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说课稿

时间:2019-05-15 11:0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说课稿》。

第一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首先,我要向各位评委老师道一声:“辛苦了!”,感谢你们对我们这些竞聘者的辛勤指导。我的名字叫徐伟威,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跨跃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3、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二、说教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顺利开展的保证,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外,我还把启发提问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德育渗透法等教学方法等有机结合,贯彻在整个教学

过程中。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本堂课我主张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探究法、交流与合作法进行有效地学习,做到既基于文本知识,又不局限于文本知识,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效果。

四、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为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这节课我准备从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故事导入,引发爱。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两个步骤进行教学:

1、讲故事,谈感受。

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孩子正从自己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试验,让这位母亲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力量,避免了惨祸,拯救了孩子。是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揭示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课题),我对学生们说:“这是一个发生在杭州的真实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体会爱。

这一个环节我同样安排了两个步骤:

1、自由读课文。在这一步骤中我提出了两个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读后你有何感想?

2、检查交流:

这一步骤我先让学生认读“谈何容易、平安无事、期待„„”等相关词语,并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再让学生回答问题: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读后你有何感想?

第三环节:研读课文,体会爱。

这一环节是课文的重难点,我安排了五个步骤进行教学:

1、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性。如:“小钱静静地躺在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得连红润起来。”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2、学习3-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划出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

(2)、有感情地练读你划记得语句或段落,说说理由。

(3)、学生交流体会。

(在这一过程中,随学生的回答,进行相机的指导,指导学生如情入境的反复朗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同时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用相同的方法自学第7自然段,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4、说写练习。

我对学生们说:“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那么,他会感激谁呢?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5、学完课文,谈谈你对课题理解。

第四环节:总结全文,畅谈爱。

1、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2、拓展延伸:说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体现爱心的人和事。

五、说设计理念和自我评价。

由于这篇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所以我的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尽力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优化课堂结构,拓展学生思维,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力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本的关系;整堂课我还特别注重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力求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六、结束语: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只要人人奉献一份爱,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附: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小钱脉台湾:青年 李博士

第二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一、说教材

《跨跃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谈何容易、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三、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法

1.创设情境法

2.体验教学法

3.读书指导法

五、说学法

1.读书入境法

2.联系生活法

3.讨论交流法

六、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故事导入,引发爱:

1.讲故事,谈感受。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孩子正从自己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试验,让这位母亲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力量,避免了惨祸,拯救了孩子。是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我们要学习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二)初读课文,体会爱:

1.自由读课文:

(1)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读后你有何感想?

2.检查交流:

(1)认读词语,说你能理解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谈何容易、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肉亲情紧扣文本理解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感悟课文内容)

(2)回答问题2

(三)研读课文,感悟爱:

1.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性。

如:“小钱静静地躺在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得连红润起来。”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2.学习3-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划出是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

(2)、有感情地练读你划记得语句或段落,说说理由。

(3)、学生交流体会。

(随学生的回答,进行相机的指导,指导学生如情入境的反复朗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从大地震刚过,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礼博士抽取骨髓使得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使得部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吉他人之所急得高尚医德。同时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第7自然段

4.说写练习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5.学完课文,谈谈你对课题理解。

(四)拓展延伸,畅谈爱:

1.组织讨论;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班机,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怎样?2.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让学生在欣赏《爱的奉献》中结束本堂课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延伸。)

第三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里寺小学昝洁琳

一、说教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在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

五、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经见到过哪些桥?(板书:桥)你们见过的桥真不少,可一定没见过这样的桥——生命桥吗?(板书:生命)对这样一座桥,你怎么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和生命有关的感人故事。

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深深令人感动。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明确学习目标。

(二)我会读: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查工具书或请教别人。检查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

(三)我会说: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随机板书:杭州 台湾 小钱 青年白血病捐骨髓

看着板书再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回归课题,体会“生命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指两岸同胞相互救助的爱。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体会生命桥的含义。

茫茫的海峡隔不断浓浓的血脉亲情,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播放《爱的奉献》)正如一首歌的歌词“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四)我会写:

快速学写生字,3分钟后比一比,看谁写的既正确又规范。各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书写。达到标准的加一分。

评价。

(五)小结:

在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除了小钱的等待,台湾青年在余震的威胁中冒着生命危险无私的奉献,还有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时文章结构的简缩,能体现作者的思路和课文重点,我的板书就是力求显示这些。它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总结全文,了解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挽救大陆青年小钱,这座连接大陆与台湾的生命桥,是用骨髓、爱心、血脉亲情连接起来的,凝结成一个爱的世界。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血脉亲情台湾

小钱爱心青年

第四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1

1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2情景说明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本组课文是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是更有意义,人生才更有幸福.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讲述了一个情致淳厚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想教材编写的意图不仅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认真感悟,学习台湾青年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及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从而进一步受到人性美的教育.

