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名人传练习
《名人传》阅读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一)1.“„„我多祝福你能常在我的身旁!你的贝多芬真是可怜已极。得知道我的最高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当我们同在一起时,我已觉得许多病象,我瞒着,但从此越来越恶化„„还会痊愈吗?我当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治的。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免我心爱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我不得不在伤心的隐忍中找栖身!固然我曾发愿要超临这些祸害,但又如何可能?”
2.“君主与公卿尽可造就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勋章;但他们不可能造就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临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这般君侯贵胄应当感到我们的伟大。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我们远远里就已看见。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钮子,背着手,望最密的人丛中撞去。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鲁道尔夫对我脱帽;皇后先对我打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认得我的。为了好玩起见,我看着这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
3.“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1、以上片断选自国作家的名作
2、第一段是贝多芬写给友人阿芒达牧师的信。此时贝多芬正面临着对于音乐家来说是无法弥补的灾难,这个灾难是,除此之外,他还深刻地体会到了世界的和。
3、第二段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作者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4、品析第二段的划线句子。
5、结合第三段试分析贝多芬音乐的本质是什么?16、请你试给《名人传》另拟一个更能体现这部名著主题的题目。
7.你也许认为生活中应该充满了鲜花和欢乐,人生来不是为了吃苦的,但是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到磨难。人们常说苦难是最好的锻炼,读了《名人传》之后,你对生活中的磨难的看法是否有所改变?请结合阅读的心得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谈自己的体会。
(二)当欢乐的主题初次出现时,乐队忽然中止;出其不意地一片静默;这使歌唱的开始带着一种神秘与神明的气概。而这是不错的:这个主题的确是一个神明。
“欢乐”自天而降,包裹在非现实的宁静中间:
(1)它用柔和的气息抚慰着痛苦;而它溜滑到大病初愈的人的心坎中时,第一下的抚摩又是那么温柔,令人如贝多芬的那个朋友一样,禁不住因“看到他柔和的眼睛而为之下泪”。当主题接着过渡到人声上去时,先由低音表现,带着一种严肃而受压迫的情调。(2)慢慢地,“欢乐”抓住了生命。这是一种征服,一场对痛苦的斗争。然后是进行曲的节奏,浩浩荡荡的军队,男高音热烈急促的歌,在这些沸腾的乐章内,我们可以听到贝多芬的气息,他的呼吸,与他受着感应的呼喊的节奏,活现出他在田野间奔驰,作着他的乐曲,受着如醉如狂的激情鼓动,宛如大雷雨中的李尔老王。在战争的欢乐之后,是宗教的醉意;随后又是神圣的宴会,又是爱的兴奋。整个的人类向天张着手臂,大声疾呼着扑向“欢乐”,把它紧紧地搂在怀里。
1、文段中多次出现“欢乐”,在贝多芬的意念中“欢乐”指的是什么?
2、文中划线处(1)描写有什么特色?其作用是什么?
3、你如何理解划线处(2)“慢慢地,“欢乐”抓住了生命。这是一种征服,一场对痛苦的斗争。”的内涵?
(三)(一)一五0八年五月十日,宏伟的工程开始了。幽暗的年月,他一生中最暗淡的但也最崇高的年代!这是西斯廷的英雄,传奇式的米开朗基罗,他那伟大的形象应当永远被铭刻在人类的记忆之中。他在烦恼中受尽折磨。那时的信件表明,一重激愤绝望的情绪,并不能从他那神奇的构思想中获得满足: “我的精神处于极大的颓丧之中,整整一年我没拿到教皇的一分钱;我没向他提出任何要求,因为我的工作还没进展到一定的程度,似乎还不够资格索取报酬!”
