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时间:2019-05-15 11:1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第一篇: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育科研课题基本完成以后,需要撰写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结题报告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课题报告。课题报告侧重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从应用写作的角度考察,课题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结题报告的标题

课题名称和文种——结题报告。

二、结题报告的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作用意义。

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三、结题报告的正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课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A、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B、课题研究的目标;

C、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D、课题研究的方法;

E、课题研究的步骤;

F、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A到F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的这6个部分,除了F部分外,其余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F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E、F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3)课题的评价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揭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专家评价——综述专家对本课题的意见,并点明典型评语。实践工作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四、结题报告的结尾

对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指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对本课题的应用推广等问题,表明课题组需作出的努力。结尾的写作应视情而定。

五、结题报告的附件

列具课题组成员名单;附上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发表的论文篇目,研究成果已被采纳或开始应用的佐证材料,致谢等其他材料。上述结题报告,在课题鉴定会结束以后,可根据专家意见作适当的修改。然后经课题组长签署后存档。根据课题级别的高低、研究成果的大小、研究者认识的深浅,结题报告将各具特色,但其总体要求是,反映全貌,突出重点。反映全貌,要求撰写者把握从立项到结题的“全程”轨迹,把握课题预定目标、探索重心和研究成果的“全素”关节,把握研究者、评价者乃至实践者的全员意见。突出重点,既需要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特色,更需要突出实践中已有效果的评述和将有效果的预测。

第二篇:科研课题结题

《如何发挥“小组联动”的作用,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丹东市第二十一中课题组

《如何发挥“小组联动”的作用,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教育目标,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这一目标却常常被单一的认知目标所遮盖,受表面的活动形式所折腾,其根源正在于知识本位、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所以教育理念的提升更具有根本性。合作教育的主要贡献就是对学生本性持有积极的乐观主义态度,强调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育的人际关系的质量,教师不以知识权威、知识裁判、知识“信使”自居,而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个性特点组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启发与讨论并行,教和学和谐共长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而这种有助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型课堂的重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融洽、充满感情、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校实施了“学案导学,小组联动”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小组联动”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实现教学目标获得更高达成度的一种教学活动规范形式。“学案导学,小组联动”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使我们教师在课堂上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要求整个课堂学习的流程都是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的动态、开放的合作学习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有当今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有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新课标》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区域,都起来越注重合作探究精神,过去那种个人式的独创,也许不再是这个时代创造方式的主流,因此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起来越成有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素质。

3、“小组联动学习”在目前各地的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所以存在许多问题。如

1)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地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在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完事,而对于小组其它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甚至于没有认真聆听其他成员的发言。这样讨论就敷言了事、无法深化,有时会各抒己见,或人云亦云,真正意义的合作其实尚未开始。

2)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有的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顺应教育的潮流,博得教育研究人员的赞赏,教师往往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合作探究欲望时,让其加入学习小组,或有时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探究必须嘎然而止。这样造成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3)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学”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置身事外,只做事后的评论员,以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谈论不切主题,偏离方向,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学互动理论

所谓互动,基本上有三种互动的方式,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师师互动。合作学习理论认为课堂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学活动,有单向型、双向型、多向型和成员型(是一种视教学为师生平等的互动关系的教学活动),这是合作学习对“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这种教学观的拓展。有关专家认为:仅仅持“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这一观点来认识教学过程是不够的,过于简单化。“互动”是合作学习教学思想的最主要思想。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积极互赖,即指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个人与集体息息相关,只有集体成功自己才成功,因此,这种互动是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活动。

2、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掀起的教育学理论。它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说到底就是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首先,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次,事物的意义不能独立于主体而存在,新知识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应用,然后纳入他的现有的知识结构中生成新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还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师要构建有效的、平等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课堂氛围,实行协作学习开发学生差异资源,改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个性的发展和对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

4、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题。“只有在有交往、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季亚琴科语)。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体现在:首先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机会肯定多于全班交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这样,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可成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其次,合作学习还能激励学生个体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合作学习时,学生要展示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别人,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对知识的钻研就更加深刻。在表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会使新旧知识更加融合,从而扩大了知识的应用层面。同时,学生还会通过别人的观点来修正自己的观点,这种认知的重建,促进了深层次的思维;另外,合作学习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和社会情感的和谐发展。同学们在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有助于消除学生间的隔阂、歧视和泠漠,因此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如人际交往等)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传承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的老的教学模式。我们理解的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样”活动,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了,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性丧失了。这些原因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无生机,课堂效率低,严重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符和新课程理念,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等。新课程理念更强调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的参与教学过程,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全员参与进来,使学生全都动起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通过小组联动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探索初中化学新的教学模式。

(二)通过小组联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通过小组联动学习,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四)通过小组联动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学案导学,小组联动”为课堂教学模式,重点研究如何发挥“小组联动”的作用,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1、研究如何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使“小组联动学习”能有效开展。

2、研究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具体的操作方式、方法,解决“怎样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效果检测的方法”等。

3、研究如何利用学生“小组联动学习”,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后进生的学业成绩

4、提供“学案导学,小组联动”为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高效学习化学的经验,以供比较不同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差异。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为一年,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主要是收集基础资料和数据阶段。第二阶段;时间为半年,从2013年3月---2013年9月,主要是在基础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提炼、发现普遍规律,形成具有操作性的经验。

第三阶段:时间为三个月,从2013年9月---2013年12月,主要是经验推广阶段。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小组联动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联动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联动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小组的划分是根据学生的成绩,每一小组成绩最好的为一号是小组长,成绩最差的为六号,每一小组基本上都是六人,各小组内采取一帮一的形式,一号同学与六号同学互帮,以此类推。由于学生的差异,有的组的学生不爱发言,就适当的进行调整,使每一组的同学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小组联动模式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计分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精神和学习愿望。每个班级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不同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和评比。评比采用记分方式。同一问题,小组第一的同学回答出来只积一分,而小组最末的同学回答却能积六分。通过这样的一个独特的记分和评比形式,老师还有小组成员就都能格外关注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的表现,从而形成了“好生”愿意帮助“差生”,“差生”为了小组荣誉也更为主动的学习的良好局面。这样的做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后进生的学业成绩。不使每一个学生掉队。

小组合作交流,这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上老师如何掌控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活动的时间?刚开始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我们感到的是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当堂完成不了总得压堂,原因就是学生自学、小组活动过程没有时间观念,展示和质疑、辩论过程语言逻辑性不强等浪费了课堂时间。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集备时也与教研员于素贞老师进行了共同探讨。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提高学生的答题水平,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到语言的规范以及逻辑性和思维性方面进行训练。同时老师要提高课堂的掌控能力,还要对各小组长进行培训,使各小组长要明确组长的作用、明确交流的程序、明确展示的原则和方法、明确组员的互助义务。这样以来在小组活动时小组长就有能力组织组内同学进行活动,我们不仅能完成当堂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通过小组联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打,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通过小组联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

通过小组联动学习,提高了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记忆上,有一些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

下面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交流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

1——1通过四个实验的观察,分组交流讨论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所发生的现象,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2教材中的两个探究实验可分租实验,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及现象观察和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用化学术语去说话。2——1空气:

学生对测定氧气的含量的实验的全面认识存在障碍,通过小组学习将重点放在误差的讨论上,使知识学习具有系统化全面化 2——2氧气:

小组学习讨论的问题: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老师指导,小组合作得出准确地语言叙述,语言表达有所提高。第四单元

问题1:学习了水的净化方法后,怎样制作一个简易过滤器呢?请各小组将过滤器设计产品制作出来并展示过滤的效果,看看哪组最好?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为所用,理论与实际是相联系的。问题2:在给出化合价规则后,如何正确书写化学式?对于此问题,先给出几种物质,让学生试着书写化学式,并请同学判断正误,谈体会,从而学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写法

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6——2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

由于前面我们学习了氧气的制取,所以本节课主要以学习氧气的思路,小组合作学习本节课,对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等知识小组学习有所提高。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对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和空气比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多种实验得出结论,知识掌握有所提高 第七单元

问题3:对实验7-1演示完实验后,抛出问题,怎样能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让同学们先想办法,给予肯定后,可以找学生利用提供的试管使其燃烧。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碰撞中激发思维的火花,从而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浓了,课堂上举手提问的同学更多了,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化学知识与大家共享。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一)创设形成宽松、自由、愉快的课堂情境。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减少了各种因素的限制,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有效改善了课堂学习的气氛,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沉闷气氛。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各自小组中担当各自的角色,负责各自的任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能,提振了学生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由于采取的是“学案导学、小组联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授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学习能力、表达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

(五)“学案导学、小组联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专业成长更快速。

1、教师能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接纳和认同反映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不断自我否定、扬弃、出新,从而从理论上提高自身的素养,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完善。

2、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在自身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借鉴他人成功的方法模式,探究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创新,引起课堂模式的优化,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教师逐渐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程度更明显了。加速了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许秀云:

邢彩霞:小课题《小组联动作用的研究》获得丹东市优秀成果二等奖。

论文《浅谈“学案导学、小组联动”模式中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高效性》获 得

省第十六届化学年会论文优秀奖

王晓娟:论文《初中化学方程式教学初探》获 得

省第十六届化学年会论文优秀奖

九、课题研究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研究都不会尽善尽美,我们所进行的“学案导学,小组联动”在研究中虽体现了一定的优越性,但也有必须努力加以改进的地方。纵观整个操作过程,应该说要求明确、措施得力、反馈及时、教师和学生均反映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时候,工作遇到困难,便畏缩不前;在一个班级内,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差仍很明显,尖子生带动差生有时开展不利。另外,教师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如:应试教育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的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成败在教师,今后应继续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指导。教师要学中研,研中学;做中研,研中做;写中研,研中写,增强自信心。同时希望得到教育专家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尽管我们这一课题按计划既将结题,但我们仍要坚持本课题研究内容,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把研究的成果、好的做法加以巩固与推广,并准备往下延伸。

第三篇: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配画写话有效指导方法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本课题研究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苦于动笔,乐于画画的现状,探索写画结合的有效指导方法,降低写话的难度,提升学生写话的兴趣。本文从发挥学生特长、提供写作素材、降低画画难度三个方面阐述了写画结合培养低年级学生写作有效指导方法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配画写话指导方法研究

课题经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以及家长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与支持下,已达到了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做报告如下。

课题主持人:李正娟

课题组成员:王丽娟张子民孙士美王立业

一、课题的提出

写作一直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情,那么写话也就成为低年级学生最恐惧的一项作业,如何能降低写话的难度,让学生爱上写话,有话可写,成为低年级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我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发现,每次训练学生动笔写话,都是正正规规的,可学生却觉得单调、乏味,无话可写,无从下手。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教师对写话要求过高,如规定字数,还要写生动,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导致提笔无言。加上低年级学生识字有限,所以写起来难度就更大了,这就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应付状态。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写话中感到“易、趣、活”?如何让学生把心中所想到的内容通过文字写下来就成为写话的难点。

虽然看到了这样的现状,有部分教师还是会有这样的想法,学生大了,随着阅历的增加,自然就会写了。要么有的教师直接开始给孩子们传授一些写作方法,而这些方法难以被低年级的学生所接受,难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每次写话的时候,也是学生最头疼的时间。

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自然不对,但“拔苗助长”的方式同样也帮不了学生。因此学生的写话陷入了两难境地,怎样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写话,成为低年级教师最头疼的难题。

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我和其余几位老师于2009年11月申报了《写画结合培养低年级学生写作的实践与探究》一课题,在低年级习作训练中,进行写话配画训练,让学生自己画自己写,达到画中有文,文中有画。

(二)理论意义:

1、为了降低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语文课程标准》把低年级的习作教学定位于写话教学,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

中学到的词语。”这打通了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表达之路,鲜明地倡导写话要以兴趣为首,表达自然的童心童趣,为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间,是否会写并不重要,关键是让刚入学的孩子从中得到乐趣。《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也在“评价建议”一节中指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识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因此,对于孩子们的配画不追求是否完美,重在激发他们画的欲望。

2、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随着课程标准的出台,广大一线教师对低年级画写结合写话模式进行了不懈地研究和探索,认为低年级孩子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如果把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孩子的写话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话素材。由画到文,是一种思维向语言的转化,在转化中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表达能力;由文到画,是一种语言向思维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同时对画写结合的实效性达成了共识。

(三)实践意义

1、画写结合符合低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低年级孩子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把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孩子的写话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话素材。由画到文,是一种思维向语言转化,在转化中可以提高儿童的想象表达能力;由文到画,是一种语言向思维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2、画写结合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与自我需求紧密联系。只有当这种‘需求’转化为愿望时,才能形成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强大动力。”画画介于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使孩子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急于创作,乐于表达。通过画画锻炼了孩子们手、眼、脑高度和谐统一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3、画画创作与写作过程具有共性。作家秦牧曾说过:“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首先,儿童画与作文在内容上是统一的。它们都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那些充满童真、童趣的绘画作品,洋溢着儿童纯真、质朴的天性,又何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呢?其次,儿童绘画与作文在形式上具有相似性。儿童画是儿童心灵的自然流露,是他们心灵的需要,是以己之手画己之心;而学生作文时,是对人和事物的所思所想,是以己之手写己之心,但不管以哪一种形式表达,都是学生心灵的表达。

其实文学与绘画结合,自汉代开始就有。苏轼评王维曾说过,体味王维之诗,诗中有画,欣赏王维之画,画中有诗。诗画结合成为民族艺术的一个特色和优良传统,至今还在发展。我们尝试与美术老师结合进行《小学低年级配画写话有效指导方法研究》课题研究,让学生为日记配画。

二、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本课题研究主要尝试以兴趣来引导学生自主、自信、自由地写作,从孩子喜欢画画入手,把画画与写话结合起来,以画画写话的形式,对低年级孩子进行习作的训练。低年级孩子想象丰富,喜欢涂涂画画,抓住这一有利因素进行画写结合训练,既满足了孩子们学画兴趣,又激发了孩子对作文的兴趣,使他们愉快地画出心中画,写出心中话,这样做符合孩子的天性和思维特点,顺应了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

