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说教材说课标演讲稿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研课标 说教材
莘县河店镇中心初级中学初一年级组 冯培印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研说的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册教材。我的研说流程是说课标:课程总目标、本册书的内容标准;说教材:教材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教材比较、知识整合;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
(一)总目标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总目标如下:第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识记生字新词;通过阅读与欣赏积累优美的词语、领会深刻的语句。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感知能力。关注综合性学习,锻炼口语交际及习作水平。
第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培养科学精神、体验亲情等多种情感,培养艺术情操,为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内容标准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七年级上册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一,识字与写字
1.能较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灵活运用多种检字方法。
2.学会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逐步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阅读
1.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材料,掌握朗读要领,通过朗读整体感受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达500字左右)。
3.学会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能逐步运用圈点勾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迅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提取关键信息。
第三,写作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学习记叙文写作,学会根据表达的中心来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恰当运用表达方式;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做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中心明确;初步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3.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4.培养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在写作过程中学会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第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与人交流学会把握对方传递的主要信息(根据对方的语气、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会用语言感染他人。
5.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6.学会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兴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基本做到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7.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基本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第五,综合性学习
1.学会根据课本分单元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初步学会确定活动的项目、过程,并参与活动的开展,初步学会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学会从书籍资料或其他传媒中获取有用的相关信息,初步学会对材料进行一定的整理加工,丰富语文素养。
二、说教材
(一)编排特点1.教材紧扣课标,体现时代特点,选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成长,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2.内容呈现上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强调读、写、感、悟。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教材选文文质兼美、关注不同文体的编排,知识衔接紧密,注重情境化、生活化、综合化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整合。
(二)编排体例
本册书的编排体例是:主题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采用专题单元的编写体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不分文体,文白混编,共有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前有单元导语,概述了这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综合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能力。每个单元有 5 篇课文,每课包括课文导语、课文、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4部分,课文导语有时是对这一课的总述,有时设置了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精选经典的文章,文质兼美,涵盖古今中外,文体多样,文化多元。研讨与练习重在理解巩固内容,拓展延伸,检验教学效果。读一读,写一写,体现了对字词积累的重视。
(三)内容结构
教材努力突出人文性和工具性,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内容结构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教材还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名
著导读、附录共五大部分。
1、本册教科书共6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5课,略读课文(标*号)15课。每单元5课。另外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引读》《硬笔书法》等三个附录。
2、写作分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和课外练笔。
整篇写作计划8篇,注重速度和篇幅训练;片段或短文写作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与比较鲜明的课文写作特色(如:由一件小物引发的人生感悟)每单元安排一两次(限时限量完成);课外练笔要求学生形成习惯,有感而发并精雕细琢,每周一检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口语交际集中安排6次,分散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也有适当安排。
3、综合性学习安排6次,内容涉及自我介绍、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谈上月球的奥秘等等。
(四)教材纵向整合通过整合让知识更加系统,便于在教学中前后联系,充分把握各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和重点。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5、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二)评价建议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书面考试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有以下评价建议:
1、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知识能力的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学以致用情况;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要注重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通过平日布置的创新性作业,看学生能否主动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把学生的课堂发言、日记、作文、心得体会、研究报告等作为评价的依据。
2、课堂及时评价和学业成果评价相结合。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考察与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从学生课堂表现,课外阅读记录、习作、活动记录、学情检测等方面进行评价,重过程,轻结果,多鼓励,少批评,即时诊断,增强信心。
3、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既要教师评价,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结合家长和社会的评价,运用各种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四点指出,“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是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为此,教学时要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立足教材资源:
立足教材资源要充分利用教材和配套资料。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
第一、课外阅读。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课内资源的不足。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丰富的语文知识,现在学生阅读课外名著已成为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二、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上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素材库。第三、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第四、人力资源。学生自己富有个性化的生活经验和奇异多彩的想法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教师、家长、社会各界人士,也都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我研说的内容就是这些,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莘县河店镇中心初级中学初一年级组 冯培印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语文说教材说课标演讲稿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研说的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册教材。我的研说流程是说课标:课程总目标、本册书的内容标准;说教材:教材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教材比较、知识整合;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
(一)总目标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总目标如下:
第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成长的快乐,寻找成长的足迹。
2、珍视亲情、友情、乡情,学会理解、尊重和关爱他人与自然。
3、走近英雄人物,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4、增强探究的热望,培养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
5、扩大精神的视界,丰富对人生的理解。
6、领会古人的思想,提高对事物的认知和探究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第二、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准确运用。
2、提高朗读能力,要求吐字清楚,读音正确,停顿得当,读出语气和感情。
3、注意生活中得语文现象,在实践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自主探索。
4、学习叙议结合,以小见大,借物喻人和对比的运用。
5、引导学生欣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6、学习、积累有关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7、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与收集整合资料的能力。
8、培养学生想象力,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和认识,应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争辩。
第三、过程与方法
