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研究
耿帅
【摘要】:本文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改变思想品德课教学结构,调控教学关系,建立民主课堂,实现优质高效教学的思考而构建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省规范办学行为的必然结果,更是为了解决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的种种问题而创设的。这一课堂教学思路是建立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合作学习的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是这些理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教学理念的具体贯彻落实。“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教学设计与操作是这一教学模式的主题内容。本模式创造性地构建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一般操作程序,即“三阶段四环节”的整体课堂教学流程。“三阶段”是指课堂教学的“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拓展”;“四环节”是指在“三阶段”中的“课内探究”阶段的四个既相互关联又自成体系的中心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在阐述了一般意义上的模式后,本文又结合新课程理念,依据课堂教学任务的不同和思想品德课育人为本的课程价值,把思想品德课堂划分为五大课型,即新知探索课、综合复习课、测试讲评课、时政点评课和综合探究课。对这五种课型,又具体地把“三阶段四环节”进行了细化,使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具体的课堂设计上,对五种课型又设计了课堂教学“四部曲”:即自主感悟(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活动引领、参与体验)----走进生活(运用所学、分析辩识)----实践平台(走向社会,动手实践)。旨在形成思想品德课特有的上课思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认识、解决来自社会生活的问题,培养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辨别、选择观点、规范,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规范的能力,以便让学生走向真实的社会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社会问题。这一思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德育课程的特点,也是以德育人的要求。一种教学模式要具有生命力,就必须具有客观的评价标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设计了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并对其进行了细化,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形成了课堂教学评估细则,为这一模式的量化评价提供了全面、简洁、科学、准确的标准。为了更形象直观地理解这一模式,本文还在附录中分别精心设计了三种主要课型的课时教学设计,以更加形象的形式引领老师们灵活地理解“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实质。
第二篇: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我们提倡构建和实施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目的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内在能动性,创建高效的课堂。高效课堂的创建,涉及到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案的科学设计、小组的合理建设、评价的激励性等等。今天,我就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中,关于教师的作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或见解。因为现在的课堂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相反,比起以前的课堂,对教师的作用要求更高。不当之处,望请批评指正。
一、自主学习环节教师的作用
“自主互助”的前提是自主学习,任何知识没有经过学生的深入思考是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发挥什么作用?
首先要用明确的语言告诉学生 应该达成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关注学生是不是都在学习,学习的规范是否落实,进行及时提醒。观察学生学习时有哪些障碍,为指导交流做准备。
观察学习的进程,把握学习的时间。在80%以上的学生完成自学任务,没完成任务的学生完成80%以上的任务,就可叫停,布置交流任务。自主学习的时间要充分而不浪费。
在“自主互助”课堂构建的初期还有学习方法的及时指导。
二、学生互助讨论环节教师的作用
1.观察、倾听学生的交流,对交流的过程进行指导。对偏离方向的进行提醒,对一些影响交流效率的情况进行指导:不全部参与交流,交流中不注意倾听、只说不做标记等等。
2.收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闪光点和呈现的问题,为展示时的指导点拨作准备。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交流中的个性问题作指导,帮助解决。
对交流中的共性问题、重点问题作引导,鼓励学生在展示时提出来,作为推动学生认识提升的生成资源。【注意】在交流中不要回答学生提出的一切疑问。要学会让问题之球在学生中传递,争取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让学生之间资源共享。
三、精讲点拨环节中教师的作用
这一环节中,教师牢牢把握两点:——抓住点拨的时机;点拨什么?——提炼点拨的内容(方法、规律、拓展、知识网络建构等)。