研究内容

1、解决“画什么”的问题

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是画画写话的核心和关键。有了想象,孩子才能画出多彩的作品,才能写出多味的文章。但是,孩子的想象思维是以直观、具体形象为主,如果没有了具体的事物作依据,他们的想象便不会这么丰富。

2、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要把形象直观的绘画和抽象的写话训练结合在一起,就必须找好切入点,把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画中有话,画写交融。

研究总目标:

学生能够在这一年的训练中,做到激配画之趣,扩写话之路。真正做到乐于动笔,轻松写话。

预期目标

1、形成画写结合的低年级写话模式。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修养。

3、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和自信心,使大多数的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养成乐于动笔的好习惯。

三、课题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一、二年级一班学生,128人次。

2、研究方法:以画促写,配画写话。

①教育调查法采用访谈法对低年级写话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有关的事实材料,从而作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

②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使整个研究过程在行动中进行,这其中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③文献研究法搜集、查阅各类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借鉴已有的经验,整理出相关有益的理论文本。

④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配画日记,进行研究分析。

四、课题实践与探索的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坚持以先进的理论作指导,加大理论与实践交叉点上的研究力度,及时捕捉实践中具有理论价值和普遍性的问题。

2、面向全体性原则。配话写话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全体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3、循序渐进性原则。有些学生可能不喜欢写话,但喜欢画画,那么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就“一分为二”来评价,画画得好,就表扬学生的画有特色;画的画不好,但是写的话通顺且有自己的语言,就应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从学写一句话开始,再学会写一段话,直至写好一篇文。在起始阶段,注重培养兴趣,少提要求,多给鼓励。在学生愿写乐画的基础上,再在语言文字、配画质量等方面慢慢提高。

4、主观能动性原则。配话写话要避免对学生加以种种限制,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创设情景,提供条件,营造宽松的环境。应把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兴趣和参与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童心童趣的世界里自由驰骋,乐此不疲。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一)投其所好,发挥学生的特长

学生的爱好各有不同,有的孩子擅长画画,有的喜于表达,因此应该把每个孩子看成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爱好,发扬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由兴趣产生动力,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我把每星期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定为雷打不动的“欣赏课”,欣赏富有特色的画儿,聆听优美的语句。时刻敏锐地捕捉着每个学生的进步,哪怕是一幅画,一句话,一个标点符号,都是我表扬的“焦点”,让孩子们感觉到只要努力,就能有所收获。“欣赏课”成为学生最期待的课堂之一!在“欣赏课”上,从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里,从他们忘乎所以的掌声里,从他们从未有过的专注眼神里,能看出他们在慢慢地喜欢上写话!从“抗拒写话”到“自主写话”这个过程无不记载着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指导写话的方法并不是重点,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二)善于捕捉,提供写作的素材

在写话过程中,学生总会苦于没有写作素材,作为引导者,我们由责任引领他们学会捕捉,学会拓展,学会模仿,学会创作。因此会在学完《坐井观天》之后,让孩子们写一写“小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会让孩子们画一画“小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的世界”;会在学完《我要的是葫芦》之后,让学生写一写“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会让孩子们在学完语文园地《谁和谁好》,《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之后也模仿着写上一首小诗;会在学完《北京亮起来》之后写一写“济源的夜景”;会在学完《日月潭》和《葡萄沟》之后让他们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一下济源的某个景点;会让他们在“妇女节”和“感恩节”亲手为父母做些好事,学会感恩;会让在为玉树默哀之后,师生同写心语,学会传递爱心;会让他们在获得成功时,写下激情澎湃的感言,学会享受成功的喜

悦„„引导多了,学生自然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皆是写作素材,只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那么一切都可以画下来,写到文章里去。这一重要发现,曾让学生的写作热潮一发而不可收拾。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所以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增加生活积累。鼓励学生多多与家长交流,一起看问题,一起看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运用中“易于动笔”,在生活的驱动下“乐于表达”,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指出 :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力 , 学生一旦对写话产生了兴趣 ,就会视写话为一种快乐 ,一种需要 ,就会满腔热情地去写话。学生对写话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为学生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写作功底。

(三)适时指导,降低写、画的难度

在快乐中前行,由于最初对孩子们的要求并不高,要求他们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哪怕是一句话,只要是自己的语言就行。这样的要求对于孩子来说,不算是难事。孩子们由最初的一句话到一段话,以至于到现在的“长篇大论”,他们渐渐地不再恐惧写话,但画画上总是不能有所突破,有部分孩子干脆不想画画,经过与其谈心,发现孩子们主要是惧怕自己画得不到位,或者说不能把自己的“写”和“画”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这样的现象,我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排解:一是让美术老师在讲完应该讲的课程之外,适当渗透一些画画上的技巧;二是鼓励学生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只要自己觉得画的是自己所想的画面就行,至于画的质量暂时不做考虑。只有让学生不抗拒画画,才能有创作的空间与源泉。并且在课堂上也会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让学生从惟妙惟肖的插图中找到灵感,学会模仿,学会创新。

六、课题的研究成果

通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实验班的写画结合训练已很见成效,并形成“以画促写,配画写话”的写话模式,孩子们乐写、愿写,喜写,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写话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仅仅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在日记本上,只能让全班五十几个同学欣赏,已经不是我和孩子们追求的目标。宣传栏校园广播这些好平台,为孩子们的“涂鸦”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的人欣赏,同时也欣赏更多的优秀作品,以便于孩子们取长补短,更好地参与到配话写话中来。实践证明:在广阔的空间里,孩子们的视野更辽阔,参与度更广,写话的劲头儿更足。两年时间里,孩子们张贴发表共计2000余篇,有的孩子已经超过100余篇,虽说数量并不能代表着什么,但至少证明孩子们在不懈地努力,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有时也是长时间积累的过程。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1、教师的专业水平制约着课题的研究

由于自身素质的制约,无法对学生的绘画进行专业的指导和点拨,导致学生的配画总处于游离状态,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虽然和美术老师进行协商,让美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但总觉得语文教师与美术教师的指导存在有“两张皮”的嫌疑,不能使两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另外在写法指导上,真的有点“深不得浅不得”的感觉,“深”了怕学生产生抗拒心理,“浅”了达不到写法指导的目的,这个力度还真不好把握。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学生的惰性制约着课题的研究

虽然孩子们喜欢上了写话,虽然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但是他们毕竟是孩子,总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才能让他们坚持下去。

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探索适合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有效方法。

2011、1

2附: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

读》•

2、丁有宽•《丁有宽与读写结合法》•国际文化出版社•2003年8月;

3、临沂市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第四篇: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程序

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程序

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课题通讯鉴定的程序及要求

1、准备好结题材料:

(1)课题申请书和课题立项批文。

(2)课题实施方案、各阶段的研究工作计划和研究工作总结。

(3)阶段性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论文、典型课例、案例等)。

(4)研究过程有关材料及附件(观察记录、调查方案、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实验方案、实验记录、实验结果、行动研究方案、行动研究观察记录、行动研究反思总结、研究工作记录、活动总结、照片、获奖证书等)

