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它对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加速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发挥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能动性;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想、发展智力;对于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纪律,形成崇高理想;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对于发现人才,使有才能,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虽然还不太普及,但是,从我们的初步实践中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对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确实是大有可为的。
一. 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培养语文能力
在学习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狱中联欢〉〉着篇课文之前,布置学生看电影或电视〈〈红岩〉〉,看后组织学生讨论,谈看法,谈感想,谈收获,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写成文章,在墙报上发表,在同学中阅读。这样,既使学生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又培养了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和鉴赏等语文能力。
二.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网 中 网公文)
为结合教学,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以伟大的中华为主题的红领巾读书会,在现有的教学软件中,挑选了北京,万里长城,大运河等课件,在队会上演示讲解,通过直观的展现,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历史知识,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而且有效地激发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 进行基本训练和智力训练
为了使学生的课外活动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我使用了一些自编自制的录音带和电脑课件,对学生进行拼音、词句、说话、朗读和智力训练。所选材料有谜语、寓言、童话、故事、诗歌、对话,以及有关各种词句的各种问题。在训练中,有的要求判断,有的要求辨析,有的要求改错,有的要求复述,有的要求说话,有的要求朗读和欣赏,还有的要求对问题分析和评价等等。
由于多媒体教学丰富多彩的声音、形象、色彩等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保障课堂教学纪律,这就为课堂活动的开展在时间上提供了保证。由于多媒体教学在内容上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这就促进了课外活动质量的提高。比如电影、电视、录象和目前的电脑课件,把人、事、物、景等,通过声、光、色、形的谐和,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听得清楚,看得明白,知识和道理易于被接受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把这些电教媒体应用于课外活动,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听、说、读、写和欣赏、鉴别等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道德、纪律等教育,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
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诱读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年幼无知,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收更多的信息,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1、创设阅读的空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2、创设阅读的时间:
低年级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及时督促指引。如在家设立“亲子共读”时间,既能保证阅读时间,又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在校设立晨读、午读时间,老师也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创设充足的阅读时间。
3、诱导阅读的渴望:
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挑逗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我每两周安排一次班队课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准备1~2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有的从别人那里“取经”,但大多要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学生书包中常可见到《白雪公主》《格林童话》等书籍,丰富了学生的头脑。还有一个方法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
二、导读
《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兴趣。”然而,对初学的儿童来说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更加重要。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1、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兴趣:
导语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如果导语设计地好,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赢得“开门红”,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一课时,我出示图片:松鼠、松果,询问:你们认识它们吗?看到它们,你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联想翩翩,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说自己的想法。而后,我话锋一转,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诉大家。孩子们被我一激,又纷纷投入到了新课的阅读之中。又如在教学《夏夜多美》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师深情讲述)多彩的春天过去了,我们迎来了迷人的夏天,在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里静悄悄地──(多媒体播放夏夜动画,生观看。)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的池塘边上演了一幕动人的童话剧,是什么呢?听!(师动情地朗读,讲述童话故事。)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一看二听的刺激下很快被故事所吸引,进入情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学生读来有情有趣。
2、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新鲜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那学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如《柳树醒了》一课,在指导朗读第二小节时,让学生演一演春雨,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声中给柳树洗洗澡,孩子们边唱边演,尽情地享受着小诗。再让学生来读读小诗,“小柳枝哟,软了。”轻柔、舒缓的语调将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在学习第一段,体验小路的美丽之后,教师引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美丽的小路却在人们眼前消失了,瞧,现在的小路变成了──(多媒体出示“苍蝇成群,垃圾成堆”的小路,在学生的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如果你走在这条小路上,你会说些什么呢?在这情感基础上,让学生读读课文,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说的“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等3句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表演,学生又怎会不乐学呢?
