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初一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吕天芬
南墅镇中心中学
2014.2初一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为将来创造美好是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加深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
3、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4、充分利用“班班通”和电教馆资源,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激活课堂正能量,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和视频;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8、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附:教学进度本学期总课时为48课时,每周3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13课时)
第一节藻类植物4课时
第二节苔藓和蕨类植物4课时
第三节种子植物5课时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14课时)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3课时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3课时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3课时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0课时)
第一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4课时
第二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5课时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3课时)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8课时)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4课时
第二节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4课时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2课时)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第二篇:初一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初一生物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潘玉萍
时间的脚步没有停歇,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年.总结过去是为了积累经验;计划将来是为了更好的工作.现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工作,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人教版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三、具体措施:
(一)建立新的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伴随新课改的进行,尝试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努力使自己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课程观,发展观,从更深地层次上理解教学.其次,努力与学生之间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俗话说: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伙伴,与他们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帮助他们学习,同时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发展.再次,为适应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各方面知识,如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生命科学热点知识,学习电脑等等.现在必须成为学习型教师,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二)抓住教学各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俗话说“凡事予则立,不予则废”,为了上好课,我准备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①课前,教师不但要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还要认真解读生物新课标,然后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水平,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 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⑵课堂上的情况.①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②注重能力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理论和实践上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等.③ 重视德育教育和环保教育
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将德育教育和环保教育渗透其中,使学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一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对调皮的学生我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这样,学生对我也就慢慢地喜欢和尊重,也开始喜欢学习生物.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
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以提高教学水平.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第三篇:初一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初一生物下册教学计划7篇
初一生物下册教学计划1
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突破了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核心的知识体系,突出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科学方法的教育,适应了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在编写方式上,体现出内容的生动性、贴近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本学期,我们将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想主动探究式转变为突破口”的基本理念,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认真开展 生物学科教学教改工作,努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生物素养、训练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提高整体教学成绩上取得新的突破。
1、不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师没有不懈的学习,教学水平就不会有持续的提升,就很难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自身的要求。为此,本学期要注意继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学习:一是认真钻研教育理论,把握教学的规律性;二是深入学习新课标,提高课改的自觉性;三是多方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四是广泛学习学科知识,把握时代脉搏和学科动态,增强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和开放性。
2、落实常规,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是渐进的过程、是慢的艺术,只有做好常规,才能取得实效。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有赖于教学常规不折不扣的落实,落实教学常规的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效率。真正有效的教学并不在于轰轰烈烈搞好活动,而在于默默无闻抓常规。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好如下几点:一是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编写好教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有备无患;二是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开展课堂教学,遵循“面向全体、兼顾个别、突出重点、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讲激思、精讲多练,将课堂教学的时间尽可能多地交给学生,并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是组织开展各种生物探究活动,新教材安排了多样化、系列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技能训练、模拟制作和设计等栏目,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活动内容、材料准备、人员分工、活动程序、组织调控、总结评价和经验交流等各个方面作好事先设计和妥善安排,以做到有条不紊、力求实效;四是适量布置并及时批改作业,为及时巩固学习内容、适当拓展学习领域,每堂课结束,都要适时适量布置课后作业,老师及时批改和讲评,不留空白点、改正错误点、夯实薄弱点,遵循“精讲勤练,及时巩固”的原则,发挥作业的复习巩固、查漏补缺的功能,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3、加强教研,把握教学规律
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探究性和开放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难想象一个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教师能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型教师,就无法培养创新型学生,没有研究性的教师,就难以组织探究性学习。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首先具有探索创新精神,教师只有加强教育科研,了解学生成长特点,把握教育发展规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此,本学期一方面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对教材内涵的深入挖掘,另一方面要加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除了要注重学科前沿的把握,相关知识的积累和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反思外,还要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研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使新课程理念在生物教学中得以有效的贯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扎实推进学科建设、打造精品课程。
初一生物下册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围绕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教材初一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且这些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提高历史成绩。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每个单元后各设一节活动课,第三单元后设两节活动课。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映民族并立与民族xx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先概述民族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一统的出现及民族融合的发展情况。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述明清两朝加强xx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臣和平定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四、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竖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
