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 读书心得黄台超[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10:5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字塔原理》 读书心得黄台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字塔原理》 读书心得黄台超》。

第一篇:《金字塔原理》 读书心得黄台超

<< 金字塔原理 >>

读书心得与摘录

姓名黄台超

品读时间:2012.1.15---2012.1.26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

我读《金字塔原理》{作者:(美)巴巴拉.明托}一书,不同于阅读其他书籍,而是将其当作工具书一样,边读边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以备在写作时的不时之需。

《金字塔原理》的作者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手笔,尽量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尊尊善诱着,并列举了大量的例子在阐明着一个道理:如何使你的文章写得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让读者顺着引言有兴趣的读下去。其实这本书就是告诉了我们一个“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而这个逻辑正是职业素质养成的最基本体现。

第一篇 表达的逻辑

第一章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1.没有什么比一套好理论更有用了。

2.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是: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

3.搭建金字塔的基本做法是:自下而上的思考,自上而下的表达;纵向疑问回答式的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演绎归纳;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4.我们与人沟通时,需要弄清楚三个问题,谁是我的听众?他们想听什么?他们怎样听?

5.首先表达主要思想,使读者对其观点产生某种疑问;而下一层次的思想将回答这些疑问。通过不断的疑问/回答式的互动对话,使读者了解文章中的全部思想。

6.金字塔结构能够迎合人的阅读心理和理解力,即一次记忆不超出7个思想,超出7个思想的必须进行重新归类;找出各个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

7.为什么要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呢?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认为一连串的思想(内容)中总会存在一种逻辑关系,看完上一篇内容,会对下一篇内容产生预期。如果下一篇内容不是读者想要的,那么读者就会重新思考整个框架,费尽脑力去理解,去总结归纳。这样的效果就是阅读比较吃力,给人感觉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比较隐晦。相反的,如果作者在文章将这种关系予以明示,那么读者就可以花很少的时间将整个框架了然于胸,阅读非常畅快。这种结构就是金字塔结构。

8.金字塔结构的文章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纵向上,上一层次的思想是对下一次层次思想的概括总结;横向上,每组的思想必须归属于同一范畴,同时每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9.组织思想的逻辑顺序只可能有4种,分别是演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程度顺序。

第二章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1.当我们坐下来写文章的时候,可能只是一些很零碎的观点,没法一下子形成具有金字塔结构式的文章。下面的思考方式有助于你快速梳理思想。主题与子主题间纵向关系;各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序言的写作方式。

2.金字塔的骨架是由不同层次的思想组成的。这里的思想是指,向读者发出新信息并能够引发读者疑问的语句。那么下一层次的思想就要能够回答读者的疑问,如果读者对这个层次的思想仍产生疑问,那么再下一层次思想需要再次予以回答。由此可以不断按照提出疑问回答疑问的方式进行写作,直到读者不再提出新的疑问。这里就需要作者在没有准备给出答案前,不要引起读者的疑问;当然也需要卖个关子,不要没有引起读者疑问就给出答案。这样做会使你的文章更加有吸引力、可读性。

3.横向关系只有两种,一种是演绎,一种是归纳。演绎的最基本结构是“三段论”,概括这组思想的中心句是“三段论”的结论段;归纳是同一组思想或现象的共同点,中心句则是想要表达的观点。

4.什么要写序言呢?从读者熟悉的情景、情节,过渡到中心思想,从而引起读者的疑问。这就是序言的作用。

5.序言的结构是,背景——冲突——疑问(引发读者疑问)——回答

第三章 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1.首选自下而上的方法。(1)提出文章的主题(即向读者传达的信息,比如这个方案的优点、如何实施这个计划等);(2)设想读者的疑问;(3)回答读者的疑问(即主题);(4)说明背景,这个背景是读者熟悉的情况,不会引起争议的表述;(5)指出困境。背景的介绍应该能够自然而然的引出困境,引发读者的疑问。(6)回答这个疑问。(7)与读者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

2.次选自下而上的方法。如果你只有零星的观点,不能马上组织成为一个系统,那么你就需要用这种方法。步骤是:(1)列出你所能想到的观点;(2)找出它们的逻辑关系;(3)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把他们组织起来。

3.有的时候需要在序言中,把关键句的要点表述出来。这样读者就可以在30秒内了解你全部的思路,在一开始给读者一个框架性的概念,这样的阅读是很轻松的。换句话说,30秒内不能吸引读者的文章,就应该重写。此外,标题应该写成总结性的提炼句子,而不是“基本情况”、“分析”、“结论”等。

4.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思想是演绎式的顺序,比如一个事物是不是甲,那么我们会把成为甲的标准罗列出来,而后根据这个标准把需要分析的事物一一加以对照,最后的得出结论。但是在写作的时候,只需直接结合需要分析的事物,列出标准即可。

第四章 序言的具体写法

1.序言的任务就是从读者熟悉的环境中,描述冲突(困境),使读者产生疑问,激发阅读的兴趣和动力,而你的主题就是满足读者的兴趣,即回答读者的疑问。总体来说,序言就是挖个坑让读者跳,或者是卖个关子,让你的文章看起来更加有吸引力。

2.序言要用讲故事的形式,是为了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激发读者的兴趣,吸引注意力: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

