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参考题目
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
社会实践调研参考选题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检验。一方面可以加强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号)精神,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使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我们要求学生根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所学理论,结合当前社会问题,进行社会调研,并撰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1、关于XXX市(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关于XXX市(县、乡、村)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及其经验的调查
3、关于XXX市(县、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与分析
4、关于XXX市(县、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5、关于XXX市(县、乡)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6、关于XXX市(县、乡)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所取得的成效、经验及存在问题的调查
7、关于XXX市(县、乡、村)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思考
8、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9、XXX市(地区)下岗职工家庭生活状况与生存策略调查
10、关于落后文化在农村的现状及其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11、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12、XXX乡(镇)教师工作与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3、关于XXX市(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4、关于XXX市(地区、县)农村干部及群众法律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15、关于农村人口流动的调查与分析
16、电视广告对人们消费观念的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17、关于XXX市(县、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调查与分析
18、关于XXX市(县、乡)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调查与研究
19、关于XXX市(县、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关于XXX市(县、乡)村民(居民)自治组织选举状况的调研
21、关于XXX市(县、乡)农村义务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2、关于XXX市(县、乡)农民医疗保障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3、关于XXX市(县、乡)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4、关于XXX市(县、乡)农民工问题调查与分析
25、关于XXX市(县、乡)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调查与分析
26、ⅩⅩⅩ市(地区、县)农村火葬普及情况调查报告
27、ⅩⅩⅩ市(地区、县)农村消费结构调查报告
28、ⅩⅩⅩ市(地区、县)农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29、城乡居民防火意识调查与思考
30、关于农村家庭暴力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31、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农村家庭承受力调查与分析
32、XXX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的调查
33、XXX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34、关于XXX高校贫困生现状与需求调查
35、关于大学生创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36、XXX高校学生社团(学生团体)状况调查与分析
37、XXX大学生勤工助学调查与分析
38、关于家长和学生对教育高消费看法的调查与分析
39、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40、大学生理财能力调查与分析
41、大学生入党动机与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42、大学生宿舍文化(或流行文化)现象调查与分析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体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经济以年平均9%以上的高经济增长率创造了世界经济的奇迹。2006年中国GDP达到209 407亿元人民币①(注:根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按照2006年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1美元对7.808 7元人民币计算,我国2006年GDP为26 817亿美元,比2005年的22 257亿美元增加了4 560亿美元。),增长速度达到了10.7%,人均GDP则已经超过2 000美元②(注: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5年中国人均GDP为1 740美元。)。然而,在中国经济高速度增长的过程中,中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却呈现出了不断扩大的趋势,尤其是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强劲势头已经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明显的不利影响,自然也影响到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正因为如此,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尤其是经济学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一大批很有见地的研究成果。但由于中国正处于非常特殊的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在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居民收入差距问题除了与其他国家的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有一些共性以外,自然带有许许多多的特殊性或者说是具有很明显的中国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给予足够的关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为逐步缓解矛盾、解决问题提供正确的指引。
