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实现人民幸福自豪目标课题调研工作方案
关于实现人民幸福自豪目标课题调研工作方案
按照县委在全县开展“十二五”发展战略大调研活动的总体安排,由县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牵头,在全县开展关于”实现人民幸福自豪目标”调查研究活动,特制定本调研方案。
一、调研目的围绕县委在“十二五”发展思考中提出的建设人民幸福自豪新xx的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掌握了解当前全县人民生活的幸福感、自豪感现状,研究分析影响制约人民幸福感、自豪感的主要因素,了解人民对未来生活幸福感、自豪感的心理预期,为“人民自豪幸福新xx”建设提供第一手材料,为构建和谐xx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激发全县人民热爱xx、建设xx的热情,增强xx人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二、调研内容
调研内容涉及居民的教育、身体健康状况、收入问题、医疗保障、养老问题、财产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出行、就业问题、住房改革、社会保障、精神文化等各方面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三、调研时间、方法及步骤
这次调研活动从3月上旬开始,于4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3月2日至3月11日):前期准备。成立专题调研小组,制定调研工作方案,编制调研提纲,做好宣传动员,完成调研活动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3月12日至4月10日):基础调研。深入基层和一线,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万人问卷调查、各阶层人士座谈交流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边调研边提出问题,边调研边分析思考,边调研边搜集情况,结晶社会共识,全面了解掌握情况,获取系统、可靠、翔实的基础材料。
第三阶段(4月11日至4月30日):形成专题调研报告。研究交流、查阅资料,归纳整理,组织讨论,分析研究,形成科学务实的专题调研报告。报告形成后,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调研报告交流会,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充实完善,使其成为一个专业水准高,指导性、可操作性极强的专题报告。
四、组织领导
为确保调研工作顺利进行,成立实现人民幸福自豪目标课题调研小组。
组 长: 郭xx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副组长: 李xx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成 员: 乔xx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
宋xx 县人大农工委主任
县统计局
县经贸局
县教育局
县工商联
居民委员会
王xx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干事
五、具体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这次调研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责任重大,参加调研人员要高度重视此次调研活动,科学合理安排好调研工作,将调研工作与处理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将调研工作作为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完成调研任务。
2、弘扬优良作风。要一切从简,努力消除调研工作对基层正常性工作的影响。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具体工作,扎实开展调研工作,展现良好形象。
3、提高调研实效。严格按照要求,确保时间,集中精力,充分准备,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做细做实做深调研工作。要全方位了解,确保信息真实、全面,切实掌握详实的第一手材料,确保调研时间不缩水、调研要求不降低、调研工作不走样、调研效果不打折。
4、加强协调配合。这次调研涉及面广,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调研工作,做好配合协调,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落实,及早做好准备,提供资料要翔实,汇报材料要有情况、有特点,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有措施,有力保障这次调研工作的圆满完成。
第二篇:传承家风家训实现幸福目标
传承家风家训实现幸福目标
学校:刘寨一小
班级:五四班
姓名:刘涵宇
辅导老师:韩建坡
中华史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每个人的骨子里,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家训、家规,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家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子孙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优秀的家风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既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家训、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尊重他人,勤俭持家,和睦邻里”就是我家的家训,比如说我早上到校见到老师、同学、邻居都会主动问好,爸爸妈妈告诉我无论如何也不能骂人,要尊重他人。这些都是一直以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慢慢告诉我的。
爷爷奶奶把这些传给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又把它传给了我,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先辈们优秀的作风和优良的传统,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周围的人让他们也做到。
我家的家规是“尊老爱幼”,晚辈对长辈要尊敬,长辈对晚辈要爱护。如见到长辈主动问好,互相尊重彼此,还有自立,在我们家每个人都会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管理自己,我每天的作业也都会在当天全部完成,绝不拖拉。这些家规有些是爷爷奶奶定的,有些是爸爸妈妈制定的。
我家的家风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家风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我也希望我家的家训、家规、家风能世世代代一直传承下去,有朝一日实现幸福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
点评:本文短小精悍,从个人对家风家训的理解、对自己家风家训的介绍和对传承家风家训的现实意义三方面入手,思路清晰,内容明确具体,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