1、深入品味,联系生活,品析重点语句,获得人生启迪。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提高情感表达技巧,揣摩情感挤掉,体会课文意味。
3、深入品味,联系生活,感受精美语言,理解富含哲理的语句和人生格言。
4、学习分层写景的方式,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5、注意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联系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
(二)内容标准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七年级上册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一,识字与写字
1.能较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灵活运用多种检字方法。2.学会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逐步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阅读
1.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材料,掌握朗读要领,通过朗读整体感受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达500字左右)。
3.学会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能逐步运用圈点勾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迅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提取关键信息。
4.背诵古诗文,吸收民族文化智慧。5.扩展阅读面,加大课外阅读量。第三,写作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学习记叙文写作,学会根据表达的中心来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恰当运用表达方式;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做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中心明确;初步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3.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4.培养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在写作过程中学会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
5.初步学会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基本做到文从字顺。学会互评互改作文,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第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与人交流学会把握对方传递的主要信息(根据对方的语气、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会用语言感染他人。
5.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6.学会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兴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基本做到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7.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基本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第五,综合性学习
1.学会根据课本分单元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初步学会确定活动的项目、过程,并参与活动的开展,初步学会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学会从书籍资料或其他传媒中获取有用的相关信息,初步学会对材料进行一定的整理加工,丰富语文素养。
3.通过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5.通过活动初步学会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说教材
(一)编排特点
标准的精神,教材在选文、练习、活动等方面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挺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二)编排体例
本册书的编排体例是:主题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采用专题单元的编写体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不分文体,文白混编,共有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前有单元导语,概述了这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综合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能力。每个单元有 5 篇课文,每课包括课文导语、课文、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4部分,课文导语有时是对这一课的总述,有时设置了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精选经典的文章,文质兼美,涵盖古今中外,文体多样,文化多元。研讨与练习重在理解巩固内容,拓展延伸,检验教学效果。读一读,写一写,体现了对字词积累的重视。
新教材淡化了文体的概念,每个单元以内容的相同或者相近为依归,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既有诗歌(《理想》),又有散文(《短文两篇》、《我的信念》),还有古文(《〈论语〉十则》)。
每个单元后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一个主题活动为统帅,使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互关联,互为影响,这是一个亮点。新教材仍然传承过去那种“讲读(精读)、自读(略读)”的做法,将每个单元的自读(略读)课文用星号标出,本册有14篇略读课文。安排了五篇古诗文,相当于一个单元。将要求背诵的十首古诗词附在后边,还附有三篇名著导读文章,另附有《硬笔书法》、《写好硬笔行楷字》。
(三)内容结构 教材努力突出人文性和工具性,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内容结构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教材还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共五大部分。
1、本册教科书共6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5课,略读课文(标*号)15课。每单元5课。另外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引读》《硬笔书法》等三个附录。
2、写作分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和课外练笔。
整篇写作计划8篇,注重速度和篇幅训练;片段或短文写作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与比较鲜明的课文写作特色(如:由一件小物引发的人生感悟)每单元安排一两次(限时限量完成);课外练笔要求学生形成习惯,有感而发并精雕细琢,每周一检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口语交际集中安排6次,分散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也有适当安排。
3、综合性学习安排6次,内容涉及自我介绍、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谈上月球的奥秘等等。
(四)教材比较
七年级所使用的课本是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形成的一本既继承传统又具有革命性的新教材。这本教材继承了以往教材的一些篇目,保留了一些传统的选文,继续重视字词义,古诗词的夯实;特别是传统重视的语文朗读能力,在新教材中仍然被提到重要的高度上来。朗读能力的提高是一种综合性知识及能力的培养:首先,朗读的基础是对字形,字音的正确识读,继而是停顿的准确,然后是动感情的朗读,这些都是基于对文章最基本的理解。
七年级教材最重要的特点应该是“语文学习的革命”。革命性在这本教材中表现得十分充分,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在单元设置上打破了体裁的局限,而是以主题为轴心统摄每一个单元,而每一个单元的主题则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生活无处不语文”,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这册书的讲授部分一共有六个单元,主题提分别为:①关爱生命②体味人生③感悟自然④探索科学⑤诠释亲情⑥想象世界。围绕这些主题,选用了各种体裁题材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古诗文,小说等来进行诠释。这些主题以及统摄下的文章不仅使学生学习到语文知识,提高了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情感得到触动,并且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感到本册教材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充分。
第二,上面已经提到这本教材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这不仅表现在它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训练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语文能力,还表现在它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主要表现在各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中。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分别是:①这就是我②漫游语文世界③感受自然④探索月球奥秘⑤我爱我家⑥追寻人类起源。这些单元训练的设计,一方面与本单元所讲授的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孩子们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可以立即将在文章中学到的知识,方法用在综合性训练上,做到及时的学有致用,一方面它兼顾了语文训练的各种能力,比如第一个综合性练习《这就是我》。这个练习让学生在课下做了一定的准备,收集了各方对学生本人的评价,包括他自己的评价,形成一个演讲稿,主题就是“介绍你自己”,在介绍过程中能够,不仅锻炼了他们当众说话表现自我的能力,也为老师尽快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达到同学们之间迅速了解的目的,可谓“一箭三雕”。
当然,新教材绝对不会忘了对新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在这本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信息社会的“投影”,课本提醒学生借助各种媒体,广开语文资源,搜集语文信息,并且让学生互相交流信息,学会合作与分享。以文章《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为例,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就月球起源的三种说法中感兴趣的一种,课外搜集资料写成文章并且在班上交流。很多同学从网上搜索资料,并打印成文,系统地进行了解和学习。
这本教材的“革命性”还体现在对教师传统授课方式的颠覆和对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革新。老师不可以再是学生学习上的“带路人”了,而要成为“指路人”,路上哪有好风景老师会指给学生,但学生选择什么路径以及他对“风景”的如何领略则要靠他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新方法。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语文学习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则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另外需要提出的是:这册书后附录了名著导读并且介绍了阅读名著的自读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多利用工具书等。它选择了《繁星》《春水》,《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书中精选片断作为范例进行了指导,这种指导言简而意赅。
(五)知识整合
通过整合让知识更加系统,便于在教学中前后联系,充分把握各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和重点。
以第一单元为例,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都是以“人生”为主题组元的,但是侧重点有所区别,第一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的,“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进入初中学段,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一个12岁少年,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孩子们共同的目标。在这个起点上,一个12岁的少年,也将面对种种困难。集中地阅读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是初一新生非常需要的,从中可以得到非常有益的启示。同时可以发现,自己的人生,就是自我表达的一个重要领域,可想的,可说的,可写的太多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就打通了联系语文与生活的第一渠道。?
