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专家报告学习体会一:我们距离幸福有多远
听专家报告学习体会一:我们距离幸福有多远 陶继新讲演的核心内容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感动之余,不禁反躬自省:我们距离“幸福”到底有多远?
有书作伴,方能幸福一生。但是,如今教师的读书状况并不乐观。不少教师除教材、教参外几乎不读书。教书而不读书,这种怪现象在教师群体中见怪不怪。如果询问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
一是工作压力大,没时间读。这个理由貌似合情合理,其实经不住推敲。陶继新先生作为山东教育社的总编、资深记者,身兼数职,事务繁忙。但陶先生每天挤出时间读书、背书,雷打不动。如此看来,时间紧并不能成为我们不读书的借口。曾国藩说过:“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时?何必择地?但自问立志真不真耳!”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这些经验之谈的确是至理!
教师不读书的第二个理由是没必要读。不少教师认为不读书也能教好书,只要会做题就行了。这是典型的短视。不读书就会视野狭窄,精神萎靡。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对镜亦面目可憎。试问:这样的教师又会教育出怎样的学生?不读书只做题的教师也会把学生拖入“题海”而不能自拔。如果教育沦落为无休止地做题、讲题,对师生而言都是一种生命的浪费乃至折磨。在其中找不到一点应有的美感和神圣感。
读写是成就教师幸福人生的双翼。陶先生举了许多例子,像关注师生读写的朱永新,奏起写作快乐乐章的黎志新,苦乐途中坚持读写的杨同杰,酷爱“红楼”的张利平„„这些成功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坚持通过读写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令人惋惜的是,放眼教师群体,比读书更不容乐观的是教师的写作状况。一项调查资料表明,有近八成的语文教师不写作或很少写作。语文教师尚且如此,遑论其他学科的教师!
人生的最高需要是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成功。老师们,请重新捡起曾经的梦想,乘着读书、写作的翅膀飞向成功,飞向幸福人生吧。
淡泊宁静的心态是打点幸福人生的基础。诸葛亮有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教育是一项寂寞的事业,研究学问需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性和定力。杨瑞清甘做“傻子”,多次放弃别人求之不得的升官发财的机会,“一辈子走在行知路上”,在乡村教育园地里默默耕耘。陶先生五辞总编职位,无论身居何职,始终坚守文化人的宁静。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幸福离我们很远,幸福又离我们很近。能否成为幸福的教师,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第二篇:幸福离我们有多远诗歌
幸福不是一百千克的金项链,不是名贵的“宝马”,不是天价的别墅,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势-------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饥饿时,妈妈那碗香喷喷的葱花面,拨开面条下面藏着两个诱人的荷包蛋;
幸福是寒潮突袭时,父亲急匆匆赶来给你披上的那件厚厚的老皮袄;
幸福是你病痛中,小伙伴们围在你的床前,告诉你明天他们等着你一起去谷场上放风筝或一起去小树林里掏鸟蛋;
幸福是你迷茫时,远方的她给你寄来的那封关爱和激励的信或一张风景别致的明信片;
幸福是静谧的夜晚,妻子蜷缩在你的怀里,甜甜的睡去,间或发出一声娇嗔的梦呓;
幸福是你风尘仆仆打拼归来,一下车站孩子飞奔而来,告诉你他已等了你两个多小时,拽着你的手用他稚嫩的肩帮你扛起行囊,对你说你的她早已在家为你备好了下酒菜;
幸福是两个白发老人,在夕阳西下的余光里,拄着拐杖,携手相扶,归巢,煮一碗香烂的软饭--------
其实幸福离我们并不远,在这个焦虑的时代,不妨静下心来,放慢节奏,细细的品味,曾经拥有或正在拥有的--
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