近三年中国政府在“三农”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主动的措施,如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但由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加的速度远远快于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依然没有减弱。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呢?怎样才能有效解决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问题呢?本文基于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就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试图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原因以及解决方策进行系统的归纳,并提出一些需要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以便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关注,学者大都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轨迹开始。实际上,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改革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一般原因,是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都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即现代工业部门同传统农业部门并存。差距较大的特殊原因是决策者当时实行了特殊的政策,尤其是以农产品低价收购政策作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的手段之一,同时采取了严格限制农村居民迁入城市的户籍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城乡两个经济系统的分割[1]。但从1978年中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后,由于在旧体制下被压制的农民劳动积极性被迅速释放出来,伴随农民的劳动生产效率的迅速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一度缩小。但伴随着中国城市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城市非公有经济成分的迅速增加和国有企业改革成效的突显,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再次扩大,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这种扩大的势头更是有增无减,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2006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报告》中的统计数据,2005年中国GDP为183 085亿元,实际增长10.2%,居民总收入增长9.8%,仅比GDP增长差0.4个百分点,两者几乎同步。这种情况说明,在总量层面上,2005年居民收入分配是基本合理的。但在2005年居民收入总量83 246.6亿元中,城镇居民收入总量为58 983.3亿元,占70.9%;农村居民总收入为24 263.3亿元,占29.1%。与上年相比,城镇居民总收入所占比重上升了1.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总收入所占比重相应下降。这样一来,原来已经存在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然又会进一步扩大。而且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而农民的纯收入除要用于消费和储蓄以外,还有一部分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如果扣除农民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城乡差距会更大。
如果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所提出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角度分析,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及不断扩大,已经构成了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所以,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将如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目前和今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
关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原因,中国的学者很早就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归结起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和不断扩大,可以概括为是自然因素、政策和制度因素及其他一些非正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情况以及农业产业的自然属性与城市以及城市工业之间所存在的自然差异,是导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以及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或者称其为自然因素。这里所说的自然因素包括:城乡产业特性的自然差异、城乡不同的聚居方式、城乡之间地理位置的差异等方面。正是这些自然因素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城乡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远远低于城市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扩大的一个现实原因。中国在1952—1978年期间农业增长了69.7%,工业增长了1 596%,工农业年平均增速比为5.58∶1,除了中国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产生的效果以外,自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几乎所有研究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学者,都认识到具有明显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及其制度安排,是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不断扩大的现实影响因素,或称其为政策和制度因素。中国在建国初期,为了迅速实现工业化,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由于当时中国可供投入的要素匮乏,中国重工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表现在经济政策上,自然形成了以农补工的具有明显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并在制度安排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城乡有别倾向①(注: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具有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的实施机制是被誉为“三套马车”的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户籍制度。)。这种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和相应的制度安排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改革开放以后,尽管国家逐步调整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但伴随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以往的体制中受益最大的城市居民为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形成了对政府决策施加压力的强大压力集团,而来自城市利益集团的压力是改革以来城市偏向制度得以延续的关键因素。
