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技术教育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11:1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劳动技术教育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劳动技术教育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

第一篇:《关于劳动技术教育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

《关于劳动技术教育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

课题阶段性总结

新林区劳动技术教育学校

2007.1

2我校在2005年3月向省教育学会申请一般课题《关于劳动技术教育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本课题于2005年10月批准下来以后,课题负责人积极筹备,作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制定了“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教科研管理制度、课题组负责人职责、课题组工作职责、课题组成员职责、教科研组长岗位职责、实验教师岗位责任制、教科研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校本培训方案等。经过3个月的准备,于2006年5月12日正式开题,实验开始启动,召开了由区教育局、教师进修校领导参加的开题报告会,首先由课题研究小组组长宣读开题报告,使课题组成员明确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完成的时间等,然后校长讲话,要求教师明确本课题的意义和重要性,要认真进行课题研究的每一项工作,我校将本着“严格要求、规范管理、科学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朝着课题预定的目标健康的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劳动技术教育,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基础教育担负着奠定工程的重任,它擎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其中劳动技术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套劳动技术教育新的内容、方法及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方案的制定情况

本课题拟用三年时间完成(2006年5月——2008年7月)。本课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利用网络手段,采取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等开展研究工作。

1、实验的步骤

㈠ 实验的准备阶段(2006年5月——7月)

在这一阶段,收集和学习有关本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掌握有关的信息,进行实验的准备工作,选定实验课题、制定实验计划、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做好实验的宣传工作,落实实验的课题研究任务。在理论上、思想上,为“关于劳动技术教育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的研究作好充分的准备。

㈡实验的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8年6月)

课题组成员承担着实验研究的工作任务,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论述和儿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当前劳技教学的现状为背景,以社会、家庭、学校为反馈点,以学生劳技素养的培养为着眼点,通过比赛、访问、座谈会、个别面谈、问卷、测试等多种形式进行研究,选用相关的辅助用书,查阅文献,广泛收集资料,接触和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劳技教育思想,拓宽教育资源,积极进行实验,完成有关的系列体制,并根据实验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写出阶段性小节和研究论文。

㈢实验总结阶段(2008年6月——7月)

总结实验对我校的课程改革的推进作用,完成结题报告和相关材料的整理工作,形成实验报告上报有关部门。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子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劳动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编写出一套既突出区域性、地方性特色又突出劳技教育特点、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校本课程。(3)、初步形成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运行机制,建立劳技教育科学合理的学校课程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4)、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5)、中小学劳动

技术教育资源库的建设。(6)、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开发的目的、途径、方法和形式。(7)、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场地建设、设备配置类型及标准。

根据本学期所研究的内容各实验教师确定了自己所研究的子课题:(1)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途径、方法和形式。(2)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3)浅谈课程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4)教师在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5)劳动技术教育地方课程的开发。(6)劳动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7)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8)劳技课课程开发和利用(9)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与教师发展的研究。

(10)编写突出区域性、地方性及劳技教育特色的校本课。(11)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利用。(12)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课程理论研究。

3、研究课题保障措施

(1)、加强教师的培训,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2)、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课题顺利进行。

(3)、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后勤人员起辅助作用。

4、课题预期成果

(1)、阶段性总结、实验报告、研究论文。

(2)、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

(3)、以上七方面的研究成果。

三、课题进展初见成效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对劳动技术课程资源的基本理念有了更好的认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应该而且必须受到重视。从世界的角度看,凡是教育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也是很高的。在我国,长期以来课程资源被简单地理解为教材。诚然,教科书、参考书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主要课程资源,在纸质印刷时代,这种情况是适宜的,而且直到现在我们仍是将它们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正是这种情况,使得人们常常误以为教材就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订教材、编教材,而没有想到其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这种僵化观点的长期存在是导致我国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把教材当作惟一的课程资源以外,长期以来,我国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实施空间、资源内容等方面也十分落后。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看,主要是依靠少数的学科专家,并没有将广大的一线教师调动起来;从课程资源实施的空间看,仅仅将教学局限于班级课堂,使得班级课堂成为利用课程资源最重要的载体。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普遍缺少相应学科的专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及参观考察场所等,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科学技术等综合能力。从课程资源的内容看,偏重于知识特别是学科知识的开发,一忽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同时教材结构单一并且落后于时代,忽视了相应学科知识的新发展和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融合,这样的课程内容自然也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六项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课程资源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对与促进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价值,教科书以外的丰富的课程资源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社区、家庭中的各种课程资源。

