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城区青年诚信素质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5 10:1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徐州市城区青年诚信素质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徐州市城区青年诚信素质调查报告》。

第一篇:徐州市城区青年诚信素质调查报告

“金诺诚信工程”是共青团徐州市委自去年7月推出的一项品牌工程,号召广大青少年从自身做起,大力倡导“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推动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为使这项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共青团徐州市委近期对徐州市城区青年的诚信素质进行调查,形成了这篇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于2003年3月至4月在云龙、鼓楼、泉山及九里四个城区进行。主要方式为问卷调查和访谈,配合调查还开展了场景测试和网上测试,但结果只作为参考。调查对象为18~40岁年龄段的城区青年,涉及党政企事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工人、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农林木渔人员、无业与下岗人员、在校学生、民工等11个社会群体。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7份,回收率达94.25%,有效卷率为100%。

调查结果如果以100分记,得分约65.98483,总体评价是“诚信素质一般,倾向较好水平,尚需培养”。青年对于诚信的观念有着高度的认知水平,对于社会诚信度评价较低;青年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出现背离的现象,反映出对于诚信的认知与诚信观念的信奉有着较大的差异;青年的诚信行为选择有着较大“现实性”的特点,尚没有建立被普遍接受的诚信原则。因此,在诚信行为与维护诚信的选择上,青年都是以自我作为判断的依据,从而诚信行为与维护诚信的行为,呈现出对象不同方法不同的特点。青年拥有的诚信的社会资源不足,这直接影响到青年的诚信行为的选择,即青年认定讲究诚信的成本远远大于不诚信的成本,不诚信的行为在现实中的收益远远大于诚信的收益。因此,相对与简单的将诚信看作是个人道德素质不高的看法,问卷中则反映出多层次的不同诚信素质。如果诚信分了五个不同层次:以故意不诚信为第一层次(为了获利),以被迫不诚信为第二层次(为了规避风险),中性选择为第三层次,非主动诚信(涉及个人利益)为第四层次,主动诚信并舍弃个人利益为第五层次。大部分青年是属于第二层次到第四层次之间的诚信水平。

一、对于诚信的认知程度

在对待诚信在个人素质中的排序问题上,有63.6%的人将诚信排在第一位,21.5%的人将诚信排在第二位,8.4%的人将诚信排在第三位,只有6.3%的人将诚信排在前三位以外。而且87%的人同意诚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的说法。这说明,不论教育程度、政治面貌、收入水平、职业差别和性别差异,青年对于诚信的认知取得了高度一致,都将诚信放在极高的位置。同时,青年对不诚信的行为有着普遍的不满和憎恶:对于商家的欺诈行为,53.8%的人表示憎恨,35%的人表示厌恶,8%的表示不快,只有2.1%的人认为无所谓。这些数据从反面说明了青年对于诚信的高度重视。

二、对于整体社会诚信度的评价

在对社会诚信状况的整体评价中,只有9.9%的人认为好或者极好,有61.2%的人认为一般,23.3%的人认为不好,另有5.6%的人认为极为不好。这说明在一致认为诚信是重要个人素质的同时,大多数青年对于社会诚信状况评价较低。同时,86.9%的人有过被骗的经历。其中选择“不多,偶尔几次”的有273人,占到总数的72.4%,经常有的有50人,占到总数的13.3%。这说明青年对社会诚信状况的评价是源于自身经历做出的感觉上的判断。虽然对于大多数青年而言,被骗的次数并不是很多,却足以影响青年对于社会和他人的诚信状况的现实与预期判断。所以,在“你是否认为大多数人是否会在没有惩罚的情况下损人利己的”的调查中,不同意这种说法有46.4%,同意这种说法的有27.1%,而说不清的人26.5%。选择呈现出无固定倾向,人们对于他人诚信不持信任的态度。同时,仅有21.8%的人不同意诚信没有好的结果的说法,反映出青年对于诚信行为的预期判断普遍不抱有乐观的看法,这也与青年对于社会整体诚信状况较低的评价高度一致。

三、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的关系

从第一部分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年对于诚信的价值有着清醒的认识,尚未树立明确的诚信意识的人只占到极少数。然而,在“你是否有过不诚信的行为”的调查中,有63.4%的人有过各种不同原因的不诚信行为。这就出现了一个悖反的局面,人们一方面认为诚信非常重要,但同时又做出了与这个认知完全相反的现实行为选择,形成了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的分离。在调查中,86.9%的人有过被骗的经历和68.7%的人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闯过红灯,也反映了青年在自身既遭遇了不诚信现象的同时也实施了不诚信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青年仅仅认知了诚信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行动当中,往往关注使自身利益受到伤害的他人不诚信行为,没有把诚信内化为自身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在知行合一上有较大的欠缺。

