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3月29日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暨《学术前沿》创刊理论研讨会上的演讲

时间:2019-05-15 10:1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3月29日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暨《学术前沿》创刊理论研讨会上的演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3月29日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暨《学术前沿》创刊理论研讨会上的演讲》。

第一篇: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3月29日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暨《学术前沿》创刊理论研讨会上的演讲

进一步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水平——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暨《学术前沿》创刊理论研讨会上的演讲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2012年3月29日)

我们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自己的一整套话语体系。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我们的话语体系又发生着有时激进、有时渐进的变化。它既深深扎根在中国本土的深厚土壤,又吸收了西方文明的很多要素;既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又带上了苏俄文化的浓厚风格;既接受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又在时代的熏陶中与时俱进。

这种话语体系,是中国社会实际生活、历史进程、价值观念的反映和表现形式,它与中国社会的历史实践互为表里,交相辉映,共同推动着中国的发展变化。

到了今天,中国的话语体系,除了纯粹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外,在世界上无疑已经成为一种非常独特的系统。它既在相当程度上与世界交融,又在很多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

今天,主导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体系。所以,今天中国的话语体系,就其本质内容来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辉煌,也指引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我们今天和今后,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解决自身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同时,还要解决内外两个问题。一个是进一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问题,一个是解决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和理解问题。前者关系到能否团结13亿人民共同奋斗的问题,后者关系到能否继续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是体现在实践上,同时也表现在一定的话语体系上。1

实践是本质,是内容,话语体系是形式,是表现。但两者又有紧密的联系,话语体系不可能决定实质内容,但它是实质内容的反映,也是实质内容是否广为普及、是否深入人心、是否得到普遍赞同的晴雨表、温度计。

应该肯定,当代中国的话语体系,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中已经深入人心,在世界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对此,我们有充分的自信。但同时,也要看到,这种话语体系也面临着很多这样那样的挑战和考验。因此,除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外,把话语体系这样的问题提炼出来,专门研究和探讨一下这种话语体系的传播、普及、接受、认同问题,也是很有意义的。

我认为,我们的话语体系要进一步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进一步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需要注意进一步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水平这“三化”问题。

第一,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科学化水平。

为什么要提高?因为中国的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作为其表现形式的话语体系,当然也要与时俱进。其实质,就是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比如说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大家都很熟知的一些话语,如,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大跃进、人民公社、走资派、黑帮分子等等这些独特的话语,曾经在当时火红一时。但是经过历史的检验,证明是不科学的,自然要被淘汰出局。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出了大量新的鲜活的话语,比如说改革开放,比如说联产承包责任制,比如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等。邓小平同志说,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有我们自己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就是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

到了今天,无疑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内容已经非常丰富,体系已经比较完整,其科学化水平当然毋庸置疑。但是,时代在继续进步,所以我们也面临着一个继续不断提高这样的话语体系科学化水平的任务。比如说,我们要不断提高改革的科学化水平,我们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正因为它们都处在进一步科学化的实践当中,在现有成就、做法的基础之上,要进一步精雕细刻,所以,相应地,表现在话语体系里,也就要同时提高话语形式的科学化水平。比如说,我们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科学化角度来说,这里面就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比如说,我们是不是首先应该区分出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这样几个不同的概念?现在很多人在讨论如何提炼核心价值观问题,但首先要把基本概念搞清楚。核心价值,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一般用几个词来概括;核心价值观,是由核心价值引发出的一系列重要的判断、命题,它是一种语言的表述,一种观点的表述,形式上是一个语句;进而,核心价值体系,它是一系列成套的理论主张、观点等等的综合。所以,三个概念,依次递进。我们所要提炼的,实际上不可能是核心价值体系,也不可能是核心价值观,而只能是核心价值。如果概念没有搞清楚,提炼就成了很大的问题。这就启示我们,在话语体系的科学化问题上,我们还要下很大的功夫。

