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人事调研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服务
文章标题:加强人事调研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服务
当前进一步深化以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工资福利制度“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是各级人事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多年的实践表明,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涉及面广,影响面大,仍存在不少的矛盾和障碍,只有对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等充分了解,心中有数,才能制定出合符实际的改革
政策和措施,才能实现改革、发展、稳定协调一致,从而达到预期的改革成效,可以说,搞好调研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根据近年实践,笔者感到,搞好人事调研重点应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搞好人事调研工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领导重视不重视,往往是一个单位人事调研工作做得好不好的根本原因。一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把调研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所有干部一起抓的工作格局。每一次调研,都明确目标任务、具体负责人、完成时限等,领导平时注意强化督导,关注调研工作的进展情况。二要发挥集体攻关的智慧优势。组织干部经常思调研,议调研,分析情况,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提高质量。三要为调研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帮助解决调研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对从事调研的同志做到常指导、多关心、多鼓励、多支持,使参加调研的同志能振奋精神,全身心投入到调研工作中去,取得最佳调研成果。
搞好人事调研工作,必须不断健全、完善调研制度。近年来我们建立和完善了以下四个调研制度:
(一)调研计划制度。根据每年工作总体部署,研究制定年度调研计划,确定年度调研目标,印发本年度调研提纲,组织开展重点课题的调研。要求各县区人事部门、局属各单位将年度调研计划及时报送市人事局,并结合实际,认真落实调研任务。
(二)领导干部调研制度。各级人事部门的领导,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深入基层,考察调研。我们规定,市局领导每年应抽出至少一个月时间,其他科级领导干部每年应抽出至少二个月时间,采取多种形式调查研究,并亲自撰写调研报告。
(三)奖惩激励制度。每年通过对调研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完成任务好的单位和干部,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则予以通报批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等。从而形成了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调研工作氛围。
(四)调研成果评选通报制度。每年开展调研报告评比活动,在各县区人事部门、局属各单位中评定调研工作先进单位,评选出优秀调研报告,进行通报表扬,并将其中一些重要的调研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人事部门。
二、改进方法,转变作风
人事调研工作应注重改进方法,转变作风,做到以下四个结合:
(一)搞好人事调研要与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人事调研工作是一项目的性很强的活动,应该带着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开展调研,切忌为调研而调研,盲目地到基层转一转。要把开展调查研究作为提高效率,改进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注意抓住人事工作中的一些热点、难点来开展调研工作。例如,近年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纷纷登陆南昌,如何主动跟进、贴近为其提供全方位人事人才服务,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类问题,我们积极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为打造我市“四最”品牌充分发挥人事部门的职能作用。
(二)搞好人事调研要与提高人事部门工作水平相结合。人事调研工作是推动我市人事工作整体水平迈向更高层次的重要举措。调研前要把工作中的问题有意识地进行梳理,调研中注意收集反映人事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调研后要及时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调整工作方法,克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以调研促工作,以工作促调研的良好互动格局。
(三)搞好人事调研要与运用科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内容和对象的不同,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调研方法。如我们根据今年改革任务重的特点,采取走出去、沉下去、请过来等多种调研方法,取得很好的效果。“走出去”,我们组织赴苏、浙、沪进行了学习考察,学习沿海城市先进经验;“沉下去”,经常深入到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掌握基本情况;“请过来”,通过召开为企业服务恳谈会、市直单位人事干部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建议和意见。
(四)搞好人事调研要与转变作风、树立人事干部新形象相结合。开展人事调研要坚决贯彻群众路线,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掌握真情况,发现真问题,并注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坚决杜绝定框框、定条条的“论证式”调研和“纸上谈兵”式调研。调查研究中要严格遵守人事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务必保持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认真执行国家关于公务员活动的具体规定。各级干部到企事业单位调研,尽量不影响这些单位的正常工作,要树立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出色完成大量调研工作任务。
三、提升质量,推动应用
开展人事调研工作,应当树立“精品”意识。每一次调研,都要做到“
第二篇: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单位人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做好岗位设置工作,根据闽委办[2011]7号和泉委办[2011]73号《泉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与对象
学校现有正式在册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均适用本实施方案。(不含试用期教师)
二、岗位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事业单位推行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设岗、宏观调控的原则;坚持优化结构,精简效能的原则;坚持按需设岗、合同管理的原则;坚持平稳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