(二)他就是当时那个充满偏见、激情和狂热的城市的居民。
当然,他对他的同胞们并不温柔体贴。他眼光开阔、志存高远,看不起他们那个艺术圈子,看不起他们矫揉造作的心态、平庸的写实、感伤的情调、病态的精雕细刻。他对他们毫不容情,但他爱他们。他不像达·芬奇那样用含笑的冷漠态度对自己的祖国。远离佛罗伦萨,他就会为思乡所苦。他一生竭尽全力想生活在佛罗伦萨,却往往不能如愿。在战争的悲惨年月,他曾想“既然活着的时候不能在那里,至少是死后也要回去 ”。
1、以上文字选自(国家)作家(人名)的作品《》。(3分)
2、如何理解“幽暗的岁月,他一生最暗淡的也最崇高的年代”中的“最暗淡”“ 最崇高”的含义?(3分)
3、文段
(二)中写了达.芬奇对待祖国的态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4、文段
(二)中可以看出米开朗基罗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四)A他是俄罗斯伟大的心魂,他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还是一个为许多人所爱戴的真诚的朋友。他的作品与他的生命紧紧联在一起,他的一生都在进行着紧张的探索。1882年他参加人口调查工作,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俄国大地上的满目疮痍,他哭喊着,挥动拳头说:“人们不能这样地生活!”他改变了自己的贵族生活,根绝一切享乐,自己去锯木、煮汤、缝靴子,要用自己额上流着的汗来换取面包,并终生与文明的罪恶和谎言对抗。他的妻子和家人不能理解托尔斯泰的这些行为,夫妇之间经常为此争吵。他后期的重要作品《复活》可以说是他艺术上的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也是最高的山峰。七十高龄的他以伟人的姿态注视着他的过去、他的世界,《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最真实的诗。
1900-1910间,他最主要的精力都消耗在社会问题的论战中,他反对谎言,反对暴力,抨击各种迷信。他的思想使他与家人之间的沟壑越来越深,1910年10月28日,82岁的他突然离家出走。11月20日清晨,这位世界文豪和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在阿斯塔波沃车站与世长辞。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人说:“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a)?”
B(b)在画上显得很年轻,似乎不到他的年纪,削瘦的,笔直的,高领使他的头颈僵直,一副睥睨一切和紧张的目光。狮子般的脸上,牙床紧咬,刻画着愤怒与苦恼的皱痕,但表现得最明显的性格是他的意志,早年拿破仑似的意志:“可惜我在战争里不像在音乐中那么内行!否则我将战败他!”。
巨人的巨著终于战胜了群众的庸俗。维也纳轻浮的风气,被它震撼了一刹那,这都城当时是完全在罗西尼与意大利歌剧的势力之下的。他颓丧忧郁之余,正想移居伦敦,到那边去演奏《第九交响曲》。像一八0九年一样,几个高贵的朋友又来求他不要离开祖国。他们说:“大家都悲哀地想到,正当外国音乐移植到我们的土地上,令人遗忘德国艺术的产物之时,我们的天才,在人类中占有那么崇高的地位的,竟默无一言。„„唯有在您身上,整个的民族期待着新生命,新光荣,不顾时下的风气而建立起真与美的新时代„„但愿您能 使我们的希望不久实现„„但愿靠了您的天才,将来的春天,对于我们,对于人类,加倍地繁荣!”这封慷慨陈词的信,证明他在德国的优秀阶级中所享有的声 望,不但是艺术方面的,而且是道德方面的。
他被这些言辞感动了,决意留下,一八二四年五月七日,在维也纳举行《D调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空前成功。情况之热烈,几乎含有暴动的性质。当他出场时,受到群众五次鼓掌欢迎;在此讲究礼节的国家,对于皇族的出场,习惯也只用三次的鼓掌礼。因此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交响曲引 起狂热的骚动。许多人哭起来。他在终场以后感动的晕去;大家把他抬到兴特勒家,他朦朦胧胧地和衣睡着,不饮不食,直到次日早上。可是胜利是暂时的,对他毫无盈利。音乐会不曾给他挣什么钱。物质生活的窘迫依然如故,他贫病交迫,孤独无依,可是战胜了:——战胜了人类的平庸,战胜了他自己的命运,战胜了他的痛苦。
“牺牲,永远把一切人生的愚昧为你的艺术去牺牲!艺术,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
5、两段节选文字选自名著《名人传》,作者是国的,其中a
是指(人名),b是指(人名).3分
6、从选文中概括出a和b的共同点,再联系整部名著说说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5分
7、请从语言品味的角度,分析划线句子的精彩之处。3分
《名人传》阅读指导
【作品主题】
1、《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国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从结构上看,三传看似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多侧面地去表现名人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之意志的不朽的艺术创造和用痛苦换取欢乐的崇高的艺术追求。
3、作者通过《名人传》告诉我们:悲惨命运不只降临于普通人,它同样也降临在伟人身上,享有盛名并不能使他们免除痛苦的考验。只有坚定自己的信仰,在患难中保持纯正,使患难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著名的批判人道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他的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代表小说 :《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