难点: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如何发展的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巩固。
六、教学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古迹、名人轶事,扩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初一生物下册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简介
本年级共有三个班,一百五十个学生。学生对于本学期生物学习内容兴趣比较浓厚,他们正处于对人体生理和性问题产生好奇的青春期阶段,但农村学生生性比较害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青春期的性知识。
二、教材总体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从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从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
(1)初步获得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
(1)正确使用生活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进一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
(3)利用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与所生存的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3)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方法与措施: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
主要措施:
1、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反感的设计和实施。
2、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3、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倡导探究性学习。
5、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6、注意课内外活动的结合。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
7、管好班级的纪律和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五、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或章序号 单元或章内容 课时 周次
第一章 人的由来 7 1—3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7 4—6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6 7—9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8 9—13
期中复习考试 10—11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3 14—15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8 16—18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5 19—20
期末复习、考试 21—22
初一生物下册教学计划4
一、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也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物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管运用什么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应多利用互联网络、图书资料、影音文件等多充实生物课堂,让课堂变得高效
四、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标和教材内容,搞好教学设计,抓好教学落实,每月一次月考(单元测试),每周一套练习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
2、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4、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一生物下册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同时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个探究实验,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外实践增强的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本单元与前面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本册的内容不仅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世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重要意义,对于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样十分重要。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生物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思维不够灵活,实验方面的问题也很多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新的学期,努力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具体措施
1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钻研教学大纲,做好教学工作计划;按照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写出具体教案。
2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善用启发式教学,重视实验和观察,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让生物课堂变成学生自己探索未知世界的途径,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同时,要将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3 班级工作的组织分配很重要。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及错误修改情况,提高整体效率。
4 小测及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平时要做好课堂提问、小测等。期中、期末考试前要组织好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章节的小测。
初一生物下册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为将来创造美好是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加深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
3、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4、充分利用“班班通”和电教馆资源,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激活课堂正能量,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和视频;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8、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附:教学进度本学期总课时为48课时,每周3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13课时)
第一节藻类植物4课时
第二节苔藓和蕨类植物4课时
第三节种子植物5课时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14课时)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3课时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3课时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3课时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0课时)
第一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4课时
第二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5课时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3课时)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8课时)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4课时
第二节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4课时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2课时)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初一生物下册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生物新课程标准为基准,以学校教科室和教务处关于课堂教学改革计划为工作指导,切实加强备课组内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课堂教学品位,进一步解放教师的思想压力和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特制定如下计划。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只有一个单元,共七个章节,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应当使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道人类起源和发展与人类个体发生和发育的大致过程;了解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认同科学研究是一贯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观点出现。启迪学生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
三、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任教的班级有初一年级的3~~8班6个班。初一的学生刚刚实现角色的转换,面对新的课程他们有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是教学中需要加以利用的。但同时面对新的课程他们没有准备,对新增加的诸多课程有些茫然,所以本期的重点是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着重指导学习方法。
四、教学措施:
1.加深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利用课程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启迪我们无尽的教学智慧。
2、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先要全面厘定单元的教学目标,再具体分解到各个章和各个节中去。要特别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重视跨学科或泛学科的技能、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素养的培养;
3、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4、认真组织好各次探究活动,注重学法指导。
5、认真做好培优辅差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6、加强训练,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
7、成立好合作学习小组,并加强合作学习指导。
五、个人成长:
1、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其它科学文化知识,不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
2、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研教改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经常和他们交流经验,按时参加本组的集体备课。