教学时:(一)用好教材,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深切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二)超越教材,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3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4.2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关心他人的教育。

)学时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学时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爱心架起生命桥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让学生走进文本。

师:(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请看,这是我国的宝岛台湾,这是我国大陆的杭州。这是台湾海峡。台湾和杭州相距大约有多远?被什么隔断?

生:(比画着)大约千里之遥。

生:被台湾海峡隔断。

师:你们的观察真仔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海峡两岸血脉亲情的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好吗?

(板书课题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什么是生命桥?

生:是怎样跨越海峡的?

二、自由诵读,感悟文本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并想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生带着问题认真地读课文约3分钟)

生:“生命桥”是指通过一定的措施给别人延续生命。

生:是靠血脉亲情跨越的。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大陆青年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救小钱的生命。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台湾青年在余震中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反复品读,体验文本

师:(激动地)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这是因为你们认真读书而获得的。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并与同学交流。(生自由读课文,作记号,写感受)

师:你们读书可真认真!现在咱们来交流一下感受。

生 :我觉得这句让我感动:“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含苞的花朵”给人是美的感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凋零”是“凋谢、零落”也就是说,这个18岁的青年小钱的生命就像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一样,但是还没有开放就要“凋零了”。

师:你认为这句应该读出怎样的感受?

生:应读出一种凄凉、伤感的语气。

师:小钱如果不得白血病,他可能在做些什么?

生:读书,学习。

师:是呀,小钱十分不幸,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找到了治疗的办法,你知道吗?

生:骨髓移植。

生:老师,这句的后半句应读出有一线希望的感情。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现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白血病也不是不治之症。课文中的“唯有”应重读,读出那种幸运的感情来。

师:你能将这句读给大家听听吗?(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小钱有希望吗?快速读课文,找出看到希望的句子。

(出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这句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找骨髓不容易。

生:从“辗转”这个词语可以感受到寻找合适骨髓的艰辛。

生:从“终于”一词表示出寻找到合适的轻松,给人如释重负的感觉。

师:你能将这句有感情地读出来吗?(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吗?

生:“幸运”要读得肯定,有力度。“辗转”要读出那种寻找的艰辛。“终于‘要带着感

动,带着希望的语气。

师:你体会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这句。

师: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师:“同一时刻”指的是什么时候?

生:是指9月22日早晨7时30分。

生:是指在这同一时刻,大陆青年静静躺在杭州市某医院的病床上,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花莲慈济医院的病床上。

师: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是在怎样得情况下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的?

生: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佘震中摇晃。

师:(播放地震录相)

师:就在这种情况下,李博士仍然坚定地走进手术室,情况会是怎样呢?请同学们默读

4…6自然段,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再和同学们汇报交流

师:请大家读后汇报交流

生: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亲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这句让我感动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家人是指和自己有血肉之亲,骨肉相连的人。

师:台湾青年连自己家人的安危都不顾了,可以感受到他把小钱看作了什么?

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师:白血病患者在骨髓移植前,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杀死体内的癌细胞,同时会破坏身体的抵抗力。如果在24小时内不移植骨髓,后果将不堪设想,此刻移植骨髓,就是和时间争夺生命。

师:大地震中,他躺在病床上,内心一定不平静,让我们用心贴近这位台湾朋友的心,听听他会想些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只要我的付出能延续大陆同胞的生命,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值得。

生:希望李博士能尽快地成功抽取骨髓,自己和医生及早脱离危险地段,也能尽早挽救大陆同胞的生命。

生:感受到爱的力量超越一切。

师:地震还未结束,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涓涓流出的是什么?

生:不仅仅是骨髓,更是爱心。

生:是海峡两岸人民那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师生配合读(播放〈〈爱的奉献〉〉)。

师:此时此刻,地震还未平息,大地震还在余震中摇晃,但是

生: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师:听外面房屋倒塌的声音,桥梁断裂的声音,但是

生: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看那人们四散逃窜,哭声喊声混作一片,更严重的地震随时都可能爆发,但是

生:李博士仍沉着地……涓涓地流出……

师:李博士带着刚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终于赶到了杭州。和当地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师:结果如何?人家感觉怎么样?

生:结果,小钱得救了。大家兴奋,感动。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和喜悦之情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生齐读)

师:现在谁能说说什么叫生命桥?

生:台湾和大陆之间虽然被台湾海峡间隔,但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的生命桥!

生: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息,世代相传。

师:带着这种感情再来齐读课题,现在体会到的“生命桥”与看到题目时的想法是否一致。

四、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师:小钱得救了,是海峡彼岸的骨肉同胞给了他新的生命。现在请你们想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小组合作交流。

生:感谢你和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我的生命!我将以你为榜样,关心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生:感谢您!是您的博大爱心,才使我的生命得以延续,我必将你的爱心发扬光大!

……

师:从这个感人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生命有限,爱心无限,让我们在感受别人给予我们爱的同时,也学会关爱他人,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并将这份爱心扩大到社会每个成员身上,整个世界才会充满爱。同学们,近日得我校刘大东同学正经历着不幸,患有严重的肾炎,请你们以少先队大队部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共同帮助他,同时也使我们的心灵更加灿烂吧!