1.讲学生解决不了的。当问题之球在学生手中传不动了,教师就要及时点拨。不一定非得把内容直接拿出来,可以设问、引导学生,引起学生的思考、质疑,从而激发智慧的火花,还是依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2.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这里的知识有时不仅仅是本节课的内容,可以依据本节知识前挂后连。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图片,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提前感知了血液组成成分的作用。
3.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混、易错的知识和难点。比如学习肺内气压问题,展示时思路不清晰,很大一部分学生皱着眉头。我就利用现实生活中“吹气球”的例子讲解,学生豁然开朗,后面的知识解决就容易多了。这也是我们市里始终贯彻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4.另外,我们还要讲随堂生成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是我们教师没能提前预知的,也或许是本节内容没有体现的,但是学生提出来,我们就要解决。比如在讲“血液循环”时,学生提出了“组织液”,我们的教材和课标都不要求这部分内容了,但是我知道大部分教师都会讲,讲组织液、讲淋巴。讲了这一部分知识,“食物的吸收”中脂肪成分的运输学生也明白了。
总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好开门见山,直击要点,每节课一般不超过15分钟的时间讲解。
四、学生训练环节中教师的作用
为了保证高效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我们生物课没有课后作业,要求训练当堂结束。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作用:
1、保证训练的时间。
教师巡回观察,确保学生能够把刚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精选训练的内容。
题目要灵活,要有层次性,不能纯记忆的,不能重复。
3、严格训练的形式。
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快节奏的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实际上是高强度的训练,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很有作用,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能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进行补缺。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高度紧张地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减轻了课外负担。
4、重视训练的结果。
这样的检测就是学生当堂内容的掌握和拓展情况,教师不能草草结束,一定要关注结果,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归纳和提升能力。
当然在自主互助课堂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创建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都有自己的体会和经验,所以今天,我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交流,更多的是希望大家能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不断进步。若你们不吝赐教,我将不胜感激!
第三篇:浅谈思想品德课“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构建与操作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思想品德·
浅谈思想品德课“自主互助学习型”课
堂的构建与操作
齐鲁名师 耿帅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无论是它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还是综合性,都是立足于学生本身的成长要求,基于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综合运用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知识,帮助学生实现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这一目标的。而要达成这一课程价值追求,就需要构建具有自主的意识,互助的行为和充满着学习研究氛围的课堂。下面结合我们的实践,和各位老师谈谈我们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做法。
一、思想品德课“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内涵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对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实践和落实,是为了改变当前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高耗低效问题,改变部分教师课型意识淡薄的现状而归纳出来的一种教学基本思路。这种课堂形式基于改变教学结构,调控教学关系,建立民主课堂,实现优质高效教学的思考而产生的。这种教学形式具有以下突出的特征:
1.自主
就是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具体表现为文本学生自己读、概念学生自己析、问题学生自己发现、结论学生自己归纳、方法自己体悟、过程自己参与、目标自己达成等。这一特征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的变化,能够让学生找到各自的学习起点,基于自身遇到的问题来参与学习,解决自己的问题,进而真正实现了“我的学习我做主,我的课堂我做主”。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这一理念告诉我们必须在思品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思想品德课的“自主”主要表现在:
(1)自主体悟。我们的教材都是以生活主题划分单元的,在学习每一个单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思想品德·