农村与城市之间以及农业与工业之间天然所存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且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明显的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则是政府为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或受利益集团的压力所作出的正常的选择。但在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且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非正常的因素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成为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实际上,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关节点就是农民增收问题,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农村以及农业产业的自然属性和资源约束;另一方面则要改变中国具有较强惯性的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规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对此,中国学者从各自不同的分析视角出发,提出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解决方策。
1.通过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2.通过政府的财政职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为农村居民提供平等的发展环境
3.改革户籍制度,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适宜环境 4.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业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5.建立城乡居民公平发展机制,改变以往农村居民在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的弱势地位。首先,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客观的,也应该是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以及社会伦理所能够接受的。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无论从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的角度还是从社会伦理的角度都无法接受,就会造成一系列有悖于社会进步以及资源优化配置要求的问题。但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究竟应该在什么范围之内?这个度应该如何在动态当中合理地把握?只有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针对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制定和实施恰当的应对方策。
其次,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和不断扩大,与中国政府以往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紧密相关,正是由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致使农村居民无论是发展生产还是学习、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即使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增加了收入,也不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同步的提高。那么,中国的农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的缺口究竟有多大?什么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合理结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体制应该如何改革?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中国农民创造公平合理的发展和生活环境。
第三,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历史和现实来看,农产品价格偏低而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居高不下,是导致农民增收难以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直接原因。而中国的农产品价格从根本的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均衡价格,而是由政府控制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农产品价格并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进行适当的补贴,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缩小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但中国现实中的农产品价格与其生产价格之间究竟存在多大的差距?农产品价格放开以后对中国的通货膨胀会形成多大的压力?中国政府应该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措施,减少因农产品价格提高可能给城市居民尤其是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只有这一系列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以后,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政策。
第四,由于农业产业的自然属性以及农村居民聚居方式的特殊性,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客观上存在着很大的限度,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分布又极其不均衡(注:农村主要表现为劳动力聚集,城市则表现为资本、技术等具有劳动生产率优势的生产要素聚集。),客观上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效率差异是难以弥合的。而农业自古以来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更是如此。正因为如此,许多发达国家对农业都采取了特殊的补贴政策,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被限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然而,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在WTO框架下对农业进行恰当的补贴呢?尽管近几年中国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已经做出了不少的努力(比如取消农业税,适当地给予种粮补贴和购买大型农业机械补贴等),但与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借鉴发达国家补贴农业的经验,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补贴政策?能否实施科学合理的农业补贴政策对解决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五,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还在不断加大,而广大农村居民却缺乏影响政府决策的正常渠道。中国政府在进行政府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除了要摆正自身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定位以外,还应该建立起农民对政府决策及时作出反应并表达农民意愿的正常渠道,以使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这种渠道究竟应该如何建立并富有实效地进行运转,将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三农”问题调查