3、依托各类朗读评价,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阅读教学中,读要充分,读要有指导,读要有层次。指导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如,教师读学生评,学生读教师评,学生读学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的语言富于变化而且情趣化,可以巧妙结合课文内容赞赏或委婉地提示。如“是啊,小水珠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在感谢你呢!”(《荷叶圆圆》第二段)
三、自主读
在阅读实践中,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提高。同时,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阅读习惯也在逐步养成,好的或不好的。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行为倾向。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儿歌诵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外,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提倡亲子阅读。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我在班中设立了“阅读章”。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天读一点课外书,读给老师或家长听,一本书读完了,请他们写上看法,即可得到一枚“阅读章”。在每两周一次的“阅读展示赛”上,朗读自己读过的文章、故事,展示合格,即可得到一张“阅读证书”。对此,孩子们非常重视,甚至于有些孩子连课间十分中的时间也围着我要读书。相信更多的孩子会加入这自主阅读的行列,享受阅读的乐趣。
有乐趣才会喜欢,喜欢才会去读。我深信不疑。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点滴经验
臧远双
几十年来,我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认识能力低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以学生乐学为出发点,改革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积累了点滴经验。
一、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要从知识人才的培养转变到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改变传统的教法,把教与学两类活动真正组成共时多向、相互作用的有机体,使每个学生自觉、主动地活动,成为积极参与者和探索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方式。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抑扬顿挫,就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用低沉、悲痛的语气向学生讲解,配上哀乐。学生伴随着我的讲解渐入情境,课堂气氛显得庄严、肃穆。我用悲哀、缓慢的语气描绘当时的情景,再加上对一系列问题的讲解,有很多学生流泪了。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人们对亲人的爱戴、崇敬和留恋之情。
(二)巩固图画再现情况。
运用图画再现情境,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利用图画创设情境时,教师加以点拨。如教《三只白鹤》一文时,我在黑板上画这样两幅图:一幅是三只白鹤都记住了自己鱼的地方,分别是太阳下面、白云下面、柳树旁边;另一幅是第二天三只白鹤分别到白云下面、太
2.求同存异,培养学生的对比想象能力客观事物因其环境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同一种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或特征。语言文字训练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认识事物的特点及其规律,需要进行对比想象。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语言文字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品质。
3.合乎情理,培养学生的假设想象能力假设想象就是根据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想象未曾经历的情境或没有出现的结果等。这种想象比较顺应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人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假设想象的。读了《海底世界》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已描述的情景,进一步假想海底的其他景观,这又能激发学生的热爱海洋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树立从小认真学习,长大向海洋探宝的远大志向。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意识小学教材本身蕴涵着丰富的创造因素。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契机和空间,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意识地向学生寻找问题的角度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创新学习。首先,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或在知识的“怎么样”“为什么”以及在知识的“脉络”“体系上”去寻找,发现问题。其次,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我还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学生通过思考而得到新的认识,就包含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学生能积极独立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好问、敢疑的精神多加鼓励。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让小学生快乐阅读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 :兴趣 模仿 文学 汲取 方式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如何针对的教学实际情况,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阅读的兴趣
无论做什么事,兴趣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了兴趣,它会使一件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对阅读有了兴趣,也就有了一种求知的动力,学生就会主动读、积极思考、乐读,使得乐在其中。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觉得可以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又比较喜欢听故事,那么平时我们可以从课外的书籍摘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来展开讨论。如:选取《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大概告诉学生故事的内容,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到底兔子和小松鼠是怎样被狐狸骗呢?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会自己动手从书中去找答案,这样既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一举两得。
2、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比如,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诉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新华书店、让学生感受到书海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3、学生间进行交流展示。可以利用班会课进行“说新闻”“讲故事”活动,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通过讲感兴趣的新闻、故事,培养他们想去阅读的愿望。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欣赏一些美的文章,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就能因势利导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选择的交流方式。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表自己言论的自由氛围,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可以展开讨论,应该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个性插在上理想的翅膀,飞向光辉的彼岸。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有了各种各样的体验和收获,那么他们当然也就希望和别人交流,让别人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自己一起体验成功所带来的愉快,而要使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得到表述,就应该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交流方式。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为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当然,交流的方式也有很多,学生可以和同桌交流,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可以和老师交流,在体验与交流中,在观点和知识的相互碰撞中,学生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出了与目
标的差距,并且可以为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提供帮助,到最后就会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正会喜欢上喜欢阅读,热爱阅读,并且能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所以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应该让他们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自主地选择阅读资料,自主地选择阅读方式,学生的潜能会得到充分发挥,个性也会得到充分张扬,这时的学生是放松的,也是最真实的。