【故事介绍】
《贝多芬传》
贝多芬1770年12月17日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2年12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爱慕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米开朗琪罗传》
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尾声“死”。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出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琪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使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琪罗转入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琪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的地方找了出来,米开朗琪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琪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琪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终于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人物性格】
贝多芬:
对权贵:不畏权贵、刚直不阿的性格。
对疾病和人生:忧郁却直面人生,与苦难顽强搏斗的精神
对苦难的人们:隐忍自己的痛苦,却用他以痛苦换来的欢乐来安慰人们,给人们勇气和力量。
(2)托尔斯泰:
正直、真诚善良、关心人民疾苦。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米开朗琪罗:
优点:①一生艰苦奋斗,酷爱艺术。②善良,慷慨大度,分赠大量的钱财和作品给他人。③热爱祖国 缺点:①僻性偏执,②为了工作,他堕入绝对的孤独,③不肯把生活安排得更人性。
【作品特色】
1、《名人传》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
2、为了保证传记的真实性,罗曼·罗兰在写作中采用了大量的引文。
3、客观叙述之后进行抒情性的评论与赞美。
4、结构的内在一致性。
第二篇:《名人传》相关练习(附答案)
《名人传》相关练习
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1、(罗曼.罗兰)。
2、《名人传》叙述了()国音乐家()、()国画家和雕塑家()、()国作家()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德(贝多芬)、(意大利)(米开朗琪罗)、(俄)(列夫?托尔斯泰
3、《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在文学领域内一直被奉为经典,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其具有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罗曼?罗兰的()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
4、()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第九交响曲》)
5、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6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
答: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
7、在西方,提起著名的传记作家,人们首先举出的是古代希腊史学家布吕达克,著有《名人传》,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偶然翻阅此书,从中找到了可以帮助他忍受疾病痛苦并战胜痛苦的精神安慰。罗曼?罗兰由此得到启发,他计划编写一组大人物传记,以安慰和鼓励那些不幸的人们,使他们振作起来,和命运作斗争,从()和()的角度,改造社会。
(精神)和(道德)
8、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三部传记。其中,()(人名)饱受耳聋折磨。
(《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贝多芬)
9、请你根据《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阅读名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读《 》(名著名称),我了解到(内容):
示例:读《名人传》,我了解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但他却把苦难铸成了一支支欢快的乐曲,奉献给了世人。
10、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答案:示例: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地鼓掌欢迎。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11、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为音乐家()、雕塑家()、文学家()写的三部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这三人共同的特点是 :