从课文内容上说,五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题材回答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总问题。《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走一步,再走一步》,讲了一个陷入艰险而后终于脱险的小故事,说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生命生命》从动物、植物、人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生命严肃的思考。《紫藤萝瀑布》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又由藤萝的盛衰,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丛草、蚊虫、土砾、癞虾蟆,幻象迭出,有一种物外之趣。
五篇课文乃人生面面观,既涉及理想,又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又说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体裁、时代、国别上,也作了精巧的建构: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教材使用者不难发现编选的匠心。
从课文可读性上说,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难易适度,使学生感觉亲近。比如,《在山的那边》是从小时候的憧憬和向往说起的,极易引起共鸣。《走一步,再走一步》回忆的是童年生活,足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童趣》回忆的是童稚时代的物外之趣,更容易激发兴趣。
单元编排顺序,常规是先精读后略读,本单元有所突破,一略一精,不但考虑到课文内容的逻辑联系,而且考虑到新学年开头的教学氛围。第一课安排略读《在山的那边》,第二课安排精读《走一步,再走一步》,内容上从粗线条到细线条,学习情绪趋向稳定之后再行精读,效果可能更好。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为“这就是我”,作自我介绍,既与阅读内容紧密结合,又跟学校生活密切联系。活动方式不很繁难,便于启动尝试,便于积累经验。
本单元在初中学段是起始阶段,教学要求也是起步性的,从阅读理解上,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着重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学注重过程性评价,全方位多角度掌控学生的语文学习。将作业、背诵默写、口语表达、课外阅读、写作训练等纳入平时考核,使学生关注自己平时的作业、上课的表现,背诵默写的检查,让平时扎扎实实的落实在语文期末考试中张显作用。
2.建议启动“阅读工程”。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本年级内启动“阅读工程”。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定时检查学生阅读进度,组织学生撰写读书心得和体会,并进行评比展示。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关爱学生,走进学生心灵,结合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七年级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多样活动,如书法比赛、听写比赛、诗文朗诵比赛等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4、七年级语文教师动态关注学生学习,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激发动机·培养兴趣·让学生“乐”学语文,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就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力发现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闪光点,善于捕捉到每一个学生每一点很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又能提高学习语文的激情。
5、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
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6、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
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7、.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二)评价建议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书面考试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有以下评价建议:
1、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知识能力的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学以致用情况;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要注重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通过平日布置的创新性作业,看学生能否主动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把学生的课堂发言、日记、作文、心得体会、研究报告等作为评价的依据。
2、课堂及时评价和学业成果评价相结合。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考察与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从学生课堂表现,课外阅读记录、习作、活动记录、学情检测等方面进行评价,重过程,轻结果,多鼓励,少批评,即时诊断,增强信心。
3、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既要教师评价,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结合家长和社会的评价,运用各种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四点指出,“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是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为此,教学时要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立足教材资源:
立足教材资源要充分利用教材和配套资料。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
第一、课外阅读。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课内资源的不足。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丰富的语文知识,现在学生阅读课外名著已成为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二、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上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素材库。
第三、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第四、人力资源。学生自己富有个性化的生活经验和奇异多彩的想法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教师、家长、社会各界人士,也都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我研说的内容就是这些,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学 校:昌乐外国语学校 姓 名:张 晨阳 日 期:2012年1月
第三篇: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标,说教材材料 芝瑞总校:张喜翔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上册,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册进行研说:
一、说课标
(一)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
通过数学学习希望学生能达到以下四方面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
●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 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 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数学思考
建立 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3)解决问题
能综和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 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4)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二)、说内容标准
初中数学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这些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现实中的问题可以构建有效的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问题。从而体现“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空间与几何”的内容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初步的识图、作图等技能,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来帮助人 1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综合与实践”不作为独立的一块内容,而是同与其最接近的知识内容相结合,教科书在每一册都安排了1~2个“课题学习”,每一章都安排了2~4“数学活动”。这样处理,使得“实践与综合应用”以多种形式分散编排,化整为零,经常化和生活化
二、说教材(七年级上册)
(一)教材的特点和编排意图
(1)教材在编排增加了丰富的问题情境。
在内容素材的选取上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并注意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⑵阶梯式呈现知识内容。
教科书在每一章节中设置了“思考”“探究” “讨论”等栏目,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合作交流。⑶循序渐进地进行推理训练。
从七年级上册开始渗透说理的方式,从七年级下册开始正式出现证明,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⑷分层次的练习、习题。
练习题的安排,不是简单的课时划分,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安排。按照习题功能设置了“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个层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空间,希望所有学生都能上手,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⑸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增加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加大了探索交流的空间,培养合作精神
