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添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有序开展
新添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有序开展今年以来,新添镇坚持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采取各项措施,对一事一议工作早谋划、早准备、早部署。
新添镇机场村修建的宽4米、厚0.18米、长4450米的赵家湾社道路和叶家坪社道路硬化项目已竣工通行。项目资金来源于群众筹资筹劳、社会捐赠及财政奖补措施,总投资140多万元。这项惠民工程彻底改变了机场村的村容村貌,受益群众达2100多人。村民们原本认为不可能办成的事,通过“一事一议”办成了。大家称赞,这是村民齐心协力办成的一件大实事、大好事。
新添镇自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以来,按照“三不、三议、三自主”的原则,项目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大力宣传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重大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拥护。
截至目前,该镇10个村计划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2个,预算总投资500多万元,形成了政府补助、部门支持、社会捐助和群众筹资筹劳相结合的投入机制。
第二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已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而是通过开展“一事一议”的办法筹资筹劳解决。
但是在一些地方,农村“一事一议”还存在不少问题。
个别村干部独断专行,不按议事规则办事,只由少数人甚至个人说了算,随意收取和支付费用。有的村干部由于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导致村内的“一事一议”形成“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现象。此外,还有一些乡镇给村里下任务,按“一事一议”最高标准每人平均15元落实到每个农户,由乡镇统一收取、开支,严重违反了农村税费改革政策,使村级议事程序流于形式。
开展“一事一议”,必须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使用公开”的原则,在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时,应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2/3以上农户代表参加,所作决定要经到会人员的半数通过才能有效。为了防止“有事不议,无事乱议”等现象的发生,各级税改办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把政策关,加强对农村“一事一议”的监督和指导,并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规范议事程序,真正体现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
一、“一事一议”议事会进入议事程序的前提条件
1.有发起人
“一事一议”议事会的发起人即议事会的组织者,召开议事会必须有一名或多名发起人。如宜都市聂家河镇柑子园村第二组24户村民举行的一次“一事一议”议事会,会议的发起人是一名村民。在他的倡导下,两个小时议定了本组自来水工程建设的投工、投资、责任人等7件事,参会村民根据会议形成的决议,各户均等投资、投工,铺设管道1200m,建成了自己的供水工程,82名群众吃上了自来水。
议事会发起者的人数和身份在各地情况各异,有的议事会的发起人只有一个,有的是一人倡议,数人支持。发起人中有基层干部,也有群众。但无论发起人多少或身份如何,有一个以上的发起人是“一事一议”议事会进入议事程序的必备条件。
2.群众对所议事项要求强烈
群众有要求是“一事一议”议事会启动的动因。成功的议事会之所以群众参会踊跃,意见统一快,是因为群众对议题有强烈的要求。如前例中的村民多年受无水吃的困扰,对解决饮水困难非常关心,所以群众对这样的议事会积极响应,所有接到通知的农户都按时参加了会议。
3.议事会范围内群众直接受益
“一事一议”议事会的范围无论是大于或者小于行政区,只要属于受益范围,这个范围内的群众很容易形成共识。这是议事会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一事一议”议事会的原则
1.群众自愿
召开“一事一议”议事会,一般是发起人在发出通知时就向各农户说明:愿意参与的就到会,不愿参与的不强求,不加任何强制观点。群众知道不参加会议就不会受益,会仔细考虑发起人通知的内容,自己决定取舍。这种会议虽然属自愿参加,但大多数议事会召开时,被通知的对象会全部参加。
2.权利、义务一致
成功的“一事一议”议事会,参会村民都遵循“谁受益、谁负担”的权利、义务一致原则。这个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想受益就必须投工投资;另一方面,谁不投工、不投资,就不能受益。正是“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把意见一致的农户凝聚在一起,把持有不同意见的农户排开在外,这是意见很容易统一的重要原因。这个原则也并非使那些当初不同意参会的农户永远不能受益,只要他们同意缴纳议事会确定的投工投资份额,仍然可以加入到受益体中。
3.公平负担
在义务分摊方面,农户投入一般实行“按受益户均等”或“按受益人均等”分摊。有些地方因条件特殊,议事会上也作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特殊条款。
三、“一事一议”的基本特征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采用“一事一议”形式后,不仅议事会在召开的形式上与过去行政决定分配义务工的方式有区别,所议事项的内容也有自身的特点。
1.“一事一议”与行政决定在形式上的区别
(1)体现群众意见程度不同
“一事一议”是群众自愿做什么就做什么;而行政决定是以村、组等组织机构的意见为主。虽然村、组也代表着群众的意见,但“一事一议”的代表性表现得更直接。
(2)形成决议的方式不同
“一事一议”形成决议须在参加议事的全体受益群众中通过,而行政决定是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在多数群众中通过或在群众代表中通过即可。
(3)组织者不同
“一事一议”会议有基层干部组织的,也有普通群众发起的;而行政决定只能由行政组织作出。
2.“一事一议”议定事项的特点
(1)用工采用货币决算
“一事一议”中出现的“货币决算”与过去农村摊派义务工中出现的“以资代劳”在形式上虽然相似,都用货币表示人工的价值量,但它们在体现农民的意志方面有本质区别。
(2)小规模格局
“小规模”是指受益范围在村以内的小型建设项目。“一事一议”要遵循群众自愿原则,以群众直接受益为前提,如果规模太大,群众受益不均衡或受益不直接的程度也大,就难以形成统一意见。从调查情况看,成功的议事会讨论的议题多数是村以下的小型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小规模仍是其基本格局。
(3)工程权属共有
