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餐厅巴贝拉升级改造促销案
西餐厅巴贝拉升级改造促销案(夏季)
近期:主题“夏季学子风暴”
1三人同行,一人免单
具体方案:
凭高考录取通知书,三人就餐,一人免单(相当于6.6折)。
背景:我店主要定位青少年,当前有很多考生被录取,心情很好,为庆祝这一 重要时刻,顾客就餐只要出示高校录取通知书即可享受三人同行一人免单优惠。
2、莘莘学子,乐享夏季
凭大学、高中学生证在巴贝拉就餐享8折优惠。
宣传方案:1微信平台2古城广告3短信4店内POP
第二篇:2011产业升级改造申请报告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裴沟一四井煤业有限公司
2011年产业升级改造申请报告
一、矿井基本情况: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裴沟一四井煤业有限公司,是河南省煤炭工业局豫煤规[2005]474号批准的在裴沟煤矿一四采区上部建立的独立生产系统,位于新密市来集镇陈沟村境内。
矿区走向长790m,倾向宽440m,井田面积约0.27k㎡,开采二1煤层,根据原初步设计提供:煤层厚度1.00~13.2m,矿区二1煤资源储量560万吨,井下可采储量287.25万吨,设计能力30万吨/年,服务年限为8.7年。2010年4月16日,我矿技术改造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共完成投资5666.86万元。
二、矿井建设条件:
矿区位于新密煤田裴沟井田西北部,属裴沟井田,矿区构造形态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倾角8—12°,煤层底板标高为+60~+130m,矿区中部发育一条F48正断层,走向95°,倾角60°,落差为40m,把井田分为南北两部分,井田北部发育一条F22正断层,走向70°,落差170m,为井田边界。
矿井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第三类第二亚类第二型,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井正常涌水量15m3/h,最大涌水量30m3/h;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15m3/min,相对涌出量为0.36m3/t,为低瓦斯矿井;煤层自燃等级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火焰长度为10mm,抑制爆炸最低岩粉量50%,煤尘具有弱爆炸性。
三、矿井安全生产状况
矿井于2006年12月1日开始技改,2010年4月16日,通过竣工验收。目前矿井正处在试生产阶段。
1、提升系统:
(1)主井直径4.2m,井深147.2m,净断面积13.85㎡,井筒内装备一对1.5t标准箕斗双码提升,钢丝绳罐道。选用2JTK-1.6型矿用提升机,配套电机为YR3450-6型三相异步电动机1台。钢丝绳选用6×19-Φ21.5-170钢丝绳。实际选用6×19S+FC-Φ21.5-170钢丝绳,经计算钢丝绳安全系数为7.31;绞车种保护齐全、灵活可靠运行正常。
(2)副井井筒净直径2.6m,砼浇注支护,净断面积5.31㎡,深度123m,选用JTK1.6型单绳缠绕式提升绞车1台,配套电机选用YRJ315M2-8三相异步电动机1台,系统完善,质量合格,能够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2、通风系统
该矿井为低瓦斯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主井副井进风、风井回风,通风方式为抽出式,风井安装两台FBCDZ-6-№15B型矿用通风机,一备一用,风机运行工况为:风量Q=25m³/s,负压H=420Pa,ηm=70%,电动机选用380V,2×37KW防爆电动机。
风流方向:新鲜风→主井、副井→11运输巷→11051下副巷→11051工作面。
工作乏风→11051上副巷→11轨道巷→总回风巷→风井底→风井→地面。
3、压风系统
在主井西30m外设压风机房,布置2台BLT-75A油喷双螺杆空气压缩机。压风管道从主井入井,经11运输巷至11051首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主管采用D89×4.5无缝钢管、支管采用D57×3无缝钢管。
4、井下排水系统
主井底建有1套排水系统,内外环水仓总长度为127m,有效容量1019.8m³,泵房安设4台MD85-45×4型水泵,一用两备一检修,沿主井敷设两趟140×6排水管路,满足排水需要。
5、矿井防灭火系统