[答案]:三人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
12、贝多芬在致艾尔多迪夫人的心中有两句话成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铭,它们是()。(“唯其痛苦,才有快乐”)。
13、有一座先知雕像,草图很早就画出来,但一直无人敢接手,米开朗琪罗成功的完成了这伟大的作品,它是()。(《大为》)。
14、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莎画室里的惟一作品是:()(《胜利者》)
15、《贝多芬传》还附有:()。
(医嘱、书信集、和思想集)。
16、“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这是对()的外貌描写。(托尔斯泰)
17、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有很敏锐的眼睛,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是对()的外貌描写。
(米开朗琪罗)
18、“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黄色的阔脸庞„„额头凸起、宽大„„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是对()的外貌描写。(贝多芬)
19、贝多芬第一首真正为革命而创作的音乐是()(《第五交响曲》)
20、托尔斯泰最喜欢的中国古代哲人是:()。(老子)。
第三篇:名人传
《〈名人传〉序》
教学目标
1、了解和领悟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2、联系实际,领略本文深远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和领略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的意图。
2、透彻理解文中意味隽永的语句。
教学方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让每个同学说说自己最崇拜的伟人的名字。于是,将出现许多伟人的名字:秦始皇、拿破仑、孔子、马克思、李白、曹雪芹、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注意区分伟人与明星)把这些名人分为四类:治国安邦的政治家,改造世界的思想家,塑造灵魂的文学家,造福人类的科学家。然后提醒同学们,至少还有一类名人非常值得大家崇拜,那就是追求完美的艺术家,像音乐家贝多芬、雕刻家与画家米开朗琪罗。
今天就来学习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序》。
预习检测:
1.罗曼·罗兰(1866-1944)国作家,音乐评论家。20世纪初,他写了几部名人传记:《传》、《传》)和
《传》,三传合称为《名人传》。罗曼·罗兰在写《名人传》的同时发表的长篇小说《》,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与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1915年,罗曼·罗兰被获得文学奖。
作者详细介绍: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
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悦的灵魂》。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名人传〉序》开头题记引用了贝多芬的一句名言:“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有什么作用?
答案
1.法 贝多芬 米开朗琪罗 托尔斯泰 约翰·克利斯朵夫诺贝尔
2.暗示文章的主题。不甘平庸的人都要担当患难,凡担当患难必须善良高尚。
正文阅读引导:
一、引言:在《〈名人传〉序》开头有一句贝多芬的名言:“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由此推知,《名人传》是一本什么书?
《名人传》应是一部诸多“不幸的遭难者”依靠良善心灵与高尚品格,战胜灾难过程的一本书
二、《〈名人传〉序》主要阐述了什么哲理?
明确:人生常遇患难,伟人产生于患难,形成于超人的奋斗;良善的心境、高尚的品格与顽强的毅力是进行超人奋斗的前提。
三、第一部分(1-3)写作《名人传》的时代要求——-应时代与斗争的需求,写《名人传》献给受难者。
1、作者认为,现实的欧洲是一个平庸的时代,“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
迷不醒”。作者这样评价欧洲,并不是指欧洲当时的工业水平、生活质量、科学、艺术成就等方面,而是特指作者界定的精神亡的“自由”。作者认为欧洲已经沉陷于“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的氛围中,功利主义的盛行已经“窒息”了欧洲的生命。人人追求功利,造就了一个平庸、沉重的时代,这是像作者这样崇尚精神、鄙视物欲的艺术家所不能容忍的,他已经感到“周围的空气多沉重”,无法呼吸。
再看看和自己一样“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生活是“一场无日无之的斗争”。斗争的对象是无形的:孤独、静寂、贫穷、日常的烦虑、沉重与愚蠢的劳作,耗尽了他们的精力,使他们再没有力量反抗平庸的生活、时代。更可悲的是,孤独的他们还“彼此隔离”着,因为世俗生活的拖累,使他们不可能过多地交往,“连对患难中的弟兄们一援手的安慰都没有,他们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他们只能依靠自己”。谁来援助他们,谁来安慰他们,谁来带领他们走出沉闷,摆脱平庸,得到光明和幸福?
时世需要英雄!
