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2012上半年)
小集镇综治工作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由党委书记为组长,全体班子成员为成员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党政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推进、督促办理。镇与村、企、镇直签订了责任状,明确了工作目标,制定了保障措施。
2、推进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
一是建立日常化解机制。全镇分成六个片区管理,以片为责任单位,实施片长负责制。坚持落实集中排查和日排查制度,排查出的每个信访隐患的化解明确片长为包案领导,结合相关部门成立工作小组,对发现的矛盾纠纷不推不拖,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镇村合力,及时有效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将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既为群众排忧解难,又维护了全镇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全镇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24件,已化解21件,3件正在调查处理之中。二是全面推行综调特约调解员制度。在规范村级工作站的基础上,全镇又聘请了13名有威望、懂调解的老党员、老干部、村干部为我镇的综合调控中心的特约调解员。他们积极介入调解矛盾纠纷。全镇共调解纠纷5件,调解成功率100%。特邀调解员制度有效的化解了一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了全镇的社会稳定。三是落实领导干部大接访制度。我镇每天安排一名镇班子成员到信访办公室无间隙接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协调、批转承办部门尽快处理,并督办到位。同时,镇村两级主要领导干部带头入村入户,约访、下访,将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
3、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一是不断加大技防建设。截止到目前,全镇已安装视频的村达到27个,安装摄像头360个。占全镇总数的56.3%。其中2012年我镇安装1个村,安装摄像头18个。剩余21个村,我镇正在走招投标手续,镇政府统一集中安装。二是建立健全群防群治队伍。镇、村企都相应建立了巡逻队、综治协管员、社会治安志愿者、民情信息员、调解员、保安员等组织,人数达1100人。开展季节性的治安巡逻、矛
盾纠纷调处等工作,不断充实了农村社会管理力量。三地综治维稳组织不断完善。我镇按照3+1维稳组织全覆盖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全镇综治维稳组织。全镇建设综治工作站60个,其中村级48个,企业12个。综治小区289个,综治小组876个,民情信息员48人,调解员61人,村级治安巡逻队322人。
4、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
一是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实施流动人口“两站一网,零距离服务”管理模式(两站即:镇设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全镇48个村和3个大型企业设立分站,一网指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网络体系。“零距离服务”是指镇服务站和村、企分站协管员主动上门服务,通过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登统、录入及居住证的办理,让彼此面对面,拉近感情,更有利于信息的沟通,确保了信息采集录入的真实性,对暂住人口,房屋出租户的管理手续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强化网底工程建设。为便于工作,由主管副镇长任主管,派出所副所长任站长,综治办副主任任副站长,从统计、民政、综治等部门抽调3名同志为专职人员,从计生办抽调2名人员为兼职人员。根据各分站的流动人口结构和出租房屋状况,在村企设置了51名专职流动人口协管员,结合计生工作每月一报,保证了流动人口工作有序开展。加强流动人口落脚点管控。狠抓了对出租房屋的管理,与出租房屋户签订房屋安全责任书和治安管理责任书,同时通过每月一次的登记、安全检查等措施,做到对出租房屋底数清、情况明。截止到目前,全镇共登记流动人口2462人,其中村级488人,企业1857人,镇区117人,办理出租房屋195间,签订治安责任书195份。二是加强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我镇在鑫日升公司建立安置帮教基地的基础上。对易于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充分发挥镇司法所的职能作用,按照“管理全覆盖、信息全收集、事态全掌握”的要求,建立完善人员信息资料,坚持一周一见面、半月一走访、一月一汇报,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并采取免费培训、帮扶就业、扶贫济困等途径,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实际困难。截止到6月份,我镇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6名,解除2名,现有社区矫正人员14名。刑释解教人员1名。
5、开展“六无”村居创建。
我镇以片为单位,在六个片确定8个村为试点村(东小庄、钱庄、龙湾、小河、大孙、张庄、郑庄子、洼里)。全面推开六无村居创建。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我镇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全镇48个村也相应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各项规章制度已上墙。二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在我镇机关报纸《银杏树》上宣传 “六无”的具体工作标准和当前工作进展情况;在唐柏路显要位置设立2块大型标语展牌;共书写永久性标语190多条。制作130块法制宣传栏,在8个试点村建设法制一条街或法制大院。开展入户和集市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截止到5月底,我镇共有30个村达到“六无”村居标准。占总村数的62.5%。
6、深化“三位一体”大调解。
我镇对调解工作非常重视。达到了组织体系、工作职责、工作程序“三到位、三规范”,依托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构建了“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各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公众协同参与”的综合调控新格局。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截止到6月底,村级调解组织共排查出各类纠纷22件,成功调解18件。司法所受理各类纠纷11起,成功调解10起,调解成功率达到了91%。行政调解16件,成功调解12件。司法调解35 件,成功调解25件。
7、强化“两新”组织建设。对全镇“两新组织”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全镇共有“两新组织”334家。其中新经济组织331家。新社会组织3家。同时,确定了瑞丰公司、东华公司和小集镇蔬菜协会为“两新组织”工作的试点单位。试点单位进一步健全了党的组织,成立了综治组织机构。开展了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等活动。
8、加强应急处突能力建设。完成全镇处置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和各部门应急预案。强化预防预警机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各种破坏。强化各村、企救援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大对消防、搜救、抢险等
