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部:严惩新旧会计准则转换中的造假行为
财政部:严惩新旧会计准则转换中的造假行为 少数企业存在操纵利润、虚构交易等造假行为
郑晓波
发布单位:市经委 来源:证券时报
财政部日前发布第十四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公告称,新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正式实施以来,在上市公司以及率先执行准则的部分中央企业等单位得到全面贯彻执行,新旧会计准则实现了平稳过渡和顺利转换,企业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公允性明显增强,会计信息质量整体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确保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贯彻实施,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2007年财政部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并依法对违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处理处罚。
公告称,从检查情况看,虽然会计信息质量整体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但部分企业存在对准则理解有偏差、判断不准确、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少数企业存在违背准则操纵利润、虚构交易等严重会计造假行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随意调节收入成本粉饰业绩。如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从而在不同年度间调节利润,随意增减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调节折旧费用,对同一交易事项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确定公允价值,非法转回以前年度确认的减值损失等;二是利用关联方交易转移利润。如通过母公司豁免大额债务或者进行大额捐赠等手段,直接向上市公司输送利润,帮助上市公司扭亏为盈;三是通过虚构经济业务进行系统造假。有的上市公司与关联企业相串通,通过编造虚假合同等手段进行系统造假,虚构业务收入,导致财务报表虚盈实亏。
针对上述检查发现的问题,公告称,财政部、专员办和各地财政部门依法加大了处理处罚力度,严肃惩处会计审计违规行为,共对1092户企事业单位依法给予调账、补税、罚款等处理处罚,共查补税款10.7亿元、收缴罚款2152万元,对267名直接责任人予以罚款、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处罚,并将145户企事业单位移送有关主管部门和司法机关处理;共对215家会计师事务所作出了行政处罚,其中撤销22家、暂停执业51家、没收罚款37家、警告105家,并对498名注册会计师作出了行政处罚,其中吊销证书13人、暂停执业163人、警告322人。
第二篇:防止企业借新旧会计准则转换“钻空子”造假
2007年1月1日起,国内上市公司开始实施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新会计准则。目前上市公司2006年报审计已经开始,如何防止企业利用新旧会计准则转换之际造假操纵利润,成为财政部、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当前主抓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资本市场中,会计财务信息尤为投资者所重视。同旧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严格界定了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定义,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突出强调了资产负债表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些制度安排,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企业资产质量,充分揭示财务风险,正确衡量经营业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会计处理方法的新改变,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与以往相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某些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从而使企业利润在新的中发生较大变动。
“当前一项重点任务,是要防止企业利用新旧会计准则转换过程‘钻空子’造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表示,“要特别防范和坚决抵制极少数上市公司利用新旧准则转换之际操纵损益的行为。”
与旧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主要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债务重组方法”、“存货管理”及“公允价值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调整,这些改动将对上市公司的利润、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发生重要的影响。
以新会计准则引入的“公允价值”为例,“公允价值”计量在交易双方自愿达成的金额,更多地采用了市场化方法。不过,在实际运用当中,人为操纵因素容易干扰“公允价值”的实现。
财政部、证监会等政府监管部门目前已充分估计新旧会计准则衔接中出现的问题,要求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在过渡期间,规定上市公司应以重要性原则为基础,遵循谨慎性原则,对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重点问题予以充分关注,确保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证监会还特别规定,上市公司不得为了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调节各期利润;也不得出于不当动机,要求相关中介机构出具虚假鉴证报告。
对企业财务的真实性,会计师事务所负有重要的审计责任。为确保新旧准则顺利衔接、平稳过渡,注册会计师新的审计准则体系也将在2007年同步开始施行。财政部与有关监管部门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从2006年的年报审计开始,就要抓住重点,严格标准,以保证准则顺利的实施。
“中注协已颁布了具体的实施指南,对注会执业准则进行细化、深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陈毓圭说,指南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为基础,系统阐述了企业管理层财务舞弊的动机和风险因素,针对新形势下的财务舞弊特点,有针对性的提供了应对舞弊风险的技巧、方法和案例,为注册会计师发现舞弊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第三篇:新旧动能转换视频中的题
新旧动能转换视频中的题
一、1、新旧动能题
目前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在起势,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坚决把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抓到底,实现我省()。创新,持续,领先发展。
2、我们要牢固树立(),坚定(),做到(),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突出亮点特色,走准发展路子。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四个服从
3、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阶段,要加快建设(),培育()、形成()。高质量 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增长点 新动能
4、加快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
实现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提高我省经济创新力的重大平台、赢得我省区域竞争优势的强力抓手、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以上都包括