三、岗位设置与结构比例(一)岗位总量
学校现有编制105人,实有人员103人,设岗总数105个。(二)岗位类别及比例
1、学校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2、根据岗位设置原则,专业技术岗位(100个)占主体,为岗位总量的95%。管理岗位(3个)占岗位总量的3%,工勤技能岗位(2个)占岗位总量的2%。
(三)岗位等级及结构比例
1、管理岗位
管理岗位3人,分为2个等级,兼专业技术课程,具有小中高专业技术职称。
2、专业技术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教师岗位和卫生岗位,教师岗位是专业技术岗位的主体。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9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其中副高级岗位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十一级至十三级,十三(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级是员级岗位。教师岗位名称:小中高教师岗位等级名称为小中高教师五级岗位、六级岗位、七级岗位;小高教师岗位等级名称为小学高级教师八级岗位、九级岗位、十级岗位;小学一级教师岗位等级名称为小学一级教师十一级岗位、十二级岗位,小学二级教师岗位等级名称为小学二级教师十三级岗位。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结构比例:小中高教师五级、六级、七级岗位结构比例为2:4:4,小学高级教师八级、九级、十级岗位结构比例为3:4:3,小学一级教师十一级、十二级岗位结构比例为5:5。小中高设岗位数6个,其中五级岗位1个,六级岗位3个(含附设岗位1个),七级岗位2个。中级岗位设置55个,其中八级岗位17个,九级岗位17个,十级岗位21个。初级岗位40个,其中十一级岗位20个,十二级岗位20个。
3、工勤技能岗位
本单位设置工勤技能岗位2个,岗位等级为四级。
四、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
1、三类岗位基本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2)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思想端正,关心爱护学生,善于学习,敬业爱岗,团结协作,严于律己。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管理岗位任职条件以德才兼备和业绩能力为导向。
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及泉委办[2011]73号有关规定执行。
2、管理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详见各级岗位说明书)。管理岗位任职条件以德才兼备和业绩能力为导向。
3、专业技术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详见各级岗位说明书)。专业技术岗位的任职条件综合考虑学术资历、对学校贡献和学术影响等因素,体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4、工勤技能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
工勤技能岗位任职条件详见岗位说明书。
五、岗位聘用
按照闽改办(XX)162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的程序、形式予以聘用。(1)公布岗位
公布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岗位及其岗位职责、聘用条件。(2)申请应聘
应聘人员向学校提出书面应聘申请,并按学校要求提交相关证明材料。(3)资格审核与考察评议
学校各学科岗位设置工作组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初审,并对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进行竞聘上岗考核,确定可聘用的岗位人选,报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4)研究决定
学校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依据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各岗位入围人员的情况,集体讨论决定各岗位聘用名单。(5)结果公示
张榜公示聘用结果,公示期为7天。在公示期内有异议者,按程序进行复议,确属不当者,将予以重新审核。(6)签约上岗
校长与受聘人员签订岗位聘用合同。
六、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各类各级岗位评定人员进行审定。
各学科组成立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组,负(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责本学科组各级各类岗位的申报、推荐和初审。
七、实施步骤
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总体安排是:2011年11月底前完成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具体分以下步骤实施: 1、2011年10月上旬,公布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广泛听取教职工对实施方案的意见,由教代会或全体教师会集体讨论通过,报校长实施。2、2011年10月上旬~11月下旬,制定岗位说明书,组织教代会讨论。3、2011年12月底前,完成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并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认定。
4、待主管部门和市人事局认定后,从下个月起兑现岗位等级工资。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我校现有教职员工103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单位领导正职1人、副职2人),都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兼任,而且都在具体的专业技术岗位上担任教学工作任务;专业技术人员总数101人(副高级6人,聘任6人;中级81人,聘任50人;初级14人,聘任44人);工勤技能人员2人(高级工2人)。
通江县瓦室镇中心小学 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瓦室镇中心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根据(有行业指导意见的在此加上行业指导意见文件名称和文号)《通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达发〈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巴中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瓦室镇中心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岗位设置科学、运行管理规范、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改革方向,建立适合单位各类人员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调动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精简效能、以编定岗、按需设岗、按岗聘用、按岗取酬的原则;坚持人岗相宜、责权明确、对口补岗、能上能下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依法办事的原则。
三、单位基本情况
