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内容及要求(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11:1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内容及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中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内容及要求

中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内容及要求

一、课题的指出

其中包括:(1)问题的来源和依据。此部分要写清课题是如何选择的,根据是什么。(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即课题研究的成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将给人以怎样的提示和借鉴,对学校工作、人才的培养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与概述

即用概括的语言写出课题的范围,要解决的问题及措施、方法途径等,如果在课题名称中涉及到新概念或具有特殊内容的词语,还要作出解释和说明。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课题研究的原则是指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和遵守的法则和标准。如创新教学方面的课题应遵循的原则包括:自主学习原则、对象性原则、参与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这部分内容是指课题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预期要达到的总的标准。一般写清三方面的内容:(1)理论目标,即通过研究,最终总结出什么规律或什么新思路,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新模式等。(2)育人目标,即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对象应当发生怎样的变化,达到什么预想的标准和程度,越具体越好,如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的课题,在设定研究目标时就应该针对学习能力中的某个方面的能力(阅读能力、写字能力、写作能力、解题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具体写清应达到的目标。(3)工作目标:即通过研究将会给全校更大范围的工作带来什么变化,达到什么水平。如 ①促进教育思想的转变,使学校和教师树立起现代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师生观等,形成创新教学意识和风格。②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初步形成一支懂得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教学创新的教师队伍。③在学校中形成一种有利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教学民主气氛,鼓励教师、学生大胆探索,善于通过教育科研提高素质、提高质量的意识和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措施

此部分要详细写明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措施,即把课题研究的内容细化为各个小问题或具体内容,并针对各部分内容设计研究方法、途径和策略。在方案设计时,要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不同,操作方法应有不同的侧重:①对于总结性的课题,要根据自身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或案例设计一套可操作性的模式和策略;②对于问题性的课题,要着力分析问题的成因,阐述问题解决中所运用的方法以及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对问题解决中的方法、过程详细阐述;③对于应用性课题,即优质教育教学模式、方法的应用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应用,首先要着眼于使这些模式、方法与理念的本土化改造,以适合于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对这些方法、模式或理念进行分解和具体化,形成本地区可操作的模式与策略。

如:《分层递进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可以把它细化为几个具体内容:

①建立分层教学的方法和措施,使之与学生学习效果形成最佳结构。②探索分层递进教学和分层学习指导的模式,使之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形成最佳结合点。

③检验分层递进教学与学生能力形成的显著性。

④构建分层评价体系,使教学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等等。通过对内容的细化,再来有针对性地选择方法和策略,就可操作了。如上述内容应采取的方法为:

①用调查研究法对有关问题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②用测验研究法对教学效果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③用比较研究法对研究对象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其中:调查研究法、测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都是教育科研方法。此外还要设计课题研究的途径和相应的措施等,即写清上述方法将通过课堂教学,还是通过课余活动或是其他途径来完成。

六、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即课题研究选取哪个集体或部门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否有对比对象,两者的基础情况如何(两者的基础必须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才有研究的价值)。研究时属于横向对比还是纵向对比。

七、研究的步骤和进度

即课题研究分几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大约用多少时间,完成哪些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等,即具体的时间、工作进度和人员安排情况。

八、成果的预期形式

即最终完成课题时要显现的最终成果,一般为研究成果报告,有的层次高的成果是出著作、编教材、制成音像制品等。

九、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按主持人、课题组成员、指导教师的顺序逐一介绍课题组成员的自然情况和分工情况。关于人员分工的问题,可以参考以下的介绍:

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的全面工作,包括课题名称的确立、实施策略的制定、过程的监督、各项工作的安排、经验的管理、实施方案和结题报告的设计及撰写。但也可以与共同商讨、确定主要内容之后,择成课题组中主要执行者,或课题组骨干成员具体执笔完成。

课题组成员:

(1)其中选派1-2名,具有教研科研管理经验和组织能力的人员做主持人的助手,协助主持人设计布置和实施研究计划,组织其它成员开展研究活动,并对课题的各项活动,各个阶段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经验、吸取教训、整理资料、建构档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并定期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和培训。

(2)其它课题组成员,要认真执行课题计划,搜集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和成果,记载研究实施过程、整理活动资料,并随时向课题负责人提供建议和意见,协助课题组完成各项工作。

十、课题保障

从课程拥有的设备、投入的资金、人员基础、时间保障等方面来阐明课题将如期进行。

研究中可以大胆假设,但必须小心求证。所以、研究设计时必须要有大量的信息资料的支持,既要紧密联系本职工作实际,又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选择最适合自己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设计时还要注意(1)要明确分析研究方法的限制条件。例如,要说明学校所处地域、办学的软硬件条件以及历史文化的积淀,学生总体的智力、年龄、性格以及家庭环境等因素,只有明确这些条件才能有的放矢的选择操作方法,因为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对所有的学生,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适用的。(2)要介绍研究的保障条件及如何具备这样的基础条件。例如具体讲清研究的组织与制度的保障,对教师的评价方法的改进,以及争取社会与家长的支持等等,有了这些条件,研究才能顺利进行。(3)要对课题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

方案设计时除了要详尽地叙述研究过程,明确如何展开研究,程序和进度怎样以外,还要设想将遇到哪些困难、问题,要怎样处置等等。

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结题报告撰写格式和要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结题报告撰写格式和要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结题报告撰写格式和要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结题报告撰写格式和要求 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一个研究课题,一般是从背景、现状和基础(或说从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三个方面去思考的。

1.背景:即我们所面对的发展了的教育形势、新的教育观念、思想、要求或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对教学工作实际产生了重要影响。

2.现状:本地区、本单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与变化了的教育背景存在着的差异中,我们必须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的最急切的问题。

3.基础:对这方面的问题课题组成员或他人所作的探索性研究,已经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二、概念的界定:

指主课题(有时也包括某些子课题)名称中容易产生异议的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

注意:不必阐述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

三、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试图借鉴、应用的主要理论、学说、观点、原理,从而得出支撑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思想和教学理念。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达到的主要研究目标(课题的假设),以及主课题分解为哪几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子课题之间应具有较合理、紧密的逻辑关系。各子课题的研究能比较完整地表明主课题的研究框架,这些子课题既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为课题组的成员落实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还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结构功能法、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历史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加以辅助。要说明准备怎样充分发挥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工具性作用,为本课题(或某子课题)的研究服务。