播放《让世界充满爱》乐曲。

教学反思

一、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课件《中国地图》创设了学习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愉悦地走进文本。课件《地震录相》能让学生感悟到台湾青年及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一心为了海峡彼岸的大陆青年小钱的高尚品质;师生配合读时播放的《爱的奉献》乐曲,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景的朗读及将地震危机仍旧存在的紧张与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从容镇定进行对比朗读,配上音乐渲染,给一种情感流淌的氛围。能与作者,文本产生情感共鸣。而在拓展延伸要求学生写倡议书时播放《让世界充满爱》乐曲。目的是学生在感情人间真情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思考关爱他人的态度与行为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教学过程,能够以读为本,学生在读中领悟并引导学生用心贴近这位此时此刻躺在病床上的台湾青年的心,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与文本、对话交流,教师尊重学生独特感受,边毒边悟,形成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张扬了个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借用文本这个例子,通过想象小钱有朝一日遇到台湾青年想说些什么的小练笔,让学生知恩必报并扩大到社会每个成员身上和针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让他们的少先队大队部的名义发出倡议,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又超越了文本,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关爱他人,让自己的爱心与付出构成社会和谐的主旋。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课文讲述是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小钱这样的一个感人的故事。课文用动情的语调,描绘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一家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于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里。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就是以两个两景来切割,今天执教的是第二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等医护人员在余震中抽取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由此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知识与技能: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朗读品味法、圈划批注法、重点词句品析法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理解课题“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三、说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四、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劳累奔波,从中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学法:通过认真的读和想像,能够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六、说教学环节设计

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1、质疑导入,提示课题;

2、检查预习,自学生字词;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环节:上课伊始,我以“桥”为话题,引出课题,引导质疑,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直接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看老师板书课题。”“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此刻学生纷纷举手质疑:“生命桥指的是什么?”“海峡指什么?”“生命桥怎么跨越海峡?”我适时评价激励。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本文课题高度概括了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课题,提出疑问,有利于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从而尽快地走进文本。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自学生字词,这一环节我就不多介绍了。

第三环节:初读课文,感知爱的故事

这一环节我首先出示自学提示:

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语句,理解词语

二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出示地图帮助学生了解“海峡”;引导学生交流资料理解“白血病”、“骨髓”、“骨髓移植”;通过联系上下文与想象文章空白的方法理解“辗转”“寻找骨髓的过程中,小钱的家人可能去过哪些地方?”是呀,这么一个艰难的寻找过程就叫做辗转。从而体会到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为后文更好的理解李博士与台湾青年的高尚品质做好铺垫。(完成教学目标1)

理解词语后我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并相机板书(小钱、台湾青年、李博士)。

因为中年级是概括能力训练的关键年段,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认识,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上是我对《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一课时的说课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提出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3

课文讲述是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小钱这样的一个感人的故事。课文用动情的语调,描绘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一家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于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花莲的慈济医院里。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青年的骨髓。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就是以两个两景来切割,今天执教的是第二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台*青年和李博士等医护人员在余震中抽取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由此体会李博士和台*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基本设计思路:

一、沟通课堂内外,拓展文本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四年级的同学而言,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地震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缺乏具体直观的感受。因此,教师就有意识地补充地震时房倒屋塌,人员伤亡的课外资料,旨在充分利用这些语文学习的资源,引导学生在大语文的背景下学习语文,那一幅幅悲惨的画面,一个个具体可感的数据,激荡着学生的心灵,学生对台*青年和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伤员有更深刻的体会。又如:结合“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一句的理解,补充李博士当天的工作时间表,请同学们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将抽象的语言化为一连串具体的数据呈现的学生面前,学生对于李博士和医护人员不辞辛劳有了更直接的感受。

二、注重语言感悟,引导个性化阅读。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有专家说:小学语文归根到底还是姓“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感悟文本语言,从具体的语言中体会在余震中抽取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同一样的文本,学生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同学感受到工作的紧张,有的同学感受到情况的危急,有的同学则油然而生对台*青年和李博士的敬佩之情……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不同,他们感悟到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教师对于同学们的不同感悟都给以积极的肯定,并引导他们用朗读表达自己感悟到的内容。教师不一刀切,不搞标准答案,不以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替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注重学生的独立发挥,读出每个同学鲜明的个性,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三、挖掘文本空白,注重读写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这就是说,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学生既要对语言材料有所感悟,产生感情的共鸣,受到情感的熏陶,也要加强语言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在引导学生理解台*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为小钱捐献骨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利用文本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台*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内心却极不平静,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动笔写一写。学生感动于青年博大的爱心,写道:爸爸妈妈,不是我不担心你们的安危,实在是我没有办法来看你们。如果我现在不给小钱捐骨髓,他就会有生命危险,等做好手术,我一定马上回来,请你们保重!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跨跃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运用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谈何容易、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三、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故事导入,引发爱:

1、讲故事,谈感受。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孩子正从自己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试验,让这位母亲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力量,避免了惨祸,拯救了孩子。是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我们要学习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二)初读课文,体会爱:

1、自由读课文:

(1)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读后你有何感想?