5、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是全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正确
7、无论“三核引领”还是“多点突破”,最终都要体现在协同发展上,这需要从机制、政策、措施上加强创新。(正确)
6、今明两年,有哪些体制机制创新要作为重点,尽快加以突破? 放管服 运行机制改革。
7、如何加快工作作风再转变? 一要把顶层设计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二要把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三要 把从严管理与有效激励有机结合起来。
二、1、中央的“三大攻坚战”包括哪些?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2、以下内容哪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高质量的供给、需求、配置。
3、中国的创新与美国差距在总量上。(错误)
三、1、集中决策、地方竞争优势体现了中央政府拥有什么样的领导思路? 前瞻、全局、战略性。
2、现代服务的创新资金占比比较低,融资难、贵的问题依然存在。(正确)
3、美国的贸易赤字包括哪些方面?军民经济失衡、财政收支失衡、产业结构失衡、内需结构失衡、虚实结构失衡。
四、1、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是()世界与()世界的结合。信息、物理
2、手工生产力、机器生产力、信息智能生产力。
3、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社会生产力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升级换代为形式的不断智能化规律。” 正确
4、“十三五”期间,全球经济呈现“新平庸”态势。正确
5、中国经济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转向创新驱动。正确
6、中国工业新旧动能转换要把握哪几个方面? 把握适应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产业制造智能体系为主导。
7、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态需求。正确
8、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是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客观要求建构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正确
9、()主导高效生态产业。人工智能。
五、1、智能制造是集自身于一体的一种新型生产模式。正确
2、抓住发展智能制造就等于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牛鼻子,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助推器。正确
3、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
4、山东装备制造业正在由三分之一迈向二分之一的台阶来迈进,对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正确
六、1、钱焕涛主任重点阐述了十九大精神,提出了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努力打造山东新工业的目标。正确
第四篇:会计论文 新旧准则中所得税会计的对比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7届会计(税务方向)专业毕业论文
所得税会计两种债务法的比较与应用思考试谈在新旧准则中所得税会计的对
比
摘要: 所得税会计是专门处理税法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影响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新所得税准则的颁布,彻底改变了现行所得税会计政策各异、实务处理混乱的状况,为统一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信息列报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我国所得税会计背景、所得税新旧会计准则方法的对比研究、会计实务处理及其对会计报表与会计信息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论述和初步探讨,以期对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实际应用有所裨益。
关键词: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不断得到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与所得税税法之间在收入、费用、利润确认和计量方面差异不断增加。为了协调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法规之间的差异,财政部在1994年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所得税会计开始逐渐采纳国际惯例。暂行规定明确了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费用,应在计算企业净利润前予以扣除。
一、新所得税准则出台的背景及其影响
我国会计制度中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着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所得税看作是企业的一项利润分配,并将其列示在利润分配表中;对国有企业要求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完全一致,基本上实行的是会计服从税法的原则。实际上企业无论采用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均不影响本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即会计上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对国家的税收都不会产生影响,不同方法的区别主要是计入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不同。在应付税款法下,对于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时间性差异不进行跨期分摊,计入当期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虽然确认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之间的差额,但是递延税款项目既不代表收款的权力,也不代表付款的义务,不能披露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纳税影响。损益表债务法由于对收益的认识不同,在计算程序上首先计算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交所得税的差额,倒挤出当期的递延所得税。鉴于以上原因,1996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取消了递延法和损益表债务法,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正是考虑到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可能对财务指标和会计信息的重大影响,为体现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反映和列示预付未来所得税形成的所得税资产和应付未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7届会计(税务方向)专业毕业论文
来所得税形成的负债,在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实践的成熟经验基础上,财政部适时出台了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统一规范我国所得税会计实务处理方法和信息披露。
二、新旧所得税准则的对比