四、第二部分(4、5)呼唤英雄与英雄的定义,着重阐述英雄的伟大在于品格,人们从中汲取勇气。
即使平庸的时代,也有横空而出的英雄:毕加大佐和蒲尔民族说明英雄是不死的,是平庸所毁灭不了的。所以,作者期望:“让我们来摧毁时间的阻隔,使英雄的种族再生。”西方人认为上古时代是英雄的时代,上古的民族是英雄的种族。但是作者并不是抄袭这种通常的信念。他心目中的英雄,并不是古希腊智慧绝伦的思想圣哲,也不是古罗马开拓疆土的元老帝王。“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当时的欧洲,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辈出,但是作者把他们排除在英雄之外,因为他们的成就或业绩,无不与功利有关或只带来功利上的效应。“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英雄是能以“伟大的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苦难的人。
五、第三部分(6、7)英雄的作用,主要阐述“学习最伟大者贝多芬,鼓起生命的信仰”。这样的英雄,是与平庸的时代对立的。平庸时代的特点,就是以功利为追求,而丧失精神上的自由。真正的英雄,以仁慈的心怀,伟大的品格,映照出自私自利的卑下世风,使人们看到生命的伟大、丰满、幸福。
英雄往往生活在“长期的受难”中,“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正因为如此,才使他们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使他们的使命更崇高。人类的力量、勇气,都集中在他们身上,“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赋予世人精神的安慰和激励。
作者把英雄的“首席”赋予贝多芬,正因为他对时代的深刻批判和对英雄独特的见解。重点难点理解引导:
1、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与人们一般认识的英雄不同。
他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前者以智慧征服,后者靠武力统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他们以仁慈、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的苦难。在此,罗曼·罗兰认为只有以心灵使自己伟大的人,才是英雄。
人们通常以成功论英雄,罗曼·罗兰认为英雄与成功不相干,英雄主要“在于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2、第二段告诉我们,英雄是不甘平庸凡俗的人,他们的斗争总是艰难而又悲惨的。具体怎么艰难?怎么悲惨?
A他们的斗争无日无止,看不到头;B孤独寂寞,没有伙伴;C贫穷,缺少财力物力;D“沉重与愚蠢的劳作”;E没有希望,没有一点安慰。
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是“成为伟大”,而取得成就则是“显得伟大”。罗曼·罗兰的名人观与英雄观是,只有在患难中拥有伟大的心灵和伟大的品格,才能成为伟大的人。
3、理解“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时间会把他们一起摧毁。”
这句话还是紧扣作者给英雄所下的定义。伟大的人格最重要,是英雄必需的品质;而没有伟大品格的人,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受无知的人顶礼膜拜,满足他们功利的愿望。
4、理解“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
磨难使英雄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使他们的使命更崇高,更能影响大众,给大众带来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磨难”使他们成为“伟大”。
【
第四篇:名人传
《名人传》读后感
走进英雄,感受崇高!
