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技术总工
职位标签: 农业技术指导(种植 园艺 花卉 农林)
职位职能: 农业技术总工
职位描述:
职位描述:
1、负责农业生产基地的技术指导与生产管理工作。
2、现场技术指导:负责生产基地作物栽培田间管理的技术实施工作-果树、花卉技术指导,修剪及植物病虫害防治;积极做好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3、负责园区内有机果蔬种植及温室大棚的日常管理工作;
4、进行相关农产品生产计划、措施落实、效果评定、标准化程序制定及实施等工作;并编写技术资料:
5、协助领导对用工、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实施内部检查;
6、、负责对种植工人进行技术指导与管理,并检查验收其工作成果;
7、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要求:
1、专科(含)以上学历,农业工程、园林设计、养殖相关专业毕业,具有园林设计、作物栽培、农业工程的实践经验优先。
2、具有一定的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的知识和工作经历。
3、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4、身体健康、综合素质较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5、熟悉办公自动化的各种软件的操作。
6、能吃苦耐劳,适应农业生产基地的生活环境。
职位职能: 农业养殖
职位概要:负责园区养殖的技术指导工作。
职责:
1、负责养殖基地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保证生产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2、制定政策和制度,建设和运行内部各项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计划顺利完成。
2、负责养殖技术数据的分析,并循序改进完善;
3、负责珍禽场舍免疫程序的制定
4、编制养殖或疾病手册;
5、、指导饲养员农场饲养管理,为其提供技术支持;
6、负责组织员工的培训工作,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
7、完成上级主管交待的其他工作事项;
技术研发
职位描述:
职位概要:负责农产品的深加工、新工艺的研发工作。
职责:
1、负责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产品、新工艺的研发;
2、参与产品品质情况的调查、分析、改进;
3、负责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工作标准与工艺的制定和和监察,参与产品品质改进工作;
4、负责由实验到生产全过程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参数的研究工作;
5、负责对生产或实验中的工艺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处理;
6、能把握产品的发展趋势,对产品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提出创新和改进研发思路;
7、对市场信息具有较强的感悟性,并融会贯通运用到饮料新产品开发方案中和产品概念设计中。
第二篇:农业技术
优质鲜食甘薯配套栽培技术
南方城市的农村一般都以种植水稻和红薯为主。为了提高产量,提供了栽培的技术。
甘薯营养丰富,养分平衡,营养价值不低于米、面,经保鲜贮藏可做到周年供应,近年来,随着对甘薯保健功能的研究和开发,国内外市场对优质鲜食甘薯需求不断增加,因此选用优质鲜食甘薯品种结合配套栽培技术生产优质鲜食甘薯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途径。
鲜食甘薯不仅要求外观好看,大小整齐,薯形较短,两端较钝,无条沟,芽眼浅,皮色鲜艳光滑,薯肉黄至红色或紫色,烤煮后,口感香、甜、糯、软,纤维少,适宜山东及周边地区种植的优质鲜食甘薯品种有:鲁薯8号、北京553号、冀薯4号、济薯16号、济薯5号、济薯18号等。
一、苗床育苗
苗床育苗是甘薯生产的重要环节,育苗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酿热物温床育苗,火炕育苗,电热温床育苗,冷床覆膜育苗。生产上应根据各地自然条件、耕地制度、育苗条件和育苗技术水平合理选用。
下面主要介绍酿热物温床育苗:
建床: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靠近水源的地方建床。床长应根据地形和薯苗需求量确定,宽度一般为1-1.5米,床坑深43厘米,底床呈两边深,中间略高的弧形,东西床向南边比北边略深一些,底部填大约25厘米深的湿酿热物,上覆8-10厘米厚的干净床土,酿热物床有两种,一种是斜坡式,全于接受阳光,北墙高于,采用南北
种薯选择:最好选择经过脱毒的种薯。排除前剔除有病害、虫斑,裂缝,破损的薯块,选留颜色鲜明,大小整齐,健全无病的种薯。
适时排种:排探时间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和适宜栽苗期合理安排,一般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时开始苗床排种,济南地区以3月中旬至4月初为宜。排种时分清种薯头尾,头部及皮色鲜艳的背面朝上,大小种薯分开排,种薯大式出苗稀的品种密排,种薯小或出苗多的品种可适当稀排,大薯出芽较慢,应排在苗床中部,小薯排在床温较低的四周,要求薯块顶部朝向一致,长薯斜排,短薯直排。保证上端整齐,以确保出苗齐,出苗匀,在种薯大小适宜的情况下,(排种密度:一般大田生产用苗床每平方米排种25公斤左右,高产田用苗床每平方米排种18公斤左右),排种过密,薯苗密集,苗子细弱,排种过稀,受光条件好,苗子粗壮,但对苗床的利用不经济,种薯排好后用50%多菌灵或50%托布津800倍液均匀喷洒在种薯上,上覆一层厚约3.3厘米的细土,然后浇透水,沿苗床用竹条扎一拱形架,上覆塑料薄膜,四周压土封严。加盖草帘,保温保湿。