(5)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6)课题研究总报告等。

材料需打印总目录,并分类装盒。

2、撰写好课题研究总报告(要求先交给县或区教研室初审,后送市教科所科研室进一步审核)。

3、向市教科所提出结题申请(提交结题申请报告),填写结题申请表(在市教科所网站下载,填写一式3份),落实鉴定专家组人选、鉴定方式、鉴定时间和地点。

4、向鉴定组专家送交鉴定材料(一式6份,提前一周上交到市教科所)。

5、市教科所鉴定组专家进行成果鉴定(会议鉴定或通讯鉴定)。

6、市教科所进行最后验收及颁发结题证书。

二、研究成果会议鉴定的主要程序

1、课题组负责人作研究工作总结汇报。

2、课题组负责人作研究成果汇报。

3、鉴定组专家审阅课题有关材料及附件。

4、课题成果答辩。

5、鉴定组专家汇总鉴定意见。

6、鉴定组反馈鉴定意见。

三、结题材料汇编

将整个研究阶段的材料分为二类装订成册,一册是过程材料,主要包括立项申请书、立项通知书、开题论证报告、实施方案、实施计划、阶段性研究报告等记录研究过程的材料,可参考附件。一册是成果材料,主要包括研究报告、各类成果原件或复印件等记录研究成果的材料,可参考附件

第五篇:教育科研课题如何结题

教育科研课题如何结题

一、什么是结题

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是科研过程中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所谓结题,就是对教育科研具体课题的总结和了结,也就是某一课题研究任务完成后,对研究成果与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向课题的主管部门、单位提交研究成果与成果形成的说明,取得课题管理者的认可,为成果的推广应用作好准备,从而将这项课题研究告一段落,划上一个句号。

二、课题不能按时结题的原因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

课题研究本是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但不知什么原因,现在的中小学课题研究虚假、浮躁之风愈演愈烈,以至到了非静下来认真研究的地步了。

1.研究现状

现在的中小学课题研究现状基本上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即“只立不研”。我市中小学2005年立项的课题中,应在2007年5月以前结题的课题共有近300个,而实际按时结题的只有60个,仅占20%。也就是说,80%的课题夭折。

为什么大都“只立不研”呢?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根本就没有打算“研”。这些学校搞课题的指导思想就有问题,目的就是为了装点门面,好像自己有立项的课题了,别人就会认为他们走上了“科研兴校”的道路,学校的品位就提高了,接受上级检查时就“扬眉吐气”了。二是不知道怎么研。不少学校在立项之后也想研出一些“名堂”来,可就是不知道怎么个研法。三是不敢研。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缺乏课题研究的自信心,总认为那是需要高深学问的,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了的。其实所有的教师都可以搞课题研究,因为所有的教师都需要不断地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课题研究,只是没有用文字把这个研究过程反映出来而已。

虽然只立不研,但却不乏“亮点”。一是立项级别越来越高。有的学校在课题立项上有一种“好高骛远”的心态,觉得立项的级别越高越好。于是什么国家级、省市级课题便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县级课题对有的学校来说已经是“小菜”一碟。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有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一批真正的教育家在乡村认真而寂寞地进行着教育实验。我不知道他们的“课题”是谁“下达”的,最后又是谁“验收”的,然而,我敢说,他们所做的是真教育、真科研了;二是开题场面越来越隆重。其实开题会就是一个课题论证过程,应该邀请的是那些与本课题内容相关的专家、学者,请他们对课题提出论证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使课题研究更有实效。那些与课题研究关系不大的人员以及行政领导要尽量少请,请他们来“坐坐”的意义也不大。搞课题研究首先就要树立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是结题的气势越来越大,总要请些“头面”人物来。

2.研究方法

现在的课题研究主要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课题研究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研究周期快到了,于是大家一起动手,齐心协力,把只要和该课题沾得到一点“皮毛”的东西都往里面装,也不管这些东西是关于学校的、教师的,还是学生的,好像此时此刻学校的一切都是该课题研究出的成果。然后加上专业化的装帧,成果不但漂亮了,而且“丰硕”了。

第二种方法:先有成果后有“研究”。有的学校(老师)在某某刊物上发表了几篇论文或在某某地方获了什么论文奖,这就有了已有成果。现在要搞课题研究了,那么好办,就采取逆推法或者叫“以果索因”法,把已有成果作为现在课题研究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然后根据这些已有成果来取一个什么“新课程背景下„„”的时髦名称,再找一些与这些已有成果有一定联系的材料装进去,该课题研究就算完成了。由于既有“充实”的过程,又有“硬邦邦”的成果,这种课题研究方法“快捷而高效”。

第三种方法:纯粹造假式。这种课题研究不论是实验方案、研究报告、工作报告以及其他印证材料通通是假的,要么是从网上下载的,要么是抄袭拼凑而成的。这种“研究方法”目前的市场也还不小。

(二)教师参与课题实验要的是什么

课题实验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存在进不能取得突破、退不能舍弃利益的局面,以课题为鸡肋。那么,参与课题实验到底是为了什么,作为教师个人又能得到什么呢?我们不妨平心静气地谈谈。

抛弃功利思想,有些实在收获 作为个人参与课题实验,首先不要以功利的观点去认识。很多人以自己的名字进入课题组为目的,那样自然是十分缺乏能动力的。在平时的实验中观望、消极,做这个说有局限,做那个说没条件。甚至,对其他的积极讲课者、实验者不热心帮助,反而冷嘲热讽。这种做法是不适当的。参与了一个课题,就要做一些工作,即使是当时不见效果的,对自己的思想、理念都是一种积累,是提高自己教研水平的途径。一两堂课的成功与失败都是个人成长中的一些宝贵经验。因此,在参与课题的过程中尽最大的努力,以长远、进取的心态,实实在在做些事情,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不作过高要求,但求问题解决

不必讳言,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把基层的课题实验要求定得过高了,动辄拿出什么“模式研究”的高格调来。这并不是基础课题研究的初衷,再说模式研究的意义也并非就是如此迫切。在参与课题实验时,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针对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去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去改善、去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这就是不错的研究与探索。而不必非要向什么理念靠,也不必一些教条化的框框。否则,以一种虚无的成果去验证那些模式、理论和框架,对教学当然就没有实际的用途,甚至造成教学效果的伤害,因此也容易对课题实验产生厌倦。

如果我们都把目标放小,对问题的针对性更强,就把目光定位在与自己相关的教育群落之内,放弃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丰功伟绩”,成功感就会不断涌现,自己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也就不断得到充实,个人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摆正成果观念,成败都是成果

课题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成功,过程本身就是非常有益的,即使有很多的失败也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发现。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分组教学这个内容。比如在网络多媒体教学实验中,很多地区的实际情况是人数多、机器少,进行分组教学时局面的控制发生问题,人员的组织与教学的进程形成矛盾。我们就要直面这个问题,不能一味地顺应现代教育观念大唱分组教学的赞歌,言必称分组教学多么的好,多么的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好像我们不说好就是不现代、不光荣的样子。实际上,我们应该做的是如何去在分组中控制干扰,如何确定多级分组,如何形成组的管理与组间协调。如果我们发现人员分组并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时,我们也不妨取消分组,而是在课后通过网络进行虚拟分组,试一试这样是不是更容易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是否更容易打破学生的一些不利合作的思想行为障碍。而所有这些探索,都必须是建立在前期运用分组策略失败的基础上的改进,如果一味只看到分组的“光辉”自然也有没有纠正与发展。甚至,即使有些是非常失败的教学实验,我们也要认识到其价值所在,总结出失败的原因,防止其他的人再继续为此而走弯路,这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课题成果,也是参与课题人员的不俗收获。

