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本课堂,众说活力教学(5篇)

时间:2019-05-15 10:5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聚焦生本课堂,众说活力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聚焦生本课堂,众说活力教学》。

第一篇:聚焦生本课堂,众说活力教学

走进“生本教学”,展现“活力课堂”

非师范生的我,转行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时候,身边的老教师就不断向我强调“生本教育”的教育理念。如何践行“生本教育”的理念一直是我思索的一个问题。恰逢学校推行“135”课堂教学模式,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生本课堂”,我在教学方面采取了如下措施。

第一:充分做好课前预习。课前发放的预习单里面包含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和课前预习习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预习,为本堂课的教学做充分铺垫。第二:课堂充分展现学生自主性。课堂展示学生的课前预习成果。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进行新课教学,拓展课本知识。拓展知识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事先在预习单上将需要解决的课堂问题部分展示,同时加以材料补充。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找到答案。课堂当场进行小组间交流。最后老师做补充和总结。

在一段时间的实验教学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明显提升,同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加强了分析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以往展示老师才学的课堂变成了学生学习展示的舞台。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律性增强了,自信心增强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第二篇:生本活力课堂的主要特征

生本活力课堂的主要特征

以生为本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将人的智慧和人对人爱的统一的教育境界。让学生在以生发展为本的人文环境中,使学生不断开发潜能,开启智慧,创造自我,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生命质量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提升。

一、活力课堂应该是目标明确、多元的课堂

教育是一种价值引导活动,投射、蕴含着教育者的价值选择与目的预设,教学目标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步骤。课堂要干什么,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这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低要求。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有效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才能严格按照目标去落实和实施,也才能运用恰当的评价手段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应注意目标的多元化。也就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让课堂真正富有活力。

“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的原则

二、活力课堂应该是科学、高效的人本课堂

课堂教学的指标有: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②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③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④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⑤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⑥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承认和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角度出发来组织课堂教学,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智能。

提出追求课堂的科学性与高效性。也就是说,目标的设计、教学的过程都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和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学习效果。

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同时,也给学生创造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充分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亦即以科学高效的人本化课堂。

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要求老师们努力这样做:(1)追求教学语言的激励性、启发性、人文性;(2)保持教学态度的和蔼可亲,对孩子充满美好的期待;(3)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过程,注重师生心灵的沟通;(4)与孩子同甘苦,共患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愉快地接纳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他们敢想、敢说、敢做,课堂成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课堂外他们有心理话愿意跟老师谈,有意见敢于向老师提,有困难主动请老师帮忙,有委屈也能找老师倾诉。因为在他们眼里,这样的老师不光是老师,更是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知心朋友。

三、活力课堂应该是能够有效整合并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课堂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也可以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整合的同时也在开发课程资源。

富有智慧的老师是善于整合各种课程资源的老师,这必然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整合生活资源(测量中产生小数,生活中的小数)

四、活力课堂应该是自主探究的课堂(学生主体得到充分体现的课堂)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但新课改实行好几年了,一说到自 1 主学习,还是有相当的老师认为自主就是放手给学生,就是老师不讲学生自学,就是每堂课只能讲几分钟,必须给学生留多少时间。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际上是为了改变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机械教学提出的,传统教学中,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老师是传授知识的机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老师教给学生学习什么,学生就只能接受什么。所以,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就是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我们理解的自主探究的课堂,应该是重视学生主体、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的课堂,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

五、活力课堂应该是合作分享的课堂

合作,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新课程主张个性的体验,同样提出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前几年开展合作学习实验中,很多老师认为,“合作”就是小组讨论,于是,小组讨论成为合作的代名字,而具体在课堂上,“小组讨论”则成为调节时间的一个重要武器。当时间充足的时候,就让学生“讨论讨论”,当时间紧张的时候,无论学生的问题讨论到什么程度,都要跟着老师的教学要求停止,这是非常常见的教学围绕着教学设计进行而不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进行的现象。这样的所谓“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这个合作,不仅仅是合作解决问题,还有彼此的经验与智慧的分享。

六、活力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

课堂本应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场所,当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方法、统一的标准答案,往往束缚了孩子们的思维,遏制了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新课程中,特别强调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将课堂还给孩子,于是,也就有了热热闹闹的课堂,有了满堂问答的课堂。虽说有的老师也努力将课堂向外拓展、延伸,当始终还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表面上动起来了,骨子里还是封闭的思维,封闭的模式。

课堂摒弃了传统教学中那种封闭的灌输式的教学,摒弃了一切围绕着教科书和教参转的局面,从时间上说是现在向过去、将来辐射,从空间上说是课内向校内外、家庭、社会辐射,从内容上说是从书本向生活辐射,打破“求同”,敢于“求异”; 不受定式的影响,不受传统的束缚;思考、解决问题要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因为教材改革总是远远滞后于时代迅猛发展的步伐,很多新知识新技术不能技术补充到教材里,这就需要老师做个有心人。

通过老师们选择开放的内容,提出开放式的问题,采取开放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有效的链接了生活,链接了社会,课堂真正做到了由封闭走向开放,课堂才能不断的生成智慧,也才使得课堂具有了生命的活力。

七、活力课堂应该是智慧生成的课堂

“应试教育”,课堂上注重的是知识,而不是智慧;最终获得的只是知识,而不是智慧。我们今天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秉承了传统的知识为主的教育,是“塑造知识人”而不是“智慧人”的教育。知识丰富的人不等于有智慧的人,就好像我们说某某人学富五车,假如仅仅是拥有了丰富的知识而不能灵活运用,也就相当于一个小词典而已,甚至还不如一个词典,因为词典还有目录、页码,需要的时候就能找到,仅仅拥有一堆死的知识还不如一堆废铁。我们需要知识,我们更需智慧。智慧需要知识,但是知识不等同于智慧;知识可以生成智慧,但是知识生成智慧要有条件。要看用什么样的方法。用机械训练、灌输的方法,知识产生不了智慧的。

有人说,智慧有其鲜明的外部特征:愉快、欢悦、幸福,这是智慧的表情。要让学生智 2 慧起来,首先就要让他们愉快起来、自由起来,只有愉快的心态和自由的氛围才可能有智慧火花的闪现。那么,我们这几堂课都具有“智慧的表情”,因为学生是愉悦的、幸福的,老师也是幸福的。有了这个前提,在加上我们的老师富有智慧的设计和启发,学生的智慧之火被点燃了,课堂也就有了灵动的旋律和七彩的光芒。

