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读书读好书
多读书读好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4月23日,是 “世界读书日”,要求人人读书,让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积极投身到读书活动中来。温家宝总理曾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咱们学校把11月份定为“读书月”,目的就是在大力倡导同学们,积极地去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书中,记载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书中,闪耀着人性真善美的光辉。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朋友和导师;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文明与和谐;读书,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慧与睿智。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的读书活动,在此,我向同学们提几点建议——
1、学会选择,多读好书。培根不是说吗!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见,“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书海泛舟,学会选择,读书才能有效。
读什么样的书,才能高效有益呢?大致有三类:一是学习类的书本。除了课堂学习的课本外,同学们手中还有不少地方课程的书本,如《安全教育读本》、《国防知识》、《走进齐鲁文化》等,平时多读,可以增长知识,提高综合性的学习能力;二是文学类书籍。如《读者》、《青年博览》、《智慧背囊》、等系列丛书等,这些书充满了智慧和哲理,是最美的天籁之音。三是作文类书刊。如《中学生优秀作文》、《春晖》、《青未了》等。写作困难的同学可以多读,学习借鉴其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对提高作文水平是很有帮助的。当然,我们语文书课后的名著导读,更应该仔细阅读,拓宽视野。其他新书,也可以翻阅,在书中汲取营养。
2.寻找时间,主动读书。读书,对人对己都大有裨益的。与书为友,方能给养不止;与书为伴,方能行者无疆。希望同学们挤时间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什么时间读书呢?比如课前三分钟交流活动;中午来校后,静读10分钟;晚上睡觉前读书半小时;周末见缝插针地来读书,长假中更是读书的大好时光。涓涓细流,必将汇成奔腾大河。
3.做好摘记,有效读书。毛泽东的读书方法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他读一本10万字的《伦理学原理》,竟然做1.2万字旁注,他用评注和反思将书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能力。国外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读书法符合人们读书的一般思维规律,有助于理解书本内容和增强个人记忆力。
这就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看书。在读书时,我们要把好词、好句、好段落摘下来,从而记在心里,让知识慢慢堆积成一座巍峨的大山,这将成为你一生的宝贵财富。如果能够经常在日记中写下读书心得和读后感,那就更好了。掌握这门“读写结合”的艺术,不仅可以充实我们的身心,让我们的心灵快乐的散步,而且到了写作或考试时,就能笔走龙蛇,游刃有余了。
4.彼此激励,及时展示。班级中可以制定读书计划,创造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沙龙活动,建立图书角等。我们深信:一个书香班级的创建,必定会促进班级全面和谐的发展。很多班级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班级同学沐浴着书香,健康快乐的成长。同学们,“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书,是春天一树一树的花瓣;书,是沁人心脾的美丽诗篇;书,是永远无法读透却又赏心悦目的画卷;书将是我们心中永不陨落的春天„„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多读书读好书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多读书,读好书》。今天,晨辉洒满校园、红旗映红脸庞;今天,我们孜孜以求,辉煌的未来就在不远的明天;今天,也正是我们实现理想的新起点。今天,让我们每一个少先队员都来读每一本好书,喜好每一次读书活动,享受每一次读书后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书,它有一张方方正正的脸,它的脸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书,它的肚子里有源源不断的学问,各种各样的故事讲也讲不完。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读书能为我们开启知识的大门,读书能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读书能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读书能使我们获得许多的知识„„总之,读书有许多好处。由此可见,多读书、读好书对我们青少年儿童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啊!但是对于读哪些书?我们可一定要擦亮眼睛,分清好坏。因为一本好书胜于任何兵器,可以帮助我们走向成功,而一本坏书甚至比强盗还要坏,它可以毁坏我们一生的前途。为此,同学们要认真地挑选优秀健康向上的好书籍。挑选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帮助的好书籍,同时也要把好的书籍推荐给身边的好同学,做到共同阅读、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同学们,让我们做一个多读书、读好书的好学生吧!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的聆听。
第三篇:多读书,读好书
国旗下讲话:
老师、同学们: 多读书,读好书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多读书,读好书》。
同学们,你们听过《喝墨水》的故事吗?陈毅爷爷小时候由于读书太入神了,竟然拿馅饼蘸墨水吃,而且吃得津津有味,直到妈妈进屋发现他满嘴都是墨水而大声惊叫起来,他才察觉到。陈毅爷爷读书是多么痴迷啊!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大家都知道,书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我们该怎么样去读书呢?是不是不论拿到什么书都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可读的书籍也是越来越多,让人很难选择。那么,我们在五花八门的书籍当中,如何才能读到好书呢?只要我们平时根据老师的要求去读书,自然就能知道那些书是好书,那些书是废品。世纪老人冰心曾教导我们要“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明辨是非,行为举止文明得体。世界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就曾借着月光读书,在楼顶读书,在老板的皮鞭下读书。对读书的痴迷,终于把他造就为世 界文学巨匠。正如高尔基自己所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