㈠工作职能、职责:瓦室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全日制镇中心小学,成立于1955年,承担着对全镇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管理,属于财政拨款单位,全镇有五所初小、一所中心幼儿园, 现有教师54人
㈡人员结构:本单位现有在编在职工作人员共54人。⒈管理岗位10人。其中:中级职员10人。⒉专业技术岗位43人。其中:
⑴各等级专业技术职务情况:高级职称0人;中级职称28人,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2%;初级职称12人,占单位岗位总量的22%;员级3人,占单位岗位总量的6%。
⑵各系列专业技术及人数情况:A、主系列专业技术及人数情况43人(教师岗位),其中小学高级28人,小教一级12人,小教二级3人。⒊工勤岗位1人。其中:高级工1人。
四、岗位设置 ㈠内设机构及名称
根据县编办下达的机构编制方案,核定事业编制数48名,管理岗位3人,专业技术岗位44人,工勤技能岗位1人。㈡岗位设置总体方案
根据单位工作需要,共设置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共48个,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其中:管理岗位3个,占单位岗位总量的6%,专业技术岗位44个,占单位岗位总量的91%,工勤岗位1个,占单位岗位总量的2%。㈢管理岗位设置
1.单位领导岗位3个,其中:校长(中级职员)、副校长2个(级职员)。2.中层领导岗位0个。3.一般管理岗位0个。㈣专业技术岗位设置
主系列专业技术名称:如,中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师、小学一级教师等等。辅系列专业技术名称:如,档案馆员、会计师等等。1.高级岗0个。
2.中级岗19个,其中:八级岗位5个,九级岗位9个,十级岗位5个。3.初级岗25个,其中十一级岗位13个,十二级岗位12个。
㈤工勤岗位等级设置1个,其中:二级岗位X个,三级岗位X个,四级岗位X个,五级岗位X个。
五、岗位条件(仅供单位参考,请按国家、省、市指导意见和单位实际情况增删)1.管理岗位: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管理工作经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或七级、八级)岗位为单位领导,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2、专业技术岗位:在具备岗位设置的基本任职条件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基本条件及符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各岗位各级别在聘任时还应具有本岗位说明书所应具备的条件。
3、工勤技能岗位: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岗位须通过市人事局工考办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技术等级考试、考核,并具有本等级工作基本理论、岗位工作技能。
六、岗位补充
聘用工作人员应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新补充工作人员,应以工作需要为前提,以岗位设置条件为标准,按需聘用、对岗聘用。对在编在职人员的聘用按照相关政策和本单位《实施办法》(另行制订)的规定进行。
工作人员竞聘上岗后,应按照聘用制管理的有关规定与聘用的工作人员按照所聘岗位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合同期限内调整岗位的,应对聘用合同的相关内容做出相应变更,并及时签订聘用合同变更通知书。
七、岗位调整
根据单位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增减机构编制、调整领导设置等情况,需要对岗位设置方案作调整的,应按规定报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需要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作调整的,应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并按管理权限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
八、时间安排
根据我县规定的时间制定出本单位、系统的详细安排。
九、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领导,单位成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单位其他领导人员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日常工作由人事(政工)股长负责。
永嘉县桥头镇中心小学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温委办发[2010]93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行“转作风优环境”建设,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能上能下、能高能低、适合学校各类人员岗位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充分调动学校各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遵循“科学合理、精简效能、动态管理”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以人为本、依法办事、责权明确的原则,做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我校岗位设置以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员额为依据,实行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控制。
三、实施范围
全校在编在岗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均纳入相应岗位设置管理。
四、政策依据
1、《浙江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浙委办[2009]138号)
2、《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浙人社发[2010]37号)
3、《温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意见》(温委办发[2010]93号)。
五、岗位基本情况说明
我校属于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简称专业技术型事业单位,配事业编制110名,领导职数3个,内设机构5个。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比例设置为3%,97%,即3和107人。
六、岗位任职条件
1、基本任职条件
我校二类岗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考核合格以上;
(6)任职年限计算至2010年12月31日。
专业技术岗位的科技服务人员、病休人员,原则上按以下规定聘任:具有高级岗位任职资格聘任在七级岗位;具有中级岗位任职资格聘任在十级岗位;具有初级岗位任职资格聘任在十二级岗位或十三级岗位。
2、管理岗位的任职条件
管理岗位设置为3个等级,九级职员岗位。
(1)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2)岗位的任职条件: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执行。
3、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专业技术岗位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分为13个等级。其中: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一至四级为正高级岗位,五至七级为副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十三级为员级岗位。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4%:51%:45%,分别为4、56、50人。
