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荐外国文学名著最好译本(超值)
推荐外国文学名著最佳译著
读外国文学先看翻译,译者太重要了,所以冯骥才说翻译家是“金子做的桥”。好的译著,精妙地传达原著的风貌,让人阅读之后齿颊留香,而那些糟糕的翻译,读了让人味同嚼蜡,更可怕的是从此再也没有了阅读的兴趣和勇气。
鉴于此,推荐外国经典中那些权威的出色的译本就尤为必要。如果译者好,就不用太纠结出版社了,毕竟设计啊装帧啊都是外在的,最重要的是内容。(本人讨厌那些花里胡哨的封面设计,对朴素的雅致的风格最有好感。)如果不清楚翻译的好坏,那么个人觉得,人民文学的译本质量还是比较有保证的,上海译文的其次,译林的良莠不齐。其它出版社也有好的译作。当然在急功近利的市场化大环境下,这些优秀出版社的作品也不免有泥沙俱下的倾向。
一、古希腊文学至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希腊神话故事》:(德)施瓦布,刘超之、艾英翻译的比较盛行,杨武能译的也很好(流传至今的希腊神话版本五花八门,有的故事甚至自相矛盾,施瓦布的是目前最通行版本)。
2、《荷马史诗》(《伊利昂记》《奥德修记》):王焕生译的人文版和陈中梅译的上海译文版。王是专攻过古希腊语的,所以前者被称为经典,陈的译本则有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更符合现代阅读习惯,有人则认为翻译的不好。其它杨宪益的,还有罗念生的都不错。
3、(古希腊)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罗念生译,看《罗念生全集·悲剧卷》就可以了,上海人民出版社。
4、(意大利)但丁《神曲》:田德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5、(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谈》:方平的、王科一的都很好。
6、(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目前无人超越。
7、(英)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瑟罗》《麦克白》《李尔王》: 这个就没有争议了,绝对是朱生豪的。卞之琳的也可以。
8、(法)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李健吾译。
9、(英)弥尔顿《失乐园》:朱维之译。
10、(德)歌德《浮士德》:钱春绮的上海译文,绿原的人民文学,还有郭沫若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个版本难找,董问樵译本,复旦大学出版社。《少年维特之烦恼》:杨武能译,安徽文艺出版社,这个译本最新,杨先生是德语文学翻译专家,他翻译了很多歌德的作品。
11、(法)卢梭《新爱洛依丝》:李平沤译。
12、(英)菲尔丁《汤姆·琼斯》:张谷若的最好,萧乾的也不错。
13、(法)雨果《悲惨世界》:李丹、方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没有任何争议。《巴黎圣母院》:陈敬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还有管震湖的译文版本。
14、(美)麦尔维尔《白鲸》:没有什么疑问,就只有一个最好的本子,曹庸翻译的,上海译文出版社。
15、(美)霍桑《红字》:姚乃强译的,还有上海译文苏福忠和人民文学胡允桓。
二、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法)司汤达《红与黑》:罗玉君和郝运的译本都好。
2、(法)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傅雷译,绝对权威。
3、(英)狄更斯《双城记》:石永礼、赵文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张玲,张扬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大卫科波菲尔》:张谷若译。
4、(英)《傲慢与偏见》:王科一的最好,孙致礼的也很好,孙先生翻译了奥斯丁六部作品,把女作家细腻幽默的特色很出色地传达了出来。
5、(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方平译的最好,译林的杨以也挺好。
6、(法)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李健吾的译本毫无疑问是最好的。周克希的译本名声很响,或许更准确,但文采上还是要差一个级别。张道真的虽然是从英文本转译的,但功力深厚,译笔朴素自然,也是个好译本。许渊冲的译本也不差,在追求中文行文方面要求相当高。
7、(法)莫泊桑《羊脂球》:王振孙的郝运的都很好,柳鸣九也不错。《一生》《漂亮朋友》:王振孙译。
8、(法)小仲马《茶花女》:王振孙译。
9、(英)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张谷若译,权威译本。
10、(美)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张友松译,中国书籍出版社,这个译本很活络很生动。还有张万里的是上海译文。
11、(美)欧·亨利《短篇小说集》:李文俊译,王永年译的很好。
12、(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潘家洵译。
13、(俄)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戈宝权译的和查良铮(笔名穆旦,是金庸的大表兄啊)翻译的都很出色。
14、(俄)果戈理《死魂灵》:满涛译。
15、(俄)屠格涅夫《贵族之家》:丽尼译。《父与子》:巴金译。
16、(俄)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草婴译的权威,周扬也可以。《战争与和平》-:草婴译,上海译文,短期无法超越。草婴的中文干净、简练、不拖沓、有韵味。据读过原文的人认为,读草婴译本的感觉就像读原著。《复活》,汝龙译,人民文学出版社,还有草婴的上海译文出版社。
17、(俄)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非琴译。《白痴》:荣如德译。《卡拉马佐夫兄弟》:荣如德译的,徐振亚译的,耿济之译的都好。
18、(俄)契诃夫《短篇小说集》:汝龙译。
19、(英)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荣如德译,还有孙法理译的。
三、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英)D·H·劳伦斯《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宋兆霖译。
2、(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傅雷译,绝对经典版。
3、(美)海明威《老人与海》: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其实余光中和张爱玲都译过,没看过,不评价。《永别了,武器》:汤永宽译。
4、(美)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姚乃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5、(法)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 :王道乾译,啥都不说了。
6、(捷克)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目前有两个版本,韩少功的译文出版社,许钧译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书名稍微有点区别)。
7、(美)德莱塞《美国的悲剧》:周国平译。
8、(美)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施咸荣译,比较权威,但有点直译。还有孙仲旭译的,孙是业余翻译,但是这本书难度不大,他翻译的直意结合,参照了施咸荣的,还不错。
9、(俄)纳博科夫《洛丽塔》:于晓丹的不是全译,主万的是国内唯一的全译本。纳博科夫原著应该是有点难读的,长句较多,于译本是把这些句子切断了然后重新组织,主万的比较忠实原著,但是比较起来会显得晦涩一点。
10、(美)玛格丽特·米切尔《飘》:傅东华译。
11、(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金人译,此译本已历经了60多年的考验,应是过硬的。
12、(奥地利)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张玉书译,张是茨威格研究专家,文字煽情啊,把当年小萝莉的我看得眼泪稀里哗啦。
四、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1、(法)波德莱尔《恶之花》:郭宏安译的和钱春绮译的都很好。钱是专门搞翻译的前辈,比较稳重与严谨,郭主要是研究西方文论的,对波德莱尔的思想很有见地,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2、(英)T·S·艾略特《荒原》:赵萝蕤译。
3、(奥)卡夫卡《变形记》 :叶廷芳译。
4、(法)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目前的版本有三个,译林徐和瑾的和人民文学周克希的,两位先生的译本都只完成了一部分,各有千秋,周先生的比较讲究语言的典雅,而徐先生的注释工作做的非常好。周克希和徐和瑾两位先生都到了人生的暮年,他们正在和时间赛跑,希望在有生之年翻译完这部巨著,但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精工细作,据说一天只能翻译一两千字。祝愿两位老人家身体健康,早日让中国的全版单人翻译的《追忆》问世,这样我们中国读者,就可以完全徜徉在普鲁斯特的似水年华里了。最后一个译本是译林组织多人合作翻译的,所以质量不高,因为翻译家们理念,风格都有很大差别,其中最有名的是李恒基翻译的《在斯万家那边》。
5、(英)伍尔夫《达罗卫夫人》:瞿世镜译。
6、(英)乔伊斯《尤利西斯》:金隄的译本和萧乾、文洁若夫妇的译本是国内目前有的。萧乾本比较通俗和有名,金隄在学术界口碑较好,个人喜欢金隄的。
7、(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福克纳的翻译就是李文俊垄断了。
8、(法)萨特《厌恶》:没有特别权威的版本,翻译萨特出名的有罗大冈、柳鸣
九、沈志明等。
9、(法)贝克特《等待戈多》:施咸荣译的最流行,还有余中先译的。
10、(美)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没有特别权威的。
11、(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黄锦炎译。
五、亚非文学:
1、(古希伯来)《圣经》:圣经不是公开出版物,一般要去教堂购买。
2、(日)紫式部《源氏物语》:丰子恺译。
3、(日)川端康成《雪国》:叶渭渠译,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也是他翻译的最好。
第二篇:外国文学名著经典译本推荐
外国文学名著经典译本推荐
一、古希腊文学至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希腊神话故事》:(德)施瓦布,刘超之、艾英翻译的比较盛行,杨武能译的也很好(流传至今的希腊神话版本五花八门,有的故事甚至自相矛盾,施瓦布的是目前最通行版本)。
2、《荷马史诗》(《伊利昂记》《奥德修记》):王焕生译的人文版,王是专攻过古希腊语的,所以被称为经典。其它杨宪益的,还有罗念生的都不错。
3、(古希腊)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罗念生译,看《罗念生全集·悲剧卷》就可以了,上海人民出版社。
4、(意大利)但丁《神曲》:田德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5、(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谈》:方平的、王科一的都很好。
6、(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目前无人超越。
7、(英)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瑟罗》《麦克白》《李尔王》: 这个就没有争议了,绝对是朱生豪的。卞之琳的也可以。
8、(法)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李健吾译。
9、(英)弥尔顿《失乐园》:朱维之译。
10、(德)歌德《浮士德》:钱春绮的上海译文,绿原的人民文学,还有郭沫若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个版本难找,董问樵译本,复旦大学出版社。《少年维特之烦恼》:杨武能译,安徽文艺出版社,这个译本最新,杨先生是德语文学翻译专家,他翻译了很多歌德的作品。
11、(法)卢梭《新爱洛依丝》:李平沤译。
12、(英)菲尔丁《汤姆·琼斯》:张谷若的最好,萧乾的也不错。
13、(法)雨果《悲惨世界》:李丹、方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没有任何争议。《巴黎圣母院》:陈敬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还有管震湖的译文版本。
14、(美)麦尔维尔《白鲸》:没有什么疑问,就只有一个最好的本子,曹庸翻译的,上海译文出版社。
15、(美)霍桑《红字》:姚乃强译的,还有上海译文苏福忠和人民文学胡允桓。
二、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法)司汤达《红与黑》:罗玉君和郝运的译本都好。
2、(法)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傅雷译,绝对权威。
3、(英)狄更斯《双城记》:石永礼、赵文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张玲,张扬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大卫科波菲尔》:张谷若译。
4、(英)《傲慢与偏见》:王科一的最好,孙致礼的也很好,孙先生翻译了奥斯丁六部作品,把女作家细腻幽默的特色很出色地传达了出来。