人要维持自己的生命,必须按时补充生命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人要保持精神世界的富足,也需要时时处处为精神补充各种“营养”。“精神营养”来自哪儿?如何补充“精神营养”?其实“精神营养”来源于浩如烟海的书世界,吸取“精神营养”的渠道就是孜孜不倦地阅读。
读书带给我们最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读书带给我们心态的平和,精神的慰籍。经典诗句,让我们充满智慧;童话故事,让我们浮想联翩;历史巨著,让我们博古知今;科普书籍,让我们思维缜密……
同学们,你们正处在读书、求知的黄金阶段。你们知道应该选择哪些书来读,利用哪种方式读书最科学吗?首先,要精读课堂 上的书,尤其是语文课本,仔细品味文章的妙词佳句,认真揣摩文章蕴涵的道理,感同身受文章表达的感情。其次,要泛读课外书。从文学类到科技类,从中国作品到外国作品,从学校阅读室到校外书店……只要是有图书的地方,就要有你们的身影。
读书本身是一种习惯;读书过程中,也伴随着其它习惯的养成。那么,应该培养什么样的阅读习惯呢?比如,要爱护图书,要持之以恒,要做好读书笔记,要保持环境的安静……
培根曾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和书籍交朋友吧,读书立志,让书籍成为我们成长的基石,让书香溢满我们的童年!
我今天国旗下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多读书 读好书
多读书
1书是获取知识最环保的方式
读书是获取知识最环保的方式。无污染,无废料。对人的伤害几乎没有。在我看来,正常情况,读书是不可能把我们的眼睛用成近视的。我的眼睛是近视,凶手当然不是书,是电视。现在我的眼睛已达200度,十米开外,美丑不分。
2能尽信书,要活学活用
解放战争初期,在王明,博古等的左倾错误思想的领导下,一味的猛打猛冲,和国民党正规军正面火拼,使中国共产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我觉得他们就是犯了尽信书的错误,他们没有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从实际出发,去制定作战策略,盲目指挥,照搬照套苏联那一套。中国在1978年以前,农民总人数占全国人口一直都在80%以上,所以改革开放前我国是个纯粹的农业国家。所以我们要争取大多数人,就要到农村去,农村包围城市。苏联和中国情况不一样。苏联在成立之前是沙俄,是列强之一,有一定基础,农业人口不像中国这么高。不过苏联当时也是非常重视团结农民阶级的。我们不能尽信书,要活学活用。毛泽东成功了,王明失败了,原因也许就在于此。
有一个观点,“资本家的财富就是无偿占有劳动力的剩余价值”,我不完全赞同。我们要全面思考,全面了解问题。我认为,资本家不是无偿占有剩余价值,而是有偿的,因为他们还付出了管理成本。管理也具有劳动价值,而且“管理的劳动价值>体力劳动的劳动价值”
3读好书
人在奋斗是会迷茫,一本好书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现在我就向大家推荐几本好书。
第一本书就是《菊与刀》,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由此人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文本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人手,于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语言富有智慧和幽默感。读之既启人深思,又引人入胜,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经典读本。而且日本是我们的邻国,了解它,很有必要。
第二本《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是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早在100多年前所著,是有史以来全球最畅销图书之一,该书被翻译成世界所有文字,世界许多政府、军队和企业都将此书赠送给士兵和职员,作为培养士兵、职员敬业守则的必读图书。该书推崇了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理念。
该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你解决你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 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如何更好的在生活中变得快乐当你通过本书解决好这一问题之后,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美西战争发生后,美国必须立即跟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加西亚将军在古巴丛林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他。但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到。”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拿了信,把它装在一个油布制的口袋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之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逝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之后,从古巴岛那一边出来,已徒步走过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
他送的不仅仅是一封信,而是美利坚的命运,整个民族的希望。
这个送信的传奇故事之所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主要在于它倡导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忠诚、敬业、勤奋,正是人性中光辉的一面。
官兵争相阅读《致加西亚的信》
管理心理学课上,别应龙老师。。。。
第三本《人性的弱点》
美国“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所著的《人性的弱点》,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励志经典,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解决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戴尔·卡耐基,美国“成人教育之父”。20世纪早期,美国经济陷入萧条,战争和贫困导致人们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而卡耐基独辟蹊径地开创了一套融演讲、推销、为人处世、智能开发于一体的教育方式,他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分析。他讲述的许多普通人通过奋斗获得成功的真实故事,激励了无数陷入迷茫和困境的人,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接受卡耐基教育的有社会各界人士,其中不乏军政要员,甚至包括几位美国总统。千千万万的人从卡耐基的教育中获益匪浅。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保护眼睛也是我们要做好的事,是靠人生更是我们的必修课。所以我希望大家多读书,读好书。谢谢!