二十世纪初,罗兰感到世风日趋颓废,使把变革实现的希望寄托于“英雄人物”的力量,先后写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等名人传记,一般称为名人传。在这些传记里,作者极力颂扬他们敢于正视黑暗现实、鞭挞腐朽社会、渴望自由,主持正义的精神;以造福人类为己任,为坚持真理和信仰,追求“真正的艺术”而受苦受难的钢铁般意志。
《名人传》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侧面的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所受的磨难,以及他们对无艰苦难的不懈抗争和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纵观三传,罗兰的英雄都要着共同的命运图式和方向:体现生的意志的艺术创造力和用痛苦换取的欢乐的追求。苦难对传主的折磨和传主对苦难的抗争是《名人传》的主要内容,二苦难在每个人身上有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
1802年贝多芬准备自杀。然而就是在直面死亡的时刻,慰藉心灵而伟大的英雄诞生了,这是以死来关照生,然后又 重新投入生的伟大抉择。“我要扼住生命的咽喉!”贝多芬由此奏出了最强烈的生命乐章。
贝多芬的痛苦是一种命运痛苦,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受难则来自内心。米开朗琪罗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天才,这股力量驱使这位雕塑家不断地行动、成功,但它又是一个忧郁、怯弱的人,拒绝成功,喜爱自虐。在传记中,罗兰也不加掩饰地向我们揭示出来米开朗琪罗对权贵的屈服,对战争的恐惧,对朋友的生死袖手不顾的性格特点。
面对这些人性的弱点,罗兰表示了他的理解与同情。他说“是在,他永远的心惊胆战并无可笑之处。我们应该可怜他的神经,他们老是使他成为恐怖的玩具;他虽然一直恐怖战斗,但他从不能征服它。„„况且他比别人更有理由恐惧,因为他更聪明。„„”这些弱点实际上就是米开朗琪罗心中的魔鬼,他一生都是在与这魔鬼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的过程中前行的。米开朗琪罗代表着人类另一种充满悲壮激情的苦难,人类在摆脱他与生俱来的劣根时,往往经历着反复且复杂的过程。结局是失败还是成功,这并不重要,生命原是源源不断澎湃激荡的洪流,英雄本色正是在不断地自我肯定、否定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米开朗琪罗通过这种方式将他自己雕刻成一个棱角分明的英雄。
托尔斯泰是罗曼·罗兰的启示者与引路人,在描绘托尔斯泰的生命长河是,罗兰怀着高山仰止的心情,更注意了语调的激情节制。但这一河流的涌动,也统一于作者所发现的托尔斯泰的心灵活动规律:对自我无休止的分析与否定,以及由此生成的精神痛苦和摆脱精神痛苦而遭受的精神磨难。
人生的际遇导致托尔斯泰决心放弃可耻的贵族生活,向简单朴实的农民生活回归,为受苦的人们呼吁,他背着沉重的十字架,不停地忏悔、苦修、奉献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都是艺术家,艺术在他们的手里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姿态”贝多芬的音乐就是他的生命;米开朗琪罗雕塑的成型、毁弃、残缺就是他心灵躁动的成功、毁败、残损;托尔斯泰的作品记录了他精神探索的全部变化。
正是艺术创造中生命的投入与燃烧,正是充满苦难的心灵在艺术作品中永不驻留的躁动,正是那种百折不挠的生存意志和将痛苦铸造成欢乐的生存勇气,使英雄们浑身闪烁着焚毁一切的腐朽、创造无限光明的激情。
他们的生命是一部又一部的悲剧,但英雄在他们走向悲剧性的毁灭的顶点时,才真正完成了英雄形象的塑造。在英雄奋斗的一生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毁灭,我们看到的是那不屈的精神、那承担痛苦的伟大勇气,正是在这种永不妥协的抗争中,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意义。
第五篇:名人传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十分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缺少了童年的欢乐。1792年12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爱慕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这给了他精神上巨大的折磨。从1806年5月贝多芬开始受到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悲惨的命运: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中他依然无休止的作曲,以他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对音乐十分轻浮的风气,也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出生于意大利,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琪罗从此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他的童年与贝多芬一样缺少快乐。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他的老师都为之嫉妒。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他人鼓动为教皇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他为了养活家人而不要命的工作,但是,米开朗琪罗的家人一点也不体谅他,把米开朗琪罗辛辛苦苦赚到的钱挥霍得一干二净。不仅如此米开朗琪罗的爱情也不太理想。1564年2月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在无尽的痛苦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出生于俄国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他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家庭而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51年4月底,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参军,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他创作出了《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但是,托尔斯泰的一生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贝多芬——一个耳聋的音乐家,一个被命运捉弄的人,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米开朗琪罗——个忧郁症患者,一个赋予岩石生命的工作狂,一个享受痛苦、舍弃欢乐的英雄;托尔斯泰——一个离家出走的老翁,一个打破生活的安宁以安抚良心的英雄。他们顽强拼搏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启示我们:人要勇于面对生活的不幸与苦难,不向困难痛苦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