元之前,如果不引导学生梳理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自觉与自己的实际相对比,找到自己成长中的问题,思品课的教学就失去了实用的意义,而这个梳理只能、也必须是自己的梳理。
(2)自主思考。学生要根据自己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以教材上的知识为工具,自主地思考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每个人的问题不一样,他们思考的方法肯定也是不同的。
(3)自主阅读。学生对教材中的“相关链接”等部分独立阅读,以加强自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拓展自己的视野。
(4)自主观察。生活化是这次新课改的亮点,也是思品课的生命力之所在。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我去观察,才能获得真实的感受和第一手的材料,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
(5)自主实践。思品课是实践的课程,对于其中的观点、规范必须让学生亲自走进社会和生活去参与、实践,才能实现内化。
2.互助
这是合作学习理论在课堂中的实践运用。主要体现在基于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基础上的学习形式的改变,即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发挥同伴的作用,实现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启迪学生、学生成就学生。将互助融为小组的灵魂,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让学习小组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家人”的思想,学习上互相促进,生活上互相帮助,心理上互相影响,品德上互相浸染,最终实现帮助他人,提升自己的目的。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尤其需要互助。这主要是因为:
(1)学生的习得需要互助。思品课尤其注重心理品质的内化、道德修养的践行、法律规范的遵守和国情教育的落实。而这些都不是靠单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同伴的帮助、启迪或影响。
(2)辨析性问题需要互助。在思品课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甚至是两难的社会生活问题,这些问题的可能充满着辩证、充满着矛盾、充满着情、理、法的冲突,让学生解决起来感到很“纠结”,这个时候就需要同伴进行互助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启迪。
(3)学习方法的参悟需要互助。思品课的学习方法除了知识的掌握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包括做人处事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靠感悟,但是有的时候也需要交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思想品德·
流和借鉴,尤其是针对国情分析的材料,需要学生在交流中转化为自己的方法。
(4)社会实践活动需要互助。在进行义工活动、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校外活动时,必须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有效的分工和密切的合作,一是保证安全,二是实现组织的高效。
3.学习型
主要体现在课堂学习的氛围营造上,变教师主宰课堂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课堂为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使课堂呈现出浓郁的学习气氛,老师能够把课上得灵活、深刻,学生能够学的灵动、有趣。这样的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的场所。
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一个活动化的课堂,是一个塑造自我、和谐他人、关注社会的课堂,理应具有浓浓的学习氛围。思品课创设学习氛围的方法主要有:
(1)确定“真”问题。只有问题来自于学生,学生才有兴趣,所以,课前或课堂上搜集问题是决定课堂氛围的前提。
(2)正确引导讨论方向。老师在课堂上机智地引领学生讨论的方向,围绕着思品课的四大要素多角度、分层次地抛出新问题,把学生的讨论引向纵深。
(3)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原则上每个话题要运用至少一种方法,每节课有不同的2-3个活动,且具有可参与性,能够让学生融入到具体的活动情境之中。
(4)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思品课的评价不同于其他课程,学生自己的品德、心理和对社会的认识往往是在课堂的讨论发言中瞬间闪现的,所以我们要及时捕捉,给予准确的点评或升华。
(5)科学合理的分组。思品课的讨论和活动往往涉及到学生自身的特点,所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否则可能会出现相互不交流、不沟通的结果,所谓的智慧分享也就成了泡影。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思想品德课之所以被有的学生厌恶,据调查多是因为老师们就教材教教材所致。所以,树立以生活主题为单元的大教学观非常重要,这样可以整合教学资源,引进生活的活水,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
总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功能定位是改革课堂结构,调整教学关系,实现教学民主,使日常教学规范化、流程化,可操作性更强,能够帮助教师尤其是入职教师尽快地进入教学程序,避免走弯路。对学生而言,这一学习思想的落实,真正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学中的生产力。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主人翁地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思想品德·
位的获得,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动”起来的真正动力。