2、检查交流:

(1)认读词语,说你能理解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谈何容易、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肉亲情

(紧扣文本理解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感悟课文内容)

(2)回答问题2

(三)研读课文,感悟爱:

1、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性。

如:小钱静静地躺在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得连红润起来。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2、学习3-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划出是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

(2)、有感情地练读你划记得语句或段落,说说理由。

(3)、学生交流体会。

(随学生的回答,进行相机的指导,指导学生如情入境的反复朗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从大地震刚过,台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台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礼博士抽取骨髓使得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使得部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吉他人之所急得高尚医德。同时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第7自然段

4、说写练习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台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青年说些什么?

5、学完课文,谈谈你对课题理解。

(四)拓展延伸,畅谈爱:

1、组织讨论;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班机,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怎样?

2、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让学生在欣赏《爱的奉献》中结束本堂课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延伸。)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同学们缺少对于文中提到的白血病、地震等事件的切身体验,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借助教师的引导以及情感迁移等方法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情感。通过学习本文,同学们也能深切的体会海峡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认读生字词,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生命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体会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读生字词,并能够体会生命桥的深刻含义。

2.难点:感受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五、说教学方法

讨论法(展开)、谈话法、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

使用投影出示台大地震的相关资料,并提问:“遇到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同学作答:空地避难、有序离开建筑物。

教师讲述:但是在地震当时有两位台同胞坚持呆在室内,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选择,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下。

2.整体感知

1)播放范读录音,提示同学们标出文中的生字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

3)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回忆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并随机点名请同学回答,回答不完整的.会请其他同学补充,并由教师进行总结。

3.深入研读

1)随机抽取同学范读第1、2自然段,并提问:“小钱得了什么病?”并与同学们谈话互动分析得出:“小钱是不幸的,更是幸运的。”因为小钱有机会能够得救。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4自然段,并从文中找出,为什么李博士和青年都没有离开医院的大楼。

3)由教师范读第5、6自然段,读后提问:

a)“针头从肌肤中脱落,青年的反应是什么?”

b)“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说明了什么?

c)为什么青年一直静静地躺着?

并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时长5min。讨论结束后随机提问,由教师进行总结。

4)由教师继续追问:“骨髓抽出之后是否就能松一口气呢?”同学寻找答案:“骨髓必须在24小时之内注射给小钱。”

5)最后,请同学们齐读第7自然段,并提问:“这座生命桥是由哪些人的努力架起来的?”同学们会自然想到:“李博士还有青年。”教师加以引导:文中没提到的人有没有呢?比方说两岸的医护人员。在引导之下,同学们可能会进一步回答出:飞行员,接送的司机等等。再此,我会加以总结:“在这个故事的背后,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他们也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4.拓展延伸

由教师提出问题:“小钱获得新生的血脉来自于这位无名的台青年,那又是什么让这位青年可以不计得失的付出?”同学们通过思考及回忆文章内容,就会找出:“两岸同胞的心及血脉亲情都是连接海峡两岸的。”由此同学们自然的会感受到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5.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同学们齐读课文,再次感受文中的浓浓的血脉之情。

作业: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想象十年后小钱与台青年两人见面的情景,并分别选人饰演,在下一次的活动课上进行展示。

七、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文章用深情的笔触讴歌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赞美了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是一篇教育学生感受爱、学会爱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2、在阅读中感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重点:读中体会,感受真情。教学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深刻含义。

三、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法学法:

1、朗读品味法

2、圈划批注法

3、想象法

4、讨论交流法

五、教学准备:

1、与台湾有关的资料。

2、地震的场面录象片。

六、教学环节设计:

一、回顾课文,理清脉络这里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回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讲述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整体把握课文,学习叙事文章的写作顺序性特点。

二、读文体会,感受真情这里我设计了两个环节:

1、自己读文,找出来。

2、合作学习,议出来。在学习方式上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形式上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有自主学习,有同伴互助,有点拨启发;在读文体会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以读代讲;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朗读”、“品读”、“想象读”、“体验读”、“对比读”、“情境渲染读”、“走台阶读”、“穿线赏读”、“串红品读法”,其中后三个:“走台阶读”、“穿线赏读”,“串红品读法”,是我尝试着学“哈尔滨复华小学校本研修展示活动”后,学习总结的朗读训练的方法,作为我们校本教研活动的经验和大家探讨,希望能提升为理论,更广泛的推广应用,把“校本教研”晋升为“校本研修”,实现质的飞跃。

三、歌曲渲染、总结全文:在歌曲《爱的`奉献》中,总结全文:“是爱让桂树还没有开花,却在晨风中飘来甜丝丝的香气;是爱挽救了这宝贵的生命;是爱跨越海峡的阻隔;是爱联结了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是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其意在欣赏歌曲,深化爱、升华主题四、在作业布置上,体现多种设计方案:1、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2在平时生活中,你有过被感动的经历吗?也写一写吧!这样,既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又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设计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问题即研究的课题,学习就是一种体验,课堂就是一块基地,研究就是一种提高。学会思想,才会感悟生活;换洗思维,才会激活灵性;思考、钻研,才能有所收获;教学相长,才是教育的快乐,希望同仁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愿意学习、研究,共同成长。