我们知道,学生心智的觉醒往往在一刹那间,转瞬即逝。所以,学生智慧的生成,就需要教师的智慧启迪。即,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有智慧的教师能够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情景和宽松的氛围,激发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争论。

学生课堂表现如此大方、大胆,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产生什么疑问都敢起来说,并且提的问题非常好。这正是由于老师给了学生机会,学生的智慧火花才不断闪烁。

八、活力课堂应该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并立的课堂

“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有特有的人性,人还有人特有的灵性,更有人性与灵性交融而升华成的精神境界。人性的开发与培育,主要靠人文教育;灵性的开发与培育,既要靠科学教育,也要靠人文教育。”(杨叔子--男,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共十五大与十六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九江学院名誉院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真正活跃的课堂并不是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课堂,而是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了,思维是否被激活的课堂。

九、活力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课堂

只有生命才能唤醒生命,只有激情才能燃起激情。老师课堂上是否投入,将会对课堂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比如,老师自身对所教授的知识没有激情,完全是局外人的姿态上课的话,学生也很难投入其中,也就是张文质老师所说的生命是否在场的问题。老师的生命不在场,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学生的生命也必然游离到课堂之外。

在课堂上都是激情满怀、神采飞扬,用他们的热情点燃了学生的热情,使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所以,真正的有活力的课堂,一定不是死气沉沉的课堂,而是充满着激情充满着智慧的课堂。

十、活力课堂应该是链接生活的课堂

即运用了生活经验来学习,又将知识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知识可以服务于生活,这还不仅仅是个整合资源的问题,而是将来能不能适应社会而生存的问题;这既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更是幸福人生所不可缺少的。所以,将知识活化为生活的能力和素质,以便将来走上社会能很好的适应社会,为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增加一些靓丽的色彩,能够活的健康、幸福、愉快、满足,这是我们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他们从目标的确立,每个问题的提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问题,都是经过老师进行准备、下了功夫设计的,而正是设计的用心,课堂中才能不断生成新的智慧,也正是由于有了认真的准备,才会使课堂驾驭能力更强,就好像手中有了孙悟空的金箍棒,无论课堂上有什么意外都能迎刃而解。

活力的课堂,应该包括老师的教学活力,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力,还包括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这三个方面的活力综合起来,才是真正有活力的课堂。所以,我们说,有活力的课堂一定是学生为主体、学生个性得到培育与发展的课堂,是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提高的课堂,也必将是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终身幸福的 3 课堂。

那么,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也为自己的幸福人生奠基。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也能作为活力课堂的精辟论述——在课堂里,解放儿童的头脑,撕去形形色色、重重叠叠的裹头布,冲破一切传统的束缚,使他们能大胆的想;

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大胆的干; 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学会观察,善于观察; 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大胆讲,大胆问; 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获取知识、扩大眼界,激发创造灵感;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消化所学知识,有时间学他们爱学、干他们爱干的事。一个让学生“能想、能干、能说、能实践、能创造”的课堂,一定是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

把更多的时空留给学生,把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让给学生。这就成了我们要构建充满活力的生态课堂课堂的关键环节。

“激趣求真”的课堂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听教师在课堂讲三角形面积时,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校二年级小朋友要加入少先队组织,学校要买一些红绸做红领巾,如果让你当采购员,你打算怎样做?学生有的拿下自己的红领巾测量,讨论,有的目测,估计,最后把问题归纳到要学会求三角形面积方法,接着老师引导学生,今天我们都来当一回数学家,利用以前学到的知识或自己的学具拼一拼,讨论,看谁能发现三角形的计算公式。学生求知欲强烈,积极主动探究新知,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同时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而有的老师上课为了调动积极性,设计奖小红花呀,或给小白兔帮忙呀等,场面虽热烈,但这是一种低层的兴趣,没有激发出学生本身对数学的喜爱之情。激发兴趣我们应着重激发学生发自内心对所学学科的真正兴趣。

构建生本活力课堂课堂的几个途径

一、实现教学模式的转换

“灌输式”教学,固然能单向传输一定知识量、信息量,保障教学进度按时完成或加快,但是因学生大多是被动的接受,且传输与接受的方式单

一、枯燥,其教学效果往往令人失望。究其原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新性受到了抑制。学生几乎成了学奴,而不是学习的主人。在“灌输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方方面面大多是从教师本位出发,很难得从学生本体出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长期忽视。旧的模式不转换,教师课堂角色不转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就不会实现,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就无从发挥,教学质量就会陷入泥潭难以自拔。

传统的课堂教学五步骤:“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讲授新知——巩固新知——布置作业”。其局限性很大。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仍然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没有多大自主的时空。“讲授新知”是主要环节,习惯上老师“嚼烂喂馍”,一讲到底,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发挥的平台。其已经不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可喜的是,近些年经过探索实践,应运而生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并且走向多元 4 化,比如:“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唱乐法”教学、“多感官学习”法等等。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给课堂带来了新鲜空气,带来了活力,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比如:北京十一学校实行的“四环节”教学法:“自学自研——问题讨论——教师精讲——评价运用”(注1),与过去比,其中就淡化了教师主讲的地位,强调了学生的参与,突出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主时空。

二、构建主体性心理

要构建生本活力主课堂,还得先构建主体性心理。

教师心理——一方面,教师要从心理上“淡去”课堂主讲、主角、主宰的角色印记;另一方面,教师教学理念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服务于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自觉发挥学生参与性、自主性、创造性。

学生心理——一方面,教师不要挤压学生心理空间,避免师生之间心态不和谐现象;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自信,让其树立自主意识,乐于实践,不怕挫折,主动合作。

三、创设主体性氛围

创设主体性氛围,也是构建生本活力课堂条件之一。搭建这个平台需要课堂环境,主体性氛围就是这个平台所需的课堂环境。

民主、开放、张扬个性,应该是课堂主体性氛围的特点。课堂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和谐的交流,开放式的思维,各种奇思异想,个性化的答案或一致的结论,总是会令人惊喜,总是会让课堂充满活力。反之,限制太多,学生的自主就不能发挥,课堂会死气沉沉。