四、诚信行为的特征

在“当一个人说他有紧急情况向你借手机时,你借不借?”的选择中,62.9%的人选择“借,但有所防备”,这说明青年在保证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会做出帮助行为。在对于老年乞讨者要钱的行为选择中,有55.3%的人选择了没给,其中40.3%主要理由是怀疑他有可能是一个骗子。这说明一旦青年认定对方实施不诚信行为时,不管这种信息的可靠性如何,都会从自我保护的角度出发不去实施帮助行为。因此,在“对待诚信现实态度的选择”问题时,89.9%的人选择了坚持但不固守,表明普遍性的诚信原则已经受到怀疑,青年的诚信态度与行为趋于现实化,“是否应该诚信”已经不再作为诚信行为选择的依据,取而代之的是“现实的诚信行为的可能结果”。如果这种行为不使青年的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或者带来好的结果,青年往往会去实施诚信行为;如果会使青年的利益受到损害,青年就出于自保而不愿实施诚信行为,甚至是为了自保也会做出现实的不诚信选择。这时,诚信行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个人道德素质问题,而是涉及个人在实施诚信行为时的成本问题。在后继的访谈中,许多青年表明这样一个立场:如果坚持诚信,有时会付出远远高于不诚信的代价。

测试中也反映出青年对于诚信行为的矛盾心态。在“如果你参加有关你今后命运的选拔考试,你会不会事先和录取人员有所联系”的问题中,49.9%的人选择不会,43.8%的人选择会。这种两种取向接近的局面,说明青年在认定社会无法保证公平的情况下,面临着要保证自己免受不诚信的伤害,却必须以不诚信的的方法损害他人利益的困难选择。这实际上是青年在面对现实时所做出的无奈退却。

五、诚信行为的维护

如果说,自身诚信行为的实施是独善其身的话,维护诚信素质就反映出个人对社会的关注,是对于他人诚信行为的控制与监测。在“你发现商贩正在欺瞒顾客时,你的选择”中,有63.7%的人选择了“悄悄提醒他不要上当”,10.6%的人选择了“事后到有关部门举报”,而选择“挺身而出,揭露真相”的人有15.1%,选择“不管不问”的人有9.3%。大多数人仍然是以一种“现实”的态度维护着诚信。在“如何对待同事使你遭受损失的不诚信行为”上,有41.6%的人选择“自己不与他来往”的选项,不计较的人有24.7%,叫大家不与他来往的人有8.8%,以牙还牙的人有5.3%,人们还是趋近于比较温和的选择。在对于竞争对手采取同样行为时,答案非常集中,即有67.1%的人采取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这说明对象一旦确定,青年会根据对象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法。在“当别人的不诚信使你陷入不利”的问题中,有21.2%的人选择揭露真相,32.3%的人选择反映但不抱有希望,26.9%的人选择不采取措施,11.3%的人选择也采取同样的行为。四个趋于平均的答案说明,在没有具体对象且现实条件取消的情况下,青年无法找到有效的方法来维系诚信,处理事件时尚无普遍的原则,选择就会趋于离散化。因此可以简单认定,不论是自我诚信行为的实施还是维护诚信的行为,青年的行为都是特殊化的而非普遍化的,对象不同会带来方法与具体原则的不同。

六、对社会诚信机制的认可程度

如果说维护诚信的行为是在表面描述了青年的诚信素质,那么青年在维护诚信中所拥有的的资源则直接构成青年的社会资本,极大地影响着青年诚信行为的选择。在“你认为不诚信是否得到了应有惩罚”中,22.5%的人选择“没有,因为几乎没有任何手段、法规、制度保证”,52%的选择“没有,因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20.4%的人选择“没有,因为没有办法解决”,只有2.4%的人认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青年普遍认为社会诚信机制没有建立或者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诚信没有得到应有的结果,不诚信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但也不否认,在“自己受到商业欺骗、认为哪一种方法最为有效”中44.6%的青年选择“去消协”,在迷路时59.2%的青年选择找警察来保证不受欺骗,说明青年对社会的某些部门还是有较高的信任度。但1.3%认为不诚信受到惩罚的微弱比率,使青年在选择有较高公信度部门的同时,又对是否能够获得理想的结果表示怀疑。因此,青年对诚信机制的要求除了保证诚信行为的合理结果外,还要使不诚信行为受到应有的惩罚。

七、建设社会诚信机制的手段

67%的人认为主要是由于法制建设的落后,51%的人认为缺乏个人的信用体系建设。与此相对的在“解决诚信问题的最有效、最现实的手段”的选择中,法律以45.6%的被选率居于第一位,其次分别为“建立公开的信用档案”(29.7%),“舆论谴责”(15.4%),自己的现实手段(6.4%),没有任何手段(1.3%)。两个答案中,法律都被看作是导致诚信水平较低和改变状况的主要手段,同时75.5%的人认为不诚信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是因为法律方面的原因。这显示一方面用法律作为维护诚信手段的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诚信的制度建设远远不能够让青年感到满意。

