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写得再好也不足以谋生
诗写得再好也不足以谋生”
事实上,诗人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流行了,诗写得再好也不足以谋生。曾经月发行量54万本的《诗刊》,如今据说已经下滑到2.5万本。过去,有人调侃说,在北京扔一个馒头能砸到3个诗人,但现在,同样一个馒头,砸到的可能是老板或农民工。
大多数诗人也不再忍饥挨饿。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教授、小说家或者房地产老板。诗人唐晓渡是这个圈子里的活跃人物,但他接触到的诗人,几乎没有人以流浪为生。“人们意识到自己必须先稳定下来”,唐晓渡说,“不管是不是进入体制,他们生活都有一个重心”。
芒克曾经也是一个因为诗歌而贫穷的人。但后来他有了妻子和孩子,他开始承担起作为一个父亲、儿子、丈夫的责任。2004年,他开始画油画,“最初的动因也是钱。”
唐晓渡觉得,这些流浪诗人,有些时候或许是“靠幻觉来满足自己”,因为“一个人只靠写诗是很难维持生活的。”
如今,人们已经很难再遇到布罗茨基式的人物,可是在宋庄辛店村的这个农家小院里,你可以同时碰到两个——何路,和他的室友曾德旷。
和何路在同一个院子里挨饿的曾德旷,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小有名气。他因为诗歌而被称为“顾城的接班人”,但却因为做人,被一些认识他的人形容为“一个诗神附在了一个垃圾身上”。
“他经常蹭饭,不惹人厌,但惹人烦。”人们解释说。
他“很有才气”,曾经写下“清瘦的甲骨文在薄荷的香气中洗手/哽咽的珍珠,从大地的蚌壳中飞升”这样浪漫的词句。但“在他脸上可看不到任何唯美和纯真的表情”。文学杂志《芙蓉》的编辑们记得,这个黑瘦矮小的人总是在走廊里来回走,嘴里嘟囔着,“他们不会发我的诗,他们不会发我的诗。”他常常呈现“饿殍状态”,困了就和门卫挤在一块睡觉,或者干脆睡在杂志社走廊里。
去年西安一次笔会的开幕式上,曾德旷上台朗诵了自己的诗,当即被观众们追为偶像,感谢信《诗写得再好也不足以谋生》。
曾德旷想赚钱。他的诗集《经过多年以后》出版后,他将这本定价15元钱的诗集卖到100元一本,后来又抬到300元一本,最后“竟然还真卖出去了两本”。这样的好事不常出现。结果,5年以后,他仍然带着卖不完的诗集在各地流浪,有时也去美术馆和公园里卖唱,“和其他人一样,把帽子扔在地上,一天能赚七八十块钱,但常常被保安追撵。”
这时,距离他成名已有15年,他却从来没有过上安定的生活。这名“顾城接班人”毫不掩饰自己对他人资助的渴望。尽管他常常辩解自己“不算乞丐,因为诗人毕竟是有尊严的”,但只要开始聊天,他总是一直重复这句话:“我就是一个寄生虫。”
一个在重庆县城工作的朋友长期资助曾德旷的生活,“一个月100元,或200元”。他也乐于炫耀同学给他封的一个大红包,“2000元钱,人家也觉得艺术家不容易。”他还曾经以出诗集为名找到一万多元的赞助,“不过最后钱都花掉了”。
他羡慕大诗人里尔克,里尔克曾经被贵妇资助,有地方住,有一些钱过简单的生活。他幻想自己也会有同样的幸运,但这不现实,“中国诗人的地位太低贱了”。
他比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坦白:“我不想劳动,我不想参加工作,我就想写东西。”不过,他已经不再写诗了,因为“写诗写得再好也不足以谋生,这条路太难走了”。3月20日,他与何路共同承租的这座小院即将到期,他决定回家,“再也不回北京了,也不写诗了。我不想再这样混下去了。宋庄不能给我希望”。
不过,何路还会留在这里,曾德旷觉得,这“或许是因为他在这能找到希望”。
一无所有的大人物
其实,自从何路病愈出院,他就已经成为宋庄的“明星”。“在床上躺了一个月,起来时就已经名满天下了,”他的朋友担心,“会不会像范进似的。”
第二篇:也谈敬业与谋生
文章标题:也谈敬业与谋生
也谈敬业与谋生
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它可以是一些人所热爱的事业,也可以是一些人视为谋生的手段。作为教师本身,要辩证地看待教师职业问题。