3.背景,要与你的主题相关,而且是读者熟悉的、无法提出异议的。

4.冲突,什么是冲突,冲突就是推动背景故事情节发展的转折事项,这个事项能够引发读者的疑问。

《金字塔原理》告诉我们,在写作时,要先有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人们要想知道结论的理由就要往下看。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或多或少的使用着金字塔原理,只不过我们使用的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引用。读了这本书后,感觉以前很多是是而非的问题都找到了答案,使人茅舍顿开。比如: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中就提到,在发言或写文章时,将要点归纳成三条是最让人容易记住的。现在看来此论点的出处就是《金字塔原理》中所引用的米勒的“神奇的数字七”中所阐述的:“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处理项目增加到4—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这个理论在现实中是非常实用的,自从我懂得了这一理论后,每当在写材料时都尽量将要点归纳到不超过5点,效果还是不错的。

就写作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不同的经历,学生时代的作文,工作中的各种总结,参加不同会议的发言,甚至与同事好友的聊天等都有组织语言的过程,如何使你的发言精彩,使与会者记住你的讲话内容,完全在于个人的口才和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否清晰,也就是《金字塔原理》所告诉我们的“自上而下”结构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读此书并不是读完就完了的,掩卷深思,如何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

《金字塔原理》中“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告诉我们的是,如何通过对事项的表述,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书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结构”,最顶部就是文章想表达的思想,最底层的就是由句子组成的段落,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思想,几个段落形成一个章节,若干个章节就形成一篇文章。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应符合以下规则:

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组织思想的四种逻辑顺序:

1、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2、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3、结构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4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

如果思想的组织方式是演绎推理,那么这些思想的逻辑顺序就是论证顺序;如果思想按因果关系组织,那么就是时间顺序;如果是对现有结论进行评论,那就是结构顺序;如果按类别组织思想,就是重要性顺序。所以说,写出条理清楚的文章的关键,实际上就是在开始写作前,先将你的思想放入“金字塔结构”,然后按照以上规则进行检验。

文章的标题也很重要。标题及小标题能够突出文章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是所要表述内容的总括,通过标题可以使读者迅速找到关于某一问题的详细结论。

再说说序言。序言是使读者在30妙内了解你的全部思路或主题思想的纲,文章的其余部分都只是为了解释或支持你已提出的观点。序言部分是采用讲故事的悬念效果,将读者引入某种熟悉的“情境”,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再对该疑问作出回答。要想吸引读者,只有使其在感受到强烈的吸引力时,才会有阅读的兴趣,专注于你所提供的信息。所以说,文章的序言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总之,《金字塔原理》确实是一部好书,是一本让每个读者受益终生的书,读后真的让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也让我从中悟出了很多的道理,不仅用文章凝练人生,也在文字中升华自己。同时也感谢《中国会计视野》介绍推荐了这本书,相信会计同行们读了这本书后,对工作中各种分析、总结、财务报告说明等的撰写会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对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亦会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1

“没有什么比一套好理论更有用了〞这是从高中起就非常敬重的一句话,也让我找到了前进的方法。

“想清楚,说明白,知道说什么、怎么说〞,是我们希望到达的境界。我们在与人沟通时,需要想清楚3件事:谁是我的听众?他们想听什么?他们想怎样听?

《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能清晰地展现思路的有效方法。掌握了金字塔原理,就能做到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不管是在政界、商界、学界,还是在企事业单位,所有高、中、基层职场人士,只要你需要思考和沟通,就会从金字塔原理受益。我在高中就一直非常受益,而当我读大学的时候这个益处就更加明显了。

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最烦恼的事情可能就是写作或做长篇演讲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写作是件令人头痛的.事,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更“善于写作〞。许多人还收到忠告:如果您希望事业开展更快,就必须提高沟通和表达的能力,包括口头沟通能力——培训讲课能力、演讲能力,和书面沟通能力——写作能力。

如果受众希望通过阅读你的文章、听你的演讲或培训,来了解你对某一问题的观点,那么他将面临一项复杂的任务。因为即使你的文章篇幅很短,只有两页纸,其中也会包括大约100个句子。读者必须阅读、理解每一句话,并寻找每句话之间的联系,前前后后反复思考。如果你的文章结构呈金字塔形,文章的思路自金字塔顶部逐渐向下展开,那么读者肯定会觉得比拟容易读懂。这一现象表达了人类思维的根本规律:

大脑会自动将信息归纳到金字塔结构的各个局部,以便理解和记忆。

预先归纳到金字塔结构中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想要表达的内容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说话、培训、演讲、报告、述职和写文章、总结、申请、方案、方案等。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清楚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标准动作。

这本书带给我巨大的收获,希望大家也可以从这本书带收获不少。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2

我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很快看完了这本书,根本上使用的是马未都介绍的速读的方式。我忘记马未都是在哪个电视节目上谈过他读书的方式——快速阅读,只记得他说的具体方法,就是在阅读书中每一段话的时候,只看开头的一句和结尾的一句。这是因为往往每一段开头的一句和结尾的一句话是对这段话内容的概括,这一点在西方作者的作品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中学生做英文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遇到找段落大意的题目,一般也是使用这种方式〕。

用这种方法阅读《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发现使用的方法恰恰类似于书中提到的金字塔原理的特征。这种阅读是偷懒的.,并非是使用了“金字塔原理〞去阅读,而是利用了作者“金字塔原理〞的写作方式。

书中一共提到了四件事: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利用归纳的方法,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这本书是介绍逻辑学在一些实际问题上的应用。逻辑学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是有关智慧的学问,而逻辑学那么是对思维方式的研究和训练,是到达“智慧〞的途径。

所以说,学好逻辑是使用金字塔原理的根底。无论是中国MBA、GCT考试,还是外国的GRE、GMAT,逻辑题都占据了相当的比重,看来对于这些高级的知识分子,逻辑思维的正确与熟练是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比拟强不混乱的人,我们言语中一般会说这个人“脑子清楚〞。但是脑子清楚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更需要“表达清楚〞,这就是逻辑思维的应用,也就是这本《金字塔原理》所讲述的内容。