创设情境,也是主体性氛围所需要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的种种情境,能诱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能引导学生尽快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这种情境其实也是主体性氛围的一种形态。

四、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时空

课听多了,结合质量分析,你就会从中悟出一条定理来:“课讲得好=/=学生成绩好”。各校中课讲得好的老师大有人在,其中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课讲得好,学生成绩也好;另一种是课讲得好,学生成绩并不好。这后者除了表明其它环节有问题之外,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老师在课堂一讲到底,把时间和思维空间全占了,或者留给学生的时空不多,学生是被动的学。

把更多的时空留给学生,把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让给学生。这就成了我们要构建生本活力课堂的一个关键环节。

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比如: A、“把讲解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这不仅对那些能够讲解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对不能讲解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其实老师即使在讲例题的过程中,能让学生讲的地方,老师就不要讲,就让学生讲。其效果反而更好些。B、“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课堂上,不少老师习惯把学生的思考限定在自己的预设范围之内,拘囿于本本上的所谓权威说法或解法,拘囿于老师的思考范围,拘囿于单一的求同思维,不敢让学生有所突破,封杀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权和创造性。我们应该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仅要敢于让学生放开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还要引领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如: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

C、“把预设(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预设的学习内容,可以是教材中学生自己尚未弄懂的问题,也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还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过自学与讨论,预设的一课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程序等。老师不能老是从自己角度出发完全代替学生去预设教学内容,应该解放一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预设,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去预设,在这样的课堂上,你也许会体验到意想不到的活力和精彩。这样的每一堂课都将能生成创新,每一堂课都充满了魅力。

为了确保学生课堂有更多的自主时空,有心人总结得好: “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 “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 “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

“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

“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注3)

(五)开展主体性评价

课堂评价,摆脱老师单一评价的局面,调动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可能更客观、更适当、更生动多样、更有激励性,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即使是老师评价,也可以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评价,用适合于学生的语言和方式去评价,也许学生更乐于接受,效果更好,还可以避免一些尴尬的情景发生。

充满活力的生态课堂

(一)深研文本,创新设计,让教材“活”起来

(二)变革方式,再现生活,让学生“活”起来

(三)动态生成,随机调控,让课堂“活”起来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详的课堂气氛。”我们要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的作用,教师只有赢得了学生的心,才能进而打动学生的情,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教师真切的信赖、殷切的期待、热切的激励,会成为学生不断获取成功的基石。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但是,曾几何时,为了追求所谓的分数,我们的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缺乏个性化的魅力,课堂成了 “教案剧”表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优秀生是“配角”,中等生是“群众演员”,后进生则成了“观众”与“听众”。所以,许多外国专家戏称:中国的课堂是“知识课堂”。

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课堂要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那么,“生命课堂”该是什么样呢?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过: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似乎是课堂上表面上的热闹,但这不正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表现吗?新课堂的灵动与鲜活,不仅表现在表面上的内容、形式、情境上的“生命活力”,还表现在实质上的知识吸收、经验形成、智力活动、能力提高、6 情感体验、精神升华上的生命发展的活力。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发现真理。”因而,在“新课堂”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点拨者、服务者……学生也不再是课堂中的旁观者,而是学习的探究者、发现者、感悟者……

其实,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师,都应该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和激情,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如果再加上死气沉沉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愿意听讲才怪呢!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舞台变得精彩?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

一、灿烂的微笑,课堂充满活力的开始

曾听一位名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会微笑的老师,不会是一个好老师。”我想,这句话不无道理。我们做老师的千万不要居高临下地看学生,如果这样,无形之中就在学生面前设置了一条无法进入学生心灵的“沟壑”。不进入学生心灵,学生又怎么与你零距离沟通?久而久之,你与学生就会形成一种酷似“阶级的对立”,即使你的课堂没人敢说话、睡觉,但你的课堂也只是“一潭死水”。

想上一堂好课,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微笑,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让他们敢于走进教师的心灵。这样,你便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为你的课堂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础。课堂上,如果学生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那么你的课堂便充满了和谐,充满了活力。

给学生以更多的微笑,也就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信,给了他们更多的学习选择权,以至学生会相信老师不会轻易否定他们,更不会批评他们。这样,学生就找到了张扬个性的空间。何愁课堂没有活力与激情?

二、抑扬顿挫的语言,课堂充满活力的保障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课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的平淡给人形成的印象。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三尺讲台,其实就是教师每天的“舞台”,如果一支曲子千篇一律是一个曲调,那谁还愿意去听呢?如果每天嚼着同样的“馍馍”,谁还愿意“吃呢”?同样的道理,成年累月的课堂,一成不变的语调,那和寺庙的和尚念经又有什么不同?所以,我们教师宜该让自己的语调变得抑扬顿挫,充满激情。

激情不是表层的张扬,也不是肤浅的铺陈;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也不是冗余累赘的堆砌;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不是拙劣的东施效颦,也不是可笑的邯郸学步。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激情如火,熊熊燃烧;激情似水,汹涌澎湃;激情若风,遒劲浩荡。可时而高山流水,可时而小溪潺潺;可时而熊咆龙吟,可时而幽咽泉流……这样,学生上你的课堂,就会感觉轻松、愉快、充实,与其说在学习知识,不如说在“享受”数学课堂。激情进入数学课堂,必将使数学教学更加魅力四射,风采迷人。

三、幽雅的教态,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催化剂

没有教态的帮助,一个人说话会变得很拘谨,但是过多或不合适的肢体语言也会让你这个人让人望而生厌。自然、自信的身体语言会使我们的沟通更加自如。

好的课,从感觉上来说,可用“累”与“不累”来区别:

如若听课者始终被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所吸引,精神专注、积极投入,没有丝毫“累” 的感觉,那么,无疑,这是一堂好课。反之,听者焦虑不安,惋惜不已,时而抬腕看表,时而交头接耳,等待着下课钟声响起,那么,这样的课是不能列入好课之列的。

第三篇:聚焦生本课堂致力学生发展1

聚焦生本课堂

致力学生发展

——生本教学改革阶段性小结

2017年春期,我校继续深入开展生本课堂下教学模式的探究,明确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制定了生本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通过近段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现将我们的探索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理论先行,夯实基础