5、(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方平译的最好,译林的杨以也挺好。
6、(英)乔治·爱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祝庆英的上海译文,《米德尔马契》,项星耀的人民文学,项先生真是译的好啊。像爱略特这么好的作家,国内的关注还是不够,我知道爱略特作品的中译本只有三部小说,很多人连《米德尔马契》都不知道。真希望爱略特也有个张谷若先生那样的翻译者。
6、(法)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李健吾的译本毫无疑问是最好的。周克希的译本名声很响,或许更准确,但文采上还是要差一个级别。张道真的虽然是从英文本转译的,但功
力深厚,译笔朴素自然,也是个好译本。许渊冲的译本也不差,在追求中文行文方面要求相当高。
7、(法)莫泊桑《羊脂球》:王振孙的郝运的都很好,柳鸣九也不错。《一生》《漂亮朋友》:王振孙译。
8、(法)小仲马《茶花女》:王振孙译。
9、(英)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张谷若译,权威译本。
10、(美)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张友松译,中国书籍出版社,这个译本很活络很生动。还有张万里的是上海译文。
11、(美)欧·亨利《短篇小说集》:李文俊译,王永年译的很好。
12、(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潘家洵译。
13、(俄)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戈宝权译的和查良铮(笔名穆旦,是金庸的大表兄啊)翻译的都很出色。
14、(俄)果戈理《死魂灵》:满涛译。
15、(俄)屠格涅夫《贵族之家》:丽尼译。《父与子》:巴金译。
16、(俄)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草婴译的权威,周扬也可以。《战争与和平》-:草婴译,上海译文,短期无法超越。草婴的中文干净、简练、不拖沓、有韵味。据读过原文的人认为,读草婴译本的感觉就像读原著。《复活》,汝龙译,人民文学出版社,还有草婴的上海译文出版社。
17、(俄)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非琴译。《白痴》:荣如德译。《卡拉马佐夫兄弟》:荣如德译的,徐振亚译的,耿济之译的都好。
18、(俄)契诃夫《短篇小说集》:汝龙译。
19、(英)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荣如德译,还有孙法理译的。
三、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英)D·H·劳伦斯《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宋兆霖译。
2、(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傅雷译,绝对经典版。
3、(美)海明威《老人与海》: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其实余光中和张爱玲都译过,没看过,不评价。《永别了,武器》:汤永宽译。
4、(美)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姚乃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5、(法)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 :王道乾译,啥都不说了。
6、(捷克)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目前有两个版本,韩少功的译文出版社,许钧译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书名稍微有点区别)。
7、(美)德莱塞《美国的悲剧》:周国平译。
8、(美)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施咸荣译,比较权威,但有点直译。还有孙仲旭译的,孙是业余翻译,但是这本书难度不大,他翻译的直意结合,参照了施咸荣的,还不错。
9、(俄)纳博科夫《洛丽塔》:于晓丹的不是全译,主万的是国内唯一的全译本。纳博科夫原著应该是有点难读的,长句较多,于译本是把这些句子切断了然后重新组织,主万的比较忠实原著,但是比较起来会显得晦涩一点。
10、(美)玛格丽特·米切尔《飘》:傅东华译。
11、(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金人译,此译本已历经了60多年的考验,应是过硬的。
12、(奥地利)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张玉书译,张是茨威格研究专家,文字煽情啊,把当年小萝莉的我看得眼泪稀里哗啦。
四、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1、(法)波德莱尔《恶之花》:郭宏安译的和钱春绮译的都很好。钱是专门搞翻译的前辈,比较稳重与严谨,郭主要是研究西方文论的,对波德莱尔的思想很有见地,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2、(英)T·S·艾略特《荒原》:赵萝蕤译。
3、(奥)卡夫卡《变形记》 :叶廷芳译。
4、(法)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目前的版本有三个,译林徐和瑾的和人民文学周克希的,两位先生的译本都只完成了一部分,各有千秋,周先生的比较讲究语言的典雅,而徐先生的注释工作做的非常好。周克希和徐和瑾两位先生都到了人生的暮年,他们正在和时间赛跑,希望在有生之年翻译完这部巨著,但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精工细作,据说一天只能翻译一两千字。祝愿两位老人家身体健康,早日让中国的全版单人翻译的《追忆》问世,这样我们中国读者,就可以完全徜徉在普鲁斯特的似水年华里了。最后一个译本是译林组织多人合作翻译的,所以质量不高,因为翻译家们理念,风格都有很大差别,其中最有名的是李恒基翻译的《在斯万家那边》。
5、(英)伍尔夫《达罗卫夫人》:瞿世镜译。
6、(英)乔伊斯《尤利西斯》:金隄的译本和萧乾、文洁若夫妇的译本是国内目前有的。萧乾本比较通俗和有名,金隄在学术界口碑较好,个人喜欢金隄的。
7、(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福克纳的翻译就是李文俊垄断了。
8、(法)萨特《厌恶》:没有特别权威的版本,翻译萨特出名的有罗大冈、柳鸣
九、沈志明等。
9、(法)贝克特《等待戈多》:施咸荣译的最流行,还有余中先译的。
10、(美)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没有特别权威的。
11、(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黄锦炎译。
五、亚非文学:
1、(古希伯来)《圣经》:圣经不是公开出版物,一般要去教堂购买。
2、(日)紫式部《源氏物语》:丰子恺译。
3、(日)川端康成《雪国》:叶渭渠译,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也是他翻译的最好。
第三篇:外国文学名著
1,“俄林波斯神统”?俄林波斯神统是指古代希腊神话中的第三代天神系统,以宙斯为首,包括他的兄姊、子女等在内凡十二位大神,分别管理天地宇宙人间各种事物,俨然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社会。因传说他们居住在希腊北部最高的俄林波斯山上,故名。
2,“荷马史诗”?所谓荷马史诗,是指古代希腊两部民族英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为纪元前&—’ 世纪时的盲诗人荷马所作,故名。实际上是古希腊人以远古战争史实为依据,用神话的观点,长期口头创作的结晶,而荷马可能是将其综合加工整理的人。
3何谓“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世俗文学之一,乃充分表现了封建贵族阶级精神特征的文学,骑士制度兴盛之后的产物。以描写封建骑士忠君、护教、行侠、冒险、恋爱为主题,极富浪漫传奇色彩。其体裁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二种,分别发源于法国的南方和北方。代表作如《破晓歌》、《特里斯丹和依瑟》等。3何谓“城市文学”?所谓城市文学,指的是欧洲中世纪世俗文学之一,约## 世纪之后,随着城市的兴起,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它与教会文学和骑士文学不同,反映的是日常的现实生活和市民阶层的思想感情,内容多涉及对僧侣和封建主的嘲弄。形式多样,但大抵具有寓意和讽刺风格。代表作有《列那狐故事》、《玫瑰传奇》等。4何谓“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 世纪(或#+ 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它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以现实人生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张扬人的尊严,也就是大力提倡人文主义。由此而掀起研究古典学术文化的热潮,声称要把久被埋没的希罗古典“复兴”起来,故名。5什么是“人
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反映新兴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文化思想体系,也是这个时期西方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主张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在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6史诗包括两部:《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
(1)结构的巧妙和完整。(2)史诗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塑造了众多的人物,但并不显雷同,不显重复。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情势中,以夸张的手法和色彩浓重的诗句,具体地描绘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他的性格。
(3)史诗的诗句优美动听,成为欧洲文学史上此类作品的典范。得力于它们具有丰富瑰丽的想象和出色的比喻。因此全诗极富生活气息,而且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4)史诗采用六音步长短短格的诗体,不用尾韵,节奏感很强。与史诗所要表现的内容是很协调的。(5)史诗的有些表现手法与朗诵艺术有着密切关系。如重复约占全诗的三分之一。
荷马史诗又称英雄史诗.因为史诗中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并且通过这些形象表现了那个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思想.描写英雄必须首先描写战争,因为战争场面为英雄们提供了一展雄姿的天地,而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本身也体现了作者对英雄理想的追寻与歌颂.如伊利昂记中的特洛伊战争中的殊死战斗.作者以恢宏的彩笔气势磅礴地描绘了古战场的人喊马嘶,群雄争斗,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这一幕幕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战争场面,本身就是展现英雄雄姿的诗篇.英雄们把血腥的战争当作展现其英雄品格,实现
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以大规模地杀伤对方来显示自己超人的武艺,胆魄与智慧.区别于其他的史诗诗人,荷马摆脱了历史的局限,而着意于摹仿完整的行动,使作品避免了流水帐式的平铺直叙,形成了主题明确,中心突出的整体格局.(这是亚里斯多德说的;)荷马在史诗题材处理与谋篇布局上也有惊人的水平.两部史诗都涉及了10年时间所发生的事,而荷马采取戏剧式的集中,概括和浓缩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和某一段时间上,从而把众多的人物纷繁的情节和丰富的生活画面浓缩成一个严谨的整体.另外荷马也擅长人物性格的刻画.如阿伽门农的刚愎自用,阿基琉斯英勇善战,奥德修斯的足智多谋,赫克托耳诲人不倦,说话语重心长等.而且,人物性格通常具有复合和层次分明的特点.如阿伽门农还有富贵豪强的一面,并勇于自责,阿基琉斯任性倨傲,不顾全大局等.荷马的叙述具有明晰快捷,生动灵活并不失沉稳与庄严的特点.在语言上创新并善用修辞.如明喻,象征等.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相互结合;史诗取材有据,反映时代风云,又穿插神话故事,神人合一,写实之中又富于浪漫色彩。2)塑造出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它不仅用人物语言和行动表现其性格,还用心里描写表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3)剪裁得当,线索分明。4)富于民间文学特色,因为是人民口头创作,语言质朴、清新;表现手法多为:重复、夸张、比喻等 7三大悲剧诗人各自具有不同的风格。埃斯库罗斯:不以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见长,而以置景的浪漫、形式的光怪陆离著称。文风刚健雄奇,文字古朴瑰丽且形象化,表现力极强。索福克勒斯:他的戏剧结构精妙。优化
了情节的组合,根据剧情的发展需要,设置多种互为关联的铺垫,构思巧妙。善于处理巧合。欧里庇得斯:认为神的意志最终也将在某种程度上接受命运的制约。善于描写认为的心里活动揭示隐藏在认为内心深处的感觉。他偏向女性题材。古希腊悲剧有几个特点:
1、题材都取自希腊神话,其内容往往带有命运观念或其他迷信色彩,但表现的却都是现实生活或者是借神话题材为现实服务的,所以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深刻的思想性。也就是说,写的都是神,表现的却都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的观点、人的愿望,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化写照。
2、基本主题都是描写古代民主斗争,反对专制、反对压迫、反对侵略,表现民主制时代的时代精神和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3、舞台艺术:演员都穿着鲜艳的衣服,高底鞋,带假面具(类似我国古代舞蹈的愚人傩和后来的京剧脸谱)。一个演员在剧中可扮演多个角色。每剧都有合唱队员,合唱队员一方面起“幕”的作用,一方面扮群众角色,而且所唱内容都与剧情发展有关,增加剧的抒情性。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悲剧的鼎盛时期,在雅典活跃着许多悲剧诗人。其中最杰出的剧作家有三位:被称作悲剧之父的埃斯库罗斯;被称作戏剧荷马的索福克勒斯;被称作“舞台哲人”的欧里庇得斯。
8神曲的二重性
就像恩格斯的评价那样,但丁以其“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及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二元身份、“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的双重时代标志,无愧于其“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家”称号,作为新旧时代的承上启下者,其代表作《神曲》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亦深深地刻上了时代的烙印,表现出
明显的二重性。这种二重性首先体现在对神学思想这一封建统治工具的取舍与损益。在那个由“皇权与教权”严重冲突而“教权与民主”的激烈斗争年代里,但丁最初继承家族的政治立场,积极从事反封建贵族的斗争,而后转为反对教皇及其干涉内政的斗争,这种坎坷的人生经历直接影响了其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对神学的看法。一方面,他把基督教文化看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文化结晶,把天国当作人类追求的至善至美的境界,把神学看作人类进入天国的唯一途径。“其文艺思想显然还带有中世纪以院派神学的神秘气息和烦琐方法。”(朱光潜,西方美学史,13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通过神游经历,揭示出人要苦修苦练,杜绝行为罪恶及内心****,信仰上帝,才能到达神学理想中的天国。也就是说,《神曲》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便于封建统治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存在于作品中的大量寓意象征也表达了作者对现行的神学思想的反叛,并在一定程度上以人文主义精神反映出来。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意大利的未来和对人类前途的忧虑的关心、以及其对神学“美”的崇拜与对现实“丑”的厌恶之间的冲突不断地闪现在字里行里,如黑暗的森林象征意大利的现实、野兽象征邪恶势力、维吉尔象征理性等等,由此可见诗人的思想上、心灵上的冲突与纷杂。与此相呼应,《神曲》在艺术表现上则以神秘严谨的中古神学构架、规模宏大的场面、梦幻象征隐喻表现手法并用、“俗语化”的意大利语言为重要特征,以细致理性地表现作品思想内容和表达作品创作理想,使作品不但富于崇尚理性的特征,更提出了尊重科学和知识的进步思想,人生的意义“不应当像走兽一样活着,应当求正道,求知识”。在语言运用上,诗人大胆采用符合所倡
导的所谓的“俗语”(意大利语),从而摒弃了当时正统文学用拉丁文的作法,促进了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文学的发展。由此,朱光潜的说法似乎更有根据,即认为“用近代语言写像《神曲》那样的严肃的宏伟的诗篇,但丁还是一个首创者”。(朱光潜,西方美学史,13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神曲》是一部兼具总结性和开拓性的作品,充分显示了中世纪向近代文明过渡时期的欧洲文学和文化的特质。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所呈现出来的双重性,是构建《神曲》这部中世纪具有划时代作品的重要因素。《神曲》二重性首先表现在如何看待祖国的前途命运。一方面但丁认识到统一意大利是拯救祖国的唯一途径,另一方面他所设想的统一方式却是空想的、错误的,把希望寄托在好皇帝和人们的道德完善上。其次表现在对待宗教的二重态度上。一方面主张信仰上帝,为天主、圣徒、苦行僧唱颂歌,另一方面对现实中的教会罪恶做了全面的揭发与批判。第三表现在对待现世人生的态度。一方面歌颂禁欲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肯定现世人生,赞美人性,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识。第四表现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一方面采用中世纪文学的创作手法,如梦幻形式、象征手法、神秘主义描写;另一方面又显示出近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如写实手法、心理描写、运用意大利语写作,促进了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凡此种种,都表现出《神曲》的二重性,既有中世纪的一面,又有新时代的一面。《神曲》的主题思想是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类需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磨练,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地。它是作者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统一的寓言性总结,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神曲》是典型的中世纪艺术的代表,在艺术上它宣告了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端,为文艺复兴的到来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①梦幻与现实的交融。《神曲》虽以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诗人的灵魂在理性和爱的指引下幻游三界达到至善境界的经历,有很浓厚的宗教幻想色彩,但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尖锐复杂的党派斗争,反映了教皇和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这种梦幻与现实的交融,也反映了作者对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积极态度,体现了新文化的发展趋势。②工整与协调的结构。《神曲》分为3部,每部33歌,加“序曲”共100歌。各部篇章基本相等。长诗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结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作品在整体上工整而协调,如“地狱”是痛苦和绝望的境界,所以它的色调阴暗,浓淡不匀,自然景象也仅作为刑场的陪衬;“炼狱”是苦修和希望的境界,色调则柔和爽目,自然景色也明朗可观;“天堂”为幸福的境界,色调绚烂明丽。③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神曲》从头到尾充满象征和寓意。森林、狮、豹、狼被称为《神曲》的四大象征。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奇是爱和信仰的化身,他们象征着人的生活要有知识和爱的指引;三界三行是“人类精神”由罪恶到净化直至幸福的必然过程。“地狱”象征黑暗社会,“天堂”为理想境界,“炼狱”是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作品中的许多人物也有寓意。比如诗中的尤里西斯在汹涌的大海上西行,表现出不折不挠的精神,集中体现了作者思想和行动上的追求。④《神曲》运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并采用了意大利的民歌形式。这就打破了正统的用拉丁文写作的惯例,使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民族特色。
姆雷特是具有新型世界观的文武全
才,是朵举世瞩目的娇花,如果登上王位,自然是开明君主的典范。在他身上,寄托着国家与民族复兴的希望,体现出资产阶级对统一国家的理想。哈姆雷特性格特征。⑴ 忧郁A.忧郁之源----理想破灭
一系列伤天害理的事变突然发生,打破了他关于人生、世界、爱情、友谊、前途等一系列人文主义的幻想。人类,并不美好,下贱的克牢狄斯一旦爬上王位,很多人对他阿谀逢迎,“如今诚实的人,一万个人中也没有一个!” 为了篡权,弟弟居然暗杀自己的哥哥----“人,不过是泥土捏成的生命!”间,是长满恶毒莠草的荒原。世界,就是一座大监狱,而丹麦,又是其中最坏的一间。
爱情,也不坚贞,父王死去不到两个月,母亲的孝鞋还没有穿旧,居然匆匆地改嫁奸王,钻进乱伦的衾被, 就是畜牲也会比这悲哀得长久些吧?友谊,也不可靠,一个个好友,为了一己的私利,甘做奸王的暗探来窥视行踪;就连信誓旦旦的情人,也不自觉成为篡权者的工具。
理想破灭,使他承受不了这超负荷的压力,陷入于精神危机,产生了忧郁。B.忧郁之深
深刻洞察力----他以哲学家的深刻洞察力,解剖现实,深揭被掩盖着的社会罪使其忧郁积重难返。继续探索----他在精神危机里继续进行精神探索,又发现更新,更严重的社会罪恶,这些新的罪恶又带来他忧郁的进一步升级,达到常人达不到的深度与广度。C.忧郁之久
忧郁----贯穿剧目的始终。从他穿着丧服登场,到古堡待父,到破相装疯,到戏中作戏,到后宫劝母,到海上窥奸,到墓场葬礼,到宫庭比武,一直到他最后毁灭,忧郁一直没有离开过他。
因而, 没有忧郁,也就没有哈姆雷特。
⑵犹豫A.犹豫原因
敌强我弱----他知已知彼,正确的估计了敌我力量的对比过于悬殊。整个时代已经颠倒混乱, 而拯救者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 “倒霉的我!”寄全部希望于自己,这样,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社会,他深知这场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导致他行动的犹豫。
任务艰巨----既要为父报仇,又要扭转乾坤,一身二任。
这种独扭乾坤的重任与势孤力单的矛盾,只能产生“难扭乾坤”的哀叹: 一个任务尚且力不从心,何况两个?这就带来他行动的双重犹豫。B.犹豫表现
拙于行动----他是哲学家而不是实干家,他敏于思索而拙于行动,他在没有切实可行、十拿九稳的办法之前,只会冥思苦想,他从思考到行动需要一个比常人更为复杂的过程。不知如何行动----他决心行动而又不知如何行动, 他很不容易等到一个杀掉奸王的机会,克牢狄斯在祈祷,只需抽刀一击,就能为父报仇,然而,灵魂进入天堂还是滚入地狱的无用考虑又使他错过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C.犹豫结果
等待时机,而时机不来,一旦到来,又坐失良机;幻想行动,却一拖再拖,空有报国之心,而无匡世之策,只落得个苦闷彷徨,忧郁犹豫。
结果,行动的犹豫,导致了他的毁灭。4.哈姆雷特形象的意义:
哈姆雷特的毁灭,向我们揭示了人文主义的时代悲剧。
客观上,阶级力量对比的悬殊,敌强我弱;主观上,自身具有不可克服的忧郁、犹豫等弱点。
因而他的毁灭,不只是个人的原因,而是那个时代人文主义者不可超越的历史局限性所导致的。
主要人物:克劳狄斯、奥菲利娅
4、反映的16世纪末英国现实: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国家;恶人当道、阴谋成风的朝庭;奸诈残暴、荒淫奢侈的统治者。――英国现实中存在的美好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号召人们为重整乾坤而斗争。
5、哈姆雷特形象分析:人文主义者。复杂的性格。有崇高的理想,和人类与世界新颖的看法。目光敏锐,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过于内向,过于审慎,;加上势单力薄的处境,造成行动上的延宕。有行动的决心,而且不断督促自己,但最后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
6、悲剧原因:哈姆雷特自身的心理弱点,也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7、形象塑造手法:首先,塑造一个性格复杂的,发展变化的形象。其次,在发展中,内外双重矛盾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演变过程,用独白和旁白表现人物的思想矛盾,表现思考、认识与自责、怀疑。
8、克劳狄斯形象:封建主和暴君的残忍,阴谋家的野心和阴险,集封建统治者和资产阶级阴谋家于一身,代表文艺复兴新旧交替时期的所有罪恶。
9、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首先,认为应该有正当的名分,必须让克的罪行得到证实并当众暴露;其次,自己的行动能否起到惩罚罪恶,重整乾坤的目的。
哈姆雷特形象分析:人文主义者的特点,性格发展的阶段性,延宕问题,精神分析学解释的再思考。《哈姆雷特》的艺术特点:情节的生动丰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广阔的社会背景,多种艺术成分的融合。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
姆雷特”
(1)通过哈姆雷特之口,传达出16世纪人文主义者的人生观、社会观和宇宙观。A、赞美人,蔑视神。B、反对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观念,主张平等互爱。C、谴责战争,同情人民的苦难D、尊崇理性,注重科学的求实精神。
(2)反对封建暴君,提倡开明君主制。