2、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原省编《劳动》教材内容简单,不系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及本地资源情况,先后改编、选编、自编了《劳动》(小学4—6年级的五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劳动技术》(中学七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并建立了学校课程资源库。本学期又开发了《树叶粘贴画》《丝网花艺术制作》《树皮画》《锯末装饰画》《雪雕艺术》等校本课程,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实践操作中,不但加强劳动技能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在实践中得到培养与提高。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及时地指导点拔,使其正确地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以提高,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本课题拟用三年时间完成,在 2006年5月12日实验开始启动,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选定实验的子课题进行研究,并制定了实验计划,教导处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带领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论述和儿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当前劳技教学的现状为背景,以社会、家庭、学校为反馈点,以学生劳动技术素养的培养为着眼点,通过比赛、访问、座谈会、个别面谈、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选用相关的辅助资料,查阅文献,广泛收集资料,接触和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劳技教育思想,拓宽教育视野,汲取先进教育理念,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每月进行一次研讨,解决研究课题时遇到的困难。

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子课题研究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写出阶段性小结和有关子课题论文,每人开发编写两科与本专业有关的校本课程,充实学校的资源库。课题组负责人注意材料的积累,做到及时归档。

四、课题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校型小,许多好的资源无法付诸于实践,没有试验基地,花卉、菌类、蔬菜、园林等的培育无法实现,作品流失严重。期盼能尽快解决这些困难,否则好的资源都在闲置。

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及课题的指导性、实效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论坛,因为论坛是让思想与智慧碰撞,让实践与探索交融的有效途径。本学期拟每月开展一次论坛,每次有五位教师进行专题的研讨,研讨课题由教导处决定,如劳动技术教育目前现状、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教师课程开发意识、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的发展、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的发展等,进行思想交流、探讨问题,促进总结反思,自我提升,更让信息在交流中增值,促使整个团队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了解你我,相互启发,生成智慧。

每位教师每学期都确定一个子课题,首先教导处将先一步针对教师需求,搜集、提炼出一个有一般意义的研究课题,组织所有课题组成员成立课题研究共同体,及时通过网络研讨和成果展示形式,对教师进行系统化的现场引领和培训。整个子课题研究过程将在研究动态中完成。在经历过一轮子课题研究后,教师们再寻找身边的教学问题,形成研究子课题。各子课题组将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列出组内研究安排表,要做到: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研究的阶段汇报。每学期完成案例、教学设计、论文、阶段总结各一份。

第二篇:方案——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的发展。实践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 21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等育紧密相联,是教育不可取代的基本内容。由于社会、家庭、学校重文轻劳的思想在作祟,导致我们的学生劳动观念薄弱,劳动认识片面,劳动态度不正,劳动习惯差劣,劳动技能低下。综合实践教育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智力潜能深度的开发,对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对身心健康的养成,对真善美的追求等方面独特作用,迄今还没有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充分重视。特别是落实到教育教学上,从课程定位到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还远不能有效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几个教育科研“五年”规划中,国内一些学者在理论上进行了相关研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面对新世纪、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综合实践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提高的价值认识需要作出新回答。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拟重点研究怎样在立足校园课堂载体的基础上,开发和研究更为丰富实效的劳动技术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本课题预定研究我校1--6年级劳动学科的学生,开发资源,实施转化对策,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与实践意义

深入系统地研究劳动实践教育,促进基础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在课程改革和学习方式上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小学初中阶段,劳动实践教育从原来的学科课程,而被纳入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无论在学科地位上,还是在学时的分配上、知识的含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课程理念要求实践活动不允许有原来意义上的教材出现,不允许每个学习领域都编成教材。因此,劳动实践教育的发展,必须在教学内容取舍和选择上,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建立一种新的运行机制,使实践教育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目标 一工作目标

探索一套既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精神,又和我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实践教育资源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二学生素质目标

1.初步形成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态度;

2.初步学会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养成使用劳动工具、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3.初步学会运用综合实践实践所学知识去观察社会生活,能够在综合实践教育实践中开发智力、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三教师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课题的研究开展需要教师深刻理解综合实践教育工作的内涵,真 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具有良好的自身素养和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 需要教师理解综合实践教育所负载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教师具有观察、发现、应对、灵活深入地处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丰富性问题的能力。总之,教 师职业的专业性要求在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积极创造条件,对综合实践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和专业教法方面的定期培训和学习,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锻炼一批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