我矿所采二1煤层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鉴定属不易自燃煤层,按照设计要求,地面构筑有容量为200m³的蓄水池,安装有一趟Ф108×4mm管路经主井筒向井下各地点供水。井下主要运输巷道、回风巷及硐室按要求铺设有消防洒水管路。井上、下主要建筑及机电硐室按规定配备了消防器材。井下电气设备安装了各类保护装置。矿井建有井上、下消防材料库。地面工业广场铺设有消防管路系统。
6、原煤生产系统
(1)主井系统: 井下煤炭经箕斗提至地面后,经筛选系统筛选后,由胶带机送往储煤场储存。铲车装车,汽车运输。
(2)副井系统:井筒装备有1T非标单罐笼,装有滚动锲形防坠器,承担提升物料、上下人员等任务。
7、地面排矸系统
矸石一部分由主井箕斗提至地面经筛选后运至矸石场,一部分由副井提至井口后,铲车运至矸石场。
8、矿井供电系统
在工业广场北侧建一座地面变电所,两回路取自来集110KV变电站,线路为LJ-95钢芯铝铰线,距离1.3km,两回路互为备用,其中2台S9-M-500/10/0.4型变电器供地面用电,新增2台S11-500/10/0.69型变电器供井下用电,另2台S11-50/10/0.69型变电器,作为井下掘进面局部通风机专用变电器。实际为2台S9-M-500/10/0.4型变电器供地面用电,2台KS-500/10/0.69型变电器供井下动力用电,另外2台S9-M-200/10/0.69型变电器作为井下掘进面局部通风机专用变电器。井下设置一中央变电所,装备有:3台KBZ2-630/(660)型,11台KBZ4-400/(660)F型,4台KBZ4-200/(660)F型矿用隔爆真空馈电开关,担负全井下供电任务。
9、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本矿属于低瓦斯矿井,煤层不易自燃,煤尘有爆炸危险。矿井KJ101N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系统由地面中心站、地面及井下分站、各类传感器、电源箱、信号电缆等组成。地面中心站设在矿井调度室,地面设1台分站,采集矿井提升、通风等重要设备的开停、主井提升计数、风机风硐内负压、风速参数。井下设4台分站,对井下局扇的开停、风门的开关、采掘面及回风巷的瓦斯、一氧化碳、巷道风速等参数进行采集处理、信息传输、超限报警断电、远方控制等。
10、安全检测仪器仪表
我矿按照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要求,配备了安全检测仪器仪表。主要有:风表5台,秒表2台,CO检定器2台,光学瓦斯鉴定器10台,便携式瓦斯报警检测仪50台,光学经纬仪2台等。
11、其他系统
我矿调度通讯系统采用64门程控交换机,调度室配备有两部外线专用电话。井下采掘面、井上下机电硐室和相关地点均按要求安装了直通电话,专人负责维修、管理,确保通讯畅通,与矿井的压风管路系统、防尘排水系统共同构成矿井安全生产的“三条生命线”。
四、产业升级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随着矿井安全技术标准的不断提高,原有的各个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安全生产的需要。
(2)随着矿井开采面积的扩大及生产采区数量的增加;原设计生产和运输的环节不能够满足现有的生产条件。
(3)通风巷道越来越长,通风设备不能满足现有系统矿井通风和运输的要求,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
(4)根据投产后井田开采范围和资源储量的变化,合理进行矿井的系统改造,补充和完善安全设施及设备,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和工作面的生产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矿井经济效益的目的,满足不断提高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的要求。
五、产业升级改造的主要内容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发〔2010〕23号文件和国家安监总局安监总管〔2010〕168号文件精神,我矿在改造升级其他生产系统的同时,重点对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进行补充完善,升级改造的主要内容为:
1、矿井通风系统:2011,我矿根据现有生产系统情况和工作安排,需购置YBF160M2-2局部通风机6台。改造通风系统需更换风门8台,才能使通风系统稳定可靠,能保证矿井安全生产需要。
