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召开省中心2011年度中小学教师及校长培训研究立项课题结题鉴定会议的通知
瑞教校函[2012]18号
关于召开我校省中心2011年度中小学教师及校长培
训研究立项课题结题鉴定会议的通知
各有关课题负责人:
根据省师干训中心《关于组织开展“十二五”首轮中小学教师及校长培训研究立项课题结题与评奖的通知》(浙教干训[2012] 5号)精神,学校信息科研处于2012年3月29日发布了《关于要求做好省中心2011年度立项课题结题鉴定准备工作的预通知》。各课题组主持人及其成员遵从“谁主持,谁负责;谁参与,谁承担”课题研究基本规则,已经根据“预通知”的要求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分工协作,积极做好结题鉴定以及成果评审的有关准备工作。为了确保有关课题顺利结题,进一步为课题研究成果的整理与转化工作提供专业支持,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经研究,定于2012年6月30日下午2点整在学校会议室举行结题鉴定会议。请各课题负责人携课题组成员完成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终结报告书、浙江省中小 1
学教师培训中心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优秀研究成果奖申报表和结题论证报告一式四份届时与会。
特此通知。
瑞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2012年6月8日
主题词:培训课题会议
抄送:浙江省师干训中心、瑞安市教育局办公室、政工科、教师教育办公室、曾定煜副书记
瑞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办公室印制共印7份
第二篇:《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作者:陈加智 文章来源:南京市九龙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是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加强中小学教师的新课程培训是当务之急。但传统的培训主要依靠集中式培训,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存在一定的偏差,不一定符合教师所在学校的实际,不能有效地使学习和培训持续地进行,也不可能使全体教师都参与进去。而教师的校本培训是一种集实践性、问题性、探究性与综合性为一体的培训方式,在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新课程实施的水平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校本培训是指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校本培训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生动具体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引导教师不断地反思、升华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校本培训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切实可行。它能促使教师逐渐地把新思想、新观念转化为自己的理念,反映到富有个性和创意的教学实践中去,是提高教师落实和实施新课程的主要渠道和根本保证。
校本培训具有灵活性、长期性、针对性、开放性、一致性和主体性的特点,是以解决本校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在职培训。校本培训强调“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主要进行实践性、拓展性、演练性等培训。培训的内容、方法、手段、策略等都必须与本校情况一致,校本培训的内容完全来自于学校本身。校本培训可使教师将自身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成功的经验与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促使教、学、研一体化。校本培训的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研过程的统一。校本培训的目的明确,在于通过对发生在教师身边的教育教学的问题和案例进行剖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形成自我在岗学习提高的需要,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让新课程实施者(教师)清楚新课程标准的意图、目标,参与新课程的整合与开发,积极探索新课程目标实现的方式、方法、策略、手段等,主要还要依靠学校的校本培训。让全体教师通过个人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是校本培训),逐步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课程,融入新课程,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将教学实践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符合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二、课题的界定:
适应新课程改革指的是新课程标准的新观念与当代教师头脑中传统的教育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及服务观等都有较大的距离。在这个变革中教师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策略是教育系统论或教育工艺学术语之一。指的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制定并付诸实施的总体方案。策略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等基本特征。
校本培训指的是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它包括三层含义:1)以学校为基本单位;2)基于并为了学校的发展;3)学校拥有充分的自主权。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研究校本培训有关理论及实践,推动我校校本培训的深化拓展,促成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从课程的执行者、使用者转向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参与者;使教师不仅是教材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我校进行校本培训的特色和经验,为构建适应课程改革的校本培训提供可资借鉴的运行机制,为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在内容、形式、方法上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范例和可操作的模式。