再比如,我们在网络上,可以看见很多复杂的语言现象。很多人在网上提出了很多很好的主张。但是也有很多低俗的、恶俗的语言。尤其是骂人。凡是有不同意见就骂,戴帽子、扣帽子,一大堆的脏话,这种语言现象符合中华文明的传统吗?这种做法和现象是科学的吗?谁有不同意见可以发表,但不能骂人。一定要讲道理。这也是一种需要科学化的地方。

第二,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大众化水平。

这里的大众化包含了什么呢?我简要地概括一下,不展开了。一是要正确处理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关系。我们的主流话语,大都由一系列严谨规范的书面语言构成。但老百姓更习惯接受和传播的,是口头语言。因此,书面语言要善于转化为日常口语。与书面语言相比较,口语更亲切、更鲜活、更能打动人心、更能广泛传播。事实上,我们党和国家已经创造了很多丰富生动的口头语言,比如摸着石头过河,比如说白猫黑猫,比如说发展是硬道理,比如说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等等,都可以说非常生动、非常鲜明。

二是要正确处理官方话语与群众话语的关系。官方话语,一般来说是规范、严谨和精准的。它与群众话语的关系,应该是,很多官方话语来自于群众话语,经过提炼以后,又能够转化为群众话语。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也发现这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对于官方语言,群众的接受程度还是欠缺的,或者说还是有相当程度距离的。因此,这两者之间怎么对接?怎么缩小它们的差距?这就是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怎么做?怎么连接、交融?最根本的,是在一个“理”上。中国人历来强调“讲理”,我们什么时候把道理讲清楚了,讲得让老百姓接受了,这就衔接起来了。当然,老百姓也要讲理。这个理,有大

道理,有小道理。很多时候,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大家都统一到“理”上,两种语言就交融了。除了讲明道理,话语形式也要适当转换。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发挥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官方语言和书面语言,老百姓平时是不会这么说的,甚至老百姓对这句话都听不懂。这就要做转化工作。

三是要处理规范话语与多元话语的关系。主流话语是规范、精准的。但是人类思想的丰富性,必然造成话语的多元化。而当今日益多元的社会,也进一步加快了话语多元化的进程。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也有很多事情要做。

四是正确处理传统话语与时尚话语的关系。话语体系是一种自然演进的过程,必然会通过一代一代的传承,形成比较基础的、规范的话语体系。但是,时代在变,观念在变,实际生活中就会不断出现各种时尚的语言。尤其是新兴媒体的出现,从微博、网络等等里面,大家可以看到,有很多时尚化的语言。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语言呢?很多原因。比如,为了方便。他要把自己的思想在很短时间里写出来进行交流,就顾不得写那么多话,于是加以提炼、简化。他自己能看得懂,但其他人很可能看不懂。所以出现了一些新词。还有一些,为了更加形象。此外,当然也有一些不合规范的,也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这就要注意处理好两者关系,既要善于使用传统话语,又要对时尚话语加以引导。

第三,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国际化水平。

中国的语言文字,相对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比如说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等,天然地形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系统。更由于实际生活、文化观念和历史进程的差异,中国话语体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非常独特的一种话语体系。

但现实又告诉我们,不能关起门来,自己跟自己进行沟通。这不行。我们需要与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经常要与外部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

由于中国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外部世界对中国愈来愈感兴趣。因此,我经常要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其中,西方国家的一些人们对中国的发展成就感到震惊,但是对其原因又感到迷惑不解,同时对中国的未来往往有一些质疑,他们往往从这样的角度来和我们进行交流。我们就需要把我们成功的缘由、我们这样做那样做的理由、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对于未来的自信等等介绍给

他们,让他们听得懂和听得进。与发展中国家政要、客人等等的交流则是非常友好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士一般都非常想向中国学习,我们就需要把我们自己的体会、经验,用他们能够听得懂的语言介绍给他们。这里面就要做好很多工作。

这种交流,从根本上来说,要认识一个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整个世界,文明类型多元化,充满着特殊性。但是,在所有的特殊性当中,又必然包含着某种程度的共性和普遍性。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这样的共性来做文章,用共性的语言来阐述特殊的事情,让我们的道理能够让他们听得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很多工作。要注意改进对话交流的方式、方法。