2.研究对象一般是指人,大多是指学生,也有的是指教师。要说清楚研究的是本单位的全体学生还是某一部分学生(或教师)。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般包括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集、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个案汇编、观摩课(课件、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汇总等等;

七、课题组的成员组成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应包括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责任人、参与研究的一线教师。对外聘的指导、顾问等人员应视他们所承担责任、义务大小、多少,作不同的具体处理。

课题组成员应分别负责或兼任策划、组织、协调、统筹、管理、研究、指导、顾问工作。

八、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

确立主课题,构建子课题;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完成论证、申报工作;制定主课题实施方案和子课题工作计划;进行必要的前期调查或检测。

2.研究实施阶段:可分为研究实施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按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其间可安排一次中期汇报。中期汇报不图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要讲究实际效果,要通过中期汇报让课题组成员看到研究的初步成果,发现存在的不足或问题,明确下阶段的研究任务,然后调整实施方案,修订子课题的工作计划,使后阶段的研究不偏离方向,为课题顺利结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题鉴定阶段: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和资料汇编工作,为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课题组一般要安排三个月到一个学期时间,作课题研究的结题准备工作并配合做好鉴定工作。要按要求撰写好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其间应多次征求上级主管部门和鉴定组主要成员对结题报告的修改意见;要根据本课题应提供的研究成果,作好全面的准备;要填写好“成果鉴定书”的有关页面,连同结题报告等资料,先送交鉴定组;在征得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即可举行成果鉴定会,或呈送结题报告和成果资料供通讯鉴定。

子课题工作计划

一、主要研究目标:

二、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

三、工作进程安排:

第二篇:怎样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怎样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就是课题选定之后,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课题研究计划,是为了完成研究任务而编制的“施工蓝图”。

二、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的意义

第一、保证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第二、保证课题研究步骤有序化;

第三、有利于课题论证、评价与管理。

三、研究方案的基本要求

研究内容多种多样,研究方法各不相同,因此研究方案也可以形式多样,没有统一格式,但是一个合格的研究方案要回答以下四方面问题:

其一“研究什么”:研究者必须让别人了解要研究的是什么内容。首先,要有合适的标题,标题要涉及研究的范围、对象、内容、方法;其次,要明确提出研究问题,让别人了解研究问题的性质;第三,要有文献综述,使人了解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第四,要列举研究的待答问题,让别人了解研究的重点;第五,要界定研究的核心概念,让别人了解研究的范围。

其二“为什么研究”:研究者必须在研究方案中解释开展这项研究的理由。首先,要明确研究动机;其次,要揭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揭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最后,要列举研究的具体目标。

其三“如何研究”:首先,要说明研究的方法和实施程序,包括研究对象及其取样、研究的方法与步骤等;其次,对研究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包括研究人员的组织、研究进度的安排、研究经费的预算。

其四“有何成效”:首先,研究者必须在研究方案中具体说明研究的预期成效;其次,要有成果达到的水平和表现形式。

无论采用什么格式撰写研究方案,以上四个方面问题都是必须回答的。

四、研究方案的基本框架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一般包括:研究对象、研究的范畴和研究方法三要素。课题名称的表述常用陈述句型,不能是疑问、反问句。名称要正确、规范、新颖,句式要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

(二)课题的提出

研究者要根据课题的不同从不同角度回答本课题为什么研究,可以从以下内容进行表述。

1.提出的背景(唐)

说明课题研究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选择该课题进行研究。如国家、教育部新近出台的政策法规,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现行学校教育、学科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2.研究现状综述(张)

在国内、省内、市内、校内研究的进展、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预期有哪些突破。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即有没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

3.研究依据(刘)

理论依据:研究这个课题所必需的概念、定理等理论体系,就构成了支持这个课题的理论依据。

实践依据:其核心问题是认真思考和分析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是否反映了现实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实践的反映越深刻、越迅速,课题的实践依据越充分,其指导意义就越大,价值也就越高。我们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就是课题研究的原材料,也是课题研究的实践基础。

4.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理论意义:写明能形成哪些新认识。这种新认识对于教育教学领域补充、更新的作用,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学科教学论等方面的理论体系的完善。

实践意义:体现课题研究对现实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育决策等发挥的作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概念的界定要求说明课题名称及其课题研究主要概念(也称关键词)的定义、涵义及特征。这种界定是暂时的,是课题组当前的认识和假设,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思考,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以不断调整。

(四)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中所要解决问题的结果所做的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假设在课题研究中具有定向、限定和标准的作用。

2.创新之处 在深入分析、认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可以从前人研究的不足入手,把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确定自己研究的创新之处、研究特色或突破点,这样该问题的研究就有了更明确的研究思路。

(五)研究目标(赖)

研究目标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要求达到的某种愿望和期望的结果,其实质是课题研究任务在客观现实中的具体化。确定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研究内容及对象(关)1.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是课题研究目标的落脚点,从静态或动态的角度研究人、事、物及其相互关系,说明该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研究内容要与课题相吻合,与目标相照应,具体回答“研究什么”问题和问题的哪些方面。

2.研究对象

教育研究总是指向一定的研究对象。由于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研究者在制定研究方案时必须对研究对象和研究的主要变量加以界定,避免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而带来的混乱。

(七)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手段或操作规律,它具体回答“怎么研究”。研究的方法服从于研究的目的,也受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制约。不同类型的课题应借助于不同的研究方法,实验型的课题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借助实验的方法来完成;理论型的研究要在资料与文献的基础上借助已有研究成果分析综合来完成。

在具体的方案设计中,要根据各时段研究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写明怎样使用这种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

(八)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是课题研究的总体构思和设想。2.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是指研究者对要达到研究目标准备采取的技术手段、具体步骤及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方法等在内的研究途径。合理的技术路线可保证顺利的实现既定目标。每一步骤的关键点要阐述清楚并具有可操作性。如有可能,可以使用流程图或示意图加以说明,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九)实施步骤