个人信用档案体系建设的空缺也普遍被青年所认知。在“如何了解他人的诚信状况”中,36.9%的人通过朋友了解他人诚信状况,36.6%的人没有任何手段来了解别人的诚信状况,只有9.8%的人通过信用档案,4.5%的人通过调查公司了解信息。数据显示出青年尚缺乏了解诚信状况的有效手段。因此,在“你是否愿意建立诚信档案”的选择中,只有2.4%的人选择了不愿意,而39%的人选择了“愿意,但要保证隐私”,12.5%的人选择了“如果大家愿意,我也愿意”,42.2%的人选择了“愿意,但担心评价的公平性”。说明青年在认识上是非常清醒的,将建立诚信档案看作是改变诚信状况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诚信使你蒙受损失是否还会继续”的选项中,22%的人选择“即使诚信使你面临损失,仍然会继续诚信,而不讲任何条件”,61.5%的人选择自己会继续讲诚信,但要分情况”,说明青年对于建设诚信还是有很强的意愿,但是仍然关注诚信是否能够真正的公平建立。青年不是不愿意在诚信的道路行走,而是担心如果“我讲了诚信,别人不讲诚信,我岂不是要当冤大头”,因此如果不能保证诚信的收益大于不诚信的收益,就会陷入人人谈诚信,人人不诚信的循环怪圈。

八、简要总结

对于青年诚信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快完善社会诚信机制的步伐。当社会其他成员普遍不讲诚信时,道德的说教或约束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在诚信行为与维护诚信的选择上,青年拥有的诚信的社会资源不足将直接影响到青年的诚信行为的选择。加快社会社会诚信机制建设,从体制上不断提高对于诚信的保障水平,是对人们实施诚信行为的最好鼓励。要加快诚信建设的法制化进程,用法律规范社会信用体系,严惩不诚信行为。要建立公正透明的个人诚信档案,用规范化的管理保障个人利益的正当收益,鼓励人们实施诚信行为。另一方面,加强青年的诚信意识教育。建立诚信机制,固然是解决诚信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如果不从思想上,道德上及精神的层面上解决诚信问题,即使信用机制很健全,法制体系很完善,也挡不住那部分从骨子里就不想守信的人进行失信行为。重建诚信“大厦”最基础的还是解决人们头脑中诚信意识不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再造社会信用环境。要针对青年诚信意识还处于“清醒的认识,模糊的行为”阶段的现实,引导广大青年深刻认识“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诚信为本,信誉是金”、“言必信,行必果”、“信誉高于一切”的道理,提高在面临个人利益与诚信行为矛盾时的道德水平。要号召广大青年从自身做起,带动更多的人树立诚实守信的思想意识,践行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通过慢慢积累扩展,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使诚实守信的氛围越来越浓,最终形成一种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强大社会舆论氛围。

第二篇:徐州市城区青年诚信素质调查报告

“金诺诚信工程”是共青团徐州市委自去年月推出的一项品牌工程,号召广大青少年从自身做起,大力倡导“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推动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为使这项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共青团徐州市委近期对徐州市城区青年的诚信素质进行调查,形成了这篇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于××年月至月在云龙、鼓楼、泉山及九里四个城区进行。主要方式为问卷调查和访谈,配合调查还开展了场景测试和网上测试,但结果只作为参考。调查对象为~岁年龄段的城区青年,涉及党政企事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工人、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农林木渔人员、无业与下岗人员、在校学生、民工等个社会群体。发放问卷份,回收有效问卷份,回收率达,有效卷率为。

调查结果如果以分记,得分约,总体评价是“诚信素质一般,倾向较好水平,尚需培养”。青年对于诚信的观念有着高度的认知水平,对于社会诚信度评价较低;青年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出现背离的现象,反映出对于诚信的认知与诚信观念的信奉有着较大的差异;青年的诚信行为选择有着较大“现实性”的特点,尚没有建立被普遍接受的诚信原则。因此,在诚信行为与维护诚信的选择上,青年都是以自我作为判断的依据,从而诚信行为与维护诚信的行为,呈现出对象不同方法不同的特点。青年拥有的诚信的社会资源不足,这直接影响到青年的诚信行为的选择,即青年认定讲究诚信的成本远远大于不诚信的成本,不诚信的行为在现实中的收益远远大于诚信的收益。因此,相对与简单的将诚信看作是个人道德素质不高的看法,问卷中则反映出多层次的不同诚信素质。如果诚信分了五个不同层次:以故意不诚信为第一层次(为了获利),以被迫不诚信为第二层次(为了规避风险),中性选择为第三层次,非主动诚信(涉及个人利益)为第四层次,主动诚信并舍弃个人利益为第五层次。大部分青年是属于第二层次到第四层次之间的诚信水平。

一、对于诚信的认知程度

在对待诚信在个人素质中的排序问题上,有的人将诚信排在第一位,的人将诚信排在第二位,的人将诚信排在第三位,只有的人将诚信排在前三位以外。而且的人同意诚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的说法。这说明,不论教育程度、政治面貌、收入水平、职业差别和性别差异,青年对于诚信的认知取得了高度一致,都将诚信放在极高的位置。同时,青年对不诚信的行为有着普遍的不满和憎恶:对于商家的欺诈行为,的人表示憎恨,的人表示厌恶,的表示不快,只有的人认为无所谓。这些数据从反面说明了青年对于诚信的高度重视。

