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时间:2019-05-15 11:1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要求及参考题目

一、要求

1.题目也可自拟,或者在原题目前加上某某地、某某人群等。整篇不得低于2500字。

2.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日期、班级、学号、姓名)。

3.不得抄袭,一经发现,即判为不合格,如相互抄袭,都为不合格。

4.Word文档格式要求:

标题:小三宋体加粗;导语、正文:小四宋体;调查报告、论点标题:字体加粗,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间距为单倍行距;英文字母公式:Times New Roman;参考文献:五号宋体;

6.最好打印出来,如果手写,务必用A4纸或稿纸誊写清楚。

7.上交时间:期末随堂考查前。

二、参考题目

1.当代大学生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认知度调查及分析

2.我国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调查与分析

3.连云港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4.农民贫困户致贫原因调查与分析

5.当前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调查分析

6.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调查

7.大学生“三情”(亲情、友情、爱情)观调查

8.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

9.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查与分析

10.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11.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与对策

12.连云港市民环保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13.连云港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14.连云港革命斗争历史调查(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15.社会诚信度现状调查与分析

卜秋霞(497607431)21:40:25

15周周五前上交社会调查报告随便几个人一起做,但是分析必须不同 16周一个小时随堂考试

15周周五前上交社会调查报告随便几个人一起做,但是分析必须不同 16周一个小时随堂考试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有四阶段: ①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入,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③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迸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植跟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4、两次飞跃的关系: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正确认识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本质,有助于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高举旗帜的自觉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只有认清它们各自的独特性、独创性,才能把它们作为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来理解;只有认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历史继承性,才能把它们作为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来把握。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硬标准和目的)”重要意义:理论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实践意义: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6、什么是新民主义过渡性质社会?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就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已经提出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文化软实力: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软实力——国际政治的制胜之道》一书中,首先提出软实力概念。他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简言之,文化软实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我国提出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而形成的体系。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制度体系;二是指建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上,以人的精神、品格为核心的国民素质,培育、继承和发展一种独特的民众精神和品格;三是包括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会展、动漫游戏、新媒体等可以产业化运营的文化产业。

文化软实力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相对于具体的国民生产总值、科研成果及转化率、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哲学与社会科学也属于国家“软实力”范畴。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宗旨的内涵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唯一宗旨。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我们党必须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无产阶级革命就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产生剥削的根源,解放全人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忠实代表,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看作是根本宗旨。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党建工作的内容:党的建设即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应用。党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行动两者中介的约法规章。

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 :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

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 :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

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大范畴是我们党在长期党的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又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十六大进一步强调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之中。到十七大,又鲜明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这个范畴,从而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完善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的“五位一体”,使党的建设的内容和范畴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特点。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题

山东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邓小平理论,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起止是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2.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3.毛泽东党建设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C、着重于从思想上建党

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5.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无产阶级的领导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提出的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

B、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提出的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马克思主义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可划分为B、不发达的社会主义C、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4.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包括

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C、建设什么样的党D、怎样建设党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据、内涵及意义? 依据:①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③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是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结果;④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的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①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②是把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

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③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问题,同时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互关系①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②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③ 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④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上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5.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什么?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就新在其领导阶级,五·四运动以前,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阶级主要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正式走上了中国革命的舞台。尽管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依然参加并在很大程度上领导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但中国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资产阶级了,而是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中国无产阶级,其革命的理论和主张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的支持,成为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使得中国革命有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和正确的革命方法。五·四运动以前,指导中国革命的主要是中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产物。但事实证明,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无法使中国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中国的革命走向胜利。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先进的中国人敏锐地发现这一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指导作用,尤其是十月革命在俄国的胜利,从实践上也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可行性,使得中国无产阶级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自觉地走上中国的政治舞台,来领导中国的革命。从此,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就取代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成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再也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4)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内涵、意义(与建设思路)?目

标和主要任务:

(1)指导思想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基本原则是:①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② 不许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③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④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⑤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⑥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理论意义:①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②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②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③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权益。

目标和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人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③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④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⑤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⑥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⑦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⑨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7、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