(1)副高级岗位须具备条件
七级岗位,须具备副高级任职资料。
(2)中级任职条件
十级岗位,须具备中级职称。
九级岗位的任职条件(满足一项条件即可);
A、在十级岗位工作满3年;教育教学成绩显著。
B、在十级岗位工作满2年,荣获市学科带头人、三坛、名师、省教学骨干以上荣誉。
C、在十级岗位工作满2年,立项课题获市一等奖以上第一、二完成人。
D、在十级岗位工作满2年,近5年出版个人教育教学专著。八级岗位的任职条件(满足一项条件即可):
A、在十级岗位工作满6年,教育教学成绩显著。
B、在十级岗位工作满4年,荣获市学科带头人、三坛、名师、省教学骨干以上荣誉。
C、在十级岗位工作满4年,立项课题获市一等奖以上第一、二完成人。
D、在十级岗位工作满4年,近5年出版个人教育教学专著者。
E、具备中级职称,并取得博士学历者。
(3)初级任职条件
十三级岗位,须具备初级职称。
十二级岗位,须具备助理级职称。
十一级岗位的任职条件(满足一项条件即可):
A、在十二级岗位工作满3年;
B、在十二级岗位工作满2年,立项课题获县一等奖以上第一、二完成人;
C、在十二级岗位工作满2年,有个人教育教学专著出版者。
(4)补充说明:
1、男满57周岁,女满52周岁者优先考虑;
2、以任现职时间的先后为序,任现职时间相同以教龄长短为序,任现职教龄都相同的以获得县以上学科带头人、名师、三坛、教学骨干优先,以上都相同的考核组考核为准。
七、岗位聘用程序和形式
根据实施意见和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按照《浙江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试行细则》(浙政办发[2004]117号)及有关规定,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统一使用《浙江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签订聘用合同。
八、组织领导
设立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岗位设置的日常事务由领导小组负责。
九、实施步骤、完成时限
2010年11月:编制设置方案。根据温委办发[2010]93号,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责、目标任务、人员结构和事业发展需要等因素,编制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设置审核表。在核准的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2010年11月中旬:核准设置方案。岗位设置方案经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后,填写《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按规定报主管部门审核,县人事部门核准。
2010年11月下旬:编制岗位说明书。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任职条件和绩效考核标准等主要内容,作为人员聘用与管理的主要依据。
2010年11月下旬:拟定、备案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拟定后,应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职工大会审议,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并在本单位公示5个以上工作日后,报主管部门审核,县人事部门备案。
2010年12月:组织实施及认定。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我校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后,填写《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情况认定表》,并提供《岗位设置和聘用综合报告》、《岗位聘用人员名册》等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人事部门进行认定。
第三篇: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拓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渠道,根据《贵州省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暂行办法》(黔人发〔2006〕4号)、《贵州省教育厅关于督办全省代课人员工作座谈会有关要求的通知》(黔教人发〔2011〕307号)及《毕节地区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实施办法》(毕署人字〔2006〕131号)等文件精神,经县委、县政府研究,毕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同意,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中小学教师135名,具体方案如下:
一、招考岗位及人数
县级中学高中教师100名,村级小学教师35名。具体职位设置、资格条件等见职位一览表。
二、招考范围及报名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
(二)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违法违纪行为;
(三)具有全面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具备招聘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及工作能力,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四)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和家庭精神病史,能坚持招聘岗位的正常工作;
(五)取得教师资格证;
(六)报考县级中学高中教师必须是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往届师范类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本县在职在编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不能报考),所学专业与报考学科一致或相近;
(七)年龄在35周岁以下(即1977年2月28日以后出生);2009年3月18日前在我县各公办中小学代课,现仍在教学岗位的代课人员,并取得教师资格证或具备教师资格条件(有专科及以上合格学历,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合格,普通话等级在二级乙等及以上)的,年龄放宽至45岁以下(即1967年2月28日以后出生);
(八)符合报考职位所需的年龄、学历、专业及其它资格条件。
三、以下人员不得报考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受过劳动教养的人员;
(二)被辞退未满5年或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三)在各级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招聘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试录(聘)用纪律行为的人员。
四、招考原则和程序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公开条件、公开报名、公开考试、公开聘用、公开监督。按照编制招考计划、发布招考通知、报名及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察、拟聘用人员公示、聘用程序进行。
五、报名及资格审查
(一)报名时间
1、村级小学教师职位报名时间:2012年3月5日至2012年3月8日;
2、县级中学高中教师职位报名时间:2012年3月15日至2012年4月2日(周末照常报名)。
(二)报名地点纳雍县教育局一楼法规股办公室。