邓小平同志强调:人民教师是培养革命后代的园丁。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应当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这对于保护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高效的创造力和科研竞争的意义是深远的。我们不应当脱离教师的职业和从事这一光荣职业者生活的幸福去片面地理解师德。一方面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敬业爱业,要坚守和弘扬无私的奉献精神。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教师只是社会的一个职业群体,带有不可避免的谋生色彩,教师应当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爱。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教师不可无师德,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教师的影响无疑是巨大而深远的。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无可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所以教师要敬业爱岗,应当在完成崇高使命的愉悦中升华道德;教师也应当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意识,作积极师德的践行者。教书育人是庄严神圣的事业,只有形成科学求实严谨的教风,才能以科学的知识武装学生、以科学的精神感召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教师要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从这个角度讲,教师必须敬业、乐业、精业。
从另一个层面看,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及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资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这个职业又不可避免的体现出带有谋生的功能。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看成用燃烧着的生命之光为别人带来光明的蜡烛,教师在照亮别人的时候却毁灭自己。这样的比喻也许赞颂了教师职业“无私奉献”的品格。但却是片面且消极的。一方面,它把充满创造性的教学活动理解为被动的知识输出,似乎教师将自己身上横溢的才华无私地转移到学生身上就是职业内涵的全部,结果失去创造性的教学变成了低层次的重复的简单劳作,它不仅可能销鎔教学生活原本的别开生面和新鲜光彩,使之失去应有的新意和情趣,而且可能消磨教师的生命感受、生命活力,与其说这是“赞颂”不如说是“贬低”。另一方面,它把学生成才与教师发展对立起来,似乎教师命中注定就只能在飘洒的粉笔灰中自我淹没,然而,“假如把牺牲性的行为看成是只对别人有意义而对自己毫无意义的行为,这恰恰意味着自己只不过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个显示着人的价值的人,如果一个人自身是无价值的,那么他所做的牺牲也就成为无道德价值的贡献。”因此,甘当蜡烛,为他人牺牲的“蜡烛观”虽然崇高却未免悲观而凄凉,它不仅没有给教师带来振奋和激励,倒常常使教师产生一种委屈和吃亏的体验。忽略了教师作为“人”存在的基础。所以蜡烛无私奉献说有悖于人性发展,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乐教”难以体现,“苦教”却实实在在。
但是又不能把教师职业仅仅当成谋生的手段,如此对学生的责任心就显得苍白无力。当爱被功利化后,它就不再至善至美。缺乏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勤劳”,教育的效果和功能将大打折扣。教师从事的是百年大计的神圣事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强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理当从这个高度来加强自我约束,以事业为重,以民族利益为重,恪守职业道德,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同时力争实现让敬业爱岗成为教师内在约束的一种自律行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极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对教师而言敬业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应坚持为人师表,行为规范,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指导,用自己丰富的学识、特有的人格魅力、深邃的人生思考,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进而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认为,教师职业不是让教师变得平庸的岗位,教师职业是充满创造性和智慧挑战的职业,教师职业是可以让学生成长成才的职业,也是可以让教师自己有所作为、“成名成家”的职业。教书既是育人又是谋生。