(二)、说教材的内容及能力培养 本册内容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和图形认识初步四章内容,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章“有理数”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出负数,接着引进数轴、想反数、绝对值等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有理数(特别是负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有理数运算作准备,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这是本章的重点。本章的难点是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学生能认识到运算法则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可以了,重要的是用法则进行运算,并运用有理数运算解决问题。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主要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以及整式加减运算等。教学 抓住三个关键环节的教学:首先要使学生掌握同类项的概念,会辨别同类项,准确地掌握判断同类项的两条标准(字母和字母指数);其次,要明确合并同类项的含义是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并成一项,经过合并同类项,多项式的项数会减少,这样多项式就得到简化;对于本章的重点、难点,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强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的主线。教科书结合两个实际问题的,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标和一般步骤。另外,为切实提高利用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最后一节安排了“再探究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教科书首先通过引言,展示现实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和将要学习的图形与几何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接着,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物体的外形抽象出几何体、平面、直线、点等概念以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最基本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知识。一些主要的概念、性质等式本章的重点内容,要进一步加深认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图形和几何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培养
1、通过数与代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使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空间与几何的学习,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说理,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3、通过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注重联系实际,尽可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在恰当的问题情景中进行教学.2、注意直观操作与说理的结合,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教科书上又采取了直观和说理方式来使学生重新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在直观拼摆的基础上意识到两个处理方式的不同,即此处是在进行推理.3、注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二)评价建议
评价是全面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对七年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首先要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行为表现,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数学思维策略,水平和思维品质。第二、关注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包括掌握知识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等等。第三、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第四、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准确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1、延伸主要的课程资源——教材,让教材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一,用活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第二、挖掘教材隐含的课程资源,第三、置换教材生疏的课程资源。
2、善于利用身边熟悉的课程资源。第一、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现象作为教学资源,第二、选择学生自身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教学现象素材做为教学资源。
3、合理开发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第一、运用生活中真实、生动的素材作为课程资源。第二、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作为课程资源。
4、及时捕捉互动生成的课程资源。第一、善于捕捉并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做为有用的教学资源。第二、开发和利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错误资源。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作为教师,我们 要成为教材的主人,而不应成为教材的奴隶;作为教师,我们应因地制宜,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第四篇: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我将从课标、教材、建议三大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标
(一)说学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或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说一下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字字,会写1600个字。
2、阅读:了解字词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语,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总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情感,对不理解的地方能提出问题。
3、习作: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4、口语交际:听别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5综合性学习:能提出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简单地解决问题。
(二)、内容标准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八个专题,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蕴含教育价值,本册书的内容标准是:
1、认识200 字,会写300个字。要求培养识字习惯,会使用工具,字体规范整洁。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习默读和略读,提出问题,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并积累运用语言。
3、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认真倾听,讲述内容,并努力做到生动具体,用语言打动他人。
5、学生学会观察自然与社会,并能表达自己的所得。搜集资料,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说教材
这一环节我从四个方面来说明的,分别是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的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首先我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教材编写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1)强化了导语的导学功能。以第二单元为例,单元开始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了导语内容。揭示了第二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了专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如学习了精读课文《画杨桃》,在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前有这样一段文字:“画杨桃告诉我们,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下面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段话承上启下,既概括了前面精读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引出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和要求。(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内容的整合。如第四单元的专题是“神话、传说故事”,本单元从导语、课例到语文园地内容的安排都紧紧围绕这一专题展开。
2、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
本册教材在第二单元“爱护周围环境”和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两个专题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调查周围的环境,一个是回忆、了解父母的关心爱护,这两个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读、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3、大量更新课文,合理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的课文。