(三)报考人员报名时须持以下证件和证明材料
1、有效居民身份证、教师资格证、毕业证书(应届毕业生凭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报名)、近期一寸白底免冠彩照4张;
2、县外在职人员报考需提供原单位同意报考证明;
3、已婚人员提供户籍所在地县级以上(含县级)计生部门出具的签有“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意见的证明;未婚人员提供由乡级计生部门或民政部门出具的未婚证明;
4、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无违法犯罪的证明;
5、报名费100元。每个报考者只能报考一个职位。
(四)报名结束后,由招考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资格审查,经资格审查合格后发给准考证。村级小学教师职位准考证发证时间:2012年3月10日;县级中学高中教师职位准考证发证时间:2012年4月6日;报考人员凭本人身份证和报名收据领取准考证,发证地点为报名地点。如报名人数与招考计划达不到2:1,调整或取消该职位计划。
六、考试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面试成绩占30%。笔试、面试成绩和总成绩均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报考者必须同时持有效居民身份证(含有效临时居民身份证)和准考证参加考试。
(一)笔试笔试为闭卷考试。笔试时间:
1、村级小学教师职位笔试时间:2012年3月11日上午 9:00-11:00;笔试内容为: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专业知识以小学语文、数学教材内容为主。综合知识为: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律法规、2011年9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等内容。其中专业知识占85%,综合知识占15%。
2、县级中学高中教师职位笔试时间:2012年4月7日上午 9:00—11:00;笔试内容为:所报学科的专业知识。笔试地点:见准考证。
(二)面试根据笔试成绩按比例折算后,乡级小学教师职位按招考职位计划数1:2,县级中学高中教师职位按招考职位计划数1:2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面试人员。如遇某职位进入面试人员末位笔试成绩并列的,同时参加面试。面试一律用普通话,面试采取说课方式进行,具体要求见《面试方案》。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七、体检、考察、聘用按照拟招考职位计划数1∶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体检对象。如遇进入体检人员综合成绩末位并列的,以笔试成绩得分高的为体检对象。体检按《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黔教人发〔2004〕10号)执行,体检费用由考生自理。不按时参加体检的,视为自动放弃。体检时间和体检医院另行通知。体检合格人员列为考察对象,考察的主要内容为德、能、勤、绩、廉、计划生育等方面。考察中若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聘用资格:
1、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重大问题上不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
2、违反社会公德且造成严重影响的;
3、有犯罪前科和严重的违纪行为,或被司法机关确定为犯罪嫌疑人的;
4、有政治、经济和其它问题的;
5、发现有较严重疾病的;
6、组织纪律涣散,严重违反纪律的;
7、2012年8月31日前未提交报考职位所需的学历证明和教师资格证(应届毕业生)的。体检、考察不合格出现空缺,根据考试综合成绩按学科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人员参加体检和考察。根据考试综合成绩及体检考察结果,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经招聘领导小组研究并公示,公示期为5天。公示期满无异议后按规定办理聘用手续。一经聘用,五年内不准调离聘用单位。不按规定时间到聘用单位报到的,取消聘用资格,提出放弃聘用资格的,今后五年之内不得参加我县事业单位招考。
八、纪律监督此次招考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政策规定、条件标准、工作程序严格把关,严守考试纪律,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招考工作中如有违纪情况发生,是报考人员的取消其聘用资格,是参与组织招考工作人员的,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整个招考工作接受人大、政协、纪检监察部门及社会监督。咨询电话:0857—3536723;监督电话:0857—3536024。
九、组织领导为确保招聘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纳雍县公开招考聘用中小学教师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郭华(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雷光文(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李涛(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
安永红(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龙颖(县政府副县长)
成员:张习渊(县人大副主任、县政府办主任)
胡云超(县政府办副主任)
龙卫军(县编委办主任)
胡迅(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张升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蒙文燕(县财政局常务副局长)
曾加勋(县人口计生局常务副局长)
何勇(县公安局副局长)
李瑜(县教育局纪检组长)
陈文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赵勇(县教育局副局长)
何林森(县教育局副局长)
杨光友(县教育局局长助理)
张绍伦(纳雍一中校长)
杨明国(纳雍二中党支部书记)
蒋勇(雍安育才高级中学副校长)
龚红梅(纳雍职中副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教育局,由李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陈文香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从县教育局抽人具体办公。
附件:
1、公开招考聘用教师职一览表2、2012招考聘用中小学教师报名表(表1)、2012年代课人员报考小学缺编教师资格审查表(表2)、2012招考聘用中小学教师已婚人员婚育状况审查表(表3)