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在具体的课堂设计上,要想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互助和课堂浓郁的学习氛围,还要使用一个完整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在认真梳理了各种课型的共性后,我们根据我省提出的教学基本流程进一步完善出了课堂教学的“四部曲”:即自主感悟--合作探究--走进生活--实践平台。同时,我们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集合60多名教师的智慧,归纳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步:自主感悟(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需要思考、讨论、认识、解决的问题是来自社会生活的,面对社会生活的,具有思考的价值,能够触动、震动心灵,感动、感化学生,启动学生的思维。在实例分析中体现观点、规范。在这一步,我们归纳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1.以电影、歌曲等视频资料为依托设计与学生密切结合的情境问题,以丰富多样的鲜活形式导入新课。如小品、游戏、诗歌朗诵、方便参与的体验活动等形式。
2.调查要讲授内容与学生相关的问题,如提前倾听学生讲述亲身经历、谈感悟等;教师讲述与主题有关的自身经历或者感悟而导入新课。
3.通过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入,设计有争议的话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而导入新课。
4.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情,找出问题,从问题入手导入新课等。第二步:合作探究(活动引领、参与体验)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发现原理、观点、价值标准。在价值冲突中辨别、选择观点、规范,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规范。我们归纳的方法有:
1.探究内容要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或者学生身边常见的鲜活案例,在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形式、细化小组分工的基础上进行高效探究。
2.探究形式多样化,如游戏、艺术表演、社会体验材料情境再现等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渗透,注重情境化教学及课堂即时生成问题的探究。
3.针对学生在价值判断方面的易混点,用两难的辩论法进行有目的的探究,并在活动后,归纳总结形成明确的观点,提升学生的价值观。
4.在探究过程中,针对学生课堂实际表现进行即时有效的的评价,突出探究的价值,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明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践行的动力。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思想品德·
5.探究过程中,教师巡回给各小组予以指导、引导与评价,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第三步:走进生活(运用所学、分析辩识)
在学生经历合作探究、发现原理观点、价值标准和规范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注重价值判断和行为实践。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发现、在价值冲突中提炼观点、规范。这一步的主要方法有:
1.教师选择并设计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两难问题,利用辩论、表演、模拟情景、设计卡片、编写对联、主题班会、书信、归纳总结等形式来点评社会热点、关注时事,解决两难问题。
2.通过材料设置生活情景,让学生置于情境中,通过自主感悟、小组讨论做出正确选择。
3.让学生列举与本主题有关的名人名言、典故,实现知识的迁移;针对学习内容(主题),编写情景剧进行表演;利用诗歌、对联、书信等形式展示学习主题的效果;用“知识接龙”的方法列举本节课所学知识。
4.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用做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升华情感,达到育人目的。
5.课堂上利用小记者采访形式,收集社会现象,发现或归纳社会问题,形成观点、认识,并进一步采用课堂辩论的形式澄清是非曲直,引导学生科学人生观的形成。
第四步:实践平台(走向社会,动手实践)
在学生了解了生活主题的内容后,还要让学生走向真实的、更加复杂的社会中去,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自己已有的能力解决社会问题。在践行中验证、完善、实践、强化观点、规范。这一步,我们总结的方法有四个大类: 1.资源利用类:充分利用当地的地方特色进行地方特色教学、专家讲座、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参观科技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理利用网络资源。2.角色体验类:我当一天家长活动、远足、模拟逃生、自救、自护、主题拓展训练(如意志、心理教育、品德培养)、角色体验、换位思考、到法庭旁听、开展“亲子共成长”活动。
3.主题探究类:社会问卷调查、有关部门或有关人物走访、主题探究活动。4.社会公益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到社区清理小广告、打扫卫生、帮助孤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思想品德·
寡老人、散发传单,进行有关知识宣传、参加社团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义工活动。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贯彻“以德育人”要求的主渠道,只有充分发挥每个老师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堂的“五个充满”:充满思想、充满观点和行为规范、充满尊重与关怀、充满智慧、充满文化。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第四篇:初中语文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初中语文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教学模式,即依托课堂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增加阅读量,增加语文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力争使学生在每篇文章学习前都能配合所学文章阅读3至5篇与之相关、相近或相对的文章。课堂教学三个重点:
△ 学习的内容重在解决学生的重点疑问、品味语言; △ 教学目标的落实重在看学生解决问题及交流的情况。△ 学习效果重在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
课堂教学方式:小组学习、交流展示、反馈检测 三种课型:单篇阅读单元阅读作文评改
一、组建小组、明确职责、制定评价机制
各班级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按学习水平和能力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同学相邻两人结成一对一互助对子。每组设小组长、记录员、各祖员。各小组活动遵循每个学生先自学,再一对一交流,再组内交流的程序,做到班级交流以小组交流为基础,小组交流以结对交流为基础,结对交流以个人自学为基础。各组组员必须在组长的组织下,明确职责,各负其责,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评价,既包括学校对班级的评价,又包括教师对班级和小组的评价。评价可采用随机评价和长期评价。随机评价可以是鼓励表扬,配合以适当的惩罚措施。长期评价则是将对班级、小组的考核纳入学期总结考核,作为评定优秀的主要依据。学生平日表现则可以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
二、备课(教师是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
1、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2、扩充、搜集相关资料;
3、拟写学习提纲,学习提纲重在引导学生正确活动,因而务必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
三、教学环节:
1、自学设疑、小组互助
2、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3、反馈检测,归纳提升
四、各类课型设计:
单篇阅读课(教师组织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新接触的知识内容,明确学习任务要求,并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学习提纲开展活动。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自学,设疑解疑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要求:注意积累生字、词,注意读音、字形、含义。做到先圈点勾画,后整理到笔记本或黑板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弄清“文章写了什么”,注意勾画中心句、关键句。读课文同时做好圈点和批注思考。①学生首先自学。
②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以上任务。
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重点是:互相检测字、词及基础知识,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到黑板检测;弄清文章写了什么,或复述、或介绍、或概括。③教师根据各组活动情况简单小结。
2、根据文章特点,指导学生采用适合的形式诵读课文,要求学生读课文的同时,做好圈点勾画和批注,并注意提出疑问,发现精彩语言点。可以从“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两个大方面考虑。
怎么写的?涉及对文章内容及语句的理解以及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既要从文章整体进行关照,又要从细节、局部进行探究。
为什么这样写?有的涉及表达的效果、作用,有的涉及对主题的探究和分析,分析要结合课文进行。
①学生首先自学,做好读书笔记。②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以上任务。
组内同学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确定最佳意见。同时,明确值得重点探究的问题,书写在黑板之上。重点疑难问题一定有价值。重要语段要反复诵读。
③教师自己或组织学生对各组题目进行评价,师生共同筛选、确定文章重点疑难问题。个别问题当即解决,但不必逐题讲解。
3、针对确定的重点疑难问题,小组再一次合作探究,找寻解题的出路,并查阅资料,寻求新的突破。小组同学要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充分做好解答疑难的准备。
4、指导学生做好展示准备,并围绕“你读课文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进行思考,主要是真正实现读者自己(学生)与文章、作者的对话,结合自身实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启发或评价。
以上各环节,教师要根据文体特点、文章篇幅及难易限定时间,调动学生积极性,力争在有限时间内更快、更多地标注、发现疑难问题,并及时将重点问题归纳到笔记本上,作为组内互助的依据和参照。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针对全班确定的疑难问题(力争要顾及全篇、单元、深化主题),各组先讨论,再组间合作完成,个别没有讨论价值的,也可教师讲授。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注意点拨、激励、评价。
2、教师组织展示交流:各组分别按准备情况展示对文章的认识,教师要将机会多让给同学们。同时,各组展示应注意各组间同学展示问题的联系,通过组间合作补充完善。教师做好点评、调控、提升。
①文本的展示:可结合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进行展示;可对文章整体的赏析进行展示;可进行比较阅读,引入课外材料丰富对文章的认识。