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6、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8.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概念是从目的和目标层次上界定的,区分了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有更高的概括性。(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9.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 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结合起来;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国家宏观调控更为有力更有成效。11.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所依之法是宪法和法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

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所具有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族资产阶级。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这种新型的政党关系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成功的创造,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第三,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邓小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适合于我们的国情”。

13.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就是按劳分配方式与非按劳分配方式并存。非按劳分配方式,主要是指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构想,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和社会,生产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符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效率优先”就是使生产要素投入者能按投入要素的数量、质量、贡献取得报酬,承认个人在生产要素拥有的质和量以及个人对生产或财富创造上贡献大小的差别,进而承认个人之间劳动收入和要素收入的差别。(2)形成收入

差距的原因合理和合法的原因有:① 由于人的劳动能力不同,按劳分配本身包含着人们富裕程度的差别;② 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法则必然导致一定程度的两级分化;③ 由于人们占有的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的不同,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也会产生人们富裕程度的不同;④ 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推进战略也会使一部分地区和一部人先富起来。其中不合理的原因有:① 一些行业依靠行政资源,以国家的名义占有和瓜分本属于全社会的经济资源,由此造成垄断部门的从业人员与所占有的资源的比例极不协调。② 由于对统一市场的不合理分割和地方行政干预导致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不能正常、合理地流动,从而形成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异。不合法的原因有:① 以个体经济和私人经济为主的偷税漏税收入;② 各级党政官员的腐败贿赂收入;③ 集团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的收入;④ 走私贩假等其他的非法非正常收入。不合理和不合法的原因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十分巨大的阻碍作用,即使是合法和合理的原因产生的收入差距也应是适当的和有限度的。(3)调节收入差距的措施① 保护合法收入。② 取缔非法收入。③ 整顿不合理收入。④ 调节过高收入。⑤ 保障最低收入。

1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

主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涵、意义及现阶段中国的基本矛盾与任务

理论内涵: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社会性质)1956—2020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从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发展程度)

历史意义: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②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③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基本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现阶段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6.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及其体现

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石贯穿于上述各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仍是党在21世纪伟大而艰巨的三大历史任务。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8.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及思路:

内涵: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三个转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②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19.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十八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斗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深化。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明确界定,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在201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并深刻阐明了三者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这个概括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0.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国外交的基本格局、基本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②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③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④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2)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必然选择;4)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5)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基本格局:全方位,多层次 基本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21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目的和归宿)本质要求: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①解放思想

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②解放思想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有可能做到实事求是。③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的理论品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①在理论创新的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②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③科学的本质在于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创新必须建立在求是的基础上。四、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 :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思想内涵丰富、理论形态完备的有机统一体。

2、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同时,解放思想也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

3、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据和目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根据和目的

第四篇:第十章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最基本的层面看,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和谐文化 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创建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3、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二、填空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以 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以 “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5、2007年底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

报告中。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 四有公民。

三、单选题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B)。

A.民主法制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树立共产主义道德 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B)。

A.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B.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崇尚和谐 D.追求和谐

3、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B)。

A.实现共产主义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实现现代化 D.建设和谐社会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B)。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C)。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8、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必须坚持指导思想(A)。

A.一元化 B.多元化 C.模糊化 D.边缘化

9、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四有”的核心和精 神支柱是(A)。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10、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C)。

A.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B.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1、江泽民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D)。

A.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B.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C.道德建设 D.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12、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B)。

A.实现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实现大同社会

1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B)。

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B.整个民族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

D.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的问题

14、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体现是(D)。

A.思想道德 B.社会公德

C.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民族精神

15、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是(A)。

A.科技竞争 B.教育竞争

C.创新能力竞争 D.经济实力竞争16、1956 年 4 月,毛泽东提出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C)。

A.团结—批评—团结 B.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7、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遗产问题上正确的态度应是(D)。

A.文化复古主义 B.民族虚无主义

C.完全吸收 D.批判地继承、发扬

18、时代精神的核心是(B)。

A.集体主义 B.改革创新

C.求真务实 D.与时俱进

19、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B)。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D.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20、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

A.体制机制创新 B.发展经营性产业

C.改革文化产业 D.创新主体

四、多选题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AB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相连、有机统一,是(BCD)。