第五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课文讲述是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小钱这样的一个感人的故事。课文用动情的语调,描绘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一家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于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里。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就是以两个两景来切割,今天执教的是第二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等医护人员在余震中抽取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由此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知识与技能: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朗读品味法、圈划批注法、重点词句品析法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理解课题“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三、说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四、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劳累奔波,从中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学法:通过认真的读和想像,能够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六、说教学环节设计

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1、质疑导入,提示课题;

2、检查预习,自学生字词;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环节:上课伊始,我以“桥”为话题,引出课题,引导质疑,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直接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看老师板书课题。”“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此刻学生纷纷举手质疑:“生命桥指的是什么?”“海峡指什么?”“生命桥怎么跨越海峡?”我适时评价激励。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本文课题高度概括了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课题,提出疑问,有利于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从而尽快地走进文本。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自学生字词,这一环节我就不多介绍了。

第三环节:初读课文,感知爱的故事

这一环节我首先出示自学提示:

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语句,理解词语

二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出示地图帮助学生了解“海峡”;引导学生交流资料理解“白血病”、“骨髓”、“骨髓移植”;通过联系上下文与想象文章空白的方法理解“辗转”“寻找骨髓的过程中,小钱的家人可能去过哪些地方?”是呀,这么一个艰难的寻找过程就叫做辗转。从而体会到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为后文更好的理解李博士与台湾青年的高尚品质做好铺垫。(完成教学目标1)

理解词语后我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并相机板书(小钱、台湾青年、李博士)。

因为中年级是概括能力训练的关键年段,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认识,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上是我对《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一课时的说课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提出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2

课文讲述是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小钱这样的一个感人的故事。课文用动情的语调,描绘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一家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于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花莲的慈济医院里。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青年的骨髓。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就是以两个两景来切割,今天执教的是第二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台*青年和李博士等医护人员在余震中抽取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由此体会李博士和台*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基本设计思路:

一、沟通课堂内外,拓展文本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四年级的同学而言,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地震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缺乏具体直观的感受。因此,教师就有意识地补充地震时房倒屋塌,人员伤亡的课外资料,旨在充分利用这些语文学习的资源,引导学生在大语文的背景下学习语文,那一幅幅悲惨的画面,一个个具体可感的数据,激荡着学生的心灵,学生对台*青年和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伤员有更深刻的体会。又如:结合“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一句的理解,补充李博士当天的工作时间表,请同学们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将抽象的语言化为一连串具体的数据呈现的学生面前,学生对于李博士和医护人员不辞辛劳有了更直接的感受。

二、注重语言感悟,引导个性化阅读。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有专家说:小学语文归根到底还是姓“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感悟文本语言,从具体的语言中体会在余震中抽取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同一样的文本,学生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同学感受到工作的紧张,有的同学感受到情况的危急,有的同学则油然而生对台*青年和李博士的敬佩之情……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不同,他们感悟到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教师对于同学们的不同感悟都给以积极的肯定,并引导他们用朗读表达自己感悟到的内容。教师不一刀切,不搞标准答案,不以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替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注重学生的独立发挥,读出每个同学鲜明的个性,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三、挖掘文本空白,注重读写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这就是说,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学生既要对语言材料有所感悟,产生感情的共鸣,受到情感的熏陶,也要加强语言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在引导学生理解台*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为小钱捐献骨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利用文本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台*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内心却极不平静,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动笔写一写。学生感动于青年博大的爱心,写道:爸爸妈妈,不是我不担心你们的安危,实在是我没有办法来看你们。如果我现在不给小钱捐骨髓,他就会有生命危险,等做好手术,我一定马上回来,请你们保重!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3

1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2情景说明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本组课文是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是更有意义,人生才更有幸福.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讲述了一个情致淳厚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想教材编写的意图不仅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认真感悟,学习台湾青年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及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从而进一步受到人性美的教育.

教学时:(一)用好教材,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深切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二)超越教材,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3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4.2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关心他人的教育。

)学时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学时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爱心架起生命桥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让学生走进文本。

师:(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请看,这是我国的宝岛台湾,这是我国大陆的杭州。这是台湾海峡。台湾和杭州相距大约有多远?被什么隔断?

生:(比画着)大约千里之遥。

生:被台湾海峡隔断。

师:你们的观察真仔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海峡两岸血脉亲情的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好吗?

(板书课题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什么是生命桥?

生:是怎样跨越海峡的?