二、对于整体社会诚信度的评价

在对社会诚信状况的整体评价中,只有的人认为好或者极好,有的人认为一般,的人认为不好,另有的人认为极为不好。这说明在一致认为诚信是重要个人素质的同时,大多数青年对于社会诚信状况评价较低。同时,的人有过被骗的经历。其中选择“不多,偶尔几次”的有人,占到总数的,经常有的有人,占到总数的。这说明青年对社会诚信状况的评价是源于自身经历做出的感觉上的判断。虽然对于大多数青年而言,被骗的次数并不是很多,却足以影响青年对于社会和他人的诚信状况的现实与预期判断。所以,在“你是否认为大多数人是否会在没有惩罚的情况下损人利己的”的调查中,不同意这种说法有,同意这种说法的有,而说不清的人。选择呈现出无固定倾向,人们对于他人诚信不持信任的态度。同时,仅有的人不同意诚信没有好的结果的说法,反映出青年对于诚信行为的预期判断普遍不抱有乐观的看法,这也与青年对于社会整体诚信状况较低的评价高度一致。

三、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的关系

从第一部分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年对于诚信的价值有着清醒的认识,尚未树立明确的诚信意识的人只占到极少数。然而,在“你是否有过不诚信的行为”的调查中,有的人有过各种不同原因的不诚信行为。这就出现了一个悖反的局面,人们一方面认为诚信非常重要,但同时又做出了与这个认知完全相反的现实行为选择,形成了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的分离。在调查中,的人有过被骗的经历和的人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闯过红灯,也反映了青年在自身既遭遇了不诚信现象的同时也实施了不诚信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青年仅仅认知了诚信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行动当中,往往关注使自身利益受到伤害的他人不诚信行为,没有把诚信内化为自身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在知行合一上有较大的欠缺。

四、诚信行为的特征

在“当一个人说他有紧急情况向你借手机时,你借不借?”的选择中,的人选择“借,但有所防备”,这说明青年在保证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会做出帮助行为。在对于老年乞讨者要钱的行为选择中,有的人选择了没给,其中主要理由是怀疑他有可能是一个骗子。这说明一旦青年认定对方实施不诚信行为时,不管这种信息的可靠性如何,都会从自我保护的角度出发不去实施帮助行为

第三篇:徐州市城区青年诚信素质调查报告

“金诺诚信工程”是共青团徐州市委自去年7月推出的一项品牌工程,号召广大青少年从自身做起,大力倡导“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推动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为使这项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共青团徐州市委近期对徐州市城区青年的诚信素质进行调查,形成了这篇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于2003年3月至4月在云龙、鼓楼、泉山及九里四个城区进行。主要方式为问卷调查和访谈,配合调查还开展了场景测试和网上测试,但结果只作为参考。调查对象为18~40岁年龄段的城区青年,涉及党政企事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工人、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农林木渔人员、无业与下岗人员、在校学生、民工等11个社会群体。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7份,回收率达94.25%,有效卷率为100%。

调查结果如果以100分记,得分约65.98483,总体评价是“诚信素质一般,倾向较好水平,尚需培养”。青年对于诚信的观念有着高度的认知水平,对于社会诚信度评价较低;青年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出现背离的现象,反映出对于诚信的认知与诚信观念的信奉有着较大的差异;青年的诚信行为选择有着较大“现实性”的特点,尚没有建立被普遍接受的诚信原则。因此,在诚信行为与维护诚信的选择上,青年都是以自我作为判断的依据,从而诚信行为与维护诚信的行为,呈现出对象不同方法不同的特点。青年拥有的诚信的社会资源不足,这直接影响到青年的诚信行为的选择,即青年认定讲究诚信的成本远远大于不诚信的成本,不诚信的行为在现实中的收益远远大于诚信的收益。因此,相对与简单的将诚信看作是个人道德素质不高的看法,问卷中则反映出多层次的不同诚信素质。如果诚信分了五个不同层次:以故意不诚信为第一层次(为了获利),以被迫不诚信为第二层次(为了规避风险),中性选择为第三层次,非主动诚信(涉及个人利益)为第四层次,主动诚信并舍弃个人利益为第五层次。大部分青年是属于第二层次到第四层次之间的诚信水平。

一、对于诚信的认知程度

在对待诚信在个人素质中的排序问题上,有63.6%的人将诚信排在第一位,21.5%的人将诚信排在第二位,8.4%的人将诚信排在第三位,只有6.3%的人将诚信排在前三位以外。而且87%的人同意诚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的说法。这说明,不论教育程度、政治面貌、收入水平、职业差别和性别差异,青年对于诚信的认知取得了高度一致,都将诚信放在极高的位置。同时,青年对不诚信的行为有着普遍的不满和憎恶:对于商家的欺诈行为,53.8%的人表示憎恨,35%的人表示厌恶,8%的表示不快,只有2.1%的人认为无所谓。这些数据从反面说明了青年对于诚信的高度重视。