三、范读领路,模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模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例如,我曾听到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执教的《和田的维吾尔》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她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当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都鸦雀无声。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初步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像《十里长街送总理》。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课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位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注意,要选择写景状物的文章。如:教学《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范读重点段,学生闭眼,静静地感受,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从而达到一种境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四、扩大学生阅读量,让学生汲取大量的文学养分。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总量。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这类书本有《西游记》、《三国演义》、《安徒生童话集》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一些原始素材。到了三年级,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郭沫若、巴金等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级中开展一些相应的文学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内容自行设计。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点,让其慢慢接触一些中国现代和古代的文学名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为以后学生持续阅读打好基础。我们让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其汲取更多的文学养分,而不是去增加学生学习以外的负担,为此,我们必须得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1)要求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读书。由于小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使得他们辨别事非的能力有限,在要求阅读时,要加以正确引导。(2)让学生从开始读书便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都用一本专用的笔记本,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优美的修辞,好的用词。
五、汲取课外阅读营养。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让他们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
1、认真阅读,熟记于心。读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才能对读过的东
西有深刻的印象,才会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2、学做笔记,日积月累。课外阅读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到好文章,要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摘记下来,把读后的心得体会写下来。
课文是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但仅仅精读课文远远不能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所以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我注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语文程度又有趣味的阅读材料,使他们看得明白,读得有趣。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们增加了知识,拓展了视野,提高了人文素养。总之,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参考文献:
1、韩红霞、李智杰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2、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国教育培训网2010。
3、佚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2006。
2011.2.18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
【内容摘要】:现代语文是素质教育,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问,学有所获。【关键词】:素质教育 兴趣 闪光点 激励
现代语文是素质教育,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知识的启发者和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因而,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课堂的气氛。因为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反之,则沉闷、冷漠、消极。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课中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的一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导语
导语是把学生注意力从课外引到课内的先行者,是上好一堂课的先锋;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的关键。
1、用多媒体课件引入课文
多媒体课件具有超强的吸引力,能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到课堂上来。在学习《望天门山》古诗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放小船穿跃天门山的动画,配以波涛打击岸边的声音,使枯燥乏味的古诗教学变得形像生动。学生很快就被课件吸引住了,一下就融入到课文中去。
2、以趣开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去学,主动去学,进而爱上学习。以学生喜欢的事为引子,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如教学《玩出了名堂》一课时,我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欢玩什么?”学生一下就来了精神,纷纷举手回答,更有甚者跑到前面来抢答,再话题一转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 1
文中去了。
二、抓住学生思维闪光点,让学生得到肯定。
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肯定时,他心里就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兴趣。一次,在教学老舍先生的《猫》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入地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我出示了: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这样两个句子,让男女生各读一句,然后说说对这两个句子的体会,绝大多数的学生谈了文中“几朵小梅花”的妙处,当大家正说得起劲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位平时不爱发言的女生目光炯炯有神地望着我,似乎暗含着期待,我便让她来说说体会。她站起来说,“这个句子的语言十分朴素,把脏脚印说成是小梅花,从而形象地写出了猫的温柔可亲,以及表现了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我原以为她和其他同学一样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其实作为老师我也只能体会到这个层面上,但是当我让她坐下的时候她却有点犹豫说:“老师我还有一个想法。”我用带着鼓励的目光对她说:“好,大胆地说吧!”她似乎也有了点自信,“我认为这里把‘踩印’一词换成‘画’字,可能更形象生动。因为‘踩印’只是猫的无意识动作,而‘画’则是有意识行为,这样的话在老舍爷爷的眼中猫俨然就是一位小画家,似乎要给老舍爷爷的文章配上几幅美丽的插图。”简单的几句话令我又惊讶又欣喜,这是我——他的语文老师所想不到的,老舍先生可是语言大师啊,谁会去怀疑他文章中的不足!而她——我的学生却这样去想了,并且她的理由又是那么充分,想法又是那么独特新奇。我马上给予赞扬。随后的学习中,这位学生变得爱发言了,她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讲究提问的技巧。
提问是让学生深入学习的主要方法。每堂课都有提问。但怎样提才好却是难点。问题太难,学生望而生畏;问题太简单,学生又觉得没有意思。在教学中,我摸索出应先易后难,先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再提 2
一些难一点的问题。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发挥激励的作用。
表扬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是继续学习的加油站。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不忘对学生的表扬。记得有一次,我让一个后进生读课文,他读得很不好,一句话读得吞吞吐吐的,还错了几个字,同学都在笑。我说:”你比以前好多了,如果认真很快就会读好课文的。”并让同学们不要笑他。帮他把几个不认的字学习了,在中途我又抽他来读先读的那几句。这次好多了,不但字音读准了。还读出了感情。我及时表扬了他,过后我经常看到他在找同学教他认字,也敢于举手读课文了。
总之,一堂课学习气氛活跃,老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时时创新,处处留心,让学生能在课堂中学有所思,学有所问,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小学新课程标准》
2、《创新教程》
3、《教育心理学》
4、《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