二、自由诵读,感悟文本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并想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生带着问题认真地读课文约3分钟)

生:“生命桥”是指通过一定的措施给别人延续生命。

生:是靠血脉亲情跨越的。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大陆青年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救小钱的生命。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台湾青年在余震中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反复品读,体验文本

师:(激动地)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这是因为你们认真读书而获得的。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并与同学交流。(生自由读课文,作记号,写感受)

师:你们读书可真认真!现在咱们来交流一下感受。

生 :我觉得这句让我感动:“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含苞的花朵”给人是美的感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凋零”是“凋谢、零落”也就是说,这个18岁的青年小钱的生命就像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一样,但是还没有开放就要“凋零了”。

师:你认为这句应该读出怎样的感受?

生:应读出一种凄凉、伤感的语气。

师:小钱如果不得白血病,他可能在做些什么?

生:读书,学习。

师:是呀,小钱十分不幸,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找到了治疗的办法,你知道吗?

生:骨髓移植。

生:老师,这句的后半句应读出有一线希望的感情。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现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白血病也不是不治之症。课文中的“唯有”应重读,读出那种幸运的感情来。

师:你能将这句读给大家听听吗?(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小钱有希望吗?快速读课文,找出看到希望的句子。

(出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这句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找骨髓不容易。

生:从“辗转”这个词语可以感受到寻找合适骨髓的艰辛。

生:从“终于”一词表示出寻找到合适的轻松,给人如释重负的感觉。

师:你能将这句有感情地读出来吗?(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吗?

生:“幸运”要读得肯定,有力度。“辗转”要读出那种寻找的艰辛。“终于‘要带着感

动,带着希望的语气。

师:你体会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这句。

师: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师:“同一时刻”指的是什么时候?

生:是指9月22日早晨7时30分。

生:是指在这同一时刻,大陆青年静静躺在杭州市某医院的病床上,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花莲慈济医院的病床上。

师: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是在怎样得情况下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的?

生: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佘震中摇晃。

师:(播放地震录相)

师:就在这种情况下,李博士仍然坚定地走进手术室,情况会是怎样呢?请同学们默读

4…6自然段,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再和同学们汇报交流

师:请大家读后汇报交流

生: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亲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这句让我感动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家人是指和自己有血肉之亲,骨肉相连的人。

师:台湾青年连自己家人的安危都不顾了,可以感受到他把小钱看作了什么?

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师:白血病患者在骨髓移植前,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杀死体内的癌细胞,同时会破坏身体的抵抗力。如果在24小时内不移植骨髓,后果将不堪设想,此刻移植骨髓,就是和时间争夺生命。

师:大地震中,他躺在病床上,内心一定不平静,让我们用心贴近这位台湾朋友的心,听听他会想些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只要我的付出能延续大陆同胞的生命,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值得。

生:希望李博士能尽快地成功抽取骨髓,自己和医生及早脱离危险地段,也能尽早挽救大陆同胞的生命。

生:感受到爱的力量超越一切。

师:地震还未结束,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涓涓流出的是什么?

生:不仅仅是骨髓,更是爱心。

生:是海峡两岸人民那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师生配合读(播放〈〈爱的奉献〉〉)。

师:此时此刻,地震还未平息,大地震还在余震中摇晃,但是

生: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师:听外面房屋倒塌的声音,桥梁断裂的声音,但是

生: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看那人们四散逃窜,哭声喊声混作一片,更严重的地震随时都可能爆发,但是

生:李博士仍沉着地……涓涓地流出……

师:李博士带着刚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终于赶到了杭州。和当地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师:结果如何?人家感觉怎么样?

生:结果,小钱得救了。大家兴奋,感动。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和喜悦之情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生齐读)

师:现在谁能说说什么叫生命桥?

生:台湾和大陆之间虽然被台湾海峡间隔,但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的生命桥!

生: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息,世代相传。

师:带着这种感情再来齐读课题,现在体会到的“生命桥”与看到题目时的想法是否一致。

四、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师:小钱得救了,是海峡彼岸的骨肉同胞给了他新的生命。现在请你们想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小组合作交流。

生:感谢你和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我的生命!我将以你为榜样,关心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生:感谢您!是您的博大爱心,才使我的生命得以延续,我必将你的爱心发扬光大!

……

师:从这个感人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生命有限,爱心无限,让我们在感受别人给予我们爱的同时,也学会关爱他人,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并将这份爱心扩大到社会每个成员身上,整个世界才会充满爱。同学们,近日得我校刘大东同学正经历着不幸,患有严重的肾炎,请你们以少先队大队部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共同帮助他,同时也使我们的心灵更加灿烂吧!