摘要:“三农”问题即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是制约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不论是从中央还是在地方,都在不断加大对其的重视力度。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全国13亿人口,就有9亿多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极大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关系着国家是否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关键词:“三农”问题 教育 土地 劳动力 生产 调查背景:
自古以来,农业问题都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如今:
一、由于城市的扩张,工业的发展,不得不占用大量土地,而这大量的土地中,绝大部分是农村的耕地,致使耕地的急剧减少,从而在不久的将来将引发不同程度的粮食问题;
二、贵州是一个相对落后的省份,许多地方还在持续着原始的耕作方式和产业结构,因而导致生产力不强及生产率低下,无法在新世纪里让农民们快速富裕起来;
三、在农村,教育方面也相对的落后,因而农村的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在现代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这样对国家的发展是不利的;
四、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青年放弃了原始的农业生产,他们中许多人投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纷纷向城市涌进,在这其中也有许多问题围绕着他们;
五、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看病难是许多农民都头疼的问题,医院的医药费非常昂贵,农民们一般支付不起,因而弄得生了病后总是一拖再拖,耽误了治疗。正是基于以上这些问题,让我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我们团队利用假期对以上问题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调查。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初步了解安顺市开发区各村基本发展情况,以及各村中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简单思考分析产生各种问题的原因,提出一些合理有效的对策及建议;同时在实践中锻炼小组各成员的交际能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收集与总结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了解自我、改善自我,增加对社会的认知度,使小组成员能够全方面的发展,提高成员素质,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调查时间:
2010年1月20日至2月9日 调查地点:
贵州省安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农村。
安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2年8月份经贵州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安顺市老城区西部,与老城区紧紧相连,是安顺市正在建设的现代化新城区,全区面积171.68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余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军工、制药、汽车、机械、化工、酒类、食品、民间工艺等支柱产业,为安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今,开发区辖区范围内共有84个行政村,14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4万余人,其中农村人口8万多,城市人口5万多。调查对象:
安顺市开发区周边农村村民,主要为双阳周围农村,包括对门村、破木村、赵家山村、平寨村、石头寨村、大坝村、土桥村、大云村等村寨,这些村都是属于安顺市开发区的管辖范围。调查方式:
以走访调查为主,通过走访各村村干部及村民收集信息,通过进入政府官方网站查找资料为辅。调查内容:
经过十多天的走访与调查,大体上了解了各村的基本情况,因为这些村都临近市区和厂区,所以各个村基本上发展良好。但是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仍然可以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大致可以总结出“三农”问题里面的几大问题:土地问题、产业结构问题、农村的教育问题、剩余劳动力输出问题、医疗保障问题等。下面将以上问题逐一列出说明:
第一,土地问题
土地既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又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适度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是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投入、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在农村,农民们把土地看得比其他任何东西都重要,农民们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卖田卖地是卖命”,足见土地在农民心目中的重要性。
然而,城市要发展、要建设、要扩张,经济的发展要投资、要招商引资、要建工厂,人口的增长需要建设房屋等等,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
作为一个省级开发区,所谓“开发区”就是要立足于开发,要开发就要建设,要建设就需要占用土地。现如今,开发区有两项重要项目就是建设“双阳生态新城”项目和“安顺航空城”项目,仅仅“安顺航空城”项目就需要土地面积35-40平方公里,因而在双阳周围的许多农村的土地已经被政府征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进程,使得许多农民沦为“无地”农民,令他们没有土地可以依附,使他们没有了收入来源,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虽然土地被征用能得到一笔不错的土地补偿款,但补偿款的数额总是有限的,农民们通常是教育程度低,思想不打开放,所以农民许多很少是有投资理念和创业理念的,他们大多数不懂得投资,得到了补偿款只能是有多少用多少,用完了之后便无计可施了,这样对农村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在以上调查过的村里面,有许多就是这样的“无地”农民,他们在失去土地以后,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这是他们所苦恼的。
所以,政府在考虑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同时,要注意考虑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后的发展和安置问题,农民也是需要发展的,尤其是对那些“无地”农民,希望政府能够多出台一些扶助这些农民的政策,使他们能够摆脱困境。
第二,农村产业结构问题
贵州省本身就是一个相对落后的省份,由于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的地理条件,土地大多属于山地,平坦的土地则相对较少,加上许多地方土地石漠化严重,使得土地面积严重不足,加上信息的相对落后,使得许多地方发展严重不平衡,不少地区还保留着原始的耕作方式和产业结构。