1.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全面开启深入研究。首先,学校将郭思乐教授和荆志强老师关于生本教育改革的主要精髓打印下发,人手一份,组织全校老师学习和讨论。之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2017春期学校生本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做好了生本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探索工作。

2、加强理论学习,提供探究保障。加强理论学习,是开展好生本探索的前提。我们为了更好的领悟“生本”的内涵,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和《教育激扬生命》等读本作为教师的必读书目。潜心研读,领会理念,明确目标。

3、利用他山之石,提升教师水平。一是通过观看名师教学光碟或仿名师上课,为大家提供鲜活的案例,不断汲取前沿理念。二是先后选派骨干教师前往广州以及油田等多所学校考察学习,并先后听取荆志强等课改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考察学习回来的教师,每人结合我校实际撰写一篇学习报告,并分发到全校每位老师手中,并且每位老师必须上一堂汇报式公开课,供全校老师观摩。

(二)、坚守课堂,努力实践。“根本、简单、开放”是生本课堂的基本特征之一,“民主、和谐、高效”是生本课堂追求的理想境界。“前置学习、展示交流、点拨升华、演练拓展”是生本课堂的基本模式。我校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尽可能的把课堂变成学生激扬生命的的舞台。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合作,教会学生探究,教会学生展示的方法。

1、深入教研,资源共享。开展好教研活动,是搞好生本课堂改革的先决条件。每周三数学、周四语文教研活动时间,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商讨前置研究和小组合作的内容。各同头班老师老师把本周新课的前置研究和开展小组合作的内容互相交流,同时将自已的意见或建议用其它颜色的笔记录在设计的前置研究上然后老师们各抒已见、进行深刻的思想碰撞,对容量、难度、引导性等作全面的交流。在此基础之上,再形成共识后的定稿。最大可能的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2、课前活动,丰富多彩。

课前三分钟的活动是布置给每个学生的必备节目,给每个学生编号,课前抽签,抽到谁就上台主持课前三分钟。

确定了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朗诵、说新闻、背古诗、读《论语》、介绍一段自己摘抄的名言警句、读一篇自己的日记等内容。学生们在课前都竭尽所能,想在同学们面前好好表现一下,他们内心深处最需要的是理解,是表达交流,是表现自我的机会,经过练习,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培养了他们收集归纳材料的能力,还锻炼了胆量,增强了自信,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3、小组合作,优势互补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树立了中等生和后进生的信心,形成“让每一个学生进步”的教学氛围,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校研究建立了一套科学而全面的操作体系。首先,根据学生性别、成绩、能力、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人。依据学习基础,每组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其次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开展有效的学习。同时,组长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4人小组内,除了组长外,还设置了一名副组长,一名发言人,一名纪律委员。组内分工落实后,要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4、课堂展示、形式多样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展示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组内展示。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把自己学习的结果进行展示与交流。形成让学生在组内边展示边说出自己的思路、方法等,要求大声说,说普通话,培养学生敢说、不怕错的情绪,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如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时,存在相互推让现象。我们规定按照4、3、2、1的顺序依次发言。展示时对声音响亮、敢于说出自己的思路、方法的学生给予加分,使每个组员感知发言的重要性。

二是组间展示。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展示后,自己的思路更完善,想法更充分,并可从中选择优化策略,再开展组间的展示与交流。激发小组间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展示的主动性。这种展示可以是无声的:如组间的前置研究的交换批改,让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感知他人的经验成果;也可以是有声的:如组间的评价,评价可以有简单的辩论,在辩论中找到知识的区别与内在联系,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精于思路考,敢于否定或肯定的情绪,达到区别真伪,内化知识的目的。我们在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时,采用小组PK的形式进行,可以相互找不足,也可以找优点。三是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把探究结论在全班展示。可以让学生上台上展示,也可以在黑板上设计学生展示区,这样可以为每个小组或者每个组员提供展示的机会。只要学生大胆,教师就要给与鼓励。

5、课堂评价、激励超越。生本课堂的魅力在于学生的展示, 学生展示的情况如何, 就看教师平时的引导和评价的方向,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课堂评价能触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促进学生认识自我,我们采取节节记, 天天比, 周周评, 月月发奖的方式进行的.每一节课课后记下各组学生的得分数, 晚上放学之前统计出当天每组学生所得的分数, 评出前三名奖励小红花贴在奖励栏里, 每周五放学前把各组在这一周里所得小红花数统计出来,奖励小星星粘在花盆上(每组都提供一盆鲜花,作为组花,用来装扮教室)。月底把获得小星星的数量, 从高到底选出前三组发奖状, 这些环节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我们主要以小组评价为主, 个人代表小组, 评价个人就是评价小组.因此, 展示时我们们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①、参与度, 愿意展示, 敢上台展示的, 只要愿意展示, 我们就给所在小组加分, 参与展示的组员多, 我们可以加倍加分进行评价.②、从形式上声音、站姿、体态上进行评价, 展示的方式上新颖、灵活, 给我们呈现的不仅是知识的丰富还是一种感官上的享受, 我们可以给小组加分,.③、展示的内容主题突出, 层次分明, 讲解的清晰、到位.④、对于所学内容敢于提出问题, 质疑的我们加倍加分, 我们鼓励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敢提问题, 会提问题, 说明学生学得会, 学的深..⑤、对有补充的、拓展性的、生成性的认识, 我们都进行鼓励性的肯定的评价, 加倍加分.班级在评选学期优秀的个人单项奖时, 就要以班级优秀学习小组挂钩, 个人所在的小组必须在班级小组月评比中至少有一次是优秀的学习小组, 这样学生就会重视小组的得分, 胜过自己的得分, 因此就会形成: 优秀生拼命帮助差生, 因为一荣俱荣, 一辱俱辱.同时, 通过优生帮差生, 差生在课堂进行展示, 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 使差生他们在课堂上被老师、同学欣赏、尊重, 一节课小组加了多少分, 教师可以通过黑板出示.这样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时感觉到被关注, 被欣赏, 进而有被尊重的感觉.量化评分, 就使得学生被尊重的方式具体化.我们的差生就可能因为一次被欣赏, 因为一次积极的评价, 他就开始喜欢这一节课, 下一节课又一次鼓励性的评价, 就喜欢第二节课,这样兴趣被激发出来, 因为每一节课被关注、被尊重.从而不再抵触、不再排斥, 慢慢地就开始喜欢上课, 喜欢老师, 进而喜欢课堂,喜欢这门课而学, 真正实现了由最初的“ 要我学” 到实现“ 我要学” 的转变.6、以赛促研、实现高效