实施步骤即课题研究的过程,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时间是根据研究任务的性质、难度、规模和研究条件等因素而定的。研究时间不能定的太紧、没有充分孕育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会影响研究效果。但拖拉松散,也会降低研究效益。

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明显的时间设定、详尽的研究内容安排、具体的目标落实,从而保证研究过程的环环紧扣、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1.准备阶段

选择课题和陈述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有关研究资料、参考文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等。如有专题调研,还要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2.实施阶段

具体对课题实施研究。这一阶段是整个课题研究的核心,必须对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进行分解,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实施研究的步骤。每一步必须对所要研究的内容、要达到的目标和研究的方式方法具体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3.总结阶段

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课题组、个人);申请结题。

(十)课题组成员分工

主持人是课题研究的带头人,全面负责研究工作。课题成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带头人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及事业心。

课题组成员分工要明确,要清晰地说明每个人承担的子课题内容,将研究任务细化、分解后真正落实到每位研究教师身上。

(十一)课题成果及其形式 不同类型的课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而不同的研究方法也就决定了科研成果的不同表现形式。

1.研究报告:课题组总报告填写在《抚顺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申请•鉴定书》中,个人报告在《抚顺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人员手册》中。

2.研究论文:论文内容与课题内容相关,并公开发表。3.教育教学专著:可以个人,可以合作,公开发表。4.其他形式: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录像,实验教材等。

(十二)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课题组.健全研究机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

2.制度保障:制定课题管理制度;

3.经费保障: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相关书籍、必要设备的添置及外出学习、开展活动等的经费来源。

4.技术保障: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 5.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十三)参考文献

要列出参考文献或参考书目,要注明作者、名称、出版社及发行日期。上面介绍的只是撰写课题方案的一种基本范式,在具体撰写时,可根据课题实际进行合理取舍、合并。

研究工作开始后必然会遇到原先没有想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要求设计方案既要具有执行的坚定性,还应该有具体操作的灵活性,允许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第三篇:如何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

陈广团

功夫下在哪里?

下在对课题的整体构思上。下在对课题的精心设计上。下在对文献的认真研究上。下在对思想的理性表达上。

(一)整体构思抓什么

一抓“问题”:先有“问题”后有“课题”。

思路:问题从哪里来→问题重要吗→问题能解决吗→问题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实质:通过对“问题”的系统思考,从理论和实践中寻找和发现真实存在、迫切需要解决、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能够得到解决的问题。这是整个课题研究的起点。

(一)整体构思抓什么

二抓“课题”:“课题”是人为建构的一种研究“集合”,目的是科学合理最大程度地解决“问题”。

思路:将“问题”转化成“课题”

→确定研究目标→分解研究内容→安排研究过程→选择研究方法。

实质:通过对¡°课题¡±的系统思考,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把握¡°课题¡±的本质,把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当作密不可分的整体进行设计,确保四者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匹配。

(一)整体构思抓什么

三抓“自己”:申报者自身的研究素养。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转化成课题的能力。对课题的整体把握和系统思考能力。

(二)精心设计求什么

一求“创新”:有创新才能出奇制胜。新问题,新思想,新视角,新思路。老问题,新思想,新视角,新思路。老问题,老思想,新视角,新思路。

最起码要有认识问题的新视角、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要防止不切实际、没有内涵的“标新立异”。

(二)精心设计求什么

二求“实在”:实实在在的课题会让人心生好感。课题来源于真实存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合工作感受真切表达对课题的理解和认识,有自己的研究主张。根据自身研究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二)精心设计求什么

三求“特色”:有特色会让人过目难忘。课题名称有特色,体现鲜明的价值取向。研究内容有特色,精心选择,重点突出。要防止脱离课题本意的“别出心裁”。

(二)精心设计求什么

四求“适切”: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都能体现课题核心思想,而且相互关联、相互匹配。

课题研究需要概括提炼出核心思想,有思想才能体现课题的立意。

核心思想要鲜明表达在“核心概念界定”、“研究意义与价值”和“主要观点”等部分,暗含在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环节。

研究目标指向问题解决;研究内容落实研究目标;研究方法针对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分解研究内容;研究成果体现研究内容。

(三)文献研究重什么

重在求文献的原始、丰富、完整。重在对文献的分析、提炼、概括。

重在通过文献研究把握相关研究领域的现状,拓宽研究视野,合理借鉴相关研究成果。

(四)理性表达看什么

一看鲜明。二看简要。三看周全。四看严谨。

思想和理性不会凭空产生,是长期积淀基础上周密思考的产物。

研究方案的几个板块

1.课题名称

2.课题的提出(背景)3.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4.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价值 5.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6.研究思路(课题研究的操作要点和研究措施)、过程(步骤)与方法 7.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8.成果形式

9.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0.课题组分工 

一、关于课题名称 1.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连云港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科学性的研究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集中识字

口语突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关于“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围绕课题名称,好好考虑一下核心概念有哪些。

界定思路:一般性含义(经典解读);在本课题中的特殊含义(校本解读);整体而不是支离破碎地界定。

不能照搬照抄词典上的解释,而要通过概念界定提出你对课题的独到见解,体现你的思想和观点。

不能停留在概念界定上,更要进一步揭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构成课题所要呈现的规定情境或空间。有些核心概念的内涵众所周知,不必再多做解释,而应把笔墨更多地放在对概念关系的阐述上。

最后,总说一下课题研究的目的(解决什么问题)及理想的达成状态,呈现课题的立意。

教学设计:指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指根据高中学段的学情状况(学生的语文素养较义务教育阶段有了很大的提高),尊重高中语文课程体系的特点(必修与选修相结合),遵循高中语文学习的规律(自主合作探究达到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对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作出统筹安排的过程。

科学性:这里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要求——教学设计要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评价其结果,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其中教学目标的明晰、适度,教学资源的优选与配置,教学程序的合情(学情)合理(教理),是教学设计科学性的主要内涵。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科学性”的研究,致力于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反思与纠正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乱象,从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摸索出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益,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三、关于“同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及研究的价值”