②情感的展示:可结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感悟、体验。要力求使语言丰富、生动,引入课外材料补充认识。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对小组进行充分的调动。教师要力求使每一组同学都进入一种竞争的状态,使之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要注意进行问题评比,调动提问的积极性。如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剔除假问题,提出有助于更深层地把握课文内容的问题,即评学生提问的质量和有价值问题的数量。
(三)反馈检测,归纳提升
1、反馈要落实到前面各环节的各小部分,也可在篇章、单元后归纳反馈。
2、检测以单元检测为宜。
3、每篇文章留给教师5至10分钟,针对学生中的问题总结归纳、指出问题,梳理重难点,讲解延展性知识、评价小组,完成对课文的学习。单篇阅读课(学生自学型)
(一)自学设疑、小组互助
教师课前可以适当讲授新接触的知识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组织和引导,帮助学生根据教师预先设计的学习提纲开展活动。学习提纲重在引导学生正确活动,因而务必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具体如下:
1、学生自读两遍课文(默读),第一遍速读、第二遍细读。读课文同时做好圈点勾画和批注。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15至20分钟)
①积累生字、词、注意读音、字形、含义。先圈点,后整理到笔记本上。此项任务要求在第一遍中解决,也可由学生在课前自读课文完成。
②发现问题、设置疑问。针对文章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或疑问随时进行勾画、批注,疑问之处做好标记及简要问题。可以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四个大方面考虑。
a、文章写了什么?涉及文章内容及对语句的理解;
b、怎么写的?涉及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既要从文章整体进行关照,又要从细节、局部进行探究。
c、为什么这样写?涉及对上面问题的理解,有的涉及表达的效果、作用,有的涉及分析,分析要结合课文进行。
d、感受是什么?主要是真正实现读者自己(学生)与文章、作者的对话,结合自身实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启发或评价。
以上各环节,教师要根据文体特点、文章篇幅及难易限定时间,调动学生积极性,力争在有限时间内更快、更多地标注、发现疑难问题,并及时将重点问题归纳到笔记本上,作为组内互助的依据和参照。
2、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包括基础知识和问题疑问。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到黑板检测、书写问题。(10分钟)①互相检测字、词及基础知识。②交流自己的认识。③互相帮助解决疑难。
3、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及展示内容。(10分钟)
①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此时记录员要做好记录,特别是对问题的记录。
②组长组织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及方式,要力求照顾到每个同学,确定后各自准备、课下交流、确定。
③可以将自己组确定的疑难书写到黑板,提示其他组思考,也作为教师布置作业的依据。问题要有价值,一个组一个问题。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针对各组确定的疑难问题(力争要顾及全篇、单元、深化主题),各组先讨论,再组间合作完成,个别没有讨论价值的,也可教师讲授。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注意点拨、激励、评价。
2、展示交流:各组分别按准备情况展示对文章的认识,教师要将机会多让给同学们。同时,各组展示应注意各组间同学展示问题的联系,通过组间合作补充完善。
①文本的展示:可结合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进行展示;可对文章整体的赏析进行展示;可进行比较阅读,引入课外材料丰富对文章的认识。
②情感的展示:可结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感悟、体验。要力求使语言丰富、生动,引入课外材料补充认识。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对小组进行充分的调动。教师要力求使每一组同学都进入一种竞争的状态,使之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要注意进行问题评比,调动提问的积极性。如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剔除假问题,提出有助于更深层地把握课文内容的问题,即评学生提问的质量和有价值问题的数量。
(三)反馈检测,归纳提升
1、反馈要落实到前面各环节的各小部分,也可在篇章、单元后归纳反馈。
2、检测以单元检测为宜。
3、每篇文章留给教师5至10分钟,针对学生中的问题总结归纳、指出问题,梳理重难点,讲解延展性知识、评价小组,完成对课文的学习。作文评改课
教师改作文,收获的是教师。学生参与评改作文,解放了教师,同时通过学生参与,锻炼了学生评改能力,作文赏析能力,教师尽可能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提前几天布置作文题目,学生提前搜集材料,构思文章,做好写作的准备。
(二)课堂三十分钟写作,当堂完成上周布置的作文。
(三)学生作文评改
组织学生以小组(4人)为单位对学生作文进行评改,人手1本,要求每人至少阅读3本,之后小组交换意见,共同填写评语。修改要求参照如下:
1、标出作者文中引用的恰到好处的名言警句及诗句等。
2、标出错别字及不通顺词句并帮其改正。
3、写上恰当的评语,可从内容、文章结构、语言风格、个人感受等几方面入手。
(四)课堂点评
1、学生将修改完的文章中令人反思或给人启示的句子写在黑板上;
2、组长点评,说明组内作文特点,提两个建议,分别评价组内同学的作文。点评尽量以鼓励表扬为主,指明努力方向;教师(小结)强调一些问题,引出下一环节活动。
3、每组推选至少一篇佳作,自行准备朗读形式。可以先自由结合准备,再在组内交流,找出最好的展示,各组同学可以以不同形式准备,有轮读、齐读、演读等形式,其余同学准备点评(有的写、有的查资料)。教师到各组组织协调。
4、作文展示,众生点评。朗读形式要多样,切忌一人读到底,其他同学边听边记录,准备点评。点评时可运用名人名言,可适当运用自己文章的语句,可用作品中的语句,可从自己的听后启发来谈等。点评面要广,其他小组的点评与本小组形成比赛。
5、摘抄积累:
摘抄、背诵、标出喜欢的语句、说明原因,尤其要从内心感受来谈个人的理解,组内与组外参与人数比赛。
6、学习成果:学生到其他小组交流本节课学习收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各组派代表发言,各组代表2—3人发言,最后评比参与人数。分享:
第五篇: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本模式是怎样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本模式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一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它由自学课、展示讨论课、反馈课、习题课、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型组成,自学课要求教师发放自学提纲,学生在提纲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学习,自学中可与组内同伴交流,对交流中的重点、难点、疑惑点、方法和规律性问题可进行全班展示与讨论,我们的口号是“自学不充分不交流,交流不充分不展示讨论”。在自学课上,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指导者;在讨论课上,教师是点拨者、激发者、欣赏者、调控者、评价者;在反馈课上教师是总结者、发掘者、提升者、探索者、反思者。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本摸式 对于相对完整的一个知识模块来说,学习的模式流程如下:
认定目标,独立自学――小组交流,互助落实――课堂讨论,质疑释疑――回扣目标,训练巩固――反馈矫正,反思升华
其中:
学生的独立自学是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基础性工程,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强调独立自学。
我们认为:“一对一”互助模式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80%以上的问题应该由“一对一”形式解决。
我们强调学生自主互助为主,但从来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在“展示讨论、质疑释疑”环节,教师的点拨提升水平关系着整个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我们强调教师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教师的讲解要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易混、易错、易漏点;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般来讲,一个完整的知识模块需要自学课、课堂讨论课两节课完成,但并不绝对化,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我们对自学课和课堂讨论课的本质认识是:
自学课:要侧重知识的内化,即基础知识的落实,要通过小组内的结对学习、互助检查、组内交流等形式达成基础目标,不能仅是写在自学提纲上就完事,师生均要有强烈的落实意识。
课堂讨论课(这里指全班课堂讨论,是不同于小组交流的一种讨论方式):要实现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设法激起讨论、质疑的局面,不能出现简单的一人说完另一人接着说的“生灌生”现象;课堂讨论的问题不要贪多,要立足精、透,使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就重点问题抓住新的生长点,进行拓宽、延伸和提高等。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规范
自学课的程序及要求
自学课就是学生在自学提纲的引领下,自主、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自学课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自学、“一对一”互助落实、组内交流等措施落实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知识巩固了,才能进行拓展训练和能力提升。所以,如果自学课落实不到位,学生的学习就成了空中楼阁,既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影响课堂讨论课的效果。为保证自学课的效果,我们制定了自学课的程序和要求。
1.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无论什么形式的课堂教学都应重视一节课的导人环节:可以“旧”引新,以“奇,引新,以“惑”引新„„语言要具有生动性、煽动性和激励性。通过这一环节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
2.认定目标
认定目标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由学生齐读,也可由老师结合引人概括说出等,但勿走形式。
3.自主学习
(1)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以课本、学习提纲为蓝本进行自主学习,对自己的疑难和困惑进行标注,作为小组交流的重点内容。
(2)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3)学习环境要安静,强调此过程的独立自学、独立思考。
自学过程中,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态,对个性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对共性问题给予及时点拨,以确保高质高效进行自学。
4.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是在学生独立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基础知识梳理、基本事实认定和成员间进行互助落实的一个环节,对于确认、升华学生个体的自学成果,落实基础知识,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也要高度重视此环节的组织。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如下习惯:
(1)小组内进行交流学习,妥做到”息回箱甘一即间早!曰咫以川仃米目”刀的胜行,对标注出的疑难问题重点交流。小组交流环节要完成基础目标。
(2)强调小组长的统领作用,调控交流时间、进程、方向和内容,督促组员落实。