4、改进课文与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继续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道读书时应该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金色的草地》、《灰雀》、《秋天的雨》、《给予树》等课文中都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想象。(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如,在《盘古开天地》一课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我能用自己的讲这个故事”,取代了过去复述课文的要求。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练习题中“我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和“课文里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要抄下来。”以及教材之后列出的词语表等,这都是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语言。
5,改进“语文园地”的形式,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
语文园地中的内容依次是:“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板块,有以前的“展示台”“宽带网”变为“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这四项交叉安排,是语文园地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趣。
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编写特点的比较:
1、人教版教材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练习中有“我要读”、“我能背”、等,启发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苏教版教材重视习惯,开篇安排习惯篇。;2人教版教材体现师生的平等。语文园地中有 “我的发现”,“展示台”。两种教材编写特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围绕专题整合内容,选材贴近儿童生活,内容丰富,具有时代感,课后练习重视实践等。
(二)教材的编排体例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来组织单元的,每一单元的主题不同,但编写体例都相同,每单元都有点明专题的单元导语,精美的课例,积累语言的语文园地。课例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语文园地包括提高交际能力的口语交际与之相结合的习作,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人教版教材与苏教版教材编写体例的比较:
1、人教版教材没有习惯篇,有导语,然后是4篇相同主题的课文,语文园地。苏教版教材有习惯篇,每单元3至4课,习作和练习;
2、人教版教材语文园地有“我的发现”,“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习作”4个固定栏和8个机动栏。苏教版教材单元练习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写好毛笔字”五个固定栏,没有安排其他机动栏。两种教材都有课文,综合练习或语文园地,生字表。
(三)内容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处,教材后面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从全册来看,教材编排仍采用主题单元形式,(知识树:单元结构)分别安排了:“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仔细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河山”、“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的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
(四)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1)横向整合 本册教材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如第二单元围绕“名人故事”为主题精心设计,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彼此关联,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从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着实践着这个专题。从内容上讲,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以具体平凡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从实践上讲,整个单元围绕专题,听说读写活动有机结合。在《灰雀》一课后安排了收集列宁的故事读和阅读其他的名人故事,在《小摄影师》一课后有个小练笔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编,口语交际进行了更深的拓展和延伸。习作介绍身边熟悉的人,日积月累读背名人名言。单元的每一项内容都紧紧相连,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纵向整合
纵向来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专题的内容在十二册书中都有不同层次的体现。我们还同样用本册第二单元来举例说明。
了解名人故事对加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教材在四年级下册第八组就安排了“走进故事的长廊”主题。五年级上册第八组安排了“走进毛泽东”专题。六年级上册第五组安排了“初识鲁迅”专题。教材循序渐进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这也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的纵向整合。
三、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研究了教材特点,结合单元教学重点,教学中要做到:
1、字词教学
稳中求实
字词教学仍然是三年级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独养成立识字的好习惯。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的同时认识生字,课上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预习及课外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多种形式强化巩固。
2、理解课文
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建议是这样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基于这一建议,我们在教学中应突出整体性、综合性,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综合能力,注重情感熏陶,渗透人文素养教育。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与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其次,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像,在读中感受与欣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最后,要精心组织语文实践活动。
3、注重积累
读写结合
园地是本单元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我的发现”让学生用抄写读背等方式积累成语,课上再试着说一些类似的成语。“读读背背”让学生熟练地按照顺序读熟并背诵十二生肖,用合作学习或竞赛方式交流。“读读认认”则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认字,巩固字形、字义。口语交际和习作则是充分调动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组内交流,并且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最后动笔成文。
(二)说评价建议 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方法。口头评价是教学中一种即时的、情境的评价,它有直接性、快捷性的特点,我们看似平常的话,能极大地激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书面评价也是一种教学中的一种形式,作业本上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颗闪闪的星星,哪怕一个简单的“优秀”、“很好”都会令他们激动好久。教学中的评价不是我的“专利”,我会让学生参与,让他们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生活处处皆语文,身边处处是资源。语文的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参、图书馆、多媒体、校园文化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的课程资源。只要合理运用,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五篇: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四单元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我是来自羌白初级中学的马萍丽,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年之久,本人热爱教学,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教学中喜欢组织小组学习,课外学习等拓展性活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涉及面是科学探究,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展开,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一.说课标
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三者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具体的目标有十个,我就不一一陈述。在此我主要想探讨的是语文素养。因为每一个目标的设定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周庆元教授谈及“语文素养”,他是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一般智力、文化常识、情意人格。钱梦龙先生言:语文素质就是语文的素质。在渭南市组织的2012年阳光师训的讲座中,是把语文素养从以下七个方面定位的: 1.语文知识及应用。
知识不等于素质,但却是形成素质的基础。因此说语文知识及应用是语文素养的显性指标。2.语文能力及格调。
在掌握语文知识基础上形成的语文能力,可以看作是语文素养的“窗口”。只有把能力同格调揉在一起,才能促使并涵养语文素养日渐长进。提高语文能力及格调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切入点与突破口。3.语文思维及个性。
语文素养同语文思维密切相关。语文学科在培养人的整体素养方面得天独厚,语文思维及个性在语文素养的整体建构中,不容轻视,不可低估。4.学用语文的方法及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习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5.对母语的情感和态度。