播放《让世界充满爱》乐曲。

教学反思

一、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课件《中国地图》创设了学习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愉悦地走进文本。课件《地震录相》能让学生感悟到台湾青年及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一心为了海峡彼岸的大陆青年小钱的高尚品质;师生配合读时播放的《爱的奉献》乐曲,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景的朗读及将地震危机仍旧存在的紧张与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从容镇定进行对比朗读,配上音乐渲染,给一种情感流淌的氛围。能与作者,文本产生情感共鸣。而在拓展延伸要求学生写倡议书时播放《让世界充满爱》乐曲。目的是学生在感情人间真情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思考关爱他人的态度与行为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教学过程,能够以读为本,学生在读中领悟并引导学生用心贴近这位此时此刻躺在病床上的台湾青年的心,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与文本、对话交流,教师尊重学生独特感受,边毒边悟,形成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张扬了个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借用文本这个例子,通过想象小钱有朝一日遇到台湾青年想说些什么的小练笔,让学生知恩必报并扩大到社会每个成员身上和针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让他们的少先队大队部的名义发出倡议,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又超越了文本,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关爱他人,让自己的爱心与付出构成社会和谐的主旋。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文章用深情的笔触讴歌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赞美了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是一篇教育学生感受爱、学会爱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2、在阅读中感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重点:读中体会,感受真情。教学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深刻含义。

三、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法学法:

1、朗读品味法

2、圈划批注法

3、想象法

4、讨论交流法

五、教学准备:

1、与台湾有关的资料。

2、地震的场面录象片。

六、教学环节设计:

一、回顾课文,理清脉络这里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回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讲述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整体把握课文,学习叙事文章的写作顺序性特点。

二、读文体会,感受真情这里我设计了两个环节:

1、自己读文,找出来。

2、合作学习,议出来。在学习方式上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形式上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有自主学习,有同伴互助,有点拨启发;在读文体会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以读代讲;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朗读”、“品读”、“想象读”、“体验读”、“对比读”、“情境渲染读”、“走台阶读”、“穿线赏读”、“串红品读法”,其中后三个:“走台阶读”、“穿线赏读”,“串红品读法”,是我尝试着学“哈尔滨复华小学校本研修展示活动”后,学习总结的朗读训练的方法,作为我们校本教研活动的经验和大家探讨,希望能提升为理论,更广泛的推广应用,把“校本教研”晋升为“校本研修”,实现质的飞跃。

三、歌曲渲染、总结全文:在歌曲《爱的奉献》中,总结全文:“是爱让桂树还没有开花,却在晨风中飘来甜丝丝的香气;是爱挽救了这宝贵的生命;是爱跨越海峡的阻隔;是爱联结了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是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其意在欣赏歌曲,深化爱、升华主题四、在作业布置上,体现多种设计方案:1、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2在平时生活中,你有过被感动的经历吗?也写一写吧!这样,既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又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设计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问题即研究的课题,学习就是一种体验,课堂就是一块基地,研究就是一种提高。学会思想,才会感悟生活;换洗思维,才会激活灵性;思考、钻研,才能有所收获;教学相长,才是教育的快乐,希望同仁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愿意学习、研究,共同成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组元的训练重点就是感受“人间真情”,用爱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效仿的意愿。本文讲述了台湾著名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在余震中为一位台湾青年抽取骨髓,辗转数千公里,连夜赶到杭州,为大陆杭州青年小钱作骨髓移植手术,挽救了青年小钱生命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叙事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表达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本文的选编意图具有时代意义,体会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更重要的是要在情致醇厚感人的文章中,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有关主题为“关爱”的课文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学过不少,亲情之爱、朋友之情学生都有所体会,这篇课文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无私奉献的爱能创造奇迹。学生对大陆与台湾的历史问题、骨髓捐献与白血病的治疗都不甚了解,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用要素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已掌握,本节课在巩固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在学习本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这样会使文章的理解更深入。这一点在教学中要注意落实。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重点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去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借助文本中关键的词句,理解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四、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挽救小钱生命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五、学习难点:通过抓关键词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通过联系台湾当时正处于余震之中,手术条件恶劣来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

六、关键:一是理解关键词句,二是借助文本,朗读体会。

七、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师生:有关骨髓移植的知识、对两岸历史问题的了解。

八、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感情朗读,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九、教学过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我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因此,本课教学,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情导入,激发情感

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更是一种被“诱惑”的创造。不同个性气质和生活经验的个体,就是被一篇篇想像丰富、语言精美、情感涌动的文学作品所吸引。于是他们在这种被“诱惑”的体验中,产生或喜悦或惋惜、或憎恨或崇敬、或向往或同情、或奇怪或思索等不同感受和体验来。

所以,在导入环节,我采用配乐解说方法,将本课内容简要介绍一下,结尾提出这位正值花样的年轻人,他的生命还有救吗?导入新课,从感观,听觉上得到一种震颤,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第二环节: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

1、首先自由读文,扫清识字障碍,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从学生的汇报中抽取“杭州、白血病、小钱、台湾青年、余震中捐献骨髓”等词语做抓关键词归纳主要内容的指导。

2、然后由“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深深的感动并揪住你的心”这一问题切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我预设从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句中体会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白血病的有关知识。“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结合课件演示的李博士一天的时间表和介绍李博士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骨髓的来之不易。随着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在台湾,上海,杭州之间用红色箭头批示出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表象。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知道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和寻找合适骨髓的不容易而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却在危险的余震中完成捐髓手术,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第三环节:升华情感,理解题义

1、爱是心灵的呼唤,爱是生命的源泉,两岸骨肉同胞用他们真挚的爱,用他们血浓于水的情挽救了小钱的生命。这真是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生命桥还是什么桥?