第三篇:党委调研课题工作方案
区委2011年第二调研课题工作方案
(修改稿)
一、调研主题
不断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能级,为集聚人气、满足群众需求和完善新城功能提供有力支撑。
二、调研背景
生活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上海“十二五”规划也指出:“坚持城市功能提升、市场需求引领和新技术应用带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十二五”是**转型发展、攻坚突破的关键时期,区委适时提出了“三大奋斗目标”。当前,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能级,有利于“优化提升**新城功能,着力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辐射能级”,促进人口导入,推动新城建设出好形象;有利于“做大现代服务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快出成效;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近年来,随着全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可基本满足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消费需求。但对比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的城市综合服务能级,对比**新城的城市定位和未来发展趋势,对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方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我区的生活性服务业能级还存在一定差距,1尤其是新城区域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还缺少能级、魅力和特色,未能体现**新城的集聚和辐射效应。
因此,围绕国家和市相关部署,结合**实际,如何加快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能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新城功能完善提升,从而助推“三大奋斗目标”早日实现,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调研内容
明确生活性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合理界定课题研究的新城区域范围,在此基础上,重点调研以下内容:
1、全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聚焦新城区域,重点从当前群众的消费需求、未来新城辐射能级以及对比周边城市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找准差距所在。
2、明确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能级的路径。对照不足,重点从规划布局、业态定位及重大项目等方面开展调研,明确新城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思路。
3、提出对策。拟从组织架构、政策突破及项目引领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四、时间节点
(一)筹备1、3月30日:成立课题调研组,召开开题会,研究部署并启动课题工作。
2、4月2日:成立课题写作班子,并召开会议落实工作。
3、4月10日:拟定工作方案,提出工作建议,报领导审阅。
(二)调研1、4月13-15日:召开专题座谈,分别听取街镇、相关委办局、区属公司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2、4月20-22日:组织实地调研,考察学习周边地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经验。
(三)撰写1、4月18日:完成课题提纲,报领导阅2、5月10日:形成报告初稿,并报有关领导
(四)完善
5月25日: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完善至定稿
(五)结题
5月30日:课题结题并报政研室汇总。
五、工作建议
1、生活性服务业涵盖范围广泛,涉及商贸服务、休闲娱乐(旅游)、社区服务、文教体卫等领域,建议区领导召集座谈,相关部门结合实际于4月22日前提出书面工作设想及建议。
2、**新城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需要规划引领和项目支撑,建议规土局和新城公司于4月22日前提供相关工作材料。
第四篇:试论思想政治课程多元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课题结题报告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思想政治课程多元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课题结题报告
子课题------“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实践与思考”
——南安市溪美中学 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标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创建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教育部决定,在总结以往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下简称多元目标或称三维目标)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多元(三维)目标的提出和确立,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原思想政治更改为思想品德)的“前言”部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 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新的《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部分更加注重情感目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课程分类目标的首位。在“内容标准”部分,新的《课程标准》列出了多达34个活动建议。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了“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此可见,新的《课程标准》从课程理念的高度,肯定了活动课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政治课教学改革实验的必要性。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重育人育德,重道德思维发展,重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力求内容生活化、活动化,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课程目标。开展政治活动课教学实验,目的是探求在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的具体有效的课堂模式,印证政治活动课教学在实现课程的多元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独特作用,以充分落实新课程理念,对传统的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扬弃”,提高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活动课教学的要求。