1、从所得税会计计算所得税的来源看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引入了两个重要概念,即 “计税基础”和 “暂时性差异”,这也是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核心要点。将计税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额,赋予了真实内涵,即“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其来源于资产负债表,产生于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差,必然更加符合资产和负债的涵义,其所反映的纳税影响也与当前和今后的现金流量相关,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也更为有用,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亦更具有实际意义。
旧准则中的递延所得税借项或贷项,其来源于利润表,仅是会计利润乘以税率与应交所得税倒轧出的一种纯粹递延调节项目,既非资产,也非负债。实际上企业无论采用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均不影响本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即会计上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对国家的税收都不会产生影响,不同方法的区别主要是计入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不同。在应付税款法下,对于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时间性差异不进行跨期分摊,计入当期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2、从所得税会计差异的计算处理看
新准则暂时性差异是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新准则将其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前者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如权益法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计税差异;后者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减少,如资产减值准备和预提费用计税差异。
旧准则中递延税项或计税差异源于会计和税法对收入、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在口径上和时间上的不一致,即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二者之间的差异,旧准则将其分为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
3、从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核心内容看
新准则体现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表观”,不仅要求确认和计量计税差异对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的影响,而且还要求确认和计量其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影响(即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其会计处理相对要复杂得多。
旧准则是以收入费用为重心的旧准则“利润表观”截然不同。其会计处理上,目前普遍采用的应付税款法不确认二者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即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纳税影响会计法虽确认二者差异,但其差异影响额——递延所得税借(贷)项仅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7届会计(税务方向)专业毕业论文
是倒轧出的间调节项目,不能真实反映预付未来所得税形成的所得税资产和应付未来所得税形成的负债。
三、新所得税准则的颁布对企业的影响
新所得税准则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代了应付税款法等现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会对上市公司和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产生影响。原来是以应交税金的数额确定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现在要确认由于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当税率发生变化时,还要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新准则的实施,必然影响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并最终影响企业的净利润。
1、新准则下对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从应付税款法等简单方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旧转换中企业要按照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进行追溯调整,并将影响金额调整留存收益。
2、新准则下会给企业一个独立操纵的空间
由于新准则的刚刚实施,更加宽松的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允价值的广泛采用,都将给企业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确认与计量留下更大的操作空间,而这必将影响各期所得税费用,对企业净利润、每股收益、市盈率等重要财务指标产生深远影响。新旧准则过渡可能带来的影响,企业将资产减值、应提应摊费用损失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事项转嫁到2007,借机企业可以操纵利润。
3、新准则会加大企业的难度和核算成本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中增加了职业判断和信息披露方面的内容,如判断递延所得税资产可确认上限、判断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等,这些都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均会增加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难度,提高会计处理的成本。
四、新所得税准则下企业的应对措施
1、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程序
在财政部关于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下,企业应尽快适应新准则的要求,强化企业人员关于所得税会计的观念,努力改进会计核算流程,设立专职的所得税会计岗位。同时应建立规范的所得税会计核算需要的各种账簿,如辅助备查账簿、工作底稿等,正确计量和全面反映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计税基础;正确确定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状况。
2、增强会计人员专业水平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中增加了职业判断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内容,如判断递延所得税资产可确认上限、判断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等,这些都需要专业性的会计人员才能对其加以正确的处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7届会计(税务方向)专业毕业论文
因此加大了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的要求,在企业刚刚运行新准则的前提下,企业这方面的人才很是薄弱,如此有必要地要求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人员(包括会计人员和非会计人员)对新准则的学习和认识。
3、及时得到税务部门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在新准则下,要求我国所有的上市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但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条件有所差异,由此,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专门对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下所遇到的关于税收方面的问题加以进行了指导和监督,因此,需要我国企业应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正确处理企业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如实计量和全面反映企业的全部资产和负债项目。