调查的村里面基本上还是保持着人力、畜力与传统犁耙相结合的耕作方式,但在这一地区相对于其他地方已经相当不错了,由于村村通路计划的实施,道路通往各个村的道路基本完善,许多机械化的东西已经在这里普及使用,远距离运输有拖拉机,灌溉有抽水机等。
各个村里面还是保持原始的种植模式,基本上种植两季,分别为一季水稻,一季油菜,少有其他经济作物,村里面也没有村办企业,并且各种产业是没有统一的管理的,属于那种粗放式的,小家庭式的产业方式,在这种产业结构下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这样的产业方式是很难让当地农民们在短时期内富裕起来的。
调整产业结构,多种植经济作物,多办一些村办企业,发展其他产业,组织一些懂得管理的人来管理企业,组织人员与外界交流,实时掌握外界信息,尤其是市场信息,这样才能让人们保持与外界信息的畅通,才能把握市场动向,以市场为导向,才让农民们富裕起来。
第三,农村的教育问题
到目前为止,开发区境内有本科学院(安顺学院)1所,职工大学1所,职业技术中学2所,科研设计单位7所,高中3所,初中11所,小学47所,其中安顺市二中、安顺电大正在娄家湖片区建设新校,娄家湖教育区正在形成。
在调查的几个村里面,对门村有一所小学,其他村没有小学,其他村的有些到对门小学上小学,小学结束后转到附近的双阳中学或宋旗中学上初中;有些则直接到双阳中学或宋旗中学学完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们每天上学总要起得很早,要走将近半个多小时的路才能到学校,一点都不方便。
虽然国家已经免除了九年义务教育各项费用,但仍有一些学校利用其他名目向学生收取费用,许多家长也对此感到纳闷,但是没有人去揭发,只能在心里默默承受。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农村,大多数小孩初中毕业就出门打工去了,在他们当中流传着“读书无用论”,其家长们也不能正确意识到孩子上学的意义,不能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比如说女孩子不用读很多书,男孩子要留在身边跟自己干农活。只有少部分人能够继续读高中,很少有人进技术学校接受职业技能学习,当在外面打工时,没有学历,也没有技术优势,因而在外出找工作过程中总是碰壁,找不到称心的工作。
有些则不是小孩子不愿意上学,确实是有些家庭无法负担孩子上学费用,即使孩子的成绩很好,做孩子的也能体谅父母的辛苦,所以他们放弃上学。但这样的结果是导致农村教育的不良发展。
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根本,很显然,农村的教育投入是严重不足的,许多孩子无法继续求学。对于占大多数的农村孩子来说,没有良好的教育,也就没有良好的发展,无法展现他们的潜力,也就没有美好的未来。国家要想良好发展,就得抓好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
第四、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与回乡创业问题
调查中,另一个农村的突出问题就是,现在的农村青年不愿意再像父辈们那样紧紧依附在土地上,因为他们认为仅仅依靠承包的那几亩土地,不仅收入低,而且做农活特别累,年轻人通常受不了这样的苦,他们还年轻,拥有着自己的梦想,想到外面闯一闯的勇气。
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去了,留在家里面的多是些中年以上的人或是小孩子,年轻人很少有在家里面的。他们大多是到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沿海发达的地区去工作,进厂或做建筑工!
然而就在去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他们打工的地区有许多的工厂倒闭了,因而许多人被迫提前回乡。当被问及他们在过完年之后是否还要外出打工的时候,许多人面露难色,因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到外面去也很难找到工作的,有些人则希望在自己的家乡进行自主创业,但是苦于找不到好的项目和没有资金支持,没有好的政策扶持,所以要进行自主创业显得难以进行。
我们认为政府有必要对返乡的农民兄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拥有一技之长,能够更好地谋生;同事对他们进行自主创业引导,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这样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第五、农村医疗保障问题
调查中,很多农民最关心的就是就医问题,农民就医问题是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农民就医难主要表现在很多家庭看不起病,买不起药,住不起院,还有很多家庭因病致贫或者因病返贫,许多农民的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下,在勾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中,政府提出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新形势下为切实解决农村医疗问题而实施的,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和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如今,许多农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许多村里面建起了卫生院,在自己村里面就能看病,使农民们得到了许多实惠,通过医保可以报销部分医疗费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不再为生病而犯愁了。
但是,由于新型农村医疗体系开展较晚,农村经济落后,医疗设施不是很完善,医疗人员水平不是很高,很多方面有待加强。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满意服务,是实施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加强农村卫生全行业管理和监督,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关键;为参保农民提供安全、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是合作医疗管理的基本内容;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服务行为,是合作医疗健康运行的保证。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才能不断地完善农村医疗体系,使农民们病有所医。实践总结:
假期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在假期里我们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可以干一些我们想干的事情,同时,社会实践是假期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大学学习重要的一部分。经过这次假期的调查实践,使我们知道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重要过程,我们不仅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扩大了与社会的接触面,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对社会认知,积累了经验,锻炼和提高了自己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够真正的走向社会。
由于同学们自身知识和社会经验的局限性,我们对许多问题不能进行更加仔细和详尽的调查研究,其中有很多不足之处,有些甚至有些片面,也正是假期里面的社会实践,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交际能力的缺乏,社会经验的欠缺。因而这些让我们意识到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思考,了解社会,不断锻炼自己和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己。
虽然我们现在还是普普通通的大学生,许多事情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无法改变,但以后的社会需要我们去建设,社会实践是我们毕业以后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准备。
