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2012年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实施意见(5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11:1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2012年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2012年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实施意见》。

第一篇:乡镇2012年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实施意见

今年我镇大调解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县”的要求,深入推进“平安鲜渡”建设,为实现我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以实现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的良好局面。今

年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强化组织领导体制建设

1.加强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中心建设,调配好村调委会主任。做到人员落实,职责明确。

2.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镇村两级调解员的政治理论、法律知识、调解实务、调解技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推进调解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村主任、调委会主任、治保主任培训今年不少于两次。努力提升基层调解工作水平。

3.加强镇调处中心建设,聘用两名专职调员负责中心的接待、受理、调处等工作。

4.村、企调委会、调处中心在镇调处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履行辖区内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的职能,提高调处实效。

5.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收集信息员队伍建设。做好“十户”信息员的培训和信息报送工作,对选定的信息员要明确职责,做到有其责、有其为、有其奖,更好地激发调解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6.镇调处中心办公室充分发挥调处与管理的双重职能。具体负责本镇内大调解工作部署、典型推广、督促检查、考评考核等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对接机制

7.规范“公调对接”。完善镇调处中心与镇派出所与村调委会两个层面有效对接。“公调对接”调处室设在派出所,镇调处中心聘请两名专职调解员进驻派出所调处室,负责调处矛盾纠纷。

8.做实“诉调对接”。在上级的支持下,加强镇调处中心与有庆人民法院的沟通联系,邀请法院到镇调处中心指导,着力提高调解人员素质。大力推行诉前调解,做到能调则调、可调必调、不可调不强调。对调节不成、当事人提起诉讼的纠纷,按规定落实好就近连、快速结案、优先执行等措施,完善“诉调对接”绿色通道。

9.拓展“检调对接”。积极开展以“涉检信访息诉和解”、“轻微刑事案件检察环节和解”、“民事申诉执行和解”为主要内容的调解工作,把轻伤害、交通肇事等多发性犯罪案件、未成年人犯罪和部分过失犯罪案件作为调处的重点。同时,对事实清楚、案情简单、争议和影响不大、社会危害性较小且被害人获得赔偿后自愿放弃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刑事案件,通过调节或和解来结案,扩大调解结案率,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10.完善“其他对接”。在深化“三大对接”工作的基础上,以“大调解”机制为主线,继续探索“访调对接”、“援调对接”等新机制建设。实现化解矛盾纠纷资源的再整合、调解职能优势的再联合、调解合力的再聚合,不断扩大大调解模式。

三、进一步优化运行质态

11.完善排查预警机制,坚持做到主动排查与信息采集相结合。村调委会必须做到每旬组织一次矛盾纠纷的排查,每旬实行有矛盾报纠纷、无矛盾报平安的零报告制度。同时各单位对排查报送的矛盾纠纷要建册立档,落实调处责任人和调处期限,真正做到矛盾纠纷早排查、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

12.镇调处中心要积极完善听证对话机制。

13.要深化特色和个性调解。各调委会要从实际出发,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擅长调处某种类型和特殊矛盾纠纷的“能工巧匠”,诊治矛盾纠纷的“疑难杂症”。各村要有2名以上专职调解员,真正使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四、进一步落实“三三制”大调解工作制度。

一是村民矛盾纠纷在组调委会、村调委会和镇大调解中心三个层次自下而上进行调解;二是每个层次调解不少于三次;三是在调解过程中要做到“1+1+1>3”的效果,将一份责任,一份耐心,一份真情融入其中,提升调解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实效,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五、进一步强化基础建设

14.遵循严谨、便民、高效的原则,严格依政策,按法律、照程序调处矛盾纠纷,确保调处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避免调处工作的随意性。按照既有利于调解矛盾纠纷、又避免不必要的调解资源浪费的要求,科学界定调解矛盾纠纷的类型和范围,提高调解质量。