(3)借古喻今,借丹麦的故事,反映16世纪英国的现实,号召人们为重整乾坤而斗争
莎士比亚的 艺术 特色这部作品不仅在思想内容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在艺术上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首先,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一点在上文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得很清楚。这里着重提一下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阐述的艺术见解。他说:“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他还强调艺术表现“不能越过自然的常道”,既不能过分,也不能懈怠。这些先进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观点,不仅为莎士比亚本人所竭力遵循,就是在今天也仍有着很强的借鉴价值
其次,作品结构的复杂和情节的生动也充分显示了莎士比亚卓越的艺术才能。剧本的结构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丹麦朝廷内部的权力之争;丹麦与挪威、英国的外交往来,丹麦朝廷对德国威登堡(人文主义中心)的态度;哈姆莱特的家庭关系,波洛涅斯的家庭关系,以及这两家之间的冲突;对剧情的转折起重大作用的戏中戏和比剑的安排;哈姆莱特与不同人物的交往(父亲的亡魂、作为对手的叔父、波洛涅斯、他的两个同学、王后、奥菲莉娅、霍拉旭、雷欧提斯、剧团伶人、两个掘墓人以及作为旧式官僚的代表的奥斯里克)。所有这一切的剧情结构和人物关系都被莎士比亚巧妙地安排在这一悲剧里,不仅增强了剧本的现实性,更为剧中众多人物展示其复杂多样的内心世界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空间环境。第三,为了更加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莎士比亚为他们设计了大量的独白。尤其是在刻画哈姆莱特这一中心形象时,为了把他塑造成一个人文主义思想家,为了更好展现他的内心矛盾和性格发展过程,莎士比亚大大发挥了独白的作用。哈姆莱特的重要独白有六处之多(前文多有引述),是莎士比亚所有剧本中独白最多的一个。这些独白都安排在人物思想转变的重要时刻。通过这些独白,我们不仅把握了人物思想发展的脉络,也把握了剧情展开的线索。这些独白本身也是优秀的诗篇。如果删除了这些独白,剧本无疑将大为逊色。最后,剧中不同人物语言风格的多样性也是莎士比亚该剧的重要成就之一。在这里不同身份,不同处境的人物使用着不同的语言:哈姆莱特的直截了当,波洛涅斯的咬文嚼字,两位同学的躲躲闪闪,奥斯里克的矫情迂腐,掘墓人的俗俚简洁均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人物所特有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教养。而同一个哈姆莱特针对不同的对象说话时也在不断变化着语言,有时是一针见血的褒贬,有时是晦涩难懂的疯话,有时是温情脉脉的表白,有时又是粗俗不堪的市井俚语。哈姆莱特的独白也同样具有多样性,时而诗体,时而散文,诗体意味着庄重与典雅,散文意味着诙谐与粗俗。这种不同文体的使用在其他角色身上也有体现,比如掘墓人使用的民谣。运用这种个性化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文体不仅丰富了人物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作者为我们精心描绘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
风俗画。
莎士比亚是伟大的,他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展现了一段历史,一段精神与思想的历史,同时也是一段文学与艺术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者被一种激情和悲壮感召着,激励着,去咀嚼已逝的过去,去思考未至的将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这句话反映出当时他的痛苦、疑惑,对人生充满怀疑,觉得人活着没有意义,自杀更好,可又对死亡很恐惧,不知人死后会不会下地狱。所以在这段独白里,他非常犹豫,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是应该“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也就是活着,忍受生老病死和人世的不公;还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清扫"(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十日谈》的挑战性和创新性是什么?
《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代表作。这也是作家创作中优秀的作品,它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先河,《十日谈》勇敢地向教会的禁欲主义提出了挑战。这部作品反映意大利社会的现实,多以爱情为主题,大胆地揭露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的生活腐朽、道德败坏,赞美商人、手工业者的聪明、勇敢;宣扬现世幸福,反对禁欲主义。以反教会、反封建为主旨串联起来,在形式上是一个个故事环环相套,串成一体。《十日谈》文笔精炼,语言丰富,善于刻画心理,描绘自然,奠定了意大利散文的基础。薄伽丘的思想比彼特拉克激进,《十日谈》有着深刻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这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十日谈》发展了中世纪短篇故事的艺术手法,语言生动,结构完整。这部作品对16世
纪、17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拉伯雷的《巨人传》作为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讽刺小说的名作,其主要思想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广泛抨击了法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对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表示深切同情。作品揭露了封建贵族的剥削、司法机构的腐败、教会和教士们的贪婪、封建裁判所的残酷,表现了下层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痛苦生活。
其次,小说抒写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人的智慧,赞美人的巨大力量,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热情洋溢、积极进取和自信乐观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政治、社会、宗教和道德等方面的思想。
小说的主人公、父子两代巨人卡冈都亚和庞大的古埃都都具有超乎寻常的体魄和力量,在他们身上,拉伯雷不仅表现了人的价值和伟大,更着重强调了人文之于教育重要作用。卡冈都亚两次受教育的情节与以明显。他原本聪慧过人,但几十年的经院教育却要把它变成呆头呆脑,糊里糊涂,只有在改为接受人文主义教育之后才变成名副其实的“巨人”。这当中所体现的不拘一格的教育思想,对后来教育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巨人传 》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其荒诞不经得夸张描写中所透显出来的绝妙的讽刺、幽默和极为丰富的想象力。这一特色来源于拉伯雷对民间文学传统的出色继承和改造。在当代文学研究中。这部作品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引起了越来越大的重视。
第四篇:外国文学名著导读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
单项
1.雨果在()这部作品中提出了“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的观点。A.《九三年》
2. “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中的句子。B.《西风颂》
3.戏剧()的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戏剧的胜利。D.《欧那尼》
4.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有“悲剧之父”之称号。B.埃斯库罗斯
6.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有“舞台上的哲学家”之称号。C.欧里庇得斯
5.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有“戏剧界的荷马”之称号。A.索福克勒斯
5.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书名来自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一段独白。B.《麦克白》
6.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诗人是()D.萨福
7.《巴马修道院》的作者是()。A.司汤达
8.()是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之作。A.《等待戈多》
9.()是萨特的“境遇剧”的代表作。C.《禁闭》
3.()是卡夫卡的荒诞主题的代表作。D.《变形记》
2.“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的作品是()。B.《百年孤独》
4.但丁最早的一部作品是题为()的诗歌和散文合集。B.《新生》
5. 《费德尔》的作者是()。C.拉辛
7.开创“随笔”这一文学形式的是()。A.蒙田
8.桃丽娜是()中的人物。D.《伪君子》
8.玛丝洛娃是()中的人物。C.《复活》
2.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中的人物。C.《罪与罚》
4.欧洲文学中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形象的是小说()。A.《勒内》
8.亨利•菲尔丁的小说()被誉为英国小说中结构最完美的作品。B.《汤姆•琼斯》
多项
9.弥尔顿的三大诗作均取材于《圣经》,它们是()。A.《失乐园》B.《复乐园》D.《使徒行传》
10.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是()。C.索福克勒斯D.欧里庇得斯E.埃斯库罗斯
11.欧里庇得斯创作的代表作有()。B.《美狄亚》D.《特罗亚妇女》
12.意识流小说流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法、英、美诸国,主要代表作家有()。
A.普鲁斯特B.乔伊斯D.福克纳E.伍尔夫
13.拜伦的一组“东方叙事诗”塑造了著名的“拜伦式英雄”,这包括()。
A.《异教徒》B.《莱拉》D.《海盗》E.《巴西里耶》F.《科林斯的围攻》
14.“多余人”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独有的系列典型人物形象,他们是()。
A.毕巧林B.别里托夫C.罗亭
15.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一直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它主要由()两大史诗组成。
B.《伊利昂记》C.《奥德修记》
16.巴尔扎克“风俗研究”的分类整理方法又分为的六个场景是()。
A.私人生活场景B.外省生活场景C.巴黎生活场景D.政治生活场景E.军事生活场景F.乡村生活场景
15.莎士比亚创作的喜剧作品是()。A.《仲夏夜之梦》C.《威尼斯商人》D.《第十二夜》
10.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这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的内容有
A.用人性反对神性B.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C.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D.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12.荒诞派戏剧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法国而后广泛流行于欧美各国,代表性剧作家及作品有()。
A.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C.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13.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是()。
A.《哈姆雷特》C.《奥赛罗》D.《麦克白》E.《李尔王》
14.古典主义要求戏剧创作严格遵守“三一律”,即()必须保持“整一”。
B.情节C.时间D.地点
15.哈代创作的“性格环境小说”代表了他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主要作品有()。
A.《还乡》B.《卡斯特桥市长》C.《德伯家的苔丝》E.《无名的裘德》
16.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家有()。
B.彼特拉克C.薄伽丘E.拉伯雷F.塞万提斯
10.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创作的一组“东方叙事诗”,包括有()。
A.《异教徒》B.《阿比托斯的新娘》C.《科林斯的围攻》D.《莱拉》E.《巴里西耶》F.《海盗》