五、研究的内容

1、编写出一套既突出区域性、地方性特色,又突出综合实践教育特点,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

2、探索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校本教材编排模式;

3、初步形成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运行机制,建立综合实践教育科学合理的 学校课程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

六、研究对象

灵水中心小学1--6年级的学生。

七、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查阅有关文献材料,根据地区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的考察和学校综合实践教育的实际情况调查,开发和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用观察、测量 和统计分析的办法来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和有关数据,不断调整、完善研究 措施,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活动实效。

八、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3

1、查阅文献,广泛收集资料,接触和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综合实践教育思想,积极吸取各地研究成果。

2、组织部分教师系统学习有关小学综合实践教育理论,做好课题内成员的 分工工作。

3、调查研究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教育的现状,分析思考课题操作的可行性,制定研究方案,开题论证。

二实施阶段:2016.4-2016.12 系统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教育资源,逐步构建小学综合实践教育的评估机 制,完成有关的系列体制。并根据研究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写出阶段性小结和研究论文。

三总结阶段: 2017.1-2017.2 完成结题报告和相关材料的整理工作,撰写课题成果,请有关专家鉴定。

九、研究措施:

1.进一步解决好认识问题。

教师要树立新形势下现代教育思想体系和素质教育观念,以现代教学手段促进综合实践教育,以扎实的教学促进综合实践教改,以教改促进综合实践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思想认识的提高,开创我校综合实践教育的新局面。

2.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教育的基地建设。

我校要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充实校内外综合实践教育教育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教育实践的机会和条件。校应充实综合实践专用教室的设施建设,装备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一定科技含量 的教学设施,建立学校课堂小基地;加强校外基地合作,为综合实践教育提供规范的实践基地。

3.深化综合实践课教学改革。

教师要致力于综合实践教学研究,总结教学规律,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研 究提高学生综合实践学习效率的途径、方法,加强对学生现代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

4.健全对综合实践教育的督导评估机制。

把综合实践教育作为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综合实践教育督导评 估细则,并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教育、全面提高综合实践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第三篇: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安庄镇中心小学 张春华

一、课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等育紧密相联,是教育不可取代的基本内容。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重文轻劳的思想在作祟,升学指挥棒的负面影响,导致我们的学生劳动观念薄弱,劳动认识片面,劳动态度不正,劳动习惯差劣,劳动技能低下。综合实践教育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智力潜能深度的开发,对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对身心健康的养成,对真善美的追求等方面独特作用,迄今还没有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充分重视。特别是落实到教育教学上,从课程定位到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还远不能有效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几个教育科研“五年”规划中,国内一些学者在理论上进行了相关研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面对新世纪、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综合实践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提高的价值认识需要作出新回答。“科教兴国”,人才的基础在哪里?国家创新体系的人才资源的基础在哪里?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综合实践教育更不可缺位。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对于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促进基础教育为学生的全面

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在课程改革和学习方式上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小学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教育从原来的学科课程,而被纳入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无论在学科地位上,还是在学时的分配上、知识的含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课程理念要求综合实践活动不允许有原来意义上的教材出现,不允许每个学习领域都编成教材。因此,综合实践教育的发展,必须在教学内容取舍和选择上,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建立一种新的运行机制,使综合实践教育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的目标

㈠工作目标

探索一套既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精神,又和我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实践教育资源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

㈡学生素质目标

1.初步形成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态度;

2.初步学会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养成使用劳动工具、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3.初步学会运用综合实践实践所学知识去观察社会生活,能够在综合实践教育实践中开发智力、增强体质、陶冶情操。

㈢教师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课题的研究开展需要教师深刻理解综合实践教育工作的内涵,真

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具有良好的自身素养和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理解综合实践教育所负载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教师具有观察、发现、应对、灵活深入地处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丰富性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要求在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积极创造条件,对综合实践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和专业教法方面的定期培训和学习,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锻炼一批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

三、研究的内容

1、编写出一套既突出区域性、地方性特色,又突出综合实践教育特点,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

2、探索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校本教材编排模式;