的确,实践的目的是探索,探索的目的是发现,发现的目的是分辨,分辨就有两个方面。所以,我们重视课题的参与过程,积累点滴经验,以科学的态度从事课题,总会让自己慢慢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专家型教师、科研型教育者。

(三)对策建议

1、谨慎立项申报。现在课题立项很乱,一些课题发源部门和单位就愁找不到“上钩”的鱼——人或学校。尤其需要小心的是一些诱人的“高级别”课题,学校在申报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分析他们的目的,是想真正为教育、为教育科研做点事,还是以此为借口捞取利益或达到其他什么目的。要看他们是否有规范的研究制度,是否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如果绕了半天弯子落到实处就仅仅只是收费(立项费、管理费、结题费、资料费等)的话,这样的课题级别再高我们也坚决不要去立。

2、严格立项论证。“自己”的课题,立项一定要进行严格论证,宁缺毋滥。专家们在仔细阅读“论证材料”的基础上,应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一看课题本身的研究价值,二看课题是不是基于学校的一个真实的问题,三看这个课题根据学校的实际得到解决的可能性有多大。否则,不予立项。

3、硬化结题评审。结题评审一看“物化”的研究成果,比如研究报告、论文、音像材料等,并对这些成果进行现场答辩;二看“人化”的研究成果,比如通过课题研究是否给学校、教师或者学生带来什么变化,不论是行为上的还是内涵上的。这些变化可以通过观察、交流、听课、测验等形式进行“验收”。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后者更为重要。

4、倡导小题深做。我们大力提倡校级课题研究,可以以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三人五人自由组合成“志同道合”的研究组,也可以一个人单独进行。课题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发现的具体问题,然后用行动研究法去解决这个具体的问题。在小课题的研究方法上,中小学最适合用行动研究法,因为它不像实验研究法那样需要严格地对比、控制很多实验变量,也没有复杂的计算和统计等,它强调用自己的行动去解决自己的问题,问题解决了,课题研究就成功了。

三、如何做好课题结题

(一)结题的基本程序

1.分析结题条件。结题是课题研究的一项终结性的重要工作,它以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为前提,没有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是不能结题的。因此,结题前必须对课题研究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的基本要求是,以研究计划、方案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依靠课题组的成员进行全面、客观的检查。

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课题研究的目的要求是否全部达到;

二是课题研究各阶段、各方面的工作、活动是否全面落实; 三是课题研究的成果质量,水平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是课题研究的各项资料是否齐全。

检查要与分析相结合。在对上述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综合性判断,从而对结题进行相应的选择,根据检查的不同结果做出不同的处理。上述四个方面都已达到预定目标和要求,即具备了结题条件,可以适时地转入结题阶段。如某一或某几方面未达到或未完全达到预定要求,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结题条件,就要补充、改进措施:某些调研活动流于形式的,要重新组织调研;研究资料缺乏某些方面的,要进一步收集整理;数据统计有误的,要及时纠正;研究文稿一般化的,要认真讨论、修改等等。结题条件的检查分析具有双重意义,既是为能否进行结题提供决策依据,也是为结题工作做好思想准备,打下初步基础,必须认真做好,决不能匆忙、草率结题。

2.整理研究资料。课题研究中收集和形成的各种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与结果的反映,是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的重要依据。没有足够的有关研究材料,就无法进行课题总结;同样,仅有一堆粗糙的、杂乱的材料,也无法进行总结。所以,结题工作往往是从整理材料开始的。整理材料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全面。整理的主要方法有三点:

⑴鉴别。对课题研究领域的各种材料,要集中起来进行清理,对其可靠性及价值进行鉴别,筛去其中的部分不可靠、不必要的材料。

⑵分类。要区分研究参考材料与结题材料,明确结题材料的范围。研究参考材料是在研究过程中搜集的、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包括指导性材料、比较研究材料、参考借鉴材料等,大都是他人的现成的间接的材料。结题材料则是课题组研究活动的产品及其形成的有关材料,大体可分四类:

一类是成果材料。包括主件和附件,主要有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文字材料和软盘、声像、图表、模型、器具、实物等非文字成果。

二类是原始材料,即课题组为实现研究目的而获取的各种材料,包括在研究过程中进行观察、调查、实验或采用其他科研方法所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记录、表格、数据,以及课题研讨、咨询、论证等记录、书面意见。

三类是课题工作材料。主要有课题立项申报书、批复文件、项目合同书、实施计划、方案、工作小结或阶段总结等。

四类是成果效益与影响材料,主要有成果检验或试行效果、实验效果、应用效果,以及发表、交流、获奖、社会评价及反映等。科研成果的效益具有滞后性,一般课题在结题时不一定产生效益,但有些实验性课题,周期较长的重大课题,应当有一些效益材料。

总之,要根据结题需要,将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各种材料,根据其内容、形式,归入不同的类别。

⑶编目。对各种研究材料,经过鉴别、分类处理后,填写材料类别、编号、名称、来源,编写目录,便于查阅。

3.撰写研究报告。就是对研究过程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和表述,形成具有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的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论著,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思路、对策、方法,研究报告要反复讨论,请专家咨询,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提高质量和水平。

4.做好课题工作总结。这是结题中的重要工作。课题工作总结就是对从课题立项到成果形成的研究情况、工作、活动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和概括。总结必须以教育科学理论作指导,以事实、材料为依据,经过分析、思考和综合,使对课题研究的主观感受符合客观实际,将初步看法、估计上升为理性认识、评价,使好的作法、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因而总结过程是一个在工作实践中学习科研理论和方法的过程,是积累科研经验、掌握科研规律的过程,是自我认识、评价和提高的过程。

5.做好课题经费结算。目前科研经费不足,有的课题组没有划拨经费,当然无需结算。有经费的课题结题时要结算。随着经济及教育的发展,科研经费将会逐步增加,有经费支持的课题,其课题经费数额也会相应增加。课题经费来源包括主管部门拨款、单位资助、课题组自筹三个方面,要统一清理,分别结算。要根据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检查经费支出是否符合管理原则,支出是否合理、有效,开支手续是否遵循常规,单据是否齐全,收支是否相符,如有结余或超支如何处理。经费使用情况检查、结算后,填写收支清单,附上单据。

(二)结题报告的撰写 1.课题结题总结的模式

总结模式有多种,从总结的时段来划分,有阶段性总结和全程性总结。有些课题研究周期较长,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所进行的总结是阶段性总结,课题研究全部完成后的总结为全程性总结。从总结的内容来划分,有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综合性总结是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专题性总结是对课题研究工作的某一或某几方面进行专项总结,如课题研究过程的调研工作组织得好、效率高;课题组采取措施保证科研顺利进行;课题组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关系等,可以进行专门总结。有些重大课题,分若干子课题或若干专题进行研究,除由课题组对整个课题进行全面的综合性总结外,每个子课题组或每个专题研究的承担者还要分别进行专门性总结。要处理综合性总结与专门性总结的关系,专门性总结是综合性总结的补充。