15.建立大调解工作例会制度,原则上镇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例会的内容是交流阶段性工作情况,分析矛盾纠纷态势,研究疑难矛盾纠纷调处方案以及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等。

16.各村、各单位要切实解决矛盾纠纷调处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大调解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17.各村、各单位调解组织的台账资料要按照县镇调处中心的要求抓好落实,做到凡调解的矛盾纠纷必须做到一案一档,资料齐全、装订规范。

六、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18.镇调处中心要加大对基层大调解工作的督查指导力度。对大调

解工作相对滞后的单位进行重点督查,提出指导性意见,促进整体工作平衡发展。

19.各村、各单位要围绕矛盾纠纷的调处成功率、民转刑案件的下降率、同一矛盾纠纷重复报警下降率、法院对调解协议的采信率以及人民群众的满意率等指标,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责任制,实行量化考核,对出现“三无”(即无民转刑案件、无越级上访、无群体性事件)情况的村,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20.要把“大调解”工作列入新农村文明建设的考核范畴,作为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把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实效与有关人员的政绩、奖惩挂钩,对调处工作中的有功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21.严格责任追究制,对因排查不及时、调处不力或隐瞒情况,发生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实行一票否决,造成严重后果的按有关规定认真查处,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二篇:乡镇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实施意见

乡镇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实施意见

乡镇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实施意见 今年我镇大调解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县”的要求,深入推进“平安鲜渡”建设,为实现我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以实现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的良好局面。今年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强化组织领导体制建设

1.加强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中心建设,调配好村调委会主任。做到人员落实,职责明确。

2.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镇村两级调解员的政治理论、法律知识、调解实务、调解技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推进调解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村主任、调委会主任、治保主任培训今年不少于两次。努力提升基层调解工作水平。3.加强镇调处中心建设,聘用两名专职调员负责中心的接待、受理、调处等工作。

4.村、企调委会、调处中心在镇调处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履行辖区内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的职能,提高调处实效。

5.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收集信息员队伍建设。做好“十户”信息员的培训和信息报送工作,对选定的信息员要明确职责,做到有其责、有其为、有其奖,更好地激发调解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6.镇调处中心办公室充分发挥调处与管理的双重职能。具体负责本镇内大调解工作部署、典型推广、督促检查、考

评考核等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对接机制

7.规范“公调对接”。完善镇调处中心与镇派出所与村调委会两个层面有效对接。“公调对接”调处室设在派出所,镇调处中心聘请两名专职调解员进驻派出所调处室,负责调处矛盾纠纷。

8.做实“诉调对接”。在上级的支持下,加强镇调处中心与有庆人民法院的沟通联系,邀请法院到镇调处中心指导,着力提高调解人员素质。大力推行诉前调解,做到能调则调、可调必调、不可调不强调。对调节不成、当事人提起诉讼的纠纷,按规定落实好就近连、快速结案、优先执行等措施,完善“诉调对接”绿色通道。

9.拓展“检调对接”。积极开展以“涉检信访息诉和解”、“轻微刑事案件检察环节和解”、“民事申诉执行和解”为主要内容的调解工作,把轻伤害、交通肇事等多发性犯罪案件、未成年人犯罪和部分过失犯罪案件作为调处的重点。同时,对事实清楚、案情简单、争议和影响不大、社会危害性较小且被害人获得赔偿后自愿放弃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刑事案件,通过调节或和解来结案,扩大调解结案率,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10.完善“其他对接”。在深化“三大对接”工作的基础上,以“大调解”机制为主线,继续探索“访调对接”、“援调对接”等新机制建设。实现化解矛盾纠纷资源的再整合、调解职能优势的再联合、调解合力的再聚合,不断扩大大调解模式。

三、进一步优化运行质态 11.完善排查预警机制,坚持做到主动排查与信息采集相结合。村调委会必须做到每旬组织一次矛盾纠纷的排查,每旬实行有矛盾报纠纷、无矛盾报平安的零报告制度。同时各单位对排查报送的矛盾纠纷要建册立档,落实调处责任人和调处期限,真正做到矛盾纠纷早排查、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12.镇调处中心要积极完善听证对话机