救助装备和设施的投入。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1、加强“六无”村居建设。在全镇48个村开展“六无”村居创建活动。年内完成17个村的创建任务,占总村数的35%。8个试点村,加大投入,超前谋划、率先垂范,提前完成创建任务。
2、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进一步理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导体制。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和服务管理平台的日常录入,对实有人口实行动态管理。配备流动人口专管员。建立完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服务管理模式以及流入地和流出地双向管理协作机制。
3、加大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资源整合力度,我镇正在走招投标手续,镇政府统一集中安装。完成21个村视频监控安装,视频监控村达到100%。实现村级视频全覆盖。建设镇级视频监控平台,将各类监控视频纳入统一管理平台。
4、建立健全“三位一体” 大调解格局。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工作模式,树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矛盾化解理念,有效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特别是各类行业协会的优势,引导、督促行业协会成立调解组织或咨询机构,积极扶持社会组织参与调解工作引导社会组织直接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工作提供支持。
5、坚持做好领导大接访、约访、下访机制,落实好日排查日化解措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开展信访案件集中化解活动,有效化解一批矛盾纠纷,维护全镇社会、政治稳定。
第二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松柏村创新社会管理总结
今年是社会管理创新在我村扎实推进的一年,在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村结合实际、大胆探索、不断总结,在松柏村积极开展了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制度,转变观念,推进村基层党建
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我村一方面不断完善村建设管理制度和机构,推进村规范化管理,一方面积极转变和提升村干部、党员思想意识和服务水平,为村党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我村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有明确的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及民主理财小组,在议事决策程序和村财务和集体财产管理上正逐步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提升村干部服务民众的能力,我村通过定期开展基层干部素质培训、利用村远程教育资源等方式组织基层干部参加培训和学习;为促进村干部思想转型,我们多次组织村两委班子开展村建设及管理的知识学习,直观地让村干部感受到管理的多面性,提高了村干部对村规范化建设的认识,为村今后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打下基础。
(二)倡导村民自制,村民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推进村党建工作的同时,我们注重加强村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村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目前,村在按要求做好村党务公开和事务公开的同时,定期开展村民议事会,通报近期村工作开展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每逢重大事项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让村民参与进来,实现村的民主管理。在管理上,我们把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原村社干部和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愿为群众服务的党员群众作为村干部和村村民小组长的候选人,由群众投票选举出来,同时,村将按照楼栋、楼宇划分新的村民小组,创新村管理模式,实现村规范化管理。
(三)加快推进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针对我村地域实际,我村以“布局合理、便民利民”为原则,切实规范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标准和村化建设实际,完善松柏2、3组道路硬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村道路硬化里程建设。二是加大农村教育、卫生、医疗、体育等事业的投入,为群众提供学习、看病、健身、娱乐所需的场所、设施。三是结合城村环境综合治理村村清洁和改造工程,强化农村基础环卫设施建设,修建垃圾池,并卫生清洁员,每日对村的道路、公共设施等进行打扫,维护村公共环境卫生。
(四)整合村资源,推进村服务工作上台阶 1.推进村治安综合治理,保障村村民生活安全 针对村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为切实加强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村首先在村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主任为主的村治安稳定领导小组,强化职责,分工协作;二是在村组建了治安巡逻队、联防队,将本辖区内的民兵等有机力量有序的整合起来,实行轮值、轮巡;三是逐步建立起群防群治工作体系和村隐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村矛盾纠纷调解室,加强村调解人员的配置,合法、合情妥善处理好村内的各类矛盾纠纷。四是并定期在村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并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帮教工作和流动人口的管理,维护好村稳定。
2.开展基层文娱活动,繁荣村文化生活
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是凝聚人气,增进党群、干群干系,构建和谐村的重要阵地。我们充分依托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一是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设备,播放一些群众喜门乐见的文艺节目;二是积极争取组织群众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丰富群众生活的文化生活;三是为群众提供健身、娱乐所需的场所、设施;四是管理好农村村书屋,方便群众读书、阅报,方便群众了解外面的世界。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一个需要逐步摸索和不断完善的综合系统工作,我村还在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中。今后,我村将继续以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为重心,扩阔思路、创新举措、着眼实效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努力建设经济发展、基础完善、和谐美好的新农村。
松柏村委员会
2012年12月7日
第三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唐公塔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全面提升我村社会管理能力有显著作用,今年,我村根据街道社会管理的特点,结合实际,采用管理与服务融合,有序与活力统一的模式。现将我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认识,落实社会管理创新责任 党支部组织召开动员会,明确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目标,工作任务,镇成立了村支书为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2011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了工作人员的职责。