2、那种浓浓的的血脉亲情让我们为之感动,那种互相关爱令我们感到幸福与快乐,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伴随着音乐,全班同学齐读第七自然段。)

第四环节:课外拓展,读写结合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想让学生升华学习体会,进一步体会两岸同胞情。所以,首先我出示几幅图片。(图片1)小钱得救了,他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图片2)他的父母紧紧地握住李博士的双手久久不愿离开。教师边出示边解说:因为爱,人间才充满温暖。是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从而提出如果有一天,(图片3)小钱和那位不顾家人安危、冒着生命为他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或者把自己想象成死里逃生的小钱,给你的救命恩人,那外台湾青年写一封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试着将所思,所想,所说写下来。因为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作品、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如果我们的教师越俎包办,强行打断学生和文本的对话,甚至剥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权,势必损坏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损害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所以本环节,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一定的肯定和引导。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跨跃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运用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谈何容易、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三、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故事导入,引发爱:

1、讲故事,谈感受。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孩子正从自己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试验,让这位母亲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力量,避免了惨祸,拯救了孩子。是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我们要学习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二)初读课文,体会爱:

1、自由读课文:

(1)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读后你有何感想?

2、检查交流:

(1)认读词语,说你能理解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谈何容易、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肉亲情

(紧扣文本理解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感悟课文内容)

(2)回答问题2

(三)研读课文,感悟爱:

1、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性。

如:小钱静静地躺在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得连红润起来。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2、学习3-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划出是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

(2)、有感情地练读你划记得语句或段落,说说理由。

(3)、学生交流体会。

(随学生的回答,进行相机的指导,指导学生如情入境的反复朗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从大地震刚过,台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台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礼博士抽取骨髓使得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使得部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吉他人之所急得高尚医德。同时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第7自然段

4、说写练习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台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青年说些什么?

5、学完课文,谈谈你对课题理解。

(四)拓展延伸,畅谈爱:

1、组织讨论;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班机,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怎样?

2、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让学生在欣赏《爱的奉献》中结束本堂课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延伸。)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7

一、说教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同学们缺少对于文中提到的白血病、地震等事件的切身体验,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借助教师的引导以及情感迁移等方法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情感。通过学习本文,同学们也能深切的体会海峡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认读生字词,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生命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体会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读生字词,并能够体会生命桥的深刻含义。

2、难点:感受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五、说教学方法

讨论法(展开)、谈话法、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

使用投影出示1999年台大地震的相关资料,并提问:“遇到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同学作答:空地避难、有序离开建筑物。

教师讲述:但是在地震当时有两位台同胞坚持呆在室内,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选择,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下。

2、整体感知

1)播放范读录音,提示同学们标出文中的生字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

3)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回忆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并随机点名请同学回答,回答不完整的会请其他同学补充,并由教师进行总结。

3、深入研读

1)随机抽取同学范读第1、2自然段,并提问:“小钱得了什么病?”并与同学们谈话互动分析得出:“小钱是不幸的,更是幸运的。”因为小钱有机会能够得救。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4自然段,并从文中找出,为什么李博士和青年都没有离开医院的大楼。

3)由教师范读第5、6自然段,读后提问:

a)“针头从肌肤中脱落,青年的反应是什么?”

b)“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说明了什么?

c)为什么青年一直静静地躺着?

并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时长5min。讨论结束后随机提问,由教师进行总结。

4)由教师继续追问:“骨髓抽出之后是否就能松一口气呢?”同学寻找答案:“骨髓必须在24小时之内注射给小钱。”

5)最后,请同学们齐读第7自然段,并提问:“这座生命桥是由哪些人的努力架起来的?”同学们会自然想到:“李博士还有青年。”教师加以引导:文中没提到的人有没有呢?比方说两岸的医护人员。在引导之下,同学们可能会进一步回答出:飞行员,接送的司机等等。再此,我会加以总结:“在这个故事的背后,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他们也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4、拓展延伸

由教师提出问题:“小钱获得新生的血脉来自于这位无名的台青年,那又是什么让这位青年可以不计得失的付出?”同学们通过思考及回忆文章内容,就会找出:“两岸同胞的心及血脉亲情都是连接海峡两岸的。”由此同学们自然的会感受到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5、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同学们齐读课文,再次感受文中的浓浓的血脉之情。

作业: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想象十年后小钱与台青年两人见面的情景,并分别选人饰演,在下一次的活动课上进行展示。

七、板书设计

下载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一、说教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一、说教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1 一、说教材课文讲述是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小钱这样的一个感人的故事。课文用......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课题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呼风唤雨的世纪》,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说课反思 一、说教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五篇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宾阳县芦圩镇蒙田村委学校黄彩月 尊敬的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的教学: 一、教学分析 (一)教......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新的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一、教材设计 《跨跃海峡的生命桥》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组 “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