2、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矿井现有KJ101N监控系统,2011年需要增加3个监控分站及部分探头等,约需资金20万元;2010年,矿井已经将人员定位系统进行升级改造,2011年,投资5万元增加10套信号发射器,提高人员定位的准确性;投资6万元购置3000米压风管路,建立压风自救系统,共需资金9万元;架设4000米供水管路,建立供水施救系统,共需资金25万元;升级矿井通讯联络系统,将原来的64门程控交换机更换为100门程控交换机,需资金35万元;建立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购置井下救生舱,2011年计划投资1600万元。
3、矿井防灭火系统和矿井防尘系统共用一趟管路,2011年投资20万元,增加1000米供水管路。
4、矿井防治水系统:矿井现有2台150型探水钻机,根据矿井底板注浆加固需要,2011年增加一台ZDY-300型钻机,需投资10万元。
5、矿井排水系统升级:随着矿井开采面积的增加,矿井涌水量也逐步增大,2011年计划将现有的主排水泵进行更换,以满足矿井排水需要,约需资金20万元。
6、矿井提升系统改造:2011年初,计划投资120万元更换主井提升绞车及主井井架,增大提升容器的体积,提高矿井生产能力。
六、产业升级改造工期
矿井提升系统改造自2011年元月16日至2月15日,排水系统2011年6月底前完成。
矿井紧急避险系统2013年底前投入使用。
其他系统随着矿井生产逐步投入,2011年底前全部投入到位。
二○一一年一月八日
第三篇:农网升级改造技术要求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要求(试用)
第一章 总 则
1.1 为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以下简称农网改造升级)工作,达到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的目的,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特制定本技术原则。
1.2 农网改造升级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变(配)电站的布局及高、中、低压配电网主干线路的建设应满足农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要求,避免重复建设。
1.3 农网改造升级应按照“安全可靠、技术适用、减少维护,节能环保”的原则,采用成熟先进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及不合格的产品。
1.4 农网改造升级工作应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设计、施工、验收等技术规程和规范。
第二章 总体要求
2.1 农网改造升级应充分考虑城镇、乡村等不同类别区域负荷特点、供电可靠性要求和区域发展规划,合理优化网架结构。
2.2 农网改造升级应积极采用“三通一标”(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造价、标准工艺),统一建设标准,规范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2.3 对于特殊地段、具有高危和重要用户的线路、重要联络线路,可实行差异化设计,提高农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4 农网改造升级应适度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重点开展新能源分散接入、配电自动化、智能配电台区、农村用电信息采集等试点建设。
2.5 高压电网的容载比宜控制在1.5~2.1之间,负荷增长较快地区宜取高值。
2.6 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应根据负荷密度来确定,一般中压线路供电半径:城镇不宜超过4km,乡村不宜超过15km;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城镇不宜超过250m,乡村不宜超过500m。用户特别分散地区供电半径可适当延长,但应采取适当措施,满足电压质量要求。
2.7 未经供电企业同意,架空线路杆塔上禁止搭挂与电力通信无关的广播、电话、有线电视等其他弱电线路。
第三章 高压配电网
3.1 具备条件的县域电网应逐步实现或加强与上一级电网联络。
3.2 高压线路宜采用架空线路。
3.3 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应满足负荷中长期发展要求,根据规划区域内饱和负荷值,按经济电流密度一次选定。110kV架空线路导线截面不宜小于185mm2,66kV不宜小于150 mm2,35kV不宜小于120 mm2。
3.4 35kV线路在满足设计要求前提下优先选用钢筋混凝土电杆。