3、初步形成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运行机制,建立综合实践教育科学合理的学校课程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㈠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查阅有关文献材料,根据地区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的考察和学校综合实践教育的实际情况调查,开发和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用观察、测量和统计分析的办法来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和有关数据,不断调整、完善研究措施,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活动实效。

㈡研究思路

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论述和儿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当前综合实践教学的现状为背景,以社会、家庭、学校为反馈点,以学生综合实践素养的培养

为着眼点,通过比赛、访问、座谈会、个别面谈、问卷、测试等多种形式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校本综合实践教育资源,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关心经济发展、会学习新技术,具有开创性的“现代人”。

五、研究的原则

⒈全体性原则:

面向全体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综合实践课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必须从综合实践教育的基础性、通用性出发,做到面向每一位学生,适应每一个孩子,使每位学生都能享有均等的动手、动脑、参与学习的机会,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2.全面性原则:

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学习必要的综合实践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又要注重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又健全的人格。3.基础性原则:

综合实践教育是一门使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工具课。教育资源的开发必须既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又要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工农业生产和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素质。4.活动性原则:

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坚持以学生自身实践为主的原则。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去实现理解、认识、探索、创造、交流和情感体验,在动作的内化过程中促进学生智力、技能、情感、个性的发展。

5.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教育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注意和其他学科教学的紧密联系和互相渗透,要因地、因校制宜,从实际出发,开发教学资源;要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6.主体性原则

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多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实验、动手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实践问题,激发他们探索真知的愿望和热情,使他们在掌握劳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创造性。

7、目的性原则

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设计,其外显活动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彻底消除无目的无意义的“花架子”活动,力求避免为活动而活动;要充分考虑到每次活动都是教育中所必需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8、因材施教原则

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必须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的特征和掌握知识量的多少,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类指导,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差异、特长差异、能力差异出发,因人制宜地加强个别指导。9.区域性原则

综合实践教育的内容,各地的情况是不同的,强调它的地方性特点或者区域性的特点,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我校得天独厚的综合实践教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我校的综合实践教育资源。

六、教育资源开发的设想: 1.建立实践基地,强化校本特色: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单纯地搞“纸上谈兵”、“黑板上种田”是无法完成学习内容的。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形成自己的能力。然而目前许多学校没有综合实践课专业教室,即使是好学校设立了综合实践课教室,但设备也不够学生使用,只能满教师的演示使用,更缺乏校外的实践基地。

劳动实践基地是综合实践教育中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开展课外生产实践活动以及德育的主要阵地之一。我们将着手创建“小农场、小苗圃、小果园、小饲养场、小鱼池、小工厂”等学生综合实践实践基地,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通过实践、观察、实验和尝试等活动,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和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2.课外科技活动,促进潜能开发:

要深化综合实践教育,确保综合实践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把综合实践教育和科技活动结合起来,把创造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综合实践教育中,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把综合实践教育和科技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教育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把学生源于生活和课本知识提出的奇思妙想在综合实践教育中去检验、去实践。通过植物种植活动、生物饲养活动、工艺制作活动、电子制作活动、航模制作活动、发明创造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科技教育的校园氛围,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广阔的学习背景。

3.科学选择内容,改进课堂教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确立综合实践课的主体地位,在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育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开展一些实用技术内容的教学。如组织学习一些当地农特产的栽培、嫁接、加工等知识;

开展一些乡土资料、环保等的调查活动;介绍一些简单的动植物栽养实用技术。还可开设一些现代科技知识讲座,凭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手头资料,给学生介绍当今世界的前沿科技信息,如“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等。4.校外公益劳动:

面向社会,每个学期组织几次校外公益劳动,如社区服务、打扫街道等公益劳动,让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用自己的双手美化周围的环境,服务身边的居民,将来更好的为社会服务。5.相关学科渗透:

小学科学学科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包含多种综合实践教育因素。生物学与农业生产、人类环境有着紧密的关联,它可以直接促进学生了解农牧业的知识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天文地理可以使学生获得家乡的自然气候、物产资源分布、交通网络以及利用和控制自然力的方法等知识;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是许多重要生产过程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综合实践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些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工农业生产的实际,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生产原理,理解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中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劳动兴趣。6.其他教育活动:

开展教室内务整理、洗衣服等生活自理比赛;举行篝火晚会、挑战自我等文体活动;长期聘请校外科技辅导员,定期举行农技知识讲座和实践活动指导,请当地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技术人员、致富能人来介绍本地的产业结构、经济形势和劳动力市场信息,带领学生带生产第一线,激发学生综合实践学习的兴趣,树立服务于社会的理想。