2、活动课教学方案的设计。研究多元目标下的活动课教案设计,即怎样注重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实践体验,提高能力,形成信念。
3、活动课教学的落实。研究活动课的模式,正确把握历史与社会学科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多元目标融为一体、整体实践,体现出活动课教学的实践性、主体性、能动性、生成性,以及灵活、扎实、创新等特色。
4、活动课教后反思。研究多元目标的落实情况,研究活动课教学的成败得失,结合理论的学习,反思活动课教学的典型事例。能在各类研讨课、观摩课、随堂课上学习借鉴,提炼先进的做法,揣摩成功的教例,以充实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
(二)预期目标
探索政治活动课教学操作原理和教学策略、不同模式,适度有序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活动课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四种意识和三种能力(即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学生发现问题、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自觉参与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活动的优良品质,以及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见义勇为和遵纪守法的优秀品德。培养学生自觉注意和关心地球家园、自然环境、重大社会事件等与国家和人类命运紧密相关的重大问题的态度,使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三、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让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和交往中充分显现,在活动中得到张扬、提升,改变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注入和观点灌输的对象,丧失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被动学习状态。
(2)能动性。师生双方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人,教师要转变角色行为,在引导、帮助、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保证学生活动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始终让学生保持主动状态,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3)生活性。活动课内容和形式,要注重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中寻找学习材料,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面向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以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4)生成性。必须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活动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行统一”。
(5)创造性。必须以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依据教育教学原理和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科学而又趣味地组织活动课教学,开辟课外实践活动,使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和开发。
四、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五、研究的措施、步骤
(一)措施:
1、实验老师全员参加新课程实验通识培训和《课程标准》培训,不培训不上岗;
2、完善教研常规,健全新课程实验和课题研究制度;
3、搭建活动平台,展示、交流、总结、提升成果和经验。
(二)步骤:
第一阶段:(2003.9—2004.2)准备、申报
研究目标:拟定课题方案、组织论证、申报立项 管理要求:填报课题申报书、论证完善方案、参加开题会 第二阶段:(2004.2—2005.1)实施、完善
研究目标:对学生进行调查;解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分析多元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多元目标指导下初中政治课(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点;建构初中政治活动课的教学模式;完善校本教研平台。
管理要求:汇报研究的阶段性工作及成果。第三阶段:(2005.2—2006.1)拓展、深化
研究目标:切实转变教师角色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管理要求:开设研究课;积累课案、课件及相关资料,汇报相关成果,组织中期汇报活动(现场、总结)。
第四阶段:(2006.2—2006.5)总结、结题
研究目标:总结研究过程及结果,完成预定研究任务。
管理要求:提出结题申请,组织专家鉴定。(开设汇报课;完成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展示相关成果)
六、研究初步成效和成果:
(一)初步成效
参与课题研究以来,我校充分抓住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时机,组织学习课改理论,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课题组成员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素质提高了,提高了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本课题组成员教师围绕课题研究计划,自觉参加课改理论学习和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深入学习研究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参与听课、评课、教研活动;自觉征订和学习有关课改的报刊杂志;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经验总结、教学案例;主动上网与校外专家、教师交流与对话,共同寻找解决困惑的办法;教师主动提供研究课例,养成了课前研讨和教后反思的习惯;青年教师正在迅速成长,中年教师不甘落后,迎头赶上。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本课题组成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并能写出一定水平的论文。