“同一研究领域”不等于“同一课题”,还包括同一研究领域内的不同课题。“现状”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重在对“现状”的分析、提炼和概括,而不是罗列。聪明地借鉴而不是贬低他人成果,没必要将自己课题和他人课题“对立”起来,也不要“表白”过度。

“研究价值”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根据课题性质而定,表述时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能说清的充分说,把握不住的不乱说。可结合“现状”分析一并表达,也可单独表达。

课题研究价值:

1.现实的针对性。在新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反思与纠正教学设计的乱象,提出科学规范的设计要求,具有实践意义与推广价值。2.理论的建设性。本课题研究将从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摸索出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丰富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为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作出贡献。

3.素养的提升性。本课题着眼于对教学过程的全程优化,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有利于教师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养成,促进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提升教师的素养,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关于“研究目标、内容与重点”

研究目标要指向课题所想解决的特定问题。

研究目标的表达要概括化,体现一定的抽象度,能够被整体把握。

研究目标一般可从理论性目标、实践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三个维度,分别描述理论研究、实践研究结果状态以及研究以后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状态。

研究内容忌面面俱到,忌工作话语,要紧紧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思考和选择,以子课题名称加研究要点的形式表达,以体现研究个性和特色。

研究重点就是对研究内容再聚焦,从中再选择出最能体现课题核心思想、研究个性和特色的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科学性的研究,促进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学设计科学性的认识和重视,转变观念,提高教学效益,具体如下:

1.普及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高高中语文教师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并尝试构建自己的教学设计理论。

2.自觉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探索并形成若干科学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样板及具体操作方法。

3.揭示教学活动过程及诸因素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形成之间具体的关系和规律,以丰富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

4.以系统方法为指导,分析教学问题和学生需求,选择教学目标,对目标达成进行创造性的决策,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怎么样的问题。

研究内容

子课题1:《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内容设计与实践的研究》 

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和他们周围的事物与现象,探索开发和选 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认知水平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内容,设计活 动方案,形成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系列,逐步积淀成我园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特色。

子课题2:《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途径设计与实践的研究》

研究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探究式学习活 动的途径。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操作、尝试、游戏等途径,亲 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取启蒙性的科学知识,获取科学 探究的基本方法,形成幼儿探究解决科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充分体 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子课题3:《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中教师角色与作用的研究》

研究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教师怎样正确地成为幼儿科学探究活 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主要包括教师对幼儿科学探究目标 的把握,对探究过程中观察、猜想、实验、记录等各环节作用的认 识,提高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

研究重点: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内容和途径的设计与实践的研究。

研究重点:探索并形成若干科学的普适性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样板及具体操作方法。

针对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现状,结合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相关要素,考虑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特点,以科学理论为支撑,研究并摸索出一系列适用于不同文本体式及不同课型的科学的设计方案,并总结出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方法。

五、关于“研究过程、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为达成研究目标,对研究内容、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的总体认识。研究过程:整个研究的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性成果的综合表述。

研究方法要与研究内容相匹配,不仅要选择,而且要具体设计。研究方法可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其他内容一并表述,也可单独表述。

研究思路:就是如何开展研究。或者是“课题研究的操作要点和研究措施 ”

从申报的研究方案看,应侧重于前者。

从立项后的研究方案看,就侧重于后者。分别举一例:

研究思路:在对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反思,提出问题,预见问题解决的结果,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校正,最终确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具体思路如下:

1.宏观与微观结合。

在新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宏观大背景下,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抓住典型课例,抓住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细小环节,深入探讨研究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问题。

2.理论与实践互补。

本课题的侧重点是实践研究,但实践绝对离不出理论的指导。在研究中,我们会坚持以对新课程理论的反思和对新的有关教学设计理论的吸纳,来引领我们对教学设计科学性的思考。

3.横向与纵向交叉。本课题研究着眼于当下我校我市及我省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但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问题又是一个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问题,因此研究时既要考虑到问题的普遍存在,又要着眼长远。

(一)操作要点

1、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知识和经验及本园实际出发,开发和选择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认知水平的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形成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学活动系列,逐步建构科学活动特色篇。

2、探索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探究式学习活动的方式。

3、研究在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中教师怎样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方法和途径。

4、创设富有科学探究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和区角活动环境。

5、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全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明确幼儿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内涵和特质,围绕总课题制定相关子课题工作计划,并加以实施。

2、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在研究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障。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初制定学期计划,每月召开一次科研活动,一次课题活动;定期举行探究式科学活动园内观摩活动;每学期安排专家来园指导、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观念。

3、鼓励教师及时总结,不断反思,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逐渐从实践上升到理性,探索幼儿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规律。

4、设置局域网,每班配电脑,订阅幼教专业杂志和相关理论书籍,为课题组教师搜寻、查阅资料提供保障。

5、与小学部密切沟通,确保实现“幼小一体化”的构想。

6、聘请吴江市教科室主任徐炳荣老师、钱金明老师、吴江市幼教教研员许潮萍老师、苏州市教研室戈柔老师做顾问,以弥补课题组成员理论造诣不高之缺陷。

实验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2~2006.8)

1、采用文献法,发动全体教师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对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做出初步的概念界定;了解国内外对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研究的现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2、组建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6.09——2009、01)前期:(2006.09——2007、07)

1、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制定课题研究方案,邀请专家进行开题论证,完成申报工作。

2、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制定子课题工作计划。

3、对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内涵、特质等进行理性思考,对探究式学习活动内容、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及探究式学习活动环境的创设等进行初步的研究。

中期:(2007.08——2007、12)

1、健全学习制度,收集相关理论。邀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学,开展课题咨询工作。

2、及时总结,定期交流,修订课题研究方案,初步形成成果,完成中期报告。后期:(2007.12——2009、01)

1、在中期汇报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并付之实施,进一步对幼儿探究式学习活动进行研究,积累经验,加以实践论证。

2、定期组织研讨交流,举办优秀科学教学展示活动;定期进行研究成果统计,收集并初步整理研究资料。

(三)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09.01——2009.06)

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论文集、活动方案集、教学案例集锦等);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举办成果鉴定活动;组织验收和结题。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设计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筛选过滤,确定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并把其中一些新颖独特、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密切相关的观点,作为本课题的重要理论支撑。