无论是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或者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也可以看作是语言表达的逻辑〕,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们讲述十分具体的操作,而是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大脑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又要归纳总结的,有要演绎推理的,都是千百年来智者思维的主要方式,也是对我们一生都会大有益处的思维方式。因此这本书在长达几十年的上市时间中一直没有被市场所淘汰,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一直保持畅销。

通过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快速阅读方法,我们确实可以了解到了一本书所讲述的大概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写作时,她的思维金字塔的上面几层。但是,这是一本有关思维方法的好书,仅仅的泛读是不能满足我们学习金字塔原理的需要。我们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精读,这样也就会接触到了金字塔原理的基层。

可见,我们也可以用金字塔原理的相关内容,来阐述对这本书的阅读,而并不仅仅是写作、思考、解决问题和演示这些活动的范畴。可见这本《金字塔原理》对我们所要求的,也不仅仅是读完了一本书而已,而是能将这种思维方式掌握,并运用到更多的思维领域和活动之中。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3

这是我参加的“桂花树下读书会〞看的第二本书,叫《金字塔原理》。当看到时,有点看不下去了,跟桂花树下发起人杨老师说有点看不太懂。杨老师答复:看这本书要结合实际操作,不要生看!

我就没有再硬生生地看。后来,我无意间翻了下新买的书《“图解思考〞术》,发现这两本书的性质很接近。于是先把图解本看了,再来看《金字塔原理》就比拟容易懂了。其实,我打心里非常非常地感谢杨老师。因为我只是看了第二本书,但我已经得到了非常大的受益。看书最大的收益是能改变思考,确实第一本书给了我培训的素材和内涵的修炼提升,那么第二本是一种思维的改变。特别是在这个时候,刚转职业培训师的时候,我看了这本思维书,太及时及有用了。

我最大的思维改变,不是学了多么好的逻辑思路,而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培训时选精美的图片、秀高大上的PPT这些形式上的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展现给学员的内容。你能给学员带来什么才是最关键的!

所以,我定下心来学“3〞的魔力,这点太管用了。以前,我做课件时一个主题下有N个论点,思维模糊,只知道要分享给学员我所知道的,一股脑儿全放一起,像大杂烩。我以为这就是我的诚心实意了,因为给了全部。但实际上,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学员们对于这种大杂烩,很难吸收,很难理解。我只是自以为是地认为传到达位了,在自我的状态里。现在,突然豁然开朗!课程的呈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先摆好观念,学员需求摆第一,他们能学会我的课程内容是关键。“3〞是我的幸运数,我也是才知道的,也是学习了一本《数字密码》才知道的。看来我从事这行,天天要用“3〞,这“3〞还真是我的幸运数字啊!原来,学员的思维是要好的引导。不管我如何能讲,口才再好,也要用“3〞字法。即要将表达的主题进行分解,不能分解成太多份,“3〞份是最正确的,容易记住。

我以前特别羡慕那些说话有条理的,像事先背过一样的。他们往往就是这样表述的:接下来我跟大家讲三点,第一点是……,第二点是……,第三点是……。

没想到,我也可以做到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可以训练而提升的。经过职场十几年的历练,我已经学会正确表达我的.观念和思路。现在有了这个金字塔方法,我能更好地让任何一个听众、学员、观众来理解我的话,从而得到真正的分享!

通过这个方法,我将手上的两个正在开发的课件大纲,全部重新梳理了下。还真有一个主题下面有7个论点的。现在通过推理法、归纳法全部变成3个论点,找到原先7个论点的内在关系,往上归纳出3个论点。这样确实要好记,因为我们备课,记大纲也要记忆的,也方便了我们。

金字塔原理,逻辑思路其实运用面是很广泛的。我还把我的个人介绍做了下运用。这样一下,变得非常职业化,我也非常满意自己的介绍方式。

我是属于理解能力比拟慢的,但是只要一旦被我理解运用了,一般是难以忘记的,而且能教会别人。我个人对图片式的引导更能理解和消化。所以结合了《“图解思考〞术》后,我就理清了培训框架,而且还学到了要增加的几个原来没有的内容或者说版块。以前觉得不重要,或者没有想过为了方便学员理解而去做引导的内容,今天觉得真是特别重要。加了这些引言,参加了学员的兴趣,而且他们理解更方便,也是对他们一种时间付出的尊重。

看书这件事真是非做不可!因为我已经开始受益,希望下一个开始受益的人就是你!一起参加看书队伍吧!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4

初读这本《金字塔原理》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想了想,才发现这本书里提倡的观点和《麦肯锡方法》里传播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难怪,两本书都是出自麦肯锡的参谋之手,两本书的精髓都是教授人思维的方法,教导人们将混乱的思路按照一种逻辑整理清楚。

逻辑,也即思考的轨迹,是咨询行业从业人员不可缺少的一种生存技巧。

在成为一名参谋前,我曾颇花费了一番心力来研读那本被奉为经典的《麦肯锡方法》,却还是感到一头雾水,对于逻辑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MECE这些生硬的名词上,不得要领。在成为一名参谋之初,经过一个个工程的磨练,我才逐渐体会出逻辑的.重要性,慢慢尝试着按书中的教导用逻辑的方法去整理思路,并开始尝到了甜头。在成为一名参谋一年后,我惊喜的发现自己对于逻辑的思考问题已经产生出本能的依赖,并乐于将这种思维的方式运用到除工作之外的生活中。作为一种技巧,需要人有意识的、刻意的去加以练习和运用才能发挥成效,思维的技巧亦是如此。