12.荒诞派戏剧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法国而后广泛流行于欧美各国,代表性剧作家及作品有()。
A.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C.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16.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有()。A.《玩偶之家》B.《社会支柱》D.《群鬼》E.《人民公敌》
11.巴尔扎克“风俗研究”的分类整理方法又分为的六个场景是()。
A.私人生活场景B.外省生活场景C.巴黎生活场景D.政治生活场景E.军事生活场景F.乡村生活场景
12.“湖畔派”诗人是指18世纪末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人,以下属于“湖畔派”的诗人有()。A.华兹华斯B.柯尔律治C.骚塞
填空
18.“透过粉饰,我发掘地狱”;“给我粪土,我变它为黄金”是恶魔诗人__的诗句。答案:波德莱尔
28.“威塞克斯小说”属于____________小说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类。答案:哈代
17._______是美国边疆题材小说的开创者。答案:库柏
18.____________是中世纪早期英雄史诗中流传迄今的最完整的一部史诗。答案:《贝奥武甫》
19.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最初发表于____________年。答案:1857
20.被歌德认为是“现存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的是喜剧作品____________。答案:《伪君子》
21.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的觉醒与崛起的是作品____________。答案:《百年孤独》
22.长篇小说________是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最重要的作品。答案:《复活》
23. “我为这样做,整整用了两幕,准备我的恶棍上场”,这句话出自____________为其一部著名的喜剧作品所写的序言。答案:莫里哀
24.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擅长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叙事和塑造人物,形成了多主角、多中心的人物体系。答案:“复调”小说
25.除了《路加福音》,路加还有一部杰作____________被选入《新约》答案:《使徒行传》
26.彼特拉克的《歌集》,主要以____________形式著称。答案:十四行诗(商籁体)
22.彼特拉克的诗作_____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为欧洲近代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答:《歌集》
27.《新爱洛绮斯》的作者是____________。答案:卢梭
28.被称誉为“美国文学之父”的是____________。答案:华盛顿·欧文
29.英国感伤主义文学中的“墓园诗派”这一名称源于____________ 的代表作《墓园挽歌》。答案:格雷
30.《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关系以爱斯美哈达为中心形成了一个____________结构。答案:“圆心结构”
31.列宁盛赞_________的创作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答案:列夫·托尔斯泰
18.柏拉图称____________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答案:萨福
20.19世纪英国三位著名的女性小说家是____________姐妹。勃朗特三姐妹
21.莎士比亚传奇剧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答案:《暴风雨》
19.《复活》塑造了“忏悔的”贵族的典型____________。答案:聂赫留朵夫
27.蒙田是欧洲文学史上____________这一体裁的创始人。答案:随笔
22.感伤主义这一名称源于____________的代表作《感伤的旅行》。斯特恩
22.马尔克斯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说词的题目是____________。答案:《拉丁美洲的孤独》
23.托尔斯泰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不以暴力抗恶和____________。答案:道德自我完善
24.在法国启蒙运动时期,____________是《百科全书》的主编。答案:狄德罗
25.歌德晚年的抒情诗代表作是____________,抒发了对宇宙、社会、人生的多方位的体验和探索。答案:《西东合集》
26.英国感伤主义文学中的“墓园诗派”这一名称源于____________ 的代表作《墓园挽歌》。答案:格雷
31.《喧哗与骚动》的叙事运用了___________的神话模式。答案:“对位式结构”
18.除了《路加福音》,路加还有一部杰作____________被选入《新约》答案:《使徒行传》
22.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的觉醒与崛起的是作品____________。答案:《百年孤独》
23.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的是____________。答案:《俄狄浦斯王》
27.被称誉为“美国文学之父”的是____________。答案:华盛顿•欧文
29.“我为这样做,整整用了两幕,准备我的恶棍上场”,这句话出自____________为其一部著名的喜剧作品所写的序言。答案:莫里哀
30.希腊神话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答案:神人同形同性
19.荷马史诗取材于古代关于____________战争的英雄传说。答案:(希腊与)特洛伊
20.____________的《地铁车站》只有俳句式的两行:“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却被公认为意象 派的压卷之作。答案:庞德
22.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____________。答案:《玩偶之家》
29.华兹华斯为____________所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答案:《抒情歌谣集》
18.维吉尔的____________被称为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答案:《埃涅阿斯纪》
20.“为艺术而艺术”是____________文学流派的艺术口号。答案:唯美主义
30.薄伽丘的《十日谈》中运用了___________的形式把一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浑然一体。答案:框架结构 解释
32.“多余人”形象
答案:“多余人”形象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独有的系列典型人物,大多是出身贵族的青年,既不满现实,又无所事事,他们“永远不会站在政府方面”,同时也“永远不能够站到人民方面”(赫尔岑语),只能作一个社会的“多余人”,这类人物的鼻祖是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接下来有莱蒙托夫的毕巧林、赫尔岑的别里托夫、屠格涅夫的罗亭等,这类人物形象发展到后来,如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莫夫,进步因素已荡然无存,预示着贵族阶级的腐朽没落。
33.存在主义文学
答案:存在主义文学20世纪30年代末期产生于法国,而后流行于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的基本特征是:善于描写世界与人生状态的荒诞性,表现人在绝望境地中的精神自由;有很强的哲理性,使文学趋向哲学化。法国的让-保尔·萨特(1905—1980)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创作的鼎盛期是40年代后半期到60年代,这期间他独创了一种新的戏剧体裁:“境遇剧”,这种戏剧在舞台上展现人物的境遇,以及在特定的境遇中,剧中人所进行的自由选择。阿尔贝·加缪(1913—1960)也是重要的存在主义作家,其小说《局外人》(1942)塑造了“荒诞的人”形象,《鼠疫》(1947)对荒诞哲学作了形象诠释。此外,美国的诺曼·梅勒、索尔·贝娄以及英国的威廉·戈尔丁等也是具有存在主义倾向的作家。
34.“跨掉的一代”
答案:“跨掉的一代”。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的基本特征热衷于描写
暴力、随落、吸毒和犯罪等颓废生活,用消极或“脱俗”的方式反抗社会;蔑视高雅文学,追求语言和表现技巧的创新。“跨掉的一代”在思想倾向上有颓废性,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创新。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杰克·凯鲁亚克(1922—1969)的《在路上》(1957),艾伦·金斯堡(1926—)的《嚎叫》(1955),威廉·巴罗斯(1914—)和格里雷里·柯尔索(1930—)等。
35.意识流小说
答案:意识流小说流行于二十世纪20—40年代的法、英、美诸国,主要代表作家有法国的普鲁斯特(1871—1927)、爱尔兰的乔伊斯(1882—1941)、美国的福克纳(1897—1962),以及英国女作家伍尔夫(1882—1941)等人。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内在真实性,它的主观性和非理性是非常突出的。从这个原则出发,意识流小说注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本身,反对作者自己出面叙述故事,主张“作家退出小说”。意识流小说要求以作品中某个或某些特定角色的内心世界为中心,按角色的性格、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特定的客观环境的要求来组织作品的内容。它具体的描写方法主要是感官印象式的“自由联想”与内心分析型的“独白”与“旁白”,而这两种方法往往在作品中交替使用。40年代以后,意识流小说作为一种流派已不复存在,但意识流作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却被许多不同倾向的作家所广泛采用。
36.俄国“自然派”
答案:19世纪30、40年代,果戈理(1809—1852)发展了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现实主义,确立了俄国文学中“自然派”(即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他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外套》等中短篇小说、讽刺喜剧《钦差大臣》(1836)和长篇小说《死魂灵(1842)。在果戈理受到反动文人的攻击时,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1811—1848)挺身而出,为果戈理辩护,论证了“自然派”必要性和进步意义,他认为,“自然派”的特点就是真实地描写和批判农奴制社会的黑暗面,以下层社会的人为主人公,反映人民的疾苦,它具有真实性、典型性、人民性和独创性,这是俄国社会迫切需要的文学。
37.感伤主义
答案:感伤主义是18世纪后半期的一个思想和文**流。得名于劳伦斯·斯特恩游记《感伤的旅行》。它主要是因事而引起的情感抒发,其中不论写人物心理还是谈论叙述者自己的心情,都描绘得准确、生动和细腻。虽然斯特恩并非置理性于不顾,但是他追求感情经历能带来的愉悦,力图从感情中得到精神的慰藉,在这点上他开了浪漫主义的先河,这就是为什么感伤主义是18世纪理性主义向19世纪浪漫主义过渡的一个中介。
38.七星诗社
答案:“七星诗社”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诗歌流派。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文主义作家有贵族和平民两种倾向,以龙沙等七人组成的“七星诗社”代表前者,拉伯雷代表后者。皮埃尔·德·龙沙(1524—1585)出身贵族,写过许多爱情诗,成为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以他为首的“七星诗社”对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成为古典主义的先驱。
39.三一律
答案:“七星诗社”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诗歌流派。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文主义作家有贵族和平民两种倾向,以龙沙等七人组成的“七星诗社”代表前者,拉伯雷代表后者。皮埃尔·德·龙沙(1524—1585)出身贵族,写过许多爱情诗,成为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以他为首的“七星诗社”对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成为古典主义的先驱。
32.自然主义文学
答案:自然主义文学首先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它的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而把这一理论首先应用到文学上的是文艺评论家泰纳。左拉(1840—1902)是自然主义文学主要代表人物,他受到龚古尔兄弟对人进行病理分析的小说启发,提出了自己的自然主义创作理论,在《实验小说》(1880)、《戏剧中的自然主义》(1881)和《自然主义小说家》(1881)中,左拉强调采取纯客观的描写态度反映现实,要求文学成为单纯记录各种平凡琐细事物的照相机。强调文学创作的科学性,从遗传学和生理学去解释人的思想活动和社会现象。主张作家应超越政治和道德,否定文学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作用。