2.调查法。

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了解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制定课题设施方案提供依据。在研究过程中适时发现问题,作出调整,使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

3.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因而特别适用于实践性强的本课题的研究。用实证研究法,可以更好地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设计的成 效作出检验和评价。

4.行动研究法。

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出现的相关问题,把课题研究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六、关于“主要观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的含义:对支撑课题研究的思想、认识的概括性表达。

主要观点的形成:围绕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进一步提炼概括出几条主要的支撑课题研究的理性认识。

创新之处:可以从选题、思想、角度、思路、方法等方面考虑。

七、关于“预期研究成果” 根据研究内容考虑拟形成哪些研究成果。

文本性研究成果的表述必须与课题名称、核心概念、核心思想、核心内容高度相关。

成果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最终成果中必须有课题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八、关于“完成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表格中已从三个方面作了明确提示,按此行文即可。(参照评审书要求写即可)

第四篇: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求

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求

一、撰写题目

1、课题选题要从大处着眼——从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高度审视教育教学工作;选题还要从小处入手——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选课题。

2、题目中最好要明确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重点内容。比如: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低年级学生,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研究背景(也称问题的提出)

此部分可写三部分的内容,可分小节但不必标出小点。

1、改革形势。主要写新课程改革在这方面的有关要求,时代的发展需要等。

2、现实意义。主要写在这方面的一些现状,比如存在问题等,让别人感觉是有研究的必要。

3、已有基础。写写先期学校等在这方面已做的一些工作或尝试,在课题研究方面有哪些经验,开展本课题有多少人力的优势等。

三、理论思考

本部分也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一般紧扣关键词,从大到小来进行。还以《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为例,它应该界定以下概念:(1)习惯;(2)学习习惯;我们研究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哪些(3)理论假设:我们期望通过怎样的途径,怎么做,从而培养学生怎样的学习习惯。

2、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一般分别从教师、学生、学校的角度去考虑,一般的学科课题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综合性校级课题须包括四方面内容。例如《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是学科课题,我们设立以下目标:

(1)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培养我校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和方法。

(2)改变我校低年级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书写、专心听讲、积极动 脑、预习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每位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探索出一套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实施水平。: 目标的第一项一般都是探索出一套怎样的途径和策略,第二项是学生目标,第三项是教师目标,即通过本课题研究在学生、教师层面要达到怎样的要求。

3、问题分析或研究原则

研究中要注意什么,遵循哪些原则等。

四、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是课题要研究哪些方面的内容,一般从现状调查,目标制定,策略研究几方面考虑,策略研究要提出一些具体的研究思路和设想。例如:

1、当前儿童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

2、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1)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和氛围对孩子学习生活的促进作用。(3)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

(4)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矫正不良习惯。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案例研究等。文献研究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需要,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相关资料,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中发现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是课题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几乎所有的课题,都要先进行文献研究。包括学习理论,参考资料,借鉴已有经验等。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六、保障措施(综合性课题写)主要是时间、资金、场地、人员等

七、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一般安排时间(2——3年)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一般为1——3个月)主要选择课题,学习理论,建立组织,开展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具体研究阶段(一般为一年半或两年半)主要围绕课题研究目标,依据实施方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革和创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思想,分析存在问题,进一步发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实施方案,不断调整、完善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一般为一个月)认真总结研究结果,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推广发扬、认真分析存在问题,明确今后研究的方向和目标、认真分析研究过程,进一步掌握研究方法,不断提高研究能力。

八、研究组织

组长: 具体工作 副组长: 具体工作 组员: 具体工作

来自:我心﹡﹡﹡飞扬﹡﹡﹡ > 《我的图书馆》

第五篇: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

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

根据青年教师读书组计划安排,本学期最后一次活动拟于1月中旬举行。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根据一定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下,设计一个课题研究方案。(不带任何资料)

二、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制作一份多媒体课件或电子灯片,用来向别人介绍你的课题。具体参赛要求另有通知。

现从网上搜集有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

1、课题名称(题目)。

2、承担单位。

3、课题论证。

4、课题的界定。

5、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6、研究方法。

7、研究对象。

8、研究原则。

9、研究的操作措施。

10、研究的周期及步骤。

11、研究的预期成果。

12、研究的条件、经费预算及来源。

13、研究的组织机构及成员。

(来源:《教育科研指南》)

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生活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 作者:陈忠明]

一、研究背景

就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而言,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仍未真正跳出应试教育原有传统的框架体系,还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四重四轻的现象:即重“知识”轻“情感、能力”;重“结论”轻“体验过程”;重“书本”轻“实践活动”;重“技能”轻“综合运用”。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导向和主要内容。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二.概念界定。

生活数学包括生活问题数学化(即数学抽象)和数学问题生活化(即数学应用)两个理论层面的内容,这两者的辩证结合,对于数学学习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生活问题的数学化(数学抽象)

生活问题数学化就是指由生活中具体事物中抽取出量的方面、属性和关系,并形成相对独立的数学对象。

2.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应用)

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指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将学到的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三.研究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具体目标

A、生活问题数学化研究(数学抽象研究)。

1.真实情境体验教学

2.模拟情境体验教学

B、数学问题生活化研究(数学应用研究)。

1.认识阶段的应用研究。

2.探索阶段的应用研究。

C、构建新型的数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1.结果评价

2.过程性评价。

(1)情商评价

(2)能力评价

(3)个性评价。

具体设想: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学设计要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通过研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用数字、符号、图形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

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通过研究,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学会在实践中数学地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四.研究方法

1、自然实验法。①按照均等性原则实验

②控制实验条件实验

2、综合其它研究方法。

结合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量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五.研究阶段:

(一)形成阶段(2004年2月——2004年6月):

确立课题,做好课题实施方案,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修改完善课题方案。召开开题会议,确定人员分工,向市教科所申请立项。

(二)实施阶段(2004年7月——2006年2月)

1、第一阶段: 学习有关理论和进行师资培训。

2、第二阶段: 继续进行理论学习。

3、第三阶段: 聘请专家对当前工作进行评价指导、理论和业务讲座,做好延续、深入、提高工作。

(三)总结阶段(2006年3月——2006年4月)