第四篇:初一下册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初一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小组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开放实验室方面,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查找与教学内容相关并且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内容,提前列出实验配档共学生们参考和选择。每次开放实验室之前精心准备实验材料、并且对实验进行预做,使教学能够得心应手。通过开放实验室活动,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提高,并且激发学生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四、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1.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2.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精讲多练。
2、抓紧抓好课堂时间,完成完好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任务。
3、能做的实验一定做,不能做的也要认真讲解尽量达到实验效果。
4、指导学生认真做实验,认真填写报告册,并给予批改和指正。
六、实验教学进度安排
实验时间实验名称课题实验性质材料、用具
1观察衣藻和水绵第一节 藻类植物分组衣藻、水绵、显微镜、探针
2观察海带第一节 藻类植物分组海带、烧杯、酒精灯、温度计
3观察葫芦藓和地钱第二节 苔藓和蕨类植物分组葫芦藓、地钱、放大镜、显微镜
4观察蕨类植物第二节 苔藓和蕨类植物分组成熟的真蕨叶片
探针、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蜡盘
5观察种子的结构第三节 种子植物分组浸软的菜豆(如大豆、蚕豆、花生等)种子,浸软的玉米(或小麦等)种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碘液。
6测定种子的成分第三节
种子植物分组晒干的小麦种子,小麦面团,滴管,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纱布,浸软的玉米(或小麦)种子,刀片,放大镜,碘液,小药匙,烧杯.7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分组玉米种子(或小麦种子、绿豆种子)、清水、带盖的培养皿或罐头瓶、餐巾纸
8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分组培养皿、纱布、小麦种子
9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分组幼根、坐标纸、标记笔 10观察桃花的结构第三节 开花与结果分组桃花、镊子、放大镜、刀片 11观察茎部的结构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分组解剖针、枝条
12观察根的结构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分组放大镜、生有根毛的幼根
13水分在茎内的运输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演示带叶的茎、红墨水
14观察叶片的结构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分组新鲜叶片,双面刀片(两片,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镜、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毛笔、小木板。
15空气的流动对蒸腾作用的影响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演示新鲜的芹菜叶、玻璃瓶、电风扇
16叶片的正面和背面的气孔一样多吗?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演示烧杯、镊子、刚摘下的叶片、热水
17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演示盆栽的天竺葵、黑纸片、大烧杯、小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曲别针、酒精、碘液、湿抹布。
18呼吸作用释放热量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演示萌发的种子、煮熟的种子、暖水瓶、温度计
19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演示萌发的种子、煮熟的种子、试管、漏斗、玻璃弯管、澄清的石灰水
20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演示萌发的种子、煮熟的种子、燃烧匙、蜡烛
21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演示金鱼藻、试管、漏斗、卫生香、燃烧匙
22探究CO2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分组天竺葵数量若干、玻璃板数量若干、玻璃钟罩、烧杯若干、浓NaOH溶液、蒸馏水、酒精、碘液等。
第五篇:初一下册的生物教学计划
初一下册的生物教学计划
初一下册的生物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习;“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提供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习释疑)、点难拨疑(练习解难)、反思教学(反思学习)、引导实践(迁移创新)。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自成教育
本学期将继续彻底贯彻落实初一年级的“迈好青春第一步,自信——成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初一年级以自信成功为主体,鼓励学生迈好人生第一步;关注学生心灵花园的耕耘,唤醒学生内心的自尊与自信。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班与班差别比较大,班内两极分化严重;
(2)每个班的人数太多,有时候老师无法估计到所有学生;
(3)优秀率不很突出,一部分同学成绩不太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在上一个新台阶。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有的`则较差。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争取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xx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许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每一章内容之前设置学习#工作计划# 导语,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每单元末尾又有信息库,进一步深化及强调基础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基础知识的学习。
初一下册的生物教学计划2
一、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也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物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管运用什么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应多利用互联网络、图书资料、影音文件等多充实生物课堂,让课堂变得高效
四、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标和教材内容,搞好教学设计,抓好教学落实,每月一次月考(单元测试),每周一套练习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
2、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4、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一下册的生物教学计划3
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突破了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核心的知识体系,突出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科学方法的教育,适应了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在编写方式上,体现出内容的生动性、贴近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本学期,我们将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想主动探究式转变为突破口”的基本理念,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认真开展 生物学科教学教改工作,努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生物素养、训练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提高整体教学成绩上取得新的'突破。
1、不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师没有不懈的学习,教学水平就不会有持续的提升,就很难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自身的要求。为此,本学期要注意继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学习:一是认真钻研教育理论,把握教学的规律性;二是深入学习新课标,提高课改的自觉性;三是多方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四是广泛学习学科知识,把握时代脉搏和学科动态,增强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和开放性。
2、落实常规,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是渐进的过程、是慢的艺术,只有做好常规,才能取得实效。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有赖于教学常规不折不扣的落实,落实教学常规的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效率。真正有效的教学并不在于轰轰烈烈搞好活动,而在于默默无闻抓常规。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好如下几点:一是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编写好教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有备无患;二是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开展课堂教学,遵循“面向全体、兼顾个别、突出重点、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讲激思、精讲多练,将课堂教学的时间尽可能多地交给学生,并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是组织开展各种生物探究活动,新教材安排了多样化、系列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技能训练、模拟制作和设计等栏目,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活动内容、材料准备、人员分工、活动程序、组织调控、总结评价和经验交流等各个方面作好事先设计和妥善安排,以做到有条不紊、力求实效;四是适量布置并及时批改作业,为及时巩固学习内容、适当拓展学习领域,每堂课结束,都要适时适量布置课后作业,老师及时批改和讲评,不留空白点、改正错误点、夯实薄弱点,遵循“精讲勤练,及时巩固”的原则,发挥作业的复习巩固、查漏补缺的功能,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3、加强教研,把握教学规律
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探究性和开放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难想象一个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教师能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型教师,就无法培养创新型学生,没有研究性的教师,就难以组织探究性学习。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首先具有探索创新精神,教师只有加强教育科研,了解学生成长特点,把握教育发展规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此,本学期一方面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对教材内涵的深入挖掘,另一方面要加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除了要注重学科前沿的把握,相关知识的积累和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反思外,还要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研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使新课程理念在生物教学中得以有效的贯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扎实推进学科建设、打造精品课程。
初一下册的生物教学计划4
一、工作指导精神
紧紧围绕学校“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精神,紧密结合教育的精神实质,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充分发挥每位教师优秀才干,使学生在我们的精心教育下茁壮成长,成为具有丰富知识的全面人才。
二、教学及活动安排