“一事一议”议事会对他们所建工程的权属一般都用这样的表述:建成的工程归投资的农户所有,各户份额均等。这一表述表明:这种财产属于共有财产。但村民对这种财产行使所有权的方式与村民对公共财产行使所有权的方式有三点不同。第一,所有权人有特定的对象,而一般公共财产的所有者没有特定对象,只要村民户口属于这个行政区,哪怕是新搬迁来的农户,都可以享受所有者的权利。第二,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份额可以转让。如农户搬迁时,可以将自己份额有偿转让他人。第三,具有排他性,即未投资的农户不能享受权利。但这种财产有一点与公共财产相似,即所占份额不能退出,因为使用中的财产不能分割。
(4)议定事项只具有一定约束性
一事一议”议定的事项也具有一定的约束性。但这种约束性不同于行政决定的约束性,它是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要靠受益群众互相信任、互相监督和限制受益来实现,不带惩罚性。而行政决定由于形成的机制不同,一般须采用行政、经济等一系列手段来维持正常实施,有些还带有一定的惩罚性。
(5)议事内容广泛
“一事一议”议定的事项不只是投工问题,它所涉及的事项包括建设项目的各个方面。成功的“一事一议”议事会所讨论的内容通常包括投工、投资、占地、原材料、工程负责人人选和建设管理等。但这种广泛性与行政决定的广泛性不同,它只限于基本建设项目所涉及的事项。而行政决定包括权限范围内所有的政治、经济与社会事务。
四、“一事一议”议事会的程序
“一事一议”议事会通常要经过如下程序。
①发起人从群众的意见中梳理出群众要求最强烈、范围最广、投资投工额度与当地村民承受能力相适应的议题。
②发起人到有一定影响力的村民中征求意见,听取这些人的意见和反映,以便在议事会上能首先获得这部分人的支持。
③发起人将需要交议事会讨论的事项(如建设内容、投工投资数额、工程建设负责人、建设时间、建设管理及建成后的工程运行管理等)整理成条,以备提交会议讨论时做到有条不紊。
④发起人将会议的目的、地点、时间、通知到各受益农户。
⑤议事会讨论的事项一般用“同意”或“不同意”表示各户意见。当议定的事项比较简单时,不用文字记载,靠村民相互之间的信任自觉执行。复杂的事项形成决议后参会人要签名确认,然后按决议执行。
这些程序完成后,将议定的事项交会议推荐的负责人执行。
五、几点启示
“一事一议”打破了一些传统观念,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应用这种形式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观念、工作方式和方法上必须做到与“一事一议”的特点和规律相适应。
①组织“一事一议”议事会,要树立按受益范围开展工作的新思维,不能把传统的按行政区域开展工作的模式作为固定模式。若按传统的以所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来召集“一事一议”会议,群众利益可能不完全一致,结果是议而不决,难于形成一致意见。
②“一事一议”议题,要从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中产生,不可强加主观意见。“一事一议”这种形式的出发点就是要尊重群众意见。因此,对“一事一议”的议题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那些多数人关心、受益范围大、群众要求强烈的事项,应当作为重要议题组织受益群众讨论。
③基层干部既要当好发起人角色,也要注重支持群众中自发产生的发起人。村、组干部本身就是群众推荐或选举出来的代表,应当率先介入“一事一议”议事会,积极地做好组织和发起工作。群众中自发产生的发起人也应当受到重视,他们提出的议题来源于群众,有很强的代表性,绝不能因他们是自发产生的就撒手不管,应当正确引导,对合理的议题应当积极支持。
④基层干部要主动帮助群众做好协调工作。“一事一议”议定的事项涉及的问题很多,有些工作并不是群众自己能解决的。如占地问题、跨行政区域的横向联系问题,必须靠干部去解决。干部要根据“一事一议”的基本特点,对议定事项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主动及时地进行协调解决。
⑤要善于对“一事一议”进行引导。政府支持和项目资金投入是对群众开展“一事一议”的重要支持。现实中,农民有许多想做的事因为投资太大而不能做。一旦有经济支持,可以迅速调动农民积极性,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所以,要善于把各项政府投入和项目支持与“一事一议”结合起来,应用这些有利因素去促进农民通过“一事一议”来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政府投入的资金也能为人民办更多的事。
综上所述,“一事一议”是组织农民投入农村小型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形式,它对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这种形式也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一事一议”目前还只应用到投资额度与农民投入水平相适应的小型工程。投资较大、规模较大的工程仍然要按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运作。
第三篇:马山乡“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有序开展
马山乡“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有序开展
今年以来,马山乡按照县统一安排,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马山乡“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实施方案,同时组织各乡直有关人员以及各村委支书、主任系统学习了项目实施流程,为确保“一事一议”项目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马山乡“一事一议”工作进展顺利,共有48个行政村,申报48个项目,其中:道路硬化31个,人畜饮水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4个,村容村貌治理2个。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马山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有关骨干人员成立工作组,对各村项目的可行性、合规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认真的审核。一方面积极主动的和县财政局衔接沟通,向县领导汇报目前我乡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工作进展情况和下一步打算;另一方面督促、指导各村有序开展项目建设,广泛宣传动员群众投资投劳,从而使我乡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工作得到全面展开。
1至6月份,马山乡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共确定西竹新村等13个行政村的13个项目。主要包括村内道路硬化、村文化活动中心、村容村貌等4个方面,项目计划总投资139万元,其中群众筹资155565元,受益人口达到1万余人。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极大的受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使得农民群众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中得到很大的实惠。目前,获批准的13个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建设,其中,西竹新村、六位村、兴旺村“一事一议”道路硬化工程已经竣工。