为加速推进生本课堂教学改革进程,创建高效课堂,我们开展了为期三周的生本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共有语文、数学、英语、28名教师积极参与。每位教师都把这次赛课作为自己展示和成长的大好机会,与教研组教师群策群力,精心设计学案,各施绝招,各展风采;课堂精彩纷呈,学生畅游在美妙的课堂氛围里,有合作与交流、有质疑与辨析,有感悟与体验、有欢笑又有惊喜。

7、同课异构,互助提高。同课异构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给老师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三)、强化管理,总结实验经验。

1、强化过程管理,领导率先垂范。

由校长直接参与生本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工作。校长调研课堂教学当做教学方面主要工作,实行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听课的目的主要是学习推广教师生本研究的好经验、好做法;督促课堂教学效率;了解学生课堂习惯的养成,了解班级的常规管理等。同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组织学生评课。实现师生课外互相交流。

2、写好教学反思,有效调整教学。教学反思是教师将教学实践活动升华为教育教学理论的必由之路。平时要求教师写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学机智与学生创新,写再教设计等

二、初显成效

(一)教师意识较大转变。

教师的生本意识能较好的落实到课堂之上,确实朝着“以学定教”的方向前进。

(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普遍提高。

通过生本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望、表现欲望大幅度提升,差生率明显减少,小组合作学习已成常规,这是我们的最大收获。同时,我们还高兴地发现:在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班里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以前那些不爱表现自己的同学也主动举手发言了,不爱说话的也变得大声而又流利了。学生们变得上课专心倾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互相交流了,也变得爱向同学提问题,爱向老师提问题,甚至因为一个学习上的问题与同学、与老师展开激烈的争论。生本课堂上学生的变化是可喜的,也是我们实验前行的动力。

三、存在问题

(一)教学观念需进一步转变。

有时老师仍然放不开,害怕“生本教育”会影响课堂纪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有待于协调。

由于小组合作、小组展示等形式更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多,如果教师没有组织好、引导好,在热闹之后,必然会影响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学生的知识储备急需增大,生本教育主张先学后教,学生先学的能力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的先学好,为上课做好准备。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储备,怎能把先学学好呢?因此,学生的知识储备急需增大。

四、努力方向

(一)继续加快生本步伐。

“生本教育”是打破原来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敢于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手段、方法等方面创新,加大自己实验的步伐,逐步摸索出适合于教材和本班学生的教学模式。

(二)继续加强经验交流和学习。

由于“生本教育”是新鲜事物,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也没有实验教材。因此,我将继续加强老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取长补短,学习外校成功经验。使自己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总之,各位领导的关怀与鼓舞,指导与支持,加上我们老师的团结与互助,就是我们开展生本研究的基础,我们将坚持不懈的孜孜探求,聚焦生本课堂,致力学生发展。

第四篇: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 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善待学生的差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实践证明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教育专家顾泠沅曾说过:“只有学生愿意学、学得起劲,这才是课堂最大的增值点”。一.“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内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进行“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是确保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和重点内容。用充满活力的简单方式取代严苛繁杂的课堂设计,把追求短期指标的课堂转变为“追求人的发展”的课堂,把控制生命的教学坚决地转变为“激扬生命”的教学,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生命课堂、生活课堂、生成课堂、自主实践,主动预习、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主动合作、主动延伸的课堂。(一)生本课堂首先应营造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 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二)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超越教材,积极审视、科学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外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预设内容+生成资源”,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三)生本课堂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眼中有学生”,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生共振共鸣,实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四大关注点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以激扬生命的方式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在每一个45分里落实低负高效。(一)关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积累知识的量,更要看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多少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究建构的。因而学生有无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是否是“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教师是否关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①学生参与的方式: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不是形式上的大合唱,而是实质性的思考表达、讨论与交流。②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次等;③参与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维能力的开发程度及情感态度的提升效果。(二)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本课堂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显著位置,要善于创设探究情景,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主生成,规律让学生自主归纳,最后通过旧知衍生出新知。评课时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在一节课中,教师提出了多少个开放性问题?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对学生的独特见解是否有意识地加以表扬和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时间有多少?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有多少?学生能否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多少人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有新意和灵活性?(三)关注让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是认知建构、师生互动、情感体验多向交流过程,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质量的课,是不是“生本课堂”,教师能否使课堂保持有效和深层互动是一条重要指标。评价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判断:是教师拥有“言语霸权”还是“民主协商”?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是“示范模仿、讲解接受”还是“自主探究、参与体验”?是教师的“包办代替”还是学生的“自主建构”?是仅重视“知识结果”还是“过程与结果”并重?(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本课堂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落实;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教师能否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课堂环境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条件。考察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①教师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情景的程度:教师是否有激情,精神是否饱满;是否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授课过程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是否善于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是否善于体察学生的变化,恰当调控教学;是否善待、宽容和欣赏学生。②

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否保持内在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三.我校“生本课堂”理论下特色化、校本化的以导学单为载体的四环七步教学模式尝试与探索: “生本课堂”理论是支撑新课堂的灵魂,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学情不同,方法不同,用“生本课堂“的特色化、校本化去解决“为了谁”和“依靠谁”的问题。我校自2012年结合昆铜中学、北蝉中学、干览中学的教学模式,开始尝试用“生本课堂”的理念在七、八年级进行教学模式探索: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班级展示,教师少教甚至不教,让学生主动学习,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以导学单为载体的四环七步教学法。

以导学单为载体的四环七步教学法(注:参考其他学校实行的有效教学模式,并结合我校特点进行合理整合)分为先学后教--再学后比--整理检测--预引对接四个主要环节;七步教学操作环节如下:

1、自主学习(先学),2、课堂探讨(后教);

3、合作探究(再学),4、展示评比(后比);

5、学习整理即课堂小结(整理),6、当堂检测(检测);