《也谈敬业与谋生》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也谈敬业与谋生。
第三篇:阿里巴巴:业绩再好的员工也会被炒
阿里巴巴:业绩再好的员工也会被炒.中天弘德家政 案例:
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销售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以业绩为主要KPI指标的考核体系里,良好的业绩能确保员工在考核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一位员工如果业绩优良,即便有些其他缺陷,也总是能被容忍。通常,这样的员工都是主动跳槽离开,很少有被炒鱿鱼的。对老板来说,炒掉一名能给他带来丰厚收入的员工,无疑需要不同寻常的理由。有这么一家公司,就给老板炒掉业绩优良的员工设定了一个“正常”的理由。
这家公司的考核体系是这样的:员工的价值观与业绩各占50%的权重。员工通过考核被分成三种:有业绩,但价值观不符合的,被称为“野狗”;事事老好人,但没有业绩的,被称为“小白兔”;有业绩,也有团队精神的,被称为“猎犬”。
这家公司需要的人才,是“猎犬”,而不是“小白兔”和“野狗”,对“小白兔”可以通过业务培训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而对于“野狗”,在教化无力的情况下,一般都会坚决清除。例如2009年,山东分公司的一名员工发展了一家客户,给公司带来了6位数的收入。但是,以公司当时的能力来说,并没有办法帮助客户从这笔生意里拿到他们想要的利益,说白了,业务员把他们给忽悠了。这名员工因此得到了“野狗”的绩效评定,公司不仅把这单生意的收入退给了客户,业务员也因为价值观不符而离开了公司。
客户利益第一,只是这家公司价值观的第一项标准。整个价值观体系共分为六个维度: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价值观听起来虚无缥缈,如何定性考核?公司将每一条价值观都细分出了5个行为指南,这30项指标,就成为了价值观考核的全部内容。
公司还有一项更加严格的规定:谁给客户一分钱回扣,不管他是谁,都请他立刻离开。就是这样严肃的“军纪”,公司不知辞退了多少所谓优秀的销售人员。
公司的招聘程序也是精心设计的,一般新员工都要经过主管业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副总裁等几道面试才能正式入职,面试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看人”:从一开始就尽量寻找与公司价值观相近的人才,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存活率”。
最开始,价值观的考核还只针对总监以下级别的员工,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空降高管的增多,从2007年开始,公司把价值观考核提升到更高层次,包括总监、副总裁在内的全体员工都需要接受考核。
你或许会奇怪,这样严格又另类的考核方式,这种公司真的能存在并且发展下去吗?当然可以。这家公司就是中国互联网电子商务的领军企业——阿里巴巴。
相信不用作更多解释,2011年阿里巴巴CEO卫哲引咎辞职事件,已经是对坚持价值观式管理优弊的最好诠释。
点评:
价值观管理难点是弹性
■文/景素奇,北京腾驹达猎头公司董事长
看了阿里巴巴的案例,很有感触,无论你业绩多么突出,专业技能多么优秀,但与企业文化中的主流价值体系相冲突,坚决请走。因为企业服务宗旨就是为雇主和候选人双方创造价值,成人之美,润通社会。
企业文化就是底线
企业的创始人都有其鲜明的个性和价值准则,有其做人的底线。当他做企业的时候也把这种个性、价值准则和底线带入到企业中来,企业小的时候不明显,靠创业者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创业团队成员,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员工越来越多,这些文化的东西逐渐形成了清晰明了的条文,形成了制度,不仅是文化上的倡导,更是制度上的约束。
