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背景调查谁在说谎?
背景调查谁在说谎?
背景调查主要是调查应聘者的个性品质和雇佣经历,尤其是从后者可以了解到应聘者的工作业绩、表现和能力。但是,雇主的评价是否客观需要加以详细、认真的鉴别。
当看到与公司失之交臂的求职者在竞争对手那里表现优异时,上海精致化工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我们希望通过背景调查找到最合适的人,但是最合适的人却因为背景调查被淘汰掉了。”
条件绝佳的候选人
上海精致化工有限公司拥有员工近千人,主要加工的化工产品以出口为主。2004年底,公司高层会议决定高薪招聘一名市场总监,负责公司整体市场策略的推广及产品运营。出于成本考虑,人力资源部决定自行招聘,没有委托猎头。
一个多月后,人力资源部筛选了7位候选人来参加面试,而其中的一个候选人陈亮吸引了高管人员及人力资源部的关注。
陈亮本科毕业后在山西太原的一个国有企业工作了5年,尤其是后期担任了3年时间的市场部经理。之后到了上海化工行业的一个民营企业做了2年的市场部经理,刚从那里离职。从学历、履历上分析,完全符合公司的需求。
无论是做行业分析、市场推广方案,还是经历情景面试、无领导小组面试„„陈亮过五关、斩六将,在综合评价中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候选人。
“当时,我们对陈亮的表现非常欣喜,都为公司有机会录用到如此优秀的人才而高兴。”周洁回忆说,“但我们还是非常谨慎地提出,要最后决定录用他,还须做最后一件事情:背景调查。只要他过了这一关,就录用了。”
背景调查的重任,由周洁亲自担当。
调查结果黑白分明
周洁把需要做背景调查的信息告诉了陈亮,取得了其本人的签字认可后,上门拜访了陈亮刚离职的上海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陈亮的上司及其二位同事,得到的评价是:该员工具有较强的营销策略、品牌规划能力,拥有良好的客户资源,创新能力强;具有出色的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品行与职业道德俱优。
收到这样的反馈,周洁非常开心。接着委托一家咨询公司了解陈亮在太原某国有企业供职期间的详细情况。
但是从咨询公司返回的信息让周洁大吃一惊。“他们调查了陈亮任职期间的人事部、上司后,这些人表示陈亮在公司供职期间业绩非常一般,尽管公司将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但他缺乏积极的上进心与热情。”周洁说,“但更让我们意外的是,他们对陈亮的评价是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在离职时带走了公司的客户资源,导致公司的一些客户流失。”
最让周洁沮丧的是“违反职业道德”这六个字。对一个总监级的职位来说,职业道德犹如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任何公司都不能承受带走客户资源的做法。
这时的周洁,用她的话形容,就是感觉“被人狠狠扇了一记耳光”。
不甘心的周洁再次与陈亮刚离职的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面谈了一个多小时,得到的答复是陈亮供职期间并没有表现出如这份报告上所说的那样差,至于自己的企业当初录用陈亮时没有做背景调查,因为“公司太缺人才,没考虑那么多。”
徘徊在真假信息之间
面对摆在案头的二份截然相反的背景调查结果,周洁很为难:相信哪一份呢?如果认定陈亮的良好职业记录而录用他,万一他将来带走客户资源、违反职业道德,对公司造成损失的责任是谁也承担不起的。如果据此不录用他,但陈亮的面试综合评价让公司无法割舍录用他的渴望。