马山财政所2011年6月22日
第四篇: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规范有序
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规范有序
2010年,通城县被农业部确定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示范县。作为湖北省五个奖补示范县之一,今年以来,通城县综改办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实际,大胆实践,把进一步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密切干群关系、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狠抓“四个落实”,严把“三个环节”等措施,有效破解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的一些难题,全面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热情,推动了全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大发展。
一、形成工作合力,在强化领导上狠抓落实
自去年以来,我们把加强政策宣传、组织领导和组织调研作为关键和基础性工作来抓,注重在强化领导上抓落实,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一是提高思想共识。为统一干群思想,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县“四大家”领导专题听取了工作汇报,召开各乡镇党委书记、综改办主任、财政所所长、村支部书记参加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动员大会,县长亲自主持会议并安排、部署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各乡镇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深入村组广泛宣传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目的和意义。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委副书李甫平为组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刘明灯,副县长蔡琦为副组长,县综改办、县财政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综改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并成立了“一事一议”项目审查监督及验收工作专班。各乡镇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和财政所长具体抓的长效机制。
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利用各种方式,广泛宣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政策内容和配套措施等。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全县共开村民代表会、户主会1340次,举办培训班33期,办宣传栏156个,出动宣传车68辆,挂横幅306条,形成了“电视有影、宣传有栏,广播有声”的宣传格局,真正让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进村入户、人人皆知。
二、严把三个环节,在项目规范实施上狠抓落实 在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严把项目审核、资金管理、督查验收关口;严格程序,坚持标准,规范操作,确保一事一议项目高效实施。
一是严把项目审核关,规范了操作程序。“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以村为主组织实施,实行逐级申报、审批。按照“民主决策,筹补结合;量力而行,注重实效;逐步推进,统筹规划;规范管理,阳光操作”的原则,由各乡镇科学制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规划,建立项目库。需申请财政奖补资金的项目,经村民集体讨论通过后,由各乡镇 2
审核上报,经县减负办审核筹资筹劳计划,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后由项目议事主体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完成后,由县综改办组织县财政、减负办等相关部门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依据项目工程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合同、报账凭据、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出资人交款凭证、经公示群众认可的奖补资金明细表等拨付资金。2011年全县共有138个村申报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42个,县综改办、县减负办对每一个项目的项目效益、投资规模、建设标准、筹资筹劳额度的合理性、合规性进行了严格而细致的审核,共审批通过了完全符合条件的项目116个,总投资4187余万元,其中村民筹资筹劳总额1536万元,财政奖补资金768万元,村集体投入117万元,社会捐赠赞助资金140多万元,整合资金1560万元,其他投入70余万元,基本建立起“村民筹资一点,财政奖补一点,部门帮扶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共硬化道路58.4公里,其他路面47.5公里;兴修村内水渠97.7千米,塘堰水窖18处、28.9万立方米,排灌站4座,安全饮水管线41千米,其他小型水利设施22个;修建垃圾收集点90多个、979立方米,其他村内环卫设施121个;安装村内路灯368盏,其他村容美化亮化设施3个;修建村内公共活动场所2000平方米。一事一议的实施,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了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是严把资金管理关,确保了资金安全。为了确保资金
使用安全,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各乡镇建立健全了财务公开,县综改办制定了资金监管办法。加强了对财政奖补、村民筹资、部门帮扶、社会捐助和村集体投入等资金的管理,接受群众监督。在乡镇财政所设立资金专户与明细科目,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工程开工后,村提出拨款申请,经乡镇分管领导同意,由乡镇财政所根据工程进度划拨到村;验收合格后,县综改办依据项目工程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合同、报账凭据、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出资人交款凭证、经公示群众认可的奖补资金明细表等清算拨付奖补资金。同时建立健全了资金预算安排、先预拨后结算、资金整合、项目验收、退出机制等制度和办法。