阿里巴巴在2003年以前,并没有成体系的价值观考核,只是依靠马云和管理层的一些共识和约定来管理公司,之后才开始由个案到制度。因为当遇到极端个案而没有明文规定的时候,大家会意见不一致,于是开始分析研讨,通常最终的结论还是符合创业者一贯的价值观和牢不可破的做人的戒律底线。由此个案,便形成了案例判法,才形成了所谓的“六脉神剑”价值观考核,约束着员工的行为准则,这便形成了企业文化。
个性决定取舍
需要提示的是,企业的这些个性特征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个性差异。虽然如此,但对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效益及生命周期是有影响的,虽然企业的目的是盈利,但如果什么钱都赚,什么问题都有可能发生,只是早晚和表现形式而已。
就像人饿了,什么东西都吃,如果吃了不干不净的东西,吃了有毒的东西,也许量少,一时没有得病,但时间久了,养成习惯了,量的积累多了,就有可能质变,就会出麻烦。面对同样的麻烦,有人担心恐惧,有人就不怕,于是便有了企业对风险的评估预判和应对,便
有了企业家不同的底线和风险观。
企业的老板在取舍,每个员工也在取舍,就看员工的取舍是否符合老板的取舍。如果员工的底线高,风险程度偏低,不能容忍老板赚钱的手段,担心这些手段将来会危及自己的安全,包括职业安全,就主动辞职走人;如果员工的底线低于老板的底线,老板会担心员工这些手段会带来法律和道德的风险,会带来客户的投诉,会带来其他员工的仿效,导致更大的麻烦。阿里巴巴的明显特征,就是老板把自己的底线先设得很高,也就提升了企业整体的取舍标准。
价值观的弹性区间
容得下个性员工,这是讲企业包容度。但是企业的包容是有底线的,企业无论如何包容,也不能包容违法乱纪的员工。所以企业的包容度就是以企业的价值观为准则,建立一个弹性区间,最好能够量化,便于日常管理中操作,对冲破价值区间的人,坚决请其走人,否则企业的底线就会被破坏,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氛围就会变味,这就是说价值观不一定完全一致,可以有弹性区间,不能偏离太大,但绝不能相悖,这不仅是指核心管理层,基层员工也是这样。
在价值观弹性区间内,就看性格,性格差异是正常的,因企业不同岗位,需要不同性格的人,所以,如果价值观是在弹性区间内,就应该包容个性,但个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个性特别鲜明,破坏了制度,违背了基本的公平,危害到了大多数人,也请其走人。阿里巴巴价值观中排第二的就是团队合作,说明了弹性区间的容忍范围,就是可以有个性,但要能融于集体。企业是团队作业,企业需要英雄,而不能是搞个人英雄主义,尤其要排除掉为了逞个人英雄而损害和影响他人利益者。
不同阶段的包容性
企业的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突破阶段需要不同程度的包容,一般是创业阶段,包容性更强,这个阶段以生意为主,企业管理为辅;随着企业进入成长阶段,组织管理功能逐渐加强,企业的文化特征逐渐显现,企业的品牌逐步建立,对个性的包容度应逐渐降低;企业趋于成熟期,包容个性的程度应更低,因为组织规模越来越大,人员队伍众多,社会影响面更大,所以如果无原则包容或包容度把握不好,就会影响到企业形象,甚至一名个性员工就会对商业帝国造成颠覆性的危机。
在阿里巴巴的创业期,相信也存在不少“野狗式”的员工,他们是随着企业包容性的降低而逐步离开的。到了2011年,阿里巴巴已经是很大的企业了,这个时候的包容性非常低,所以才爆发了卫哲事件,如果他不走,就会对阿里巴巴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当然,企业应通过建立一套机制来防范员工的个性给组织带来的风险。企业成熟时间久了,企业的个性特别趋同时,企业就逐渐沉淀下来,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这时企业就需要增强包容度,需要更多的不同风格的人加盟组织,打破常规,进行突破性创新,不过这种包容也必须是掌握在价值观弹性区间基础上的个性包容。
第四篇:胡适的诗写得到底怎么样散文
胡适是众所周知的思想家,文学家,称他为一代新文化领袖一点儿也不为过,但他的诗确实写得不怎么好。
就拿他的《尝试集》来说,1920年出版,算是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了。一经发表,文坛震惊,有追随者千千万,也引来了学衡派的文人的激烈批判。那么今天看来,他到底写得怎么样?
请看其中的《蝴蝶》这首: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不难看出,这首诗太直白,太没有诗的美感了。
有没有稍微好一点的?