二、对于整体社会诚信度的评价

在对社会诚信状况的整体评价中,只有9.9%的人认为好或者极好,有61.2%的人认为一般,23.3%的人认为不好,另有5.6%的人认为极为不好。这说明在一致认为诚信是重要个人素质的同时,大多数青年对于社会诚信状况评价较低。同时,86.9%的人有过被骗的经历。其中选择“不多,偶尔几次”的有273人,占到总数的72.4%,经常有的有50人,占到总数的13.3%。这说明青年对社会诚信状况的评价是源于自身经历做出的感觉上的判断。虽然对于大多数青年而言,被骗的次数并不是很多,却足以影响青年对于社会和他人的诚信状况的现实与预期判断。所以,在“你是否认为大多数人是否会在没有惩罚的情况下损人利己的”的调查中,不同意这种说法有46.4%,同意这种说法的有27.1%,而说不清的人26.5%。选择呈现出无固定倾向,人们对于他人诚信不持信任的态度。同时,仅有21.8%的人不同意诚信没有好的结果的说法,反映出青年对于诚信行为的预期判断普遍不抱有乐观的看法,这也与青年对于社会整体诚信状况较低的评价高度一致。

三、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的关系

从第一部分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年对于诚信的价值有着清醒的认识,尚未树立明确的诚信意识的人只占到极少数。然而,在“你是否有过不诚信的行为”的调查中,有63.4%的人有过各种不同原因的不诚信行为。这就出现了一个悖反的局面,人们一方面认为诚信非常重要,但同时又做出了与这个认知完全相反的现实行为选择,形成了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的分离。在调查中,86.9%的人有过被骗的经历和68.7%的人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闯过红灯,也反映了青年在自身既遭遇了不诚信现象的同时也实施了不诚信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青年仅仅认知了诚信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行动当中,往往关注使自身利益受到伤害的他人不诚信行为,没有把诚信内化为自身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在知行合一上有较大的欠缺。

四、诚信行为的特征

在“当一个人说他有紧急情况向你借手机时,你借不借?”的选择中,62.9%的人选择“借,但有所防备”,这说明青年在保证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会做出帮助行为。在对于老年乞讨者要钱的行为选择中,有55.3%的人选择了没给,其中40.3%主要理由是怀疑他有可能是一个骗子。这说明一旦青年认定对方实施不诚信行为时,不管这种信息的可靠性如何,都会从自我保护的角度出发不去实施帮助行为。因此,在“对待诚信现实态度的选择”问题时,89.9%的人选择了坚持但不固守,表明普遍性的诚信原则已经受到怀疑,青年的诚信态度与行为趋于现实化,“是否应该诚信”已经不再作为诚信行为选择的依据,取而代之的是“现实的诚信行为的可能结果”。如果这种行为不使青年的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或者带来好的结果,青年往往会去实施诚信行为;如果会使青年的利益受到损害,青年就出于自保而不愿实施诚信行为,甚至是为了自保也会做出现实的不诚信选择。这时,诚信行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个人道德素质问题,而是涉及个人在实施诚信行为时的成本问题。在后继的访谈中,许多青年表明这样一个立场:如果坚持诚信,有时会付出远远高于不诚信的代价。

测试中也反映出青年对于诚信行为的矛盾心态。在“如果你参加有关你今后命运的选拔考试,你会不会事先和录取人员有所联系”的问题中,49.9%的人选择不会,43.8%的人选择会。这种两种取向接近的局面,说明青年在认定社会无法保证公平的情况下,面临着要保证自己免受不诚信的伤害,却必须以不诚信的的方法损害他人利益的困难选择。这实际上是青年在面对现实时所做出的无奈退却。

五、诚信行为的维护

如果说,自身诚信行为的实施是独善其身的话,维护诚信素质就反映出个人对社会的关注,是对于他人诚信行为的控制与监测。在“你发现商贩正在欺瞒顾客时,你的选择”中,有63.7%的人选择了“悄悄提醒他不要上当”,10.6%的人选择了“事后到有关部门举报”,而选择“挺身而出,揭露~”的人有15.1%,选择“不管不问”的人有9.3%。大多数人仍然是以一种“现实”的态度维护着诚信。在“如何对待同事使你遭受损失的不诚信行为”上,有41.6%的人选择“自己不与他来往”的选项,不计较的人有24.7%,叫大家不与他来往的人有8.8%,以牙还牙的人有5.3%,人们还是趋近于比较温和的选择。在对于竞争对手采取同样行为时,答案非常集中,即有67.1%的人采取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这说明对象一旦确定,青年会根据对象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法。在“当别人的不诚信使你陷入不利”的问题中,有21.2%的人选择揭露~,32.3%的人选择反映但不抱有希望,26.9%的人选择不采取措施,11.3%的人选择也采取同样的行为。四个趋于平均的答案说明,在没有具体对象且现实条件取消的情况下,青年无法找到有效的方法来维系诚信,处理事件时尚无普遍的原则,选择就会趋于离散化。因此可以简单认定,不论是自我诚信行为的实施还是维护诚信的行为,青年的行为都是特殊化的而非普遍化的,对象不同会带来方法与具体原则的不同。

第四篇:徐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徐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07-2010-2020年)的通知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07-2010-2020年)》

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对于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全面推进我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实现“两个率先”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取得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到2010年,全省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明显提高,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围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具基础的问题,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普遍树立和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广泛普及,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全民共识,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明显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更加牢固。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等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初步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开展四大主要行动