制。13.要深化特色和个性调解。各调委会要从实际出发,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擅长调处某种类型和特殊矛盾纠纷的“能工巧匠”,诊治矛盾纠纷的“疑难杂症”。各村要有2名以上专职调解员,真正使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四、进一步落实“三三制”大调解工作制度。

一是村民矛盾纠纷在组调委会、村调委会和镇大调解中心三个层次自下而上进行调解;二是每个层次调解不少于三次;三是在调解过程中要做到“1+1+1>3”的效果,将一份责任,一份耐心,一份真情融入其中,提升调解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实效,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五、进一步强化基础建设

14.遵循严谨、便民、高效的原则,严格依政策,按法律、照程序调处矛盾纠纷,确保调处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避免调处工作的随意性。按照既有利于调解矛盾纠纷、又避免不必要的调解资源浪费的要求,科学界定调解矛盾纠纷的类型和范围,提高调解质量。15.建立大调解工作例会制度,原则上镇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例会的内容是交流阶段性工作情况,分析矛盾纠纷态势,研究疑难矛盾纠纷调处方案以及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等。16.各村、各单位要切实解决矛盾纠纷调处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大调解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17.各村、各单位调解组织的台账资料要按照县镇调处中心的要求抓好落实,做到凡调解的矛盾纠纷必须做到一案一档,资料齐全、装订规范。

六、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18.镇调处中心要加大对基层大调解工作的督查指导力度。对大调解工作相对滞后的单位进行重点督查,提出指导性意见,促进整体工作平衡发展。19.各村、各单位要围绕矛盾纠纷的调

处成功率、民转刑案件的下降率、同一矛盾纠纷重复报警下降率、法院对调解协议的采信率以及人民群众的满意率等指标,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责任制,实行量化考核,对出现“三无”情况的村,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20.要把“大调解”工作列入新农村文明建设的考核范畴,作为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把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实效与有关人员的政绩、奖惩挂钩,对调处工作中的有功人员进行表彰奖励。21.严格责任追究制,对因排查不及时、调处不力或隐瞒情况,发生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实行一票否决,造成严重后果的按有关规定认真查处,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三篇:关于乡镇矛盾纠纷调解之我见

关于乡镇矛盾纠纷调解之见解

沙井镇副镇长武学珍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间纠纷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农村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农村稳定则社会安定,基层稳定则大局安定。研究和探索农村矛盾纠纷形态和成因,对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推进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乡镇矛盾纠纷的现状和特点

(一)原因的广泛性。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历史遗留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因土地、水利和边界纠纷,又有因治安纠纷及交通、生产、医疗、工程建设、计划生育、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还有行政、执法工作人员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处理问题表面化,群众有意见而引起的纠纷。

(二)人员的组织性。农村发生的许多群体性事件都有牵头人、组织者和骨干分子,他们在酝酿引发事件和左右事件发展方向、进程中起着核心、骨干作用,持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

(三)行为的暴力性。一些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许多参与主体为了达到自身目的,有拉横幅、喊口号、静坐,堵塞交通、围攻殴打执法人员等极端或违法行为,给社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四)调解的困难性。矛盾纠纷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很多的纠纷调解工作,都需要做很多调查取证和思想教育工作,农村群体性事件反映出的问题大多错综复杂,往往难以取得确凿有力的证据、事实难于查清。同时调解矛盾纠纷约束力不强,即使做通了双方的思想工作,往往不久以后又出现反复,这

些都给预防和处臵矛盾纠纷带来很大的难度。

(五)上访的趋高性。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受“法不责众”、“民意难违”等心理因素影响,抱着人越多越有理、问题越容易解决的想法,容易形成参与人数多、影响涉及面大、局面难控的上访事件。再加上对最基层政府的不信任,有了问题不是逐级反映,而是组织群体性上访,或采取越级上访的办法,给党委、政府施加压力。