七、研究措施:

1.进一步解决好认识问题。

要像江泽民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把综合实践教育看作是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要途径。全校教师要树立新形势下现代教育思想体系和素质教育观念,以现代教学手段促进综合实践教育,以扎实的教学促进综合实践教改,以教改促进综合实践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思想认识的提高,开创我校综合实践教育的新局面。

2.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教育的基地建设。

我校要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充实校内外综合实践教育教育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教育实践的机会和条件。校内应充实综合实践专用教室的设施建设,装备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一定科技含量的教学设施,建立学校课堂小基地;加强校外基地建设,为综合实践教育提供规范的实践基地。

3.深化综合实践课教学改革。

教师要致力于综合实践教学研究,总结教学规律,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研究提高学生综合实践学习效率的途径、方法,加强对学生现代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4.健全对综合实践教育的督导评估机制。

把综合实践教育作为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综合实践教育督导评估细则,并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教育、全面提高综合实践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通过督导评估,大力表彰和奖励综合实践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坚决纠正不重视综合实践教育的现象和问题,扎扎实实地促进综合实践教育事业的不断健康发展。

八、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㈠准备阶段:2009.1-2009.5

1、查阅文献,广泛收集资料,接触和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综合实践教育思想,积极吸取各地研究成果。

2、组织部分教师系统学习有关小学综合实践教育理论,做好课题内成员的分工工作。

3、调查研究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教育的现状,分析思考课题操作的可行性,制定研究方案,开题论证。

㈡实施阶段:2009.6-2010.8 系统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教育资源,逐步构建小学综合实践教育的评估机制,完成有关的系列体制。并根据研究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写出阶段性小结和研究论文。

㈢总结阶段: 2010.8-2010.10 完成结题报告和相关材料的整理工作,撰写课题成果,请有关专家鉴定。

九、成果的形式

1、阶段性总结、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

2、学生综合实践素质提高的各项依据及有关数据;

3、其他有关材料。

十、课题组织结构

课题研究小 组:

组 长:张春华

成 员:

周文娟

赵德兵

张堂然

第四篇: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

周平儒

(四川省平昌中学教科室四川平昌636400)

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简介:

【发表论文编号:295,国级,国内范围发行, 山西师范大学主办,《英语周报·初中教师版》2005年11月16日第3版上刊登。】

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基本途径。第一,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与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第三,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馆、专用教室等的合理建设;第四,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第五,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第六,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除此之外,课程资源的开发还要根据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广开思路,发掘校内外的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学校教师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应该加以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运用。我们知道,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更为细节的部分。所以,教学活动的资源是微观层次的课程资源。与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相比,它更强调特定群体和情境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开发和利用这类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点。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研究青少年的普遍兴趣以及能给他们带来欢乐的种种活动,既有利于发现多姿多彩的奖励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和取得良好学业的信心,也可以启发教师打开记忆的宝库,从自己以往与学生交往的经验中挖掘出大量有益的参考资料。教学方式特别是学习方式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就学习动力而言,研究普通青少年的种种活动与兴趣,尤其是调查特定课程受教对象的兴趣和活动可以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安排课堂内外学习等诸多要素,帮助学生尽快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各门功课的选材都应该取舍得当,为此不但需要了解受教学生目前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兼顾他们之中的差异,设计大量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准备丰富的材料。因此,掌握学生现有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水平以利因材施教,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与材料,是各门功课选材的必要依据。比如,学生的水平难以整齐划一,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阅览室和其他阅读材料汇编就应该备有从不同层次介绍同厂主题的资料。同样向学生布置分组作业,也应因地制宜,从众多的方案和活动中选取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相当的项目指定他们去完成。各种练习材料,其具体的内容往往需要课程设计者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加以提取编排。循序渐进的原则非常重要,因为重复练习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智力活动的乐趣,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于智力生活的敏感性。