根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以下主要行动: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1.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确保学校科学教育质量。把农村未成年人科学教育作为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重点。

2.开展课外科技教育活动。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重点办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等科技竞赛活动,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快乐科学校园行”、“科普大篷车”、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

3.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把科学素质教育成效纳入“五好文明家庭”、“文明职工”等评比标准,鼓励重视子女的科学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母亲素质工程”、“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等活动。

4.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发挥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积极利用科技场馆、科研院所的科普作用,建设社会化科普教育基地。

5.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教育考核激励机制。把科学教育实施情况及其成效作为合格学校验收、星级学校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发挥省级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导向作用,完善其评审机制和评价体系。“十一五”期间,评选100所省级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表彰200名中小学优秀科技辅导员、评选“江苏省十佳科技辅导员”。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围绕科学生产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开展百万农民培训工程,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创业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能力。利用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农民培训,“十一五”期间力争达到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00万人、劳动力转移培训150万人、创业培训50万人,农业从业人员基本轮训一遍,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前普遍接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

2.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周、科普日、送科技下乡等大型科普活动,开展“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百万农村青年学百技”、“百万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培训计划”等主题活动。总结推广科技入户、科技

110、科普大集、专家工作站、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大王下乡、“百名教授兴百村”等做法,探索科技“常下乡、常在乡”的长效机制。

3.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继续开展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等创建活动,建设一批集推广、培训和示范于一体的科普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到2010年,力争全省有50%的县(市、区)成为国家级科普示范县(市、区),80%的县(市、区)成为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区)。同时,培育5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100万农户。

4.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50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培育发展200个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培养一支专群结合的农民技术员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支持一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促进农村科普体系建设。以“一站一栏一员”(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建设为重点,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队伍,不断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1.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适应城镇化加速的新形势,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建立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在职业培训中,加大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容。

2.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继续教育。培养20万生产服务一线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我省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25%,其中技师、高级技师的比例不低于5%。

3.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培训、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广泛开展“文明职工”、“讲理想、比贡献”、“百万职工职业技能大练兵”等活动,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

4.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大力开展科普示范城区、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大学、市民学校、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等阵地作用,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积极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加强对干部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培训。实施“百千万”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工程,到2010年,培训百名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千名市厅级领导干部、万名县处级领导干部,着力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实施全省“5+x”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全面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增强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到2010年将科级以下公务员轮训一遍。

2.建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教育和培训机制。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创建学习型机关、干部培训教育和公务员录用考试的重要内容。分层次制定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培??计划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和干部学院要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落实。

3.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普及。举办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积极参与科普活动。

三、实施四大基础工程

配合上述行动计划,“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以下基础工程:

(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1.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工作,重点培训县及县以下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鼓励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

2.加强科学教育辅导员与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各级学会特别是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作用,动员组织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建立中小学专兼职科技辅导员队伍,重点开展对农村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和学生会的作用,积极组织大学生担任中小学科学教育志愿者。

3.加强科学教育研究。按照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4.加强中小学校科学教育设施建设。全省中小学都建有合格科学实

验室,义务教育阶段有条件的学校建有科学工作室,省三星级高中都要创造条件建立技术实验室,确保技术课程的开放。在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中,要确保科普书籍占有相当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因地制宜建设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场所;建立一批中小学科普教育基地。

5.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支持科普场馆、社区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增强行政院校和干部学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等单位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1.加大科普资源开发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制定重大科普作品选题规划,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调动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纳入业绩考核范围;鼓励和支持科普创作、科技传播专业团体发挥作用;省“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要提高科普读物所占比例;将科普作品纳入省科技进步奖评审范围;逐步建立重大科技项目成果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资源的机制;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引进国外优秀科普作品,借鉴国际先进创作理念和方法,提高我省科普创作整体水平。

2.促进科普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中国数字科技馆,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校校通”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集成国内外现有各类科普信息,建立省级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等方式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服务,不断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加强科普信息网络建设,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针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送到基层。

(三)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1.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增加电视台、广播电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科技栏目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等,向公众传播科技动态和科技知识。引导支持科技教育频道、科技专栏、专版、科普网站大胆创新,提高质量,使其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媒体精品。继续在市县电视台推广《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覆盖面力争达到90%以上。

2.扩大科普出版物发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普出版物发行渠道,加强网点建设,扶持科普出版物在基层和农村的发行工作。

3.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科普宣传。提高各类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及时以各种方式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加强科技馆等科普设施建设。各地要把科技馆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投入,加强科学规划,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功能互补、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科普场馆网络格局。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至少拥有一座科技场馆,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市、区)要积极推进科技场馆建设。创新科普设施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场馆的使用效益。拓展和完善现有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面向群众、充实内容、改进服务、激发活力。落实科普场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免费或优惠开放的措施。

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性科普场馆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专业科普场馆;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3.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新增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00座,并使其中一批成为国家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健全省市县三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定期对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院、高新技术企业等为依托的科普示范基地设立公众开放日、科普接待日,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研发机构和生产车间等场地设施。