答案是有
请再看一首《梦与诗》:
都是平常经验,都是平常影象,偶然涌到梦中来,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都是平常情感,都是平常言语,偶然碰个诗人,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最后两句“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你不能做我的梦”多少有一点韵味儿,算得上好句,但整个诗篇也并无诗美。
但为什么胡适被文学史置于如此高的地位呢?当然不是因为诗写得多么具有艺术性。
而是因为这是一次伟大的尝试,正如胡适自己所说“自古成功在尝试”,虽然艺术上不够美,但是开了一代风气之先,有一种不可重复之美。
所以说,只有回到五四那个时代,才能理解胡适的诗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第五篇:这些诗,把初冬时节写得别样美
这些诗,把初冬时节写得别样美
初冬夜饮唐·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赏析:罢酒辍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不禁想到明年此时又不知将身在何处。那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是很能令人深思。早冬唐·白居易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赏析:江南的十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像春天一样可爱。寒霜未冻死小草,太阳晒干了大地。老柘树虽然叶子黄了,但仍然像初生的一样。寒樱不依时序,开出枝枝白花。这个时候只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不知不觉走入酒家。初冬早起寄梦得
唐·白居易起戴乌纱帽,行披白布裘。炉温先暖酒,手冷未梳头。早起烟霜白,初寒鸟雀愁。诗成遣谁和,还是寄苏州。赏析:初冬时候天气又更冷了一些,寄诗给远方的朋友,互相慰藉是一件温暖的事情。早起,穿着白色衣服,炉温手冷,屋外的烟霜和鸟雀所构成的寥落图景也容易使人生出几分哀愁。这时候写首诗寄给朋友,也许是会得到些许慰藉吧。酬乐天初冬早寒见寄唐·刘禹锡乍起衣犹冷,微吟帽半欹。霜凝南屋瓦,鸡唱后园枝。洛水碧云晓,吴宫黄叶时。两传千里意,书札不如诗。赏析:时间还早,鸡鸣时分,看到白霜落满了南屋的屋顶。我们虽然不在同一个地方,却都能面对着这碧云黄叶。此时与其给你写信,也不如用写诗来表达对你的思念更为恰当。初冬唐·杜甫垂老戎衣窄,归休寒色深。渔舟上急水,猎火著高林。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赏析:初冬时节,天凉衣薄,水上渔舟归来,林间猎火起伏。天天流连于山水之间,但心中却仍有救世济时的心愿。诸葛亮隐居南阳时曾作《梁父吟》,后来遇到明主,实现了自己的抱负。那自己在这战火频繁的时代,是否也应该像诸葛亮那样,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呢? 初冬即事 宋·周端臣初冬天气暖,小似立春时。万树无多叶,千花试一枝。天红霜有信,星晕雨先期。怕见梅花发,愁怀未辨诗。赏析:初冬时候天气回暖,仿佛有春景一般,然而树叶都已凋落,两相对比,景象奇特。看天气也仿佛会有霜、有雨。末句一反前人催雪盼梅的意思,别出心裁,用诗人的真实心理活动给整首诗增添了一分活生生的生命色彩。
次孟坚初冬晴和见梨桃二花作宋·郑侠 十月南天尚暑襟,幽花何怪动清吟。半扉素蕊呈修径,几朵夭红出茂林。地借小春回暖气,日匀疏影转轻阴。惟应幕府多才俊,不负行台醉赏心。赏析:虽然已经到了农历十月,但是南方天气还未变冷,加上“十月小阳春”的天气现象,梨花桃花竟然都纷纷盛开,和春时毫无二致。诸位诗人才俊都当作诗一首,才不辜负如此美好的景象呀!初冬小园寓目 宋·张耒 独树翘寒色,闲云澹落晖。新霜黄菊重,久雨翠梧稀。暝雀鸣还啄,高乌定更飞。敝貂犹故在,卒岁免无衣。赏析:天高云淡,园中的树木也显得分外萧疏。菊花还未开残,在霜雪之后也染上了一分霜色。梧桐也未落尽,经过雨打风吹也几近凋残。群鸟未全归巢,但也没有了之前的活力。还好留有旧时的衣服,不至于在这寒冷的季节没有衣服穿。渔家傲宋·毛幵极目丹枫迎霁晓。山明水净新霜早。燕去鸿归无事了。天渺渺。风吹平野低寒草。渐过初冬时节好。寻梅踏雪城南道。追忆旧游人已老。欢更少。孤怀拟共谁倾倒。赏析:上片描写了冬初的山水景色,山明水静,苍天辽阔,燕去鸿归。下片点出时节,是刚刚初冬时候寻梅踏雪的情致。然而景色依旧,斯人渐老。想到此处心中更加惆怅,此时想举杯对饮,却也都不知应该何人与共。菩萨蛮·初冬宋·赵长卿败荷倒尽芙蓉老。寒光黯淡迷衰草。行客易销魂。笛飞何处村。云寒天借碧。树瘦烟笼直。若个是乡关。夕阳西去山。赏析:残荷到初冬都已经败尽,天际的衰草分外萧瑟。天上的云似乎也带着一份寒意,天色分外清明澄澈。已经落尽叶子的树显得格外细长,远处人家的炊烟也因为无风而分外笔直。故乡到底在何处呢?只看到夕阳又落下了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