周洁决定与陈亮做一次深入的面谈,了解情况再说。陈亮告诉周洁,在离开国有企业时,因档案调动及报酬问题与原雇主闹得非常不开心,在自己强行离开后,直接上司与人事部均对他非常不满,在公司员工大会上对他的离职做出了一些非常不利的评价,造成大部分员工都认为陈亮的确做过不利于公司的事情。
陈亮还解释说,自己离开那里时已经是市场部经理,多年的工作积累了一些媒介关系、客户关系,这些圈子里的人有些已经成为经常联系的朋友。而到上海工作时,仍然从事市场推广这一职业,既然从事同一职业,就必然会继续使用到这些关系。这就是 “带走客户资源、违反职业道德”这一评价的缘由。
至于继续使用这些关系,是否属于“带走客户资源、违反职业道德”,陈亮表示,他个人也不知道如何评价。如果要他做到不违反职业道德,唯有一条路子:不再从事市场推广这个职业。但这显然不可能,因为“我已经喜欢上这一职业,我的交际圈子也已经决定我只能从事这一职业。”
背景调查报告上言之凿凿的信息,加上陈亮的否定,使周洁更感为难,“我们公司以前发生过聘用员工不到一个月后就带着客户资料离职到竞争对手那边的情况,所以我们对此可说有切肤之痛。我必须考虑他在离开我们公司时是否会把公司的这些关系全都带到竞争对手那边。”
失之交臂
虽然陈亮一直希望上海精致化工相信原公司对他个人的评价是恶意的,但他却没法提供佐证。最后,周洁只能与他说抱歉,“毕竟人力资源部还是要对公司的安全负责。”
陈亮很快到另一家化工公司就任市场总监,而精致化工则录用了在综合面试中排名第二的候选人。从他到竞争对手的表现判断,周洁发现,自己的分析是错误的。
“当背景调查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时,HR如何进行分析与权衡,无疑非常重要。我们的最大失误就在于完全相信了咨询公司提供的调查结果而没有予以深究。所以,任何情况下,公司都不能只依赖于背景调查报告而应该去进一步调查事情的真相。”
背景调查的失误和对策回放
失误:完全相信咨询公司提供的调查信息并依据调查收集的信息做出判断,而没有进行分析与追查。
对策:出现黑白泾渭分明的信息结果时,追查咨询公司的调查结果是否准确,及其使用的调查方法与技巧是否适当。
失误:仅凭调查的信息结果作出雇用决定。
对策:在当事人否定调查结果时,保留一定的时间做二次调查,以最后确定真实的调查结果。
点评:不能仅仅依赖于背景调查做出雇佣决定。
背景调查的目的是帮助公司确认所雇佣的员工是否确如他们自己说的那样,实施背景调查的必要性主要基于下述三点:
组织希望所雇佣的员工没有犯罪背景,以免危及公司的财务与安全;
组织希望确认应聘者简历上的学历和工作经验的可信任度;
背景调查可以避免组织可能因随意聘用带来的损失。
本案例中,人力资源经理简单地把背景的目的定位在调查候选人是否干过不利于公司的勾当上,其背景调查本身的目标是模糊的。在任何情况下,背景调查都不是完全确实可靠的,只能是一个聘用参考,而不是聘用依据。
追查调查信息的真伪与来源
对候选人因背景调查所带来的负面信息,一旦候选人否认了这些信息,人力资源部必须做进一步的调查加以确认。矛盾意味着不同的评价,唯有深入的调查才能确认什么背景信息是其真实的本质。本案例中,HR对正面信息做了二次调查,却没有对负面信息做二次调查。简单地相信咨询公司提供的信息就是正确的。
追查咨询公司使用的调查方法与技巧是否适当
对咨询公司提供的信息,要持参考的态度。一旦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结果时,应立即调查咨询公司提供调查采用的方法与技巧是否适当。比如咨询是否与求职者工作过的公司各个层级的人进行较长时间的面谈,是否对比不同交谈对象叙述的不同和共同之处等。
第二篇:人力资源 背景调查:谁在说谎?
背景调查谁在说谎?