在成为一名参谋两年后的今天,我后知后觉的读了这本《金字塔原理》,这是一本比《麦肯锡方法》更加详细而系统的教程,是一本极好的指导人如何思考并如何表述思考结果的训练手册。思维的技巧,在这本书里被淋漓尽致的剖析和展现。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提供应读者一个平台,使其有时机对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进行根本的了解和测评,为后面的思维练习奠定了良好的根底。

今天,我在读这本书时,不再如两年前读《麦肯锡方式》时那般一头雾水,不得要领。尽管书里的某些章节现在读起来依然很吃力,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理解和体会,但我相信书里所蕴含的精髓我已经能够领悟,其他不易理解的东西只不过是技巧,是需要花费心力勤加练习方能掌握的方法和能力。

因此,读《金字塔原理》时,无需琢磨每一章节,每一个技巧,不理解就先放下,掌握书中提倡的逻辑的思考问题的理念才是最关键的。这种理念将渗透到我们的工作乃至日常生活中,最初她也许仅仅是帮助我们思考的工具——位于头脑之外的一种技巧,慢慢的她终将成为我们思考时的本能——位于头脑之中的一种习惯。

从思维的技巧到思维的习惯,是一个由表象到内在,由华美到朴素,由刻意到本能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积累和沉淀,需要磨砺和感悟,艰难漫长却其乐无穷。

第三篇: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

1.引言

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人们都希望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以提供工作效率,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在现实状况中,经常存在说者答非所问,听着不知所云,以及升级之后的咆哮式沟通。这些情况的普遍存在说明沟通中存在着未被许多人掌握的规律。本文将揭示其中一项重要规律。

良好的沟通需要高效准确的表达,良好够沟通渠道,和高效准确的理解。在不考虑沟通渠道这种外在的客观条件的情况下,高效准确的理解是由信息接收者本身的知识背景、思维能力和信息发送者对信息描述的方式这两个因素决定的。因此,合理的描述信息是产生良好沟通效果的一个及其重要的因素。

衡量信息描述的质量,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信息的组织结构方式。如果信息的组织结构方式与信息接收者理解信息的思维方式相一致,则信息容易被理解。根据金字塔原理,人们是按照金字塔方式理解并储存信息的,因此,当信息发送者按照金字塔结构组织组织信息,其表达方式就可以和接收者的思维合拍,从而可以进行顺利的沟通。

本文首先叙述什么是金字塔原理,然后针对四种具体的沟通方式,对金字塔原理的应用进行介绍。

2.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揭示了人们理解事物时,最容易的理解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这种思想的组织结构称为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中包含了非常少的几种逻辑关系: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在进行沟通时,按照金字塔结构组织的信息能够使信息接收者更容易理解。

在金子塔原理有三条规则:

1.纵向联系指信息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思想的概括; 2.横向联系是指同一层次上,每一组思想都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思想之间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这种横向的逻辑顺序包括:演绎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和重要性顺序。

想要进行良好的表达,关键是在开始表达只前将表达者的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并按照逻辑关系的有关规则进行检查和修改。下面将从写作,思考,解决问题,演示几个方面分别介绍如何在实际的沟通中使用金字塔原理进行有效的表达。

3.写作的逻辑

写作时,文章条理不清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作者在表达思想时采用的顺序与读者的理解力发生矛盾。对读者来说,最容易的理解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所以,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应该以金字塔结构组织文章的结构。

自上而下的构建金字塔结构是一种较容易操作的写作方法。在写作前,首先确定写作的主题,主要的问题,和对问题的回答,然后开始着手写作。写作可分为序言和正文部分。

文章的开始,首先要通过序言引发读者的关注。序言开始按照讲故事的模式说明读者熟 1 悉的情境,说明发生的冲突,引发读者提出文章中所要回答的问题。然后便可将精力放在提供这个问题的答案上。

正文部分对文章问题答案的描述,需要按照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横向的演绎或归纳逻辑的结构进行。

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建立了一个树状的层次结构,使用较低层次的信息解释较高层次的信息,直到最底层的叶子信息能够被目标读者无疑问的接受为止。

4.思考的逻辑

当对文章结构的构思深入到关键句层次的下一个层次时,就需要开始写作了。低层次的思想需要使用思考的逻辑来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的细节,以保证使用的语句能够真实地反映需要表达的思想要点。思考的逻辑可归纳为同层思想间的横向逻辑和不同层思想间的纵向逻辑。

文章中同层思想要点之间可以按照演绎逻辑或归纳逻辑来组织。演绎逻辑是一种由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导出一个结论的论述形式。

归纳逻辑先找到一个能够表示一组思想共性的词,然后通过自伤而下地提问来检查推理。

归纳逻辑中使用的同一组思想需要按照一定逻辑顺序组织起来,这种逻辑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结构顺序和重要性顺序。

其中,时间顺序前因后果关系。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要做到是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依次表述达到某种效果所必须采取的行动;

结构顺序描述整体划分成部分的结构关系。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将事物划分成不同的部分,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所以部分完全穷尽。

重要性顺序将类似的事物归为一组,按照共性强弱进行排列。演绎推理比归纳推理更容易实现。演绎关系的建立要求推理过程中的第二部对第一步作出评述,并导出一个推论。归纳法更便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归纳推理将多个有共性的思想放在一组。在这之后,需要对这一组同类思想进行排序。金字塔原理第二条规则:所有列入同一组的思想都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这可以保证列入同一组的思想确实属于同一组。

逻辑顺序有:

时间顺序:前因后果关系。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要做到是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依次表述达到某种效果所必须采取的行动。

结构顺序:整体划分成部分的结构关系。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将事物划分成不同的部分,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所以部分完全穷尽。