A.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

B.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C.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

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是(ABCD)。

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爱好和平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ABCD)。

A.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B.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C.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D.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是(ABCD)。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BCD)。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D.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7、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ABCD)。

A.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 B.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

C.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D.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BCD)。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C.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D.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9、人类文明是一个有机系统,包括(ABD)。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现代文明 D.政治文明 E.古代文明

10、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列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创新论述正确的是:(ACD)。

A.主要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

B.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

C.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其他方面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国之道

五、判断题√√√√×××××

1、“四有”公民即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

2、在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摒弃落后的传统文化。(×)

3、广义的文化是指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总和。(√)

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六、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的人类历史上新型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特征。它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渗透在整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3、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1)是否真正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方针,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全局。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和互相促进的。物质生产是基础,对精神生产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起巨大的反作用。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绝不能“一手硬、一手软”,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的长期性。

4、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1)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它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5、为什么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西方国家加紧了对我国的文化渗透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分化”和“西化”,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建设的新课题和新要求。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法杖,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

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内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7、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8、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互关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七、辨析题

1、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唯一途径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八、材料分析题

2O01年6月,团中央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开通了爱国主义公益网站“民族魂”、“血 铸中华”。发黄的照片,珍贵的史料,赵家楼的火光近在眼前,救亡图存的呐喊声

声声扑面。5 月 4 日,北京 11 学校不少学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度过自已的节日— —登录互联网,浏览刚刚开通的“五四运动纪念馆”。多媒体、声光电,将 85 年

前那段扣人心弦的历史拽到今天,民族精神的光焰,在荧屏灼灼跃动。

信息时代,如何利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互联网,能否

成为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新亮点?筑就网上的人

民英雄纪念碑、革命历史博物馆。坐在电脑前,仿佛嗅到了硝烟的味道,听到了全

戈铁马的鸣响,我的双眼被红色浸染,心在剧烈地震颤„¨“民族魂”、“血铸中华” 网站开通 10 天后,一位署名“静静的吉林”的网友在留言板上这样写道:小小视 窗,浓缩历史风云,汇聚英魂万千。随时随地,轻击鼠标,就可以掀开历史帷幕的一

角,聆听往昔凤雨,感悟中国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自

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诠释着什么叫做民族的脊梁。“民族魂”和“血铸

中华’的诞生,让美好心愿得以实现。充分发挥互联网容量巨大、跨越时空、方

便捷、利于互动的特点,3 年来,“民族魂”收录了从鸦片战争到抗击非典 28 万

英雄楷模的生平事迹,“血铸中华”则以 1840 年至 1949 年间重大历史事件为主 线,展开一幅不屈奋斗的壮美画卷。互联网上,耸立起永久性、开放式的人民英雄

纪念碑和革命历史博物馆。这是一方崭新的园地,每天都在生长着创造和惊喜。

——胡果《走近“红色感动”》,载⒛04年5月18日《人民日报》。

回答问题:

1、怎样看待爱国主义公益网站“民族魂”、“血铸中华”?

2、结合本案例谈谈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1.“民族魂”、“血铸中华”爱国主义公益网站紧扣时代脉搏,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正视信息时代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辟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天地。他们的实践表明:时代呼唤先进文化,青少年需要精神动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上下工夫,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筑新世纪新阶段青少年一代强大的精神支柱,大有可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让青少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2.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除了上述这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3.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有益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一体两翼(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一带一路: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提倡,是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与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建设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到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沿线各国的共同利益,是对国际合作以及全球发展新模式的积极探索。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8.九二共识: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共识,同意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两岸事务性商谈。9.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从“两步走”到“三步走”,充分体现了党对我国国情和发展战略认识的深化。1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9年的努力,在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当最初提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12.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它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组织带领群众前进。1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5.社会主义总布局(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何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1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第一:一个中国。第二:两制并存。第三:高度自治。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20.2015年5月,习近平深刻总结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验和启示,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五点重要主张,第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第二,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共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第三,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第四,两岸双方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第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括生产力水平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23.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的强国之路。

24.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在全球化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成都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经济全球化导致: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提高;二是各国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

下载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