语文是民族的根。语文素养不是纯技能的,这里有学用母语焕发出的民族自信、自尊、自强,有爱国情感、志向、抱负等。一句话,对母语的情感态度是语文素养的脊梁。6.文学鉴赏的情趣与品位。
高尚情操品位直接关乎文学鉴赏效果,而鉴赏过程又能在内心深处引发潜移默化,进而在丰富精神世界、陶冶崇高情趣、完善健全人格、提升生命品位中,促使语文素养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7.文化视野与积淀。
文化指的是人们长期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只有把优秀文化要素积淀于内心,融入自己的情感之中,自觉化为生活规范与生命态度,才能促使语文素养在不断进入新层面的努力中,通体显得熠熠生辉。
我认为这七个方面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起着指导性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把握。 内容标准
七年级上册从属阶段目标的第四学段,这个学段把教学内容分成五大部分,课标对这五部分提出明确的要求。结合学段目标可以把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来定位。具体目标要求是:
识字与写字要达到:规范书写,提高速度,阅读需要达到:1.正确流利的朗读2..默读,有一定速度3.理清思路,品味语言 写作需要达到:1.正确使用标点 2.写出真情实感 3.缩写、扩写、续写、改写 口语交际需要达到:1.用语文明得体2.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 综合性学习需要达到:1.合作探究 2.搜集资料,自我展示 二.说教材
教材的编排特点
标准的精神教材在选文、练习、活动等方面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
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挺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编排体例
本册书的编排体例是由主题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四部分构成。采用专题单元的编写体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不分文体,文白混编,共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前有单元导语,概述了这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综合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能力。每个单元有 5 篇课文,每课包括课文导语、课文、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4部分。课文导语有时是对这一课的总述,有时设置了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精选经典的文章,文质兼美,涵盖古今中外,文体多样,文化多元。研讨与练习重在理解巩固内容,拓展延伸,检验教学效果。读一读写一写,体现了对字词积累的重视。新教材淡化了文体的概念每个单元以内容的相同或者相近为依归。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既有科学诗《化石吟》,又有散文,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还有记叙文《月亮上的足迹》和文言文《〈山市》。每个单元后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一个主题活动为统帅,使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互关联,互为影响,这是一个亮点。新教材仍然传承过去那种“讲读精读、自读略读”的做法,将每个单元的自读,略读,课文用星号标出。本册有14篇略读课文。安排了五篇古诗文,相当于一个单元。将要求背诵的十首古诗词附在后边,还附有三篇名著导读文章,另附有《硬笔书法》、《写好硬笔行楷字》。
内容结构
教材努力突出人文性和工具性,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内容结构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教材还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共五大部分。
1、本册教科书共6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5课,略读课文,标*号15课。每单元5课。另外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引读》《硬笔书法》三个附录。
2、写作分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和课外练笔。整篇写作计划8篇注重速度和篇幅训练片段或短文写作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与比较鲜明的课文写作特色如由一件小物引发的人生感悟每单元安排一两次限时限量完成课外练笔要求学生形成习惯有感而发并精雕细琢每周一检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口语交际集中安排6次分散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也有适当安排。
3、综合性学习安排6次内容涉及自我介绍、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谈上月球的奥秘等等。 教材比较
七年级所使用的课本是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形成的一本既继承传统又具有革命性的新教材。这本教材继承了以往教材的一些篇目保留了一些传统的选文继续重视字词义古诗词的夯实特别是传统重视的语文朗读能力在新教材中仍然被提到重要的高度上来。朗读能力的提高是一种综合性知识及能力的培养首先朗读的基础是对字形字音的正确识读继而是停顿的准确然后是动感情的朗读这些都是基于对文章最基本的理解。
七年级教材最重要的特点应该是“语文学习的革命”。革命性在这本教材中表现得十分充分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在单元设置上打破了体裁的局限而是以主题为轴心统摄每一个单元而每一个单元的主题则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生活无处不语文”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这册书的讲授部分一共有六个单元主题分别为①关爱生命②体味人生③感悟自然④探索科学⑤诠释亲情⑥想象世界。围绕这些主题选用了各种体裁题材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古诗文小说等来进行诠释。这些主题以及统摄下的文章不仅使学生学习到语文知识提高了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情感得到触动并且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感到本册教材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充分。
第二上面已经提到这本教材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这不仅表现在它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训练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语文能力,还表现在它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主要表现在各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中。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分别是①这就是我②漫游语文世界③感受自然④探索月球奥秘⑤我爱我家⑥追寻人类起源。这些单元训练的设计一方面与本单元所讲授的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孩子们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可以立即将在文章中学到的知识方法用在综合性训练上做到及时的学有致用一方面它兼顾了语文训练的各种能力比如第一个综合性练习《这就是我》。这个练习让学生在课下做了一定的准备收集了各方对学生本人的评价包括他自己的评价形成一个演讲稿主题就是“介绍你自己”在介绍过程中能够不仅锻炼了他们当众说话表现自我的能力也为老师尽快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达到同学们之间迅速了解的目的可谓“一箭三雕”。
当然,新教材绝对不会忘了对新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在这本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信息社会的“投影”课本提醒学生借助各种媒体广开语文资源搜集语文信息并且让学生互相交流信息学会合作与分享。以文章《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为例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就月球起源的三种说法中感兴趣的一种课外搜集资料写成文章并且在班上交流。很多同学从网上搜索资料并打印成文系统地进行了解和学习。
这本教材的“革命性”还体现在对教师传统授课方式的颠覆和对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革新。老师不可以再是学生学习上的“带路人”了,而要成为“指路人”,路上哪有好风景老师会指给学生,但学生选择什么路径以及他对“风景”的如何领略则要靠他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新方法。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语文学习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则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另外需要提出的是,这册书后附录了名著导读并且介绍了阅读名著的自读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多利用工具书等。它选择了《繁星》《春水》《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书中精选片断作为范例进行了指导这种指导言简而意赅。五知识整合 通过整合让知识更加系统便于在教学中前后联系充分把握各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和重点。以第一单元为例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都是以“人生”为主题组元的但是侧重点有所区别第一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的“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进入初中学段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一个12岁少年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孩子们共同的目标。在这个起点上一个12岁的少年也将面对种种困难。集中地阅读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是初一新生非常需要的从中可以得到非常有益的启示。同时可以发现自己的人生就是自我表达的一个重要领域可想的可说的可写的太多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就打通了联系语文与生活的第一渠道。? 从课文内容上说五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题材回答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总问题。