2.结题报告的结构

结题报告一般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⑴概况。概述本项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课题级别,下达文号,课题提出背景,课题组的组成,主要研究步骤、方法,起止时间等。

⑵方法。主要是概括做好本项研究的作法、体会、经验,包括如何确定研究指导思想、研究策略、方法,如何争取改善科研条件、解决研究中的困难和问题,如何突破常规、创造性地完成研究任务,如何争取领导、专家、群众的指导或支持,如何处理好课题组学习、研究与日常业务工作的关系,如何推广研究成果或阶段性成果的应用等。这一块是总结报告的主体,要从本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抓住重点形成特色,决不能面面俱到,贪多求全。

⑶结果。主要是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的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说明成果或阶段性成果的初步效应,或对成果推广应用前景进行预测和展望。

⑷评价。对本项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成果的质量与水平、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作出客观的评估,并对今后改进科研、深化研究、扩大实验、交流推广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当然,在具体的结题过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结题报告采用概况、方法、结果三块结构,将课题评价从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结题环节,进行课题研究及成果的自我评价,形成专门的自我评价报告,以强化科研评价的功能。

3.撰写结题报告的要求

⑴客观。结题报告是课题组对自身的研究工作的综合,是自我总结和评价,必须防止和克服主观片面,坚持实事求是,引用的数据、材料必须经过核实,对成绩、问题的评价必须恰如其分,全面、客观地反映研究工作的实际。

⑵明确。结题报告的思想、观点、作法、体会等,要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作指导,体现现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对科研的要求,具有时代的高度和先进性。报告各部份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切忌空泛的叙述或议论;报告要抓住重点,围绕中心,防止一般化,不要重复他人的作法和经验;不要重复研究报告的内容,注意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的不同特点和要求,结题报告有时也引用研究报告中的某些材料,但必须注意引用不能过多、过细,要注意引用材料的具体目的和角度;要下功夫进行分析、概括,力求总结山独特的、新颖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作法、体会和经验。

⑶简短。结题报告必须简短扼要,其具体要求是结构严谨,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文字精简,篇幅控制在一定限度。好的结题报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用有限的篇幅反映丰富的内容。要做到这一点,仅进行文字的修饰或仅避免某些内容的重复是不够的,关键是在材料的组织、加工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果断地将一些可要可不要的、一般性的、次要的内容去掉,对基本的重要的内容,精心进行概括、归纳和提炼。

(三)结题的基本要求 1.要课题组全员参与

⑴结题是课题组成员的共同职责。

课题研究及结题都是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任务,而不仅是课题组长的事情。对一项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应当是,有好的计划、好的方法、好的成果和好的结题,全面完成研究任务。这一要求,需要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每个成员都要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增强整体观念和主体意识,自觉地参与。每个成员在前段的研究过程中作了很多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到了最后阶段,必须继续努力,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做好结题工作,做到有始有终,善始善终。这也是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良好思想品质和作风。

⑵结题要依靠集体的智慧。

结题的内容多,要求高,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好课题组的总结。课题总结是对课题组所承担项目的研究活动以及与研究密切相关的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回顾、检查、分析、评价,这是关系课题组全局的重要工作,每个成员必须承担总结过程中的某些具体事务,并对课题研究情况、经验、评价充分发表意见。同时,还要对自身在研究过程中所承担的具体研究任务、活动,进行小结。个人的专门性的小结是课题组整体总结的构成要素,每个成员认真作好自我小结,又积极参与综合性总结工作与讨论、研究,集思广益,这是做好课题总结的基本条件。同样,其他各项结束工作也需要全体成员分工协作,才能一一做好。

2.要统筹安排,有序进行

结题工作包括许多具体事务,必须周密考虑,统筹安排,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进行,防止无序和疏漏。其中最主要的是总结工作,课题总结的操作程序是:拟定总结提纲;集中有关总结的材料;研究人员自我回顾、小结;研究人员回顾全组工作,准备总结意见;课题组分析研究总结,分工撰写报告;组织有关人员座谈,听取意见;整理结题报告;讨论和修改结题报告。

3.要做好结题申请验收工作 结题报告定稿后,不能自行了结,必须经主管部门和单位认定。认定的实质是评价,评价的形式有检查性的评价,即验收,有鉴定性评价,由于科研成果具有学术性,涉及多学科的理论、原理和方法,成果评价要聘请专家进行。因此,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及其它形式的成果、课题工作总结报告形成后,要根据课题来源、级别、内容等因素,向有关方面申请验收或评审。

申报课题结项程序

⑴被立项的课题在实施中,要求课题负责人每学期写出阶段小结,(不需要再寄交省市教研室,只是结题时提供)在课题完成时与课题成果材料汇编装订成一份(打印稿),作结项评审的依据之一。

⑵课题研究到期,负责人写出申请结项的报告,填写课题结项申报书,一式四份。对需延期结项的课题,负责人必须提前半年向省、市课题办写出申请报告。

⑶课题负责人将本课题的立、结项申报书(一式四份)、阶段小结汇编、结题总结报告、课题相关成果材料及目录等,连同课题评审费,交市教研室课题办。

⑷省、市课题办组织专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通讯评审或现场评审方式对课题进行结项验收。对暂未通过结项的课题,按专家提出的意见予以改进,争取下一批再继续申请结项。

⑸.申报时间:课题立、结项申报每年两次,申报时间分别为每年的3月10—25日,9月10—25日。

最后,我送大家两句话:第一句爱因斯坦说的:“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另一句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上来。”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与研究报告的生成

在结题检查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撰写研究报告时,往往不能很好地陈述研究过程、呈现研究成果,给课题的综合评估和推广带来困难。因此有必要对教育科研课题结题的操作和报告撰写做一系统阐述。

一、结题的意义与方式 结题是指教育研究即将结束时,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研讨、理论阐释及提出新问题的过程。

1.结题意义

(1)课题研究的需要。当前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课题研究,其过程受到课题管理部门与研究者共同约束。以正式结题方式呈现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表示课题管理部门与研究者双方约定的研究任务的达成。

(2)课题管理的需要。经同行专家指导或推广。发现好的或潜在的研究成果;从结题中了解到研究者的能力及研究方向;课题管理部门通过听取研究者、结题鉴定专家的建议和意见,从而改进工作。

(3)研究者的需要。结题为研究者提供了听取同行评议、反思自己研究过程和研究行为的机会,有利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更深入研究开辟了道路。

2.课题文档

包括申报书、主体报告、工作总结、附件以及结题申请表等,是按一定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所生成的原始资料进行有目的地整合而成。它反映了课题研究所有过程及结果,包括文字、图表、音像等。

(1)主体报告。指能集中、概括地反映整个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成果,包括课题提出、课题实施、研究成效和研究后反思。

