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调研措施
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农村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显现。这些矛盾纠纷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建设一个科学的农村矛盾纠纷处置机制,着力化解现实中的各种矛盾纠纷,对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区农村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的现状
(一)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状况。现行的人民调解组织是在法院指导和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与指导下进行工作的自治性组织,主要是调解公民之间有关人身和财产权益方面的争执。当前**区的调解组织在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与指导下开展工作,一是调解组织参与调处方面,**区普通民间纠纷由专门的基层调解组织分级进行调解,具体由乡、村、组调解机构和人员,对简易纠纷能直接调处的,由组调解员调处,对较大的纠纷由村调委会调处,对于村一级无法调处的疑难纠纷则交由乡一级调委会调处。二是调解制度方面,全区各村调委会普遍建立了调委会及调解员调解责任、纠纷登记、廉洁自律、调委会学习与工作例会等项制度。
(二)矛盾纠纷调处保障机制状况。乡镇调委会均设有专门的调解室,村级调委会基本达到有办公室、有牌子、有章子。
(三)矛盾纠纷调处机构、队伍状况。乡村已普遍建立调委会,每个调委会均配有主任和调解员,人员一般为兼职兼任,村民小组还相应建立了联调的调解网络,一般构成为在行政村建立调委会,配备主任和副主任及调解员,在村民小组建立调解小组,配备小组长和调解员,基本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调解网络。
(四)当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的薄弱环节。一是有的村调委会办公条件简陋,交通通讯工具短缺,有的调委会还没有办公室或调解室、没有牌子,有的村、组调解员网络建设也还不够健全;二是保障不足,吴忠市应把乡村两级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及时落实到位。由于乡村调委会的调解工作专项经费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经费无法落实,许多调解组织无法支付调解员误工补贴(或工资)及一些办公等费用,难以调动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运作不够规范。许多调委会调解员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存在调解程序和调解文书的制作上不够规范的现象。有的重实体、重实际问题,轻程序。有的甚至没有制作调解材料;四是一次调解成功率不高,反悔多,重复工作多。
二、构建**区农村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中遇到的问题
一是信访总量高位运行,越级上访问题仍然突出。二是群体事件数量上升,有组织的群体行动趋势增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联合越级进京上访增多。三是社会矛盾相对集中于群体利益的诸多方面,主要是对拖欠奶款、占用农民土地补偿、拆迁等问题的补偿不满。四是矛盾主体多元化,涉及城市、农村、企业、机关、学校等诸多领域和不同群体。五是由于过去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一些利益群体情绪激昂,行为激烈。六是突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迅速增长,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区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设的建议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市委政府领导下,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在具体方法上,建议要把握以下八个方面:
(一)建立国家、省、市(县)、乡镇、村五级社会矛盾纠纷预测、评估、化解机制。按照“预防在先,警示在前”的原则。坚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预防上,建立信息、排查、回访等预防机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变被动调处为主动预防。定期对本地区社会不稳定因素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进行排查,特别在区市“两会”、春节元旦、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重要节日之前和期间要分门别类逐一分析各类不稳定因素产生的社会、历史、现实根源,表现形式、发展特点。对于有可能酿成群体性事件的矛盾构成因素,要进行重点认真剖析,尽快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依靠广大群众化解矛盾,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将群体事件及时解决在萌牙状态。
(二)健全矛盾纠纷调处责任机制。人民内部矛盾激化而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都有一个酝酿、发展的过程,都不是简单、孤立的,是与我们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大量问题紧密关联的。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要紧紧抓住对人民群众的态度这个根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群众观念、宗旨意识,处理问题、开展工作要真心实意地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六项原则:一是为党负责、为国家负责、为人民负责的原则。二是切实关心群众疾苦,一切为了群众的原则,变群体“上访”为领导干部“下访”,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主动深入群众,贴近群众,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三是尊重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原则。
第二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今年以来,我局把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作为维稳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从四个方面入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使原有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更加完善和科学。
(一)健全责任机制。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强化矛盾纠纷发生地的责任,并进一步明确各单位“一把手”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建立部门责任追究制度,对作风扎实、能力出众、成绩显著的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对责任心差,作风浮夸、应付了事的及时撤换。
(二)健全层级管理机制。即由乡镇农经站负责调处乡镇疑难和村调委会久拖不决的纠纷,防范调解机制。
(三)健全运作机制。一是继续坚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制度。二是建立信息、排查、回访等预防机制,坚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预防上,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变被动调处为主动预防。