三是严把督查验收关,保障了项目实施。2011年10月21日至25日,县项目审查监督及验收工作专班对全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进行了督查。采取查阅资料,实地察看,找乡镇、村干部座谈和暗访村民等多种方法,检查项目工程进展、工程质量、筹资酬劳等,了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运行情况。对竣工的项目先由村委会组织村民代表自验,自验合格后,村委会向县综改办提出验收申请,由县综改办、财政局、减负办和乡镇项目负责人组成小组进行全面复验,坚决杜绝套取奖补资金的行为。12月上旬,县项目审查监督及验收工作专班对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进行了验收,116个项目已全部竣工,验收合格,并及时并清算拨付财政奖补资金
891万,其中省级奖补资金579.15万元,县级配套奖补资金311.85万元。
三、建立四项制度,在监督检查上狠抓落实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一项创新型工作,为保证工作顺利有效实施,需要着重强化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民主议事机制。各村对公益事业建设严格做到按规定程序操作,成立了理事会,及时召开理事会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对公益事业建设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讨论确定一事一议、投工投劳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真正做到公益事业建设符合大多数农民的需要。
二是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根据公益事业建设的需要,我县将村级一事一议项目批复、资金拨付等文件及时上网公示,确保政策和资金的透明;各村也建立了财务公开制度,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内容、筹资筹劳的数量、奖补金额纳入到财务公开内容,并做到及时向村民公布。
三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会议记录、签字资料、施工合同、施工图纸、奖补项目申请表等相关原始材料及时归档备查,实行规范管理。同时,出台了《通城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各乡镇都建立了“一事一议”奖补项目档案和数据库,确保了硬件和软件资料安全完整。
四是建立村级公益事业管护制度。我县结合实际制定了《通城县村级一是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护制度》,对项目的管护,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一事一议”公益设施的所有权划归项目议事主体所有,由村级组织负责管理和养护。
四、破解三大难题,在了解民情民意上狠抓落实 两年多的探索,我们通过认真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积极实施一事一议项目带来的好处,有效破解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难题,推动了我县公益事业建设的大发展。
一是凝集民心,有效破解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公益事业建设热情不高的难题。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推动较为困难。镇村干部因“钱难收”、群众“工难调”,有畏难情绪。群众担心出钱多或办不好事,热情不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后,对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财政有奖补,筹资筹劳有政策标准。尤其是项目建设决策的过程充分尊重民意,发扬民主,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加之项目资金管理透明,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2011年,全县共审批了116个一事一议项目,还有150多项目在积极申报,出现了村、组争先恐后报项目、争项目,竞相加快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喜人局面。
二是多方投入,有效破解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税费改革后,因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所需资金相对短缺,农民一些要求最急迫、最直接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无法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后,我们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多方筹集资金,积极破解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推动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在全县今年实施的116个奖补项目中,其中村民筹资筹劳总额1536万元,财政奖补资金768万元,村集体投入117万元,社会捐赠赞助资金140多万元,整合资金1560万元,其他投入70余万元。同时,村级一事一议项目 的实施,有效刺激了农村对水泥、砂石、钢材等建筑材料的消费,据测算,全县116个核批奖补项目共拉动农村消费需求8000多万元。
三是拓宽思路,有效破解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覆盖面不广的难题。过去,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单一,建设内容主要集中在村级公路桥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饮水工程等方面,且奖补项目不得超过50%的覆盖面。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村组人口居住逐渐集中,村容村貌和农村环境问题又凸显出来,成为村民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而且村、组争先恐后报项目、争项目。2011年,我们解放思想,顺势而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覆盖面扩大到60%,并将村容村貌和农村环境治理等问题纳入“一事一议”项目奖补范围,让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惠及更多的群众。
工作建议:
一是要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省级奖补比例,缓解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压力。
二是尽快出台一事一议政奖补全覆盖的政策。我县遭受“6.10”洪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损毁严重,急需恢复。
三是一事一议工作繁琐、任务重,是否出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经费的文件,充分调动各级综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第五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总结报告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总结报告