现如今,随着党和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关注的力度不断加大,已经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加快了农村的迅速发展。例如,在那些交通不便的乡村,加快“村村通”工程的建设,不断改善其交通状况;还实施“危房改造”项目,令许多人走出了破旧危险的瓦房,住进了平房;“家电下乡”实行政府补贴,不断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品质;有些农村甚至拉入了网线,使得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频繁,不断掌握外界信息,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支持;医疗保障体系在农村大范围建立,让农民们的健康得到了保障。所有的这些,都表明着农村正想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注与支持下,农村将会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在这次的调查中,我们要感谢那些农村的叔叔伯伯们,谢谢他们对我们的支持,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他们的淳朴;还要感谢那些村干部们,在繁忙的工作时间里还抽出时间,与我们亲切交谈,配合我们的调查;还要感谢学校和老师能够给我们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让我们丰富了阅历,增加了社会经验,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贵阳医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理论联系实际,弘扬民族长征精神
——贵阳医学院遵义会址社会实践活动
姓
名
学
号
院(系、部
专
业
年级、班级
联 系 电 话
成 绩
指 导 教 师
贵阳医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理论联系实际
弘扬民族长征精神 ——贵阳医学院遵义会址社会实践活动
长征是一部伟大的史诗,遵义会议,是这部史诗最扣人心弦激越乐章。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一、实践活动内容和准备工作
在我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必修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也接近结束了。但是还要完成最后一次作业,那就是实践论文了。
于是在学校社科部领导的精心准备下,在2011年5月6日下午16:00招集了我们在普通12教室开实践活动行程安排会,参加的人数约120人,由社科部书记韩老师对行程的时间、分组、乘车、安全等做了具体的安排。我们认真听取并做好了记录,老师说道“此次活动的地点是遵义会址,目的是参观会址、学习并弘扬中华民族长征精神。25000千里长征,中国革命由衰到兴的历史转折,伟大的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人民。”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2011年5月7日早上8:10,在各带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正式出发了,三辆大客车徐徐开出学校,踏上了长征的行程,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格外激动,仿佛人生的又一次长征开始了。一路上同学们都议论纷纷,红军战士是怎样走过来的,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吃不饱、穿不了暖,随时都要面临敌人的来袭,没有人的生命会有保障,随时都会随战火硝烟灰飞烟灭。但他们凭着正义而战,为人民而战,为国家存亡而战。大家的议论声形成了共鸣,尽管天气是那么的闷热,但没有人在车厢里睡着。凭着这点激情,即使想睡也难以入眠吧!一阵讨论声结束后,同学们又表演起节目来,这时车上响起了嘹亮的歌声,“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歌声从车厢中传出,透过窗外随风飘荡,伴随做我们荡漾在长征的路上。也伴随做早已远去的革命先烈们,告诉他们的愿望早已实现,他们的血脉正在延续。车开进了遵义古城,在早上10:50准时到达遵义会址。
二、参观遵义会址
在会址,来参加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贵阳医学院全体师生一起合影留恋之后,由解说员带领我们参观了遵义会址纪念馆,在会址纪念馆中,我们看到了红军遗留下来的生活用贵阳医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具和作战用品。都有:办公时用过的桌子,凳子,桐油灯,水箱,水壶,战士们穿过的破的草鞋,衣服,皮带,斗笠,做饭用的锅,碗。作战时用的机枪,手枪,手雷,炸弹,火药,地雷等。有四渡赤水的作战录像。有许许多多作战时候的照片和文字说明。特别是陈云老战士的铜像依然是那么的威武。有前后去过会址的国家领导人的照片。还有最让人难以忘怀的遵义会议的会议室。那里面陈设的会议桌和椅子一成不变,及简陋又朴实。看到这些真的让人身临其境,参观完会址之后我们又去了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山”,那里埋葬了数十名红军战士。这一路的观望让我记忆犹新,感叹着他们的丰功伟业功不可没,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的事迹早已载入历史,将永垂不朽。
三、查询史料记载
在历史的轮回里我们都不能去夸大和歪曲事实,于是我查阅许多史料,详细记载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参加会议的主要成员、以及会议最后做出决定做详细的阐述:
(一)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二)遵义会议的内容
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2.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三)参加会议的主要成员
中央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朱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陈云: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长征开始时为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治委员,遵义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
张闻天:又名洛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周恩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
秦邦宪:又名博古,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
王稼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治部主任。贵阳医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邓 发: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
刘少奇: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长征开始时为红八军团中央代表,黎平会议后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
何克全:又名凯丰,共青团中央书记、长征开始时为红九军团中央代表。参加会议的其他人员:
刘伯承:红军总参谋长、军委纵队司令员,遵义警备司令部司令员。李富春:中央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林 彪:红一军团军团长。聂荣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
彭德怀:中央候补委员、红三军团军团长。杨尚昆:中央候补委员、红三军团政治委员。李卓然:红五军团政治委员。邓小平:中央秘书长。