第五篇:多读书读好书0
多读书,读好书
“多读书,读好书”这是对全市中小学的要求,与其说是要求,不如说是“读书节”的口号。古今中外,多少名人写也关于读书的名言: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的“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像这样的名言数不胜数,可见“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对于中学生来说,一些必读书籍,如:《童年》、《爱的教育》、《昆虫记》、《朝花夕拾》、《鲁滨孙漂流记》等,都能给我们以很大启迪。而我忠情于《爱的教育》,它是以一个小孩子“安利柯”的口吻来叙述整篇文章,又以日记的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记叙了从开学第一天到告别的一学期生活,贴近生活,贴近我们的生活。
生活有爱,爱在生活,喧嚣繁华的社会也不乏温暖与真情,“代洛西”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令人佩服,学习总是第一,无论是算术、语法,还是作文,他都是第一。他平时性格开朗活泼,对任何人都很和气,举止也很文雅,对于这样一个完美的人,所有的人都很尊敬他,但他的某个做法我不认同:考试的时候,他总是尽可能地帮助别人。考试毕竟是考试,它有一定的权威性,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途径,如果代洛西帮助了别人,那么他人的答案便是含有水分的,他人认清不了自己的实力,也就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从而带来的将会是更大的失败。
代洛西也有很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待人谦逊,和蔼可亲,举止文雅,宽容大度,不骄傲自满。
《爱的教育》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写照,我们应当远离“自私、调皮、恬不知耻的吴兰蒂”,学习“大方、宽容、谦逊懂事的代洛西”。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的课外阅读量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低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应该达到145万字,但实际上这样的课外阅读要求往往难以落实,一般学生的阅读总量远远没有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数量。
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呈下降趋势,并首次跌破50%,全国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为4.5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显示:一年级有61%的小孩在最近一周之内看过课外书,但其中42.9%看的都是漫画、卡通画和连环画。
种种现象表明学生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原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大声疾呼:“我们要建立一个阅读型的社会!”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关注学生的阅读成长,走出国民读书率下降的低谷,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知道读书好,真正做到读好书,好读书呢?
一.读书好——阅读是让学生拥有世界的捷径
每年世界上有两个国际性节日是专门为孩子们设立的。一个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另一个对中国的孩子可能还有点陌生,那就是以安徒生的生日——4月2日设立的“四二国际儿童图书节”。能够为孩子设立一个专门的读书的节日,由此可见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其原因就在于大量地阅读。从古至今,大凡中外有成就者无一不是从阅读中获得了广博的知识和惊世的睿智与韬略。读书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而且对于民族和国家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呆板沉滞、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这是余秋雨在台湾给青年学生演讲时说的。他还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一个人是否有读书的习惯,其人生的深度、广度,会有天壤之别。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许多年以来,有的学生学不好语文的原因就是不读书。众所周知学语文在课内,学好语文在课外。不读书就没有底气,更谈不上灵气。
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明白阅读是让他们拥有世界的捷径。阅读的好处在于可以扩大眼界,丰富知识,塑造人格,获得人生经验,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世界。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浓厚的阅读兴趣,会陪伴和影响整个求学过程,乃至更加长远。拥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不但是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也是以后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读好书——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选择恰当的读物
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老师可以向孩子推荐好书,家长可以有目的地陪孩子逛书店,让孩子自己去挑选好书,但是要求买来的书必须看完。“好书如挚友,终生不相负”。一本好书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力量,甚至是一生的追求。漫无目的的阅读,或是“人云亦云”的阅读是徒劳无益的。那么什么样的书才算好书?简单地说,一本适合孩子的优秀读物应该有这样的要求:完备充实的主题,生动的情节,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说过:“儿童读的东西,还是要稍微经典一些比较好,我不推荐特别时尚的读物。”孩子们需要补充一些有人文内涵的东西,这个大部分要通过阅读。孩子从阅读中获得的感动,往往是比较深沉的感动。我相信,能打动孩子的纯净心灵的书,肯定是最了不起的书。那些过去和现在能让孩子深深为之着迷的书,不但是有趣的、好玩的,而且往往是充满哲理的。
要“读好书”就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选择恰当的读物。如:5—8岁的孩子适合读童话、神话、民间故事、诗歌。8—12岁的孩子可以理解情感比较细腻的,内蕴较为深厚的文学作品。如《矮子“鼻儿”》、《绿野仙踪》、《长袜子皮皮的故事》、《小飞人》三部曲、《一千零一夜》、《快乐王子》、《木偶奇遇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最后一片藤叶》、《小妇人》、《爱的教育》、《白轮船》、《鲁滨逊飘流记》、《西游记》、《我为美而死》、《新月集》、《黄鹤楼》、《鸟兽不可与同群》、《寄小读者》、《形象的捕捉者》等。12—15岁的少年读物应该具备更深刻、更系统、更全面的教育内容。
三、好读书——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这里的“好读书”。不仅是要 “喜欢读书”,更要“把书读好”,从而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孩子们该如何去亲近书籍,让阅读成为自己进步的阶梯呢?