结合教学大纲的安排以及实际开设课时数量,设置每周二课时共计完成二十九节课的教学内容。另外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初步设定安排几项教学活动:
1.对学校内的生物种类、生长环境特点以及生物特征展开调查的《调查身边的生物》实践活动,并对调查活动中认真积极完成、调查报告单优秀的同学予以表扬和展示;
2.结合《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的实验环节,在使用规范、迅速调整并能够看到清楚物象的同学中进行小比赛,增进学生对实验操作正确认识和熟练程度,对于“优秀实验员”给予公示表扬;
3.结合《种子的萌发》,课前布置学生自行选择进行植物的种子,尝试使其萌发,并总结其条件、生长状况,且拍下照片,对于认真探究、成果显著的同学给予表扬;
4.本学期还将对学生进行一次出教材内容外的生物知识小普及和小竞赛,具体内容和设置安排将在今后备课中详细商讨。
三、教师学习和工作
1.生物组共有三名专职教师,都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但是,我们面对的是一批崭新的面孔,而他们又具有着迥异的性格、不同的特质,因此,在展开教学活动是需要老师充分了解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工作:上好第一节课,即表明上课的原则也要让学生接受一位新老师;
2.充分备课,不仅参照教学参考书中的内容,还有组内交流、拓展课外知识,丰富教材;
3.认真备课,尤其是组内备课,增加听评课次数;
4.教师自身也是需要知识补充的,因此教学的学习也是一项重要任务,每一位教师都要结合工作,加强自身进修学习,争取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一学期和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日子仅有近100天的.时间,但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使我们的孩子们在这100天里开心、快乐、健康、进步,让他们在知识的世界里找到开启人生大门的线索乃至那把钥匙。因此,每一位生物教师都要秉承这样精神,积极而踏实的工作,完成计划,争取获得成绩和质量的丰硕果实。
初一下册的生物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同时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个探究实验,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外实践增强的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本单元与前面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本册的内容不仅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世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重要意义,对于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样十分重要。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生物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思维不够灵活,实验方面的问题也很多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新的学期,努力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具体措施
1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钻研教学大纲,做好教学工作计划;按照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写出具体教案。
2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善用启发式教学,重视实验和观察,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让生物课堂变成学生自己探索未知世界的途径,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同时,要将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3 班级工作的组织分配很重要。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及错误修改情况,提高整体效率。
4 小测及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平时要做好课堂提问、小测等。期中、期末考试前要组织好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章节的小测。
初一下册的生物教学计划6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实施教学时,灵活、应变,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学习层次较高的协商有发展提升的空间。同时,注意学生的动手及协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初一下册的生物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围绕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教材初一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且这些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提高历史成绩。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每个单元后各设一节活动课,第三单元后设两节活动课。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映民族并立与民族xx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先概述民族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一统的出现及民族融合的发展情况。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述明清两朝加强xx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臣和平定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四、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竖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
难点: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如何发展的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巩固。
六、教学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古迹、名人轶事,扩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初一下册的生物教学计划8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同学们已学到了一些生物学基础知识,动手能力有所提高,特别是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本期仍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将竭尽所能开设实验课、开展调查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表达能力。使同学们无论是在知识还是在能力上都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人类起源和发展;知道人类个体发生和发育的大致过程;了解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分析数据的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结合科学发现史、科学家的故事和具体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如是否需要作出假设、如何作出假设、设置重复实验以减小误差、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五点取样法、数学推算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科学实验的重大意义;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随着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善,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有新的发展和新的观点出现;认同科学是实事求是的;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期的教学任务主要在七年级《生物学》下册。下面对教材内容作基本分析:
《生物学》下册仅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本单元的七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人的由来。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个体发生和发育,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以及认同优生和优育。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六章,这部分的教学通过多种探
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以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第三部分是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本章重点是通过实例分析、模拟探究和拟定计划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本单元并不是单纯地讲人体生物学,而是在讲述人体的由来、人体结构和生理内容的同时,始终将有关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人体生理或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本单元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是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主题展开的人类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环境生物学等科学的综合。
初一下册的生物教学计划9
一、学生情况简介
本年级共有三个班,一百五十个学生。学生对于本学期生物学习内容兴趣比较浓厚,他们正处于对人体生理和性问题产生好奇的青春期阶段,但农村学生生性比较害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青春期的性知识。
二、教材总体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从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从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
(1)初步获得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
(1)正确使用生活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进一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
(3)利用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与所生存的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3)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方法与措施: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
主要措施:
1、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反感的设计和实施。
2、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3、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倡导探究性学习。
5、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6、注意课内外活动的结合。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
7、管好班级的纪律和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五、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或章序号 单元或章内容 课时 周次
第一章 人的由来 7 1—3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7 4—6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6 7—9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8 9—13
期中复习考试 10—11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3 14—15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8 16—18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5 19—20
期末复习、考试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