(四)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把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建设好。一是进一步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组织建设,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稳步推进基层 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抓好基层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三是大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提高基层干部的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认真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教育各级干部树立“职务的本质是责任”、“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促进思想作风转变。
第三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特克斯县第五小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预防和减少犯罪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确保学校和谐、教学秩序稳定,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范围:
1、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治安问题;
2、有可能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
3、有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苗头、隐患;
4、师生、群众比较关注,反映强烈的相关问题。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相关制度:
一、定期排查制度
(1)、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在规定期限内,认真妥善地处置化解职责范围内的各种矛盾纠纷。
(2)、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一次协调(3)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月报表制度,将排查调处、情况在每月向学校领导小组进行书面汇报。
(4)对排查出的重点问题,如因涉及社会治安引发的问题,婚姻、家庭邻里等民间纠纷,要求做到及时上报。
(5)经过排查没有发现问题的也要记录在案,实行“零报告”制度。
二、台帐制度
(1)、对排查出的影响稳定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全部登记造册,建立台账。
(2)、对每一件矛盾纠纷,做到定责任部门、定责任人、定处置措施、定处置期限。
(3)、问题已经解决的要及时销账,到期未能解决的领导小组要跟踪督办。
三、工作协调制度
(1)、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收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认真分析,梳理归类。
(2)、领导小组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应及时召开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协调会议。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处置”的原则,落实到有关处室和责任人,并提出处置期限。每次协调会议必须形成会议纪要。(3)、对师生及群众反映强烈、处置难度大、有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应及时提交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研究,由领导小组组织调处。确保矛盾纠纷、矛盾问题不出学校。
四、定期报告制度
各处室要将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情况定期报告学校教务处。对排查出来的重大矛盾纠纷,按照协调会议议定的要求由有关处室限期处置。本处室解决不了的,由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协调有关部门限期解决。对有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要随时上报,经排查没有发现问题,也要记录在案,实行“零报告” 制度。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每学期由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办公室进行总结,形成专门报告,上报教育局或相关部门。
五、情况通报制度
(1)、领导小组定时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2)领导小组应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分类指导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3)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教学秩序稳定的处室进行通报表 扬;对把本处室的矛盾纠纷推向社会,把应该本处室解决的问题推给上级,造成不良影响的通报批评,直到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六、考核奖惩制度
学校将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纳入学校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列入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内容,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检查和考核。领导小组对各处室上报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要建立档案,抓好督促落实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激励、制约机制,把矛盾 纠纷排查与奖惩紧密挂钩。
特克斯县第五小学 2009年10月8日
第四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措施
叶城公路总段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工 作 措 施
为贯彻落实公路局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扎实做好叶城公路总段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好总段内部和社会稳定,推动总段全面建设进步,特制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措施。
1、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公路局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意见》精神,提高对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
2、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领导教育,提高各族职工的思想觉悟,正确引导广大职工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拥护改革、参与改革。同时,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切实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解疑释感,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思想上的顾虑及模糊认识。
4、坚持“及时排查、认真负责、工作在前、预防为 主”的原则,做到及时化解矛盾,避免酿成事件。各职能部门互相协调、齐抓共管、共同去化解矛盾,解决职工反映的问题。
5、在开展排查工作中,认真做到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对排查出的问题不夸大、不缩小、不隐瞒、如实上报。