1、重视老师和家长的作用
少年儿童具有可塑性,尤其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爱仿效于成年人。教师和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如果要求学生读一本书,教师能读十本书;如果家长能在茶余饭后经常跟孩子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或在孩子睡觉前为他朗诵一首诗,讲一个故事;如果发现孩子无意间用上了一个新词,发表了一些新的意见或想法,老师和家长能及时称赞,会给孩子无限的滋养和坚持阅读的动力。学校可以创造浓厚的阅读环境和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通过活动来促进阅读,培养教师和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一些常识性较强的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史记》(少年版)等,开展“知识竞赛”“趣味问答”最有实效;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读物,如《寓言故事》《格林童话》等,开展“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总能令孩子欢呼雀跃;对于《名人传记》等思想性较强的读物,开展“读书交流会”“演讲比赛”则更能突现对孩子的人文关怀。教师和家长除了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精典名著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走入诗歌、漫画及科学小品文的世界。因为短短的诗歌中充满了无尽的词汇,简洁的漫画中折射出跳跃式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灵感,科学小品文更可激发学生动手试一试的勇气。
2.避免阅读功利化
有了兴趣,一切都显得轻松愉快、游刃有余。
家长最大的误区,就是把孩子阅读功利化。很多家长的想法,是我给你买书看,你看了,马上就得把作文写好,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如果孩子阅读文学作品只是为了写好作文,那真是作家们的悲哀。我希望家长们可以认识到,我们倡导孩子阅读,是为了让孩子对语言产生亲近感,在阅读中体验人类的情感、感受人文关怀的精神,从而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和胸襟。要知道,小时候的阅读内容,可能会对一个人性格的塑造、人生的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
孩子阅读的盲点很多,尤其是阅读启蒙上。比起玩耍和看电视,阅读还是比较困难的,必须先让孩子产生兴趣,他才能看得进去。一个家长向一位著名作家诉苦。说她家的孩子简直没法治了,怎么也不爱看书。这孩子才8岁,作家就问家长都给孩子推荐些什么书,家长说是高尔基的《人间三部曲》。作家吓了一跳,高尔基的《人间三部曲》,别说是8岁的孩子,就是成年人也不一定能看得进去!所以,孩子刚开始阅读入门的时候,家长给他的读物,应该比他的阅读程度稍微浅一些,有点趣味性,得让他首先觉得阅读不是难事。养成阅读习惯之后,你再给他逐渐升级,他就会很轻松地接受。引导孩子大量阅读必然会有效果,但如果操之过急反而会招致反效果。教师和家长不能严肃地给孩子安排任务,更不应该以阅读的数量来衡量孩子读书的好坏,让我们以一颗真诚而又温柔的心来静候孩子的进步,让读书真正成为生活中的一件乐事、趣事,让孩子们的生活因为读书而变得充实美好。
3.让孩子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获
“眼到、心到、口到、手到”是鲁迅先生最为推崇的阅读之道。现代阅读心理学也证实有效阅读离不开这“四到”。眼到、心到、口到,基本上解决了孩子阅读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有效阅读还离不开“手到”,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边阅读一边记录要点,写下感想等。
为了让孩子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获,我们还提倡“创造性阅读”。所谓创造性阅读,就是不停留于文章、书本本身的信息,而要积极调动已有相关知识经验,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设想几个“怎么样”,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多角度进行联想,或者对原文大胆质疑、大胆尝试改动,使孩子不仅是接受信息的读者,而且也是补充新信息的创作者。
“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当阅读自然地成为老师、父母与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时,我们一定能够更加深切地理解其中的美妙。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理想和实干,更多的耐心和努力,才能让每一个孩子的生活因为读书更加充实美好。
关于阅读,你只要用心去做,就会享受到很多很多……因为一个人进学校不一定是接受教育,只有他面对一本好书沉醉不已的时候,那才是意味着他在接受教育了。读书是件快乐的事,知道了读书的好处才能多读书,有了兴趣才能好读书,增长了知识、受到了教育才算读好书。
让我们共同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选择适合孩子的好书,和孩子一起坚持读书吧!让我们一起分享孩子的读书体验,分享孩子阅读的快乐,像小草利用阳光、雨露获得茁壮成长那样,去汲取书籍带给我们的智慧与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