二、加强了社会管理模式建设
村党支部、村委会加大了组织建设,特别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硬件系统建设,如:综合服务办公室,会议室,警务室,图书室建成并全部投入使用。软硬件设施基本上达到了规范法、标准化。
三、健立网上舆论解决制度,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村两委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加强信息的搜集,若发现有害信息要及时想办法封堵、删除。
四、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
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稳定评估制度。加强矛盾纠纷调解能力建设,推动了我村社会管理创新。
五、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
村两委狠抓了特殊人群的服务和管理,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工程,按照旗委、街道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要求,我村在社会管理工作上较过去有一些创新。但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面力度上还不够,办法还不多,措施上还不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目标评价考核,全面落实社会管理创新目标任务,整体推进我村社会管理制度的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我村社会管理创新能力。
第四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共青团云南省委贯彻落实《共青团参与加强和创新 社会管理工作分工和实施意见》的情况报告
团中央办公厅:
2011年9月,团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共青团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分工和实施意见》,共青团云南省委高度重视,根据《意见》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目标要求,把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工作与自身履行团的四项基本智能紧密结合起来,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动了团省委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创新格局。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 “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施社会和谐行动,把云南建成安全优美舒适的福地”的明确要求。根据中央、省委、团年中央的要求,全省各级团组织围绕工作大局、勇担重要任务,有力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政治功能,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大力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切实巩固和加强在青年社会组织和广大青少年中的核心地位。根据《省级有关部门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精神,围绕全省社会服务与管理创新工作的总体安排,结合我省共青团工作实际,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加强宣传引导、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大力开展希望行动和志愿者服务等工作为抓手,搭建有效平台,创新实用载体,不断建立健全全省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以及直接服务群众工作的体系,努力达到服务有阵地、工作有实效、社会反响好的目标。
二、做好牵头工作
根据团中央关于共青团作为“加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帮扶、矫治、管理”工作牵头单位任务分工的相关要求,共青团云南省委紧密结合全团重点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注重发挥社区主平台作用,突出关爱重点青少年群体和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两项工作,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召开2011年云南省综治维稳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全会和联络员会议。
9月8日,领导小组在昆明召开云南省综治维稳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听取各成员单位预防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讨论确定了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6个省级试点,省法院、省教育厅、省公安厅和省民政厅进行了会议交流发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综治维稳委副主任、省综治维稳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江巴吉才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综治维稳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7月,省综治维稳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联络员会议,通报预防工作情况,并针对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贯彻落实情况及下部工作要求进行了专项部署。
(二)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省级试点。领导小组和省综治办联合下发了《关于申报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试点城市的通知》(云预青领„2011‟6号),在各州(市)申报的试点城市中,按照每类重点青少年群体1个试点城市的原则,通过领导小组全体会议讨论确定了红河州蒙自市、昭通市大关县、曲靖市宣威市、文山州马关县、玉溪市红塔区、德宏州陇川县等6个县(市、区)分别作为6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省级试点,省预防办安排专门经费支持试点工作开展。其中,在全国5类试点的基础上,我省根据自身地域特点和禁毒防艾斗争形势,新增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一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各试点县(市、区)高度重视,把试点工作放在维护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政权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目前,各试点正按照申报方向制定具体的试点方案,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省级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三)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2010年8月,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等6部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云南省综治维稳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及时召开会议针对各相关部门职能进行了部署,并将落实情况列入2010年综治维稳考核项目。今年以来,省预防办将《意见》的贯彻落实作为全年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工作重点,指导、督促好相关单位按照要求抓好落实。