4.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在城乡社区建设科技活动中心、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终端设备等设施。加大青少年校外科普场馆、基地建设,各县(市、区)建立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各省辖市要争取配备大中型科普大篷车,各县(市)要争取配备小型科普宣传车,以“流动科技馆”形式为广大农村、城市社区、中小学校提供科普服务。加快“农家书屋”建设,使其成为农村重要科普阵地。

四、建立和完善四大支撑体系

(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有关政策法规,明确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政策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根据《科普法》实施细则,修订完善《江苏省科普条例》。制定表彰奖励政策,表彰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加强科普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制定鼓励和吸引境内外机构、个人独资或合作兴办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机构的政策。

(二)健全经费投入体系。坚持政府引导,鼓励社会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根据承担的科普任务,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通过有效运用政府的引导资金,促进全社会增加对科普事业的投入。根据现行税收规定,对科技场馆、各人民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开展的公益性科普活动实行优惠政策。落实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定,积极培育市场,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发展。

(三)构建人才队伍体系。通过培养专业化人才,发掘兼职人才,建立志愿者队伍,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升在职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培养一批熟悉科技发展和公众科技需求的记者、编辑队伍。加强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立科技传播与普及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或在相关学位中设立相关的研究方向,培养从事科技传播活动与研究的高级人才。做好科普专职人员技术职务评定工作,提高专业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各界人士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逐步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理论研究,加强国内外科普交流。

(四)建立监测评估体系。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为指导,以《江苏省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大纲(试行)》为基础,建立我省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监测指标体系,并纳入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全省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加强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进程的监测评估,将监测统计工作列入本地区、本系统常规统计制度,根据监测评估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如期实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

五、加强组织领导

(一)健全组织领导体制。省政府负责领导《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工作,成立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和检查监督。各级政府也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制度。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计划,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要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政府议事日程,纳入业绩?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按照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总体部署,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三)建立实施工作机制。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各级政府要建立相应机构,并为其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第五篇:城区集贸市场调查报告

根据市局开展集贸市场调研工作的指示精神,在武昌质监分局的统一领导下,我区集贸市场调研小组走访了水果湖菜市场、丁字桥菜市场、大成路集贸市场等多处具有典型性的农贸集市。现将调研情况列举如下:

一、武昌区集贸市场的发展现状

1、武昌区有42户集贸市场,在用衡器3976台,合格率94.82%;公平秤43台,合格率100%

2、整体布局较为合理,市场与居民区衔接较为紧密。

3、硬件设施较为完善,基本能满足农产品商贸流通的需要。

4、市场管理方式侧重于传统领域,管理、服务工作的创新性有侍加强。

5、市场规模、市场功能与城乡居民需要、农村经济结合紧密。

6、集贸市场存在着“一管就死,放手便活”的不正常现象。

7、“农改超”进展较慢。

二、武昌区集贸市场运行中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监督各市场的上级机构和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

自从工商部门与市场服务中心分家以后,城区各市场由于上级机构的不同,各自为阵,没有一个统一的上级机构对其管理。在这种令出多门的情况下,从宏观层面监管各市场行为,收集市场信息,实行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这种现状,不利于集贸市场的整体发展。

2、马路集市的兴盛,阻碍了正规集贸市场的正常发展。

据菜市场负责人反映,马路市场在道路旁摆摊设点,存在着严重的交通隐患;因无专人监管,食品卫生安全也得不到充分保证,短斤少两现象严重;其随意摆放、乱丢乱弃,给市容市貌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尽管城管部门一再打击,这些马路市场仍是“春风吹又生,”其不受约束的必展对正规市场的运转造成了严重影响。

3、各集贸市场定位单一,经营粗放,缺乏特色定位和精细包装。

在我们走访的各集贸市场的过程中,发现销售的商品和经营方式趋于雷同,均为面向大众的简单的菜品交易,缺乏自身的特色定位。除了在少数市场看到带有乡土特色的地方小吃外,其余市场皆为菜品的大众化销售,从包装到交易方式都较为粗放,这固然是考虑到主要消费群及其经济能力的原因,但在可行的范围内挖掘自己的民俗内涵,实行特色化经营,吸引更多消费者,促进市场的繁荣,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4、购物环境不佳,脏、乱、差现象未彻底改观。

武昌各集贸市场发展到今天,硬件设施均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经济实力的制约和运行机制的不完善,购物环境仍然不尽如人意。当调研组到某市场的畜区禽时,扑鼻而来的臭味让人晕眩,行走在摊位之间更须小心翼翼,东一堆鸡毛,西一滩下水,肮脏恶臭,让人心生怯意。这种情状虽不能根除,但只要完善一下工作流程,是可以得到改善的。还有,市场外围马路的拥堵极为严重,乱拉线接电现象较多,隐患重重,一旦发生不测,警车,消防车均难以进入,这种现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隐患,是必须要加以解决的。