(2)工作总结。是对整个课题研究工作组织、计划执行情况和研究过程简略的事务性总结,包括课题组的协作、课题的调整与变化、研究活动的开展等。

(3)附件。是指正文中无法纳入,但又对文章观点、结论可作必要补充的材料汇集。

(4)申报书。指申报立项时的研究方案或立项后的开题论证,作为结题鉴定时的对照标准。

一般地,需要提交的结题材料是将主体报告与工作总结合二为一的课题研究报告以及附件。根据课题研究报告可以对研究水平、价值、效益进行综合评估,也要凭借课题研究报告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3.结题方式

本质是同行专家评议。(1)成果认定。通过社会专业评价机构的审定和认可,在专业刊物发表的论文或公开出版的专著、获政府奖励等来表示课题研究成果已经取得,从而认定结题。这种方式,需要研究者提交评价机构的证明,提交成果与课题研究相关性的说明,由课题管理部门进行判断和认定。

(2)会议鉴定。以召开同行专家会议的方式对课题的研究过程、成果进行鉴定,以确定课题是否按立项的目标、计划开展,是否完成预期研究成果。会议鉴定成本高,投入大,但收益也最大。会议鉴定使研究者面对面与专家交流,能充分得到专家对课题研究的评价,有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3)通讯鉴定。以通讯方式把评议材料寄送给专家,由专家个人审评完成鉴定。通讯鉴定相对会议鉴定而言,鉴定成本较低。但研究者与专家及专家之间缺少交流,专家对课题研究了解不一定全面充分,所做的鉴定可能存在偏差,不利于进一步总结和提升研究成果。

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成果的评定要从学术性、科学性角度来判断。为提高结题质量.我们采用二轮评审制与结题现场会相结合的方式。二轮评审制是组织教科专家对老师的课题报告进行第一次初审,反馈相应的意见或面对面交流,让老师做二次修改,然后再统一对修改后的课题报告进行第二次审定。结题现场会是先由老师汇报研究情况,展示其研究成果(课件),然后是听讲老师提问一报告人解释一专家点评,研究者对照自己的研究报告做二次修改后,再统一进行结题评审。

二、研究报告及其结构 1.研究报告的类型及撰写要求

研究报告要描述和解释研究结果是如何获得的,并要对其获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和说明。根据研究性质的不同,形成的研究报告也有多种类型,主要有:哲理型论文、实证型报告(调查或实验报告)、经验型报告、个案型报告等。研究报告因课题研究的对象和采用的方法各异,其结构和表述形式以及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其总体要求是一致的:(1)反映全貌,要求撰写者把握从立项到结题的“全程”轨迹,把握课题预定目标、探索重心和研究成果,把握研究者、评价者乃至实践者的“全员”意见。(2)突出重点,既需要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特色,更需要突出实践中已有效果的评述和将有效果的预测。2.研究报告的正文结构

研究报告可分为前置(含标题、署名、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三部分。其中正文是主体,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引论:包括研究问题概述、研究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等。要求根据原有方案和情报资料,实事求是介绍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可用“问题的提出”等提法。要求交待清楚为什么要研究这一问题,即课题研究提出的原因和研究的意义;要研究什么,即课题研究的假设、研究目标及关键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即目前国内外该课题的研究情况,包括前人研究成果与观点的综述、研究现状的诠释性概要(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总之,选用恰当的措词,开门见山地把课题研究的有关问题交待清楚,使研究报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中的有关内容。

(2)主论:要求充分反映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

①交待研究方法:主要指研究对象、研究工具与材料、测量方法与程序等。要求交待清楚研究的操作定义;研究采用的特殊工具、设备和方法手段;研究对象的确定(总体、样本、抽样方法等);调查的方法与项目;实验因素的操作、无关因素的控制;资料的收集和处理等。研究方法交待要具体,条理要清楚。有些材料可用附件形式附在报告后面。

②分析研究成果:主要指概述研究发现与结果,对假设、问题、目标的结果描述,统计检验的结果等。要求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与数据进行数量统计,做出定量分析;对非数量化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分析、比较、归纳,开展逻辑推理,用文字进行定性分析。数据可用直方图、曲线图、折线图等图表形象地表示出来,让人一目了然。研究结果最好用一般与典型、数据与事例相结合来表示表述。

③讨论相关问题:主要指对结果的诠释,研究的局限性,对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对未来的启示等。要讨论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对研究结果作理论上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包括提出质问;与他人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论证和分析。还要讨论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以便为同行进行同类研究提供参考。同时,还可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设性意见。

(3)结论:包括对结果的概括和推论,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与措施等。要求简明归纳研究成果的基本要点,即研究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同时要根据研究情况得出下一步应深入研究的问题。要求客观真实,简洁明确,鲜明集中,让人们能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报告撰写的灵活性,可根据需要或个人喜好产生一些变式。

三、研究报告的生成路径 1.明确主题

整合所有研究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演绎,尽量提炼出该课题的创新观点。要表现出研究报告中不同层次内容的深度、上下位的连接关系和并列标题之间的相互对应的统一整体关系。通常只阐明一个主题(中心论点)。提炼方法有:(1)头脑风暴法。反复阅读所得的材料,用自己的想象力和直觉进行梳理,使用不同的概念将材料内容串成一个整体,将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用图画出来,设想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写作。(2)逐级归纳法。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明确研究的类型,借助于相应的文本框架把所得的材料进行排列组合。从事实资料出发逐级归纳出基本论点,甚至中心论点,完成通过现象揭示本质的过程。

2.草拟提纲,围绕梳理所得的逻辑顺序,构建研究报告大致框架结构(即拟定大小标题),显示论证层次以及论证方法。先是搭起研究报告的大框架,再考虑每部分层次结构,然后列出每个层次的段落要点和事例,最后将一些相关材料及索引分配在各标题下以备用。形式上是使通篇文章层次分明,内容上是对各部分材料的概括。提纲有句子式、标题式、图表式和段落式。拟制提纲的程序同逐级归纳法正好相反,即从中心论点出发到基本论点再到下位论点最后到资料。

3.形成初稿

在准备好充分的材料、巧妙的构思和拟定完整提纲基础上,大胆地、尽情地把自己最初的感受、意念及有价值的东西先写下来。初稿写法有:(1)循序渐进法(按自然顺序)。(2)分题单写法(化整为零法)。将全文截开来写,各部分写完后再从整体上进行协调。(3)先易后难法。根据思维的活动展开写,思考成熟什么,就先写什么。

若一时觉得写不下去,可通过“忘、回、跳”策略走出困境。(1)忘:即暂时封存相关材料,暂时忘掉这些材料的种种观点和思想,腾出“空间”独立思考,避免自己的头脑成为人家的“跑马场”。(2)回:即回到教育教学的现实中去,再去做观察调查工作,搜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自己原有的思维方法进行“元研究”。(3)跳:即改变思维角度、分析策略,从其他学科或领域用其他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换位思考。