3.5 新建变电站应按无人值守方式建设,现有变电站应逐步改造为无人值守变电站。
3.6 变电站站址选择应符合城乡规划、电网规划的要求,靠近负荷中心地区。
3.7 变电站宜采用半户外布置,选址困难的城镇及污染严重地区可采用户内型变电站或选用组合电器装置(GIS、HGIS)。
3.8 变电站主变台数宜按不少于两台设计,主变应采用有载调压、S11及以上节能型变压器,35kV及以上高压配电装置选用SF6断路器或真空断路器,10kV配电装置宜采用户内布置,选用真空开关柜。
3.9 变电站建筑物应与环境协调,符合“安全、经济、美观、节约占地”的原则,宜按照最终规模一次建成。
第四章 中压配电网
4.1 中压配电网应合理布局,接线方式灵活、简洁。公用线路应分区分片供电,供电范围不应交叉重叠。
4.2 城镇中压配电网宜采用多分段适度联络接线方式,导线及设备应满足转供负荷要求。乡村中压配电网宜采用放射式接线方式,有条件的乡(镇)村也可采用双电源分段联络接线方式。
4.3 中压配电网线路主干线应根据线路长度和负荷分布情况进行分段并装设分段开关,重要分支线路宜装设分支开关。
4.4 中压配电网主干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应参考供电区域饱和负荷值,按经济电流密度选取。县城电网架空主干线截面不宜小于150mm2,乡村电网主干线不宜小于95mm2。
4.5 中压配电网线路杆塔在城镇宜选用12m及以上杆塔,乡村一般选用10m及以上杆塔,城镇路边不宜采用预应力型混凝土电杆,防止车撞脆断。
4.6 城镇线路档距不宜超过50m,乡村线路档距不宜超过70m。
4.7 对雷害多发地区及架空绝缘线路应加强防雷击断线的措施。
4.8 中压配电线路宜采用架空方式,城镇、林区、人群密集区域宜采用架空绝缘导线。下列情况可采用电缆线路:
(1)走廊狭窄,架空线路难以通过的地区;
(2)易受热带风暴侵袭的沿海主要城镇的重要供电区域;
(3)电网结构或安全运行的特殊需要。
4.9 当变电站10kV出线数量不足或线路走廊条件受限制时,可建设开关站。开关站接线应力求简化,宜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开关站应按无人值守建设,再分配容量不宜超过10000kVA。
4.10 配电变压器应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建设与改造。变压器应布置在负荷中心,一般采用柱上安装方式,变压器底部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2.5m。对人口密集、安全性要求高的地区可采用箱式变压器或配电站。
4.11 新装及更换配电变压器应选用 S11 型及以上节能配电变压器或非晶合金铁芯配电变压器。安装在高层建筑、地下室及有特殊防火要求的配电变压器应采用干式变压器。
4.12 配电变压器容量宜按近期规划负荷选择,适当考虑负荷发展。柱上配电变压器容量应不超过400kVA,单台箱式变压器容量宜小于630kVA,单台干式变压器容量宜小于1250kVA。配电站可配置双路电源,宜装设2-4台变压器,单台容量不宜超过800kVA。
4.13 以居民生活用电为主,且供电分散的地区可采用单、三相混合供电方式。单相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20kVA。
4.14 配电变压器的进出线应采用绝缘导线或电力电缆,配电变压器的高低压接线端应安装绝缘护套。
4.15 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应采用熔断器或开关保护,低压侧应装设刀熔开关或自动开关保护。
4.16 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装置应具有防雷、过流保护、无功补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计量、测量等功能,壳体宜采坚固防腐材质。
4.17 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装置内宜预留安装智能配变终端的位置。有条件的可开展具有状态参数监测、无功补偿本地/远程控制投切、剩余电流保护监测管理、谐波监测、三相不平衡监测、电量抄录、远程通信、变压器防盗等功能的智能配变台区建设。
4.18 箱式变(配)电站壳体应采用坚固防腐材质。配电站开关设备应采用免维护的全密封、全绝缘负荷开关(带熔丝),开关设备应具备“五防功能”,即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地刀),防止带接地线(地刀)合断路器(隔离开关),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4.19 地处偏远地区的变压器等设施应采取必要的防盗措施。
第五章 低压配电网