通过研究,培训一批研究型教师,逐渐形成我校教育科研特色。使教师从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建立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被动式学习方式,建立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以人为本的学习方式;培养和形成一支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群体。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校本培训目标任务的研究:
校本培训的目标是校本培训活动的指针和核心,对校本培训活动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制定出正确的校本培训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需要研究和建立校本培训的目标体系。
首先,校本培训的目标应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使校本培训目标的达成过程成为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过程;其次,校本培训的目标应该符合学校的现状和教师的实际,是可行的,通过教师和学校的努力是能够达到的;再次,校本培训的目标应该是多纬的和交叉的,横向看不同的学科应该有不同的目标,纵向看不同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要求,这些目标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存在着交叉点。
2、校本培训内容的研究:
校本培训的内容是校本培训活动的载体,要切合教师实际和需要。研究校本培训的内容,首先要研究确定校本培训内容时应遵循的原则;其次,研究校本培训的内容,要研究学校的现实需要和调查教师实际工作时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同学科、不同教师对校本培训提出了哪些不同的要求,如何根据这些要求,确立多方位、多层次的校本培训的内容;校本培训的内容能否达成了校本培训的目标,效果如何,是否需要对内容进行调整。
3、校本培训方式的研究:
校本培训方式是校本培训活动的形式,即采取怎样的形式落实校本培训的内容,达成校本培训的目标。
研究校本培训的方式,首先要研究如何根据校本培训的内容确立校本培训的方式;有哪些校本培训的方式;这些培训方式实际的培训效果如何,能否达到培训的要求,是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教师的欢迎。
4、校本培训管理机制的研究:
校本培训的管理机制是校本培训活动的保障。
研究校本培训的管理机制,首先要研究建立校本培训的管理机制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其次,要研究如何构建有效的校本培训管理机制;再次,要研究校本培训的管理机制的运行效率。
校本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与管理机制是密不可分的,共同组成了校本培训的有机整体。四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五、课题研究支撑性理论:
1、可持续发展理论: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校本培训促使教师队伍不断持续发展。
2、“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的反思性实践,促进教师在工作中愉快地、自觉地、不断地学习。
3、校本管理理论:以学校自身的特征和需要为出发点进行管理,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资源,以学校为主体,以发展为主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法:注意搜集国内外有关信息及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2、调查法:主要用于开始阶段,主要调查我校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及对新课程实施
3、行动研究法:拟定计划,按计划实施,及时进行反思、调查和调整,不断完善计划,便于继续实施;
4、经验总结法:认真总结,归纳整理校本培训中成功的做法和有益的经验,找出可利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科学性的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2002.10—2002.12(启动阶段)
拟定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组,学习相关理论,进行课题分工安排等;2、2003.01—2005.12(实施阶段)
全面实施课题研究。探索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校本培训的目标和任务,需要怎样的校本培训管理机制,达成校本培训的目标和任务有效内容和方式是什么? 3、2006.01—2006.05(总结阶段)
对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相关研究成果,接受评估鉴定,完成结题工作。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对新课程理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教师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师参与新课程的整合与开发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通过课题研究,逐步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课程,融入新课程。
对校本培训目标任务进行了研究。
促进教师的发展是校本培训的立足点和中心,校本培训就是要通过促进教师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校本培训要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对发生在教师身边的教育教学的问题和案例进行剖析促进教师课堂实践能力的提高。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让新课程实施者(教师)清楚新课程标准的意图、目标,形成自我在岗学习提高的需要。
通过对校本培训的目标的研究,建立了校本培训的目标体系。
促进教师的发展是校本培训的总目标,在总目标下可分为一般目标和学科目标两大子目标。一般目标又包括:课程理念、教育思想目标,教育基本技能目标,职业道德目标。学科目标包括:学科基础知识目标,学科课堂实践目标。
对校本培训的内容进行了研究。
研究了确定校本培训内容时应遵循的原则。
(1)校本培训内容的确立应该以校本培训的目标为依归,要通过培训能确实实现校本培训的目标。
(2)校本培训内容的确定应植根于现实的需要。
校本培训的内容选择应该根据学校教师的原有基础、工作现状和实际需要而展开。从教师发展的理想目标来看,校本培训有许多内容可以选择和开展,但是,就具体的学校工作需要和具体的教师而言,内容必须是有具体针对性的。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不同学科对教师的要求是不同的,不同教师之间的水平也不一致,所以校本培训要针对这些情况确定不同的内容重点和内容体系,以适应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要求。