34.“复调”小说
答案: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创设的概念。陀氏是世界公认的心理描写巨匠,他善于通过人物非理性的潜意识,诸如梦境、内心分裂、反常心理等精神状态,挖掘人物的心灵,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多重性。他还采用“复调”小说的方法叙事和塑造人物,形成了多主角、多中心的人物体系。
36.狂飙突进运动
答案:“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深入发展,它发生在1770年—1785年之间,因这场运动的参加者克林格的剧本《狂飙突进》(1776)而得名。这场运动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纲领的制订者,青年席勒和歌德则是这一运动的代表作家。席勒的作品“洋溢着对整个德国社会挑战的叛逆精神”(恩格斯语),代表作有《强盗》和《阴谋与爱情》。歌德的剧作《葛兹?封?贝利欣根》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深刻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时代精神。
37.废奴文学
答案:在美国独立革命到南北战争时期,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废奴运动。废奴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成为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的重要主题,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早期废奴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有爱默生的著名诗篇《波士顿颂》,朗费罗《废奴篇》诗八首,梭罗在的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等等。废奴文学以反对美国南方的蓄奴制和反映黑人悲惨生活为主要内容,希尔德烈斯的长篇小说《白奴》和斯托夫人的《汤姆大伯的小屋》是废奴文学的主要代表,尤其是后者,对社会发生了重大影响,斯托夫人曾被林肯总统称为“引起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38.社会问题剧
答案:“社会问题剧”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一系列反映当代社会问题的剧作。《青年同盟》(1869),这是易卜生第一部用现代口语体散文写成的现实主义的“轻松的社会问题喜剧”,此后他写了大量的力作如《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4)、《群鬼》(1881)和《人民公敌》(1882)等。
33.拜伦式英雄
答案:1812-1816年,拜伦创作了一组“东方叙事诗”,包括《异教徒》、《阿比托斯的新娘》、《海盗》、《莱拉》、《巴里西耶》和《科林斯的围攻》,作品富于叛逆精神,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组诗中的主人公都是悲剧性的孤傲的反抗社会制度的叛逆者,他们都有不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在社会中却找不到用武之地。他们以挑战示威的态度,以异样的勇敢和热情,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毫无妥协的精神,或报复或反抗社会的专制与压迫。在这些主人公身上明显具有诗人的生活的印迹和个性气质,所以被称为“拜伦式英雄”,并且在欧洲的一代青年和民主人士中引起强烈共鸣。
35.新小说派
答案:新小说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法国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的基本特征是:热衷于对“物”作细致的描写,有“物本主义”倾向;刻意追求结构的“新”,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规范;大胆进行语言革新,运用表现视觉的和描写性的词汇进行文学创作。娜塔丽•萨洛特(1902—)的论文集《怀疑的时代》(1956)是新小说派的宣言书,她的代表作是《无名氏肖像》(1948)。阿兰•罗伯-格里耶(1922—)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橡皮》(1953)开了“物本主义”小说的先河,代表作是《窥视者》(1955)。米歇尔•布托尔(1926—)的《变》(1957)和克洛德•西蒙(1913—)的《弗兰德公路》(1960)都是新小说有代表性的作品,西蒙的创作发展了新小说的表现手法。
36.人文主义
答案:14世纪至17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起初是指14、15世纪兴起的那些人文学科而言的。人文主义,顾名思义,即主张以人为本,它有四层基本内涵:
1、用
人性反对神权,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力量,反对教会的神权论;
2、用个性解放、个人幸福来反对禁欲主义,强调幸福在人间而不在天堂;
3、用理性反对教会的蒙昧主义;
4、在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因为强大的王权有利于抑制封建势力,保护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对外掠夺活动
38.威塞克斯小说
答案:“威塞克斯小说”是英国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哈代的系列小说。哈代把他的小说分为三类:
1、罗曼史和幻想小说;
2、机敏和经验小说;
3、性格和环境小说。其中属于“性格和环境小说”的《还乡》(1878)、《卡斯特桥市长》(1886)《德伯家的苔丝》(1891)和《无名的裘德》(1896)等7部作品是哈代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这些小说都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的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又称为“威塞克斯小说”。
39.骑士文学
答案: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产物。骑士的信条是“忠君、护教、行侠”以及效忠和保护女主人。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前者以普罗旺斯诗歌为代表,《破晓歌》;后者按题材分为不列颠系统、拜占庭系统和古代系统,尤以不列颠系统的《特里斯丹与伊瑟》最为著名。骑士文学的抒情技巧、心理描写、情节离奇的浪漫风格对欧洲近代抒情诗和长篇小说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37.“湖畔派”诗人
答案“:湖畔派”诗人是指18世纪末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极为反感,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由是和得名“湖畔派”。他们的诗作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一般都是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他们常常是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于1798出版,这部诗集的序言成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34.荒诞派戏剧
答案:荒诞派戏剧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法国而后广泛流行于欧美各国。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和40年代兴起的存在主义文学都对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荒诞派戏剧在内容上表现世界的不可理喻,人生的荒诞不经;在艺术手法上则打破传统的戏剧结构,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机械重复的戏剧动作和前言不搭后语的枯燥语言来从总体上突现世界荒诞的根本主题。这一流派最有代表性的剧作家和作品是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38.魔幻现实主义
答案: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发端于20世纪30-40年代,60年代后成为拉丁美洲小说创作的一个主要流派,它对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有所借鉴,又深深植根于浓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大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他们在创作中表现拉美人民苦难的历史与现实,揭露社会的黑暗,探索民族的未来与出路。艺术上则在现实描绘中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奇迹、幻觉、梦境甚至鬼魂形象经常出现于小说情节中,时序关系常被打乱,叙述富于跳跃性,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要代表人物有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古巴的卡彭铁尔、墨西哥的鲁尔弗和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等。
36.黑色幽默小说
答案:黑色幽默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小说流派,其名称源于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辑的一本短篇小说集《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有海勒、冯内古特、品钦、巴思、巴塞尔姆等,他们在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在创作中表现世界的荒谬、社会对人的异化、自我挣扎的徒劳;人物精神世界常常趋于分裂,成为带有悲喜剧双重色彩的“反英雄”。在艺术上它抛弃了传统小说的严谨结构和叙事原则,将不同时间、地点发生的事件剪接在一起,笔法则富于反讽意味,语言经常打破一般语法规则和固有的词语搭配习惯。
第五篇:外国文学名著导读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
单项选择:
第1题“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中的句子。第2题“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的作品是(《百年孤独》)
第3题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索福克勒斯)有“戏剧界的荷马”之称号
第4题桃丽娜是(《伪君子》)中的人物。
第29题《巴马修道院》的作者是(司汤达)
第32题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欧里庇得斯)有“舞台上的哲学家”之称号。
第33题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书名来自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的一段独白。
第34题亨利·菲尔丁的小说(《汤姆·琼斯》)被誉为英国小说中结构最完美的作品。
第5题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书名来自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的一段独白。
第16题(《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之作。
第24题但丁最早的一部作品是题为(《新生》)的诗歌和散文合集。
第25题“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中的句子。第28题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书名来自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的一段独白。
第29题欧洲文学中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形象的是小说(《勒内》)
第35题开创“随笔”这一文学形式的是(蒙田)
第36题(《禁闭》)是萨特的“境遇剧”的代表作。
第7题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诗人是(D.萨福)
第8题“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的作品是(《百年孤独》)
第11题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埃斯库罗斯)有“悲剧之父”之称号。
第12题玛丝洛娃是(《复活》)中的人物。
第26题(《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之作。
第29题“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中的句子。第30题(《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之作。
第31题亨利·菲尔丁的小说(《汤姆·琼斯》)被誉为英国小说中结构最完美的作品。
多项选择:
第5题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一直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它主要由(B.《伊利昂记》C.《奥德修记》)两大史诗组成。
第7题弥尔顿的三大诗作均取材于《圣经》,它们是(A.《失乐园》B.《复乐园》D.《力士参孙》)第8题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是(C.索福克勒斯D.欧里庇得斯E.埃斯库罗斯)
第9题“多余人”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独有的系列典型人物形象,他们是(A.毕巧林B.别里托夫C.罗亭)第18题拜伦的一组“东方叙事诗”塑造了著名的“拜伦式英雄”,这包括(A.《异教徒》B.《莱拉》D.《海盗》E.《巴西里耶》F.《科林斯的围攻》)
第19题意识流小说流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法、英、美诸国,主要代表作家有(A.普鲁斯特B.乔伊斯D.福克纳E.伍尔夫)。
第35题弥尔顿的三大诗作均取材于《圣经》,它们是(A.《失乐园》B.《复乐园》D.《力士参孙》)第36题古典主义要求戏剧创作严格遵守“三一律”,即(B.情节C.时间D.地点)必须保持“整一”
第6题巴尔扎克“风俗研究”的分类整理方法又分为的六个场景是(A.私人生活场景B.外省生活场景C.巴黎生活场景D.政治生活场景E.军事生活场景F.乡村生活场景)。
第8题莫里哀的《伪君子》的艺术特征有(A.基本按古典主义“三一律”写成B.典型的性格喜剧C.全剧结构紧凑,层次鲜明D.融会了各种戏剧因素)。
第30题“多余人”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独有的系列典型人物形象,他们是(A.毕巧林B.别里托夫C.罗亭)第32题弥尔顿的三大诗作均取材于《圣经》,它们是(A.《失乐园》B.《复乐园》D.《力士参孙》)
第33题拜伦的一组“东方叙事诗”塑造了著名的“拜伦式英雄”,这包括(A.《异教徒》B.《莱拉》D.《海盗》E.《巴西里耶》F.《科林斯的围攻》)
第34题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一直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它主要由(B.《伊利昂记》C.《奥德修记》)两大史诗组成。
第37题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家有(B.彼特拉克C.薄伽丘D.莎士比亚E.拉伯雷F.塞万提斯)第13题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是(C.索福克勒斯D.欧里庇得斯E.埃斯库罗斯)
第15题哈代创作的“性格环境小说”代表了他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主要作品有(A.《还乡》B.《卡斯特桥市长》C.《德伯家的苔丝》E.《无名的裘德》)
第16题荒诞派戏剧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法国而后广泛流行于欧美各国,代表性剧作家及作品有(A.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C.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第32题古典主义要求戏剧创作严格遵守“三一律”,即(B.情节C.时间D.地点)必须保持“整一”
第34题莎士比亚创作的喜剧作品是(A.《仲夏夜之梦》C.《威尼斯商人》D.《第十二夜》)
第35题莫里哀的《伪君子》的艺术特征有(A.基本按古典主义“三一律”写成B.典型的性格喜剧C.全剧结构紧凑,层次鲜明D.融会了各种戏剧因素)。
填空题:
第6题列宁盛赞______列夫·托尔斯泰___的创作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第12题希腊神话的最大特点是______神人同形同性______
第13题荷马史诗取材于古代关于______(希腊与)特洛伊______战争的英雄传说
第14题歌德晚年的抒情诗代表作是___《西东合集》__,抒发了对宇宙、社会、人生的多方位的体验和探索 第15题被称誉为“美国文学之父”的是______华盛顿·欧文______
第16题彼特拉克的诗作_______《歌集》_____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为欧洲近代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第17题华兹华斯为______《抒情歌谣集》______所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第23题柏拉图称______萨福______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第24题莎士比亚传奇剧的代表作是______《暴风雨》______。
第25题“威塞克斯小说”属于_______哈代_____小说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类。
第26题“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雪莱名作____《西风颂》________中的诗句。
第27题柏拉图称______萨福______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第28题“感伤主义”是18世纪后半期的一个思想和文学流派,得名于斯泰恩的__《感伤的旅行》___。第30题“透过粉饰,我发掘地狱”;“给我粪土,我变它为黄金”是恶魔诗人__波德莱尔__的诗句。
第31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擅长采用___“复调”小说__的方法叙事和塑造人物,形成了多主角、多中心的人物体系
第1题_______《贝奥武甫》_____是中世纪早期英雄史诗中流传迄今的最完整的一部史诗。
第2题19世纪英国三位著名的女性小说家是_____勃朗特三姐妹_______姐妹
第3题“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雪莱名作__《西风颂》__中的诗句。
第4题柏拉图称______萨福______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第10题长篇小说____《复活》____是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最重要的作品。
第11题在法国启蒙运动时期,_______狄德罗_____是《百科全书》的主编。
第12题“感伤主义”是18世纪后半期的一个思想和文学流派,得名于斯泰恩的__《感伤的旅行》___。第14题_____库柏_______是美国边疆题材小说的开创者。
第15题被歌德认为是“现存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的是喜剧作品_____《伪君子》_______。
第18题“我为这样做,整整用了两幕,准备我的恶棍上场”,这句话出自____莫里哀________为其一部著名的喜剧作品所写的序言。
第19题华兹华斯为______《抒情歌谣集》______所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第20题除了《路加福音》,路加还有一部杰作______《使徒行传》______被选入《新约》
第21题《新爱洛绮斯》的作者是_____卢梭_______。
第22题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的觉醒与崛起的是作品______《百年孤独》______。
第23题彼特拉克的诗作__《歌集》_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为欧洲近代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1题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最初发表于_____1857_______年。
第2题薄伽丘的《十日谈》中运用了__框架结构___的形式把一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浑然一体。
第3题希腊神话的最大特点是__神人同形同性___
第4题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_____《玩偶之家》_______。
第5题“为艺术而艺术”是__唯美主义__文学流派的艺术口号。
第6题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的觉醒与崛起的是作品_____《百年孤独》_______。
第9题《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关系以爱斯美哈达为中心形成了一个____“圆心结构”________
第10题“透过粉饰,我发掘地狱”;“给我粪土,我变它为黄金”是恶魔诗人__波德莱尔__的诗句。
第21题蒙田是欧洲文学史上_______随笔_____这一体裁的创始人。
第22题被歌德认为是“现存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的是喜剧作品______《伪君子》______。
第23题阿兰罗布格里耶的小说_______《橡皮》_____开拓了“物本主义”小说的先河。
第24题在法国启蒙运动时期,______狄德罗______是《百科全书》的主编。
第25题华兹华斯为______《抒情歌谣集》______所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第27题彼特拉克的《歌集》,主要以______十四行诗(商籁体)______形式著称
第28题《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关系以爱斯美哈达为中心形成了一个_____圆心_______结构。
简答和论述题:
第10题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流行于二十世纪20—40年代的法、英、美诸国,主要代表作家有法国的普鲁斯特(1871—1927)、爱尔兰的乔伊斯(1882—1941)、美国的福克纳(1897—1962),以及英国女作家伍尔夫(1882—1941)等人。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内在真实性,它的主观性和非理性是非常突出的。从这个原则出发,意识流小说注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本身,反对作者自己出面叙述故事,主张“作家退出小说”。意识流小说要求以作品中某个或某些特定角色的内心世界为中心,按角色的性格、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特定的客观环境的要求来组织作品的内容。它具体的描写方法主要是感官印象式的“自由联想”与内心分析型的“独白”与“旁白”,而这两种方法往往在作品中交替使用。40年代以后,意识流小说作为一种流派已不复存在,但意识流作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却被许多不同倾向的作家所广泛采用。
第11题超验主义
超验主义是产生于美国19世纪30至40年代波士顿地区,并具有广泛影响的一股浪漫主义改革思潮,其基本精神是挑战传统的理性主义和怀疑论哲学,特别是挑战作为清教主义理论基础的加尔文思想。代表人物是爱默生、梭罗和霍桑等人。1836年起,他们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后来被人们称为“超验主义俱乐部”的团体,不定期地就哲学、神学、文学等领域内的问题展开讨论。1840年,爱默生与富勒共同主编的一份名为《日晷》(Dial)的杂志出版,它是这个超验主义团体的思想理论刊物,几乎所有主要的超验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在上面发表过自己的理论文章和诗歌、散文作品。
第20题“湖畔派”诗人
“湖畔派”诗人是指18世纪末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极为反感,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由是和得名“湖畔派”。他们的诗作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一般都是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他们常常是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于1798出版,这部诗集的序言成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第21题感伤主义
感伤主义是18世纪后半期的一个思想和文**流。得名于劳伦斯·斯特恩游记《感伤的旅行》。它主要是因事而引起的情感抒发,其中不论写人物心理还是谈论叙述者自己的心情,都描绘得准确、生动和细腻。虽然斯特恩并非置理性于不顾,但是他追求感情经历能带来的愉悦,力图从感情中得到精神的慰藉,在这点上他开了浪漫主义的先河,这就是为什么感伤主义是18世纪理性主义向19世纪浪漫主义过渡的一个中介。
第22题“复调”小说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创设的概念。陀氏是世界公认的心理描写巨匠,他善于通过人物非理性的潜意识,诸如梦境、内心分裂、反常心理等精神状态,挖掘人物的心灵,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多重性。他还采用“复调”小说的方法叙事和塑造人物,形成了多主角、多中心的人物体系。第37题七星诗社
“七星诗社”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诗歌流派。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文主义作家有贵族和平民两种倾向,以龙沙等七人组成的“七星诗社”代表前者,拉伯雷代表后者。皮埃尔·德·龙沙(1524—1585)出身贵族,写过许多爱情诗,成为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以他为首的“七星诗社”对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成为古典主义的先驱。
第38题威塞克斯小说