2012年,我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村民生状况,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的“五覆盖”要求,以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支点,创新机制、规范运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夯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基础
为开展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财政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组,在县财政局设立领导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协调调度。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自上而下建立起由县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紧密协作,各乡镇负责落实,各项目村组织实施,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良好工作机制。为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根据全省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我县制定出台了《**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及资金管理办法》,及时召开了全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动员会,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一事一议奖补工作。县农经中心下发了《**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验收办法》、《**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护制度》等,对奖补工作的组织实施、目标要求以及财政奖补的对象、范围、资金管理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一事一议奖补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奖补工作的认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县奖补领导组办公室、组织人员多次深入全县10个乡镇、173个行政村,利用召开动员会、民主议事会和干部座谈会等方式全方位向乡村干部群众讲解“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县奖补办印刷大量宣传资料,大张旗鼓开展宣传工作,乡村两级也层层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一事一议奖补工作,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开辟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意义、内容和有关政策,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从而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齐抓共管、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良好局面。
二、严格程序,创新机制,确保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规范运行
为切实把一事一议奖补这件人民群众盼望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做到安排一件,干成一件,投资一项,见效一项,在奖补工作程序上我县坚持做到“六个严格”。
严格民主议事程序。议事是民主决策的核心,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第一关。为确保议事有章可循,我们从三个方面对议事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明确了议事主体和内容;明确了议事主体的权利,明确了议事的程序和时间。在奖补项目选择上,采取群众点题、大家决策、民主监督、敞门议事的办法,要求所议之事要符合大多数村民意愿,议事过程要坚持民主程序,筹资筹劳要符合国家政策,并得到村民的同意和认可,做到“大家事,大家提,大家议,大家定”。
严格项目审批程序。2012年全县共申报一事一议奖补126个项目,县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按照申报项目要求,对议事程序、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工程预算、筹资筹劳标准等进行严格审核,对符合规定的项目以文件形式进行批复。对不符合项目建设范围、违反议事程序、超出筹资筹劳标准的,及时提出意见并予以取消。
严格项目公示程序。按照《**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程公示制度》,所有一事一议项目均实行“一公开、两公示”。“一公开”就是全面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政策、标准、实施办法、奖补方案以及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两公示”:就是由村民委员会公示拟报批准立项的财政奖补项目,公示财政奖补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通过一公开、两公示,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确保了一事一议项目的公开、公平、公正。
严格监督检查程序。按照《**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程检查管理制度》要求,各项目村实施一事一议建设项目时,都聘请责任心强、群众信得过的村民代表,对工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县、乡奖补办经常深入项目单位督促检查工程实施情况,解决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严格资金拨付程序。县财政局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采用国库直接支付和乡级报帐制管理。项目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后,在确定的财政奖补额度内,出具规范有效的票据到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审核报账,各乡镇财政所填写《报账通知单》统一报财政局,财政局审核《报账通知单》,办理资金拨付手续。采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将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施工单位和原材料供应商。纳入项目整合的资金、通过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从而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实现了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