结题。在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实践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子课题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的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强劳动教育,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题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不仅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研究方向,也是我国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2.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将不断被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所刷新,一些以劳动为基础,与生活相联系,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当代新技术日益走进学生的生活领域并广泛地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构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同时又具有一定弹性和开放性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体系,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决策,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素养,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是新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用先进教育理论支撑,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盘活教学过程,探讨新型的课型设计,深化教学模式研究是当前中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发展的关键之一。

二、南京市承担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南京市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已经开展了二十年,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南京市是国家教育部表彰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先进城市,南京市也有被教育部表彰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二十年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创业和发展使得我市产生了一名江苏省目前唯一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特级教师,一批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和劳动与技术先进教研组,一支懂教学、会研究、素质较高的教研员队伍,近百名骨干教师活跃在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的第一线。

2.南京市劳动与技术课改实验基地、国家子课题实验学校(南京三中)、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基地(南京五十四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改实验基地(南湖三小)、南京市青少年科技发明创造活动基地(南京二中)等学校具有良好的课题研究基础和环境。为此,我们可以发挥南京市初步形成的综合实践活动框架下各项目之间相互整合、渗透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结合南京市教研主管部门、南京市教育学会、劳动与技术教育专委会的管理职能,把我市承担的子课题各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南京市范围内铺开,力争在2005年的结题工作中有一个完满的结果。

3.课题组成员有较高的研究能力。课题组成员绝大部分都承担过各级重大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有资深的教育科研专家,有第一线从教多年的骨干教师,有市区教学研究人员,还有一些行政领导和学生家长。可以说组成了一个立体交叉的教科研网络。南师大教科院顾建军博士、江苏省教研室劳动与技术教研员李生元、原南京市劳动技术研究会秘书长俞鸿生、原南京市劳动技术研究会副秘书长秦鹏鸿等专家和领导也将继续指导我市的课题研究。

4.南京市教研室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科研工作,定期开展学科教学研究活动,开展劳动与技术教师的优质课评比、基本功大赛、优秀教学论文评比等活动,组织劳动与技术学科的随机教学视导,检查、督促、指导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劳动与技术教科研水平和质量。

5.各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各实验学校关心支持教育科研工作,为开展课题研究创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每年还可以投入一定的经费,保证科研顺利进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劳动教育的理论。这些学说和理论在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以及中央关于教育的文件中也是一贯强调的。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指南》,国家总课题组相关文件以及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是我们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我们将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前期人教社《中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深化子课题确定的研究目标,把课题研究工作做得更好。

2.自我建构的学习理论。人们对于知识意义的获得,不是简单地从外部灌输进去的,而是学习者“独自建构起来”的。这是我们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进行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学习的主要理论依据。

3.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的思想,与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为我们挑战传统、形成新的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多元智力理论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把这种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置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看待,把智力的结构看作是多维的和开放的,把智力看作是有待于环境和教育激活及培养的潜能,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层面上的新支点、新依据、新视角和新参考。

4.课程改革新理念、新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本课题研究始终要坚持的,要充分认识学生是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是劳动体验、动手实践、勇于创新的主体,也是技术探究的主体,教师则是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确立这些理念是我们开展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劳动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的研究,正值国家课程改革深入实施之际,是在劳动与技术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开展的研究工作。为此,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在南京市多年成功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础上,通过课程改革和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的研究,进一步提升南京市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使之有一个再发展,再飞跃的过程。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转化课程功能定位,使课型设计与教育教学模式更趋多元化,全方位地突出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新理念,把触角深入到与劳动与技术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科技发明创造、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家庭教育、学生兴趣活动等方面,通过探索性实验研究真正反映出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教育模式具有的可塑性、可操作性,通过劳动与技术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改变传统观念,使学校培养的学生真正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2.研究项目:

◆综合实践活动相互渗透的研究

◆多学科视野相互渗透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劳动与技术教育与其它领域相结合模式的研究

◆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课型设计的研究

◆劳动与技术教育与科学发明创造的研究

◆农村学校劳动与技术教学与当地农科所(站)相结合的研究

◆怎样发挥社会实践基地作用的研究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技术意识和技术素养的研究

◆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活动性课程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阶段

1.第一阶段:2004年2月—2004年4月,总结南京市《中学劳动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和经验,围绕子课题确定的研究目标,讨论、撰写研究方案,组织专家论证,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成果形式:研究方案。

负责人:曹国盛、王进宏。

2.第二阶段:2004年4月—2004年6月,成立子课题及各项目研究小组,各项目组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参与人员及分工(除研究管理组人员外,各项目研究组尽可能地吸纳第一线的教师和社会可利用资源参与研究)。

成果形式:各项目组课题研究方案。

负责人:各项目组负责人。

3.第三阶段:2004年8月—2005年6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用课改的新理念指导课题研究工作。主要的学习内容有: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指南》、国家总课题《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的要求以及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等相关理论和文本精神,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

各项目组定期召开研讨会议,学期结束时课题组召开专题研讨会,了解、分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成果形式:公开课、观摩课、经验论文、课堂教学案例、录像片等。

负责人:各项目组负责人。

4.第四阶段:2005年6月—2005年10月,继续第三阶段研究,搜集整理资料,撰写子课题总结和课题研究报告。

负责人:曹国盛 王进宏。

六、研究方法

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主体,跨学科、多视野、多元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重点是研究国家规定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多元化教学模式体系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个性化发展、自主性探究等综合素质提高的研究,这种研究活动是在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的,也是逐步提升的,因而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

(1)劳动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采用观察分析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个案调查法。

(2)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研究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结构如何用行动加以改革,使之符合新课改要求。

(3)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科创活动,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整合,研究实践活动中多元化模式的运行机制以及操作程序与方法。

七、运行机制

子课题实验研究的机构和人员 经过中央教科所课题组郑教授、王教授认可,南京市教研室、南京市教育学会中学劳技教育专委会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视,专门召开专题研讨会,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组顾问:

顾建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博士)

李生元(江苏省教研室劳动与技术教研员)

俞鸿生(原南京市教育学会中学劳动技术研究会秘书长)