5.1 低压配电网坚持分区供电原则,低压线路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低压配电网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一般采用单电源辐射接线和单电源环网接线。
5.2 低压主干线路导线截面应参考供电区域饱和负荷值,按经济电流密度选取。城镇低压主干线路导线截面不宜小于120mm2,乡村低压主干线路导线截面不宜小于50mm2。
5.3 城镇和人口密集地区、穿越林区低压架空线路应采用绝缘导线。5.4 城镇和人口密集地区的低压架空线路宜采用10m及以上混凝土杆,其他地区宜采用8m及以上混凝土杆,稍径不小于150mm。
5.5 低压线路可与同一电源10kV配电线路同杆架设。当10kV配电线路有分段时,同杆架设的低压线路不应跨越分段区。
第六章 低压户表
6.1 低压接户线应使用绝缘导线。导线截面应根据用户负荷确定,铝芯绝缘导线截面不小于10 mm2,铜芯绝缘导线截面不小于4 mm2。
6.2 居民户应采用“一户一表”的计量方式。电能表应按农户用电负荷合理配置,容量一般不宜小于4kW。
6.3 有条件的地区可安装集中抄表装置,可逐步开展智能化电表应用。
6.4 低压配电网应分级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剩余电流总保护和中级保护应能够及时切除低压配电网主干线和分支线路上因断线接地等产生较大剩余电流的故障。
6.5 电能表应安装在计量表箱内。室外计量表箱宜选用防腐非金属计量表箱。金属计量表箱应可靠接地。
第七章 自动化及通信
7.1 新建或改造自动化系统应统筹多种自动化系统的需求,统一规划设计数据采集平台。
7.2 具有15个以上变电站的县供电企业,新建或改造调度和配网自动化系统,可统一规划、分步建设,中小型县供电企业,宜优先选用调配一体化系统。
7.3 新建或改造调度自动化系统应遵循有关国家及行业标准,具备基本功能及遥控安全约束、运行设备在线状态监测等功能。
7.4 配网自动化系统应在配电网规划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配电网监视与控制(SCADA)、馈线自动化(FA)基本功能为主,具备扩展配变监测功能、配电设备管理(DMS)、地理信息系统(GIS)接口能力。
7.5 农村电网通信系统应满足电网自动化系统数据、语音、图像等综合信息传输的需要。变电站、供电所和开关站的通信主干线宜采用光纤通信方式,有条件地区可采用光纤通信环网链接方式,中低压电网分散通信点可采用载波、无线、公众通信网及卫星等通信方式。重要的无人值守变电站可采用独立的不同物理介质或不同路由的主备双通道。
7.6 有条件的地区可试点建设基于载波、无线通信方式或GPRS无线数据传输的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7.7 自动化及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应能满足国家有关规定。
第八章 无功优化补偿
8.1 农网无功补偿应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全网优化、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按照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调压与降损相结合的补偿策略,确定最佳补偿方案。
8.2 农网无功优化补偿建设应从电压无功信息采集、无功优化计算、装置配置、控制与管理等方面开展。积极应用信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电压无功综合治理和优化控制。
8.3 中压线路补偿点以一处为宜,一般不超过两处,补偿容量依据局部电网配电变压器空载损耗和无功基荷两部分来确定。以电缆为主的中压线路,其所接变电站母线电容电流较大或消弧线圈处于欠补偿状态时,应尽量避免采用线路补偿方式。
8.4 变电站及中压配电变压器无功优化补偿容量一般按变压器基本负荷所需的无功配置。变电站一般按主变容量的10-30%配置。
8.5 100kVA及以上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宜采用具有电压、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综合控制功能的自动装置。
8.6 谐波污染较为严重的变电站和配电台区,宜选用无功补偿与滤波相结合的无功补偿装置。
第四篇:农网改造升级配网工程建设单位自验收报告
2011年农网改造升级配网工程
自验收报告
宁安市农电公司
二O一二年十一月
批准:编写:
年 月年 月
日
日
目 录
1、工程基本概况---------01
2、工程建设目标完成情况-02(1)工程质量-----------02(2)工程安全-----------02(3)工期及投资管理-----03(4)工程档案管理-------03