4、调整新旧准则下产生的差异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在新旧会计准则的过渡期中,必然会产生会计核算差异,这时企业应按新准则的各项具体规定,根据企业具体的实际情况,得到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同意下,正确调整由此产生的差异,并对其加以处理。
五、结束语
目前,所得税会计是我国会计的一个薄弱环节,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会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相对独立的条件下,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日趋扩大。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所得税会计理论,尽可能地缩小我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及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使我国的所得税会计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本文从新准则的要求着手深入点出主题,可以得出新准则在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处理中,彻底改变了现行所得税会计政策各异、实务处理混乱的状况,统一了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信息列报。所得税会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存在的差异所致。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是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经济概念,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体现不同的要求。因此,同一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收益与按照国家税法计算的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故在计算所得税时,不可能直接以会计收益为依据,而要以所得税法规定对会计收益进行调整后,才能正确的计算出应税收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财会网.所得税会计的重大改革,2006 [2] 胡茂云.张 茹 《交通财会》,2007 [3]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7届会计(税务方向)专业毕业论文
[4]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第五篇:新旧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中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
新旧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中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
比较研究
华侨大学08会计学(夜大)林旭东
指导教师 吴立源
[摘要]本文分别介绍了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原准则将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统一计入当期损益,而新准则将企业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分别进行费用化和资本化。并对新旧准则会计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进行逐一分析。
[关键词]无形资产 研发费用 费用化 资本化
目 录
一:无形资产及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的含义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且为企业带来多少经济利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可辨认经济资源,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无形资产通常具有无实体性、长期性、不确定性和可辨认性等特点。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是企业开发新产品、改进旧产品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时发生的支出。具体来说主要包括:研究与开发过程中耗费的材料;所用设备的折旧;为研究与开发购置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研发人员工资、福利;委托其他单位或个人承担部分研究开发工作支付的费用等。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状态下,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开发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使得企业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精力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这些费用往往占企业经营支出的很大比重。因此,研究和开发费用的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报告的质量。下面就新旧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的处理做一分析。
二:新旧准则下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比较
我国2001年出台的《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三: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缺点
原准则将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暴露出其弊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符合收入费用配比原则。
如果无形资产开发成功,经济受益就是以后的多个会计期间,但如果研发支出费用化,那么以后的这些受益期间的费用就很小(只包括注册费等相关费用),而研发期间的受益很小,却需要承担巨大的研发支出,并且这些支出全部列为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违背了收入和费用在时间上的配比。
2.不能体现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要求企业的核算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而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结果导致在研发过程的当期虚减利润,研发成功后的会计期间又虚增利润,这样就不能反应企业的经营成果,不能体现真实性原则。
3.不符合一致性原则。
企业外购的专利、商标、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等支出全部计入无形资产,自己研究开发的只有在特定条件下资本化,同样的资产因其取得的渠道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不符合会计的一致性原则,使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可比性。
从会计行为来讲,费用化不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因为企业管理者的收入通常是同企业当期利润直接相关的,如果采用费用化,必然会使企业利润直接下降。