到目前为止,课题研究已按计划实施完毕,过程性材料保存基本完整,基本达到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实践,把握了政治活动课教学的特点、原则、操作原理、教学策略、不同模式和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转变,落实了新课标理念,我校的政治课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重育人育德,重道德思维发展,重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学习,教师力求教学内容生活化、活动化,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课程目标。课题研究的实践表明,老师开展一定量的丰富多采的活动课教学,能让每位学生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每位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焕发出政治课教学的生命活力。政治活动课教学,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有效实现课程的多元目标,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途径。
(二)初步成果
活动课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个案; 教师论文选编; 学生小论文选编;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光盘);
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获奖证书。
七、存在问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问题还未很好思考和解决。例如: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有待加强;开展课堂活动时学生声音有时过大,课堂纪律不好控制,活动内容有时偏离主题;组织学生课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人力、物力负担不好解决;还有,活动课教学中的评价问题,如何建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评价机制等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解决。这 些存在问题是我们今后实践中必须进一步探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相信,伴随新一轮课改实验的深化发展,政治活动课会日益显现出其特有的生命力,为全面实现课程的多元目标、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切实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奋力实现“工业强县”目标——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切实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奋力实现“工业强县”目标
——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统一安排,6月份,县政协组织力量就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着重围绕我县工业园区规划、基础设施、管理机制、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资金投入等问题分析研究,提出意见建议,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参考。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发展情况
近几年,我县紧紧围绕加快实现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这一总体目标,着力推进“工业强县”进程,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为全县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县目前已建设有池河、古堰两个工业园区。其中,池河工业园区于2009年由省上批复设立;古堰工业园区于2002年经市政府批准成立,2007年更名为石泉县古堰丝绸工业园区。两个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约14平方公里,在地理位臵上紧贴316国道阳安铁路和十天、西汉高速,处于重庆、成都、武汉“一日经济圈”和西安、汉中、安康“半日经济圈”内,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截至2009年底,两个工业园区入园工业企业126户,规模工业企业14家。据统计,2009年两个园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45亿元,工业增加值2.64亿元,营业收入8.82亿元,上交税金2098万元。园区在推动全县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凸显。我县在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中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依托产业抓规划。我县两个工业园区结合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及潜力,论证分析,编制了具有产业特色的园区规划。其中,池河工业园区以实施“一园多区”的产业布局,规划建设有电力能源区、生物药业区、新型建材区和蚕桑产业区。古堰工业园区主要打造以蚕桑制种、茧丝绸加工为龙头,建材、绿色食品、轻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协调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加快建设抓基础。经几年来的持续建设,两个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505万元,目前,园区路、水、电、通讯设施等正在逐步建设,园区主干道路框架已基本形成,并完成部分道路硬化工程和供排水渠工程,改造电网25公里,计划争取今年内完成两个工业园区专用电主线架设工程,园区功能不断增强。同时,古堰工业园区已完成了园区核心区域400亩土地征迁工作;池河工业园区规划区域内征迁工作正在进行,已完成顺风工业小区231亩土地征用协议签订工作。
(三)创新方式筹资金。为确保工业园区建设的顺利推进,园区管委会不断创新思路,千方百计筹集园区建设资金。如池河工业园区通过“盘资产、找贷款、捆项目、争扶持、招客商”等措施,现已成功运作资金500万元,捆绑3个项目,并招引一客商合作投资建园,较好地解决了园区建设资金匮乏的问题。古堰工业园区通过捆绑项目、争取扶持、加大投入,较好地完成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四)多措并举抓项目。我县两个工业园区通过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创造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措施。池河工业园区先后引进江兴医化、永红丝业、桑葚醋饮、华林建材、池河农科园等重点项目;古堰工业园区先后引进天新丝绸、天成丝业、秦峰水泥、凯莎家纺、云峰畜牧冷藏等重点企业落户园区,成为园区发展的龙头企业,增强了工业园区凝聚产业、带动发展的示范效应。