(3)校本培训的内容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要有助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突出体现了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和发展性,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并在亲历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理念与当代教师头脑中传统的教育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等都有较大的距离。所以校本培训的内容要有助于缩小这种差距,通过校本培训活动扭转教师的传统观念,使教师能够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新理念,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办学水平的提升。
(4)校本培训内容要体现出教师的主体性
校本培训的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研相统一的过程。校本培训应将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与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促使教、学、研一体化。校本培训应通过对发生在教师身边的教育教学的问题和案例进行剖析,促进教师成长。校本培训的内容要有助于促进教师形成自我在岗学习提高的需要;要有助于促进教师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改进教育教学行为;要让教师清楚新课程标准的意图、目标,参与新课程的整合与开发,积极探索新课程目标实现的方式、方法、策略、手段等。
(5)校本培训内容应全方位、多层次。校本培训的内容应涵盖教师业务能力的各个层面。既要包括理念层面的,也包括实际操作层面的;既包括一般层面的,也要包括专业层面的。同时对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要制定不同的要求,确定相应的内容,体现出层次性。
调查了教师面临的问题,对教师的实际需求进行了探寻:
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安排培训活动,培训的结果可直接用于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师的实际需求的细致把握,是决定校本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在培训中调查教师队伍中存在问题及实际需求的方式:一是召开座谈会。与教师座谈,与学生座谈,了解双方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认识和困惑。二是发放问卷。发放问卷的对象可以是所有教师,也可以是部分教师以及部分学生。三是现场观察与记录,比如通过听课切实把握课堂上教师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的行为方式,在教学第一线把握教师所存在的问题。
研究了校本培训的内容体系:
校本培训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1)职业培训内容:
职业培训内容是指由于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所需要进行的与职业相关的培训,并通过培训达到更高的从业要求。主要有:新课程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培训;基本技能的培训(包括教学基本功培训等);职业道德培训等。
(2)学科培训内容:
学科培训内容是指由于教师所教学科的学科特点,所要进行的培训。主要有:专业学科知识、技能培训;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等。研究了校本培训的方式
研究了确定校本培训的方式的一般原则:
(1)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相应的方式。
不同校本培训方式有不同的特点,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身的缺陷。什么情况下适宜运用什么样的方式要根据内容来确定。同时,事先要准备好各种方式所需要的材料。比如,要开展讲座,就要把握讲座内容,写出讲座提纲等等。
(2)精心制定校本培训计划。
一般地说,学校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是相应的。首先有长期的培训计划,然后在此基础上把它具体化为每学期、每月的行动计划。每次培训活动之前,都应做周密的安排和布置。
(3)注意方式的多样性和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校本培训由于在校内进行,教师相互之间较为熟悉,为活动方式多样化提供了便利条件。课堂教学研讨、案例分析、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可以交叉进行,使培训始终与教师的实际需求联系在一起,并使教师保持新鲜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校本培训。同时,培训当中要注意激发教师自身的探求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研究了校本培训的具体方式:
(1)师徒结队的形式
在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的协调、组织下,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促使新教师向优秀教师学习,更快的提高。这是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形式。
(2)培训班的形式 培训班是集中进行校本培训的一种形式。例如:对教师进行多媒体制作培训就可以采用培训班的形式。在确定培训班学员时,要充分考虑学员所任学科的相近性、知识及专业水平的相近性。这样,在确定培训班的培训内容时就具有针对性,也有利于培训班的统一教学。
(3)理论讲座的形式
理论讲座是集中进行校本培训的另一种重要形式。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是什么?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有哪些区别与联系?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这些都可以通过专家讲座的形式进行,并通过讲座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4)题研讨课展示与反思的形式
课题研讨课展示与反思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课题研讨课展示通常有三个环节——课前的共同准备、上课过程、课后的共同讨论。其内在意义就在于通过课题研讨课展示活动,互助指导,使教师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得到切磋,使教师关注的问题以案例的形式得到分析,从而共同进步提高。在课题研讨课展示活动过程中,课前、课后的相互研讨与课后反思非常重要。同事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每个教师成长最直接的实践资源之一。所以研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题研讨课展示活动目标的达成与否。课前研讨、教案实施、课后反思,然后再实施、再反思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路系统。