严格档案管理程序。按照《**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县财政局、各乡镇财政所建立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库。各乡镇、各行政村都制定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三年总体规划,从而为合理安排一事一议奖补项目提供了决策依据。县奖补办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行档案化管理,做到:内容完整、资料齐全。同时注重项目建成后的管护工作,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各项目村建立了管护制度,落实养护责任。
三、精心组织,严格把关,确保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为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有序健康进行,我们在精心组织过程中,特别注重严把五个关口。
严把奖补政策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农业部关于《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和《山西省村民一事一议筹劳管理办法》。遵循“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坚持“三个不突破”:即不突破农民筹资筹劳标准,不突破财政奖补项目内容,不突破财政补贴范围标准。做到不违背群众意愿,不强行下达筹资筹劳任务,不强行以资代劳,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倡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由于严格把握政策界限,全县没有一个项目村因筹资筹劳实施奖补项目而引发矛盾,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严把奖补标准关。按照“兼顾公平、分类奖补,重点倾斜,择优支持”的原则,在确定奖补额时,实行“普惠制”和“特惠制”相结合。对一般项目按照规定标准内筹资筹劳总额的50%以内比例实行普惠制奖补;对各乡镇筛选确定的工程较大、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项目实施后能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边远贫困村实行“特惠制”奖补。2012年经领导组研究对38个项目实行了“特惠制”。如:西陌镇夹沟村老池沟自然村地处山区,自然条件差,地广人稀、居民分散,村民吃水相当困难,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该村群众筹资捐款9230元,投劳700个,资金缺口15万元。县奖补领导组研究决定给予“特惠制”,经过该村群众两个月努力,修建了蓄水池,安装了输水管道,解决了老百姓的吃水困难问题。
严把工程验收关。为确保工程质量,我们建立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验收制度,制订出台了《**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验收办法》,明确规定:项目工程竣工后,先由项目法人单位组织村民代表自验,再报请乡镇项目管理办公室复验,最后由县一事一议奖补领导组办公室组织验收。验收内容包括项目建设内容、筹资筹劳情况、奖补资金使用、项目组织管理和管护制度等,通过实地访问村民、村民代表充分了解一事一议项目的群众知情情况、参与情况,真正做到严谨负责、公平公正。
严把资金整合关。县政府制定了《**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管理暂行办法》,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对各部门投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进行整合,通过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开展一事一议奖补工作,集中财力办大事,实现项目投入的整合互补,对接互补和联动互补。从而避免了项目交叉和重复投资的现象。2012年,全县已整合支农资金540万元,实现一事一议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发挥了资金应有效益。
严把资金使用关。为确保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我县制定了《一事一议项目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并对项目村负责人和乡村财务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规范了会计核算办法,确保村村建起“明白账”。要求将村民筹资、村集体投入资金、社会捐助资金、支农资金整合资金以及财政奖补资金等统一管理,专账核算。每笔开支需村民主理财组审核盖章,经村长签批后,才能到乡镇会计服务中心报账。同时,为防止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虚报、截留、套取、挪用等问题的发生,县减负办抽调专人对2010年财政奖补项目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根据审计结果并对奖补使用情况张榜公示,从而确保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安全。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2012年全县共有126个行政村申报并实施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占总村数的73%,项目总投资4331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1150万元,项目村集体和农民筹资445万元,吸收社会捐赠资金1009万元,整合支农专项资金540万元,群众投劳59万个。
共完成村内道路建设项目103个,修建道路417公里;村级水利设施建设项目5个;兴建人畜吃水项目7个;村内公共绿化项目5个;新建文化活动场所6个;受益人口达30万人。
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各级干部的作风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深得民心,给我们以更大的鼓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推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农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加快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