(五)加强管理抓服务。为推进两个园区建设,县上从建立健全园区建设管理机制入手,分别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管委会主任的“石泉县池河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和“石泉县古堰丝绸工业园区管委会”。池河镇、城关镇分别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常年负责园区建设管理工作。同时,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大了相关部门协调服务职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园区建设管理服务机制。园区管委会坚持以优质服务为抓手,全力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提升了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聚集力。
二、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回顾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清醒的看到目前园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建设起点低、管理跟不上、招商引资难、投入严重不足等困难和问题:
(一)建设起点低。一是规划起点低。目前,两个工业园区虽然做了规划,但对园区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发展方向、产业布局、资金筹措、土地利用、服务配套和环境保护等深层问题论证不够,规划起点低与园区发展不相适应。二是建设标准低。目前园区建设仅做了一些前期工程,工业专用路、电、水、通讯等设施布局建设不到位,园区的人居、服务、产业功能区等划分不明确。可以说两个工业园区还只是雏形,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亟待加强。三是园区用地难。一方面征地成本高,目前园区规划区内征地每亩需12—13万元,客商认为地价高。同时,由于园区征地没有一次到位,往往是企业想落户哪里就到哪里征地,而地价却在不断攀升,前后地价不一致,被征地户心理不平衡,“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客观造成征地难。另一方面入园企业还存在“圈大建小”占用土地及土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二)产业聚集程度不高。目前,两个园区尚未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立园”产业。尤其在招商引资的竞争压力下,“捡进篮子都是菜”的做法,对签约的项目把关不严,一些入园企业产业技术水平不高,入园项目与园区的规划定位不符,致使园区的产业集聚能力不强、特色不鲜明、层次低。同时入园企业还存在混建、杂居的现象,影响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发挥。
(三)招商引资难。尽管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工作措施狠抓招商引资。但因优势不明显、缺乏竞争力,招引的企业入园数量不足,尤其是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特别是由于近几年以资源性为主的招商高峰期已过,今年以来,招商引资势头明显减弱,截止6月底,两个园区招商仅签约5家。
(四)投入严重不足。一是财政投入不足。在建园初期,土地征用和基础设施启动建设主要以政府财政和项目资金为主。而县级财政的自身可用财力很小,资金来源渠道少,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同时,为加大招商引资,对入园企业用地采用政府划拨“低地价”等优惠政策,使得政府投资回收期较长,园区自身缺乏“造血”功能等,制约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二是入园企业贷款融资难。由于入园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加之企业入驻建设由于先期投资量较大,且无法利用土地使用权获得抵押贷款等因素,后续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影响和制约入园企业的建设投产。目前,因融资问题影响生产经营的入园企业占到40%左右。
(五)管理跟不上。一是管理机制不顺。目前,虽成立有园区管委会,但没有固定的人员专门负责园区建设管理工作。同时,两个园区在建设管理上均存在主体不明确、责权不清晰、机制不健全、办公无场地,影响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二是服务不力。尽管对入园企业有代办手续的承诺与做法,但仍存在部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同时,对入园企业承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往往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落实,承诺无法兑现,影响和制约园区的发展。三是人才匮乏。目前两个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都是由乡镇、部门临时抽调的干部组成,善管理、懂经营、精策划、会招商、具有市场化资本运作能力的高素质园区建设管理人才匮乏。
三、进一步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建议
我县工业基础薄弱,地方财力匮乏,比较优势不足,建设工业园区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创新机制、扎实推进。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工业园区建设是加快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要把工业园区建设放在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去定位。工业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县域经济核心带动区,园区的建设发展关乎我县经济社会的率先突破发展。二是要把工业园区建设放在实现“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中去把握。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四个集中、四个突破”,其核心在于工业的突破发展,“工业强县”才是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的根本所在,而园区是招商引资、推动产业、聚集生产要素、推进工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和主要载体,工业园区就是“工业强县”的重要标志。三是要把工业园区建设放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举措中去认识。工业园区建设是链接城乡的最佳载体,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抓手,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产业强则城市强、城市强则石泉强的道理,充分认识工业园区实质上就是一个城市新区,将起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加快园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创新机制,扎实工作,把我县工业园区真正建成县域经济核心带动区、“筑巢引凤”聚商区、产业链聚集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全民创业活跃区。