(5)个人自学、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形式
个人自学、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形式是针对性最强的一种校本培训方式,最能体现校本培训的主体性。这种方式主要通过创造条件,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学习与实践,并自我反思,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研究了校本培训的管理机制。
首先,研究了构建校本培训管理机制的一般原则:(1)校本培训的管理机制要能反应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人的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在培养目标上要着眼于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的未来发展。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强调学习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活动,突出课程的综合性、整体性、能动性,重视对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和方式的研究,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强调课程的重要作用是要赋予学生发展潜力、发挥才能、把握命运所需要的思维、判断、想像和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校本培训管理机制必须要体现出这些要求,并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培训达成这些要求。
(2)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也是新课改的主阵地,校本培训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新课改不仅仅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科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教学理念、课程功能、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广大教师如何适应?教师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与课程改革相适应?这些都是进行校本培训时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校本培训的目标。要通过校本培训,更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使其适应新课改的要求。(3)具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分层要求。
校本培训具有灵活性、长期性、针对性、开放性、一致性和主体性的特点,是以解决教师实际工作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在职培训,不能搞“一刀切”,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培训。在进行校本培训时要注意教师的年龄层次,对刚工作的新教师、青年教师、中年教师和老教师要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进行不同的培训。要注意学科性,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特点和要求,校本培训必须要体现这些特点和要求。对骨干教师、青优教师和一般教师要有区别,对骨干教师、青优教师的要求要更高一些,除要完成一般教师的培训目标外,要制定和达到更高的要求。
(4)既体现出纪律的钢性,又要体现人性化。
校本培训是一种开放的培训,具有自主性。校本培训要坚持以人为本,校本培训的管理机制和环境,要能使受训教师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要能激励教师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这种激励包括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即利益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整体。要能使教师具有竞争的压力和目标责任压力。竞争使人面临挑战、有危机感,从而使人产生一种拼搏向上的力量,迫使其努力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要有自我约束机制,使校本培训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校本培训管理机制要能形成积极的环境影响,包括创造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和令人舒心愉快的培训条件和环境。
研究了构建有效的校本培训管理机制的方法:
(1)构建有效的制度体系。
任何有效的管理都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做保证,校本培训同样需要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做保证。要对校本培训进行有效管理,就必须要建立教师培训奖惩制度。可以把教师的培训与评级、考核、提拔、升职、评先进挂钩,同时对积极参加培训的教师以及在培训中成绩突出的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并有相应的奖励标准,形成制度,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在形成制度时要注意制度的可操作性,使其确实能有效保证校本培训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2)建立校本培训的管理机构。
同一般的管理工作一样,要对校本培训进行管理就必须要有管理的实施者。没有管理的实施者,就无法对校本培训的组织、协调和领导,无法保证校本培训的时间、场地、人员及培训内容的落实,也无法使校本培训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所以要建立校本培训的管理机构。这样的机构不一定是学校的一级独立部门,可以由某一相关部门(如:学校教科室)担当,也可以由某一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合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3)规范管理、及时考核。
有了制度、有了管理机构,并不一定就有了管理。只有当管理机构依据规章制度对校本培训活动进行规范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要规范校本培训的学时、学分考核,加强校本培训档案资料管理。校本培训管理应是一种动态管理,要有校本培训档案。校本培训的档案内容应当包括校本培训的制度、计划、总结、培训资料(如:音像、图片、大型教学教研活动记载、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考勤登记、教研课题目录、教师培训名单等)及相关文件等。同时要逐步建立教师个人培训档案,其内容包括根据学校大培训计划拟定的个人培训计划、总结、参加校本培训活动的情况记录、自学笔记、听课笔记、上公开课的教案、个人课题研究情况、发表的论文等。并且将这些档案资料作为教师学时、学分考核登记的依据和奖惩的依据。锻炼了教师队伍。