二、农村群体性社会矛盾纠纷产生原因

农村群体性社会矛盾纠纷大多数是人民内部矛盾,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和规律性。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类新情况、产生各类新矛盾、引发各类新问题,这是矛盾纠纷问题增多必然的一面、客观的一面,是不容回避的。根据调查显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引起群众的对立情绪。一些干部在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过程中,重视不够,方法简单,工作拖疲,甚至相互推诿,致使原本就不够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完全封堵,一些矛盾纠纷久拖不决,形成“老大难”,甚至扩大、蔓延,同时也存在着少数村干部工作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滥用职权,生活腐化,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甚至有些村干部仅仅因为工作作风粗暴,村民就非常不满,有的要求改派,有的联合上告,有的集体上访,造成矛盾激化。

2、农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不懂维护自身权益。少数村干部在村务管理中,不是民主管理,村务公开,而是搞暗箱操作,对于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如财务收支状况、国家补贴政策及补贴标准等不向村民公开。而很多村民开始都不知道,直到最后才了解实情,结果引起上访、上告,激化了矛盾。

3、农村群众法制意识不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一部分群众长

期以来受到“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等错误思想认识的影响,部分群众更有“法不责众”心理,稍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鼓动,就几十人一起越级上访,加上一些地方对上访群众的不合理要求给予满足,这也助长了群众去上访的心态。

从以上原因可以看出,一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不了解,一旦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当矛盾纠纷发生时,由于部分基层组织的软弱涣散,人员、责任不落实,致使产生的矛盾不能及时发现和得到正确处理,时间一长就产生不稳定因素。

三、做好乡镇纠纷调解工作的几点建议。

1、强化维稳责任,健全工作机制。“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乡镇党委、政府要时刻绷紧稳定这根弦,始终把纠纷调解工作放在工作的首要位臵,牢固树立稳定同样是政绩的理念。建立健全制度,促进纠纷调解工作规范化,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及时制定工作意见,提出全年工作目标。健全和完善平安创建工作情况通报及乡领导挂点制度,结合各项工作检查,对平安创建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进行通报,促进工作平衡发展。定期分析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抓好落实整改工作,促进社会安定稳定。

2、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收入。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发展最好的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的惠民政策不断出台,几年来相继免去农业税,免去义务教育学杂费,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村村通水泥路,植树造林补贴,种粮补贴,农网改造,家电下乡,建房补贴以及农村改水改厕补助等等,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而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很多是经济利益矛盾,农村里一些惠民政策如烟叶补助款、开发征地,只要涉及到拨钱,一些比较贫困的群众如果分到的比别人少时,可能就会因此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产生上访、投诉事件,如果这些人都很有钱,还会在乎这些补助吗?因此,大力发

展农村经济,才能把群众注意力引导转移到致富奔小康上来,让弱势群体能及时得到社会救助,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减少矛盾发生几率,只有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从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3、牢记宗旨意识,强化能力培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键在于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实践中,由于行政执法主体混乱,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法律实施机制不健全,执法人员素质低下等原因,导致行政不作为引发不稳定因素事件增多的情况比较严重。一是要下大决心牢记宗旨不能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没有过时,领导干部应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牢记宗旨、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服务群众,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真正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二是要用真功夫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有些领导干部缺乏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经验,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较低,使本来可以在初始阶段和萌芽状态化解的矛盾扩大化、复杂化,甚至把可以正常解决的问题激发为群体性事件。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依法执政水平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当务之急。三是要下大力气学会做群众工作。只有认真探索,把握其规律,才能取得处理矛盾的主动权。因此,广大干部一定要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吃透上情,了解下情,为掌握人民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有效地化解矛盾创造条件。要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干部培养锻炼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乡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的能力,更要注重增强乡村干部正确和妥善处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因此,乡镇可以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农村远程教育培训,开展村级综治协管员及村主干培训会,让司法、公安、法庭等调解农村矛盾纠纷工作一线的同志给村干部上法制专题课,亲身讲授身