3、工程建设亮点及经验---03
4、后续工程建设需要改进的工作--------------------------041、工程概况
※ 工程名称:宁安市农电公司2011年农网改造升级配网工程 ※ 工程地点:宁安市农村11个乡镇
※ 工程规模:工程批复计划投资总额:525.51 万元。(1)、10KV线路更换高压导线亘长88千米,其中 LGJ-70型30.7153千米,LGJ-50型54.10千米;JKLGYJ-95型3.19千米,更换水泥杆401根,其中12米杆19根,10米杆382根,安装真空断路器十台,无功补偿装置六台;
(2)、改造台区23个;更换变压器40台,容量7.04MVA,改造0.4KV线路长度16.853公里。低压导线采用LGJ-50型。其中LGJ-50型16.853千米。更换及新立10米水泥杆339根。※ 工程特点:点多面广
※ 工程开工日期:2011年 11月 25日,工程竣工日期:2012 年 10月 15日 ※
工程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宁安市农电公司
监理单位:黑龙江省安泰电力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牡丹江农网监理站
设计单位:牡丹江国瑞电力工程设计院 施工单位:宁安市安顺电力安装队
2、工程建设目标完成情况
※ 工程质量
工程经过大半年的建设管理,工程目标得到全面完成。基础开挖、电杆组立、金具安装、导线展放、拉线安装、配变安装、接地工程各分部(分项)质量均达到《黑龙江省农电系统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10kV柱上变压器台及进出线施工工艺规范》要求,满足强制性条文《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DL/T602)以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等规程规定。主要质量控制措施是采取现场派驻质量监督员,业主项目部成员定期或不定期进入现场会同监理部成员进行检查指导,隐蔽工程隐蔽前,工程转序前,各分部工程结束前必须经业主和监理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通过一系列质量管控措施使得分项工程合格率达到100%,分部工程优良率100%,单位工程优良率100%,全面完成了建设前制定的质量目标,满足国家及行业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优良级),无重大质量事故和质量管理事故的发生,基本实现工程“零缺陷”移交。
※ 工程安全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农网防范较大及以上人身伤害事故典型措施》和《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等安全管理相关规定,认真履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建各方的安全职责,做到事前预控周密、过程控制严格,从而实现了施工安全的
可控、能控、在控。确保了实现安全“零事故”总体目标的实现。
具体安全目标完成情况:(1)无人身伤亡事故。
(2)因工程建设引起的大面积停电及设备事故。(3)未发生一起施工机械设备损坏事故。(4)未发生一起负主要责任的重大交通事故。※ 工期和投资管理
(1)、工期管理:参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期与进度管理办法》,按“里程碑”计划规定期限内基本完成建设和改造任务
(2)、投资管理:工程造价不超过批准概算。※ 工程档案管理
1.开展工程档案同步管理。本工程依据《农网改造升级10kV及以下工程项目文件材料归档目录》,档案管理坚持前期策划、过程控制、同步归档、分阶段移交。档案管理符合工程档案验收规范要求,满足各级部门检查验收的基本条件。※ 工程建设亮点及经验
本工程建设以工艺示范手册为样本,首先进行工艺样板示范工程的施工,然后进行全面推广保证了统一工艺标准,统一工作流程,同时竣工一个台区验收一个台区,保证了发现的缺陷随时处理整改,减少了工程整体完工后检查消缺工作的工作量,并与工程进度同步将内业资料及时归档
※ 后续工程建设需要改进的工作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尤其是物资设备进场时间迟,导致部分工程施工时间在春夏季,出现毁青苗和农作物的现象,从而引起不必要损失和麻烦,我们在以后的建设中,将继续寻找好的建设管理方法和适当的施工方式方法,利用施工黄金季节集中人力、物力,确保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