(3)“一帮一”在此环节中要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实—确保基础目标达成。(4)各小组上报自己组内不能解决和解决不到位的问题,作为下一环节要展示讨论的重点内容之一。
5.小结与检测
作为一个重要环节的结束,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到位。如:
(1)老师对本节课的自学从学习、纪律、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价,逐渐规芭学习程序。
(2)对一些基础目标(如字词读写、课文、公式、定理等知识点的记忆或背诵等)可在本节课的最后进行检测。
(3)要求学生对完成不充分的内容课后进行补充、完善,布置拓展类作业(如查河资料、课外阅读、探究实验等)或巩固类作业,作为链接课堂内外的过渡。
(4)如下一节有展示讨论任务,要特别跟学生交代明白,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
6.自学课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自学(特别是刚开始时,要教给学生一些自学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对自学要求、达到的目标有明确的规定,例如要求学生用多长时间、达到什络程度,要求自学环境要安静、要求对自学中的疑难和困惑进行标注等。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动向,把握学生自学中表现出的重点、难点,帮助组织不够严少的学习小组加强管理,指导督促学习效率不高的学生等,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效益。
课堂讨论课的程序及要求
课堂讨论课是在自学课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拓宽、延伸和提高,可以说课堂讨论课是自学课的升华。它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全班展示讨论解决小组内的疑难和困惑;二是通过展示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鼓励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搜集更多的资料走进课内;三是分享全班同学的学习成果。
一、具体程序和要求 1.课堂导入
与自学课相比,课堂导人同样非常重要,方法也同样提倡多元。如可以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做简单回顾,也可以对上节课的基础知识进行2^-3分钟的卷面小测验,还可以小组内互测上节课学的基础知识等,之后要进一步认定学习目标。
2.课堂讨论准备
这一环节做好了,有利于高质高效的课堂讨论,教师要舍得在此花点时间,下点功夫,同时注意以下问题:
(1)课堂讨论的问题应是有一定难度、共性的问题,课堂讨论前要提前3-5分钟分工,让学生充分准备自己要讨论的题目,以保证课堂讨论的充分、高效。
(2)强调讨论不能停留在表面(只对答案),要透过“问题”看“本质”,即要理清题目的解题思路、应注意的问题、解题方法及规律、前后知识联系、收获感悟等。
(3)对重、难点问题要重点展示和讨论,要通过质疑答辩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3.课堂讨论
这是所有学习环节中最容易出彩的环节,是最能激发孩子们创造活力、学习热情因而也是深受学生们喜爱的环节,当然也是对教师挑战最大的一个环节。作为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一环节的组织,通过这一环节把学生自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困惑消除掉,通过激烈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拓展思维、升华认知、学到方法、提高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
(1)要求学生展示时声音清晰洪亮,粉笔字的大小适宜、笔画清晰,注意站立姿势和方位,不挡同学们的视线。
(2)强调使用各种规范的展示用语,限时展示。
(3)此过程致力于学生倾听、笔记、补充和质疑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耐心、包容、尊重、礼貌等品格的形成。
(4)学生课堂讨论的问题讲解不深不透时,教师可启发引导分解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把问题讲透。
(5)一般情况下,教师要视情况对展示内容进行点拨提升。要“高屋建瓶”地总结所学内容,“深人浅出”地提炼方法规律,以“发展为本”评价合作与纪律,达“画龙点睛”之功效。
4.达标巩固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落实,达标巩固环节是以落实为主要目的的环节,抓实是关键。(1)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对学习提纲进行整理、补充,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落实,进行交叉巩固。
(2)回扣目标,回顾小结。
(3)进行达标测试或进行相应练习,进一步落实。
(4)要求学生对学习不到位的内容课后进行及时巩固或布置作业。
二、课堂讨论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1.交流时教师要注意调控交流时间、进程及方向。小组长注意把握交流内容,做到点面结合”,做到交流高效有序地进行。
2.学生能通过小组解决的问题不展示讨论,学生展示讨论后也不会的题目不展示讨论。
3.课堂讨论中控制优势学生的发言,以便给其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4.课堂讨论过程中要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倾听、笔记,对游离学生给予及时制止。
5.课堂讨论过程中要注意随时进行变式练习,加强落实。
6.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有目的性地指导学生注意展示题目的方法、思想,而不是读解题过程,不是为做题而做题。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7.课堂讨论过程中要注意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整理、小结,整理消化过程中,要充分发”小组长的作用,注意检查落实,进行交叉巩固。同时要将一帮一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