重要性顺序:将类似的事物归为一组,按照共性强弱进行排列。

纵向逻辑是指位于金字塔结构每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的思想的概括。如果一组思想表达的是一个演绎推论,只需要以该组思想的最后结论为主体做简单的概括,就可以得出其上一个层次的思想。如果某一组思想的分组方法是归纳性的,上一个层次的思想必须说明该组思想所具有的共性。

5.解决问题的逻辑

当所需要描述的问题比较复杂时,写作前需要对所描述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为此,本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流程:界定问题,结构性分析,实施分析/找到解决方案,构建金字 2 塔与别人交流。

问题是现实状况和期望之间的差距。问题界定框架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1.发生了什么事情?(情境(切入点/序幕+困扰事件))2.我们不喜欢事情的什么?(现实状况)3.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期望)分析问题的标准程序是:

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收集信息:从资料入手 得出结论:设计诊断框架

提出方案:使用逻辑树可以从逻辑上找出解决问题可能的方案。

6.演示的逻辑

为了让读者能迅速理解作者的整体思维框架,在写作时,采用不同的格式文章的结构关系,如使用多级标题,小数编号等。当需要从一组观点转换到另一组观点时,一定要写过渡性段落,以免读者感觉太突兀。

7.总结

沟通是通过传递信息的方式传递知识。若信息组织不得当,则信息接收者难以从信息中总结出表达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金字塔原理揭示了人们大脑思考时的逻辑思维的金字塔结构,提出按照金字塔结构组织信息更易于被信息接收者理解。

对照本书反思,在之前的思考和表达中,我有时习惯性地使用了金字塔原理,而有时也会随意的产生逻辑不清晰的表达。今后,我将以此书为导引,刻意地对自己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进行逻辑训练,并对照此书验证自己的训练效果。

第四篇:金字塔原理读书札记

《金字塔原理》读书札记

我读《金字塔原理》(作者:巴巴拉.明托)一书,不同于阅读其他书籍,而是将其当作工具书一样,边读边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以备在写作时的不时之需。《金字塔原理》的作者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手笔,尽量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描述,并列举了大量的例子在阐明着一个道理:如何使你的文章写得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让读者顺着引言有兴趣的读下去。其实这本书就是告诉了我们一个“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而这个逻辑正是职业素质养成的最基本表现。

《金字塔原理》告诉我们,在写作时,要先有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人们要想知道结论的理由就要往下看。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或多或少的使用着金字塔原理,只不过我们使用的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引用。读了这本书后,感觉以前很多是是而非的问题都找到了答案,使人茅舍顿开。比如: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中就提到,在发言或写文章时,将要点归纳成三条是最让人容易记住的。现在看来此论点的出处就是《金字塔原理》中所引用的米勒的“神奇的数字七”中所阐述的:“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处理项目增加到4—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这个理论在现实中是非常实用的,自从我懂得了这一理论后,每当在写材料时都尽量将要点归纳到不超过5点,效果还是不错的。

就写作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不同的经历,学生时代的作文,工作中的各种总结,参加不同会议的发言,甚至与同事好友的聊天等都有组织语言的过程,如何使你的发言精彩,使与会者记住你的讲话内容,完全在于个人的口才和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否清晰,也就是《金字塔原理》所告诉我们的“自上而下”结构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读此书并不是读完就完了的,掩卷深思,如何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

《金字塔原理》中“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告诉我们的是,如何通过对事项的表述,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书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结构”,最顶部就是文章想表达的思想,最底层的就是由句子组成的段落,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思想,几个段落形成一个章节,若干个章节就形成一篇文章。

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应符合以下规则:

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组织思想的四种逻辑顺序:

1、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2、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3、结构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4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

如果思想的组织方式是演绎推理,那么这些思想的逻辑顺序就是论证顺序;如果思想按因果关系组织,那么就是时间顺序;如果是对现有结论进行评论,那就是结构顺序;如果按类别组织思想,就是重要性顺序。所以说,写出条理清楚的文章的关键,实际上就是在开始写作前,先将你的思想放入“金字塔结构”,然后按照以上规则进行检验。

文章的标题也很重要。标题及小标题能够突出文章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是所要表述内容的总括,通过标题可以使读者迅速找到关于某一问题的详细结论。

再说说序言。序言是使读者在30妙内了解你的全部思路或主题思想的纲,文章的其余部分都只是为了解释或支持你已提出的观点。序言部分是采用讲故事的悬念效果,将读者引入某种熟悉的“情境”,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再对该疑问作出回答。要想吸引读者,只有使其在感受到强烈的吸引力时,才会有阅读的兴趣,专注于你所提供的信息。所以说,文章的序言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总之,《金字塔原理》确实是一部好书,是一本让每个读者受益终生的书,读后真的让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也让我从中悟出了很多的道理,不仅用文章凝练人生,也在文字中升华自己。同时感谢xxx处长介绍推荐了这本书,相信处里其他同志们读了这本书后,对工作中各种分析、总结、报告说明等的撰写会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对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也会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第五篇:金字塔原理心得(范文)

《金字塔原理》是我所读到过的为数不多的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们思考和交流方式的书,它所包含的概念几乎颠覆了所有我所知道的关于写作的知识。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慨:“如果能够再早点看到这本书,也许我的工作会轻松许多。”

“逻辑混乱,缺乏条理。”这两句话是我常常用在学生论文上的批语。虽然学生们再次交上来的论文稍有进步,但往往还会因为文章的逻辑问题被我发回去重新修改。在这种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不仅学生会感到疲劳困惑,连我这个做导师的也会感觉烦躁。