《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走一步再走一步》讲了一个陷入艰险而后终于脱险的小故事说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生命生命》从动物、植物、人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生命严肃的思考。《紫藤萝瀑布》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又由藤萝的盛衰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丛草、蚊虫、土砾、癞虾蟆幻象迭出有一种物外之趣。五篇课文乃人生面面观,既涉及理想,又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又说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迪。体裁、时代、国别上也作了精巧的建构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教材使用者不难发现编选的匠心。从课文可读性上说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难易适度使学生感觉亲近。比如《在山的那边》是从小时候的憧憬和向往说起的极易引起共鸣。《走一步再走一步》回忆的是童年生活足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童趣》回忆的是童稚时代的物外之趣更容易激发兴趣。单元编排顺序常规是先精读后略读本单元有所突破一略一精不但考虑到课文内容的逻辑联系而且考虑到新学年开头的教学氛围。第一课安排略读《在山的那边》第二课安排精读《走一步再走一步》内容上从粗线条到细线条学习情绪趋向稳定之后再行精读效果可能更好。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为“这就是我”作自我介绍既与阅读内容紧密结合又跟学校生活密切联系。活动方式不很繁难便于启动尝试便于积累经验。本单元在初中学段是起始阶段教学要求也是起步性的从阅读理解上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着重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三、说建议 教学建议
1、教学注重过程性评价全方位多角度掌控学生的语文学习。将作业、背诵默写、口语表达、课外阅读、写作训练等纳入平时考核使学生关注自己平时的作业、上课的表现背诵默写的检查让平时扎扎实实的落实在语文期末考试中张显作用。
2.建议启动“阅读工程”。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本年级内启动“阅读工程”。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定时检查学生阅读进度组织学生撰写读书心得和体会并进行评比展示。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关爱学生走进学生心灵结合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七年级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多样活动如书法比赛、听写比赛、诗文朗诵比赛等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4、七年级语文教师动态关注学生学习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激发动机·培养兴趣·让学生“乐”学语文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就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力发现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闪光点善于捕捉到每一个学生每一点很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又能提高学习语文的激情。
5、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6、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7、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评价建议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书面考试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有以下评价建议
1、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知识能力的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学以致用情况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要注重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通过平日布置的创新性作业看学生能否主动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把学生的课堂发言、日记、作文、心得体会、研究报告等作为评价的依据。
2、课堂及时评价和学业成果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考察与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从学生课堂表现课外阅读记录、习作、活动记录、学情检测等方面进行评价重过程轻结果多鼓励少批评即时诊断增强信心。
3、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既要教师评价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结合家长和社会的评价运用各种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四点指出“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是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为此,教学时要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立足教材资源
立足教材资源要充分利用教材和配套资料。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综合提高语文素养。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
第一、课外阅读。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课内资源的不足。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丰富的语文知识现在学生阅读课外名著已成为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二、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上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素材库。
第三、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第四、人力资源。学生自己富有个性化的生活经验和奇异多彩的想法本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教师、家长、社会各界人士也都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教材努力突出人文性和工具性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内容结构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教材还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共五大部分。
1、本册教科书共6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5课略读课文标*号15课。每单元5课。另外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引读》《硬笔书法》等三个附录。
2、写作分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和课外练笔。整篇写作计划8篇注重速度和篇幅训练片段或短文写作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与比较鲜明的课文写作特色如由一件小物引发的人生感悟每单元安排一两次限时限量完成课外练笔要求学生形成习惯有感而发并精雕细琢每周一检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口语交际集中安排6次分散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也有适当安排。
3、综合性学习安排6次内容涉及自我介绍、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谈上月球的奥秘等等。四教材比较 七年级所使用的课本是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形成的一本既继承传统又具有革命性的新教材。这本教材继承了以往教材的一些篇目保留了一些传统的选文继续重视字词义古诗词的夯实特别是传统重视的语文朗读能力在新教材中仍然被提到重要的高度上来。朗读能力的提高是一种综合性知识及能力的培养首先朗读的基础是对字形字音的正确识读继而是停顿的准确然后是动感情的朗读这些都是基于对文章最基本的理解。七年级教材最重要的特点应该是“语文学习的革命”。革命性在这本教材中表现得十分充分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在单元设置上打破了体裁的局限而是以主题为轴心统摄每一个单元而每一个单元的主题则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体现1、按照专题组织单元:
教材突出语文与人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细化为六个单元专题:第一单元铭记战争珍爱和平、第二单元平凡的人伟大的爱、第三单元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第四单元探索自然崇尚科学、第五单元感怀理想聆听圣言、第六单元钟情山水歌咏自然。单元专题的安排,将人文修养寓于语文能力培养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关心文化生活,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及时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又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注重实用性,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本册书课后的知识链接是有关现代文阅读的几篇短文,分别对应记叙文单元和说明文单元,让学生对问题常识有了更规范深入的理解;几篇有关口语交际的文章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课后练习设计注重阅读链接,旁征博引,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文带入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这些丰富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将阅读走向深入,引领着学生走向更美的风景。
3、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
