找到好工作的筹码。大学是个好工作的“敲门砖”。甚至,连恋爱也是因为寂寞,因为跟风。大学生的浮躁跟当今社会的浮躁有很大的关系,社会的浮躁,造成大学生的浮躁。
对于大学生浮躁的问题,应该对大学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
第一,应该改革大学的考试制度。大学已经不是高中,考试形式不应被限制。大学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要鼓励学生思考,创新。如果又要把考试形式限制成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每题又有标准答案,给分又是像高中的政治考试那样根据点给分,那样就只能一直把大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高中那种应试教育的陈规中。大学的考试应该给予授课老师更大的自由,考试的形式可由老师决定,也应该问问学生的意见。并且,大学考试的成绩也不要与太多功利的东西挂钩。
第二,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这种心理教育并不是那种只有形式、空虚的教育,不是召集一班人在某个时间开个班会。这种形式的心理教育,学生是听不进去的。更好的形式是,恢复大学的导师制度,在一定的时间段导师找学生单独谈话,在谈话的同事解答每人不同的实际问题,灌输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希望老师可以充当朋友的角色。
第三,大学生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社会的问题。应该加强社会公平方面的建设,社会公平了,大学生自然没那么大的心理压力,自然没那么多对现状的不满,心理问题也不那么容易产生。
大学生自己本身也应该有意识地保持积极向上、耐心、对知识上下求索的心态。不作无病呻吟之态,乐观向上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