4.修改定稿

从斟酌观点、增删材料、梳理结构、润色语言和核实附注等方面,用趁热打铁法(边写边改一气呵成)、诵读修改法、冷处理法(存放一冷却一补正修改)或以文会友法(同行交流一专家点评一自我修改)等方法,对形成的初稿要进行精雕细刻。写作中的最新灵感又促使我们不断进行反思,进一步明确研究意图和写作焦点,可重新考虑并改变既定的写法,直至修改写作提纲,扩大与容纳一些新的观念和认识。一篇合格的研究报告至少应满足科学性、新颖性和可读性的要求,而真正能打动、启迪凑者的,是作者对问题深邃的独到的见解和缜密精辟的分析。全文自圆其说,结构严谨,意思贯通,脉络分明,浑然一体。

四、撰写研究报告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研究报告与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对照着写

作为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验证和总结的研究报告,在以下方面要与实施方案对照着写。(1)研究内容。研究内容若是策略,研究报告中就要总结形成了哪些策略;研究内容若是教学模式,就要总结形成的教学模式;研究内容若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那就要总结问题是怎样解决的。(2)研究方法。如在研究实施方案中设计了问卷调查,那对应的研究报告是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形成了什么结论;如在研究实施方案中设计了行动研究法,则研究报告中就要陈述在研究过程中针对什么问题进行了研究,在问题解决中做了哪些工作,对原研究设计做了哪些修改,结果怎样,产生了什么新问题。如设计了文献研究法。就要明确文献的名称,主要观点,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等。(3)研究成果。课题实施方案中预设的成果要与研究报告中的成果分析保持对应。

2.依据研究材料来提炼研究成果

要全面掌握和充分利用有关材料。撰写时要重新熟悉课题研究领域内的相关情况,他人研究的理论观点、成果、动态和方法,以及应用于实际后的问题和建议等,均可作参考。多参阅立项时所引的支撑理论和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新信息。但不可受其束缚,被其左右,照搬他人研究的观点,人云亦云。对照课题实施方案,尽量搜集齐各阶段的过程性探索、研究资料,并注意对材料的检验和筛选,对具体材料作中肯的理论分析。要结合课题研究实际,为我所用。

提炼就是要把感性材料进行反复分析,进行筛选和改造制作,透过现象抓本质,透过局部看整体,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在提炼中经常会遭遇资料庞杂、茫无头绪的困扰,我们可以像旅行者收拾自己的箱子那样,采取如下办法加以解决:(1)重新安排其中的物品;(2)找一个更大的箱子;(3)把不必要的东西挑出来。第一和第二个办法促使我们考虑自己的归类标准,是否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包装”方式或更合适的容器。第三个办法揭示我们:研究的写作过程足一个不断聚焦的过程,而聚焦就必须舍弃一些东西。要提炼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即在原有基础上有何发展,有没有新的发现,研究过程中质疑和完善的地方有哪些。要阐述成果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怎样操作,效果怎样。成果要概括、精要、利于推广。有的教师在研究报告中只交代研究的背景和理论依据、方法程序和结果,缺少理性思考和对结论的陈述,缺乏操作性的概括和提炼,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如只罗列材料,对研究过程做镜子式的实录;只简述论点,把大量的材料放在附件里等。

3.紧扣研究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体现过程性

一般课题研究都以研究问题为切入点,在课题实施方案中围绕研究主题确定研究内容和子课题。因此在研究报告中首先要明确研究内容落实了没有,与予课题相对应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如《xx策略研究》,首先要陈述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形成了哪些策略?这些策略怎样界定,如何操作,有没有理论支撑,运用这些策略需要怎样的教育教学观念,需要怎样的教育教学环境,需要提供哪些保障,运用的效果如何。陈述这些内容,实际上就是抓住问题,阐述观点。事例是实,议论是虚,唯有因实生虚,虚实相应,文章才能生辉。课题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必须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在研究的过程中去体验、去发现,在依据事实的基础上。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进行理性思考,提炼自己的观点。因此研究报告要以实践为基础,体现过程性。缺少引文及附件,看不出通过研究得出的创新理论以及该理论和支撑实验研究的理论有什么区别或联系;把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作为课题的实验研究成果展示;把课题立项之前的成果当作课题立项后的实验研究成果等现象,都会使研究的实效性大打折扣。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

进行定量分析是求实精神的具体表现,数据本身具有很强的确定性,是对事物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它比语言描述更客观、准确,有说服力。在科学研究目的中,描述、解释是基础,预测和控制才是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用数理统计等量化分析,甚至可以结合计算机量化模型,建立事物发展的数学模型。量化是教育科研深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缺乏量的分析,只有质的描述,这样的研究是不完善的。要收集数据资料,并作初步处理,用作分析、推理和判断,最后归纳得出结论。因此撰写研究报告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这样,才能提高研究报告的实证性。有些课题明为实验研究,且设计了对照班,但在成果分析中,多运用模糊语言,进行定性分析,没能根据事实材料和数据提出结论,印证成果,严重削弱了课题研究的可信度。

5.结论分析要实事求是

在文章结尾时,可以对自已的研究结果做一个比;较中肯的总结,同时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尚未澄清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及今后继续研究的方面和初步的打算。课题研究不一定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研究报告中要做实事求是的分析,切忌一味地唱赞歌。按照预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发现了新问题也是成果。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重在体验研究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讲,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的隐性成果比显性成果更多更有价值。因此,在结论分析上要尊重事实:对手效果不明显的,不妨讨论一下原因,明确下一步研究的问题。结论是正文内容的归纳和深化,如对正文的主要内容仅作简单重复,或谈几点体会、喊几句口号就草率收兵,会使结论空泛笼统,使成果缺乏说服力。不要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尚无研究”;也不可闭门造车,忽视前提和条件,任意夸大成绩缩小问题,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规律,以免影响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6.附件是报告的补充材料

附件包括:(1)概括性成果的具体展示,如专著、系列论文等;(2)表明所依靠的方法与工具,如研究工具(问卷等)、原始数据与统计、观察记录等;(3)研究效果证明,如实验学校教师总结、典型案例等。凡撰写者认为必须向读者提供的一些原始记录、工作表格、可供借鉴的资料等,都可作附件内容,并按推出的内容分成若于条目陈述。千万别把附件当成垃圾箱或档案袋

下载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研课题结题标准

    科研课题的结题与鉴定 结题与鉴定类型、形式不同 当科研课题完成计划任务书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后,可以结题或鉴定,以最后完成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结题是结束课题的简单验收形......

    如何撰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撰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一、结题报告的类型及主要结构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

    如何撰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撰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一、结题报告的类型及主要结构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

    石碣镇教育科研课题结题鉴定实施细则

    石碣镇教育科研课题结题鉴定实施细则(试行)为规范我镇科研课题结题鉴定工作,根据《东莞市普教系统科研立项管理办法》,特制定本细则。 一、结题鉴定的申请 1.凡要求结题的科研课......

    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结题报告书

    文章 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 结 题 报 告 书课题编号: 课题类别: 一般课题 学科分类: 信息技术 课题名称: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学生学 科能力发展研究》 课题负责人: 张xx......

    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程序范文

    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程序一、课题通讯鉴定的程序及要求 1、准备好结题材料: (1)课题申请书和课题立项批文。 (2)课题实施方案、各阶段的研究工作计划和研究工作总结。 (3)阶段......

    学案导学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一)新课程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分......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共5则范文)

    如何撰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一、结题报告的类型及主要结构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