5、市场自身建设受到较多制约,如硬件落后、资金缺乏等。

此次调研的市场中,除部份集贸市场为框架式结构,硬件设施较为先进外,其余市场的硬件状况仍有待改进,菜市场只有一张门,交通不太便利,各商贩为寻求顾客关注,偏向于把摊位设在门口,造进入门处拥堵不堪,市场中后部空置,该市场管理方表示,如能在市场再开一张门,对自身发展大有好处,但因资金制约和涉及到民房拆迁(居民自用房边上的小杂屋),该设想难以实施。又如市场的“场内空,场外乱”的现状,如果不进行提质改造的话,终究是安全生产的隐患。

三、对发展、规范集贸市场的建议

1、设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建立顺畅的协调机制。

在各市场的上极主管部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开展日常工作。该机构实现“机构、职责、财务、人员”四分离,开展独立运作,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市场物业的经营管理和设施维修、改造及资产管理;开发市场资源,搞好市场交易,促进市场繁荣;开展多种经营,为市场经营者提供经营条件和信息、储运、生活等方面的有偿服务;搞好环境卫生和消防安全,规范市场管理。建立顺畅的协调机制,解决因缺乏统一管理而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城区集贸市场的又好又快发展。

2、探讨“服务进社区”的新途径,解决马路市场存在的问题。

马路市场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城管部门也进行了多次整顿,但效果仍不明显,马路市场依旧或明或暗地存在。我们可以调整思路,认可其存在的某些合理性因素,如对居民生活的便利,对农民增收的益处等。在统一规划下,在城区某些地段划出专门的区域供其经营,并通过市场管理机构、工商、城管等部门的监管,维持正常的交易秩序。同时,可把这些小市场的管理权划给该区域内有一定实力的大市场,形成“大带小”的市场格局,使统一管理和“服务进社区”互不冲突,方便群众与商贩,实现双赢。

3、各集贸市场集思广益,在面向大众的基础上,实行特色经营。

各集贸市场进一步突出自身特色,实行错位经营,实现共同繁荣。如特色菜市场可根据其历史悠久、建筑古朴、民俗气息浓厚的特点,强化具有乡土特色的商品经营,如家常泡菜、霉干菜、特色小吃等。通过这些产品来吸引顾客,形成品牌效应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其他集贸市场也可调整自己的思路,通过某些菜品的种类齐全、价格较低来吸引特定消费群,提高自己的人气和知名度。

4、优化购物环境,使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改观。

集市上畜禽区的脏、乱现象,并非完全不可解决的。管理方可与物业部门协商,每隔一定的时间,派出专人外运垃圾,保证交易区的清洁;同时加强对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如鸡鸭毛等。通过统一的管理与商贩的自觉维护,保持购物环境的优良。至于对秀峰市场的混乱状况的整顿,有关部门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惩戒某些违规商贩,重建市场秩序,促进其正常发展。

5、通过政策扶持,引进资金,加快市场的升级改造。

针对武昌市场发展的“瓶颈”,在调研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加大对市场的政策扶持,如根据经济形势,减少某些税费的征收,对某些商品的生产进行补助等,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商户经营的积级性,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大力引进资金,采取投资者出资金,政府给政策的方式,对现有集贸市场进行硬件升级,在城区新建市场,使武昌集贸市场布局更合理,运行更顺畅,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方便。

下载徐州市城区青年诚信素质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徐州市城区青年诚信素质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诚信调查报告

    诚信调查报告 诚信调查报告1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调查时间:调查地点:主要为网络调查,少数为校内调查调查对象:大学生调查方法:采取网络问卷调查,qq,随机调查调查人:刘华德曹泽明 卢冠......

    诚信调查报告

    诚信调查报告 诚信调查报告1 姓名:学号:班级:专业:关于社会诚信的调查前言:1)社会调查的时间:20xx年5月18日——20xx年5月30日2)社会调查的地点:3)社会调查的方式:查阅资料及访谈4)社会......

    徐州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共5篇)

    徐州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实施青年文明工程和青年人才工程,全面深化以职业文明建设为核心的青年文明号活动,促进创建青年文明号......

    徐州市福彩中心创办青年文明号

    附件2:2014年度市级“青年文明号”争创集体登记表2、集体类型请从“窗口服务类、机关事业类、生产经营类”中选择填写。民政为民 福彩造福徐州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争创市级“......

    诚信青年演讲稿

    诚信青年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如果春天没有烂漫的花朵,就不会有缤纷的大地和诱人的香气;如果人间没有诚信,那就是一个苍凉而荒芜的世界。诚信,如同一缕......

    节约型园林在徐州市城区的应用调查研究

    节约型园林在徐州市城区的应用调查研究引言:节约型园林理念的起源、含义和研究内容(有参考文献支撑);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调查的方法、范围和内容 2. 节约型园林在徐州市城区的......

    城区征地拆迁调查报告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范文大全 (可编辑) 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城区征地拆迁调查报告 山w w 文秘 城区征地拆迁调查报告 近年来,xx市经济加速发展和城市快速扩......

    关于城区交通状况调查报告

    研究标题:城区交通问题研究 “交通安全无小事,时刻把它记心中。”这是一条公益广告的广告词,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私家车成了人们生活水平高的标志,导致了城区堵车现象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