(四)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稳步推进。对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高度重视,每年将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项目列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示范项目,提供经费保障,指导各州(市)做好服务台方案设计、开通使用和维护管理。目前,我省已建成12355青少年服务台10个(云南昆明、玉溪、楚雄、红河、临沧、保山、迪庆、德宏、曲靖、大理),在建服务台2个(昭通、普洱)。目前各州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运行正常,为我省青少年提供法律、心理咨询的同时,通过开展进学校、进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及法制教育宣传活动,不断提高服务台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开展12355青少年服务台社区合作、“青帆快乐校园”等特色活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帮助青少年缓解压力,建立长效的社区联动机制。同时通过组织沙盘小组等活动,邀请专家传授心理和法律知识,不断拓展工作人员视野,提高工作能力。
(五)开展“云南共青团倾听日”活动。2011年,团省委继续深入推进 “云南共青团倾听日”活动机制,每个季度针对当前社会关心的青少年热点问题开展活动,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青少年群体的方式,进一步了解青少年身心需要,倾听青少年利益诉求。分别以“青春给力桥头堡 心手相牵话融入”、“同在阳光下 携手共成长”、“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主题,深入昆明、楚雄、昭通等地新生代农民工和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群体,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关心青少年事务的社会人士一同了解现状、倾听诉求、研究对策。全省各级团组织也结合各自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倾听日活动,将了解倾听青少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变为团组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经常性举措。按照团省委的要求,州市团委年内要至少组织开展4次共青团倾听日活动,县级团委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活动。
三、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
1.强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切实抓好党建带团建工作。与省委组织部联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在25个边境县进一步推进 “青春彩云南 边疆团建长廊”的实施,着力构建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二是开展团建创新工作,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建设。通过下发通知、召开片区会、开展经验交流等,大力推进“两新”团建工作。全面推进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目前,全省1244个乡镇已全部完成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增配乡镇团委副书记4000余人、乡镇团委委员近1万人,其中500余个乡镇的团委书记由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占比为42.93%。深入实施街道(社区)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以“企业+社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模式为基础,积极探索“青帆社区”建设新路子,向团中央成功申报昆明、曲靖、玉溪、红河、西双版纳和临沧等6地为试点单位,工作影响力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扎实做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工作。目前,我省符合建团条件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共1448个,802个已建立团组织,建团率为55.38%。
2.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是以“求突破、重学习、强作风、树形象、促发展”为主线,在全省深入开展“青春彩云南〃创先争优促发展”活动,引导青年立足岗位多做贡献。同时,积极开展“三创三争”强组织、“四比四当”争优秀、“五评五树”作表率,与党建在基层形成的新格局、新成果主动衔接。二是围绕“党团共建,创先争优促发展;围绕中心,创先争优求突破;选树典型,创先争优同推进”三个主题,重点开展“党员团员社区志愿服务行动”和“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志愿服务人民群众”等系列活动。三是继续深化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示范点建设,有效结合团省委机关干部“火炬行动”,对遴选出的20家示范点分派1名团省委机关干部挂钩联系,进行指导、督促创建工作。
3.做好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一是继续推进小额贷款工作,与农信社合作开展“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项目。目前,全省共10460名青年获得“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贷款金额5.7769亿元,还款率达96.39%,并带动近3万就业岗位。与农行合作在35个县开展“青春彩云南〃扬帆工程”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与省人社厅合作开展青年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项目,预计可整合资金10亿元,将为全省青年提供更多贴息创业资金支持。二是深入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共评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7.9万户,为信用示范户发放贷款1.06亿元。三是充实完善创业就业培训体系,继续加大KAB创业教育工作力度,广泛开展“青帆创业课堂”、“青帆快乐课堂”、“青帆励志课堂”等,丰富和拓展“青帆夜校”品牌,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通过联合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利用其开放的教育远程网络平台,针对创业青年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要求,开办首期“青春创业扬帆计划”,组织300人参加学习。四是深化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深入推进“百企万岗”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组建青年创业导师1000多名,新成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70家,提供就业见习岗位2000多个。