背景调查主要是调查应聘者的个性品质和雇佣经历,尤其是从后者可以了解到应聘者的工作业绩、表现和能力。但是,雇主的评价是否客观需要加以详细、认真的鉴别。
当看到与公司失之交臂的求职者在竞争对手那里表现优异时,上海精致化工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我们希望通过背景调查找到最合适的人,但是最合适的人却因为背景调查被淘汰掉了。”
条件绝佳的候选人
上海精致化工有限公司拥有员工近千人,主要加工的化工产品以出口为主。2004年底,公司高层会议决定高薪招聘一名市场总监,负责公司整体市场策略的推广及产品运营。出于成本考虑,人力资源部决定自行招聘,没有委托猎头。
一个多月后,人力资源部筛选了7位候选人来参加面试,而其中的一个候选人陈亮吸引了高管人员及人力资源部的关注。
陈亮本科毕业后在山西太原的一个国有企业工作了5年,尤其是后期担任了3年时间的市场部经理。之后到了上海化工行业的一个民营企业做了2年的市场部经理,刚从那里离职。从学历、履历上分析,完全符合公司的需求。
无论是做行业分析、市场推广方案,还是经历情景面试、无领导小组面试……陈亮过五关、斩六将,在综合评价中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候选人。
“当时,我们对陈亮的表现非常欣喜,都为公司有机会录用到如此优秀的人才而高兴。”周洁回忆说,“但我们还是非常谨慎地提出,要最后决定录用他,还须做最后一件事情:背景调查。只要他过了这一关,就录用了。”
背景调查的重任,由周洁亲自担当。
调查结果黑白分明
周洁把需要做背景调查的信息告诉了陈亮,取得了其本人的签字认可后,上门拜访了陈亮刚离职的上海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陈亮的上司及其二位同事,得到的评价是:该员工具有较强的营销策略、品牌规划能力,拥有良好的客户资源,创新能力强;具有出色的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品行与职业道德俱优。
收到这样的反馈,周洁非常开心。接着委托一家咨询公司了解陈亮在太原某国有企业供职期间的详细情况。
但是从咨询公司返回的信息让周洁大吃一惊。“他们调查了陈亮任职期间的人事部、上司后,这些人表示陈亮在公司供职期间业绩非常一般,尽管公司将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但他缺乏积极的上进心与热情。”周洁说,“但更让我们意外的是,他们对陈亮的评价是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在离职时带走了公司的客户资源,导致公司的一些客户流失。”
最让周洁沮丧的是“违反职业道德”这六个字。对一个总监级的职位来说,职业道德犹如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任何公司都不能承受带走客户资源的做法。
这时的周洁,用她的话形容,就是感觉“被人狠狠扇了一记耳光”。
不甘心的周洁再次与陈亮刚离职的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面谈了一个多小时,得到的答复是陈亮供职期间并没有表现出如这份报告上所说的那样差,至于自己的企业当初录用陈亮时没有做背景调查,因为“公司太缺人才,没考虑那么多。”
徘徊在真假信息之间
面对摆在案头的二份截然相反的背景调查结果,周洁很为难:相信哪一份呢?如果认定陈亮的良好职业记录而录用他,万一他将来带走客户资源、违反职业道德,对公司造成损失的责任是谁也承担不起的。如果据此不录用他,但陈亮的面试综合评价让公司无法割舍录用他的渴望。