6、定期召开会议,认真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研究解决措施,做好会议记录,根据掌握了解的职工意见,及时向总段党委领导汇报、并提出工作建议。
叶城公路总段综合治理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三月
第五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
中坪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工作机制
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长效网络机制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建全和完善镇、村二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机构,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综治、信访、民政、派出所等部门为成员;村级由支部书记担任调委会主任,中心户长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做好本辖区、本部门、本企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领导和实施组织工作。
二是建立应急预案机制。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应急预案,针对突发性、群体性、疑难性矛盾纠纷的成因及其特点,制定出不同的调处应急预案。确保关键时刻突发性群体性疑难性的矛盾纠纷能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运行机制
(一)、预防机制。一要坚持信息预防。各村、镇直各单位要从抓早、抓小、抓快着手,及时掌握信息,解决问题,消灭隐患,防止形成矛盾纠纷。二要坚持普遍预防,采取普法宣传,举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增强广大群众守法意识和明辨是非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发生。三要采取“四超前”措施,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即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超前介入,预测工作建在预防前,预防工作建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
(二)、排查机制。对辖区内突出的矛盾纠纷,采取定时、定人、定点、定责的办法,开展“拉网式”专项排查调处,做到不漏村,村 1
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各级调处组织要定期将辖区纠纷的种类、特点、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以及涉及到稳定工作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反馈到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协调指挥中心。各级调处组织都应按户建立矛盾纠纷档案,对排查发现的各类矛盾隐患,按性质和轻重缓急进行梳理分类,详细记入档案。
(三)、包案机制。对社会稳定影响较大或解决难度较大的矛盾纠纷,由镇领导包案落实,实行督查制度,限期解决。镇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落到包村干部和包片、包行业、包单位、包分管领域的领导身上,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罚。
(四)、调处机制。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新机制。实行分级调处制,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搞好归口调处,小纠纷由治安中心户长(信息员或村民小组长)调处;一般矛盾纠纷由村调委会依法调处;疑难纠纷由镇调委会及时调处;跨镇、跨行业重大纠纷由县级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协调指挥中心调处。涉及到部门的矛盾纠纷,由各级调处组织分流到部门限期调处。同时实行集体会议制,对于涉及多个部门或久调未决的疑难纠纷,由各级调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实行联合办公,制定调处方案,确保调处成功。
(五)、督查机制。一是领导督查,县级主管领导对分管部门,镇领导负责对本辖区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进行督查,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二是部门督查,对本行业本系统内涉及的矛盾纠纷进行督查。三是跟踪督查,对于落实到具体部门调处的矛盾纠纷,各级
2调处组织实行全程督查,按时通报调处工作进展情况,杜绝有调无果,有头无尾的现象。四是会议督查,县级每季度、镇每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调处领导小组成员会议,通报情况,讲评工作,部署任务。
(六)、回访机制。坚持回访预防,对于调处的重大矛盾纠纷由本级调解组织指定专人包案,定期回访,督促履行协议,防止纠纷出现反复,酿成新的事端。
(七)、报告机制。村、每月向镇,镇每月向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协调指挥中心报告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包括月报表),排查上报要有领导签字,加盖单位公章,排查没有发现问题的,也要记录在案,实行“零报告”制度。镇、部门对那些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要及时化解,同时从发现之日起二日内向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协调指挥中心报告。
(八)、培训机制。定期对镇村调解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队伍素质,提高调解水平。
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责任追究机制
一是矛盾纠纷排查责任追究机制。各级调处组织要积极排查辖区内的矛盾纠纷,确定专人定期或不安期进行排查建档登记,凡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不良影响的直接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由纪检监察部门立案查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1)不安排、不检查督促矛盾纠纷排查登记建档工作的;
(2)对突发性、群体性、易激化的矛盾纠纷排查情况瞒报、谎报、缓报、漏报的;
(3)对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未及时排查调解的;
(4)排查措施不力,反馈不及时,致使矛盾纠纷升级的。
二是矛盾纠纷调处责任追究机制。在调处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恶劣影响或矛盾纠纷激化的,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政法部门按有关规定,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行政记过处分;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严重警告或撤销职务处分。
(1)不认真调处矛盾纠纷,导致三人以上群体性越级上访的;
(2)对已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工作不到位,致使矛盾纠纷激化,造成重大人身或财产损害的;
(3)因工作不负责任,调处不当,对可能发生的矛盾隐患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导致矛盾纠纷激化转为重大刑事案件的;
(4)在调处工作中,因违背有关法律政策规定或不负责任导致矛盾纠纷扩大,且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5)对因跨镇、跨行业的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酿成重大案件的;
(6)在履行职责中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中共中坪镇党委
2011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