“威塞克斯小说”是英国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哈代的系列小说。哈代把他的小说分为三类:
1、罗曼史和幻想小说;
2、机敏和经验小说;
3、性格和环境小说。其中属于“性格和环境小说”的《还乡》(1878)、《卡斯特桥市长》(1886)《德伯家的苔丝》(1891)和《无名的裘德》(1896)等7部作品是哈代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这些小说都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的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又称为“威塞克斯小说”。第39题三一律
“七星诗社”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诗歌流派。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文主义作家有贵族和平民两种倾向,以龙沙等七人组成的“七星诗社”代表前者,拉伯雷代表后者。皮埃尔·德·龙沙(1524—1585)出身贵族,写过许多爱情诗,成为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以他为首的“七星诗社”对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成为古典主义的先驱。
第9题自然主义文学
自然主义文学首先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它的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而把这一理论首先应用到文学上的是文艺评论家泰纳。左拉(1840—1902)是自然主义文学主要代表人物,他受到龚古尔兄弟对人进行
病理分析的小说启发,提出了自己的自然主义创作理论,在《实验小说》(1880)、《戏剧中的自然主义》(1881)和《自然主义小说家》(1881)中,左拉强调采取纯客观的描写态度反映现实,要求文学成为单纯记录各种平凡琐细事物的照相机。强调文学创作的科学性,从遗传学和生理学去解释人的思想活动和社会现象。主张作家应超越政治和道德,否定文学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作用。
第13题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20世纪30年代末期产生于法国,而后流行于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的基本特征是:善于描写世界与人生状态的荒诞性,表现人在绝望境地中的精神自由;有很强的哲理性,使文学趋向哲学化。法国的让-保尔·萨特(1905—1980)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创作的鼎盛期是40年代后半期到60年代,这期间他独创了一种新的戏剧体裁:“境遇剧”,这种戏剧在舞台上展现人物的境遇,以及在特定的境遇中,剧中人所进行的自由选择。阿尔贝·加缪(1913—1960)也是重要的存在主义作家,其小说《局外人》(1942)塑造了“荒诞的人”形象,《鼠疫》(1947)对荒诞哲学作了形象诠释。此外,美国的诺曼·梅勒、索尔·贝娄以及英国的威廉·戈尔丁等也是具有存在主义倾向的作家。
第17题“二希”文化
“二希”文化是指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Hellenism & Hebraism)的合称,它们构成了整个欧洲文学发展的基因。古希腊文学体现了个体本位、肯定人的世俗生活的人本意识,成为欧洲文学的文化内核之一。古罗马文学继承了古希腊文学的传统,但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追求服从于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后来的古罗马文学中理性化的文化观念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化观念相契合,形成了尊重理性、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基督教人本意识,它是以后欧洲文学的文化内核的又一层面。文学史家朱维之教授曾形象地把“二希”文化比喻为哺育西方文学成长的两个乳房。
第26题感伤主义
感伤主义是18世纪后半期的一个思想和文**流。得名于劳伦斯·斯特恩游记《感伤的旅行》。它主要是因事而引起的情感抒发,其中不论写人物心理还是谈论叙述者自己的心情,都描绘得准确、生动和细腻。虽然斯特恩并非置理性于不顾,但是他追求感情经历能带来的愉悦,力图从感情中得到精神的慰藉,在这点上他开了浪漫主义的先河,这就是为什么感伤主义是18世纪理性主义向19世纪浪漫主义过渡的一个中介。
第27题新小说派
新小说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法国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的基本特征是:热衷于对“物”作细致的描写,有“物本主义”倾向;刻意追求结构的“新”,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规范;大胆进行语言革新,运用表现视觉的和描写性的词汇进行文学创作。娜塔丽·萨洛特(1902—)的论文集《怀疑的时代》(1956)是新小说派的宣言书,她的代表作是《无名氏肖像》(1948)。阿兰·罗伯-格里耶(1922—)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橡皮》(1953)开了“物本主义”小说的先河,代表作是《窥视者》(1955)。米歇尔·布托尔(1926—)的《变》(1957)和克洛德·西蒙(1913—)的《弗兰德公路》(1960)都是新小说有代表性的作品,西蒙的创作发展了新小说的表现手法。
第31题废奴文学
在美国独立革命到南北战争时期,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废奴运动。废奴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成为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的重要主题,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早期废奴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有爱默生的著名诗篇《波士顿颂》,朗费罗《废奴篇》诗八首,梭罗在的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等等。废奴文学以反对美国南方的蓄奴制和反映黑人悲惨生活为主要内容,希尔德烈斯的长篇小说《白奴》和斯托夫人的《汤姆大伯的小屋》是废奴文学的主要代表,尤其是后者,对社会发生了重大影响,斯托夫人曾被林肯总统称为“引起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第38题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深入发展,它发生在1770年—1785年之间,因这场运动的参加者克林格的剧本《狂飙突进》(1776)而得名。这场运动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纲领的制订者,青年席勒和歌德则是这一运动的代表作家。席勒的作品“洋溢着对整个德国社会挑战的叛逆精神”(恩格斯语),代表作有《强盗》和《阴谋与爱情》。歌德的剧作《葛兹?封?贝利欣根》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深刻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时代精神。第39题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产物。骑士的信条是“忠君、护教、行侠”以及效忠和保护女主人。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前者以普罗旺斯诗歌为代表,《破晓歌》;后者按题材分为不列颠系统、拜占庭系统和古代系统,尤以不列颠系统的《特里斯丹与伊瑟》最为著名。骑士文学的抒情技巧、心理描写、情节离奇的浪漫风格对欧洲近代抒情诗和长篇小说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第17题黑色幽默小说
黑色幽默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小说流派,其名称源于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辑的一本短篇小说集《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有海勒、冯内古特、品钦、巴思、巴塞尔姆等,他们在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在创
作中表现世界的荒谬、社会对人的异化、自我挣扎的徒劳;人物精神世界常常趋于分裂,成为带有悲喜剧双重色彩的“反英雄”。在艺术上它抛弃了传统小说的严谨结构和叙事原则,将不同时间、地点发生的事件剪接在一起,笔法则富于反讽意味,语言经常打破一般语法规则和固有的词语搭配习惯。
第18题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法国而后广泛流行于欧美各国。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和40年代兴起的存在主义文学都对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荒诞派戏剧在内容上表现世界的不可理喻,人生的荒诞不经;在艺术手法上则打破传统的戏剧结构,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机械重复的戏剧动作和前言不搭后语的枯燥语言来从总体上突现世界荒诞的根本主题。这一流派最有代表性的剧作家和作品是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第19题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一般采用自传体形式反映社会现实,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广阔的社会环境的描写交织在一起,人物形象的塑造比较突出。西班牙最有名的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第20题七星诗社
“七星诗社”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诗歌流派。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文主义作家有贵族和平民两种倾向,以龙沙等七人组成的“七星诗社”代表前者,拉伯雷代表后者。皮埃尔·德·龙沙(1524—1585)出身贵族,写过许多爱情诗,成为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以他为首的“七星诗社”对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成为古典主义的先驱。
第36题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深入发展,它发生在1770年—1785年之间,因这场运动的参加者克林格的剧本《狂飙突进》(1776)而得名。这场运动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纲领的制订者,青年席勒和歌德则是这一运动的代表作家。席勒的作品“洋溢着对整个德国社会挑战的叛逆精神”(恩格斯语),代表作有《强盗》和《阴谋与爱情》。歌德的剧作《葛兹?封?贝利欣根》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深刻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时代精神。第37题拜伦式英雄
1812-1816年,拜伦创作了一组“东方叙事诗”,包括《异教徒》、《阿比托斯的新娘》、《海盗》、《莱拉》、《巴里西耶》和《科林斯的围攻》,作品富于叛逆精神,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组诗中的主人公都是悲剧性的孤傲的反抗社会制度的叛逆者,他们都有不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在社会中却找不到用武之地。他们以挑战示威的态度,以异样的勇敢和热情,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毫无妥协的精神,或报复或反抗社会的专制与压迫。在这些主人公身上明显具有诗人的生活的印迹和个性气质,所以被称为“拜伦式英雄”,并且在欧洲的一代青年和民主人士中引起强烈共鸣。
第38题俄国“自然派”
19世纪30、40年代,果戈理(1809—1852)发展了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现实主义,确立了俄国文学中“自然派”(即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他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外套》等中短篇小说、讽刺喜剧《钦差大臣》(1836)和长篇小说《死魂灵(1842)。在果戈理受到反动文人的攻击时,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1811—1848)挺身而出,为果戈理辩护,论证了“自然派”必要性和进步意义,他认为,“自然派”的特点就是真实地描写和批判农奴制社会的黑暗面,以下层社会的人为主人公,反映人民的疾苦,它具有真实性、典型性、人民性和独创性,这是俄国社会迫切需要的文学。
第39题“复调”小说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创设的概念。陀氏是世界公认的心理描写巨匠,他善于通过人物非理性的潜意识,诸如梦境、内心分裂、反常心理等精神状态,挖掘人物的心灵,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多重性。他还采用“复调”小说的方法叙事和塑造人物,形成了多主角、多中心的人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