第四篇:为进一步深化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为进一步深化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正的用人制度,规范事业单位进人行为,在2012年的事业单位招聘中,我市将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人为本、不惟学历”及“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切实创新事业单位招聘举措,提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的公平、公正和科学化水平,促进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创新事业单位招聘的考试办法和内容。笔试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基础知识两个科目。公共科目不区分考试类别,主要测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公文写作与处理等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主要测试与招考岗位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以往按文科、理工科和医疗卫生三个大类进行考试的基础上,今年将按事业单位招聘岗位的特点,把招聘岗位归并设置为综合管理类、农业生产类、规划建筑类、文史哲学类、艺术类、临床医学类类等23个岗位类别,分别进行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进一步体现事业单位招聘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及用什么、考什么的特点,进一步提高招聘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二是首次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招聘工勤人员。将招聘岗位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人员岗位进行设置、申报和招聘,在全市首次公开招聘工勤人员,给相对弱势的社会群体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发展空间。工勤人员岗位招聘的学历要求为技校、高中以上,年龄在30周岁以下,考试内容为公共科目和职业技能。公共科目考试后,从笔试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员中依据笔试成绩由高到低,按1:5的比例确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考试,若拟聘岗位数与报名人数未达到1:5的,则该岗位最低分数线以上的所有考生进入专业技能测试,最后按公共科目和职业技能考试的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聘)用。
三是进一步扩大选人范围。乡镇(县区政府所在地除外)岗位面向国民教育中专以上学历的考生招聘;招聘管理人员的岗位原则上不设置专业限制;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专业要求须是与本单位所开展业务相近相关的专业或部分辅助性专业,专业要求原则上只能到要求到大类专业,并允许相近相关专业的考生报考。招聘条件中,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
四是进一步放宽开考比例。招聘岗位与报考人数的开考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3,低于开考比例的,相应削减招聘岗位数。乡镇(县区政府所在地除外)岗位和特殊紧缺专业岗位,经市招考领导组批准,可适当放宽开考比例,但在笔试阶段仍受最低控制分数的限制。
五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和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人才的吸引力度。报考岗位要求为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的考生,不进行笔试,由用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考核后择优录(聘)用。报考岗位学历要求为本科以上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且专业对口的考生,不进行笔试,由各系统的市级主管部门组织面试后择优录(聘)用,面试方式和办法由各系统的市级主管部门制定。此举为促进和加强我市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队伍建设和机构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六是进一步强化对少数名族考生招聘的优惠政策。有少数民族乡镇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县区必须拿出一定岗位,定向招聘少数民族考生,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
第五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用人公信度调研报告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既是广大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结果的认可度问题,又是衡量干部选任工作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最近,我们专门就“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对近年
来我市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做法进行了认真总结,对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我市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在干部工作中能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从五个方面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着力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今年2月省委组织部通报了首次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我市“组织工作总体评价”、“组工干部形象评价”、“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价”、“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评价”四项指标分别为74.32
%、74.31 %、67.70 %和67.68 %,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一)不断扩大民主,以认真落实群众“四权”来提高公信度
1、扩大推荐提名环节中的民主。从2007年以来,市委多次对重要职位的人选实行了民主提名推荐。今年2月,结合市政府换届,对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其它重要领导岗位等30个职位人选进行了民主提名,先是召开有210名正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的会议进行无记名投票提名,其次在市级领导层面广泛听取意见,反复比选,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2、扩大组织考察环节中的民主。一是坚持考察预告制度。考察前将考察任务、内容、时间、考察组成员、联系方式等情况在拟考察的范围内进行预告。二是完善民主推荐制度。坚持把民主推荐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确定考察人选的必经程序,坚持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确定考察对象的重要依据。未经民主推荐或经过民主推荐但多数群众不赞成的,决不提拔任用。三是推进干部考察进社区制度。将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纳入干部的考察范围,全面了解的干部的道德本质和廉洁自律情况。
3、扩大决策任用环节中的民主。对涉及干部人事任免事项,按规定由书记与副书记、分管组织、纪检等工作的常委共同酝酿后向常委会提名。制定了《市委常委会任用干部票决办法》,规定提拔担任市委管理的县级领导职务的,由市委常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11个县(市、区)党政正职、62个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市委全委会表决。该办法出台后,34名县(市、区)党政正职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用由市委全委会进行了票决。
(二)不断改进选拔方式,以提高用人质量来提高公信度