4.强化少先队建设。举办云南省2011年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省、市、县辅导员近200人参加了培训。邀请专家进行授课,通过组织了少先队实训、鼓号队演奏技能培训、组织少先队活动实地观摩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了我省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增强少先队辅导员个人能力。
(二)加强青少年思想引导
1.加强青少年的党史、党性教育。一是组织开展“在光荣的旗帜下——党员团员话成长”活动,广泛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和“千网联动学党史”活动,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感,引导青少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依托“青春彩云南”官方微博,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微红歌赛”、“微红文赛”等活动,影响人数达150余万人次通过网络座谈会、演讲比赛等形式深入开展学习杨善洲精神活动,努力提高青少年在理想信念、践行宗旨、履职尽责、遵守纪律等方面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全省60余所高校开展以学习杨善洲精神为主题的“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得到了青年学子的热烈欢迎。
2.深化分类引导青年工作。一是结合我省之前开展分类引导试点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开展推广和转化工作,结合我省边疆民族地区特点,通过问卷、座谈等调研方法,挖掘青年思想引导的关键点,努力形成适合本地区的引导手册。二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挖掘特色民族文化,引导青年在丰富的文化生活中健康成长。三是切实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通过深入大学生群体中访谈、座谈和书面问卷、网络信息采集等方式进行抽样统计和分析,获得了翔实且富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并形成《当前云南省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调查报告》,真实地反映了当前我省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得到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了重要批示。根据批示精神,团省委在高校开展了“青春肩并肩〃服务大学生”主题活动,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帮助、支持、服务青年大学生,力所能及解决青年学子学习生活中面临的现实利益问题,为广大青年学生营造安心、舒心、放心的良好学习生活环境。
(三)做好流动青年的组织化梳理和服务工作 1.积极开展驻外团工委建设。根据团中央要求,抓紧在一些重点城市和青年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城市建设省级、州市级和县级驻外团组织,积极探索加强建立驻外团工委的规范性和工作长效性。11月,共青团云南省委驻广东省深圳市、广州市,北京市和天津市工作委员会相继挂牌成立。目前,全省已建成省、市、县三级驻外团工委41个,下一步将集中精力,狠抓建设,继续扩大覆盖面。
2.开展关爱农民工行动。一是依托等专项志愿行动为主力,广泛开展农民工子女课外辅导、社区帮扶、心理援助、禁毒防艾知识培训等活动,从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方面覆盖更多农民工子女。指导地方团委整合社会资源开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等,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安全问题搭建平台。二是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组织开展了“农民工融入”专题活动、慈善婚礼等活动,从思想性、技能性和娱乐性等方面入手,为农民工提供有效服务。
3.深度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我省现有注册志愿者60余万人,参与志愿服务200余万人次,全省志愿服务工作形成新一轮高潮,成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群众工作的一支新生力量。一是以“青春彩云南”系列活动为统揽,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重点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禁毒防艾动起来”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工作项目;二是将志愿服务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开展“深入推进创先争优 志愿服务人民群众”活动。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应对抗震救灾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是持续推动以关爱农民工子女为主的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全省各州市统计农民工子女学校共3466所,已结对1270所;农民工子女共41.4万人,已结对16.7万人。
(四)强化自身建设
1.强化学习调研,努力提升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一是团省委领导班子把坚持学习,健全和落实学习制度放在重要位置,每周五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学习,并适时邀请专家作讲座。在各级团组织中把“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三读活动引向深入。二是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书记班子成员每人联系4个州市团委,厅局(企业)、高校团委等各一个。今年以来,书记班子成员人均下基层调研指导工作60余天。
2.强化廉政教育,切实增强团干部队伍廉洁奉公意识。通过讲廉政党课、参观廉政教育警示基地等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举办“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专题学习会。
3.强化制度建设,努力提升工作效率和形成良好氛围。一是坚持书记办公会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各项议事、决策规则,重大事项坚持集体讨论决定。二是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形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并在工作中做到了团结互助、分工合作、相互尊重。三是坚持实施全省团的机关干部“火炬行动”,要求团省委机关干部和州市机关团干部每人挂钩联系一个县(市、区)、一个企业、一个学校,指导督促基层团组织推进工作,锻炼机关团干部的基层工作能力。截至目前,今年机关每位干部下基层调研指导工作,人均达到60天。四是建立团干培训力度,继续深入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共青团云南省委 2012年1月3日
第五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塔泥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塔泥乡地处龙山县的东南部,与永顺县盐井乡相交,结合发展形势和塔泥实际,乡党委、政府确定了推进塔泥乡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主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分步实施推行,以村为单位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努力推进我乡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在全乡各村开展整脏治乱工程,改善传统农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