“论文要怎么改?”这是我最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什么样的文章才是有条理的?这不是一个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的问题,文章的条理清晰与否,不在于对语言和文字的应用,而在于作者的思考方式。思考和写作其实是一码事,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的过程,一个思路清晰的作者写出的文章自然是条理清晰的。

人们往往会因为文章或表述上的条理不清而被扣上“思维混乱”的帽子。回过头来看,当时的错误也许很可笑,但是当我们面临新的问题时,也许思维又开始混乱了。如何避免思维混乱,保持一个理性的正确思考?其实在三十年前就有人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芭芭拉·明托和她的金字塔原理。

人与人交流存在的最大障碍不是语言不通,而是思路不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金字塔理论:你可以选择两种方式进行思考,或是自上而下式地寻找论据支持论点,或是自下而上式的根据事实做出判断。无论哪种方式,最终都要呈现给他人骨架刚劲有力的、有金字塔结构的文章。文章的总论点放在顶端,下一层是支持总论点的关键句,再下一层是支持关键句的论据,依次类推。“金字塔”像一盏明灯,让我们更形象地理解了逻辑性和条理性。

这是一个突破性的逻辑体系,它支撑着思考、组织与沟通。一旦读者掌握了金字塔原理,那么这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将为你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它所拥有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为你的想法增添了实质性的内容,并引导你的读者经过一系列逻辑思考,最终推理出你所要表达的结论。这个体系的准确性与简明性让你能够更轻松地与人沟通,以更加清晰形象的逻辑,将你的想法展现给他人。

中国人讲究“因时、因人、因情、因景”合理地解决问题,所以思考就成了中国人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中国人的思考和写作方式讲究随心随性,颇有些意识流的感觉。相比于西方,中国人所缺乏的正是这种“金字塔式”具有逻辑性的思考方法。而《金字塔原理》的核心思想,是思考和写作的“道”,是一种哲学。书中介绍的充满逻辑性的思考和写作的方法,颠覆了中国人以往的思维和写作方式。作者推崇的“金字塔”能够让你在短时间内学会把握思维的细节和清晰地思考,从而明确地呈现你希望表达的思想。受过思维和逻辑训练的人,按照金字塔的办法培养思考和表述的能力,就可以具备有理性支撑的坚实果敢的力量,好像电脑升级换代之后奔跑如飞的感觉。

《金字塔原理》不是一本速效的工具书,这些思考和写作的技巧需要时间来学习和实践。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愿意在工作中遵循并积极实践这些法则的人,自然能够得到与他们的付出同等甚至更多的回报:他们的思想影响力和感知价值大大提高,同时真正进行写作的时间与精力则大大降低。

虽然芭芭拉·明托最初的创作目的是写给那些需要写作市场报告的商业人士,但我认为,无论商业人士、学界人士、记者、律师、教师、学生乃至医生,只要你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人沟通,那就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它会让你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如何有效沟通,如何富有逻辑而清晰地思考,如何简明扼要地写作。一旦掌握金字塔的原理,你将拥有更出色的文笔和杰出的口才。

昨天下午,大家一起交流了关于对《金字塔原理》学习的心得体会,我也谈谈做咨询以来对这方面的浅显感悟:

金字塔原理是“总分结构”,树状呈现,向鱼骨图。金字塔的形象:顶层清晰可见,高屋建瓴;底层要有厚重感,才能支撑上面的观点。麦肯锡的方法论 “以假设为导向,以事实为支撑,结构化呈现”是对金字塔原理的精辟提炼。本质上讲,金字塔原理本身在内容上没有任何价值,只是作为方法论的指引,方法论(methodology)的运用自如最终要靠认识论(epistemology)作为支撑,两者相辅相成。从词根看,方法论的词根是Method(即方法),认识论的词根是epistem(即知识)。可见光熟稔零散的知识而无结构化的方法,则如一滩浑水;光有结构化的方法而缺乏内容支撑,则如行尸走肉,空架子。所以,掌握金字塔原理的方法论只是“器”,只有通过不断的“ask”和“insight”,展现我们的智识才是“道”。因此,金字塔原理只有灵活运用到分析问题和解决工作任务中才有价值。作为方法论本身,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点:让我们要善于以目标为导向,以终为始。先设定目标,再进行分解,再构想实现目标的路径,并匹配人、财、物和时间资源;让我们熟练掌握分类学的思维方式,遵循MECE原则。横向分类逻辑,以要素为导向,比如5W2H、BSC;纵向分类逻辑,以路径和流程为导向,如PDCA。(此外,分类一般只能展现3到7点,7是一个很神秘的数字,太少会疏漏要点,太多显得杂乱,且记忆难深刻)。对金字塔原理要真正能内化于心(来自 业务员网:),以后做片子,写读书笔记,都要将其灵活运用,行文要善于呈现核心观点,简明扼要;要善用项目编号,展现层级结构;要善用mm图来分析构思;要对ppt图形模板熟练应用,各种逻辑关系用各种模板。此外,论点要有力度,切忌过多的感性化语言,出刀是要见血的。花拳绣腿没任何实际价值,重剑无锋才是王道。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2008年的下半年,在写完常州地板市场的调研报告后,公司推荐我看看书,给的就是这本。打开看完之后,开始觉得很难读,只有几个案例还明白。后来硬着头皮读了几次,在不断的实践后,再读这本书,发现她是个“好东西!”