比如说,对外交流的时候,我一再主张,一般情况下,也就是说,除非非常正式的场合,一般不要念稿子,一念稿子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另外,我们演说的时候、做说明的时候,要尽量口语化,不能照本宣科,不要用干巴巴的文件语言。

从交流的语言来说,要善于把坚定的原则包裹上柔和的语言。基本立场、方针政策要坚定,但是语言要柔和、亲切,让人感到你是友善的,他能听得进去。另外,要善于讲故事,我们中国人喜欢讲大道理,但是外国人更喜欢听故事。在故事当中,他能体会,他能感悟,他能理解。还有,我们要敢于直面他们提出的问题,理直气壮地作出我们科学、准确的回答。不要回避问题。

诸如此类,都是在对外交流当中,需要注意的。

以上,就是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水平的一些具体想法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二篇:王慧2012年3月29日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暨《学术前沿》创刊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

暨《学术前沿》创刊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人民论坛》编辑部副主任王慧

(2012年3月29日)

尊敬的领导、尊敬的嘉宾:

非常荣幸这次能作为人民论坛员工代表进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人民论坛》全体员工向长期以来一直支持和关心我们的领导们、专家们、读者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20年是一个节点,更是一个起点,作为员工代表,我深切感受到《人民论坛》团队的成长已经与杂志社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与她同呼吸、共命运,休戚与共。

一路走来,我们作为《人民论坛》跨越式发展的参与者,见证了她一步步走来的艰辛与不易,张研农社长2011年视察人民论坛时,把办好思想理论刊物形象的比喻成跳艺术体操,要求很高,难度很大,激起了我们的强烈共鸣。在理论与大众之间寻求平衡、在思想与市场之间寻求平衡,一个个重大选题的提出、策划、编辑,都是采编部门夜以继日的付出,汗水心血的凝聚。一份份杂志的发行、推广、营销,都是经营部门脚踏实地的苦干,忙碌奔波的累积。

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第一政论期刊,《人民论坛》团队“苦其心志”,任劳任怨。思想理论期刊的记者编辑并不好当,因为 1

我们必须从现象中抽离出最本质的规律,在与专家的沟通中汲取最精华的观点,从实践中提炼出最鲜活的理论。为给读者打造最具价值的观点产品,我们选题毙了多次,还是咬起牙关重选、临时撤稿就自觉加班加点组稿,近期备受社会关注的《大党纯洁性》专题,就是临时撤换已经即将付印的近30页内容,用三五天的时间重新采访、组稿推出的,为了更好服务读者,类似情况在《人民论坛》都是常态。晚上七八点钟,仍然是《人民论坛》一天中的热闹时刻,各部门都在加班加点,团结协作打响一个个的战役。虽然忙碌了一整天,但是大家依旧保持了昂扬的精神状态。编采部门辛苦,经营部门更是不易,为把观点产品变成观点商品,他们常常是“白加黑”、“五加二”的奔波在路上。在杂志社发展的同时,我们个人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但是看到选题被大量转载,提出的政策建议被中央关注及采纳,我们的荣誉感、自豪感油然而生,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也更为珍惜这样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

在这,有参与记录历史片段的激情澎湃,在这,有挥洒汗水、实现理想的人生舞台。

在《人民论坛》工作辛苦,收入也不算高,但为什么每位员工都十分热爱这个集体?除了实践自身价值之外,还因为这个大家庭充满着温情,加班加点时,办公室户贴心地送来水果及饮料,不管工作到多晚,总编辑办公室的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的。杂志社为每一位想尽快提升自己的员工提供多方面支持,让员工有更多的时间去充实自己。杂志社对员工的关心还体现在对实际困难的解决,我就是一个典

型的例子,如果没有杂志社全力帮忙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可能我现在不会有这么幸福的生活及幸福的家庭。员工在外采访、调研,都能接到领导注意安全、嘘寒问暖的电话和短信。