7、预引对接(预引)。(注:前5个环节在前期实施过程中作为考查教师课堂教学是否符合基本要求必须具备的项目,后两个环节允许教师根据教学进程与时间合理安排。)四环七步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及要求见下表

2011年以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与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校本学习为契机,在七年级对数学、科学两门理科进行师生共用“导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试点:结合备课组的教研活动,个人主备先行,组内集体研讨、优化教学案,教学后反思并进行第二次备课;于新课前一天印发给学生,由学生根据导学稿提供的预习流程自学,完成旧知回顾与新知探索(以填空形式出现),理顺知识结构体系;教师批阅导学稿(可集体批阅也可抽样进行),收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便于教师在课堂上集中精力与教学时间重点突破。

“导学稿”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中上生能及时完成,对这些学生学习方式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多数中下生显然缺少必要的影响与促进,这些学生较少完成,有的只是当作任务,在未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导学稿中新知的填空,导致预习质量低下,教师第二天的批阅无法从各层次学生预习情况中找出共性问题,也就无法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同时由于只是两门理科进行“导学稿”的教学尝试,学生的作业量相对实施前略有增加,这也是导致学生不认真对待每天必须完成的预习工作的一个原因,而各班级同一学科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性,一年试行效果不理想,对其他学科其他年级的任课教师没有一定的观念影响,“导学稿”教学模式整体推进有一定困难,但从另一方面也为我校尝试以导学单为载体的四环七步教学法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借鉴经验,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方面的。鉴于导学稿教学法在实践操作环节中,缺少学生自主参与性,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少等多方面问题,而我校学生厌学情绪居高不下,各年级段各学科成绩在我区各初中学校排名中多居八、九位,个别学科成绩略有下滑,“优生不优,后进生增多、中间生减少,整体成绩呈前低中平尾翘”,陷于农村初中“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尴尬局面。为了全面提升我校办学品位和教学质量,吸收我东乡片两所小规模农村学生实施的小班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效经验,以学生学习合作小组建设和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抓手,在七、八年级尝试“以导学单为载体的四环七步”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实施多年并逐步凸显教育价值的协商教育,从德育和教学两方面同时推进。

经过三、四两月不到的推门听课,大部分教师已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正悄悄发生转变,这一教学模式也逐步被多数学生接受,从随机调查看,课堂学习小组中编号为“2”、“3”、“4”的学生影响较大,“2”认为以前自己学习中遇到问题,没人给予帮助,现在能很快在组内得到解决,因为教师明确规定“4”或“5”有义务帮助自己;“3”认为以前课堂学习中自己容易走神,听课不专心,现在组内同学会提醒自己认真听讲;“4”觉得自己在组内合作中获得进步的同时,通过帮助别人也获得同学、老师的认可,对自己学习信心有很大帮助与提升,各层学生“动起来”的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践中我们确实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虽然我们的课堂学生看上去是“动”起来了,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形”动的多,“神”动的少,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课堂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摆脱短期指标的影响,仅仅满足于课堂形式的转变,为了知识点和分数的问题,特别是把课堂变成学生活动的课堂后,并没有让学生在“根本处”真正自主,仅仅用一些固定的书面安排去束缚学生的问题,导致我们各备课组研讨形成的详尽的导学案与似乎“热闹”的小组讨论,“精彩”的班级展示都只是载体和形式上的东西,教学进度的影响促使教师走回头路的意识随着教学模式的推进越来越多,个别教师习惯性与学生争抢课堂主权,“复辟”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四.以导学单为载体的四环七步教学模式实践中的问题及反思与进一步的设想

(一)从七八年级各学科教师的交流中,多数教师认为“不是所有的学科、所有的课型、所有的班级、所有的学生适用现推行的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模式”。从随堂听课与教师课堂观察,部分班级中的部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缺少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对该教学模式的兴趣仅能持续前几天,小组集体意识淡薄,小组合作讨论不愿参与,总把自己当作旁观者,个别学科45分钟内不愿主动回答一个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八年级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八年级教师普遍认同“在八下学期快结束时才尝试这一教法,从让学生适应并接受这一教法的时间上来说,有种一再“亡羊”后才考虑“补牢”的味道,现采用的小组激励机制对这些多次经历学习上失败,父母和自己都已麻木、放弃的后进生来说,已没有多大的触动,我课题组曾找过部分学生交流,部分后进生对自己能否加分,能否为小组加分,能否通过自己努力与小组一起成长,成为某个比赛项目优胜之星,他们多流露出“无所谓”;同时这些后进生正成为他们所在组在各科课堂教学各项目比赛垫底的主要原因,小组成员逐步丧失对他们帮助共同提高的意愿,而其他组多不愿接纳,就算碍于教师面子勉强接受,过不了几天仍会因这些学生课堂上不良、无用表现在其他组成员一致要求下被“退货”。如何转变这部分后进生仍成为教师深化、推行教学改革最头疼的问题。

(二)如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导学稿,如何发挥导学稿的有效指导价值仍是教师关注并无法解决的问题

1.有教师提出:新课中部分重点、难点,特别是一些知识的细节内容,学生不可能通过预习解决,有的连组长都出现理解上的错误(从课前导学稿的批阅中多有发现),而部分知识的错误理解对学生学习新知又容易“先入为主”,对课堂教师的讲解修正造成一定阻碍。

2.一般导学稿中都明确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重难点,学生在预习时多不去阅读,让自己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前或知识整理环节让通过集体阅读或讲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而对于导学稿中教师出示的书中例题,学生多采用简单抄袭解答过程,并没有真正理解,展示环节只是书上过程的简单搬用,如果教师缺少进一步对解答过程的提问,学生理解上的问题教师确实一时无法发现。在八年级数学导学稿中,曾采用以书中例题类似的变式题作为例题,要求学生在书中例题理解的基础上类似解答,培养学生的理解问题与变通能力,以变式题组训练学生的思维。而在八年级科学中,有教师提出在预习环节必须完成两个任务:①是导学稿中的“自主学习”内容必须完成,对学生预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教师可提前给予指导;②课堂中的探究内容(导学稿中出示)要求学生先看过、了解过,初步数学探究内容与问题;但从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再发现,多数学生没有按教师一再强调的操作方式进行,特别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合上书参与思考时多无从下手。教师最担心的是:对多数学生来说,预习仅成为流于形式上的教学环节,没有多少实际的教学价值。