一、结构是核心的问题

“金字塔原理”系在1973年由麦肯锡国际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发明,旨在阐述写作过程的组织原理,提倡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改善写作效果。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以下三点:

1.导向性明晰-读者的阅读习惯为导向:金字塔原理强调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并依照这个习惯来展开写作,结果为导向的结构非常明显。

而,对咨询师来说,“读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咨询师报告要在一般“导向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策略性的表述,有不少案例显示,导向性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很多方案的表述动用了大量的文字,甚至整页PPT全是文字,其中表述的语气带有严重地口语化,“通过激烈的较量,两者未来的竞争将是难决胜负的……,情况好的话,一方将赢得胜利……”

这里的文字首先是不具有分析意义的(“一方胜出”,到底一方指的哪一方没有具体);其次,导向性不明显(“两者未来的竞争将是不可开交”,没有指出结果);第三,作为呈给企业决策者的文字,考虑到这些决策者的特点,一是避免类似的口语化文字,二是要了解决策者对于报告的熟悉度,重点突出核心要点,不仅仅是写作的金字塔还是讲解的金字塔。

2.论述强调透彻-大量的归纳和演绎为工具:为了阐述清楚核心观点,金字塔原理要求在写作的时候,注意归纳和演绎的运用。归纳和演绎的运用,使得每个观点的表达非常透彻;

大量的分析和演绎,让每个论据能追溯到不能再追溯的源头,也能让每个观点展开到不能再细化的程度,从细分的角度来看,这里最大化的尊重了事实的本源和发展的逻辑,“他们在沿着思维的路线寻找每个蛛丝马迹”。

案例:书里的一个案例,是读过的每个人都能记住的,即“雪莉吾友,我恨你”。其实拿到现实案例中,经常听到企业家或高管说,他们既无法打破旧有的局面,开创新的局面也充满困难。他们面对的是重重迷雾,没有思路和好的想法,求助于咨询团队。

每遇到此,王文卿会问他们几个问题“您觉得这些问题是现象还是原因?如果分成马上可以解决的问题和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您觉得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占多少比例?这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您认为自己是否有能力解决?”

几个问题过后,企业家朋友恍然大悟,从开始躺在椅子里,开始重心前移倾听论述。其实这些也是对问题的演绎和肢解,痛苦需要“分担”,分解成各种小小的问题。

而遇到另外一种情况,在他们遇到迷惑时,无法定位时,这时需要我们给他们“打气”。

“这是一个3亿的市场,只要经销商拿出100万来做市场,你能看到什么? 100万就是做好了吗?按市场表现价,100万翻3倍,300万对于3亿是什么概念?1%的市场,这还是一个战略市场的定位吗?”

部分小型企业职业经理人往往恐惧市场的压力,感觉100万的任务非常大,忽略了市场的整体容量,在把整个市场各个品牌整合归纳后,从整体的容量看待任务时,才能真正打开他们的思路。

3.纵向性大于横向性-归纳和演绎都偏重于观点的纵向性论述:对于一个观点是否有充足的横向分析,是否穷尽和相互排斥,金字塔原理做出了分析,但相对于归纳和演绎的逻辑结构,显然横向的穷尽性和各个论点的相互排斥性,论述不够。一方面,文中提到的横向性分析是建立在归纳和演绎的基础上的,例如关于“在横向方向上,各种思想观点以演绎或归纳的方式回答读者的问题,但两种方式不

可同时使用。”之后举了关于苏格拉底会死和波兰将受到坦克攻击的案例,这两个案例在逻辑学上称之为“三段论”,即:因为A,所以B;因为B,所以C;结论:因为A,所以C。

在这个角度看,对于一个问题的横向性和关联性分析是不够的,或者说金字塔原理中关于子结构的构成,到底怎么划分?分为几类?他们之间是否是真正的子结构,是否有其他元素构成?这个方面,对于解析下一步的计划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少了这方面分析,就会导致一个错误。

在分析一个事件时,往往因为自己的惯性思维给该事件加上几个维度解读,并且在认知中把这几个维度的关系看成是平等的,相互平行的,在分析的时候,模式化解读。

举例来说,对于一个企业的解读,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有六大维度,即:战略、产品、组织、渠道、传播、品牌,如果加上区域的话,也可以分成七个角度来解读。然而,事实上,一个企业的问题往往发生在不同的阶段,也许整个行业的发展到了中期,这个企业的发展还处在初期,他们的组织形态不足以支撑一个10亿的企业,他们的产能不足以匹配一个全省的战略,他们的渠道需要升级,特别是渠道模式的升级等等,最后我们发现该企业需要解决的并非所有问题,有一些问题比如品牌传播的问题还为时尚早,在论述该企业问题的时候,下面七个维度的论述就需要再不同程度上延展。对于其他细节问题,不存在类似的维度,那就要根据事实展开,不能再套用惯有的模式。

金字塔原理论述了这一点,但强调的不够,恰巧这点在实际操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咨询师对一个企业问题的判断,我们需要解决企业的核心问题,并非解决他们所有问题,而且解决所有问题也是不现实的。

二、逻辑性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金字塔原理从结构性思维入手,解决了对一个事物认知的逻辑性,在于还原一个事情的本质后,用结构化充满逻辑性的语言表述清楚,这一点在企业管理上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企业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组织成员难以承担其角色。企业发展太快,组织能力不能赶上步伐,无论从思维上还是从做事的风格上,所呈现的企业文化都带有上个时代的烙印,并且领导人也有这种痕迹,改变很难。

案例1:某客户市场部经理在开会时出现这种情况,有人交头接耳、有人趴在桌面、有人躺在椅子里、有人盯着该经理但能看出正在走神,会议的议题开始是如何解决市场开拓缓慢的问题,后来发展到业务员薪资讨论,最终没有任何会议记录和会议结果,也没有会议的跟踪,之后,会议往往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无果。