3.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为学生提供的反馈资料,特别是向学生指出学习中的差错并分析原因的反馈资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出课程学习中的难点。教师甚至可以自己尝试收集学生常犯错误的资料,设计和整理成各种特定技能和知识领域的核查表厂从而及时提供反馈资料。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安排课外实践应是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外有无机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一般说来,教师对校内环境及所在社区的某些方面都有所了解,应该加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至于学生平时的课外活动以及有些什么其他学以致用的机会,则恐怕要靠学生自己介绍,这时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否则,有些学生就可能因为不用而将学习内容忘记得一干二净,整个课程教学的成效就会受到损失;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学习远离生活而导致课程教学活动变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困难。

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很多技能都具有通用价值,将这些技能做一番调查整理,形成一个对于各门学科和多种课外情境都有参考价值的技能清单。至于态度、兴趣和接受能力等,虽然也有通则,但这方面的研究很难提供有益的通用标准素质清单。所以必须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作为课程组织成分之一的素质标准。

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教学工作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因而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与思考。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多样的来源——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和新手段,来源于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督导人员,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等。教师们要不断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做出不懈的努力。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和个人教学心得集锦夹、同事指导、他人帮助、同事建议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与策略;提高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教学水平。称职的教师都应该懂得如何去利用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各种资源,懂得在面对某种学习的需要时如何去追寻建立在研究或有效实践的基础上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既要能钻研教学,又要能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其他人分享。

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经验有许多方法和技巧,它们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广了。工作日志、录音带或录像带

以及个人教学心得集锦夹等自我总结的方法和策略,不仅可以使教师给自己的教学实况留下记录,也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发展路径作长期的跟踪,还可以对自己的进步作长期的分析进而找出有待进一步学习的地方。其他方法和技巧包括对初执教鞭的教师进行有组织安排的和无组织安排的同事观摩、研讨、辅导和帮助,教师还要有机会组织研究小组或者举行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加入各种专业活动网络等,从而更好地了解教学研究的动态,逐步使自己成为教学知识的生产源。

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和分享;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

第五篇:浅谈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心得体会

浅谈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心得体会

----巫山县龙溪中学 伍建军

历史的潮流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每件事物的传承和发扬都在不断的更新和转换,而我们的教育也是如此,从“夏商周”的“世袭制”至两汉的察举制和征辟制,到魏晋南北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再到清末的科举制,每一次教学改革的发展,都必然伴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的有效教学问题也不断凸现。当前,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教科书,只是教学的工具,绝不是唯一的资源。” 新教材是学本而不是教本,是教学的平台不是单纯的教科书,而是提供给教师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框架和师生在课内外实践、共同探究的导向。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好、用好的典范,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学生生活的环境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对于生物学。因为初中的生物学中好多的知识都贴近生活,这就需要看教师如何来将课本和生活相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了。

比如说,在教学细菌和真菌的时候,可以联系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一些病例来加以说明。如:猪的五号病,红眼病,痢疾,非典,艾滋病等等。在向学生介绍细胞膜的作用时,可以就学校校门的门卫为例,门卫只让学生和老师进入,而不允许社会上的闲杂人员进入,向学生进行讲解。在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的时候,可以就我们龙溪镇的华山村的煤厂对周围环境和居民所造成的影响加以说明。

其实对于农村中学的教育来说,身边的课程资源非常的丰富,特别是我们学校坐落在大宁河边上,可供我们利用的课程资源太多太多。

加以我们学校正在施行课改,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经过了思考,提出各具特色,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课堂里呈现着浓浓的学习气氛,如今我常常被学生们一个个彰显个性的精彩发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充满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满自信的展示所吸引,我和他们一起成长,一起快乐。

总之,“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优秀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

下载《关于劳动技术教育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劳动技术教育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语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高职英语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探索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唐诚 637131 【内容摘要】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

    班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张宇)

    班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初探 如皋市下原镇中心幼儿园 张宇 226543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的多元化使我们获得了更多的课程决策权。在大力提倡开设园本课程的形势下......

    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体育教师是教学资源的利用者,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开发者。如果体育教师能够充分挖掘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小结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小结 从2008年2月起,我在学校低年级中进行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小课题研究。经过初步探索,参与这一课题实验的教师无论是从理念的转变,行......

    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服务课堂教学

    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服务课堂教学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地理课程资源发展观,促进课程资源的更新与发展。使地理课程资源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都得到开发和利用,从而服......

    初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初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

    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浅说

    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浅说 摘 要:围绕“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个主旨,就小学体育课 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结合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从......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5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一、内容提要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把课程资源的资源要素发挖掘出来,真正为学校教育服务。我们应该积极拓展信息技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