在习题设置上,教材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同时也指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深化对课文的认识。而六次的综合性学习,更是把单元内容与现实生活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深度,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改变了语文学习单调枯燥的文本至上观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4、注重学科的整合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作为母语,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十分密切。本册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点,它不仅打破了学科的界限,而且还把触须伸进了其他学科之中,如政治、社会生活、建筑、自然科学等等。在学科整合过程中,使学生更易于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既扩充了语文学科的外延,又提高了语文听说读写以及事件的能力,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说教材的编写体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六个单元阅读板块、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附录。
阅读包括单元提示、五篇课文、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分为精读与略读课文。
课外古诗词选取10首优秀古诗,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名著导读的书目是《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此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使课内外有机联系起来。
附录是欣赏临摹王羲之书法,增加书写美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说教材的内容结构和学段的相关性发展性: 1、对本册教材内容我按照如下标准进行梳理: 从专题内容上分为六个专题单元;
从板块结构上分为精读课文、自读课文、综合性学习;
从文体结构上分为新闻通讯、记叙文、小说、散文、说明文; 从课文区域上分为古代作品10篇、中国现当代作品16篇、外国作品4篇。2、各册书内容结构有一定的相关性:
首先,内容的联系性。八年级上册课文部分包括六大专题:铭记战争珍爱和平、平凡的人伟大的爱、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探索自然崇尚科学、感怀理想聆听圣言、钟情山水歌咏自然。它与各册专题相互联系,主题的设置上体现了延续与发展的特点,表现了主题的相关性。所以在教学中要从整体上把握,兼顾各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
其次,内容的发展性。从文学体裁上梳理,各册教材中的记叙文、散文贯穿始终,七年级以记叙文为主,八年级上册在记叙文基础上出现了说明文,九年级出现议论文,体现了内容的发展、知识的衔接。
三、说建议、重实施: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是让学生了解一定的语文知识,更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掌握学习语文的技巧方法、形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对此有如下四条建议:
(一)知识传授的建议:
语文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注重知识传授:
1、关于识字与写字:注重字词的积累,生字的巩固是重点。
2、关于阅读:在现代文阅读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概括、理解。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文言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实词、虚词、借助词语和语境进行译文。
3、关于写作:应致力于创设情境,随笔化写作。鼓励自由地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作知识教学力求精要有用。
4、关于综合性学习:要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话题贴近生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二)课堂教学的建议:
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回复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以问题引导为中心”、“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语文课堂变成了流动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成为了学生学习母语的天堂。
(三)评价建议:
在阅读中能否提问质疑,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可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在提问质疑时,常有无问而问或为问而问的现象。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读了课文,我有什么问题?我的问题有思考价值吗?我的问题自己能弄懂吗?我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吗?通过这些评价性的问题,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发问的深刻性,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发和利用: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和严谨的学风。
(四)课程资源的开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要求我们:
首先,挖掘教材,利用课程资源。教材中有许多栏目,如单元导言、课后习题、综合性学习、展示台,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其次,填补教材,开发课程资源。使更多的鲜活资源注入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会充满无限生机。
还有,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积极利用校内外语文课程资源。
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以先进理念为导向,以教育规律为动力,以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为目标,我将和我的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中自由飞翔。
在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新课标在这一单元中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1、单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单元。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月亮上的足迹》是记叙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总体上是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2)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本单元教材的处理方面,教参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①注意兼顾三个维度,注意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②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 ③不要把阅读课上成地理课、生物课或其他科学课; ④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⑤加强课外语文实践(包括阅读),开展科学活动; ⑥加强语言积累,让学生每人备一本“摘抄本”,摘抄优美的词、句、(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三)写作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5.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6.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反映自然世界。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的生活感悟,树立热爱自然世界的感情。同时,要注重在课堂和课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自觉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新课标在这一单元中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1、单元教学目标:(1)单元内容:第四单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单元。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月亮上的足迹》是记叙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总体上是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2)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3)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本单元教材的处理方面,教参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①注意兼顾三个维度,注意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②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 ③不要把阅读课上成地理课、生物课或其他科学课; ④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⑤加强课外语文实践(包括阅读),开展科学活动; ⑥加强语言积累,让学生每人备一本“摘抄本”,摘抄优美的词、句、说教法和学法: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根据本文的内容和表达的特点,本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能引导学生通过法布尔的笔触去感受奇妙的昆虫世界,丰富有关昆虫的科学知识;同时,通过阅读来走进“昆虫之父”法布尔,既可以学习他的探究精神,又可以通过品味他生动自然的语言来感受那浓浓的生命意识。并且,由于作者对蝈蝈特征和习性的介绍都是通过细致的观察与传神的描述来表现的,所以,可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所以,在学习中概括要点、品味语言、感受精神、激发探究是作为教材在使用中的关键词。、教学重难点
1、本文的重点是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本文的难点是训练学生速读课文的能力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四、教学对象初一年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还需引导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思考不够深入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