四:新准则下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2006 年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分别按本准则规定处理。研究费用依然是费用化处理;进入开发程序后,对开发过程中的费用如果符合相关条件,就可以资本化。
研究阶段的特点在于其属于探索性的过程,是为了进一步的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从已经进行的研究活动看,将来是否能够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形成无形资产等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此,企业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应予以费用化。
开发阶段相对研究阶段而言,应当是完成了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企业自行研究开发项目在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企业开发阶段发生的费用应予以资本化。
例:永大公司自行开发一项专利,在该专利研究过程中发生材料费、人工费等50万元。进入开发环节,发生各种开发费用8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的60万元),研发成功另支付注册费用35万元进行注册。
按新准则规定,该项专利权的入账成本为95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费用60万元+注册费用35万元),研究支出50万元及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费2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分录:
借:无形资产 950 000 管理费用 700 000 贷:银行存款、原材料等 1 650 000(注:按旧准则规定,该项无形资产的入账成本为35万元,其余研发支出130万元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五:新准则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合理性
新准则改革了旧准则中研究开发支出一律费用化的规定,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资本化。对比之下,新准则的这一规定具有以下各方面的合理性:
1、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开发费用本质上是资本化支出,具有明显的后效性。在开发经费投入后,其效果可能要经过数年才能体现出来。由于管理者的任期并不是永久性的,如果把开发经费支出作费用核算,该项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引起本期利润的下降。管理者不愿因为业绩下降而引起投资者的不满,也不想看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结果,于是就减少开发经费支出。这样短期利润数字可能比较好看,却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而资本化处理则会纠正这种倾向,并保持企业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2、开发费用资本化能更客观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开发支出为企业的投资者和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关于企业革新活动进展和成功可能性的信息,将开发费用加以资本化后作为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可以向投资者传递企业管理层对无形资产预期收益评估的信息。
3、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从近年来美国、日本、香港和等地股市看,类股票的市盈率普遍高于其他各类股票的市盈率,这说明“科技含量”已成为企业价值的组成部分。开发费用资本化会增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的动力,也就能更多地增加企业的价值。
4、开发费用资本化符合处理要求的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开发活动成功取得的回报数额巨大,回报期较长,而开发费用在开发期间往往金额较大,若一概作费用化处理,那么开发期间的利润相对就低;而开发成功后在该成果受益期间的利润不仅因没有分摊开发费用相对偏高,还会因成果产生效益而增加,这样一来开发期间和受益期间的收与费用就严重不配比。在开发成功后产生效益的期间,与收益配比的费用为零,就会核算的正确性和不同期间经营成果的可比性,不利于企业对不同期间经营业绩的评价。
5、开发费用资本化符合会计处理要求的真实性原则。企业的开发活动一般在总体上都能带来未来的经济机利益,这样将开发费用资本化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而如果对其直接费用化,报表的使用者就很难从会计报表中了解该公司拥有的高新技术的含金量,也无法了解企业在研发方面是否投入和投入多少。
6、开发费用资本化符合会计处理要求的一致性原则。20世纪70年代以前企业主要从科研机构购买科研创新成果,企业自身开展研发活动较少,在现有的会计体系中,对企业从外部购入的科研成果以专利权等形式将购买价格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价值,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如果对企业自行研发的项目却不分情况全部直接费用化,显然违背了会计处理的一致性原则,而开发费用资本化正好符合这一原则。
7、开发费用资本化符合会计处理要求的相关性原则。企业披露的信息在时空上要具有前瞻性,只有具有前瞻性才具有相关性。知识经济条件下,创造企业财富的主要因素不再单纯是财务资本,而主要依靠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投入。决定企业长期生存的不再是企业现有的盈利点,更主要是靠搞研究、开发与创新。研发能力与与创新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为了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一步的优势,企业在投产现有产品的同时,有可能已在进行若干个后续产品的开发和试投产。因此,信息使用者要求企业披露的信息不仅能够反映企业现有的财务状况,还应当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和创新能力,不如此,信息使用者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信息的有用性就无法实现。显然,在我国加入WTO的今天,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除了进行研究开发别无选择。可以预见我国企业的研发活动将会更加频繁,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对企业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而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实力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还能更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新准则对开发费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反应了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合理性。
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保持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往往积极致力于研究开发活动,这带来了研究开发活动的激增。在一个非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上,巨额的研究开发支出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进而影响到投资者的相关投资决策。然而旧准则将研发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由此向市场披露的会计信息给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分析高科技企业的价值带来了极大的误导。为此,新准则将研究开发费用予以费用化和资本化,正确地对企业研究开发支出进行恰当的估价和会计处理,借此正确评估企业的价值,引导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