秦鹏鸿(原南京市教育学会中学劳动技术研究会副秘书长)

课题组成员:

分工姓 名 单 位职 称职 务具体分工情况

组长包庆平南京四中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四中校长、市劳技专委会理事长

子课题管理总负责,主要从宏观上指导子课题的策划和研究活动的开展,协调各项目组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组长陈平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中学高级教师

市教研室信息中心主任、市教研室综合实践组组长、劳技教研员、市劳技专委会副理事长

副组长曹国盛南京三中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劳技特级教师市中学劳技中心教研组组长、市劳技专委会秘书长、南京三中劳技教研组长

主要分管子课题的具体策划,沟通协调与国家课题组的联系,主抓教学环节这一块的研究

副组长王进宏栖霞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市劳技中心教研组副组长、市劳技专委会副秘书长、栖霞区劳技教研员

成员林 静南京五十四中中学高级教师市劳技中心教研组副组长、南京五十四中劳技教研组长分管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学模式的研究

成员周洪妹建邺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一级教师市劳技中心教研组成员、建邺区劳技教研员

成员王金宝南京四十中中学高级教师下关区兼职劳技教研员,下关区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负责人分管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开展工作情况的研究

成员陶其伟南大附中中学一级教师鼓楼区劳技兼职教研员、市劳技中心教研组副组长、劳技教研组长分管教学课型设计研究工作

成员李秀斌江宁区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江宁区劳技教研员

成员王武林南京二中中学一级教师南京市劳技中心教研组成员、市科创中心教研组组长、市科创基地负责人分管科创基地和科创活动中教学模式的研究

成员王宝荣南京三十七中中学高级教师市劳技中心教研组成员、市科创中心教研组成员

成员周功美溧水县教研室中学一级教师溧水县劳技教研员,市劳技中心组成员分管农村学校劳技教学与当地科研基地相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

成员王洪贵南京市百家湖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市劳技中心教研组副组长,百家湖中学劳技教研组长

成员窦泽平江苏省海模协会全国海模高级裁判江苏省海模技术部主任、江苏省海模竞赛总裁判长、南京三中“江苏省青少年海模活动基地”负责人分管劳技教育与航海模型活动相结合模式的研究

成员马 俊南京三中 南京三中海模队教练,南京三中“江苏省青少年海模活动基地”负责人 成员何 石南京市田家炳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田家炳中学海模队教练 成员黄玲玉南京市田家炳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南京市田家炳中学海模队教练

成员虞承霖南京市宁海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市劳技中心教研组成员分管研究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技术意识和技术素养

成员周 洁南京市华电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市劳技中心教研组成员

八、研究成果

形成课型设计方案(教学案例)、课件展示。教学模式实验论文、调查报告、课题总结报告、结题研讨会。

课型设计方案与教学模式论文评比。

学生研究性学习论文、调查报告、劳动与技术学习心得体会、学生劳动与技术作品展示。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综合实践组

南京市中学劳动与技术(通用技术)中心教研组

南京市教育学会中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国家重点课题南京市子课题研究组

2004年2月

<<案例与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方案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从有关研究看,有创新意识、会学习、能不断地更新自己,是新时代教师的一个重要特征。学会学习成为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这不仅是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也同样适合教师。

另外,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将是一个终身的过程。过去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工作——闲暇三阶段的传统观念已被淘汰。在今天和未来,学习——工作——闲暇将在人和一生中交替出现,循环往复。

但长期以来,对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对在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发展方面,往往是通过一些传统方式,如“送出去,请进来”,“送出去”是指把教师送到高等院校或相关的培训学校做进一步的深造;“请进来”是指把专家学者请进学校,以讲座和报告的形式对教师进行指导。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教师的自我提升,这主要通过教育科研活动来实现,以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形式,交流经验心得。这些培养方式应该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也看到了,在诸多的进修和培训中,往往强调的是理论的讲授与学习,相应的对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工作的交流则重视不够。对教师的再教育也就显现出一种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失衡。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多样性。学校作为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第二进修的院校,是第二家庭,是智慧的乐园,探索的天地,实验的场所。我们学校在教师的培养方面从80年代初就开始实行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年青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帮助青年教师迅速实现由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顺利转化;青年教师通过观摩导师课堂,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驾御课堂的技巧与艺术。在这种注重实践的“传、帮、带”培养模式下,许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导师制在我校取得的成功,使我们进一步思考,能否将这种注重实践有着极强的可操作性的培养方法推广到整个教师群体呢?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校提出了“案例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课题。教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创造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艺术和教学的能力往往表现在对一些事件的处理上,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育教学中最真实也是最为宝贵的财产。案例就是要求教师如实而详细生动地记录下事件发生的全过程,通过教师间的交流,使经验得于全面推广,教训得于及时总结。它改变了原有的教师培训方式,为教师素质的提高、业务能力提升,提供了一条更为便捷的途径。这将对学校“严谨、谦逊”教风的形成有很大帮助,也有助于培养教师之间切磋共进的学风,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找到新的生长点,从而使学校长久长新,永葆活力,改变学校面貌。

我们鼓励教师撰写案例,这有助于记载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的经历,有助于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教师系统化反思教育教学的行为,有助于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具体形象的案例中,举一反三促进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从理论——实践——理论,案例可以深化教师对理论的认识,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另外,案例的撰写强调教师的个人体验,这有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撰写案例使每个教师既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又是研究者,又是经验教训的传播者。二. 概念的界定

教育教学中的案例,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含有问题或疑难情节,具有典型性的事件,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涉及问题的发现和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或解决方案。

教师专业素质主要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偶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人际(包括师生之间、师与师之间、师与家长之间、师与学校这间)交往能力、科研能力等等。

它具有以下特征:

1。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可以缩短教育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2。案例的叙述是具体、典型的,不是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可以缩短教师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

3。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教师通过交流、讨论可能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4。案例的叙述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对教育教学进行反思。三. 课题的理论假设

1. 人的认识规律是案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一。

认识论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形成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而人的认识规律具有这样的特点: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通,由具体到抽象。