苗床管理:要使种薯出苗早、足、壮,必须采用前期高温催芽,高温防病,中期平温长苗,后期低温炼苗的管理方法,抓好保温、保湿、通风等措施,以保证薯苗正常生长,出苗前主要是提温和保温,苗床温度应保持在25-35度,进行前期高温催芽,待太阳出来后揭去草帘晒床,以增加地温,下午4点前盖草帘保温,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如果床土过干,可在晴天中午适当浇水,以利出苗。
一种盘状制品
制作方法:
考核要点
一要细腻、光滑、软硬合适
二要层次鲜明、色泽均匀
三要馅料柔软、挞皮酥脆
层酥蛋挞的原料:
皮料:高筋粉 300克
中筋粉900克
清水800克
精盐10克
片状酥油1000克
改良剂10克
馅料:鸡蛋液250克
绵糖 185克
牛奶 300克
淀粉 10克
将牛奶倒入盆中进行加热,加入绵糖继续加热搅拌,煮开,将鸡蛋液倒入容器中用蛋抽搅散,倒入煮开的牛奶中搅拌均匀,再用筛子过滤,备用,将中筋粉倒入搅拌机内,加入高筋兴,改良剂、精盐,搅拌均匀,加入清水,继续搅拌,将面团搅至面筋扩展,关闭搅拌机,取出面团,将面团分成两份,在案台上撒上干面粉,将面团用手压平,再用走锤擀面长形面片,包入片状酥油,在压面机表面撒上干面粉。对面团进行擀压,压至0.5厘米厚,进行去边折叠,继续擀压,最后压至0.3厘米厚,去边,表面喷洒少许清水,再将面片卷成直径5厘米左右的圆柱形,用手将边压平,卷实。用保鲜膜包上,放入冷藏柜中,1小时左右即可,揭去保鲜膜,用裁纸刀切成1.5厘米厚的小圆柱,在案台上撒些干面粉,将小圆柱擀成面片,将面片放入蛋挞膜中,由上向下压实,将其余的面片做完,放入烤盘中,将挞汁倒入挞膜中,七分满即可,打开烤箱,把蛋拓挞放入烤箱中,烘烤温度设置为上火230摄氏度,下火195摄氏度,烘烤13分钟左右即可。打开烤箱,取出烤好的蛋挞,将蛋挞去膜,放入竹筐中,这样,层酥蛋挞就制作好了。
第三篇:农业技术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
农业技术 一. 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土地使用和育种),产中(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产后(动植物产品的贮藏加工)各环节的技术展开,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技术措施,并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这些技术的双刃性。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生产过程。2.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和主要技术措施。
3.了解技术对农业发展,尤其对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贡献。4.了解技术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5.理解生物学研究是农业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技术应用对农业和社会的影响。2.经理对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技术产生,演进的探究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农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3.理解如何协调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关系是农业技术应用于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4.体会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提高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解放劳动力等。5.体会资源与控制,优化与权衡在农业技术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农业技术学习的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产生对农业及农业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保护生态环境,营造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意识与动机。
课题:第一节
土地使用技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上的耕地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2.了解农作物间复套种等耕种技术及其增产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农膜覆盖技术的种类,优缺点。2.了解盐渍土及其改良技术。3.了解无土栽培的种类和基本概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对土地使用技术的认识,激发对其中一些技术作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2.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引入: 小组活动:观察两个分别装有土壤和沙子的两个花盆里进行播种,浇水,发芽情况。
提问:我们能够看到什么情况? 学生回答。