广阔的空间、奋进的气息、和谐的氛围,吸引了诸多人才会聚《人民论坛》。《人民论坛》团队比较年轻,以70、80后为主,我们有着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思维、不同的阅历,在《人民论坛》20周年的今天,汇聚成同一个心声:把青春岁月奉献给《人民论坛》,我们无比充实和自豪。对于她的未来,我们充满着信心,也恳请更多的领导和嘉宾关注并支持《人民论坛》的发展。

谢谢大家。

第三篇: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李永忠2012年03月29日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研讨会上的致辞

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研讨会上的致辞 《人民论坛》作者、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李永忠

(2012年03月29日)

尊敬的周铁农副委员长、吴恒权总编辑及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专家、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作为《人民论坛》多年来的一位作者、粉丝和读者,很荣幸出席今天会议,并代表作者作庆典会上的三点发言。

一、20年来,《人民论坛》努力在继承三大优良作风中引领思想潮流,凝聚作者,扩大读者。20年前的春天,“东方风来满园春,《人民论坛》始诞生”。作为人民日报旗下的思想理论刊物,依靠对三大优良作风的理解、保持和发扬,凝聚了诸多顶级专家,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由相识、相聚到相交、相知。尽管给《人民论坛》写稿,稿费较低,难以与市场化媒体相比,但《人民论坛》尊重作者、服务读者,为党的事业立德、立功、立言,成为党刊及作者的共同追求。于是,由义务到责任,目的就一个,占领舆论阵地的三大制高点。理论联系实际,保持先进性的制高点,批评与自我批评,保持纯洁性的制高点,密切联系群众,保持代表性的制高点。20年来,《人民论坛》的队伍由几人发展到近二百人,专家作者由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五百多人,使贵刊拥有了办好《人民论坛》最好的第一资源。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必须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就能动员并组织群众,就能变成精神力量,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

在苏共解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20周年的节点上,本着理论自觉、自信、自强,我将这些年从权力结构剖析苏共两党之密的系列研究成果在《人民论坛》相继发表了“关于苏联解体的15种学说”“苏共的纯洁性是怎样一步一步丧失的”等文章,深入剖析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二、20年来,《人民论坛》努力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勇于理论担当,体现党刊的力量。半个多世纪前,邓小平指出,报纸最有力量的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半个世纪过后,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人民论坛》从总编辑到编辑、记者,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仅读懂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内涵所在、精华所在、内涵所在,而且深知批评也是主旋律。“打天下”时,作为革命党,我们靠批评起家,靠自我批评立足;“坐天下”时,作为执政党,更必须保持和发扬这一优良作风。《人民论坛》正是通过批评这一最有力量武器,不断增强党报党刊的公信力,扩大党报党刊的影响力,提高党报党刊自身的引导力。于是,我为《人民论坛》写了“中国官员应当从权力崇拜中猛醒”一文,剖析当前出现的由拜军主义向拜权主义的演变,写了“干部人事制度亟待解决的硬伤”,为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实现人才强国战略而呼喊。

三、《人民论坛》不断在改革创新中创造思想价值,打造中国第一政论期刊,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努力走在时政论报刊的前面,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党报党刊就必须成为引领思想理论的核心期刊和主流媒体。但是,核心期刊和主流媒体既不能靠自封,也不能凭册封,必须依靠自身在广大党员中的影响力,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在各类报刊中的引领力。人民论坛已经成为人民日报的话语导向的前移支点。在不少党报党刊,长期不变凝聚力量、展现力量、推动力量时,人民日报属下的人民论坛已经成为努力保持和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的前移支点。

直面热点、正视焦点、不避难点,在不少党报党刊,热点问题无声,难点问题失语,焦点问题禁音时,人民论坛常常能在关键的时间、关键的地点发出关键的声音。《人民论坛》善于并敢于给作者布置命题作文,同样也善于并敢于刊登作者的自撰稿件。可以说,命题作文讲政治,自撰稿件敢创新。无论是顶级专家还是知名作者,都以给人民论坛投稿为重,都以能得到人民论坛布置的命题作文为荣。于是,我写了《腐败新动向——非物质化贿赂偷袭》,对反腐战略进行深入研究,参与王慧副主任交给的命题作文《官员“空降”亟需“五化”》,对空降干部进行认真分析。