(二)进一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完备的基础设施,是园区建设首要前提和招商引资的必备条件,当前必须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完备的基础设施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一是高起点抓规划。科学规划是建设的前提,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根据县域发展总体战略与产业重点,高起点编制园区建设规划。园区规划要以建成县域经济核心带动区、“筑巢引凤”聚商区、产业链聚集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全民创业活跃区目标定位。在规划全局上要将两个工业园区纳入川道新型经济区统筹规划,在较大空间上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在规划系统上要将园区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分类布局产业和生产行业,科学划分功能区和人居、服务区。使我县两个工业园区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备、有机链接、良性发展的空间布局。二是高标准抓建设。要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坚决杜绝“规划跟着建设走、建设跟着企业行”现象发生。尽力避免在建设中产业类型不同的企业混建、企业生产区与人居服务区杂居的情况出现,对于历史存在的也要逐步采取能征则征、能迁则迁,使园区布局合理、功能科学。特别是园区的土地、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等设施一次规划、分步到位,首要的是把生产、生活必需的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好。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要讲究品位,无论是道路铺设,还是厂房安排,无论是总体布局,还是单体建筑,都要体现园区的风格、特色和文化。三是高要求抓配套。工业园区实质上是一个城市新区,园区建设既要满足入园企业生产、生活要求,还要配套商贸、金融、环保、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即使当前没有能力建设,也要先行规划、逐步建设,以方便园区内群众的生产、生活,实现园区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建设工业园区目的是“筑巢引凤”、聚集生产要素、形成产业集群、建设工业基地、实现突破发展,达到这一目的的核心就在于招商引资,没有一批企业入园,没有一批大项目支撑,园区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是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建设的核心。在目前园区刚刚起步、政府财力有限、当地企业实力不够的情况下,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聚集、配套项目都依赖于招商引资。因此,必须把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建设放在园区发展的首位,集中力量、主动出击、无中生有、广结商缘,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增强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二是要把招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强、产业聚集度高,一个大项目本身就能支撑一个园区,形成一条产业链。因此,要在毫不放松招引一批中小企业入园的同时,更应把大企业、大项目的招商放在突出位臵。当前要千方百计促使陕药集团、池河火电厂、丝绸服装及工艺品等项目的落地建设。三是要把加快项目落地建设作为园区工作的关键。衡量园区建设水平,评价园区工作成效,主要看招商项目的落地开工和建成投产,不仅要看重项目的落地开工,更要看重项目的建设水平。因此,要真正建立起以项目落地建设投产为主的考核机制。尤其对重大项目建设,要专门组织精干高效务实的工作班子,帮助企业解决从项目开工到建设投产的各种困难,不仅招得来,更要留得住,还要不断有新的发展。建好一个项目,就是树好一个形象,给投资者以信心,扩大影响,以商招商,使招商引资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四)进一步创新园区建设发展机制。
园区建设起步要靠行政推动,做大做强必须靠机制创新。一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园区运行机制与融资模式。园区运行机制应由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实行“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模式。园区应组建一个企业化的公司,这既是开发建设的主体,又是投融资的平台,吸引具有一定实力的经济实体采取承包、租赁等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从根本上突破园区建设的资金瓶颈。二要建立园区管理机制。一是政府管理机制。县上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园区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明确管理的主体、地位、职能和权责,抽调专门工作人员集中办公,统筹协调,牵头抓总。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园区“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机制,简化企业入园手续,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让园区的优质服务成为招商引资的优势。二是实行自主经营机制。园区要根据管理办法实行自主经营、封闭管理,禁止随意干涉园区开发建设和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做法,体现园区特性。园区要整合资源、盘活资产,创新自主经营的机制和模式,实现园区的良性发展。三是用地约束机制与退出机制。要按规定实行划拨“低地价”及招、拍、挂制度,明确项目用地各项指标;同时要加强监督,对“圈大建小、多征少用、征而不用”的项目,要建立退园机制。三要建立园区用人机制。要选调起点较高、结构合理、能干成事的人才,实行科学的考评和奖励制度,重用能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园区建设管理队伍。四要建立解决园区失地农民生存发展机制。要深入研究建立园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最重要的是处理好规划区内失地农民的问题。对于园区失地农民的安臵,应抓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建立失地农民征地拆迁补偿安臵机制,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可以对园区失地农民总体农转非,同等享受城镇医疗、养老和失业、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三是建立技能培训和就业机制,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优先推荐就业,鼓励扶持创业,千方百计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养老等实际问题,使园区失地农民生活有保障,发展有希望,推进园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