讲解:我们可以看到的情况:在同样的温度条件下,要使花盆保持一定的湿度,装土的花盆浇水的次数明显少于装沙子的花盆在保持一定的温湿度情况下,两个花盆里的种子都能正常发芽,但装土的花盆里的幼苗长势要好。由此说明,土壤在理化特性上有别于沙子,如土壤具有团粒结构,保温性和保水性较强等;土壤对植物生长既起到支撑作用,又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的大量营养物质,而沙子只能起到支撑作用。
教学流程:
一 世界领先的耕种技术
农作物间套复种能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增产作用为:
1.合理利用光能和土地
不同作物的高矮,株型,需光特性,生育期等各不相同,通过不同农作物的搭配,能合理利用光能和土地。
2.争取农时季节
根据作物生预期的差别采取错期播种法,错开不同作物吸肥吸水的高峰期,能减缓作物间的竞争,合理利用资源。3.用地养地相结合
不同作物根系的生长特点不同,对土壤,水分,养分,空气等的需求也不同,遗留在土壤中的残茬和分泌物也有差异,因此,根系深的作物与根系浅的搭配,可以培肥地力。
二 农膜覆盖栽培技术
在露地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季节,将透明的塑料薄膜直接覆盖在地面上(地面覆盖)或覆盖在支架上(大棚覆盖),创造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小气候环境,就是农膜覆盖栽培技术。
三 盐渍土改良技术
盐渍土:当土壤的表层或亚表层,一般厚度为20——30厘米的土层中可溶性盐类超过0.1%~0.2%或碱化度超过5%时,就属于盐渍土。
绝大多数分布在大气年降水量小于年蒸发量的半干旱,干旱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由于水是往低处流的,所以盐渍土往往发生在排水不畅的低洼地。
四 无土栽培技术
无土栽培方法又称水培法或营养液栽培法。优势: 1.产量高
我国采用无土栽培方式生产的番茄,黄瓜,每平方米产量都超过30千克,是土壤栽培的2~3倍。
2.不受地方限制 无土栽培不用土壤,可以在任何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地方发展。如:可以充分利用沙漠,戈壁,海岛等不毛之地。甚至在远洋轮船,冰天雪地的南北极,太空上都可以进行无土栽培。
3.产品质量好
无土栽培不仅脱离了易滋生病虫害的土壤,而且其生产环境较洁净,农药使用量小,能较好的改善产品的卫生品质。
4.节省水肥
一般生产条件下,无土栽培较土壤栽培节水60%以上。5.劳动强度小,省工省时
无土栽培脱离了土壤,无需中耕,翻地等作业,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
总结:谁着计算机技术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无土栽培生产正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总结:
我们要手机可靠的数据,重点放在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耕地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以及查找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上,学会写调查报告。
练习:看短片了解我国近二十年来当地农用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作业:写一份调查报告。板书:
第一节
土地使用技术
一 世界领先的耕种技术 1.合理利用光能和土地 2.争取农时季节 3.用地养地相结合 二 农膜覆盖栽培技术 三 盐渍土改良技术 四 无土栽培技术
无土栽培方法又称水培法或营养液栽培法。优势: 1.产量高 2.不受地方限制 3.产品质量好 4.节省水肥
5.劳动强度小,省工省时 课后记:
课题:第二节
育种技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育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知道目前生产上常用的育种方法,能够对育种技术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杂交育种技术及杂种优势,对杂种优势给农作物产量带来成倍增长有较深刻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转基因生物育种技术,对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过程:
引入:
观察:玉米,水稻,小麦,大豆4种作物种子的催芽实验。教师演示操作:先在水中充分侵泡种子;盖上湿润的纱布或棉花催芽,避光并保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催芽期间,一天翻动2——3次,保证透气和受热均匀;观察记录种子的发芽变化情况。
学生观察记录。
讲解:通过4种农作物种子发芽时间的对比,既玉米,大都发芽需要1——2天,水稻,小麦发芽需要2——3天,了解不同农作物在生产技术上的差别;了解种子萌发的动态过程,并感受种子的生命力;通过动手操作,对农业技术有所领悟,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种子是生命之源,培育优良的种子是农业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一 选择育种技术
这是最简便易行的常规育种方法,是靠生物体自身的变异型,选择其中最符合人类需要的变异,通过动植物的遗传性,将这些性状保留下来。
例:在同一块稻田里,有的水稻秧苗长势旺,抗稻瘟疫病的能力强,结的穗大,粒饱满。把这些水稻的种子保存下来,一年一年种下去,经过多次选择,就可得到抗病能力强,子粒饱满的水稻新品种。
二 杂交育种技术
这是动植物生产上最常用,最有效的育种方法。20世纪30年代起,杂交育种技术掀起了农业上一场震撼世界的“种子革命”。