1、积极推行公开选拔。不断提高公开选拔的干部在新提拔干部中的比例。市委先后8次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选拔了60名县级干部和3名企业经营管理者。
2、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市直机关内设副县级职位,除有明确规定不宜实行竞争上岗的外,一律实行竞争上岗方式确定人选。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不断改进和规范竞争上岗程序,确保竞争结果公平、公正。
3、认真探索公推竞岗。2005年底采取公推竞岗的方式,选拔了20名副县级干部。公推竞岗主要采取“三推三考”的方式进行,“三推”即群众民主推荐、单位党组织推荐和全市领导干部署名推荐,“三考”即调研考试、面试考评、组织考察。综合考察对象的调研分、面试分、考核分确定录用人选,避免了用人上的主观随意性,社会反响良好。
(三)积极推进干部交流,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来提高公信度
1、认真做好政策性交流。主要包括任职回避交流、任职期满交流和重要岗位轮岗交流。对县(市、区)党政正职、纪检、组织部门和公检法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实行任职回避。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10年的;或在同一地区党政领导班子中担任同一层次领导职务满10年的,进行交流或调整。新提拔担任县(市、区)党政领导成员加大易地交流任职的力度。
2、加强培养锻炼性交流。一是交流干部到经济建设第一线进行锻炼。2005年公推竞岗选拔的16名副调研员和2007年公开选拔的20名副调研员,均派到市发展投资公司、市建设投资公司、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等经济建设第一线挂职锻炼。今年4月,从全市党政机关选派了200多名干部到企业帮扶锻炼。二是交流干部到基层锻炼。对市直机关年龄较轻、缺少基层工作经验或者岗位经历单一的县级干部有计划地选派到县(市、区)担任领导职务;选派了15名干部到城区街道挂职担任协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副书记,选派了600多名干部挂职担任村第一书记。三是交流干部到矛盾较多的地方进行锻炼。先后安排市直机关58名新任的副县级领导干部到市信访局担任信访专员,或到市行政服务中心担任行政协理员,提高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3、积极开展优化结构性交流。对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处于同一层次的;专业和个性气质结构不合理的;班子团结状况较差或内部矛盾较多的,开展有针对性地交流,使一些领导班子团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四)加强干部管理,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来提高公信度
1、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和聘任制。对全市县级事业单位的行政正职实行任期制、副职实行聘任制,对**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内设二级机构副县级职务全面实行了聘任制。
2、实行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限制度。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县级领导干部年满58周岁、副县级领导干部年满57周岁,改任非领导职务;市直机关科级领导干部男满56周岁、女满53周岁,改任非领导职务。通过实行最高任职年限制度,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
3、加大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调整力度。研究出台了《关于调整处理不胜任现职县级干部的暂行办法》(庆组字[2006]124号),根据考核,届中届末和平时考察的结果,或根据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政协建议、执纪执法部门建议,对存在有令不行、能力不济、作风不正、群众不满、形象不佳等方面情况之一的县级干部,采取待岗、改任非领导职务或降职等方式进行调整。共有18名县级领导干部因不胜任现职被改任非领导职务、降职安排或待岗。有3名县级干部因试用期间工作表现一般被延长试用期。
(五)健全监督机制,以防止不正之风来提高公信度
1、实行“一把手”用人行为民主评议制度。2008年初,我市结合干部考核,在全省率先实行“一把手”用人行为民主评议制度。评议的内容主要是五个方面,即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情况、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选人用人情况、坚持选拔任用干部程序情况、落实群众“四权”情况和提拔的干部群众满意度情况。根据中央关于干部工作由“五人小组”酝酿后提交常委会研究的要求,今年初,结合干部考核,我们把用人行为民主评议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11个县(市、区)委分管书记、组织部长。通过民主评议,加强了对“一把手”选人用人行为的监督,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2、实行派员列席县级党组织研究干部工作会议制度。研究制定了《市委组织部派员列席县级党组织研究干部工作会议的试行办法》。每年年初根据考核、群众来信来访等掌握的情况,选定10个左右的县级党委(党组),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巡查单位,市委组织部派人列席会议。该制度的实施,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了早发现、早介入、早纠正,使干部选拔任用的质量逐年提高,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情况反映逐年减少。
3、实行选拔任用过程全程记实制度。制订了《**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暂行办法》,对选任程序和重要事项进行如实记载,加强了对选拔任用各个环节的监督。
二、群众对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新期待
尽管我市在干部工作中的改革创新力度较大,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干部群众总体上比较满意,但在调研座谈和问卷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干部群众对我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期待仍较大,不满意的地方也较多,亟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干部选拔任用过程的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现行的干部选任中,仅在推荐测评和公示环节体现了群众参与,但在民主测评结果、民主推荐结果、组织考察结论等方面没有做到及时公布和反馈,导致少数群众认为干部工作仍然在暗箱操作,从而影响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公信度。
2、选人用人工作机制有待健全。一是提名程序还不够规范,在由谁提名、如何提名、提名范围怎样界定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致使操作过程中没有具体、统一的制度规范。二是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有待健全。当前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干部职务只能上不能下状况,一些用人错位、人岗不相宜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党委选人用人公信度。
3、干部考核方法与评价机制有待改进。在实际的考察过程中,受考核方法与评价机制的影响,“带病提拔”等考察失真的现象仍然存在。