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了一批综合素质强的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促进了教师由教学型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近几年教师论文在区、市论文评比中得到稳步提升,中奖率均在50%以上,个别的达到了80%;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在05年学校接受实验小学验收过程中,随堂听课的优良率在100%。
在2002年课题调查数据表明:在教师中,有79.8%的教师表示此次课程改革理念很好,执行起来有很大困难,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31.5%的教师认为在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新课程改革与考试成绩有冲突;有24.1%的教师认为只要把学生的成绩提高就行了。20.8%的教师表示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非常了解,66.2%的认为基本了解,非常了解和基本了解的教师共占87%,但在回答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教师行为应如何转变时,只有22.4%的教师能比较正确的说出。在2005年的课题调查中,有94.7%的教师认为新课程理念与提高成绩不存在冲突,89.5%的教师认为新课程理念可以提升有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78.9%的教师认为较好地应用新课程理念进行课堂实践。
九、课题研究反思:
立足发展是成功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石。校本培训要能确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要通过培训活动促进教师的发展,选取的校本培训的内容与方式要与促进教师发展的目标相一致。
校本培训要有层次性。要进一步完善校本培训目标体系,不仅横向的目标体系要细化,纵向的目标体系也需要逐步细化,校本培训要对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要制定不同的要求,确定相应的内容。
注意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每次培训后,要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了解教师培训后的感受以及进一步改进培训方法的建议等。培训的组织者要不断注意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培训活动。另外也要加强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注意梳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设计以后培训的思路等等。
注意发挥案例分析的独特作用。校本培训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案例分析。把握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是校本培训中所应着重关注的方面。案例的着眼点在于被培训者实践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一些固定的原理、规则。在案例分析中,参与培训的教师有着较大的自主权,他们参与讨论与交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培训者更多的是一个 组织者。
同事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每个教师成长最直接的实践资源之一。可以通过课题研讨课展示活动,促使教师互助指导、学习,使教师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得到切磋,使教师关注的问题以案例的形式得到分析,从而共同进步提高。在课题研讨课展示活动过程中,课前、课后的相互研讨与课后反思非常重要。研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题研讨课展示活动目标的达成与否。课前研讨、教案实施、课后反思,然后再实施、再反思形成一个完整的闭路系统。
个人自学、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形式是针对性最强的一种校本培训方式,是最能体现校本培训的主体性的方式。通过创造条件,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学习与实践,并自我反思,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年第一版
2、《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11期
3、《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
4、《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5、《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6、《课程论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8、《21世纪中国课程研究与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第三篇:法医学院关于组织召开2010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及2011项目申报动员会议的通知
法医学院关于组织召开2010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结题验收
及2011项目申报动员会议的通知
各教研室
根据学校教务处通知精神和要求,法医学院定于2011年11月17日上午8:30分在法医学院六楼会议室组织召开2010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及2011项目申报动员会议,请各教研室教师按时参会。
1.请2010学校立项项目指导老师按照教务处要求布置安排项目负责人(学生)汇报项目执行情况。并于会后按照教务处结题通知要求,填报有关表格及材料,于11月28日前将材料上报教学秘书。(2010法医学院学校立项的项目指导老师为:曾晓锋、邓虹、谢润芳,每个项目经费均未2000元)
2.请各教研室根据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申报要求、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精神,积极动员组织教研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申报。申报材料于2011年11月22日前上报教学秘书,经法医学院组织初审后于11月25日前上报教务处。(2011,学校计划给法医学院的申报名额为4项。为尽量减少不必要工作,向法医学院申报时只需提交一份申报书即可)
法医学院
2011年11月15日