周洁决定与陈亮做一次深入的面谈,了解情况再说。陈亮告诉周洁,在离开国有企业时,因档案调动及报酬问题与原雇主闹得非常不开心,在自己强行离开后,直接上司与人事部均对他非常不满,在公司员工大会上对他的离职做出了一些非常不利的评价,造成大部分员工都认为陈亮的确做过不利于公司的事情。
陈亮还解释说,自己离开那里时已经是市场部经理,多年的工作积累了一些媒介关系、客户关系,这些圈子里的人有些已经成为经常联系的朋友。而到上海工作时,仍然从事市场推广这一职业,既然从事同一职业,就必然会继续使用到这些关系。这就是
“带走客户资源、违反职业道德”这一评价的缘由。
至于继续使用这些关系,是否属于“带走客户资源、违反职业道德”,陈亮表示,他个人也不知道如何评价。如果要他做到不违反职业道德,唯有一条路子:不再从事市场推广这个职业。但这显然不可能,因为“我已经喜欢上这一职业,我的交际圈子也已经决定我只能从事这一职业。”
背景调查报告上言之凿凿的信息,加上陈亮的否定,使周洁更感为难,“我们公司以前发生过聘用员工不到一个月后就带着客户资料离职到竞争对手那边的情况,所以我们对此可说有切肤之痛。我必须考虑他在离开我们公司时是否会把公司的这些关系全都带到竞争对手那边。”
失之交臂
虽然陈亮一直希望上海精致化工相信原公司对他个人的评价是恶意的,但他却没法提供佐证。最后,周洁只能与他说抱歉,“毕竟人力资源部还是要对公司的安全负责。”
陈亮很快到另一家化工公司就任市场总监,而精致化工则录用了在综合面试中排名第二的候选人。从他到竞争对手的表现判断,周洁发现,自己的分析是错误的。
“当背景调查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时,HR如何进行分析与权衡,无疑非常重要。我们的最大失误就在于完全相信了咨询公司提供的调查结果而没有予以深究。所以,任何情况下,公司都不能只依赖于背景调查报告而应该去进一步调查事情的真相。”
背景调查的失误和对策回放
失误:完全相信咨询公司提供的调查信息并依据调查收集的信息做出判断,而没有进行分析与追查。
对策:出现黑白泾渭分明的信息结果时,追查咨询公司的调查结果是否准确,及其使用的调查方法与技巧是否适当。
失误:仅凭调查的信息结果作出雇用决定。
对策:在当事人否定调查结果时,保留一定的时间做二次调查,以最后确定真实的调查结果。
点评:不能仅仅依赖于背景调查做出雇佣决定。
背景调查的目的是帮助公司确认所雇佣的员工是否确如他们自己说的那样,实施背景调查的必要性主要基于下述三点:
组织希望所雇佣的员工没有犯罪背景,以免危及公司的财务与安全;
组织希望确认应聘者简历上的学历和工作经验的可信任度;
背景调查可以避免组织可能因随意聘用带来的损失。
本案例中,人力资源经理简单地把背景的目的定位在调查候选人是否干过不利于公司的勾当上,其背景调查本身的目标是模糊的。在任何情况下,背景调查都不是完全确实可靠的,只能是一个聘用参考,而不是聘用依据。
追查调查信息的真伪与来源
对候选人因背景调查所带来的负面信息,一旦候选人否认了这些信息,人力资源部必须做进一步的调查加以确认。矛盾意味着不同的评价,唯有深入的调查才能确认什么背景信息是其真实的本质。本案例中,HR对正面信息做了二次调查,却没有对负面信息做二次调查。简单地相信咨询公司提供的信息就是正确的。
追查咨询公司使用的调查方法与技巧是否适当
对咨询公司提供的信息,要持参考的态度。一旦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结果时,应立即调查咨询公司提供调查采用的方法与技巧是否适当。比如咨询是否与求职者工作过的公司各个层级的人进行较长时间的面谈,是否对比不同交谈对象叙述的不同和共同之处等。
第三篇:背景调查
应聘者背景调查
致:人力资源部/
关于:背景调查
我公司考虑(身份证号:)的职位申请,为进一步确认其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其实际工作表现,特发此函。我公司将对以下信息保密。谢谢合作!