边的案例,让每个乡村干部学习掌握调处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基本要领、基本方法,努力把每个乡村干部培养成为调解纠纷的能人。

4、结合农村特点,加大宣传力度。整合教育、共青团、老年协会、等各方面的资源,加强文艺宣传队伍建设。特别是乡镇可利用各村成立的文艺宣传队,发动多种形式宣传发展、宣传综治维稳工作,达到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又起到了教育作用,将村级文化阵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落实,丰富农村的文化健身设施,将群众的思想引导到发展上来,引导到健身上来,引导到提高生活品味上来。同时,通过各村的“农家书屋”,真正发挥书籍的作用,引导群众改变观念,思发展、谋落实,促进增收致富,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5、畅通信访渠道,依法妥善解决。信访渠道解决社会矛盾既不要诉讼费,又不要代理费,即使可以通过法律诉讼渠道解决的信访问题,一些群众也宁愿选择信访而不愿意进行诉讼。因此,引导上访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是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为此,要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的引导、预测、评价作用,从而使社会矛盾处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对信访人提出的涉及经济纠纷、民事纠纷、劳动仲裁、土地监察、拆迁安臵、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有法律、法规、规章、条例可循的信访案件,引导其向相关司法和行政部门提出诉讼、行政复议和仲裁请求,由各职能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处理。对信访当事人不走法定程序,执意进行缠访的涉法案件,明确告知其不予受理的原因和根据,消除其向党委、政府施压的心理。

6、树立前瞻意识,掌握调解主动权。各类矛盾纠纷一般都有萌芽——冲突——激化的发展过程。处理矛盾纠纷最好的时机是在萌芽阶段,萌芽阶段也是矛盾纠纷最容易化解的阶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从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排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

盾纠纷。每个月应定期排查一次群体性不稳定因素,超前化解矛盾。同时要坚持日常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基层干部要树立超前意识,及早发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为此,要努力抓好基层防范工作,加强农村调委会建设,充分利用热心群众和治安积极分子及时掌控各类矛盾纠纷;要对在农村治安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 主动深入群众,提前介入,查清原因,正确引导,消除疑因,疏通关系,及时化解。要在接到纠纷类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及时阻止矛盾纠纷升级恶化,把握调解矛盾纠纷的主动权。

7、制定应对预案,做好化解工作。为了保证矛盾纠纷发生时,处臵工作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处臵事件的整体能力和综合水平,为妥善处臵事件提供制度基础,与事件有关的各单位和部门要提前制定处臵预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快速反应体系,做好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准备,确保一旦发生矛盾纠纷,能及时启动预案,有效控制局面。同时,要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人数、规模,制定出不同措施,明确处臵的原则和相关部门的职责,按照既定的工作程序,及时快速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时间、稳定在第一现场。对排查出来的不稳定因素,有关单位要提前做好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对群众反映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应及时研究解决;对因决策失误或者工作不力侵害群众利益的,应据实向群众讲明情况,公开承认失误,尽快予以纠正;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群众说明情况,争取群众的理解和谅解;对群众反映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对有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的,要充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势利导,并注意工作方法,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和解释说服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和升级。

第四篇:关于乡镇矛盾纠纷调解之我见

关于乡镇矛盾纠纷调解之见解

沙井镇副镇长 武学珍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间纠纷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农村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农村稳定则社会安定,基层稳定则大局安定。研究和探索农村矛盾纠纷形态和成因,对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推进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乡镇矛盾纠纷的现状和特点

(一)原因的广泛性。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历史遗留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因土地、水利和边界纠纷,又有因治安纠纷及交通、生产、医疗、工程建设、计划生育、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还有行政、执法工作人员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处理问题表面化,群众有意见而引起的纠纷。