该企业管理成员甚至是中层管理人员不具备基本的会议管理能力(无结构性思维、无逻辑性描述、无结果导向)。

案例2:某客户业务经理,在操作市场时,依照感觉和经验操作,后期在汇总时,表述拖沓冗长,无结构也无目标,所谈皆现象,没有剖析本质,也没有核心的数据,定性语言多于定量语言,口语多于市场用语

该企业管理成员不具备结构性思维,从该成员加入企业的年限看,该企业组织长久以来也是出于这种状态(目标导向性差、效率性不够、管理氛围散漫)。

2.部门结构难以承担其角色。企业的发展是由于政府或市场或行业的发展,带来的自然增长,部门之间没有经过市场的洗涤淘汰,意识上没有达成共识,部门协调相当困难。

除以上问题外,还有其他方面,这里不在赘述,金字塔原理对于企业的发展特别是组织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列举的两个原则如:“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和“TOPS原则(Targeted to our audience-瞄准读者、Over-arching-周延完整、Powerful-准确有力、Supportable-数据支撑)”言简意赅的指出了报告应具备的一些特征,也委婉的点出了很多企业组织存在的客观问题:逻辑性欠缺。

三、量化思维

在金字塔原理中,关于定量分析的部分如:TOPS原则中提到Supportable-数据支撑,在王文卿看来,还是有些欠缺的,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这种错误出现的频率实在太多。

在结构性和逻辑性思维具备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存在于咨询团队中,即:定性思维大于定量思维。定量思维往往作为辅助角色服务于定性思维,但在现实中,定性思维不但承担了方向性的结构表述,还承担了辅助性定量表述的功能。在日常的工作汇报中,类似的定性问题往往而是。

案例1:在王文卿关于《项目管理:量化管理》一文中提到这样的例子

反面例子-报告:“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我们提升了市场占有率,使我们的销量稳定地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针对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内部整顿、外部改善等一系列计划,结果证明,我们增加的努力得到了积极的响应。目前,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正面例子-报告:“过去的33天,我们通过提升人员工作效率、改善激励政策、加强客户关系,使得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了20%、客户满意度提升了35%,市场占有率提升了12%,环比去年同期,我们的销量增长120%,并且连续4周维持了这一较高的水平。针对目前存在的产品包装破损、容量不够二个问题,我们采取了加强生产线管理、严抓检验两项工作,经过3周的努力,次品率已经降低了3个百分点……”

从以上两个案例的对比,关于定量的分析就不再展开,作为管理者更多需要的是数据化的论证,当然也要提防进入另一个反面的陷阱。

小结:

金字塔原理总体来说,是需要我们不断研读的一个工具。在不同的阶段读出的结果,对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无论得出什么样的观点,个人看来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这种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每个人需求不同,得到的也不同。这就是,金字塔原理的魅力所在,永远都不会过时。

金字塔原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工具,一个组织材料的工具。

当我们在与人沟通或者写报告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想说的话很多,但是一条条一点点非常零散,很难整合到一起去。这个时候金字塔原理就可以帮你像搭积木一样把信息搭成一个框架,让你的表达看起来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溯源来说,金字塔原理是麦肯锡发明的,为了解决咨询工作的报告问题。咨询工作通常非常细致,获得的材料可以箩筐计算,那么怎么能快速把咨询成果展示出来,既不显得结论干巴巴又避免掉入细节迷宫无法自拔呢?金字塔原理就顺势而生。

就个人学习心得而言,金字塔原理的基本逻辑与我们小时候学习的议论文如出一辙:先写总论点,然后有分论点,最后是运用论据来进行论证。每段落的第一句是分论点,快速浏览的时候只要看每段落的第一句,就可以把握整篇文章的结构。

至于是否真的能做到论证有力、条理清晰,单靠金字塔原理是不行的,还需要加强逻辑性的锻炼。没有逻辑,金字塔不过是一个垃圾的金字塔,“垃圾进来,垃圾出去”。

所以,金字塔原理仅是个工具,不能替代思维,只是辅助表达。

下载《金字塔原理》 读书心得黄台超[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字塔原理》 读书心得黄台超[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字塔原理培训心得3篇

    金字塔原理培训心得3篇 "金字塔原理"是在1973年由麦肯锡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发明,旨在阐述写作过程的组织原理,提倡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改......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有感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教你怎样处理写作中逻辑不清晰问题的书,能够教会人们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有效与人沟通,如何简明扼要地进行写作。采用金字塔方法,能避免......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我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很快看完了这本书,基本上使用的是马未都介绍的速读的方式。我忘记马未都是在哪个电视节目上谈过他读书的方式——快速阅读,只记得他说的具......

    金字塔原理 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教你怎样处理写作中逻辑不清晰问题的书,能够教会人们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有效与人沟通,如何简明扼要地进行写作。采用金字塔方法,能避免逻辑混乱或不清晰。通......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1 六月份我们将全员阅读《金字塔原理》这本书籍,作者是芭芭拉·明托。该书主要讲解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篇介绍如何......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金字塔原理 第 1 篇 写作的逻辑 我们只有以某种方式将思想表达出来-说出来或者写下来,才能 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思想. 由湖泊和糖的例子想到,记忆时应该发生联想. 1 大脑记忆......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优选) 进了麦肯锡公司,我被训练的第一个玩意儿是金字塔原则。后来证明,这也是之后诸多训练中,最宝贵最有用的玩意儿。阐明金字塔原则的是一个叫Minto的外......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读后感主要感爱 认同金字塔结构的原理,日常工作中好像也是在不自觉地应用,如自上而下的主题引领后展开的方法,或自底向上的将零散信息组合、归纳的方法。但看了后,发现以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