一、完善制度,转变观念,推进村基层党建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我乡一方面不断完善村建设管理制度和机构,推进村规范化管理,一方面积极转变和提升村干部、党员思想意识和服务水平,为村党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目前,舍竹、汝池村均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有明确的居民代表议事制度及民主理财小组,在议事决策程序和村财务和集体财产管理上正逐步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提升村干部服务民众的能力,我乡通过定期开展基层干部素质培训、利用村远程教育资源等方式组织基层干部参加培训和学习;为促进村干部思想转型,我们多次组织乡村两委班子开展村建设及管理的知识学习,直观地让村干部感受到管理的多面性,提高了村干部对村规范化建设的认识,为村今后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打下基础。
二、倡导村民自治,村民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推进村党建工作的同时,我们注重加强村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村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目前,村在按要求做好村党务公开和事务公开的同时,定期开展村居民议事会,通报近期村工作开展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每逢重大事项召开村村居民代表大会,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让居民参与进来,实现村的民主管理。在管理上,我们把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原村社干部和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愿为群众服务的党员群众作为村干部和居民小组长的候选人,由群众投票选举出来,创新村管理模式,实现村规范化管理。
三、加快推进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我乡以“布局合理、便民利民”为原则,切实规范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标准和村化建设实际,完善道路、饮水、管网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大农村教育、卫生、医疗、体育等事业的投入,为群众提供学习、看病、健身、娱乐所需的场所、设施。三是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乡村清洁和改造工程,强化农村基础环卫设施建设,修建绿化带、垃圾池和垃圾中转站,设立卫生清洁员,每日对村的道路、公共设施、绿化带等进行打扫,维护村公共环境卫生。
四、整合村资源,推进村服务工作上台阶
1.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完善村居民就业服务工作
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及我乡农转非人员在劳动技
能、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城市劳动力之间的差距,我乡开展针对失地农民的各类劳动技能培训,使得村居民能有一技之长,解决就业问题。2012年,我乡先后在乡政府、塔泥村组织举办了多期劳动技能培训会,包括电工、车工、焊工等多个工种,并对劳动者如何创业进行相关指导,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通过此类培训班的开展,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强有力的创业平台。为更好对村劳动资源进行统计归档,我乡建立了农村人才资源库,对每期参加技能培训的人员进行登记。同时,积极与县相关部门联系,及时接收反馈的省内外招工用工就业信息,并组织有就业意向的人员参加招聘会,确保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
2.推进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保障村居民生活安全
针对农村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为切实加强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我乡首先在村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主任为主的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稳定领导小组,强化职责,分工协作;二是在村组建了巡逻队、联防队,将本辖区内的退伍军人等有机力量有序的整合起来,实行24小时轮值、轮巡;三是逐步建立起群防群治工作体系和村隐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村矛盾纠纷调解室,加强村调解人员的配置,合法、合情妥善处理好村内的各类矛盾纠纷。四是并定期在村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并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帮教工作和流动人口的管理,维护好村稳定。
3.开展基层文娱活动,繁荣村文化生活
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是凝聚人气,增进党群、干群干系,构建和谐村的重要阵地。我们充分依托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一是利用现有的文艺骨干,创作、编排一些群众喜门乐见的文艺节目;二是积极争取上级的文化活动下基层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为群众提供健身、娱乐所需的场所、设施;四是建好农村村书屋,方便群众读书、阅报。配置电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方便群众了解外面的世界;五是要结合村的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村体育活动。目前,我们在舍竹村、汝池村先后开展了“广场舞”,庆五一歌咏比赛等主题村文艺表演活动,把群众一些自编自导的优秀文艺节目吸收进来,较好地展现了塔泥发展变化和良好风貌,丰富了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五、整脏治乱工作
今年,塔泥乡以“村容整洁”为目标,结合我乡为整脏治乱示范乡镇的优势,以舍竹村示范点,开展整脏治乱工程,重在改变原来农村杂乱、零散的居住特点和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把塔泥打造成人居怡情的生态家园。
一是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召开村“两委”专题研究会议之后,以推进村道路硬化改造为开篇,在每个村修建一条道路与国道相通,形成纵横交错的农村道路网,改善群众出
行。
二是进一步强化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在落实道路、田间、河道、沟渠和院落环境卫生治理的同时,增添农村环卫人员,完善垃圾池等环节设施建设。
三是结合农村生态家园建设工程要求和乡情实际,全面实施好“四改四建”(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建加工作坊、建入户道、建排污沟),切实提高农村居住环境质量和生产生活条件。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是一个需要逐步摸索和不断完善的综合系统工作,我乡还在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中。今后,我乡将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扩阔思路、创新举措、着眼实效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努力建设经济发展、基础完善、和谐美好的新塔泥。
塔泥乡人民政府
2012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