李 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共产国际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
伍修权:翻译
(四)遵义会议做出的决定
1.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2.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4.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是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不久,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随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又称军事指挥小组),周恩来任团长。
(五)伟大的遵义会议的召开,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意义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遵义会址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在这里我们只能透过历史去看到我们中国共产党同志们的丰功伟业,在历史的长河里贵阳医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期一天的“弘扬长征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遵义会址”之行给了我们所有参与者以难忘的一课。我感触很多,从思想上刷新了我曾经浅薄的认识,使我的思想接受了历史的洗礼,我真的受益匪浅,从此我对待事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时此刻想起了毛主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未来是属于你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但终究是属于你们的”。主席的这句话赖人寻味呀,他的语言暗示那一代人的不限奋斗,也暗示着当代人要不限奋斗,更预示着未来的炎黄子孙要不限奋斗,中华民族的文明与富强靠的是世世代代我中华儿女的义务和责任。要有着长征的奋斗精神,奋不顾生,勇往直前。在此我又想起胡锦涛主席在北京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做的演讲的最后一句话“奋斗、奋斗、再奋斗”!真的气势磅礴呀!感动天感动地,不可能不感动每一个中华儿女。少年强则国强,近几十年来,中国在神州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人造卫星的发射到载人航天,从北京奥运到上海世博会,今年中国的航母也出海试航,这证实着国家的强大。
于此同时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要具备的责任感和肩负着的历史使命感,特别是作为一名医学生的我们更是要有能吃苦耐劳吧、不怕牺牲,努力学习,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更好的为人名服务。当每一次这样的活动之后,从我们内心里流露出来的是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有些事情确实要经历磨难之后才能去体会到他的深意,这才是真正的情感和切实生活,人活着就应该过这样的充实的富有意义的生活。学会以诚实待人,以责人之兴责己、以怒己之心恕人。对别人要抱着诚挚、宽容的胸襟,对自己要怀着自我批评、有过必改的态度。在今后漫长的生活中与人的交往时,学会怎样去为人处事,我单纯的想;每当我怎样去对待别人,反过来别人也会怎样来对待我。毫无疑问在交往中的诚信是彼此接力的。就在这次遵义会址之行后我真的受益匪浅,学习了不少的课外知识,不仅对伟大的长征故事做仔细的解剖,而且学习了长征途中的团队精神,使我知道来到这个社会,自己只是小小的一员,甚至微不足道,但是当你在一个团队之中的时候,你将不在是你自己,而是属于这个团队了,来遵义我们是一个集体,一路来一路回去。一起参观会址,一起讨论长征中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向他们一样在国家、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也会贡献出我们应该贡献的,哪怕就生命。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当代的大学医学生的作风,我们不但要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切身于实践当中去才能真正的灵活的运用好书本的知识,才能见识当理论与实际差别,才能更好的将自己的医学知识运用到临床上。每当我们有机会切身于实践的时候,我都会认真地去对待,不论是教育科学文化知识还是临床医学知识都同等重要。实践使我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体现,我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这次机会。同时也会将这次遵义会址教育基地实践活动永远珍藏、化为我人生中最大财富。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长征精神。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我将永远牢记在心。
报告人:xxx
2011年8月10日 贵阳医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附录1 “参观遵义会址教育基地”社会实践
目录
一、实践活动内容和准备工作
1.实践活动背景 2.实践活动主题 3.实践活动时间与地点 4.实践活动方式 5.实践活动主要内容 6.实践活动目的与意义
二、查询史料记载
1.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 2.遵义会议的内容 3.参加会议的主要成员 4.遵义会议做出的决定
5.伟大的遵义会议的召开,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意义
三、其他活动
1.参观会址,认真听取解说员得讲解并记录 2.红军山观看红军烈士陵园
四、心得体会提纲
1.走进古城会址有感 2.弘扬民族长征精神
3.理论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该这样做 4.给自己的人生做出预见的规划贵阳医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附录2 贵阳医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
——关于格道小学新旧校区变迁走访的实践报告
姓名
学号
院(系、部)
专业
年级、班级
联 系 电 话
成绩
指 导 老 师
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
——关于格道小学新旧校区变迁走访的实践报告
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要发展教育事业,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贵州省、普定县、猴场乡是全国十大贫困乡之一,因此,在无良好的经济基础的情况下,猴场乡的教育事业也相对较落后,而猴场乡、格道村的格道小学为教育较为落后的小学之一。格道小学坐落于普定县、猴场乡、格道村,在夜色降临之际的校园,显得是格外的宁静与舒适。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她承载了全村人对孩子们的希望,她也容纳了孩子们的期盼。格道村虽然落后,但俗话说“在穷也不能穷教育”。所以,在小学校长房立高的倡导和村民的积极配合下,格道小学新地而起。
一、格道小学新旧的硬件设施
老的格道小学老教学楼只是一栋只有两层、六个教室和两个狭小办公室的平房楼,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后,就像迟暮的老人已经变得摇摇欲坠了。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教室内的墙壁就已经开始脱刷露墙石了,教室破损很严重。2011年8月5日我们到格道小学去的时候,教室的墙壁破损更严重,到处都可见脱刷露石的墙壁。教室的门窗也破旧不堪,特别是门由于时间较长,而且小孩(小学生)们不爱惜的情况下,更是已经变成了门框架。
