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屋手记之建筑旅行——中国美术学院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5 11:3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死屋手记之建筑旅行——中国美术学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死屋手记之建筑旅行——中国美术学院》。

第一篇:死屋手记之建筑旅行——中国美术学院

死屋手记之建筑旅行——中国美术学院

一种差异性世界的建造。

——题记

我以为很少有人能关注到杭州的建筑,除非他是对建筑有强烈的热情的;也很少有人能在象山校区而非苏堤春晓驻足良久,除非他是醉心于建筑设计的。中国的本土建筑师——王澍,在位于杭州的象山,用一种回归传统的设计手法,建造了一个极具差异性的世界。

很少有人能唤起往昔,却不采用历史的元素。

充满个性的开窗,加厚的屋面和墙体,深远的飞檐,屋顶下沉院落,随意的洞口,残砖破瓦拼凑的立面,象山校区用一种独特的设计手法,让心灵回归自由。站在象山校区的建筑艺术学院前,突然会有一种讶异,王澍被给予了太多的自由度,以至于强烈彰显设计自由而又可以完美运作的半自然半建筑的群落,就这样静静的躺在象山脚下了。

猛然领悟到,只要有人愿意尝试,适合于中国的建筑艺术就依然可能存在。为什么不让院落和飞檐这些拉近自然的传统元素来置入当代的中国城市呢?象山校区的公共艺术学院,同样采用院落的空间设计手法,设计师匠心独用,营造出和谐而有机的建筑对话。在这里,形式退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自由。

走出公共艺术学院的时候,盘算着有没有时间和机会去看杭州的另一处王澍的作品——钱江时代。我不清楚这是不是本土设计师第一次采用垂直院落的手法来设计多层住宅楼,钱江时代似乎承载了王澍和他的作品对整个中国城市化的一种反思和尝试,用院落和院落中可能发生的故事,来试图唤起几乎已经逝去的邻里关系。

用残砖旧瓦拼贴成的立面效果,几乎让我震撼。我们总是再用另一种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回归纯净和自然——纯净的玻璃,整洁的立面,屋顶花园。但事实上,很多时候,自然是变化的,建筑同样追随自然。我们抛弃了传统的一切“脏”的东西,而试图打造一个全然不同的城市,并不是正确的方向,建筑同质化日益严重,而传统和文化正封存于博物馆,从而迅速从人们生活中消失。象山校区用无数块收集来的残砖旧瓦,循环利用,并构建出了象山校区最重要的建筑肌理,唤起往昔,却不使用历史的元素。

王澍曾经说过,环境比建筑重要,象山校区的大大小小的建筑,环绕着象山,形成了一种差异化的建筑群落。

但实际上,王澍似乎在不断的进行着实验,来追寻一种适合于当代城市的设计思想。象山校区有些地方也反映了设计师过于追求传统的思想而忽略了人的使用。有的开窗过分追求立面,导致有些教室采光很差,走廊一片漆黑等等。

象山校区一游总觉得还不够过瘾,累死累活了一天还要回来码字,一不小心就上千了,心里还是不断的回放着建筑艺术学院和公共艺术学院的场面,象山校区,下次见吧。明天希望能一览中国美院南山校区,同学说西湖边上还有一处王澍的作品,希望明天运气好,能看到吧,如果还有时间,果断去钱江时代公寓。

而后,杭州此行无憾。

秋涛北路一百九十二号

一三年七月十四日晚

第二篇:死屋手记之建筑旅行——蓄势待发

死屋手记之建筑旅行——蓄势待发

当我开始为下一次建筑旅行做准备的时候,我开始渐渐意识到对于场所精神的追逐,一直都是并且以后都将是我在学生时代尝试进行课程设计的初衷,这也是我们不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中培养出卓越的设计师。建筑应该跟随一种精神。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王澍以及他的建筑的,2011年的普利茨克建筑奖宣布王澍获奖,他的代表作——中国美术学院二期(象山校区),以一种传统的方式宣告了场所建筑的低调回归。这只是如今功利性极强的建筑界的实验性探索,不论成功与否,都不重要,但倘若没有人尝试,就没有任何希望。

明天就将一睹象山校区的23栋建筑,希望一切顺利,应该会收获良多

第三篇:死屋手记之建筑旅行——记忆之城

死屋手记之建筑旅行——记忆之城

南京是一座承载记忆的城市。

从往昔,到当下,从夫子庙,到中山陵。一种记忆,追随传统的印迹,传承到如今的南京城。我常常觉得,城市是拥有生命的,建筑是他的躯体,历史和文化则是她的灵魂。南京是一座充满韵味的城市,我想她的建筑几乎难以和她那纷繁的历史区分开来。作为一名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我暂且从建筑的角度来浅谈这些承载记忆的场所。中山陵,我应该是带着一种崇敬之情踏足这片土地的。但坦白说,我并不是一个称职的游客,我总是试图从历史之外去追寻一些更容易唤醒注意力的因素,只能是建筑。第一次接触到陵墓建筑,我以为它会有更多的寓意。建筑,有时候被更多的意象化,来传达出设计者亦或是使用者的意图。中山陵全局呈警钟形,意为孙中山毕生致力于唤醒民众,拯救国家的奋斗不息的精神。

当我最终确定中山陵是国内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时候,欣慰的笑了,一些承载文化精神的建筑,应当由本土建筑师来设计。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本该有光辉的历史记忆,但我们熟知的故事中,有一些悲痛的旋律,被这座古城演奏,并谱写出一曲悲痛而壮丽的乐章。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低沉的心绪来面对。建立在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场地及“万人坑”遗址之上的纪念馆给我一种无法言表的情感挣扎。用数万生命的消逝来交织在充满厚重感的文化建筑上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够平静的承受。

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庄严肃穆,很多我并没有找到设计师的名字,回到住所才上网查到是何镜堂主持设计。何老爷子挺擅长设计带有中国元素的建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沉痛到极致了。我突然很幸运能在大二的时候真正体验到顶尖的博物馆建筑的空间和形式,我有一段时候也沉迷于拥有历史的厚重感和强烈的体块感的设计风格,结果把所有不同的方案全部做成了博物馆。好在设计五是博物馆,我也好借这个机会做一个博物馆的调研。

时间太过紧迫,没有来得及第二次拜访东南大学,我还是有些许的遗憾。我开始从繁重的调研旅程中体会城市之间的差别。南京是一座谦卑的城市,可能是由于历史和文化的缘由,这里的建筑也跟随她的文化,而充满了包容性。

希望再次造访南京,再见。

南京市迈皋桥西

一三年七月十六日晚

下载死屋手记之建筑旅行——中国美术学院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死屋手记之建筑旅行——中国美术学院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