托尔(Towl,A.R)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案例主要是由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组成,有利于教师的学习。2. 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理论是案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实践,要理论联系实际。而案例是生活是真实可靠的事件,它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把它们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教师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它所具的的特定含义和意义。撰写案例也就是强调教师注重对实践活动的体验与总结,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求得自身的发展。3. 马克思主义有关发展变化的理论是案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三。

马克思主义认为万事万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没有一层不变的事物。而教育本身就具有它的特殊性。在教育和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情境常常是独一无二且变动不居的。那么需要学而得之的固定不变的规律和真理也就为数有限了。学会面对新的情形,掌握处理新问题的技能与技巧,相比之下,就变得更为重要。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教师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

课堂是一个流动的、充满了变化的领域。所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仅仅能够提供一个知识背景,而课堂涉及到的是多学科、多维度的知识,除教育学、心理学外,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卫生学、文化学、伦理学、生态学等无所不及。课堂同时又是多变的,不存在两次一模一样的课堂情景。鉴于这种情况,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也是远远不够的。而案例直面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案例的撰写、交流、积累,在发展和变化中发展自己的业务,使学到的知识和能力与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得于整合。4. 反思性实践理论是案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之四。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做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波纳斯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反思对教师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撰写案例可促使教师反思自己工作中的某些方面,可以发现某些问题,并进而澄清有关问题。这实际上可以极大地促进其专业素质发展,促使其向专业化水平迈进。四. 研究目标

探索高中教育教学规律,研究教师成长、终身学习的新途径,立足于教育教学的最前沿,探索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内在联系,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创设新的平台,为团结协作,进取务实的教师群体的养成创设条件,使学校的教育科研踏踏实实做到实处,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使学校焕发新的生机。

五.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校管理中的案例研究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①案例中体现的组织建设中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影响

组织建设主要指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②案例中体现的制度建设中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影响

制度建设主要指各种规章制度、奖惩条例的建制与执行。

③案例中体现的师资培训中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影响

师资培训主要指师资培养方案、培养手段等。

2、学科教学中的案例研究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①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的主要教学思想

包括能否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否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等。

②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的课堂驾御能力

包括教学手段的革新,课堂氛围的营造,师生双边的交流,甚至教学语言的组织等。

③案例中体现的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包括面对偶发事件的心理变化,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处理方式,行为展开中的不足。

3、德育中的案例研究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①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主要育人观念

包括能否体现学校“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新人”的整体办学理念,能否体现“体验教育”的教育特色。

②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思想工作艺术

包括教师在育人过程中采取的育人手段:言语、动作。育人的出发点。具体情境的设置与运用。

③ 案例中体现的师生关系的协调能力

包括师生情感沟通的方式方法等。

4、教师自身建设中的案例研究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①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为人师表的行为艺术

包括校园外教师的生活方式,教师的社会生活内容,教师的社会关系的处理等。

②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自学能力

包括教师阅读的情况,教师对外界信息的接受与筛选,再学习的途径与方式。

③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心理素质

包括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主体内容,例如需要、注意、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等。

④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自我嬗变能力

包括教师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自觉性,教师对自身持续发展的认识及所做出的种种反应。

从案例中还可以反映出教师处理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关系的能力,众多关系中表现了团队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也是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育教学领域内出现的各种事件,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教训,通过案例的撰写推广经验,吸取教训,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以上的研究内容在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根据实际的研究需要做一些微观的调整。

六. 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本校全体教师 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检索和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材料,通过学习提升教学理念。

(2)行动研究法:教师以教育教学实践为立足点,撰写案例。

(3)专家评审法:邀请有关专家做讲座并对教师撰写的案例进行评审和指导。

(4)经验总结法:对撰写的案例按课题要求进行阶段性小结和课题研究结束时的总结,形成结题报告和论文。七. 成员组成及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秦力

课题组主要成员:陆月东、陈国华、王 辉、王亚东、曹建新、任小文、翟玉明、许建东、严雪鹰、周庆龙、陈 亮、倪建国、马丽忠、钱洁雅、吴向荣 八. 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01年7月——2006年7月,历时5年,经历准备、实践研究

一、实践研究

二、实践研究

三、总结等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1年7月——2001年10月)提出课题,建立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学习有关理论。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第一阶段(2001年11月——2003年1月)

邀请有关专家做案例写作的讲座。各教研组在讨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写作的初步尝试。在2001年底进行校内的首次案例交流。并在本阶段结束时汇编成册。

第三阶段:实践研究第二阶段(2003年2月——2004年6月)请专家对撰写的案例进行评审和指导,进一步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案例的研究,推动子课题的开展。

第四阶段:实践研究第三阶段(2004年7月——2005年月12月)在上一阶段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加强案例撰写的深度和广度,对已有的案例根据实践作进一步的完善。

第五阶段:总结阶段(2006年1月——2006年7月)主要进行学校管理、学科教学、德育教育等方面案例的整理,进行总结报告的撰写。

九. 成果展示

(1)学科中的案例撰写交流

(2)德育案例集

(3)教学案例集

(4)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案例集

(5)案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论文及报告

(6)案例教学的经验交流及推广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案例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课题组

二○○一年十月八日

下载中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内容及要求(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内容及要求(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如何撰写小课题研究方案

    教师如何撰写小课题研究方案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这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不少老师一方面认为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的研究与探索;另......

    如何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精选五篇)

    如何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是—项复杂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因此,课题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案的设......

    如何撰写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

    融通理论与实践,不熬教研鸡汤,不求理论深度,适切就是专业 如何撰写小课题开题报告 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

    开题报告撰写内容及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撰写内容及要求 一、 题目来源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四、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五、 主要研究内......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要求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要求 一、摘要(单独一页) 二、目录(单独一页) 三、引言部分课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的现状,成果,问题及发展趋势;该研究所要解决的问......

    课题研究方案要求[精选五篇]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结构及撰写要求 科学、规范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是课题研究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实施方案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要准确、规范、简......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附件1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一、标题。 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使用2号宋体字。二、署名。 标题下空一行,注明“××单位课题组”。加脚注在首页下方标明课题的......

    课题研究指导: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方法

    课题研究指导: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方法 一、课题研究方案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