(二)人员的组织性。农村发生的许多群体性事件都有牵头人、组织者和骨干分子,他们在酝酿引发事件和左右事件发展方向、进程中起着核心、骨干作用,持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

(三)行为的暴力性。一些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许多参与主体为了达到自身目的,有拉横幅、喊口号、静坐,堵塞交通、围攻殴打执法人员等极端或违法行为,给社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四)调解的困难性。矛盾纠纷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很多的纠纷调解工作,都需要做很多调查取证和思想教育工作,农村群体性事件反映出的问题大多错综复杂,往往难以取得确凿有力的证据、事实难于查清。同时调解矛盾纠纷约束力不强,即使做通了双方的思想工作,往往不久以后又出现反复,这些都给预防和处臵矛盾纠纷带来很大的难度。

(五)上访的趋高性。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受“法不责众”、“民意难违”等心理因素影响,抱着人越多越有理、问题越容易解决的想法,容易形成参与人数多、影响涉及面大、局面难控的上访事件。再加上对最基层政府的不信任,有了问题不是逐级反映,而是组织群体性上访,或采取越级上访的办法,给党委、政府施加压力。

二、农村群体性社会矛盾纠纷产生原因

农村群体性社会矛盾纠纷大多数是人民内部矛盾,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和规律性。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类新情况、产生各类新矛盾、引发各类新问题,这是矛盾纠纷问题增多必然的一面、客观的一面,是不容回避的。根据调查显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引起群众的对立情绪。一些干部在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过程中,重视不够,方法简单,工作拖疲,甚至相互推诿,致使原本就不够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完全封堵,一些矛盾纠纷久拖不决,形成“老大难”,甚至扩大、蔓延,同时也存在着少数村干部工作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滥用职权,生活腐化,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甚至有些村干部仅仅因为工作作风粗暴,村民就非常不满,有的要求改派,有的联合上告,有的集体上访,造成矛盾激化。

2、农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不懂维护自身权益。少数村干部在村务管理中,不是民主管理,村务公开,而是搞暗箱操作,对于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如财务收支状况、国家补贴政策及补贴标准等不向村民公开。而很多村民开始都不知道,直到最后才了解实情,结果引起上访、上告,激化了矛盾。

3、农村群众法制意识不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一部分群众长期以来受到“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等错误思想认识的影响,部分群众更有“法不责众”心理,稍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鼓动,就几十人一起越级上访,加上一些地方对上访群众的不合理要求给予满足,这也助长了群众去上访的心态。

从以上原因可以看出,一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不了解,一旦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当矛盾纠纷发生时,由于部分基层组织的软弱涣散,人员、责任不落实,致使产生的矛盾不能及时发现和得到正确处理,时间一长就产生不稳定因素。

三、做好乡镇纠纷调解工作的几点建议。

1、强化维稳责任,健全工作机制。“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乡镇党委、政府要时刻绷紧稳定这根弦,始终把纠纷调解工作放在工作的首要位臵,牢固树立稳定同样是政绩的理念。建立健全制度,促进纠纷调解工作规范化,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及时制定工作意见,提出全年工作目标。健全和完善平安创建工作情况通报及乡领导挂点制度,结合各项工作检查,对平安创建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进行通报,促进工作平衡发展。定期分析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抓好落实整改工作,促进社会安定稳定。