(三)在让学生对先学内容与再学内容进行展示的环节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让实践中的教师彷徨、忧虑而有些无所适从

1.口头表述的学生表达声音不够响亮,不规范,有些问题组内虽经过集体讨论,但表述的同学未真正理解,表述过程仍有多个问题,教师不得不随时通过当堂指导提醒表述的同学注意表述方式才有所改观。

2.其他组学生在展示或表述时,其他组学生多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未认真倾听或观察板演过程,或做导学稿下面环节的练习、或做作业,有的甚至表面上讨论问题趁机聊天说笑;整个课堂似乎学生“积极参与”,但真正“有效参与”的很少。

3.为加分环节的公平性,让更多小组都有机会参与展示,教师不得不安排较多教学时间进行展示、点评,有些一题多解,学生为本组能多获得分值,提出自己的解法,有时因为没有认真倾听或组内交流不充分,解答思路断断续续,需要本组同学相互补充完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进度有序展开,以前一节课通过师生互动教学能完成的教学内容被拖成一课时仅完成一半多,应该说进度问题是教师最纠结,也是教师想走回头路的重要原因。有心的教师曾采用根据学习内容预先把问题或活动分配到各组,由组内商议并指定由谁完成展示,少用抢答方式,减少展示时间,推进教学流程。

4.生本课堂合作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的,学习的讨论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的。而在对“合作学习任务”(探究有价值意义的内容)进行组内讨论环节中,讨论多停留在表面,有的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小组为了获得发言的机会,对所学的内容不求甚解,没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当教师举出反例时就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学习问题没有更深入的发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数学生都显得非常活跃和积极,而少数学生参与意识差,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听众,他们极少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不发表任何意见,小组合作效率确实不高。

5.现推行的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有一定负面影响,学生的单词教学特别是口语教学,缺乏一定的语境,教学环节未能环环相扣,对学生阅读、口语能力的提升带来相当困难。(四)教师的担心

若把课堂较多时间交给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通过组内合作的方式学习新知,容易造成在交流展示时学生只关心问题的答案,而缺少对知识来龙去脉的深入理解,缺少对知识与例习题的变式、拓展延伸;就连优等生对学科中难度以上的问题思考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分析,若教师对新知识讲解分析过少,课堂容量大量减少,是否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优等生的思维的培养会成为另一无法避免的问题,这一点从北蝉、干览两所中学的教师交流中得到验证。而我校必须尽快解决的“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目标又如何得以实现?优等生的进一步缺少是否会影响我校在社会上的声誉与优生的流失?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一时也无法有效解决。而从各组优等生的交流中可知,多数优等生对自己在课堂上担负的帮教任务不喜欢、不愿花精力去做,这从另一方面导致小组合作多停留在表面。(五)小组座位安排带来的弊端

小组座位的安排与加分竞赛机制对部分学生缺少诱惑,在某一方面却为这些学生抄袭作业提供便利,部分学生抄袭作业现象重复发生,而部分组长为避免本组“1”、“2”学生因旧有不良学习习惯常忘做作业或不做作业导致本组被扣分,往往默许甚至提供抄袭作业的便利,而这些学生还理直气壮解释为“组长给予指导”。组长的职责与各小组的监督机制仍有待今后教学模式深化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与完善。另一方面,教室内座位的安排也让我们教师很纠结:八年级各班人数多为32~36人,无法以每组4人或5人安排,6人组(5人组、6人组座位编排如图所示)多常见于现行座位安排中,于是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6人组)不得不面临背对或侧对黑板听讲的局面。一段时间后,教师麻烦于集体讲解或展示点评时一再提醒“请看黑板”,学生麻烦于一堂45分钟课堂内必须多次转身或转头看黑板,有的时间一长出现颈部酸麻现象或不注意听讲;而各段3、4、5班级教室面积小,座位安排空隙少,教师巡视不方便,却让学生讲空话更方便。(六)在“合作学习展示”环节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的评价缺乏策略

1.没有对学生提出的与之不同或与之相近的答案给予肯定,接受那些意料之外但却言之有理的答案;直接否定了学生的错误的观点,没有让学生说明其中的理由。有时也没有问一些补充性的问题:你为什么那么想等等。

2.教师往往急于呈现自己的观点,没有对学生的指导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进行,在什么情况下介入没有把握好,没有给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学习留出足够多的空间,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⑶教师总是受教学进度的制约,在课堂教学中仍是放不开;心中总有一个计划,计划着每个课时要让学生进行哪些学习活动,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总是被所定的“计划”、“进度”所牵制,没有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随机应变,无形中又走回旧途,又在牵着学生走,最终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部分感悟与反思

1.生本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的舞台,“功夫在课下,精彩在课上”,老师的角色就是如何组织学生精彩展示,如何给小组活动搭建平台。

2.突出学生主体不等于放任学生自己学,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应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应助之;学生力所不能及的,教师应为之。其实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绝大多数是取决于主导的催化能力的高低,那种淡化或否定课堂教师主导作用的观点恰恰是“主导作用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有效发挥,教师可以根据课型、课标、学情积极探索“讲”与 “学”的“黄金分割点”,而不是每节课过多地纠缠在时间的多与少,更不应用时间占用的多少来衡量课堂45分钟效益!3.反思为本,优化“生本课堂“:“名师==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研究表明教师的经验源于时间的积累。⑴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如何去建构,哪些理论可指导生本课堂的建构,生本教育应具备什么样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等,我们只能从阅读学习和案例分析中寻找到答案,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⑵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要学会在言谈和行动中思考生本教育,以三尺讲台为舞台,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优化完善生本课堂,从而建构出不同学科和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新形态;学会在撰写与生本课堂有关的教育叙事、案例和课例分析中反思生本课堂,学会在反思批判中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

4.郭思乐教授说过:“比起学生能做的事情来,我们需做和可做的并不多”。新课堂的成功,需要我们把“核心性”的学习交还给学生,而面对学生的学习,我们要有“静待花开”的心态,即“读和做、缓说破”,“先成长、后成绩”,“素质好、何愁考”,在痛定思痛后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努力探索适合我校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为使教学改革继续深入推行,及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把教学模式的探索引向课题化发展,决定成立白泉初级中学课堂改革研究小组:(一)研究小组办公室:

第五篇:生本课堂

什么是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

生本课堂的特点

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其次是生本课堂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三是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最后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

形成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1、学习为先,导航“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如何去建构,哪些理论可指导生本课堂的建构,生本教育应具备什么样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一系列问题时只能从阅读学习和案例分析中寻找到答案。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养其根侍其实,加其膏希其光”,唯有阅读学习才能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盈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

2、实践为基,践行“生本课堂”

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课堂实践的这片土壤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唯有教学实践才能检验生本理念是否内化、生本课堂是否构建、生本发展性评价是否建立。每位教师要以三尺讲台为舞台,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优化完善生本课堂,从而建构出不同学科和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新形态;同时学校要“五课并举”即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教研组长的研究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和达标课、教研组内的公开课,为教师搭建践行生本课堂的平台,力促生本课堂的建构。

3、反思为本,优化“生本课堂”

名师==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研究表明教师的经验源于时间的积累,一般在10--15年可成为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但大部分不能超越经验型教师而成为名师和研究型教师,其原因是缺乏反思。“吾每日三省吾身”。每位教师要学会在言谈和行动中思考生本教育,学会在撰写与生本课堂有关的教育叙事、案例和课例分析中反思生本课堂,学会在反思批判中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

发展性评价指标

“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指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从而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积累知识的量,更要看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多少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究建构的。因而学生有无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是否是“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参与的方式: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不是形式上的大合唱,而是实质性的思考、表达、讨论与交流。2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次等;3参与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维能力的开发程度及情感态度的提升效果。

2、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本课堂”应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探究情景,搭建探究平台,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主生成,规律让学生自主归纳,最后通过旧知衍生出新知。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节课中,教师提出了多少个开放性问题?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对学生的独特见解是否有意识地加以表扬和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时间有多少?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有多少?学生能否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多少人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有新意和灵活性?

3、是否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是认知建构、师生互动、情感体验多向交流过程,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质量的课,是不是“生本课堂”,教师能否使课堂保持有效和深层互动是一条重要指标。评价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判断:是教师拥有“言语霸权”还是“民主协商”?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是“示范模仿、讲解接受”还是“自主探究、参与体验”?是教师的“包办代替”还是学生的“自主建构”?是仅重视“知识结果”还是“过程与结果”并重?

4、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本课堂”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过

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能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不断的成功和进步之上,因此教师能否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课堂环境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条件。考察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1教师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情景的程度:教师是否有激情,精神是否饱满;是否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授课过程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是否善于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是否善于体察学生的变化,恰当调控教学;是否善待、宽容和欣赏学生。2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否保持内在的学习兴趣和需要。“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指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从而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积累知识的量,更要看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多少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究建构的。因而学生有无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是否是“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参与的方式: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不是形式上的大合唱,而是实质性的思考、表达、讨论与交流。2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次等;3参与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维能力的开发程度及情感态度的提升效果。

2、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本课堂”应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探究情景,搭建探究平台,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主生成,规律让学生自主归纳,最后通过旧知衍生出新知。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节课中,教师提出了多少个开放性问题?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对学生的独特见解是否有意识地加以表扬和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时间有多少?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有多少?学生能否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多少人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有新意和灵活性?

3、是否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是认知建构、师生互动、情感体验多向交流过程,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质量的课,是不是“生本课堂”,教师能否使课堂保持有效和深层互动是一条重要指标。评价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判断:是教师拥有“言语霸权”还是“民主协商”?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是“示范模仿、讲解接受”还是“自主探究、参与体验”?是教师的“包办代替”还是学生的“自主建构”?是仅重视“知识结果”还是“过程与结果”并重?

4、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本课堂”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能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不断的成功和进步之上,因此教师能否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课堂环境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条件。考察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1教师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情景的程度:教师是否有激情,精神是否饱满;是否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授课过程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是否善于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是否善于体察学生的变化,恰当调控教学;是否善待、宽容和欣赏学生。2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否保持内在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生本课堂发展历程

中小学个性化教育[生本课程]是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中小学个性化教育“生本课堂”行动研究总课题组的科研课题。[生本课程]的“生本课堂”教学法,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教育理念,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早在2003年,[生本课程]科研小组就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教育开展了教育教学研究。在近10年时间里,科研组在全国各地不同区域的30多座城市开展了教学实验,近万名小学生参加了“生本课堂”的学习和训练,近千名一线教师参加了教学技能培训或进行了理论学习。课题组经过多年的努力,[生本课程]专家和一线科研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总结提炼出[生本课程]的“7·3黄金法则、6大系统板块和5大教学方法”,形成了独特的[生本课程]导学理论和“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2011年3月,项目正式立项国家“十二五”课题。课题开题后,总课题开始有计划的在全国各地发展实验校区,目前北京总部导学馆已经为推进中国个性化教育的发展推波助澜做出革命性贡献。

下载聚焦生本课堂,众说活力教学(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聚焦生本课堂,众说活力教学(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教学竞赛听课体会及反思 鲍峡镇中心小学 余宏 通过这次生本课堂教学竞赛展示活动,我深深懂得了生本课堂的理念,掌握了导学练案的教学流程。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

    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 智慧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 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

    生本课堂重在教学设计

    生本课堂重在教学设计(敬仲中学) 2010-06-24 10:21:12作者:jzyz 敬仲中学 郑海云来源:临淄教育信息网浏览次数:204文字大小:【大】【中】【小】 简介: 生本课堂重在教学设计 关键字......

    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

    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 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 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

    生本课堂的问题教学

    生本课堂的问题教学 许多教师对课标中要求“改变情境的呈现方式,让情境与生活紧密结合”已能很好把握,而对问题情境的核心要求“具有数学味与富有挑战性”突破不大,有的甚至走......

    生本课堂随笔

    “生本课堂”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随笔 ——读《小学数学教学论》有感 新都区大丰小学李慧 我偶然翻阅《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在之后实践了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六单元用......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活动心得 周淼 本周,学校组织部分教师到杨林桥镇中心小学参加“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本次活动以“生本课堂”理念为指导思想,由两名教师先后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她是......

    生本课堂小结

    生本课堂小结 张艳涛 通过这段时间的生本教育学习,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