直面热点、正视焦点、不避难点,在不少党报党刊,热点问题无声,难点问题失语,焦点问题禁音时,人民论坛常常能在关键的时间、关键的地点、发出关键的声音。人民论坛善于并敢于给作者布置命题作文,同样也善于并敢于刊登作者的自撰稿件。可以说,命题作文讲政治,自撰稿件敢创新。无论是顶级专家还是知名作者,都以给人民论坛投稿为重,都以能得到人民论坛布置的命题作文为荣。于是,我写了《腐败新动向——非物质化贿赂偷袭》,对反腐战略进行深入研究,参与王慧副主任交给的命题作文《官员“空降”亟需“五化”》,对空降干部进行认真分析。

深入调研、认真选题,精心设计,谋篇布局。2008年,从堰塞湖到一些单位的“言塞湖”,从讲套话、讲真话,从权力反腐到制度反腐,从天花板干部到空降干部等等这些选题从社会百态中把握规律,从大千世界中剖析本质,从坦诚沟通中凝聚共识,从选题互动中共同提高。

《人民论坛》在路径与选择中做到了从这里可以观察中国,读懂中国,评论中国,改进中国,从这里可以了解党情,凝聚全党智慧,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从这里可以了解国情,洞悉民意民心,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这里可以了解世情,放眼世界未来,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当然,我们也有期待,就是期待《人民论坛》在下一个新的20年中,在理论支撑、政策支撑和可操作支撑的三大支撑下,在可能的情况下,批评的力度能更大一些,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的选题能更深一些,思想理论的引领力更强一些,在适应政治家重成败、科学家重正误的两者平衡中更有技术与艺术一些。

见证历史者,也常常被历史所见证。今天我们在这里见证《人民论坛》20周年的庆典,明天《人民论坛》将以中国第一政论期刊的优异成绩单向党、向人民、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

第四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副主任赵川东2012年03月29日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研讨会上的致辞

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研讨会上的致辞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副主任赵川东

(2012年03月29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上午好!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由人民日报社主管并主办的《人民论坛》杂志迎来了创刊20周年,《学术前沿》创刊暨“理论自觉自信自强:路径与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理论研讨会”召开,在此我代表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向《人民论坛》杂志社及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人民论坛》创刊20年来,秉持阐释理论前沿、点评社会热点、分析深层问题、关注百姓生活的办刊理念,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政论期刊,刊发了大量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撰写的优秀理论文章和学术研究成果,为社会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凝聚力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人民论坛》刊发的理论文章中,有不少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这些文章发表后,转载率、引用率不断提高,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肯定,为党作出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咨询和参考作用,影响力越来越大,关注度越来越高。

由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负责管理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社会科学基金不断扩大,项目 1

内容进一步拓展,管理内容进一步完善,推出一大批优秀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导向型、权威性和示范引导作用越来越显著。为了进一步宣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成果,扩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影响,2011年7月,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和人民论坛杂志合作,在《人民论坛》理论前沿开辟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发布专栏,定期刊登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的专家学者撰写的优秀论文,至今已刊出了8期,刊发论文23篇,引起学术界和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今天,《学术前沿》作为新的期刊正式出版,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加大国家社科基金成果的发布与宣传力度,希望在《人民论坛》杂志社的大力支持下,刊登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文章,把专栏打造成学术名牌专栏。

最后,衷心祝愿《人民论坛》和《学术前沿》杂志不断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不断深化理论内涵,提升学术品味,不断丰富理论成果,办得越来越好,作为人民日报社的理论名刊、学术名刊,对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新的贡献。在接下来的理论研讨会上,衷心希望各位知名专家学者紧紧围绕主题,展开热烈研讨,碰撞思想火花,展示智慧魅力,为我们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理论与学术的精神盛宴。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下载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3月29日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暨《学术前沿》创刊理论研讨会上的演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3月29日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暨《学术前沿》创刊理论研讨会上的演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