2、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收入。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发展最好的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的惠民政策不断出台,几年来相继免去农业税,免去义务教育学杂费,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村村通水泥路,植树造林补贴,种粮补贴,农网改造,家电下乡,建房补贴以及农村改水改厕补助等等,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而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很多是经济利益矛盾,农村里一些惠民政策如烟叶补助款、开发征地,只要涉及到拨钱,一些比较贫困的群众如果分到的比别人少时,可能就会因此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产生上访、投诉事件,如果这些人都很有钱,还会在乎这些补助吗?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能把群众注意力引导转移到致富奔小康上来,让弱势群体能及时得到社会救助,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减少矛盾发生几率,只有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从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3、牢记宗旨意识,强化能力培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键在于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实践中,由于行政执法主体混乱,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法律实施机制不健全,执法人员素质低下等原因,导致行政不作为引发不稳定因素事件增多的情况比较严重。一是要下大决心牢记宗旨不能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没有过时,领导干部应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牢记宗旨、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服务群众,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真正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二是要用真功夫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有些领导干部缺乏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经验,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较低,使本来可以在初始阶段和萌芽状态化解的矛盾扩大化、复杂化,甚至把可以正常解决的问题激发为群体性事件。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依法执政水平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当务之急。三是要下大力气学会做群众工作。只有认真探索,把握其规律,才能取得处理矛盾的主动权。因此,广大干部一定要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吃透上情,了解下情,为掌握人民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有效地化解矛盾创造条件。要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干部培养锻炼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乡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的能力,更要注重增强乡村干部正确和妥善处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因此,乡镇可以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农村远程教育培训,开展村级综治协管员及村主干培训会,让司法、公安、法庭等调解农村矛盾纠纷工作一线的同志给村干部上法制专题课,亲身讲授身边的案例,让每个乡村干部学习掌握调处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基本要领、基本方法,努力把每个乡村干部培养成为调解纠纷的能人。

4、结合农村特点,加大宣传力度。整合教育、共青团、老年协会、等各方面的资源,加强文艺宣传队伍建设。特别是乡镇可利用各村成立的文艺宣传队,发动多种形式宣传发展、宣传综治维稳工作,达到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又起到了教育作用,将村级文化阵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落实,丰富农村的文化健身设施,将群众的思想引导到发展上来,引导到健身上来,引导到提高生活品味上来。同时,通过各村的“农家书屋”,真正发挥书籍的作用,引导群众改变观念,思发展、谋落实,促进增收致富,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5、畅通信访渠道,依法妥善解决。信访渠道解决社会矛盾既不要诉讼费,又不要代理费,即使可以通过法律诉讼渠道解决的信访问题,一些群众也宁愿选择信访而不愿意进行诉讼。因此,引导上访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是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为此,要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的引导、预测、评价作用,从而使社会矛盾处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对信访人提出的涉及经济纠纷、民事纠纷、劳动仲裁、土地监察、拆迁安臵、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有法律、法规、规章、条例可循的信访案件,引导其向相关司法和行政部门提出诉讼、行政复议和仲裁请求,由各职能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处理。对信访当事人不走法定程序,执意进行缠访的涉法案件,明确告知其不予受理的原因和根据,消除其向党委、政府施压的心理。

6、树立前瞻意识,掌握调解主动权。各类矛盾纠纷一般都有萌芽——冲突——激化的发展过程。处理矛盾纠纷最好的时机是在萌芽阶段,萌芽阶段也是矛盾纠纷最容易化解的阶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从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排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每个月应定期排查一次群体性不稳定因素,超前化解矛盾。同时要坚持日常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基层干部要树立超前意识,及早发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为此,要努力抓好基层防范工作,加强农村调委会建设,充分利用热心群众和治安积极分子及时掌控各类矛盾纠纷;要对在农村治安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 主动深入群众,提前介入,查清原因,正确引导,消除疑因,疏通关系,及时化解。要在接到纠纷类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及时阻止矛盾纠纷升级恶化,把握调解矛盾纠纷的主动权。

7、制定应对预案,做好化解工作。为了保证矛盾纠纷发生时,处臵工作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处臵事件的整体能力和综合水平,为妥善处臵事件提供制度基础,与事件有关的各单位和部门要提前制定处臵预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快速反应体系,做好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准备,确保一旦发生矛盾纠纷,能及时启动预案,有效控制局面。同时,要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人数、规模,制定出不同措施,明确处臵的原则和相关部门的职责,按照既定的工作程序,及时快速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时间、稳定在第一现场。对排查出来的不稳定因素,有关单位要提前做好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对群众反映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应及时研究解决;对因决策失误或者工作不力侵害群众利益的,应据实向群众讲明情况,公开承认失误,尽快予以纠正;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群众说明情况,争取群众的理解和谅解;对群众反映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对有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的,要充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势利导,并注意工作方法,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和解释说服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和升级。