1、公司名称:
2、工作期限:年月日至月日
3、离职时职位:
4、离职时工资:税前
月度奖金:年终奖金:津贴:其他:
5、离职原因:
6、工作表现:好较好一般差
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管理能力:诚信度:
7、其他情况或评语:
填表人签名:职位:
联系电话:公司盖章:
日期:月日
第四篇:调查背景
中国食品 奶制品问题现状
中国乳制品行业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奶类生产量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迅速增加,远远高于1%的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乳制品产量和总产值在最近的10年内增长了10倍以上,已逐渐吸引了世界的眼光,但同时,中国人均奶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都还十分悬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奶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进入快速增长期。奶类生产 始终着 高速增长势头。
我国加工乳制品的品种主要有液态奶和固态乳制品两大类。液态奶包括饮用鲜奶、酸奶和其它 种类 奶;固态乳制品主要有全脂和脱脂奶粉,但是 黄油、干酪和炼乳产量很少。近几年来,中国乳品加工企业初步改变了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局面,使中国乳业资源日趋合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乳和乳制品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居民每天的生活必需品,中国乳品消费市场以超过预期的速度快速增长,已成为市场消费热点。但是 中国奶类的人均消费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目前,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为100 kg左右,而发达国家高达250 kg。发达国家肉、蛋、奶的比例是0.4: 0.06:1,乳制品消费比例高,而中国的比例是6.7: 2.8:1,乳制品消费比例最低。
令人鼓舞的是,近两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乳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政策,中国乳制品行业正面临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的不破坏资源生态的生产方式,从源头抓起,从整个乳业产业链抓起,以现代的营销观念,迎接新一轮高品质发展周期的到来。中国乳品消费在逐步扩大,但目前成规模的消费市场还远没有形成。中国许多人还没有喝牛奶、食用乳制品的习惯,尤其是农村市场还远没有打开,还有相当部分的人因经济条件所限消费不起,消费习惯的培养还需要一个过程。乳企须研究中国乳业发展的规律,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增长速度,加强乳业发展的计划性。
但是长久以来,关于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岔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主要话题。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还有现在正搞得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等等,我们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列名单。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
第五篇: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GDP年均增速保持在9%以上,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稳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上个世纪末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也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 国内外所有经济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据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已扩大至0.45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中国国家统计局前期公布的数据也表明,我国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
1.4%。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了中国贫富不均的严重程度,也显示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各阶层共享,而是绝大部分聚集在少数人手中。
一、调查背景方法
(1):背景
与普通工人劳动群众的相对贫困、乃至绝对贫困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20余年来现实社会生活中骤然形成了一个暴富群体。当普通工人劳动群众不仅为自身生存,而且还要为其家庭购房、子女就学、购房等问题而忧愁的时候,在上海,紫园以最高单套售价高达1.3亿元而名列世界地产研究院评先的2004年《中国超级豪宅排行榜》的榜首;在北京,一位27岁的富豪以92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世界顶级赛车。……可以说,贫富差距的急剧拉大构成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生存状况的现实背景。所以,我们有必要先从背景角度谈起。
贫富差距扩大问题是社会矛盾一的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党和政府如何正确评估和处理这个问题?至关重要。而贫富差距扩大的现实,不仅与广大工人群众的生存现状息息相关,而且成为了当代工人生存处境的重要社会背景。经济学家黄如桐同志根据近年来各方面发表的研究成果和一些报道分析,对此问题撰成了一篇综述性文章,现特将之节录于下:
1、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扩大。基尼系数是测算居民收入差距大小的定量指标。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绝对平均;0.2—0.3为相对平均,或属于平均状态;0.3.—0.4为比较合理,属于正常状态;0.4为警戒线,超过0.4就算警戒状态;0.4—0.5为差距偏大,0.5—0.6为差距悬殊,达到0.6则属于社会**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状态。
2、按五等分法测算的贫富差距扩大。20%最低收入户的收入占城镇居民总收入的比重由9%下至到了3%,而20%最高收入户的收入占城镇居民总收入的比重则从38.1.%上升到53.7%、10%最高收入户的收入占城镇居民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37%。许欣欣对此评道:“这种收入差距从国际比较来看也是很大的,更何况我们这样一个以„公平‟过渡作为改革起点的社会主义国家!”进入21世纪,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总所进行的城市居财产调查,占总数10%的最低收入的贫困家庭财产总额只占全部城市居民财产的45%,另外80%的家庭占有全部居民财产总额的53.6%。
3、富人与穷人的状况。从总体水平和平均数看,我国城乡居民确实逐步摆脱贫困,步入温饱,奔向小康。但是,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由于按资分配的领域和力度不断扩展、加大,而按劳分配的范围却相应缩小,并且渐受按资分配的渗透和影响,在逐年递增的居民平均数下,掩盖着日趋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目前,我国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有500多万户,个人家庭财产在百万元以上的约有100万户;而年收入在300元以下的有几千万人,个
人家庭财产不足千元的也有上千万户。少数人富有与大多数人不富乃至贫困,已经形成非常强烈的反差。一方面,截至1996年底,我国农村还有5800万人没有脱贫,初步脱贫的也不断有因病、因灾、因市场行情变化而返贫的,平均返贫率在10—20%,而且,贫困线(按人均年纯收入)每提高100元,就会使贫困人口按几何级数翻倍。在城镇,随着近几年亏损停产或半停产企业以及下岗、失业工人的不断增多,也浮现出大约2000多万新增贫困人口;暴富阶层中,除一部分私营企业主和其他通过不同途径暴富的社会群体餐,还包括党和政府的一部分官员以及国有集体企业的一部分经营管理者,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搞权钱交易和化公为私,在极短的时间里骤然集大量财富。以权钱交易和化公为私为主要特征的暴富者,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社会暴富阶层中十分显著的组成部分。与之相应的,则是贫困阶层同暴富阶层所形成的鲜明反差:截至1998年底,我国农村还有4200万人没有脱离绝对贫困状态;据国家统计局城镇调查队的调查显示,全国城镇贫困居民占全部城镇非农业居民人口的比例为8.6%,约为2428万人;全国城镇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已分别达到1242万人和3329万户。到1996年底,全国城镇低收入人口约为3200万人。中国城镇有多少贫困人口?。按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队按收入大小划分,其中最低收入户占城镇总人口的10%、困难户占城镇总人口的5%;2002年,城镇总人口为50212万人。据此,最低收入户约有5021.2万人,困难户约有2510.6万人。就是说,到2002年底,全国城镇涌现出5000多万贫困人口,其中至少有2510万贫困人口亟须救助才能解决生存问题。哪些人或其家庭成员包括在这贫困人口范围呢?一是下岗职工,二是失业人员,三是无业人员,四是停产、半停产或经营困难企业的职工,五是因病或致残不能工作的人,六是无亲龙抚养或赡养而又无储蓄的人,七是多子女家庭,八是重灾重病户家庭。这些困难人员及其家庭,消费水平低,生活质量差。另据国家统计局城调队调查,城镇贫困人口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零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低工资低收入行业。
(2):调查方法
调查城市与各地的收入来源来抽样。从而取得居民收入和一系列消费结构方面的数据。这种调查方法在社会学中被称之为滚雪球法抽样,该方法尽管最初选择调查对象时是采用随机抽样,但是最后的样本都是非概率样本。这种方法在定性分析中较为有效,因为它可以大大地增加接触总体中所需群体的可能性,但是调查结果不适宜用来推断总体。受研究目的和价值观等主观因素影响,不同研究者对同一研究群体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报道中称课题组已经意识到滚雪球法抽样存在的局限性,只是把结果用来作为一些重要的居民收支行为的参数,但是,用这些参数作为辅助手段来推断总体同样也是不太合适的。
我国现行城镇住户调查是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在全国抽选了476个调查市县的65000个调查户进行居民收入与消费调查。调查市县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首先,将每个省(区、市)内的市县划分为三层:大中城市(地级和地级以上的城市)、县级市和县城(镇),按各层城镇人口占全省(区、市)城镇人口的比例来分配每层的样本量;其次,在各层内按市县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水平从高到低排队,用与人口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抽取所需数量的调查市县,并根据抽中的次数确定调查市县的样本量。在调查市县内采用两步抽选调查户。第一步,按照多阶段、随机等距方法,抽选一相样本(俗称大样本)开展城镇居民基本情况抽样调查;第二步,从一相样本(或大样本)中按照家庭人均收入排队,等距抽选出一个小样本,作为常规调查户,开展记账工作。每个调查户都可以计算入样概率,调查样本数据可用来推断总体。国家统计局按照上述方法对调查样本的代表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65000户样本量对全国和分省(区、市)有较高的代表性,在置信度为95%时,主要收支指标的抽样误差(不含漏报、少报等产生的非抽样误差)在5%以内。从理论上讲,国家组织的常规住户调查方法有着较严密的科学依据,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