2001年以前,学校操场是泥土地面,雨天过后,操场经常是泥泞不堪。常有爱玩耍的小孩滑倒或弄得满身泥泞——我曾经小学的时候就是因为雨后到操场上玩耍而滑倒过。从此泥泞地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2001年两基期间学校才决定把操场从泥土地变为水泥地面,从此校园里的欢声笑语多了而鬼哭狼嚎少了。校园里的钟是以半截钢管制作而成的人工式的大本钟,常由各个老师轮流敲响上下课铃声。课桌部分是摇篮式的,坐着常常伴有嘎嘎的音乐,让人烦不胜烦。有的学生由于受到鲁迅大作的启发,在桌面上刻上个“早”字或“非早”字,有时还添上点鬼画符之类的东西,使桌面上常常是沟壑纵横,面目全非。
考虑到旧小学的危险性,格道小学于2009年年初向政府申请重新修建新学校的请求。政府为此易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于2009年底获得评审通过之后,在政府、学校和村民们的默契配合下,新学校于2010年底拔地而起,经过一年的完善装修,准备于2011年九月份新学期迁入,新学校一改以往的窘迫。猴场乡乡政府为学校新址建设拨款7万元、村民们投工投料、热爱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捐款,建成了1栋3层12间的教学楼,其他辅助用房、厕所各一个。学校总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操场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格道小学的硬件设施得到空前的发展。
二、师资
格道小学的师资非常的缺乏,2001年以前,格道小学的正式教师除校长房立高外,其余的全为代课教师,格道小学共有教师八人,其中女性教师三名。八名教师中,只有校长房立高为正式教师,所以教学十分的艰苦,其中,大部分代课教师都是初中毕业的,专业知识有限。只有少数几个代课教师为老资格代课教师——王志高老师,是一个六十多岁,代课三十多年的老教师,王老师教学十分严谨认真,但为人很和蔼,学生们对他是又敬又怕,王老师是一个很慷慨的人,他经常自己出钱购买一些小物品以奖励学习上进的学生。房伦华老师,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性老代课教师教师,房老师个性比较独特,雷公脸,对学生要求极为严格,只要是他的课教室里都是静悄悄的,重来不敢有人说话——记得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被三年级的一个调皮同学欺负了,房老师刚巧碰上,问明原因知道错在那个三年级学生后,就画了一个刚好能立双脚的圈,放一碗水在那个学生的头顶,让其站在圈里一小时。从那以后,那个调皮学生就不敢随便欺负其他人了。杜唱学老师也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老资格代课教师,相比其他教师,杜老师对学生比较温和,从不体罚学生,但杜老师为人风趣,上课爱以游戏的形式完成教学。所以他的课是最受欢迎的。对于小学的其他老师,变动非常的大,有的老师常只任教一年半载就因为工资低而离去。
2001年两基期间,格道小学调来了有史以来除校长以外两个正式教师——肖高升老师和李衍老师,但好景不长,李老师于第二年就调走了,肖老师于2005年又调走了。这是我们格道小学的两大损失。2011年我去格道小学听闻肖老师调走时,我深深地为我们格道小学担忧。
三、在校学生基本情况
格道村本来就不是一个大村,但比较分散,而在校学生基本上都是来自本村,所以格道小学的学生也特别的少,我们去学校的那天,我特意的问了学校学生的基本情况,校长给我说每年总的学生大约在两百人左右,一、二年级各年级人数在四十五道六十人这左右,三、四年级人数在三十五道四十五人之间,五、六年级的人数一般都少于三十五人。他这那一说,我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主要是我们村出门打工的人比较多,孩子小的时候带着出门打工不方便,所以有六七岁小孩的人家都不怎么出门。而小孩大点之后,孩子的生活基本能自理,也较为懂事理,所以父母一般都把他们带着外出打工。一方面是为了赚钱,另一方面主要是使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五六年级人少的原因主要是孩子辍学或转学到其他地方就读,接受更好的教育。
四、学校面临的问题
格道小学在变迁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发展问题。通过我对学校的观察及对家乡的了解和对校长房立高的访谈,我发现,学校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远程教育设施缺陷,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学校缺乏远程教育设施,不能及时接收远程教育节目,只能以看教学光盘来代替。
2、学校音、体、美教学器材不足,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现代课堂教学的变革。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教学的改革无疑是与教育设施的跟进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可能指望一个仅有课桌椅的学校能够让学校音体美全面发展,因而器材短缺也是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3、代课教师待遇低、负担过重、精神压力大,对学校工作有一定影响。学校目前有代课教师七名,正式教师一名,担任学校校长一职,关于代课教师的生活及待遇问题,我们已在专门的报告中陈述,在此就不再赘述。
4、学校师生饮水也是学校面临的问题之一。以前旧学校的水源还比较方便,现在新学校由于选址在山坳里,水源供给非常的不方便,而且由于不可抗拒的天气原因,新学校附近极为缺水,普通人家的饮用水,基本上都是靠下雨房盖积水或水池积水来维持,学校人口比较多,房盖积水无法满足需要。
5、学校缺乏电脑等办公用品,严重制约学校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脑已成为学校等教育教学机构必备的办公设施,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格道小学至今没有电脑。平日里,倘若学校要打印一份报告或其他什么东西,至少要跑到六公里外的乡上找人制作,10张A4纸的东西,算下来就要百十来元,成本极高。
6,新小学不在村的正中位置,而在村的一头,所以村的另一头的孩子现在上学较为困难,路程较远。每天早晨五点半就要起床准备上学,不利于小学生的身体健康。
7新小学无教师宿舍,早上老师上课也不方便,有时早上为了上一两节课而要跑三里的路。教师办公室也极少,八名老师只有两个办公室。
五、走访参观格道小学后的心得体会
大学生活求学生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有“小社会”之称。我们上大学之后学习不像高中或初中那样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一切以学习为重。大学学习要从以“学”转型到“学方法、重实践”中去。经历了两年的大学生活我深深地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平时的教学中,几乎有一半的课程属于实践课。从组胚、病理和微生物的实验到机能课的动物实验,都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学习体会。居于实践动手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学校专门的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课程要求去校外搞社会实践。通过大二下半年的实践让我们去了解校外社会。我也通过这半年的时间,去做过生产劳动,深深地体会到农民的艰辛。还去派过传单等。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走访参观调查格道小学——格道小学的教育非常落后,给学生们带来的不利影响非常的大。小学教育是基础启蒙教育,小学启蒙教育也是教育的重点。它关系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积极性。对孩子的人生之路寓意深远。但格道小学代课教师较多,代课教师的知识水平也有限,所以孩子们学到的知识也有限,不能接触到更好的教育。流水式的教师队伍也使教师的凝聚力不高,教师无心去接触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一般都是中规中矩,孩子们的思维不能得到散发,不利小孩的思维开拓。所以,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乡镇中心学校的共同任务。要明确责任,实行领导负责制,加强乡镇中心要亲自抓好小学教学质量管理,是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09级 临床A班 杜 鹏
2011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