科学家成功的吧杂交优势的理论应用于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谷物作物,培育出了琳琅满目的高产优质新品种,使全世界农产品产量增长了30%.三 生物育种技术
采用选择育种或杂交育种,要育成一个新品种,最少需要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
生物育种技术,也叫基因工程育种,克服了传统育种技术的不足。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转移,按照人类的意愿塑造动植物新品种。总结:
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的担忧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环境安全性问题,例如抗除草剂和抗病虫基因是否会创造出超级害虫和杂草。二是食品安全性问题,包括外源基因是否会整合进入人类基因中以及是否会引起人类的过敏反应等。
练习:看图分析。
作业:以实物为例做调查报告。板书:
第二节
育种技术
一 选择育种技术 二 杂交育种技术 三 生物育种技术 课后记:
课题:第四节
栽培和饲养技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及畜禽从出生到长大所需要的饲料管理技术,包括提供水和养料的技术,防病治病的技术以及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所使用的生产工具和大型农业机械等。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识别农作物肥料的性质,用途和效果,了解动物饲料的特性。
2.能够正确看待化肥和农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的同时,思考它们可能对人畜,环境造成的影响或危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了解工厂化农业的广阔发展前景。
教学过程:
引入:
实验:用花盆在室内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老师做实验,学生观察。
本实验采用3个花盆,1号花盆装土壤,2号和3号花盆都装锯末和沙子,播种后给1号和2号花盆浇水,3号花盆浇营养液。观察
学生观察回答。结论: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水和营养,土壤能提供给植物必须的营养物质;离开了土壤,植物所需要的营养就要靠其他来源提供了。
教学流程: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下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有极大帮助的生产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保证动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养护技术。
一 提供水和营养的技术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水分和营养。一直以来,化肥在农作物生产中都占据主角,在20世纪,化肥对粮食增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长期使用化肥对土壤结构及土壤本身养分的破坏是很严重的。
在农业生产中,节约用水,减少化肥的使用,增加有机肥和微生物肥的使用,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二 防止病虫草害
动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略,防病治病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
三 生产工具和机械
在农业中,生产工具和机械的使用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如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时间等,进而说明了这样的观点:农业的发展总是与生产工具的改造和农业机械的推陈出新相伴随,农业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既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总结:
本节课要学的技术都是一些对农业增产增收发挥巨大作用的技术,如化肥和农药的应用使粮食增产了40%~50%,水利灌溉技术使粮食增产了20%左右。
练习:看实物,图片和幻灯片
作业:设计一个养鸡场参观活动调查报告。板书:
第四节一 提供水和营养的技术 二 防止病虫草害 三 生产工具和机械 课后记:
栽培和饲养技术
课题:第四节 贮藏加工技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产品贮藏和加工技术是延长供应期,改变和改善产品风味的有效措施。
2.了解农产品采摘后发生了怎样的生理变化,贮藏和加工技术是如何通过改变这些生理变化而达到保鲜目的的。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农产品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的设施,功能和优缺点。2.能够列举农产品加工的方法,并指出这些方法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提出一些食品保鲜的技巧或建议。2.理解贮藏加工技术对于促进经济繁荣,提高生活质量,保障生活所需等方面的贡献。
教学过程:
引入:
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水果贮藏保鲜的试验。学生在家里就可以完成,观察水果保存的状态的不同。讲解:这是由于低温缺氧条件能起到抑制水果呼吸消耗的作用。教学流程:
农产品产后处理分两个技术环节。一 贮藏技术
农产品采摘后,最主要的生命活动是呼吸作用,贮藏就是通过降低温度,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方法来抑制农产品的呼吸活动,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1.低温贮藏技术
如:地窖贮藏,通风库贮藏和冷库贮藏。2.气调贮藏技术 如:薄膜封闭贮藏。
总结:这些技术还说明人类对贮藏技术的研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由简单的窖贮到自动化控温的冷库贮藏到气调结合冷藏的封闭贮藏,技术创新无处不在。
二 加工技术
农产品加工方法很多,如:干制,灌制,腌腊制等 总结:
在这里我们要了解一下粮食和蔬菜的贮藏原理及方法。粮食可以分为常规贮藏,低温贮藏,气调贮藏,化学贮藏等,而蔬菜可以分为常温贮藏,机械贮藏和气调贮藏三大类。
练习:学生自己看结构剖面图。作业:学制作果酱和酸奶。板书:
第四节 贮藏加工技术
一 贮藏技术 1.低温贮藏技术
如:地窖贮藏,通风库贮藏和冷库贮藏。2.气调贮藏技术 如:薄膜封闭贮藏。二 加工技术
农产品加工方法很多,如:干制,灌制,腌腊制等课后记:
第四篇:农业技术报告
南白庄初隶属于赵县前大章乡,距县城15公里,全村耕地面积亩,全村人口人,涉及农户户,是典型的粮食生产村,全村小麦套种玉米是主要种植形式。前些年,由于品种落后,退化严重,机械作业,技术管理不规范,尤其小麦品种混杂严重,粮食产量徘徊不前,为改变这一局面。
赵县农牧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年来一直在南白庄村抓小麦、玉米示范方,示范展示新品种、新技术,从2007年9月列为河北省小麦节水示范方,2008年9月列为全国粮食产量创建示范区,尤其我村从2008年1月起,承担实施了石家庄市科技局“南白庄村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课题后,以赵县农牧局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位技术依托,充分发挥示范方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进小麦、玉米新品种,改革种植形式,推广新的种植技术,以全村涉及面积、户为整体单位,全面推进,加速了农业新技术在我村应用推广,提高广大农民的种田水平好科技素质,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该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作了一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协调、增加推广力度,确保课题的顺利实施。我村承担项目后,一是成立以村支部、村主任张瑞林为组
长村班子为成员的课题领导实施小组,统一组织协调该课题的实施;二是成为一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吕志刚为组长,书记薛胜月为副组长,土肥、技术、质保站站长为成果的项目技术指
导小组,负责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方建设,技术培训,宣讲和落实;三是聘请石家庄市农科院院长、研究员郭进考,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研究员李月华为技术顾问,解决农业生产上的重大技术问题;四是通过课题补贴让农民得到实惠,通过新技术应用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食积极性和应用新技术的主动性。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全村统一布置,统一规划。在品种布
局上把规划图画在纸上,贴在墙上,农民按图纸领取种子;在田间管理上,利用村广播站、明白纸,统一行动,规范管理技术,管理时间,从而确保了课题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
二、加强示范方建设以及宣传培训与田间指导的产前、产
中服务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全村规划出350亩作为示范方建设用
地,把小麦、玉米新品种、新技术首先在示范方应用,进行示范展示,广大农民在身边就能看到,示范方内示范户通过自身的经验产量提高的事实介绍给周边农户,起到了二传手的作用,因此广大农民就易于接受和主动应用。例如,在08年推广小麦窄距等行种植上,全村组织了五台播种机,农民害怕不能套种玉米影响玉米产量抵触情绪很大,大多数不愿采用难道很大。到09年实行全密种植的小麦普遍亩增25到40公斤,玉米机械直播施肥一次完成苗全苗壮,玉米适当晚收,不但没有减产还增加了产量。最近几年农民对窄距等行种植已经认可,自觉采用。
宣传培训、田间指导服务是课题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措
施。三年来,小麦播前、小麦春管、玉米播前每年三次大型培训已成惯例,在三次培训中主要对广大农民进行种植技术配方施肥等较为系统的培训;小麦冬季管理、小麦吸浆虫防治、小麦“一喷综防”、玉米田间管理多采用明白纸、广播宣传、专家指导的方式进行宣传与指导服务,形成关键技术有人教,出现问题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做到了产前和产中全程服务。三年来,共举办大型培训班10次,印发明白纸3千余份,田间指导培训200余人次。
三、加快小麦新品种引进、繁育,和产后服务
小麦品种的混杂、退化,和禾本科田间杂草的蔓延也是影