4、选人用人监督力度有待加强。《干部任用条例》规定了在干部选任工作中的纪律和监督,但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哪个程序,哪个环节该对哪些主体、哪些行为实施监督,怎样实施监督等缺乏可操作性规定,使得具有监督职责的干部监督机构和纪检机关难以真正实施到位的监督。另外如何对“一把手”的用人权进行有效规范和有力监督,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亟待破解的一个难题。
三、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对策和建议
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认为,只有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水平,才能使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和对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用人之要,在于导向。正确的用人导向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前提。要坚持以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把那些工作有本事、作风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
一要树立围绕发展选干部的导向。要立足全市发展大局,把选人用人的视野和重点转移到经济发展的主战线、主战场上来,让那些有发展思路、有发展本事、有发展办法、有发展业绩的干部脱颖而出,让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位置有舞台。通过围绕发展选干部,真正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注意力凝聚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二要树立以实绩选干部的导向。要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重资历的传统思维定势,注意选拔敢抓大事、肯抓实事、能够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政绩的干部,形成凭实绩看优劣、定升迁、论奖惩的用人导向。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把目标责任考核与干部升降去留结合起来,在实绩突出的地方选干部,让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重用,使工作平庸的干部没有位置。
三要树立凭公论选干部的导向。坚持走民主路线、群众路线,把群众意愿贯穿干部选任工作始终,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多数群众不拥护的干部不能提拔。
四是要树立面向基层选干部的导向。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按照这一要求,要把是否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之一,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工作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着眼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决不能亏待。使干部的能力在一线得到发挥,才干在一线得到锻炼,工作在一线得到认可。
(二)要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一是要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透明度。知情权是社会公众参与干部选任的第一权利,是保障参与权、评价权和监督权的基础。在干部选任过程中,在维护干部选任工作独立性的前提下,凡是应当公众知晓、参与和评价的内容,就要原原本本地公开。通过干部选任工作的公开、透明,实行阳光操作,让公众了解整个干部选拔的真实情况,排除不必要的猜测、怀疑,赢得公众的信任。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民主提名制度。要积极探索建立市、县(市、区)党委全委会提名重要领导职务人选制度。在总结和完善近年来我市对重要职位人选民主推荐提名工作的基础上,对下一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市直、县(市、区)直部门党政正职等重要领导职务干部选拔工作的初始提名主体、提名形式、提名程序和提名责任进行进一步规范。
三要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要根据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推进公开选拔工作,不断提高公开选拔的干部在新提拔干部中的比例。对市直机关内设副县级职位,除有明确规定不宜实行竞争上岗的职位外,一律通过竞争上岗方式确定人选。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方法,提高竞争性选拔方式的科学化水平。
(三)要进一步改进考察考核方式
一要改进和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方法。要扩大参与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人员的范围,提高民主推荐的真实性,合理界定民主推荐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权重。要建立健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分析制度,把得票情况同干部的日常表现、工作实绩、监督部门反馈的信息相对照,进行分析印证,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二要推行差额考察制度。体现党员群众的选择权,努力解决过去等额考察中存在的考察面窄、党员群众的选择权难以落实的问题。
三要实行干部考察综合分析制度。对考察对象作出评价时,要综合分析干部考察过程中收集了解到的,以及日常掌握了解的关于考察对象的所有情况和信息,防止考察失真失实。
(四)要进一步强化干部监督工作
一要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对照中组部《关于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工作的通知》规定及其满意度计算方法,从基本原则、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组织实施和结果运用五大方面进行规范,结合每年考核和人大、政协“两会”,深入了解“两代表一委员”等对市、县(市、区)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反映和评价,并把调查结果作为评价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要建立党政领导干部拟提拔人选报告个人有关情况制度。拟提拔人选在被确定为考察对象后,要以书面形式如实报告配偶及子女情况、家庭财产情况和个人有关事项。
三要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坚持派员列席下级县级党组织研究干部工作会议制度,逐步扩大派员列席单位范围。坚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自查、重点抽查制度,在各县(市、区)委、市直部门党组(党委)每年向市委组织部报告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自查报告的基础上,市委组织部确定部分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进行重点检查。对自查和重点抽查工作进行及时总结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制订详细的整改方案,督促抓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