第五篇: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小结

泰山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小结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半年来,泰山社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调解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

泰山社区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经常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群众的来信来访问题,这次我社区根据上级的要求,一是适时成立矛盾纠纷调处委员会、谈心室、调解室、会议室和办公室,面积达18平方米,二是明确了领导值班制度,每天都有一名社区人员现场为群众排忧解难,三是调解制度进一步规范,主要上墙的制度有“社会矛盾调处中心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图、调解组织网络图”等规范制度,保证了中心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多方配合、调解成效显著

社区接待的来信来访很多,到目前为止,已接待来信2封、来访7多次,其中化解了邻里纠纷、婆媳关系纠纷等数起重大矛盾纠纷,为政府分了忧、为群众解了难。

三、围绕党工委中心工作开展工作

调解工作是街道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既要为群众服 务,又要为经济服务,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紧紧的 1

围绕党工委工作的中心开展工作,把党的政策宣传好,解释好、贯彻好、落实好。

四、发挥主观能力性,做好矛盾的化解工作

调处工作不能被动应付,而要主动出击,根据街道的重点工作、重大活动,归纳具有倾向性、苗头性、普遍性的矛盾进行研究、分析,去伪存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能够做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调解工作水平

每季度调解工作人员组织退休党员、群众学习党的路 线、方针、政策,学习国家有关来访工作条例,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做到来信有登记、来访有接待、事事有着落、件件有交办,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谋,并自我加压,做到一般上访解决不过午,重点问题解决不过夜,重大问题解决不过三,全心全意为街道服务,为经济服务、为群众服务,做上访人员的贴心人,做一名合格的调解员。

泰山社区

2008年6月10日

下载乡镇2012年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实施意见(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2012年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实施意见(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矛盾纠纷大调解汇报材料

    **镇是长沙县最北端的大镇,地处长、平、浏三县交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群众法律意识不强,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影响了经济发展。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安宁,去年11月份以......

    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小组

    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小组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有关精神切实解决好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学校安定稳定,决定成立学校......

    矛盾纠纷调解总结

    秦家小学矛盾纠纷、信访工作总结 为了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及时化解和消除不安全、 不稳定、不文明的因素,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根据县教育局 有关全力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

    矛盾纠纷调解协议书

    户县第八中学 矛盾纠纷调解协议书 甲方:高三.4班田瑾 乙方:高一.3班张舒奇 事由:2013年11月14日早晨打水的过程,田瑾暖瓶破碎无意把张舒奇右脚烫伤,经户县惠安医院检查并治疗,张舒......

    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总结

    凤凰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其中不乏重大疑难纠纷,如何充分发挥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化解重大疑难纠纷的主力军作用,确......

    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计划

    荷花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计划为适应新形势发展和社区职能转变的需要,根据建立平安街道的要求,结合社区实际,创新社区矛盾调解工作机制,提高整体调处社区矛盾的工作效率,为经济发......

    矛盾纠纷调解协议书

    矛盾纠纷调解协议书 甲方:身份证号码:电话: 乙方:身份证号码:电话: 矛盾纠纷简要情况:经调解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一、(产生费用及赔偿方式) 二、本次调解为一次性调解,双方不得以任何......

    关于创新矛盾纠纷化解 健全大调解工作格局的实施意见

    关于创新矛盾纠纷化解 健全大调解工作格局的实施意见 关于创新矛盾纠纷化解,健全“大调解”工作格局的实施意见健全“大调解”工作格局,是创新矛盾纠纷化解的有效形式,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