响小麦稳产和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我村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配合,每年从石家庄市农科院、石家庄小麦新技术研究所、赵县农科所、赵县乡官原种场引进小麦原种,首先解决小麦纯度问题,在小麦原种价格上除赵县农牧局给予补贴外我村在课题中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农机具等补贴让农民的得到实惠,使农民花费低于一般普通小麦种子的价格用上了小麦原种,这样就加速了小麦新品种、小麦优种的推广进程和速度,在防治小麦混杂、提高田间整齐度,以及稳产高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禾本科杂草的防治、人工拔除也是我村采取的重要手
段。尤其繁种田更是动用大量劳动力进行人工去杂,并让种子繁
育单位严把质量关,合格的地块发放合格证。小麦收货后,严把收打、晾晒关,保证了小麦种子质量。充分和种子企业协作,按照合格证发放情况,组织人和车辆力争多调种子,大约高于商品小麦0.1元的价格,每年调出种子在30万公斤以上,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四、合作社加农户的模式和经济效益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如何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是摆在我村的重要问题。年,我村成立了南白庄村优优农村种植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把引进是新品种、测土配方肥等农资供应到户,通过合作社把各项补贴、优惠政策落实到户。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村探索的以上级科研部门,县农业
技术推广中心为技术支撑,以示范方建设为引导,以种植合作社为桥梁,实现了农业合作社加农户的良性循环模式,以此建立了农业专家和农民上下相通、直接服务到农户的村级农技推广体系,在该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课题实施以来,全村小麦亩产量达到600公斤,玉米亩产
量达到650公斤,实现了亩增小麦50公斤,玉米亩增50公斤的产量目标。在今年省农业厅组织的小麦实打实收中,示范户张瑞林小麦亩产公斤,示范户分别达到了公斤、公斤,打破了河北省小麦最高产量记录。全村三年来取得直接经济效益80余万元,并带动周边乡镇以及外县市进行观摩、交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五、课题实施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
存在问题:1.尽管字课题实施过程中,对小麦窄距等行种
植、玉米机械直播、测土配方施肥等多项农艺措施进行了示范和实际应用,但在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栽培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进一步探索与实践。2.合作社组织刚刚起步,在如何为广大农民进一步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壮大自身经济实力方面有待于发展。
改进意见:加大力度引进新的种植技术,增加我村粮食生
产后劲,多聘请省市县农业专家对我村农业生产进行长期规划,多进行培训指导,提高我村农民素质,促进我村粮食生产,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致富,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南白庄村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课题组
2012年2月6号
第五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简单三招,“治”出了新风新气象——铁炉白族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开展治庸问责小记
12月6日晚,铁炉集镇,华灯已初上。
“陈益生吧?你说的新栽茶苗长势问题我已经清楚了,原因是在前期最好只施磷肥,不施复合肥......”还在办公室加班的徐达钧正忙着为电话咨询的村民解决技术问题。
这是铁炉白族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开展治庸问责,心系服务对象,转变工作作风以来的一个普通夜晚。今年10月以来,该服务中心通过“三招”扎实推进治庸问责行动,力促工作作风大转变、办事效率大提升、服务质量大提高。
第一招:吃透精神。该中心组织职工多次收看杨安文书记在治庸问责推进会上的讲话,认真学习《鹤峰县治庸问责实施方案》、《铁炉白族乡“杀五风”、“治五病”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通过做笔录、写心得、相互交流探讨等方式,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吃透治庸问责活动精神,在思想上拔高层次。
第二招:健全制度。该中心根据县、乡治庸问责相关规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健全自身各项制度。12月2日,全乡召开治庸问责督办会,针对会上指出的部分乡直单位存在签到表不规范的现象,该中心第一时间重新设计签到薄,力求更全面更客观更合理,进一步规范考勤制度。在制度上保证治庸问责活动顺利开展。
第三招:严格执行。该服务中心严格执行《鹤峰县治庸问责实施方案》、《铁炉白族乡“杀五风”、“治五病”管理办法》相关内容,将治庸问责工作重点放在治理工作不落实、技术服务不到位、一催二接三不做指望的“庸、懒、散、软”不作为、不负责现象上,要求各职工以“十不准”来衡量自己日常行为。对于执行不到位的坚决予以相关处理,力保治庸问责活动不走样。
“就是这简单三招,转变了作风,提高了效率,拉近了我们与农民朋友之间的距离。”徐主任总结道:“这真的是治庸问责“治”出了了新风,“问”出了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